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ofTourism

Development

on

LocalLandscapes

陈丹丹吴必虎

CHEN

Dan—dan,WUBi—hu

 

方数据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景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诠释景观定义及其与旅

游关系的基础上,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总体来说,旅游开发对景观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提高居民和游客对景观的保护意识,并且为保护提供一定的经费;而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会/Ji]居U环境的压力和加速地方特色的消失。最后初步提出了既发展旅游业,又保护地方景观的原则。关键词:风景园林;旅游;研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影响文章编号:1000—6664(2006)07—0078—04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2—24;修回日期:2006—04—06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

andthein—burst0fmassesoftouristswilI

havebroadanddeepimpadon

thelocal

landscape

oftouristdestinationsThemeaning

of

landscape

andits

relationship

with

tourism

are

explainedinthispaper

Fromthepointofview

of

both

nature

landscapeandhuman

landscape.bothpositive

and

negativeimpadsoftourismdevelopment

on

landscapes

ofthedestinationsare

discussed.Onthewhole,the

positive

impacfs

are

thattourism

can

improvepeoplesproteding

consciousness

on

landscapeandprovidefinancing,whilethe

negativeimpacfs

are

that.fwilIincreasethepressureofenvironmenlandpushthecharacteristictodisappear.Attheendofthepaper,a

principleis

broughtup,whichisthat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

andtheprotection

of

locallandscapesshould

be

balanced.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Tourism;sfudy;NatureLandscape;Human

Landscape;Impad

旅游影响包含了其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环境、应,例如民族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和建筑风格等。

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旅游业活动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2旅游与景观的关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景观学被引入旅游学科中。

1景观的概念界定

景观可以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区域中具有一定景本文的景观,包含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前者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建筑和可供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或者能够反映地区和然面貌尚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草场、湿地、森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结晶,这些既是重要的景观要林、溪流等。而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素,也是有价值的旅游资源。

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景观和旅游学科相结合,产生了“旅游景观”这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景观。它产生于社会、经济、行样一个新名词。旅游景观是指一定的地理地带内的政以及宗教需要,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联系或相适

一片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类型,包括区域的经济水

I~/L~一—J卜勰利益j吗旧。髓州I

,———————、厂啊——————、

压一n

mD旧f

|发生l

l改变I

L——J

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综合体…。旅游景观的类型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或者是自然和人旅游开发对地方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开由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旅游开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有利有弊。在旅游3.2.1旅游发展对自然景观的有利影响

…旅游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

以往人们对自然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仅想到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这些自然资源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优越的区域环境质量在今天是强大的旅游吸引力。现在

万 

方数据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如果没有优越的环境,哪怕

旅游资源再好,也不能成为好的旅游地。有些地方既无出色的文物古迹,也没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却可以仅因为其环境质量优越而成为度假胜地。当地居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活,因而能提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为了发展旅游业,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

(2)旅游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旅游推介的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认为,旅游业将

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收入目前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经费的重要来源。据统计,湖南省武陵源景区门票收入为1.04亿元(2004年,张家界上市公司资料),四川省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为2.4亿元(2004年,四川省统计局),这其中,就有部分资金用于环境的保护。把旅

游相关收入中一定比例的资金反馈到保护环境中,可以实现以旅游养生态。

3.2,2旅游发展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1)旅游开发会破坏自然景观原有的稳定性,给自然环境带来压力

在长期封闭保护下,目的地自然景观是和谐完整的。而进行旅游开发后,要修路搭桥,建宾馆、餐厅、娱乐设施,以及进行旅游商品开发等,自然景观便受到了影响。宾馆、餐厅、娱乐设施等人工构成景观会破坏地方的自然风貌。同时,伴随大量游客的涌入,景区土地可能会受到过量践踏,从而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有的游客会攀采植物,砍伐树林来烧柴和搭建帐篷,随意排放生活垃圾及污物等,从根本上破坏了自然环境。所以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注意生态承载力[2J。

(2)旅游开发会破坏自然景观的连续性,造成自然景观破碎化

旅游开发中不合理的旅游线路可能会使生态景观破碎化。例如,在人工修筑的道路桥梁,由于采用的不是自然介质,会阻隔生物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加

速物种灭绝【3l。承德市著名风景区双塔山的人工登山旋梯,建成以来,屡遭文物、风景园林专家批评,认为其严重影响了双塔山自然景观,影响了旅游地丹霞地貌的生态连续性,最后被勒令拆除。

图1旅游对景观产生影响的原因

平、服务接待设施基础,以及依托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建立起来的能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内容的区域文景观的综合体。

3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3.1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产生影响的原因

