教育方法与艺术

教育方法与艺术

素质教育

一、什么叫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二、什么叫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和应该教育的区别?

1、教育目标: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

2、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应试教育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

3、教育内容:素质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试教育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4、教育方法:素质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应试教育则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

5、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应试教育着眼于单纯的选拔。

四、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的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则是它的精神实质。改革考试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学艺术概述

一、教学艺术的本质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而能独立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或根本特点。

1、技巧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的方法或技巧。如王晋堂同志认为:‚所谓教学艺术,就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套方法。‛

2、创造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与艺术家一样的创造。如苏灵扬同志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

3、审美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是具有审美意义的教学。如阎增武同志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个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4、规律说:这种观点把教学工作取得成效的规律和途径看作教学艺术的本

质。如张翔同志认为:‚毫无疑问,教学的合规律性是教学艺术的必要前提,教学的合个性是教学艺术的灵魂和源泉。教学艺术是合规律性与合个性的统一。‛

5、素养(才华)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是教师的教学素养或个人才华。如尹慧茹同志认为:‚教学艺术是指教师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和教材、创设教学情境,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法,实现教学任务的各种素养的总和。‛

6、特征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活动特征。如罗明基同志认为:‚教学艺术是指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

7、交流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师生间的精神交流。如魏正书同志认为:‚教学艺术是教师与学生以一定教学内容为媒介的精神交流。在这种交流中,通过不断选择和协调、确证和超越,出现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境界。‛

8、整体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教与学的统一整体。如梁仕云同志认为:‚现代教学艺术,是把现代心理学、现代行为科学、现代学习科学和现代美学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而形成的教与学这一系统工程的辩证化合体。其内核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化合’表明教学艺术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学术。‛

9、多层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艺术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教学的技能技巧,而神则是内在的先进教学思想。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1、实践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的熟练水平,并且提高到艺术高度的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学艺术理论学习是课堂教学经验的补充,既可激发教学艺术所必须的、多种角度的接触和思考,又可保证师生间相互学习表演艺术,而不仅仅停在欣赏的层次上。

2、创造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毕加索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青的艺术家‛,就在于他从不肯重复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是永恒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需要教师灵活安排、不断创新。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3、表演性:马卡连柯认为,‚不能运用声调是要遇到困难的‛,‚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是仅仅为了嘹亮地来唱歌,漂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能够更其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否则便会像戏谚所说:‚演员一散神,观众便走神。‛

4、审美性:苏联当代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教学艺术的内在美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1、陶冶功能:正如人们说的,‚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才能起到滴水穿石的作用。‛在高超精湛的陶冶教学艺术中,那‚无为‛的表象深层尽是‚有为‛的匠心。

2、转化功能:在转化过程中,教师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

卓越的个性,都像画家的如椽巨笔,无时无刻不在勾画着学生完美的形象,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将璞琢成玉,将铁炼成钢,引导学生从今天的‚我‛走向理想的‚我‛,最后使之成为各种各样的有用人才。特级教师孙秀英认为,教师的贡献在于‚创造着整个社会的最宝贵的财富-人才。一个无知的儿童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迟钝的可以变得聪明,胆怯的可以变得勇敢,粗心的可以变得仔细。所以教师就像一个雕塑家,雕塑着孩子们的灵魂。‛

3、谐悦功能:吉尔伯特〃海特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出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听一堂好课,我们往往用‚如坐春风‛来形容,春风吹在人们身上,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4、整体功能: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四、教学艺术的分类

1、在时间维度上:古代教学艺术;近代教学艺术;现代教学艺术;当代教学艺术。

2、在空间维度上:中国的教学艺术;外国的教学艺术。

3、在级别维度上:小学教学艺术;中学教学艺术;大学教学艺术。

4、在类别维度上:普通学校教学艺术;特殊学校教学艺术。

5、在学科性质维度上:社会科学学科教学艺术;自然科学学科教学艺术;其它学科教学艺术。

6、在对象范围维度上:集体教学艺术;个别教学艺术。

7、在过程结构维度上:备课艺术;上课艺术;评改艺术;辅导艺术;总结艺术。

8、在功能目标维度上:德育教学艺术;智育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艺术;美育教学艺术。

9、在内容呈现维度上:教学再现艺术;教学表现艺术。

10、在手段使用维度上: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艺术;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艺术。

