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测试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知识输理与课堂练习

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

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考点搜索】

1、 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

2、 旅游活动的主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旅游活动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以及旅游活动的作用,目的在于说明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教材首先阐述旅游概念及其三要素,继而从旅游需求和产业特征两方面,简要阐述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轮廓,最后重点分析旅游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三方面的作用。

◆ 知识纲要

概念 主体:旅游者 分类

构成要素客体:旅游资源 特性

媒介:旅游业 价值

旅游活动 近代旅游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是人类社历史发展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会的必然 现代旅游 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产物 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满足人类高层次需求(休闲、修学、强体)

增加外汇收入(进口旅游)

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国内旅游)

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就业

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发展

扩大交流(科技、文化、商务)

◆ 重要图释

1、 图4.1 旅游活动过程图解

该图既形象表达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也同时说明了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即:旅游

者、旅游资源、旅游业。阅读该图,应着重理解以下几点:

(1)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居主体地位,而旅游者能否旅游成行首先取决于其是否具有

旅游动机(即旅游欲望),其次还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定的余暇时间和经济条件(旅游费用);

(2)旅游者在确定旅游地时,除需考虑旅游地旅游资源本身的观赏娱乐价值外,还需

考虑旅游线路的交通条件、往返时间与费用以及自己的身体、喜好等个人因素;

(3)旅游活动的内容,包括观光、交通、食宿、通信、购物、娱乐、留影等众多方面。

2、 图4.2 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

该图从旅游需求和产业特征两方面,概括总结了旅游活动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1)近代旅游的开始,产业特征上表现为专门从事旅游服务的旅行社的出现,旅游需

求上表现为个体需求发展为群体需求,旅游活动也由个体行为发展为社会行为;

(2)现代旅游与近代旅游在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并没有区别,只是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表现为近代旅游的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都较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属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学习策略】

本课为旅游活动的概述。学习时应抓住两大关键:(一)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然

具备多方面的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社会条件(世界局势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为旅游活动提供各项服务等)与个人条件(旅游欲望、经济条件、闲暇时间)两大方面;(二)理解旅游活动在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同学应注意联系当地实际,可围绕同学自身的旅游经历或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展开讨论。

【教学内容】

一、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1. 概念: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

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2. 目的: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

主体:旅游者

3客体:旅游资源

二、旅游活动的发展

1. 古代:旅游活动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内的少数人,出游距离较短,没有提供旅游专

业化服务的企业;

2. 近代:产业革命后的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旅

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的开始,同时也说明旅游活动从个体行为发展为社会行为,

但其普及程度和活动规模依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 现代:二战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交

通条件的改善,促使现代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历史、经济、科技

以及旅游活动本身的特点,人们以1950年为界划分近代旅游与现代旅游。

4.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②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③旅游方式和

内容的多样性 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经典例题1] 下列有关旅游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古代旅游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B . 产业革命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C . 南极旅游体现了现代旅游的主要目的

D . 现代旅游活动不再是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解析: 古代没有提供专门化旅游服务的企业,因此不能使用“古代旅游业”这一提法; 产业革命时期旅游活动仍然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娱乐消遣是现代旅游活动最主要的目的,而南极旅游的主要目的则是探秘、探险;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特点,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答案: D

媒体:旅行社及其他服务机构

三、旅游活动的作用

1.满足人类需求:①体力、脑力的休养恢复 ②积累文化知识 ③陶冶情操、锻炼

身体

2.促进经济发展:①增加外汇收入 ②促进货币回笼、有利稳定市场 ③扩大就业

④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的发展

3. 扩大交流:①科技、文化交流 ②商务活动交流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最高的是 国,达 %,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 的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 国,反映出发展进口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 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是 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 。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国。

(5)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它涉及酒店、餐饮、 、 、 、 等许多方面。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同学的图表阅读能力,几组数据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多个问题都是围绕旅游活动在经济方面的作用这一考点展开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同学较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是既没注意到A、B、C、D四国的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没注意到国际旅游就业人数与就业总人数的相互关系。

答案:(1)B 12 国民经济 (2)A 外汇 (3)D 就业 (4)B (5)交通运输 建筑 商品交易 金融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旅游者个人应具备的条件是( )

A .健康的身体 B .有快捷的交通工具

C .有旅游动机、时间和金钱 D .有拍照的技能和旅行经验

2、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 )

A .游览、观光、购物 B .娱乐、享受、拍照

C .旅游者、交通、食宿 D .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

3、有关旅游活动的发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旅游活动并非自古就有,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B .古代旅游仅局限在个体需求,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

C .近代旅游仅局限在个体需求

D .现代旅游是大众需求,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4、关于现代旅游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1)旅游活动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2)旅游目的探险性、刺激性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

(3)在旅行途中进行的文化交流、探亲访友活动也可纳入现代旅游的范畴

(4)娱乐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

A .(1)(2)(3) B .(2)(3)(4) C .(1)(2)(4) D .(1)(3)(4)

5、以下有关旅游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旅游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B .旅游业资金投入大,所需劳动力少

C .旅游业不需要资金投入,但所需劳动力较多

D .旅游业不仅能带动餐饮、交通、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也能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交通机械等工业部门的发展

6、旅游空间扩大的原因是( )

A .由于技术的发展,发现越来越多以前从未知晓的旅游点

B .现代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C .人们求知、探秘和搜索欲望的增加

D .旧的旅游资源日益萎缩,新的旅游资源不断发现

7、以下活动,可纳入现代旅游范畴的有( )

A .骑自行车环太湖,旅途中逛某地庙会

B .乘飞机到青藏高原,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C .乘火车到某中心城市,观看足球甲A 联赛

D .沿黄河徒步旅行,沿途观光、采风

二、综合题

8、读《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示意图》(图4-1) ,回答:

(1)图中A 为 业、B 为 业、C 为 业、

D 为

(3)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除图中反映的较为紧密的四个

行业外,还有: 业、 业和

业。

(4)旅游业的特点是:

图4-1 (2)据图,你对旅游业的理解是:

4.2 旅游资源

【考点搜索】

1、 旅游资源的分类

2、 旅游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四大特性

3、 旅游资源的四大价值

【教材分析】

在旅游活动三要素中,地理学最为关注旅游资源。本节教材重点阐述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和价值,以说明旅游客体为什么能满足旅游活动的目的,这些认识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一定的意义。

◆ 知识纲要

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

分类 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

多样性:类型多样、广泛存在

旅游 非凡性: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

资源 特性 可创造性:人文景观都是出于发展旅游或其它目的而兴建的

长存性:旅游资源往往具有长久生命力,且在理论上使用无消耗性

美学价值:主要指自然景观美,以形象美为核心

价值 科学价值:主要指自然景观蕴含的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价值

经济价值:所有旅游资源的使用,都能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 重要图释

图4.4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通常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般来说,自然景观以地貌景观为核心,人文景观以建筑景观为核心。按照各种旅游资源的主体内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又分别分为几类,其中路南石林和黄山迎客松分属自然景观中的地质地貌景观和生物景观,园林和碑刻分属人文景观中的建筑景观和文化艺术景观。

【学习策略】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主线,因循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阐述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和价值。人们通常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类,但很多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不能简单分类。旅游资源的四大特点都是与其他资源相比较而言的,其中有两点特性需要我们在理解时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其内涵。一、可创造性专指人文景观,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产物,但要注意,历史上留下的文物古迹,建设(创造)它们时往往并非为了旅游的目的,因而当时也不具备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二、长存性并非所有旅游资源共同具备的特性,使用上的无消耗性也是在理论上即旅游资源没有受到任何破坏的前提下的特点。旅游资源针对旅游主体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因而具有多种价值,联系一些我们较为熟悉的旅游资源,有助于我们较好地理解这些价值的具体内涵。

【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地貌景观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 水文地理景观 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景观

大多数的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因此地貌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作用(举例:桂林山

水、庐山冰川地貌等)。

2.人文景观 人工建筑景观 文化、艺术作品及景观 更多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民俗风情

3. 城市游憩和公共设施景观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出现越来越多的主要用于满足当地人们休

闲、观赏、娱乐需求的城市游憩景观及场所,这些景观和场所也可以看作旅游资源的一种特殊分类。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旅游资源必然是类型多样且广泛存在的。

2.非凡性:多样而广泛的资源中只有具有非凡特点的资源才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

3.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类出于旅游或其他目的有意识建设与创造的旅游资源。

4.长存性:旅游资源往往具有长久生命力,可反复使用。

[经典例题1] 以下有关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三峡和海南红树林海岸均属于由地貌景观构成的旅游资源