发商活动和游客行为上。从旅游开发商角度来说,其首要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而为了实现经济目的,必须使旅游目的地的景观符合商业需求;从游客角度来说,旅游是一种休闲行为,旅游目的地需要满足审美和娱乐的双重目的。旅游开发商和游客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会改变目的地的景观现状,使其符合旅游需求,于是对地方景观产生多层面的影响(图1)。

点,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谈旅游开发对地方景观的影Ⅱ向。

3.2旅游发展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开发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将旅游和自然景观有序结合。

万 

方数据1990年在屯溪召开的黄山索道和环境协调会上,7个国家和2个联合国组织都对黄山索道投了否决票,他们认为索道的存在破坏了贵在自然,美在自然的审美原则。

(3)高频度、长期的旅游干扰会使自然景观简单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然景观往往是丰富的,而旅游者欣赏的有可能只是其中一种,此时贪大求快的旅游经营者会大量开发受欢迎的部分,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保护,于是带来自然景观的单调化、破碎化。3.3旅游发展对人文景观的影响

3.3.1旅游发展对人文景观的有利影响

(1)旅游开发会使当地居民认识到人文景观的价值所在,激发自豪感,产生自觉保护意识

旅游地文化中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和历史遗迹等,对旅游者来说,由于和自己长期居住地的情况不同,会使旅游者对其有着天然的爱护之情。而旅游经营和管理者正是要利用这种需求来吸引游客,于是他们会对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旅游价值的事物进行拯救,令那些濒于绝迹状态的文化遗产得到挖掘、保护和弘扬。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居民习以为常的蜡染、服饰、银饰,却让旅游者爱不释手,销量很好,于是这些手工艺就可以传承下去。

(2)旅游活动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纽带,可以提高人文景观的竞争力

旅游业是一种文化事业,可以说一次旅游活动就是一次广义的文化交流,因此,发展旅游业将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术交流。学术旅游,可以传播学术思想,并通过相互的交流借鉴而提高学术水平,对科技的发展与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旅游活动,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搭起桥梁,使各自的文化获得有益的借鉴与学习,这样使人文景观的优势更优,因此可以提高本地人文景观在旅游发展中的竞争力。

3.3.2旅游开发对地方景观的不利影响(1)旅游开发会带来文化景观的同化

文化的同化是指原来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的文化取代14t。文化的同化往往是弱态势的文化被强态势的文化所改变。也就是说,当接待地是一个较小的、朴实

的、封闭的社会时,外来游客的到来,会给他们以社会和心理上的极大影响。而民族民俗景观丰富的地区,多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旅游开发过后,大量的游客涌入,带来了外界新鲜的事物,会给当地带来巨变,如服饰的改变、食品的同化、建筑风格的消失,这些都会对人文景观特色的保存带来很大的障碍151。

(2)旅游开发引起人文景观的商品化,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为目的地居民带来了商品意识,让他们获得了经济收益。然而,人文景观的过度商品化,会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例如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设民族村,或是开发农家乐类型的民俗旅游。这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让游客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但舞台表演脱离了文化原生地的环境氛围,往往表演味太浓,民族文化难免失真、变味。这样会影响到人文景观的传统和淳朴,从而减少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20年前,陈逸飞先生的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使周庄这个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南小镇热闹起来。2003年“十一”黄金周,周庄门票收入竟然列全国前十。周庄之所以一下子抓住游客的心,是因为其小桥流水、世外桃源的乡村纯朴景观。然而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镇上有保存和观赏价值的建筑都是经过修葺的,此外还新建了很多投游客所好的“旧”房子,原来的露天线路管道也经过了重新规划,当地居民也开始做起了生意。现在的周庄,在外来影响下,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游客喜欢的原味小镇变味了,那么周庄还能走多远呢?

(3)异地文化的介入,可能导致传统艺术、工艺的

歪曲

传统艺术、工艺对游客之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具有神秘性。像东北的二人转、苏州的丝绸、潍坊的风筝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然而旅游开发后,伴随这些艺术或工艺价值的提升,传统的艺术、工艺可能会受到冲击,比如说有些传统的手工工艺会转变为机器加工,虽然会提高产量,但却失去了原汁原味16]。

总体说来,旅游发展具有两重性。旅游开发对景观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会/jn,屠U环境的压力和加速地方特色的消失:而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提

高居民和游客对景观的保护意识,并且为保护提供一定的经费。

4结论与建议

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因此在发展旅游业时,人们更看重的是其正面影响,但实际上,旅游业对地方景观的影响是正负都有的。并且对于不同的地区,强度有所不同。旅游开发前应合理制订规划,力争发挥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减轻其不利影Ⅱ向。要做到扬长避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图2):

(1)保护性原则

进行旅游开发时,旅游经营商和地方政府要把保护性原则放在首位,在做好景观资源评价的前提下利用旅游资源。

(2)参与性原则

目的地景观保护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事,旅游开发时,要尽可能调动所有利益相关群体,通力合作,处理好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3)收益性原则

旅游开发的收益,不仅可以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居民生活,而且可以为保护提供经费,为景观保护带来可行性。

(4)协调性原则

要协调好政府、旅游开发商、游客和目的地居民的利益关系,合理分配利益。

(5)可持续原则

前面4个原则,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景观资源是有限的,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处理好旅游与地方景观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业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胜地兼景观胜地。

参考文献:

…方海川.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

报,2002(3):101—104.