11、在影响方式维度上:明示教学艺术;暗示教学艺术。

12、在具体方法维度上:教学讲授艺术;教学谈话艺术;教学讨论艺术;教学实验艺术;教学演示艺术。

五、教学艺术的法则

1、内容和形式:教学艺术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构成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情感和理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是戏曲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要求。

3、直观与抽象:教师教授任何学科,都应注意从直观上升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直观。

4、共性和个性:教学艺术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5、整体和部分:教学艺术的整体和部分存在着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整体包含着部分,部分又构成了整体。整体不能离开部分,离开部分的整体只是抽象的观念;部分也不能离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容易丧失生命力。

6、和谐和奇异:和谐与奇异本是美学中的一对辩证范畴,在教学艺术中也有体现,成为教学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所谓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样化中的特殊的统一。

7、逻辑和直觉:教学艺术是逻辑与直觉的辩证统一。

8、模仿和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创造是模仿的发展和升华。离

开模仿的创造是没有根基的,而不为了创造的模仿是没有前途的。

9、效果和效率:教学艺术是效果和效率的统一。教学艺术效果是教学艺术的生命线,教学艺术效率是教学艺术的前途线。

10、有限和无限:教学艺术应当寓无限于有限,以有限体无限,既具有限之形,又得无限之神,将有限和无限辩证统一起来。教学艺术中的无限是建立在有限的基础之上的,离开有限奢谈无限,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同时它又是对有限的升华和超越,若被有限所限制,便断不会诞生无限之意境。

启迪学生智慧的艺术

一、引发兴趣的艺术

1、设悬念以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达到上述效果呢?

第一,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用巧妙的提问方法,激起学生急切地追根寻底的悬念心理,以引发兴趣。

第二,要善于从课文内容令人不易理解的一些情节上提出些问题,让学生深思,以引起情绪上的激荡和悬念,以引发兴趣。

第三,要善于从课文内容中引出一些令人担心的故事情节来激起学生的悬念,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善于从课文的深刻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中,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震惊和深入思考,以激起悬念来引发学习兴趣。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2、创情境以荡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教学的情趣从何而来呢?人常讲:‚情随心动‛,‚趣从内生‛。这个‚心动‛与‚内生‛,在教学过程中,来源主要有三:

一是从教材的潜在内容上去寻求教学的情趣。

二是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寻求教学的情趣。

三是我们的教课,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内心充满着喜悦,使他们体验到上课的愉快,体验到学习中取得进步的欢乐,从而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情绪。

怎样去激发上述的情境呢?

一是‚愤‛、‚悱‛情境的创设。愤悱的意思,来源于孔夫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老师的教学要讲究艺术,要得法:不到学生因愤悱而决心努力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二是激奋情境的创设。激奋的情境,也可称之为激情,用教学的语言来讲,就是激发感情,唤起学生的激情。

三是悬念情境的激发。悬念,就是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与挂念,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给学生创设悬念的情境,主要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事物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悬念心理,带着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去从事学习。这样,他们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就会加倍增强,注意力就会格外集中。

3、激求知以获趣: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兴趣的源泉之一,就在于认识新的事物,求得新的知识。‛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会被兴趣所引,突破课堂的界限,走向课外的广阔天地,涉猎更广博的知识领域,一直指向学问的苍穹进发,以焕发出灿烂的智慧光芒。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激发求知的兴趣来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呢? 第一,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用惊奇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区域‛,通过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的一定联系。

第二,要善于揭示求知的东西同新材料、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获得求知、求新的能力。

第三,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设臵疑难,引导探究,激发求知欲,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以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4、励求新以得趣:一些著名的教育家们都认为,兴趣并不在于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

激励求新,使学生获得求新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求新意、求新解的思维训练。

第二,要经常训练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究求新。

第三,关键之点,是要善于培养学生永远保持一种内在的求新的‚诱惑力‛。

5、探发现得情趣: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心理,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更显得强烈而突出。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享受到探索、发现的乐趣呢? 第一,要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和有了进步,从中尝到劳动和收获的欢乐。

第二,兴趣的源泉还在于:善于用精巧的提问,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的能力,取得新的知识。

第三,至关重要之点在于,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权力感‛-就是说,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为此:

一要善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并敢于提出独特的意见的看法。

二要善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教会他们善于多方思考,以激发智慧的火花。

6、质疑难寻乐趣:人常讲:‚学贵有疑‛。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这个疑,不是无端而发,而是经过大脑的紧张思考、分析,不得解决而提出的,是智慧之火迸发出的一闪火花,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7、勇探索得佳趣: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要善于把学生引向发现和探索知识的道路,使他们成为知识、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使他们亲自去研究和发现某些别人意识不到的新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然而,要探究,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特别是思考的痛苦的劳动。让学生认识到:‚思考-这是一种艰巨的、不轻松的、异常复杂、有时竟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是它向你预示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认识的欢乐,以及意识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的智力的自豪感。

8、寻规律保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

结果的兴趣。运用兴趣规律,促进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转化,是最优教法的最好表现。

如何让二者进行最优转化呢?

一是要努力通过教学刺激学生对所学学科和材料的直接兴趣,使他们感到课上得有趣,喜欢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的未来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更加勤奋、更加细致地学习。这是促进直接兴趣走向间接兴趣转化的好方法。这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的:‚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二是当学生对这门学科缺乏学习兴趣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艺术,调动一切刺激因素,逐步触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使他们抱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去学习这门课程,并把它当作他的生活需要和实现到理想的目标。这是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的好方法。现在一些优秀教师,正是运用兴趣规律来教学的,他们通过‚课始激趣、课中荡趣、课末存趣‛的方法,促进两种兴趣的转化。

如何在某一学科来实施二者的转化呢?

第一,上课伊始,导之以兴。伊始,有两种含义:一是每次上课之始,二是新生入学上第一课之始。这都是两个很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是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个环节。

第二,讲课之中,兴趣正浓。可用感染法、点化法、势导法、激励法、设疑法、示范法、比较法等等来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一课结束,兴趣犹存。

9、敢创造永得趣:鼓励学生在创造中求取乐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经常注意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加以激发、诱导,促使他们的智力和智慧得到不断的升华,使思想变得越来越丰富。想方设法使学生品尝到自己思考的欢乐和创造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激励创造求取乐趣的一种良好方法。

二、培养情感的艺术

1、巧设悬念,诱发感情:诱发感情,这可以说是培养情感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两条原则是必须注意的:一是一定要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二是进行情感教育,一定要激发人的爱的情感。这是激发感情的最重要的环节。

2、以情传情,情感共鸣:怎样利用情感因素,并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以达到情感共鸣的佳境呢?我认为这当中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教师要善于‚以情传情‛。

在实施‚以情传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做法: 一是创设情景;二是领略情调。

3、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在激发感情、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造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有学生面前展示一种以景传情的情景,这样,就可很好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情弦,感染他们的情绪,达到激发感情、情景交融、以景化情的境界。

4、以美传情,情满胸臆:我们的时代、生活、心灵都需要美;而通过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塑造他们的心灵美-这可以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和内容。

如何利用美的情景来陶冶学生的美的情愫呢?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美传情,使学生情满胸臆,以提高审美感受力,就可较好地达到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教材哪些美的规律呢?

一是文章的立意美。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明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他认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没有统帅,那些由字词句组成的军队则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所谓立意美,是指文章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格调高尚,感情健康,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和生活教益。

二是文章的语言美。‚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是人民群众对语言神奇力量的赞美。文学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准确、简练、生动、朴实几个方面。准确,就是精选恰当的词语表现事物的状貌;简练,就是提炼最精粹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生动,这是语言美的核心,形象、精美,体现语言的新鲜感、立体感、音乐美、装饰美;朴实,就是语言自然通俗,按照生活的面貌,把人物的关系、感情以及他们的思想品质简洁明快地描绘出来。

三是文章结构美。文章的结构美,一般表现在均衡、对称、和谐、统一的美,它是一个整体的美。这正如古代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所谓‚凤头‛,是指文章的开关要像凤头那样漂亮、俊秀、小巧玲珑。所谓‚猪肚‛,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像猪肚那样饱满、充实、肥厚。所谓‚豹尾‛,是指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那样结实有力、色彩斑斓。

四是文章的表现手法美。文章之所以具有艺术的魅力,这与表现手法很有关系。我们知道,美好的生活,需要创造;美好的语言,需要创造;美好的事物,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更需要创造,求美不已,创造不已。

5、以理激情,陶冶情操:这里说的理,主要是指人生的哲理、崇高的理想,以这样的标准和目标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理智,诱发深情,我们可以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收到提高思想觉悟、熏陶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

怎样实施呢?