B .四大佛教名山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C .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最突出的是其长存性

D .地理环境不同,旅游资源也不同

解析:红树林海岸的主要特色在于红树林形成的奇特风光,属于生物景观;佛教名山上的寺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出于宗教的目的而兴建的,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答案:C 、D

三、旅游资源的价值

1.美学价值

美学价值突出体现在自然景观中,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构成自然景观美,其中形象美为核心。自然景观美在空间上往往表现出各种自然事物相依相存的关系,在时间上往往表现出因时因季而出现不同的美感特征。

2.科学价值

科学价值也突出体现在自然景观中,不少自然景观在地质、气象、生物等方面的科学研

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我国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湖南张家界、广东丹霞、安徽黄山、河南云台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云南石林、河南嵩山、江西庐山等八处地质地貌景观就在地质考察与研究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物古迹中,具体表现为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

方面的考古与研究上的意义。

4. 经济价值

对旅游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因而目前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

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文景观包括公园和城市游乐园

B .自然景观以地质地貌景观为主

C .自然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D .旅游资源是无价的精神文化资源而不是经济财富

2、有关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文景观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B .人文景观专指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

C .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都属于人文景观

D .现代人创造的人文景观一般价值不高

3、以下四项能够反映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的是( )

A .高尔夫球场 B .北京天安门

C .四大佛教名山 D .钱塘江大潮

4、关于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1)国际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各个旅游点虽各具特色,但一般都具有多种价值

(3)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具有科学价值

(4)城市游憩景观吸引游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经济价值

A .(1)(2) B .(1)(3) C .(1)(2)(3) D .(2)(3)(4)

5、有关下列风景区的地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海南岛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 B .安徽黄山——花岗岩地貌

C .日本富士山——火山地貌 D .挪威峡湾——流水侵蚀地貌

6、下列风景旅游区中,具有较高地学科学价值的是( )

A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B .云南路南石林

C .甘肃敦煌莫高窟 D .法国巴黎罗浮宫

7、下列景观中,既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又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是:( )

A .桂林山水 B .嵩山少林寺 C .长江三峡 D .南极长城站

二、综合题

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

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内保存着3997处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其中大多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古老

的民宅既是中国汉民族北方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1)作为旅游资源,平遥古城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它的 价值对其吸引

旅游者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2)从旅游资源的特点角度来说,对平遥古城吸引众多旅游者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它的 特点。

(3)除上述特点外,平遥古城作为旅游资源还具有和 特点。

(4)平遥古城属于(物质或精神)文化景观,从资源可以看出,它对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考点搜索】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

本节从地理学的角度阐述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中,有些要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共同的要求,比如以情观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等要求;也有些要求或侧重于自然景观,比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等要求;或侧重于人文景观,比如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等要求。本节内容的实质,是分析旅游主体如何更好地运用感官系统,作用于旅游客体,以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也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旅游的目的。

◆ 知识纲要

远眺(山峦、大江、大湖、海洋等) 距离 近观(峡谷、洞穴、一线天等) 选择观赏位置 角度 ——特定角度(地貌特定造型)

仰观(瀑布、星空等)

游 季节(春翡夏翠秋金冬银,不同季节观赏不同景色)

景 把握观赏时机 天气(观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

观的

欣 主配 主景(园林游览路线中的高潮部份)

抓住景观特点 层次

为例)

人文的和谐

游景以情观景(人化

的欣

赏 前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景观)

掌握节奏(观赏节奏应与园林本身的节奏相对应)

观赏过程 注意思考(观赏与思考相结合)

低临(池塘、湖泊等) 时刻(钱塘江大潮、青海湖候鸟等景象只在特定时间出现) 赏 障景(避免园景一览无余) (以园林构景 隔景(丰富景观层次) 框景(门框、窗框、洞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借景(借园外风景衬托本景和扩大园境) 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 领悟自然与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发挥想象(通过想象感知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求质求真(登山涉水,亲身体验,追求精神升华) 观 自然与自然人化) 移情于景(心随景化,情景交融)

◆ 重要图释

图4.19 北方园林中的建筑和图4.20 江南园林中的建筑

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准则,正确处理自然和人为的关系。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的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的两幅图较为突出地表现了两类园林建筑的差异。

北方园林大多为皇家园林,地处温带。园林建筑多用重檐,显得纷繁华贵,壮观而瑰丽。建筑色彩浓重,红黄为主色调,引人亢奋,并配以古朴庄重的苍松翠柏,既显示出皇权的富贵尊荣、庄严雄浑,又与北方宽阔整齐的地形和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江南园林大多为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布局精巧。园林建筑类型丰富,色彩以黑白为主调,粉墙、青瓦、栗柱、灰石和素淡的花木山水景观极其丰富和谐,呈现素净、淡雅、温和之美,与地处亚热带北缘的水乡风光以及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学习策略】

显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要求关键在于实践,因此学习过程中的联系实际是非常必要的,除分析教材中提及的一些实例外,同学自己联系较为熟悉的一些旅游景观,来理解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显得尤其重要。围绕当地较为出名的旅游景观,同学间展开相互讨论,是一种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运用的较好的学习方式。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由于旅游主体自身的文化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不尽相同,因而不同的旅游主体从同一旅游景观获得的体验、感受是不一样的;二是我们从地理的角度探讨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而不过多涉及艺术上观赏要求。

【教学内容】

一、选择观赏位置

远眺(山峦、大江、大湖、海洋等) 距离 近观(峡谷、洞穴、一线天等)

选择观赏位置 角度 ——特定角度(地貌特定造型)

仰观(瀑布、星空等)

低临(池塘、湖泊等)

观赏位置位置包含两个要素:(1)旅游者与自然景观间的观赏距离;(2)旅游者观赏自然景观时的视角(角度和俯仰)。

二、把握观赏时机

季节(春翡夏翠秋金冬银,不同季节观赏不同景色)

天气(观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

时刻(钱塘江大潮、青海湖候鸟等景象只在特定时间出现)

大气、水、动植物、地形等自然要素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许多自然景观也会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经典例题1]以下有关旅游景观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山水景观最宜秋季观赏

B .雨过天晴是观赏黄山云海和日出日落的最佳时机

C .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八月十八日左右

D .青海湖的候鸟宜在七月份观赏

解析:钱塘江大潮是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和钱塘江入海口的特殊地形所致,一般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左右;青海湖的候鸟只在每年四月至六月期间在青海湖鸟岛产卵孵化,因而五

月份是青海湖观鸟的最佳时机。

答案:B

三、抓住景观特点 主配 主景(园林游览路线中的高潮部份)

配景(对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抓住景观特点 层次

为例)

障景(避免园景一览无余) (以园林构景 隔景(丰富景观层次) 框景(门框、窗框、洞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园林设计如说书,讲故事,为顺应观者的心理需求,有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这主要通过主景和配景有机组合,并利用游览线路的合理串连来实现。主景鲜明、突出,配景烘云托月。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同时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这样园林构景就必须讲究层次。障景法或隔景法,都能有效丰富景观层次。

在游览者观赏园林时,门框、窗框、洞框等都可以成为特定的取景框,旅游者从框中看到的是园林设计者有意识、有目的优化组合了的审美对象,看到的是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

巧妙借用园外风景来衬托本景,既可以丰富本园景色,同时也可在观感上扩大园林空间。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

人文的和谐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三点:

1、在自然景观中修建的人文景观,要因自然之势,与自然协调统一,并突出自然。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只能作为自然景观的陪衬,而不能喧宾夺主。

2、非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也要与地理环境和谐统一。中国古代园林是体现和谐的典范,如北方园林中的建筑和南方园林中的建筑与地理环境相协调而形成了不同风格。

3、风俗民情也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五、以情观景

以情观景(人化

综合感受(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通过想象感知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移情于景(心随景化,情景交融) 求质求真(登山涉水,亲身体验,追求精神升华)

对于自然美的观赏,随观赏者的情性、阅历、境遇、年龄以及需求等因素,会产生相同或相异的感受。不论何种美的感受,都需要观赏者的主观“投入”,需要观赏者“化入”对象,也需要对象“化入”观赏者的心灵,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有审美的心境,才能进入审美状态,才能获得充分审美享受。

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求质求真,乃是以情观景的具体途径。

欣赏旅游景观,要想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除应重视以上几点外,还需要我们在旅游准备阶段,尽可能地对旅游景观的分布、特点、形成原理、景观价值以及景区结构布局等等做