【2l项卫东,薛建辉.旅游干扰对森林景观与环境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增:FIj):87—90.

【3】孙玉军,等.旅游风景区索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管理【J】.

万 

方数据<≥

厂…]

j爹

{可持I

l保护性

{维l生I

L—j

\一~

≮兰夕

图2旅游与景观协调发展原则

北京林业大学学学报,2001{3):97—100.【4】Sun,D,Walsh,D..

Reviewofstudieson

impacts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of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8(4):323—338

【5】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Ⅱ向的预测与调控【J】.桂林【6】Huse,Mortena,Gustavsen,Torsteinb,Almedal,Tourismimpact

comparisons

amongNorwegian

towns【Jl

Anna『Sof

Tourism

Research,

1998(3):721—738.

【7】曾红.生态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积极影响初探【J】.大理学院学报,2004(6):34—36.

作者简介:

陈丹丹门982年生/女/江苏镇江人,硕

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北京大学

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

吴必虎门962年生/男/江苏盐城人/博

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北

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environmental

Australia【J】.Journal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54—57.

Sigridc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陈丹丹, 吴必虎, CHEN Dan-dan, WU Bi-hu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中国园林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22(7)1次

参考文献(7条)

1. 方海川 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期刊论文]-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3)

2. 项卫东. 薛建辉 旅游干扰对森林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Z1)3. 孙玉军. 韩艺师. 彭绍兵 旅游风景区索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管理[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3)4. Sun D. Walsh D Review of studie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Australia1998(4)

5. 唐凡茗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3)

6. Huse Mortena Gustavsen. Torsteinb Almedal Sigridc Tourism impact comparisons among Norwegian towns1998(3)

7. 曾红 生态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积极影响初探--以滇西北为例[期刊论文]-大理学院学报 2004(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景奇 21世纪我国风景园林领域若干前沿问题探讨 -中国园林2001,17(4)

从信息、生态学、旅游与风景园林等几方面对风景园林领域的若干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信息时代人们生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思维多元化,追求个性化,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加,风景园林设计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生态理论、生态文化将成为21世纪人们处理人口-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将促进风景园林不断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2.期刊论文 顾志凌. GU Zhi-ling 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产品规划设计 -中国园林2006,22(7)

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的核心是它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基础上,旅游的生态原则是贯穿各种产品链的主线.提出了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产品规划设计这一概念,并从管理体制、前期调查分析、规划方法、设计理念、规划设计等环节做了全面的探讨和总结,以倡导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并以2006年ASLA获奖项目--广州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规划设计、卧龙大熊猫生态旅游区等案例来阐述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方略.

3.学位论文 景彦欣 度假村景观设计初探 2007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度假村设计正渐渐朝高质量方向发展,而国内外关于度假村景观设计的理论却几乎没有,本文撰写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全面的度假村景观设计理论. 首先,本文对旅游度假村的概念和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在将度假村与"仙境"的实质加以对比之后,通过对各个仙境意象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理想度假村景观设计的方向.文章紧接着通过对游客的心理认知特点的研究以及对度假村的实地调查,重点阐述了景观在度假村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旅游心理学和实际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度假村景观设计的三大指导原则. 文章的最后通过对世界上较成功的度假村景观案例的分析,结合个人的度假村景观设计实践经验,较全面系统地讨论了度假村主要的景观要素具体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对实际的度假村设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期刊论文 邓巍. 裘鸿菲. Deng Wei. Qiu Hongfei 专类园在旅游度假村中的作用——湖北柏杨山旅游度假村专类园设置的启示 -华中建筑2007(6)

专类园是强调专类植物展示的一种园林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在旅游度假村中倡导自然的植物专类园越来越受到游人的喜爱.因此,深入分析专类园的设置和主题内容将对旅游度假村的规划设计工作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5.期刊论文 唐鸣镝. TANG Ming-di 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初探--建立完善的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 -中国园林2006,22(1)

保护与教育一直是风景名胜区体系的首要任务与职责,旅游解说系统作为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有成功运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将其消化运用到风景区的规划理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解说体系是目前风景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6.期刊论文 彭亮. Peng Liang 古镇保护:转变中的朱家角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5)