第一,要晓之以理,以理激情。一是要善于进行情趣教学,要把思想性、知识性寓于趣味性之中,以激发情理。二是要善于通过情趣教学,使学生达到动情明理导行的目的。

第二,要入情明理,形成情操。

6、以神传情,内化品格:是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课文所展示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这些闪耀着光辉的形象中,吸取营养,得到教益,一点一滴加以积累,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化为自己的高尚品格。

为了做到这一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下列的工作:

第一,要抓住这些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格和美学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进行深刻的对比,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以内化品格。

第二,要抓住课文中显示出的为崇高的伟大理想-即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艺术形象,激励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理想。

第三,要抓住课文中所揭示的美好的道德观念,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美德。

三、质疑问难的艺术

1、引趣设疑法: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怎样设疑引趣呢?

一是教师的设疑问难,一定要是学生急需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精神的高度集中,以激起兴趣。

二是教师的质疑问难,一定要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以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三是要善于运用质疑问难,使学生从旧的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使他们享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教育方法与艺术

素质教育

一、什么叫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二、什么叫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和应该教育的区别?

1、教育目标: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

2、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应试教育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

3、教育内容:素质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试教育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4、教育方法:素质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应试教育则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

5、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应试教育着眼于单纯的选拔。

四、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的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则是它的精神实质。改革考试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学艺术概述

一、教学艺术的本质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而能独立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或根本特点。

1、技巧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的方法或技巧。如王晋堂同志认为:‚所谓教学艺术,就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套方法。‛

2、创造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与艺术家一样的创造。如苏灵扬同志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

3、审美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是具有审美意义的教学。如阎增武同志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个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4、规律说:这种观点把教学工作取得成效的规律和途径看作教学艺术的本

质。如张翔同志认为:‚毫无疑问,教学的合规律性是教学艺术的必要前提,教学的合个性是教学艺术的灵魂和源泉。教学艺术是合规律性与合个性的统一。‛

5、素养(才华)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是教师的教学素养或个人才华。如尹慧茹同志认为:‚教学艺术是指教师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和教材、创设教学情境,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法,实现教学任务的各种素养的总和。‛

6、特征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活动特征。如罗明基同志认为:‚教学艺术是指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

7、交流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师生间的精神交流。如魏正书同志认为:‚教学艺术是教师与学生以一定教学内容为媒介的精神交流。在这种交流中,通过不断选择和协调、确证和超越,出现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境界。‛

8、整体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教与学的统一整体。如梁仕云同志认为:‚现代教学艺术,是把现代心理学、现代行为科学、现代学习科学和现代美学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而形成的教与学这一系统工程的辩证化合体。其内核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化合’表明教学艺术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学术。‛

9、多层说:这种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艺术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教学的技能技巧,而神则是内在的先进教学思想。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1、实践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的熟练水平,并且提高到艺术高度的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学艺术理论学习是课堂教学经验的补充,既可激发教学艺术所必须的、多种角度的接触和思考,又可保证师生间相互学习表演艺术,而不仅仅停在欣赏的层次上。

2、创造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毕加索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青的艺术家‛,就在于他从不肯重复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是永恒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需要教师灵活安排、不断创新。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3、表演性:马卡连柯认为,‚不能运用声调是要遇到困难的‛,‚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是仅仅为了嘹亮地来唱歌,漂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能够更其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否则便会像戏谚所说:‚演员一散神,观众便走神。‛

4、审美性:苏联当代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教学艺术的内在美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1、陶冶功能:正如人们说的,‚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才能起到滴水穿石的作用。‛在高超精湛的陶冶教学艺术中,那‚无为‛的表象深层尽是‚有为‛的匠心。

2、转化功能:在转化过程中,教师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

卓越的个性,都像画家的如椽巨笔,无时无刻不在勾画着学生完美的形象,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将璞琢成玉,将铁炼成钢,引导学生从今天的‚我‛走向理想的‚我‛,最后使之成为各种各样的有用人才。特级教师孙秀英认为,教师的贡献在于‚创造着整个社会的最宝贵的财富-人才。一个无知的儿童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迟钝的可以变得聪明,胆怯的可以变得勇敢,粗心的可以变得仔细。所以教师就像一个雕塑家,雕塑着孩子们的灵魂。‛