一全面理解,从而使我们的旅游活动更有目的、更有重点。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自然景观最佳观赏地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泰山雄伟挺拔,唯近观可得

B .瀑布景观宜在远处俯视,才能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感

C .观赏江河湖海,应在视野开阔的高处俯览远望

D .地貌的酷似造型,一般有多个最佳观赏角度

2、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特征是( )

A .动态美 B .形象美 C .色彩美 D .听觉美

3、为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效果,园林构景手法中最宜采用的手法是( )

A .隔景法 B .障景法 C .主配法 D .借景法

4、园林中框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

A .使相邻隔绝的空间彼此贯通与渗透

B .突出主景

C .有目的地优化组织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练、集中的景观美

D .从多角度欣赏园林美景的精华

5、我国自然和人文和谐的风景美学思想体现在( )

(1) 人文景观的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2) 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使两者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3) 古代园林建设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准则

(4) 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体现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

A .(1)(2)(3) B .(2)(3)(4) C .(2)(4) D .(1)(2)(3)

(4)

6、以下景点,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特定观赏时机的是( )

A .苏州园林 B .钱塘江大潮 C .青海湖鸟岛 D .山西五台山

7、对以情观景的正确理解是:( )

A .以情观景往往不能客观审视自然美

B .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与人的情感无关

C .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入感悟自然美

D .以情观景,会使自然美在众多旅游者中产生相同或不同的审美结论

二、综合题

8、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贵州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因河床跌落形成多级大小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级,落差达74米,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

(1)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2)从成因看,黄果树瀑布主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 (作用)的结果。

(3)欣赏黄果树瀑布要想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把握的两个要点是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搜索】

1、 旅游活动中的五大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与后果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作为全单元内容的总结,将议题归结到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的主线上,阐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教材首先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旅游活动中的五大类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这些阐述有力地说明了人们称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同时也表明了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而要实现这种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开发又是以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为前提和基础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内在联系,教材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量五个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知识纲要

环境污染(空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

中出现的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建筑设施和旅游活动破坏背景环境)

环境问题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作用)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交通拥挤、供应紧张)

旅游活动与

地理环境的 资源质量(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协调发展 集群状况(能否与其它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

地域组合状况(与相邻景点在景观特征上的差异) 市场距离(旅游经济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与经济发达地距离)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旅游资源 地区接待能力(食、宿、行、购、游、娱等配套设施)

开发条件

评价 定义: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

游活动容纳能力(可以容人量来度量)

要求: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 重要图释

图4.28 庐山简图和图4.29 黄山简图

庐山和黄山同属于富含审美、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两地的游览价值都较大,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距离、各自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等方面,两地的差异也不大。但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个宽敞的平台,建有小镇,环境承载量(容人量)较大。镇上设施齐全,汽车可直达镇上,生活、游览都很方便,地区接待能力较强。而黄山上无宽敞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环境承载量(容人量)较小。同时黄山上的生活用品多靠人力由山下挑到山上,旅游旺季时游客食宿不便,因而地区接待能力不强,既影响游客旅游目的的实现,又容易对风景构成破坏。

【学习策略】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虽易理解,却常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被忽视,对于这些问题,重要的不在于记住每一问题的具体内容,关键还在于联系实际,加深对重视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走出旅游业为“无烟工业”的认识误区。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围绕某一旅游景点展开讨论,从五方面逐一加以评述,以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教学内容】

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空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旅游活动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建筑设施和旅游活动破坏背景环境)

环境问题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作用)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交通拥挤、供应紧张)

认为旅游活动是“无烟工业”,不可能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是一种错误观点。而认为发展旅游业必须会污染环境,因而必须限制其发展,同样也是错误的观点。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也会产生各类废弃物,自然可能带来环境污染,但相比于工业,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要小得多,而它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当得到大力发展。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旅游业对环境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主要还是人类旅游活动中的不良行为所导致的,引导广大旅游者树立环境意识,自觉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资源质量(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1、游览价值 集群状况(能否与其它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

地域组合状况(与相邻景点在景观特征上的差异)

开发一个旅游景区,第一,要看这个旅游资源是否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比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也即是否具有突出的非凡性。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2、市场距离

旅游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要考虑市场因素,由于旅游活动要耗费一定量的资金和时间,属于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后的较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因此经济发达地区是旅游业的主要消费市场。与旅游业相关的市场因素,主要是旅游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间的距离(市场距离)。

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即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因而,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优越,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反,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

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4、地区的接待能力

地区接待能力包括旅游活动的食、宿、行、购、游、娱等配套设施。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定义: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 容纳能力(可以容人量来度量)

要求:旅游活动规模与旅游区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在旅游环境承载量的定义中,,中心词为“容纳能力”,其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1)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2)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既不能规模过大,超过环境承载量,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又不能规模太小,开发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把握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并据此确定旅游活动的适当规模,是保证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

[经典例题1]旅游的环境承载量中的容人量是指( )

A .景点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

B .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

C .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点旅游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

D .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

解析: (1)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统计,其环境必须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否则该环境就不能称为旅游环境。依据这一点,解题时我们可以首先排除A 、B 两选项。(2)景点是指某一观景点,景区是比景点空间范围更广一些的地域单元,它包括若干个景点,连接景点间的道路,以及那些构成旅游活动的环境但又不为旅游活动直接占用的空间,景区环境承载量较能反映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本质,故选D 项。

答案: D

[经典例题2]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越杭州。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请分析其原因。

解析: (1)杭州西湖山水秀美,桂林漓江山水奇特,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都有较高的奇特性,故旅游价值相近。(2)评价一地的旅游资源,需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①游览价值;②市场距离;③交通位臵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对某一地旅游评价当然不一定面面俱到,可选择对当地产生较大影响的某几方面展开。 答案:(1)桂林和杭州的游览价值相近,境处游客比较富裕,以航空交通方式旅行,桂林、杭州对他们来说,市场距离差异小,故接待数量不相上下。(2)第一,国内的游客还不够富裕,大部分选择火车或汽车作为旅行交通工具。第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休闲时间的影响,到杭州的经济距离短,到桂林的经济距离长。第二,桂林地处我国西南部,交通不便;而杭州地处东部沿海,交通发达,杭州的通达度比桂林好。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1、目前,许多地方提出倡导“绿色旅游”的口号,这主要是针对( )

A .旅游活动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 .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 .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D .旅游活动冲击社会秩序

2、对旅游区动植物资源的破坏,主要是因( )

A .众多旅游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烟尘以及各种旅游设施排出的污水、固体废弃物

B .旅游者对旅游区珍贵花草的采挖,对珍稀动物的狩猎所致

C .众多游客集中在旅游点而排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

D .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所致

3、“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指的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中旅游资源的( )

A .市场距离 B .游览价值

C .地区接待能力 D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4、壶口瀑布可以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每年到此旅游的人并不多,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游览价值不高 B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差

C .地区接待能力小 D .旅游环境承载量有限

5、下列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无论位于何地开发价值都高

B .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的经济距离会越长

C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必考虑其交通位置

D .景区空间内尽可能容纳游人的量即反映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6、对旅游区文物古迹的破坏,正确的理解是( )

A .它与少数旅游者不文明的行为有关

B .它与旅游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有关

C .它与旅游点容人量范围内正常的旅游活动无关

D .主要是旅游者使用的交通工具造成的污染所致

7、旅游活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 )

A .环境污染 B .水土流失加剧

C .荒漠化加重 D .冲击旅游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综合题

8、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14个国家的来华旅游者占到全部外国旅游者的80%,说明我国入境旅游者客源地相对 。处于我国周边地区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无疑是我国最重要的 市场,这说明旅游地的 是有限的, 越长,则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就越低。

(2)入境旅游者中,日本的旅游者比美国多,主要原因是:

(3) 国家构成我国的次级入境旅游市场。英国、法国来华的旅游者比泰国、印度尼西西亚的旅游者 ,主要原因是:

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1、对于年老体弱的旅游者,以下旅游地点比较适宜的是

A .黄山 B .华山 C .庐山 D .玉龙雪山

2、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 .自然景观大多具有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大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C .旅游资源一般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备经济价值

D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3、以下有关旅游资源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水园林属于自然景观

B .游乐园属于城市游憩景观,城市休闲公园则属于人文景观

C .水文地理景观是人文景观中的一个分类

D .四大佛教名山兼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由于观赏位置不同而产生美感不同的景观是