古镇是一种遗产,一种旅游资源;也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如今的古镇正处在转变期,在吸引着大批游人的同时,内部的经济、人、景观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在进行角色转变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文章分析了朱家角古镇的内在吸引力,从功能转变、价值观转变、文化氛围转变、景观转变这四个主要方面研究了古镇的转变过程.探讨了这种改变的必然性和改变中存在的选择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古镇保护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7.期刊论文 黄珏. 张天新. 山村高淑. HUANG Jue. ZHANG Tian-xin. YAMAMURA Takayoshi 丽江古城旅游商业人口和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 -中国园林2009,25(5)

在遗产地广泛开展旅游商业的趋势下,旅游商业化造成了遗产地社会结构、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变化.有必要深入地探讨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的主题、过程和表现,从而为有效的遗产地保护提供依据,为旅游商业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丽江古城为例,从店铺类型、商品种类、经营者构成以及空间分布等角度考察旅游商业发展导致的人口和空间格局的变化,分析其对文化遗产地造成的潜在影响.

8.期刊论文 乌恩. WU En 论我国风景区规划中的旅游价值观重构 -中国园林2007,23(4)

旅游是风景区最基本的利用方式,但是,指导风景区规划实践的旅游价值观念,并没有在农耕时代"天下名山"思考模式基础上有大的更新和发展,因此,今日的风景区规划需要在深入传统寻求资源的同时,借鉴国外经验,重新建构我们的旅游价值观系统,需要明确风景区旅游不仅仅是产业、更是事业的价值观,需要强调并实践"旅游就是教育"的理念,需要重视风景理解中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新辟风景区需要从"天下名山"审美模板向"国家公园"审美模式转变,游憩形式需要从"观光"向"户外活动"转变.

9.学位论文 汪辉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 2007

本文通过对湿地公园已有的众多定义,总结并提炼出界定湿地公园概念的主要标准,并介绍了国内外湿地公园研究与建设现状。 本文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生态旅游系统的组成、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总结并提炼了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基本内涵、特征和原则。 在具体的研究思路上,本文主要以“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生态旅游发展——社区的复兴与发展”为主线,对湿地公园规划的相关理论、原则及规划实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其内容包括: (1)总结出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的主要理论即生态保护相关理论、游憩规划理论、社区理论。 (2)提出了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体系的四大层面:分析与评价层面、目标与发展战略层面、支持系统规划层面、保障实施层面,并通过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为主要案例对这一规划体系进行了阐述。 1)分析与评价。通过对下渚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旅游发展现状、社会经济状况三个方面的评述,得出下渚潮湿地公园发展SWOT分析的主要结论,为制订下渚湖湿地公园的目标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目标与发展战略。根据分析与评价的主要结论,确立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定位,提出生态、旅游、社区三方面的规划基本原则,进而确定下渚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主题形象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3)支持系统规划。为了确保目标与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从下渚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社区发展三个层面入手进行了详细的支持系统规划研究。 4)保障实施。从湿地公园管理、社区参与机制、投资机制、立法和监督机制等各个方面提出支持系统规划的保障措施。 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10.期刊论文 许大为. 王冬明. XU Da-wei. WANG Dong-ming 基于景观评价的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中国园林2006,22(11)

全桂旅游公路的改造建设对大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介绍了全桂旅游公路的概况,提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态理念、景观融合理念、文化理念和兴奋点设计理念.最后以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一步探讨了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调查方法及结果分析、公路景观与两侧自然、人文景观融合设计以及景观兴奋点设计等设计方法.

引证文献(1条)

1. 彭敏. 付华 浅析旅游扶贫之含义[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07(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yl20060701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3日

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ofTourism

Development

on

LocalLandscapes

陈丹丹吴必虎

CHEN

Dan—dan,WUBi—hu

 

方数据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景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诠释景观定义及其与旅

游关系的基础上,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总体来说,旅游开发对景观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提高居民和游客对景观的保护意识,并且为保护提供一定的经费;而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会/Ji]居U环境的压力和加速地方特色的消失。最后初步提出了既发展旅游业,又保护地方景观的原则。关键词:风景园林;旅游;研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影响文章编号:1000—6664(2006)07—0078—04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2—24;修回日期:2006—04—06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

andthein—burst0fmassesoftouristswilI

havebroadanddeepimpadon

thelocal

landscape

oftouristdestinationsThemeaning

of

landscape

andits

relationship

with

tourism

are

explainedinthispaper

Fromthepointofview

of

both

nature

landscapeandhuman

landscape.bothpositive

and

negativeimpadsoftourismdevelopment

on

landscapes

ofthedestinationsare

discussed.Onthewhole,the

positive

impacfs

are

thattourism

can

improvepeoplesproteding

consciousness

on

landscapeandprovidefinancing,whilethe

negativeimpacfs

are

that.fwilIincreasethepressureofenvironmenlandpushthecharacteristictodisappear.Attheendofthepaper,a

principleis

broughtup,whichisthat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

andtheprotection

of

locallandscapesshould

be

balanced.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Tourism;sfudy;NatureLandscape;Human