3、谐悦功能:吉尔伯特〃海特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出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听一堂好课,我们往往用‚如坐春风‛来形容,春风吹在人们身上,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4、整体功能: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四、教学艺术的分类

1、在时间维度上:古代教学艺术;近代教学艺术;现代教学艺术;当代教学艺术。

2、在空间维度上:中国的教学艺术;外国的教学艺术。

3、在级别维度上:小学教学艺术;中学教学艺术;大学教学艺术。

4、在类别维度上:普通学校教学艺术;特殊学校教学艺术。

5、在学科性质维度上:社会科学学科教学艺术;自然科学学科教学艺术;其它学科教学艺术。

6、在对象范围维度上:集体教学艺术;个别教学艺术。

7、在过程结构维度上:备课艺术;上课艺术;评改艺术;辅导艺术;总结艺术。

8、在功能目标维度上:德育教学艺术;智育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艺术;美育教学艺术。

9、在内容呈现维度上:教学再现艺术;教学表现艺术。

10、在手段使用维度上: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艺术;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艺术。

11、在影响方式维度上:明示教学艺术;暗示教学艺术。

12、在具体方法维度上:教学讲授艺术;教学谈话艺术;教学讨论艺术;教学实验艺术;教学演示艺术。

五、教学艺术的法则

1、内容和形式:教学艺术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构成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情感和理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是戏曲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要求。

3、直观与抽象:教师教授任何学科,都应注意从直观上升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直观。

4、共性和个性:教学艺术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5、整体和部分:教学艺术的整体和部分存在着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整体包含着部分,部分又构成了整体。整体不能离开部分,离开部分的整体只是抽象的观念;部分也不能离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容易丧失生命力。

6、和谐和奇异:和谐与奇异本是美学中的一对辩证范畴,在教学艺术中也有体现,成为教学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所谓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样化中的特殊的统一。

7、逻辑和直觉:教学艺术是逻辑与直觉的辩证统一。

8、模仿和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创造是模仿的发展和升华。离

开模仿的创造是没有根基的,而不为了创造的模仿是没有前途的。

9、效果和效率:教学艺术是效果和效率的统一。教学艺术效果是教学艺术的生命线,教学艺术效率是教学艺术的前途线。

10、有限和无限:教学艺术应当寓无限于有限,以有限体无限,既具有限之形,又得无限之神,将有限和无限辩证统一起来。教学艺术中的无限是建立在有限的基础之上的,离开有限奢谈无限,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同时它又是对有限的升华和超越,若被有限所限制,便断不会诞生无限之意境。

启迪学生智慧的艺术

一、引发兴趣的艺术

1、设悬念以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达到上述效果呢?

第一,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用巧妙的提问方法,激起学生急切地追根寻底的悬念心理,以引发兴趣。

第二,要善于从课文内容令人不易理解的一些情节上提出些问题,让学生深思,以引起情绪上的激荡和悬念,以引发兴趣。

第三,要善于从课文内容中引出一些令人担心的故事情节来激起学生的悬念,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善于从课文的深刻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中,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震惊和深入思考,以激起悬念来引发学习兴趣。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2、创情境以荡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教学的情趣从何而来呢?人常讲:‚情随心动‛,‚趣从内生‛。这个‚心动‛与‚内生‛,在教学过程中,来源主要有三:

一是从教材的潜在内容上去寻求教学的情趣。

二是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寻求教学的情趣。

三是我们的教课,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内心充满着喜悦,使他们体验到上课的愉快,体验到学习中取得进步的欢乐,从而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情绪。

怎样去激发上述的情境呢?