A .赛龙舟 B .趵突泉 C .庐山瀑布 D .人民英雄纪念碑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动态美 D .听觉美

6、“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A .把握时机 B .抓住景观的特点

C .以情观景 D .选择观赏位置

7、江南园林建筑以黑白为主色调,是为了

(1)显示园主的荣华富贵

(2)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需要

(3)与水乡风光、湿润气候融为一体

(4)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

A .(1)(3) B .(4) C .(2)(3) D .(1)(2)(4)

8、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该构景手法是

A .隔景 B .障景 C .借景 D .框景

9、以下有关自然景观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均随季节变换呈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景观差异

B .晴朗的天气是游览各地风景名山的最佳时机

C .黄山观日出、泰山观日落是旅游者必然观赏的内容

D .我国北方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华南地区则四季皆宜

10、北京故宫吸引成千上万旅游者的原因是

A .具有多样化,是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和城市游憩景观的最佳结合点

B .具有形、色、声、动等美感

C .具有非凡性和历史文化价值,便利的交通和一定的环境承载量

D .位于首都北京,地理位置好

11、安徽潜山天柱山游人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风景一般,游览价值不大

B .虽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但与邻近的景点大同小异,质量上又略逊一筹

C .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极远,地区接待能力不够

D .交通位置较为闭塞

12、以下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无论位于何地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B .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的经济距离就会越长

C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必考虑其交通位置

D .景区空间内尽可能容纳游人数即反映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13、下列景观中,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是

A .北京故宫 B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C .壶口瀑布 D .路南石林

14、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B .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C .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 .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15、既是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的是

A .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B .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C .旅游目的的消遣性 D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16、以下关于旅游活动中的“经济距离”概念的正确表述是

A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的最短距离

B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最短时间

C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最少费用

D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

17、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 .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 .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同时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18、以下旅游建设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 .在杭州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 .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C .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D .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

19、苏州园林的房、厅、回廊多造型各异的门框、窗框,这样构置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以此框架作为取景框,从多角度获取景观的特色与精华

B .充分突出主景

C .充分显示框架的造型美和制作工艺

D .借用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

20、“五一黄金周”来武汉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围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有限的

A .环境承载量 B .最优吸引半径 C .地区接待能力 D .经济容量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21、关于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以20世纪50年代分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B .专门为旅游服务和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现代旅游的开始

C .随着社会发展,旅游的空间逐渐缩小

D .现代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2、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A .旅游消费是补偿性消费,能满足人类追求高层次的享受

B .督促人们节衣缩食,以满足旅游资金的需要

C .开阔眼界,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需要

D .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

23、以下有关旅游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河壶口瀑布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B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沟是典型的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地学科学价值

C .城市游憩景观吸引旅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经济价值

D .云冈石窟属于人文景观

24、下列旅游景点,既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又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A .挪威峡湾 B .川西九寨沟 C .印度泰姬陵 D .苏州园林

25、北京香山游主要是观赏“香山红叶”,为此旅游者应

A .选择春光明媚的季节去观赏

B .选择秋高气爽的时节去观赏

C .近观才能看出红叶满山、宛若彩霞的效果

D .远望和俯视方能体会“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

26、苏州园林最主要的游客来自上海,究其原因是

A .苏州地处上海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B .苏州对上海而言具有交通位置的优越性

C .苏州的接待能力有限 D .苏州园林的环境承载量和接待能力都是有限的

27、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取决于

A .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市场的经济距离 B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C .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D .旅游资源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28、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济距离的长短,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需求的高低

B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应大力扩大各旅游区旅游活动的规模

C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由旅游点接待参观的能力所决定

D .发展旅游业除了对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应重视提高服务质量

29、下列环境问题,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

A .珠穆朗玛峰周围的山上已成为一个个荒野垃圾场

B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毁掉一些旅游景物

C .为修黄山索道,仅建白鹅岭站房就毁山7750平方米,砍林48450立方米

D .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

30、各地地理环境不同,房屋的结构与形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的房屋建筑构成旅游资源的一大景观,以下地区特色房屋建筑与地理环境特征组合不正确的是

A .西南边陲的竹楼——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日期很长

B .黄土高原的窑洞——降水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风沙多而猛烈

C .东北的暖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极少

D .华北的四合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冬两季多风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80分)

31、将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所属的景观分类名称的代号填入图一相应的空格内:(14分)

3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8分) 图一

广西桂林一带有厚层石灰岩分布。石灰岩长期受到流水的溶蚀,峰林石山,平地挺拔,像玉笋、巨象、驼峰,形态万千。石灰岩地区泥沙少,江清水碧,河流沿岸风景如画。石灰岩地区山多溶洞,洞内布满石钟乳、石柱、石笋等,形态离奇,琳琅满目。

(1)桂林山水是 地貌的典型景观,它能成为旅游资源,必然具有 特点。

(2)桂林山水作为旅游资源具有 价值、 价值和 价值,在吸引旅游者方面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它的 价值。

(3)对溶洞内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景观宜采用的观赏方法是 ,对漓江沿岸的山水景观采用 观赏的方法,更容易产生美的感受。

33、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城西15千米的云冈村,是北魏时代的杰作,驰名中外。石窟依武周山南麓开凿,东西相距1000米,大小石窟53个,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云冈石窟西部有几座大煤矿,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运煤卡车穿梭往来,整日不断。多年来,大同市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砍林、垦荒种田,近年又投巨资准备将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改道新建。

(1)云冈石窟与河南省的 石窟、甘肃省的 石窟并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按旅游资源的本质分类属于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景观。

(2)从旅游资源的价值看,云冈石窟以 价值为主。大同附近的 群是著名的 景观,为地质研究提供了方便,因此这一旅游资源较大地表现出

价值。

(3)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砍林、垦荒种田的原因是 。

(4)将公路干线改道的原因是 。

34、阅读以下二则材料,回答:(12分)

材料一: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自然遗产的中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因旅游人数众多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2000年接待游客514万)。面积为39平方千米的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由于美丽的湖泊和瀑布、丰富的植被和富有特色的沙质地貌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在自然保护区内现建有400家旅馆、53家旅行社和40多家娱乐中心。

材料二:1997年云南丽江地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古老的建筑、山川美景、世界文化遗产带来的名气,这一切都使丽江古城的中心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游乐园。到2000年为止,丽江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蜂拥而致的游客严重破坏了丽江地区的文化和生态平衡。据当地官员说,丽江老城10%的户主(其中80%居住在市中心)已迁出老城,因为生活越来越不方便,租金和开销也在增加。这些现象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初衷。

甚至连丽江的玉

龙雪山也在融化,当地人说这是由于“游客呼出的热气”所致。 (1)丽江风景属于( )

A .旅游主体 B .旅游业 C .旅游资源 D .旅游目的 (2)丽江地区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这里具有的( ) A .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B .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C .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D .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3)上述两则例子说明了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 相适应,否则超过就会对旅游区的 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4)材料表明大量的旅游者冲击了当地的 ,这种冲击可能会 (提高或降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5)旅游业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 ③ 35、图二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回答:(11分)

图二

(1)该城市吸引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有: 、 、

(2)请你评价该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3)若在该城市建一所疗养院,你认为宜建于 处,理由是:

(5) 请你设计疗养院图例并标于图中相应的位置。 36、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8分)

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市,因常现海市蜃楼奇观,故有“人间仙境”之称。蓬莱旅游资源丰富,系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蓬莱阁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蓬莱阁下黄海之滨的水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可现在你去游览水城,映人眼帘的却是一池油污、杂物涌动的黑水。 (1)你认为水城污染可能是哪几方面的原因?

(2)欲还水城清秀的面目,你有何建议?