Landscape;Impad

旅游影响包含了其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环境、应,例如民族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和建筑风格等。

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旅游业活动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2旅游与景观的关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景观学被引入旅游学科中。

1景观的概念界定

景观可以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区域中具有一定景本文的景观,包含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前者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建筑和可供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或者能够反映地区和然面貌尚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草场、湿地、森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结晶,这些既是重要的景观要林、溪流等。而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素,也是有价值的旅游资源。

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景观和旅游学科相结合,产生了“旅游景观”这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景观。它产生于社会、经济、行样一个新名词。旅游景观是指一定的地理地带内的政以及宗教需要,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联系或相适

一片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类型,包括区域的经济水

I~/L~一—J卜勰利益j吗旧。髓州I

,———————、厂啊——————、

压一n

mD旧f

|发生l

l改变I

L——J

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综合体…。旅游景观的类型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或者是自然和人旅游开发对地方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开由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旅游开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有利有弊。在旅游3.2.1旅游发展对自然景观的有利影响

…旅游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

以往人们对自然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仅想到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这些自然资源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优越的区域环境质量在今天是强大的旅游吸引力。现在

万 

方数据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如果没有优越的环境,哪怕

旅游资源再好,也不能成为好的旅游地。有些地方既无出色的文物古迹,也没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却可以仅因为其环境质量优越而成为度假胜地。当地居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活,因而能提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为了发展旅游业,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

(2)旅游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旅游推介的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认为,旅游业将

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收入目前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经费的重要来源。据统计,湖南省武陵源景区门票收入为1.04亿元(2004年,张家界上市公司资料),四川省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为2.4亿元(2004年,四川省统计局),这其中,就有部分资金用于环境的保护。把旅

游相关收入中一定比例的资金反馈到保护环境中,可以实现以旅游养生态。

3.2,2旅游发展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1)旅游开发会破坏自然景观原有的稳定性,给自然环境带来压力

在长期封闭保护下,目的地自然景观是和谐完整的。而进行旅游开发后,要修路搭桥,建宾馆、餐厅、娱乐设施,以及进行旅游商品开发等,自然景观便受到了影响。宾馆、餐厅、娱乐设施等人工构成景观会破坏地方的自然风貌。同时,伴随大量游客的涌入,景区土地可能会受到过量践踏,从而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有的游客会攀采植物,砍伐树林来烧柴和搭建帐篷,随意排放生活垃圾及污物等,从根本上破坏了自然环境。所以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注意生态承载力[2J。

(2)旅游开发会破坏自然景观的连续性,造成自然景观破碎化

旅游开发中不合理的旅游线路可能会使生态景观破碎化。例如,在人工修筑的道路桥梁,由于采用的不是自然介质,会阻隔生物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加

速物种灭绝【3l。承德市著名风景区双塔山的人工登山旋梯,建成以来,屡遭文物、风景园林专家批评,认为其严重影响了双塔山自然景观,影响了旅游地丹霞地貌的生态连续性,最后被勒令拆除。

图1旅游对景观产生影响的原因

平、服务接待设施基础,以及依托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建立起来的能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内容的区域文景观的综合体。

3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3.1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产生影响的原因

发商活动和游客行为上。从旅游开发商角度来说,其首要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而为了实现经济目的,必须使旅游目的地的景观符合商业需求;从游客角度来说,旅游是一种休闲行为,旅游目的地需要满足审美和娱乐的双重目的。旅游开发商和游客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会改变目的地的景观现状,使其符合旅游需求,于是对地方景观产生多层面的影响(图1)。

点,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谈旅游开发对地方景观的影Ⅱ向。

3.2旅游发展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开发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将旅游和自然景观有序结合。

万 

方数据1990年在屯溪召开的黄山索道和环境协调会上,7个国家和2个联合国组织都对黄山索道投了否决票,他们认为索道的存在破坏了贵在自然,美在自然的审美原则。

(3)高频度、长期的旅游干扰会使自然景观简单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然景观往往是丰富的,而旅游者欣赏的有可能只是其中一种,此时贪大求快的旅游经营者会大量开发受欢迎的部分,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保护,于是带来自然景观的单调化、破碎化。3.3旅游发展对人文景观的影响