一是‚愤‛、‚悱‛情境的创设。愤悱的意思,来源于孔夫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老师的教学要讲究艺术,要得法:不到学生因愤悱而决心努力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二是激奋情境的创设。激奋的情境,也可称之为激情,用教学的语言来讲,就是激发感情,唤起学生的激情。

三是悬念情境的激发。悬念,就是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与挂念,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给学生创设悬念的情境,主要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事物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悬念心理,带着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去从事学习。这样,他们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就会加倍增强,注意力就会格外集中。

3、激求知以获趣: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兴趣的源泉之一,就在于认识新的事物,求得新的知识。‛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会被兴趣所引,突破课堂的界限,走向课外的广阔天地,涉猎更广博的知识领域,一直指向学问的苍穹进发,以焕发出灿烂的智慧光芒。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激发求知的兴趣来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呢? 第一,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用惊奇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区域‛,通过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的一定联系。

第二,要善于揭示求知的东西同新材料、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获得求知、求新的能力。

第三,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设臵疑难,引导探究,激发求知欲,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以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4、励求新以得趣:一些著名的教育家们都认为,兴趣并不在于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

激励求新,使学生获得求新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求新意、求新解的思维训练。

第二,要经常训练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究求新。

第三,关键之点,是要善于培养学生永远保持一种内在的求新的‚诱惑力‛。

5、探发现得情趣: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心理,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更显得强烈而突出。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享受到探索、发现的乐趣呢? 第一,要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和有了进步,从中尝到劳动和收获的欢乐。

第二,兴趣的源泉还在于:善于用精巧的提问,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的能力,取得新的知识。

第三,至关重要之点在于,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权力感‛-就是说,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为此:

一要善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并敢于提出独特的意见的看法。

二要善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教会他们善于多方思考,以激发智慧的火花。

6、质疑难寻乐趣:人常讲:‚学贵有疑‛。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这个疑,不是无端而发,而是经过大脑的紧张思考、分析,不得解决而提出的,是智慧之火迸发出的一闪火花,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7、勇探索得佳趣: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要善于把学生引向发现和探索知识的道路,使他们成为知识、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使他们亲自去研究和发现某些别人意识不到的新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然而,要探究,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特别是思考的痛苦的劳动。让学生认识到:‚思考-这是一种艰巨的、不轻松的、异常复杂、有时竟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是它向你预示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认识的欢乐,以及意识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的智力的自豪感。

8、寻规律保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

结果的兴趣。运用兴趣规律,促进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转化,是最优教法的最好表现。

如何让二者进行最优转化呢?

一是要努力通过教学刺激学生对所学学科和材料的直接兴趣,使他们感到课上得有趣,喜欢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的未来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更加勤奋、更加细致地学习。这是促进直接兴趣走向间接兴趣转化的好方法。这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的:‚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二是当学生对这门学科缺乏学习兴趣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艺术,调动一切刺激因素,逐步触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使他们抱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去学习这门课程,并把它当作他的生活需要和实现到理想的目标。这是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的好方法。现在一些优秀教师,正是运用兴趣规律来教学的,他们通过‚课始激趣、课中荡趣、课末存趣‛的方法,促进两种兴趣的转化。

如何在某一学科来实施二者的转化呢?

第一,上课伊始,导之以兴。伊始,有两种含义:一是每次上课之始,二是新生入学上第一课之始。这都是两个很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是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个环节。

第二,讲课之中,兴趣正浓。可用感染法、点化法、势导法、激励法、设疑法、示范法、比较法等等来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一课结束,兴趣犹存。

9、敢创造永得趣:鼓励学生在创造中求取乐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经常注意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加以激发、诱导,促使他们的智力和智慧得到不断的升华,使思想变得越来越丰富。想方设法使学生品尝到自己思考的欢乐和创造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激励创造求取乐趣的一种良好方法。

二、培养情感的艺术

1、巧设悬念,诱发感情:诱发感情,这可以说是培养情感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两条原则是必须注意的:一是一定要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二是进行情感教育,一定要激发人的爱的情感。这是激发感情的最重要的环节。

2、以情传情,情感共鸣:怎样利用情感因素,并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以达到情感共鸣的佳境呢?我认为这当中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教师要善于‚以情传情‛。

在实施‚以情传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做法: 一是创设情景;二是领略情调。

3、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在激发感情、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造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有学生面前展示一种以景传情的情景,这样,就可很好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情弦,感染他们的情绪,达到激发感情、情景交融、以景化情的境界。

4、以美传情,情满胸臆:我们的时代、生活、心灵都需要美;而通过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塑造他们的心灵美-这可以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和内容。

如何利用美的情景来陶冶学生的美的情愫呢?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美传情,使学生情满胸臆,以提高审美感受力,就可较好地达到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教材哪些美的规律呢?