37、图三是“黄鹤楼、东湖1999年客流季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按旅游景观分类,黄鹤楼属于 景观,东湖主要属于 景观。

(2)两旅游景点客流季节变化各有何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图三

(3)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A .开发旅游景点要注意保护环境

B .建设旅游景点及其周边环境要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寻找依据

C .可以根据游客流量季节变化特点设计旅游经营的方式及附近的交通布局 D .适宜的气候和假日对客流有明显的影响

(4)东湖的客流量比黄鹤楼大得多,你认为是哪能些原因造成的?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

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C 2.D 3.B 4.D 5.D 6.BC 7.AD 8、(1)交通运输 休闲娱乐 餐饮 住宿

(2)旅游业是旅游媒介,主要包括旅游交通、食宿、通讯、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3)通讯 供电 金融(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综合性行业 旅游业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

4.2 旅游资源

1. B 2.C 3.B 4.A 5.D 6.AB 7.AC

8、(1)历史文化 (2)非凡性 (3)多样性 可创造性 长存性

(4)物质 中国汉民族北方文化(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

风土民情)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1.C 2.C 3.B 4.C 5.A 6.BC 7.CD

8、(1)地势崎岖(地无三尺平) 多阴雨天(天无三日晴) (2)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

(3)一是要在适当距离仰视,兼收形、色、声、动之美感;二是要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之绝妙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C 2.D 3.C 4.B 5.B 6.AB 7.AD 8、(1)集中 入境旅游 最优吸引半径 经济距离

(2)日本离中国的距离较近 (3)欧美发达成 多 英国、法国经济较为发达,国民经济条件较为富裕

31、每空1分。共14分。

自然景观:④⑧ ③⒁ ⑤⑩ ⑦⒀ 人文景观:⑥⑨ ②⑿ ①⑾ 32、每空1分。共8分。

(1)喀斯特 非凡性 (2)美学 科学 经济 美学 (3)置身其中近观 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33、第(1)、(2)题每空1分,第(3)、(4)题各3分。共13分。

(1)龙门 敦煌 人文 (2)历史文化 死火山 自然 科学 (3)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山体滑坡和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4)因为运煤车辆沿路抛洒大量煤灰,给旅游区带来大量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并且污染石窟石刻,为防治污染,保护石窟,必须将运煤干线改道。

34、第(1)-(4)题每空1分,第(5)题每空2分。共12分。

(1)C (2)B (3)环境承载量 资源 (4)社会秩序 降低

(5) ①带动酒店、餐饮、交通、建筑、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 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交通机械等工业部门的发展 ③ 促进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 35、每空1分,共11分。

(1)国家森林公园 古代大型园林 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2)游览价值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 交通便利,邻近经济发达的京津唐地区; 地区接待能力较强; 环境承载量较大

(3)B 接近森林公园和水域,环境清幽 (4)图例和图略 36、每问4分。共8分。

(1)污染原因可能是:当地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当地居民生活污水、各种旅游设施排放的污水大量注入水城;油污是停泊在水城上的机动船和沿河工厂产生、不加处理任意排出的;杂物是素质不高的旅游者和沿河居民乱抛垃圾落入水城造成的。

(2)建议:控制污染源,减少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将当地居民生活污水和各种旅游设施排放的污水处理后排入其它水域;限制机动船的停泊和进出,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对破坏水城环境的行为给予处罚;大力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不要乱抛垃圾;设立专门机构,经常清理水面的油污杂物,保护水城的环境卫生。

37、第(1)、(3)、(4)题各2分,第(2)题8分。共14分。

(3)BCD (4)东湖属自然景观和游人逗留休闲的场所,加之其他旅游项目的吸引,使本地区游人经常光顾,且携带老人、儿童。而黄鹤楼属高品位文化景观,只对部分游客有吸引力,且一般重复观光的人较少。另外,东湖的环境承载量比黄鹤楼大。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知识输理与课堂练习

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

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考点搜索】

1、 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

2、 旅游活动的主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旅游活动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以及旅游活动的作用,目的在于说明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教材首先阐述旅游概念及其三要素,继而从旅游需求和产业特征两方面,简要阐述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轮廓,最后重点分析旅游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三方面的作用。

◆ 知识纲要

概念 主体:旅游者 分类

构成要素客体:旅游资源 特性

媒介:旅游业 价值

旅游活动 近代旅游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是人类社历史发展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会的必然 现代旅游 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产物 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满足人类高层次需求(休闲、修学、强体)

增加外汇收入(进口旅游)

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国内旅游)

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就业

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发展

扩大交流(科技、文化、商务)

◆ 重要图释

1、 图4.1 旅游活动过程图解

该图既形象表达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也同时说明了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即:旅游

者、旅游资源、旅游业。阅读该图,应着重理解以下几点:

(1)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居主体地位,而旅游者能否旅游成行首先取决于其是否具有

旅游动机(即旅游欲望),其次还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定的余暇时间和经济条件(旅游费用);

(2)旅游者在确定旅游地时,除需考虑旅游地旅游资源本身的观赏娱乐价值外,还需

考虑旅游线路的交通条件、往返时间与费用以及自己的身体、喜好等个人因素;

(3)旅游活动的内容,包括观光、交通、食宿、通信、购物、娱乐、留影等众多方面。

2、 图4.2 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

该图从旅游需求和产业特征两方面,概括总结了旅游活动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1)近代旅游的开始,产业特征上表现为专门从事旅游服务的旅行社的出现,旅游需

求上表现为个体需求发展为群体需求,旅游活动也由个体行为发展为社会行为;

(2)现代旅游与近代旅游在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并没有区别,只是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表现为近代旅游的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都较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属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学习策略】

本课为旅游活动的概述。学习时应抓住两大关键:(一)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然

具备多方面的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社会条件(世界局势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为旅游活动提供各项服务等)与个人条件(旅游欲望、经济条件、闲暇时间)两大方面;(二)理解旅游活动在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同学应注意联系当地实际,可围绕同学自身的旅游经历或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展开讨论。

【教学内容】

一、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1. 概念: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

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2. 目的: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

主体:旅游者

3客体:旅游资源

二、旅游活动的发展

1. 古代:旅游活动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内的少数人,出游距离较短,没有提供旅游专

业化服务的企业;

2. 近代:产业革命后的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旅

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的开始,同时也说明旅游活动从个体行为发展为社会行为,

但其普及程度和活动规模依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 现代:二战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交

通条件的改善,促使现代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历史、经济、科技

以及旅游活动本身的特点,人们以1950年为界划分近代旅游与现代旅游。

4.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②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③旅游方式和

内容的多样性 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经典例题1] 下列有关旅游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古代旅游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B . 产业革命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C . 南极旅游体现了现代旅游的主要目的

D . 现代旅游活动不再是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解析: 古代没有提供专门化旅游服务的企业,因此不能使用“古代旅游业”这一提法; 产业革命时期旅游活动仍然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娱乐消遣是现代旅游活动最主要的目的,而南极旅游的主要目的则是探秘、探险;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特点,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答案: D

媒体:旅行社及其他服务机构

三、旅游活动的作用

1.满足人类需求:①体力、脑力的休养恢复 ②积累文化知识 ③陶冶情操、锻炼

身体

2.促进经济发展:①增加外汇收入 ②促进货币回笼、有利稳定市场 ③扩大就业

④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的发展

3. 扩大交流:①科技、文化交流 ②商务活动交流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最高的是 国,达 %,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 的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 国,反映出发展进口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 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是 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 。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国。

(5)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它涉及酒店、餐饮、 、 、 、 等许多方面。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同学的图表阅读能力,几组数据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多个问题都是围绕旅游活动在经济方面的作用这一考点展开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同学较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是既没注意到A、B、C、D四国的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没注意到国际旅游就业人数与就业总人数的相互关系。

答案:(1)B 12 国民经济 (2)A 外汇 (3)D 就业 (4)B (5)交通运输 建筑 商品交易 金融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旅游者个人应具备的条件是( )

A .健康的身体 B .有快捷的交通工具

C .有旅游动机、时间和金钱 D .有拍照的技能和旅行经验

2、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 )

A .游览、观光、购物 B .娱乐、享受、拍照

C .旅游者、交通、食宿 D .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

3、有关旅游活动的发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旅游活动并非自古就有,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B .古代旅游仅局限在个体需求,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

C .近代旅游仅局限在个体需求

D .现代旅游是大众需求,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4、关于现代旅游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1)旅游活动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2)旅游目的探险性、刺激性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

(3)在旅行途中进行的文化交流、探亲访友活动也可纳入现代旅游的范畴

(4)娱乐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

A .(1)(2)(3) B .(2)(3)(4) C .(1)(2)(4) D .(1)(3)(4)

5、以下有关旅游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旅游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B .旅游业资金投入大,所需劳动力少

C .旅游业不需要资金投入,但所需劳动力较多

D .旅游业不仅能带动餐饮、交通、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也能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交通机械等工业部门的发展

6、旅游空间扩大的原因是( )

A .由于技术的发展,发现越来越多以前从未知晓的旅游点

B .现代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C .人们求知、探秘和搜索欲望的增加

D .旧的旅游资源日益萎缩,新的旅游资源不断发现

7、以下活动,可纳入现代旅游范畴的有( )