3.3.1旅游发展对人文景观的有利影响

(1)旅游开发会使当地居民认识到人文景观的价值所在,激发自豪感,产生自觉保护意识

旅游地文化中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和历史遗迹等,对旅游者来说,由于和自己长期居住地的情况不同,会使旅游者对其有着天然的爱护之情。而旅游经营和管理者正是要利用这种需求来吸引游客,于是他们会对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旅游价值的事物进行拯救,令那些濒于绝迹状态的文化遗产得到挖掘、保护和弘扬。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居民习以为常的蜡染、服饰、银饰,却让旅游者爱不释手,销量很好,于是这些手工艺就可以传承下去。

(2)旅游活动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纽带,可以提高人文景观的竞争力

旅游业是一种文化事业,可以说一次旅游活动就是一次广义的文化交流,因此,发展旅游业将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术交流。学术旅游,可以传播学术思想,并通过相互的交流借鉴而提高学术水平,对科技的发展与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旅游活动,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搭起桥梁,使各自的文化获得有益的借鉴与学习,这样使人文景观的优势更优,因此可以提高本地人文景观在旅游发展中的竞争力。

3.3.2旅游开发对地方景观的不利影响(1)旅游开发会带来文化景观的同化

文化的同化是指原来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的文化取代14t。文化的同化往往是弱态势的文化被强态势的文化所改变。也就是说,当接待地是一个较小的、朴实

的、封闭的社会时,外来游客的到来,会给他们以社会和心理上的极大影响。而民族民俗景观丰富的地区,多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旅游开发过后,大量的游客涌入,带来了外界新鲜的事物,会给当地带来巨变,如服饰的改变、食品的同化、建筑风格的消失,这些都会对人文景观特色的保存带来很大的障碍151。

(2)旅游开发引起人文景观的商品化,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为目的地居民带来了商品意识,让他们获得了经济收益。然而,人文景观的过度商品化,会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例如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设民族村,或是开发农家乐类型的民俗旅游。这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让游客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但舞台表演脱离了文化原生地的环境氛围,往往表演味太浓,民族文化难免失真、变味。这样会影响到人文景观的传统和淳朴,从而减少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20年前,陈逸飞先生的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使周庄这个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南小镇热闹起来。2003年“十一”黄金周,周庄门票收入竟然列全国前十。周庄之所以一下子抓住游客的心,是因为其小桥流水、世外桃源的乡村纯朴景观。然而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镇上有保存和观赏价值的建筑都是经过修葺的,此外还新建了很多投游客所好的“旧”房子,原来的露天线路管道也经过了重新规划,当地居民也开始做起了生意。现在的周庄,在外来影响下,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游客喜欢的原味小镇变味了,那么周庄还能走多远呢?

(3)异地文化的介入,可能导致传统艺术、工艺的

歪曲

传统艺术、工艺对游客之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具有神秘性。像东北的二人转、苏州的丝绸、潍坊的风筝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然而旅游开发后,伴随这些艺术或工艺价值的提升,传统的艺术、工艺可能会受到冲击,比如说有些传统的手工工艺会转变为机器加工,虽然会提高产量,但却失去了原汁原味16]。

总体说来,旅游发展具有两重性。旅游开发对景观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会/jn,屠U环境的压力和加速地方特色的消失:而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提

高居民和游客对景观的保护意识,并且为保护提供一定的经费。

4结论与建议

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因此在发展旅游业时,人们更看重的是其正面影响,但实际上,旅游业对地方景观的影响是正负都有的。并且对于不同的地区,强度有所不同。旅游开发前应合理制订规划,力争发挥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减轻其不利影Ⅱ向。要做到扬长避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图2):

(1)保护性原则

进行旅游开发时,旅游经营商和地方政府要把保护性原则放在首位,在做好景观资源评价的前提下利用旅游资源。

(2)参与性原则

目的地景观保护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事,旅游开发时,要尽可能调动所有利益相关群体,通力合作,处理好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3)收益性原则

旅游开发的收益,不仅可以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居民生活,而且可以为保护提供经费,为景观保护带来可行性。

(4)协调性原则

要协调好政府、旅游开发商、游客和目的地居民的利益关系,合理分配利益。

(5)可持续原则

前面4个原则,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景观资源是有限的,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处理好旅游与地方景观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业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胜地兼景观胜地。

参考文献:

…方海川.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

报,2002(3):101—104.

【2l项卫东,薛建辉.旅游干扰对森林景观与环境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增:FIj):87—90.

【3】孙玉军,等.旅游风景区索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管理【J】.

万 

方数据<≥

厂…]

j爹

{可持I

l保护性

{维l生I

L—j

\一~

≮兰夕

图2旅游与景观协调发展原则

北京林业大学学学报,2001{3):97—100.【4】Sun,D,Walsh,D..