一是文章的立意美。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明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他认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没有统帅,那些由字词句组成的军队则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所谓立意美,是指文章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格调高尚,感情健康,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和生活教益。

二是文章的语言美。‚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是人民群众对语言神奇力量的赞美。文学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准确、简练、生动、朴实几个方面。准确,就是精选恰当的词语表现事物的状貌;简练,就是提炼最精粹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生动,这是语言美的核心,形象、精美,体现语言的新鲜感、立体感、音乐美、装饰美;朴实,就是语言自然通俗,按照生活的面貌,把人物的关系、感情以及他们的思想品质简洁明快地描绘出来。

三是文章结构美。文章的结构美,一般表现在均衡、对称、和谐、统一的美,它是一个整体的美。这正如古代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所谓‚凤头‛,是指文章的开关要像凤头那样漂亮、俊秀、小巧玲珑。所谓‚猪肚‛,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像猪肚那样饱满、充实、肥厚。所谓‚豹尾‛,是指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那样结实有力、色彩斑斓。

四是文章的表现手法美。文章之所以具有艺术的魅力,这与表现手法很有关系。我们知道,美好的生活,需要创造;美好的语言,需要创造;美好的事物,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更需要创造,求美不已,创造不已。

5、以理激情,陶冶情操:这里说的理,主要是指人生的哲理、崇高的理想,以这样的标准和目标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理智,诱发深情,我们可以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收到提高思想觉悟、熏陶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

怎样实施呢?

第一,要晓之以理,以理激情。一是要善于进行情趣教学,要把思想性、知识性寓于趣味性之中,以激发情理。二是要善于通过情趣教学,使学生达到动情明理导行的目的。

第二,要入情明理,形成情操。

6、以神传情,内化品格:是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课文所展示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这些闪耀着光辉的形象中,吸取营养,得到教益,一点一滴加以积累,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化为自己的高尚品格。

为了做到这一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下列的工作:

第一,要抓住这些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格和美学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进行深刻的对比,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以内化品格。

第二,要抓住课文中显示出的为崇高的伟大理想-即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艺术形象,激励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理想。

第三,要抓住课文中所揭示的美好的道德观念,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美德。

三、质疑问难的艺术

1、引趣设疑法: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怎样设疑引趣呢?

一是教师的设疑问难,一定要是学生急需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精神的高度集中,以激起兴趣。

二是教师的质疑问难,一定要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以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三是要善于运用质疑问难,使学生从旧的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使他们享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相关内容

  •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 附件二: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招 生 院 校及 专 业 省统考科目 科类计划数分数线 [0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方向)[02]影视动画(学制2年)[02]装饰艺术设计[03]广告设计与制作 [01]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02]人物形象设计(学制2年) [02]装饰艺 ...

  • 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 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与<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努力构件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

  • 浅谈艺术教育的管理艺术
  • 摘要:所谓艺术教育,指的就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而在管理艺术教育的这方面,不仅要按照制度来管理,还要主要在管理的同时的方式,既然是艺术管理,在管理的时候,当然要适 ...

  • 艺术教育自查报告
  • 为了进一步规范海门市的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自查工作的通知,海门市教育局充分发动全市艺术教师认真学习自查细则,针对海门市艺术教育实际进行逐项的自查.自查报告如下: 我市共有中小学81所,艺术教师250多名.多年来,我市艺术教育工作在上级领 ...

  • 艺术工作计划
  • .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松陵高级中学 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要求艺术教师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学校教导处及时查阅,反馈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加组相互听课的力度,正常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夯实艺术教师的教 ...

  • 艺术概论 课后题
  • <艺术概论>王宏建课后题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 ...

  • 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性研究
  •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校中完善的艺术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艺术课程的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应当合理安排,要把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保证艺术教育教学效益 ...

  • 艺术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 创建攀枝花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以下简称市十二中)是攀枝花市西区 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毗邻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驻地,南面金沙江,北靠亿年苏铁园,占地面积86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 学校始建于197 ...

  • 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管理办法
  • 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的管理,保障广大考生权益,促进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工作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维护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工作的权威性与可信度,推动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是指依照 ...

  • 渔洋小学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 渔洋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实验方案>和<湖北省潜江市关于开展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区学校实际,特制定<渔洋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