A .骑自行车环太湖,旅途中逛某地庙会

B .乘飞机到青藏高原,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C .乘火车到某中心城市,观看足球甲A 联赛

D .沿黄河徒步旅行,沿途观光、采风

二、综合题

8、读《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示意图》(图4-1) ,回答:

(1)图中A 为 业、B 为 业、C 为 业、

D 为

(3)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除图中反映的较为紧密的四个

行业外,还有: 业、 业和

业。

(4)旅游业的特点是:

图4-1 (2)据图,你对旅游业的理解是:

4.2 旅游资源

【考点搜索】

1、 旅游资源的分类

2、 旅游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四大特性

3、 旅游资源的四大价值

【教材分析】

在旅游活动三要素中,地理学最为关注旅游资源。本节教材重点阐述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和价值,以说明旅游客体为什么能满足旅游活动的目的,这些认识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一定的意义。

◆ 知识纲要

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

分类 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

多样性:类型多样、广泛存在

旅游 非凡性: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

资源 特性 可创造性:人文景观都是出于发展旅游或其它目的而兴建的

长存性:旅游资源往往具有长久生命力,且在理论上使用无消耗性

美学价值:主要指自然景观美,以形象美为核心

价值 科学价值:主要指自然景观蕴含的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价值

经济价值:所有旅游资源的使用,都能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 重要图释

图4.4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通常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般来说,自然景观以地貌景观为核心,人文景观以建筑景观为核心。按照各种旅游资源的主体内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又分别分为几类,其中路南石林和黄山迎客松分属自然景观中的地质地貌景观和生物景观,园林和碑刻分属人文景观中的建筑景观和文化艺术景观。

【学习策略】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主线,因循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阐述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和价值。人们通常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类,但很多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不能简单分类。旅游资源的四大特点都是与其他资源相比较而言的,其中有两点特性需要我们在理解时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其内涵。一、可创造性专指人文景观,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产物,但要注意,历史上留下的文物古迹,建设(创造)它们时往往并非为了旅游的目的,因而当时也不具备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二、长存性并非所有旅游资源共同具备的特性,使用上的无消耗性也是在理论上即旅游资源没有受到任何破坏的前提下的特点。旅游资源针对旅游主体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因而具有多种价值,联系一些我们较为熟悉的旅游资源,有助于我们较好地理解这些价值的具体内涵。

【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地貌景观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 水文地理景观 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景观

大多数的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因此地貌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作用(举例:桂林山

水、庐山冰川地貌等)。

2.人文景观 人工建筑景观 文化、艺术作品及景观 更多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民俗风情

3. 城市游憩和公共设施景观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出现越来越多的主要用于满足当地人们休

闲、观赏、娱乐需求的城市游憩景观及场所,这些景观和场所也可以看作旅游资源的一种特殊分类。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旅游资源必然是类型多样且广泛存在的。

2.非凡性:多样而广泛的资源中只有具有非凡特点的资源才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

3.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类出于旅游或其他目的有意识建设与创造的旅游资源。

4.长存性:旅游资源往往具有长久生命力,可反复使用。

[经典例题1] 以下有关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三峡和海南红树林海岸均属于由地貌景观构成的旅游资源

B .四大佛教名山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C .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最突出的是其长存性

D .地理环境不同,旅游资源也不同

解析:红树林海岸的主要特色在于红树林形成的奇特风光,属于生物景观;佛教名山上的寺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出于宗教的目的而兴建的,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答案:C 、D

三、旅游资源的价值

1.美学价值

美学价值突出体现在自然景观中,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构成自然景观美,其中形象美为核心。自然景观美在空间上往往表现出各种自然事物相依相存的关系,在时间上往往表现出因时因季而出现不同的美感特征。

2.科学价值

科学价值也突出体现在自然景观中,不少自然景观在地质、气象、生物等方面的科学研

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我国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湖南张家界、广东丹霞、安徽黄山、河南云台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云南石林、河南嵩山、江西庐山等八处地质地貌景观就在地质考察与研究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物古迹中,具体表现为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

方面的考古与研究上的意义。

4. 经济价值

对旅游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因而目前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

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文景观包括公园和城市游乐园

B .自然景观以地质地貌景观为主

C .自然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D .旅游资源是无价的精神文化资源而不是经济财富

2、有关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文景观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B .人文景观专指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

C .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都属于人文景观

D .现代人创造的人文景观一般价值不高

3、以下四项能够反映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的是( )

A .高尔夫球场 B .北京天安门

C .四大佛教名山 D .钱塘江大潮

4、关于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1)国际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各个旅游点虽各具特色,但一般都具有多种价值

(3)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具有科学价值

(4)城市游憩景观吸引游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经济价值

A .(1)(2) B .(1)(3) C .(1)(2)(3) D .(2)(3)(4)

5、有关下列风景区的地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海南岛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 B .安徽黄山——花岗岩地貌

C .日本富士山——火山地貌 D .挪威峡湾——流水侵蚀地貌

6、下列风景旅游区中,具有较高地学科学价值的是( )

A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B .云南路南石林

C .甘肃敦煌莫高窟 D .法国巴黎罗浮宫

7、下列景观中,既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又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是:( )

A .桂林山水 B .嵩山少林寺 C .长江三峡 D .南极长城站

二、综合题

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

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内保存着3997处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其中大多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古老

的民宅既是中国汉民族北方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1)作为旅游资源,平遥古城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它的 价值对其吸引

旅游者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2)从旅游资源的特点角度来说,对平遥古城吸引众多旅游者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它的 特点。

(3)除上述特点外,平遥古城作为旅游资源还具有和 特点。

(4)平遥古城属于(物质或精神)文化景观,从资源可以看出,它对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考点搜索】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

本节从地理学的角度阐述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中,有些要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共同的要求,比如以情观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等要求;也有些要求或侧重于自然景观,比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等要求;或侧重于人文景观,比如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等要求。本节内容的实质,是分析旅游主体如何更好地运用感官系统,作用于旅游客体,以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也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旅游的目的。

◆ 知识纲要

远眺(山峦、大江、大湖、海洋等) 距离 近观(峡谷、洞穴、一线天等) 选择观赏位置 角度 ——特定角度(地貌特定造型)

仰观(瀑布、星空等)

游 季节(春翡夏翠秋金冬银,不同季节观赏不同景色)

景 把握观赏时机 天气(观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

观的

欣 主配 主景(园林游览路线中的高潮部份)

抓住景观特点 层次

为例)

人文的和谐

游景以情观景(人化

的欣

赏 前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景观)

掌握节奏(观赏节奏应与园林本身的节奏相对应)

观赏过程 注意思考(观赏与思考相结合)

低临(池塘、湖泊等) 时刻(钱塘江大潮、青海湖候鸟等景象只在特定时间出现) 赏 障景(避免园景一览无余) (以园林构景 隔景(丰富景观层次) 框景(门框、窗框、洞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借景(借园外风景衬托本景和扩大园境) 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 领悟自然与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发挥想象(通过想象感知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求质求真(登山涉水,亲身体验,追求精神升华) 观 自然与自然人化) 移情于景(心随景化,情景交融)

◆ 重要图释

图4.19 北方园林中的建筑和图4.20 江南园林中的建筑

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准则,正确处理自然和人为的关系。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的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的两幅图较为突出地表现了两类园林建筑的差异。

北方园林大多为皇家园林,地处温带。园林建筑多用重檐,显得纷繁华贵,壮观而瑰丽。建筑色彩浓重,红黄为主色调,引人亢奋,并配以古朴庄重的苍松翠柏,既显示出皇权的富贵尊荣、庄严雄浑,又与北方宽阔整齐的地形和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江南园林大多为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布局精巧。园林建筑类型丰富,色彩以黑白为主调,粉墙、青瓦、栗柱、灰石和素淡的花木山水景观极其丰富和谐,呈现素净、淡雅、温和之美,与地处亚热带北缘的水乡风光以及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学习策略】

显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要求关键在于实践,因此学习过程中的联系实际是非常必要的,除分析教材中提及的一些实例外,同学自己联系较为熟悉的一些旅游景观,来理解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显得尤其重要。围绕当地较为出名的旅游景观,同学间展开相互讨论,是一种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运用的较好的学习方式。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由于旅游主体自身的文化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不尽相同,因而不同的旅游主体从同一旅游景观获得的体验、感受是不一样的;二是我们从地理的角度探讨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而不过多涉及艺术上观赏要求。