Reviewofstudieson

impacts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of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8(4):323—338

【5】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Ⅱ向的预测与调控【J】.桂林【6】Huse,Mortena,Gustavsen,Torsteinb,Almedal,Tourismimpact

comparisons

amongNorwegian

towns【Jl

Anna『Sof

Tourism

Research,

1998(3):721—738.

【7】曾红.生态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积极影响初探【J】.大理学院学报,2004(6):34—36.

作者简介:

陈丹丹门982年生/女/江苏镇江人,硕

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北京大学

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

吴必虎门962年生/男/江苏盐城人/博

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北

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environmental

Australia【J】.Journal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54—57.

Sigridc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陈丹丹, 吴必虎, CHEN Dan-dan, WU Bi-hu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中国园林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22(7)1次

参考文献(7条)

1. 方海川 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期刊论文]-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3)

2. 项卫东. 薛建辉 旅游干扰对森林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Z1)3. 孙玉军. 韩艺师. 彭绍兵 旅游风景区索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管理[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3)4. Sun D. Walsh D Review of studie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Australia1998(4)

5. 唐凡茗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3)

6. Huse Mortena Gustavsen. Torsteinb Almedal Sigridc Tourism impact comparisons among Norwegian towns1998(3)

7. 曾红 生态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积极影响初探--以滇西北为例[期刊论文]-大理学院学报 2004(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景奇 21世纪我国风景园林领域若干前沿问题探讨 -中国园林2001,17(4)

从信息、生态学、旅游与风景园林等几方面对风景园林领域的若干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信息时代人们生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思维多元化,追求个性化,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加,风景园林设计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生态理论、生态文化将成为21世纪人们处理人口-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将促进风景园林不断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2.期刊论文 顾志凌. GU Zhi-ling 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产品规划设计 -中国园林2006,22(7)

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的核心是它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基础上,旅游的生态原则是贯穿各种产品链的主线.提出了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产品规划设计这一概念,并从管理体制、前期调查分析、规划方法、设计理念、规划设计等环节做了全面的探讨和总结,以倡导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并以2006年ASLA获奖项目--广州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规划设计、卧龙大熊猫生态旅游区等案例来阐述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方略.

3.学位论文 景彦欣 度假村景观设计初探 2007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度假村设计正渐渐朝高质量方向发展,而国内外关于度假村景观设计的理论却几乎没有,本文撰写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全面的度假村景观设计理论. 首先,本文对旅游度假村的概念和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在将度假村与"仙境"的实质加以对比之后,通过对各个仙境意象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理想度假村景观设计的方向.文章紧接着通过对游客的心理认知特点的研究以及对度假村的实地调查,重点阐述了景观在度假村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旅游心理学和实际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度假村景观设计的三大指导原则. 文章的最后通过对世界上较成功的度假村景观案例的分析,结合个人的度假村景观设计实践经验,较全面系统地讨论了度假村主要的景观要素具体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对实际的度假村设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期刊论文 邓巍. 裘鸿菲. Deng Wei. Qiu Hongfei 专类园在旅游度假村中的作用——湖北柏杨山旅游度假村专类园设置的启示 -华中建筑2007(6)

专类园是强调专类植物展示的一种园林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在旅游度假村中倡导自然的植物专类园越来越受到游人的喜爱.因此,深入分析专类园的设置和主题内容将对旅游度假村的规划设计工作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5.期刊论文 唐鸣镝. TANG Ming-di 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初探--建立完善的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 -中国园林2006,22(1)

保护与教育一直是风景名胜区体系的首要任务与职责,旅游解说系统作为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有成功运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将其消化运用到风景区的规划理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解说体系是目前风景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6.期刊论文 彭亮. Peng Liang 古镇保护:转变中的朱家角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5)

古镇是一种遗产,一种旅游资源;也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如今的古镇正处在转变期,在吸引着大批游人的同时,内部的经济、人、景观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在进行角色转变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文章分析了朱家角古镇的内在吸引力,从功能转变、价值观转变、文化氛围转变、景观转变这四个主要方面研究了古镇的转变过程.探讨了这种改变的必然性和改变中存在的选择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古镇保护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7.期刊论文 黄珏. 张天新. 山村高淑. HUANG Jue. ZHANG Tian-xin. YAMAMURA Takayoshi 丽江古城旅游商业人口和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 -中国园林2009,25(5)

在遗产地广泛开展旅游商业的趋势下,旅游商业化造成了遗产地社会结构、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变化.有必要深入地探讨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的主题、过程和表现,从而为有效的遗产地保护提供依据,为旅游商业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丽江古城为例,从店铺类型、商品种类、经营者构成以及空间分布等角度考察旅游商业发展导致的人口和空间格局的变化,分析其对文化遗产地造成的潜在影响.