【教学内容】

一、选择观赏位置

远眺(山峦、大江、大湖、海洋等) 距离 近观(峡谷、洞穴、一线天等)

选择观赏位置 角度 ——特定角度(地貌特定造型)

仰观(瀑布、星空等)

低临(池塘、湖泊等)

观赏位置位置包含两个要素:(1)旅游者与自然景观间的观赏距离;(2)旅游者观赏自然景观时的视角(角度和俯仰)。

二、把握观赏时机

季节(春翡夏翠秋金冬银,不同季节观赏不同景色)

天气(观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

时刻(钱塘江大潮、青海湖候鸟等景象只在特定时间出现)

大气、水、动植物、地形等自然要素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许多自然景观也会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经典例题1]以下有关旅游景观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山水景观最宜秋季观赏

B .雨过天晴是观赏黄山云海和日出日落的最佳时机

C .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八月十八日左右

D .青海湖的候鸟宜在七月份观赏

解析:钱塘江大潮是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和钱塘江入海口的特殊地形所致,一般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左右;青海湖的候鸟只在每年四月至六月期间在青海湖鸟岛产卵孵化,因而五

月份是青海湖观鸟的最佳时机。

答案:B

三、抓住景观特点 主配 主景(园林游览路线中的高潮部份)

配景(对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抓住景观特点 层次

为例)

障景(避免园景一览无余) (以园林构景 隔景(丰富景观层次) 框景(门框、窗框、洞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园林设计如说书,讲故事,为顺应观者的心理需求,有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这主要通过主景和配景有机组合,并利用游览线路的合理串连来实现。主景鲜明、突出,配景烘云托月。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同时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这样园林构景就必须讲究层次。障景法或隔景法,都能有效丰富景观层次。

在游览者观赏园林时,门框、窗框、洞框等都可以成为特定的取景框,旅游者从框中看到的是园林设计者有意识、有目的优化组合了的审美对象,看到的是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

巧妙借用园外风景来衬托本景,既可以丰富本园景色,同时也可在观感上扩大园林空间。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

人文的和谐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三点:

1、在自然景观中修建的人文景观,要因自然之势,与自然协调统一,并突出自然。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只能作为自然景观的陪衬,而不能喧宾夺主。

2、非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也要与地理环境和谐统一。中国古代园林是体现和谐的典范,如北方园林中的建筑和南方园林中的建筑与地理环境相协调而形成了不同风格。

3、风俗民情也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五、以情观景

以情观景(人化

综合感受(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通过想象感知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移情于景(心随景化,情景交融) 求质求真(登山涉水,亲身体验,追求精神升华)

对于自然美的观赏,随观赏者的情性、阅历、境遇、年龄以及需求等因素,会产生相同或相异的感受。不论何种美的感受,都需要观赏者的主观“投入”,需要观赏者“化入”对象,也需要对象“化入”观赏者的心灵,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有审美的心境,才能进入审美状态,才能获得充分审美享受。

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求质求真,乃是以情观景的具体途径。

欣赏旅游景观,要想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除应重视以上几点外,还需要我们在旅游准备阶段,尽可能地对旅游景观的分布、特点、形成原理、景观价值以及景区结构布局等等做

一全面理解,从而使我们的旅游活动更有目的、更有重点。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自然景观最佳观赏地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泰山雄伟挺拔,唯近观可得

B .瀑布景观宜在远处俯视,才能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感

C .观赏江河湖海,应在视野开阔的高处俯览远望

D .地貌的酷似造型,一般有多个最佳观赏角度

2、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特征是( )

A .动态美 B .形象美 C .色彩美 D .听觉美

3、为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效果,园林构景手法中最宜采用的手法是( )

A .隔景法 B .障景法 C .主配法 D .借景法

4、园林中框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

A .使相邻隔绝的空间彼此贯通与渗透

B .突出主景

C .有目的地优化组织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练、集中的景观美

D .从多角度欣赏园林美景的精华

5、我国自然和人文和谐的风景美学思想体现在( )

(1) 人文景观的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2) 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使两者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3) 古代园林建设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准则

(4) 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体现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

A .(1)(2)(3) B .(2)(3)(4) C .(2)(4) D .(1)(2)(3)

(4)

6、以下景点,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特定观赏时机的是( )

A .苏州园林 B .钱塘江大潮 C .青海湖鸟岛 D .山西五台山

7、对以情观景的正确理解是:( )

A .以情观景往往不能客观审视自然美

B .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与人的情感无关

C .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入感悟自然美

D .以情观景,会使自然美在众多旅游者中产生相同或不同的审美结论

二、综合题

8、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贵州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因河床跌落形成多级大小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级,落差达74米,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

(1)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2)从成因看,黄果树瀑布主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 (作用)的结果。

(3)欣赏黄果树瀑布要想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把握的两个要点是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搜索】

1、 旅游活动中的五大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与后果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作为全单元内容的总结,将议题归结到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的主线上,阐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教材首先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旅游活动中的五大类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这些阐述有力地说明了人们称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同时也表明了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而要实现这种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开发又是以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为前提和基础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内在联系,教材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量五个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知识纲要

环境污染(空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

中出现的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建筑设施和旅游活动破坏背景环境)

环境问题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作用)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交通拥挤、供应紧张)

旅游活动与

地理环境的 资源质量(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协调发展 集群状况(能否与其它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

地域组合状况(与相邻景点在景观特征上的差异) 市场距离(旅游经济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与经济发达地距离)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旅游资源 地区接待能力(食、宿、行、购、游、娱等配套设施)

开发条件

评价 定义: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

游活动容纳能力(可以容人量来度量)

要求: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 重要图释

图4.28 庐山简图和图4.29 黄山简图

庐山和黄山同属于富含审美、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两地的游览价值都较大,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距离、各自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等方面,两地的差异也不大。但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个宽敞的平台,建有小镇,环境承载量(容人量)较大。镇上设施齐全,汽车可直达镇上,生活、游览都很方便,地区接待能力较强。而黄山上无宽敞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环境承载量(容人量)较小。同时黄山上的生活用品多靠人力由山下挑到山上,旅游旺季时游客食宿不便,因而地区接待能力不强,既影响游客旅游目的的实现,又容易对风景构成破坏。

【学习策略】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虽易理解,却常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被忽视,对于这些问题,重要的不在于记住每一问题的具体内容,关键还在于联系实际,加深对重视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走出旅游业为“无烟工业”的认识误区。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围绕某一旅游景点展开讨论,从五方面逐一加以评述,以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教学内容】

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空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旅游活动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建筑设施和旅游活动破坏背景环境)

环境问题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作用)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交通拥挤、供应紧张)

认为旅游活动是“无烟工业”,不可能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是一种错误观点。而认为发展旅游业必须会污染环境,因而必须限制其发展,同样也是错误的观点。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也会产生各类废弃物,自然可能带来环境污染,但相比于工业,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要小得多,而它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当得到大力发展。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旅游业对环境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主要还是人类旅游活动中的不良行为所导致的,引导广大旅游者树立环境意识,自觉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资源质量(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1、游览价值 集群状况(能否与其它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

地域组合状况(与相邻景点在景观特征上的差异)

开发一个旅游景区,第一,要看这个旅游资源是否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比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也即是否具有突出的非凡性。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2、市场距离

旅游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要考虑市场因素,由于旅游活动要耗费一定量的资金和时间,属于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后的较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因此经济发达地区是旅游业的主要消费市场。与旅游业相关的市场因素,主要是旅游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间的距离(市场距离)。

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即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因而,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优越,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反,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

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4、地区的接待能力

地区接待能力包括旅游活动的食、宿、行、购、游、娱等配套设施。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定义: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 容纳能力(可以容人量来度量)

要求:旅游活动规模与旅游区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在旅游环境承载量的定义中,,中心词为“容纳能力”,其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1)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2)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既不能规模过大,超过环境承载量,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又不能规模太小,开发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把握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并据此确定旅游活动的适当规模,是保证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

[经典例题1]旅游的环境承载量中的容人量是指( )

A .景点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

B .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

C .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点旅游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

D .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

解析: (1)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统计,其环境必须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否则该环境就不能称为旅游环境。依据这一点,解题时我们可以首先排除A 、B 两选项。(2)景点是指某一观景点,景区是比景点空间范围更广一些的地域单元,它包括若干个景点,连接景点间的道路,以及那些构成旅游活动的环境但又不为旅游活动直接占用的空间,景区环境承载量较能反映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本质,故选D 项。

答案: D

[经典例题2]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越杭州。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请分析其原因。