8.期刊论文 乌恩. WU En 论我国风景区规划中的旅游价值观重构 -中国园林2007,23(4)

旅游是风景区最基本的利用方式,但是,指导风景区规划实践的旅游价值观念,并没有在农耕时代"天下名山"思考模式基础上有大的更新和发展,因此,今日的风景区规划需要在深入传统寻求资源的同时,借鉴国外经验,重新建构我们的旅游价值观系统,需要明确风景区旅游不仅仅是产业、更是事业的价值观,需要强调并实践"旅游就是教育"的理念,需要重视风景理解中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新辟风景区需要从"天下名山"审美模板向"国家公园"审美模式转变,游憩形式需要从"观光"向"户外活动"转变.

9.学位论文 汪辉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 2007

本文通过对湿地公园已有的众多定义,总结并提炼出界定湿地公园概念的主要标准,并介绍了国内外湿地公园研究与建设现状。 本文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生态旅游系统的组成、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总结并提炼了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基本内涵、特征和原则。 在具体的研究思路上,本文主要以“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生态旅游发展——社区的复兴与发展”为主线,对湿地公园规划的相关理论、原则及规划实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其内容包括: (1)总结出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的主要理论即生态保护相关理论、游憩规划理论、社区理论。 (2)提出了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体系的四大层面:分析与评价层面、目标与发展战略层面、支持系统规划层面、保障实施层面,并通过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为主要案例对这一规划体系进行了阐述。 1)分析与评价。通过对下渚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旅游发展现状、社会经济状况三个方面的评述,得出下渚潮湿地公园发展SWOT分析的主要结论,为制订下渚湖湿地公园的目标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目标与发展战略。根据分析与评价的主要结论,确立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定位,提出生态、旅游、社区三方面的规划基本原则,进而确定下渚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主题形象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3)支持系统规划。为了确保目标与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从下渚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社区发展三个层面入手进行了详细的支持系统规划研究。 4)保障实施。从湿地公园管理、社区参与机制、投资机制、立法和监督机制等各个方面提出支持系统规划的保障措施。 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10.期刊论文 许大为. 王冬明. XU Da-wei. WANG Dong-ming 基于景观评价的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中国园林2006,22(11)

全桂旅游公路的改造建设对大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介绍了全桂旅游公路的概况,提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态理念、景观融合理念、文化理念和兴奋点设计理念.最后以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一步探讨了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调查方法及结果分析、公路景观与两侧自然、人文景观融合设计以及景观兴奋点设计等设计方法.

引证文献(1条)

1. 彭敏. 付华 浅析旅游扶贫之含义[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07(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yl20060701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3日


相关内容

  • 旅游地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 旅游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者行为: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需要,在旅游动机的驱使下,购买旅游产品外出旅游的行为. 2.旅游决策: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动机和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 ...

  • 高中地理选修3全套教案(旅游地理)
  •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1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教学目的:1.能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2.能使用资源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重点与难点:内涵及多样性 课时:1 教学过程: 阅读探索活动,解释: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问题:最近一个假期你去哪儿了?该旅游地对你吸引力最大的是 ...

  • 旅游地理答题详细整理
  • 旅游地理 第一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 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 ...

  •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测试
  •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知识输理与课堂练习 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 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考点搜索] 1. 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 2. 旅游活动的主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旅游活动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以及旅游活动的作用,目的在于说明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教材首先阐述旅游 ...

  • 生态旅游中的景观设计
  • 摘 要:景观设计是生态旅游开发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工具,决定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叙述引出景观设计的概念以及生态旅游对景观设计的特殊要求,探讨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 生态旅游概述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赛巴洛斯?拉斯奎林首次提出生态旅 ...

  • 旅游宣传包装促销方案
  • 为了全面展示凉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打响“天马故里”、“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中国石窟鼻祖”、“~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四凉古都”等一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切实提高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凉州的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凉州旅游事业,促进凉州对 ...

  •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 1.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 指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2.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 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为了满足来访旅游者的旅游经历,凭借旅游资源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接待条件和相关服务的总和. 3. 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 * 包括旅游资源和旅游社会经济资源于一体 ...

  • 旅游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旅游地理综合试题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 分,共70分) 1. 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 A .探亲访友 B .娱乐消遣 C.科学研究 D.调研采风 2. 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 ...

  • 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游考察报告
  • 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游考察报告 一.考察范围 六月份,我们对北京市郊部分新建人造旅游吸引物做了初步的调查,[1]现将调查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和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二.新建人造景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这些新建人造旅游吸引物,按形式可分为游乐场所(如北京九龙游乐园).艺术宫馆(如十三陵明皇蜡像宫.北京电影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