解析: (1)杭州西湖山水秀美,桂林漓江山水奇特,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都有较高的奇特性,故旅游价值相近。(2)评价一地的旅游资源,需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①游览价值;②市场距离;③交通位臵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对某一地旅游评价当然不一定面面俱到,可选择对当地产生较大影响的某几方面展开。 答案:(1)桂林和杭州的游览价值相近,境处游客比较富裕,以航空交通方式旅行,桂林、杭州对他们来说,市场距离差异小,故接待数量不相上下。(2)第一,国内的游客还不够富裕,大部分选择火车或汽车作为旅行交通工具。第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休闲时间的影响,到杭州的经济距离短,到桂林的经济距离长。第二,桂林地处我国西南部,交通不便;而杭州地处东部沿海,交通发达,杭州的通达度比桂林好。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1、目前,许多地方提出倡导“绿色旅游”的口号,这主要是针对( )

A .旅游活动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 .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 .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D .旅游活动冲击社会秩序

2、对旅游区动植物资源的破坏,主要是因( )

A .众多旅游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烟尘以及各种旅游设施排出的污水、固体废弃物

B .旅游者对旅游区珍贵花草的采挖,对珍稀动物的狩猎所致

C .众多游客集中在旅游点而排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

D .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所致

3、“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指的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中旅游资源的( )

A .市场距离 B .游览价值

C .地区接待能力 D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4、壶口瀑布可以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每年到此旅游的人并不多,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游览价值不高 B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差

C .地区接待能力小 D .旅游环境承载量有限

5、下列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无论位于何地开发价值都高

B .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的经济距离会越长

C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必考虑其交通位置

D .景区空间内尽可能容纳游人的量即反映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6、对旅游区文物古迹的破坏,正确的理解是( )

A .它与少数旅游者不文明的行为有关

B .它与旅游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有关

C .它与旅游点容人量范围内正常的旅游活动无关

D .主要是旅游者使用的交通工具造成的污染所致

7、旅游活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 )

A .环境污染 B .水土流失加剧

C .荒漠化加重 D .冲击旅游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综合题

8、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14个国家的来华旅游者占到全部外国旅游者的80%,说明我国入境旅游者客源地相对 。处于我国周边地区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无疑是我国最重要的 市场,这说明旅游地的 是有限的, 越长,则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就越低。

(2)入境旅游者中,日本的旅游者比美国多,主要原因是:

(3) 国家构成我国的次级入境旅游市场。英国、法国来华的旅游者比泰国、印度尼西西亚的旅游者 ,主要原因是:

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1、对于年老体弱的旅游者,以下旅游地点比较适宜的是

A .黄山 B .华山 C .庐山 D .玉龙雪山

2、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 .自然景观大多具有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大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C .旅游资源一般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备经济价值

D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3、以下有关旅游资源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水园林属于自然景观

B .游乐园属于城市游憩景观,城市休闲公园则属于人文景观

C .水文地理景观是人文景观中的一个分类

D .四大佛教名山兼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由于观赏位置不同而产生美感不同的景观是

A .赛龙舟 B .趵突泉 C .庐山瀑布 D .人民英雄纪念碑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动态美 D .听觉美

6、“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A .把握时机 B .抓住景观的特点

C .以情观景 D .选择观赏位置

7、江南园林建筑以黑白为主色调,是为了

(1)显示园主的荣华富贵

(2)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需要

(3)与水乡风光、湿润气候融为一体

(4)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

A .(1)(3) B .(4) C .(2)(3) D .(1)(2)(4)

8、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该构景手法是

A .隔景 B .障景 C .借景 D .框景

9、以下有关自然景观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均随季节变换呈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景观差异

B .晴朗的天气是游览各地风景名山的最佳时机

C .黄山观日出、泰山观日落是旅游者必然观赏的内容

D .我国北方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华南地区则四季皆宜

10、北京故宫吸引成千上万旅游者的原因是

A .具有多样化,是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和城市游憩景观的最佳结合点

B .具有形、色、声、动等美感

C .具有非凡性和历史文化价值,便利的交通和一定的环境承载量

D .位于首都北京,地理位置好

11、安徽潜山天柱山游人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风景一般,游览价值不大

B .虽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但与邻近的景点大同小异,质量上又略逊一筹

C .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极远,地区接待能力不够

D .交通位置较为闭塞

12、以下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无论位于何地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B .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的经济距离就会越长

C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必考虑其交通位置

D .景区空间内尽可能容纳游人数即反映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13、下列景观中,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是

A .北京故宫 B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C .壶口瀑布 D .路南石林

14、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B .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C .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 .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15、既是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的是

A .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B .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C .旅游目的的消遣性 D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16、以下关于旅游活动中的“经济距离”概念的正确表述是

A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的最短距离

B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最短时间

C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最少费用

D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

17、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 .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 .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同时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18、以下旅游建设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 .在杭州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 .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C .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D .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

19、苏州园林的房、厅、回廊多造型各异的门框、窗框,这样构置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以此框架作为取景框,从多角度获取景观的特色与精华

B .充分突出主景

C .充分显示框架的造型美和制作工艺

D .借用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

20、“五一黄金周”来武汉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围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有限的

A .环境承载量 B .最优吸引半径 C .地区接待能力 D .经济容量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21、关于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以20世纪50年代分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B .专门为旅游服务和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现代旅游的开始

C .随着社会发展,旅游的空间逐渐缩小

D .现代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2、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A .旅游消费是补偿性消费,能满足人类追求高层次的享受

B .督促人们节衣缩食,以满足旅游资金的需要

C .开阔眼界,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需要

D .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

23、以下有关旅游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河壶口瀑布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B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沟是典型的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地学科学价值

C .城市游憩景观吸引旅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经济价值

D .云冈石窟属于人文景观

24、下列旅游景点,既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又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A .挪威峡湾 B .川西九寨沟 C .印度泰姬陵 D .苏州园林

25、北京香山游主要是观赏“香山红叶”,为此旅游者应

A .选择春光明媚的季节去观赏

B .选择秋高气爽的时节去观赏

C .近观才能看出红叶满山、宛若彩霞的效果

D .远望和俯视方能体会“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

26、苏州园林最主要的游客来自上海,究其原因是

A .苏州地处上海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B .苏州对上海而言具有交通位置的优越性

C .苏州的接待能力有限 D .苏州园林的环境承载量和接待能力都是有限的

27、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取决于

A .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市场的经济距离 B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C .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D .旅游资源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28、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济距离的长短,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需求的高低

B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应大力扩大各旅游区旅游活动的规模

C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由旅游点接待参观的能力所决定

D .发展旅游业除了对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应重视提高服务质量

29、下列环境问题,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

A .珠穆朗玛峰周围的山上已成为一个个荒野垃圾场

B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毁掉一些旅游景物

C .为修黄山索道,仅建白鹅岭站房就毁山7750平方米,砍林48450立方米

D .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

30、各地地理环境不同,房屋的结构与形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的房屋建筑构成旅游资源的一大景观,以下地区特色房屋建筑与地理环境特征组合不正确的是

A .西南边陲的竹楼——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日期很长

B .黄土高原的窑洞——降水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风沙多而猛烈

C .东北的暖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极少

D .华北的四合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冬两季多风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80分)

31、将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所属的景观分类名称的代号填入图一相应的空格内:(14分)

3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8分) 图一

广西桂林一带有厚层石灰岩分布。石灰岩长期受到流水的溶蚀,峰林石山,平地挺拔,像玉笋、巨象、驼峰,形态万千。石灰岩地区泥沙少,江清水碧,河流沿岸风景如画。石灰岩地区山多溶洞,洞内布满石钟乳、石柱、石笋等,形态离奇,琳琅满目。

(1)桂林山水是 地貌的典型景观,它能成为旅游资源,必然具有 特点。

(2)桂林山水作为旅游资源具有 价值、 价值和 价值,在吸引旅游者方面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它的 价值。

(3)对溶洞内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景观宜采用的观赏方法是 ,对漓江沿岸的山水景观采用 观赏的方法,更容易产生美的感受。

33、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城西15千米的云冈村,是北魏时代的杰作,驰名中外。石窟依武周山南麓开凿,东西相距1000米,大小石窟53个,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云冈石窟西部有几座大煤矿,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运煤卡车穿梭往来,整日不断。多年来,大同市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砍林、垦荒种田,近年又投巨资准备将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改道新建。

(1)云冈石窟与河南省的 石窟、甘肃省的 石窟并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按旅游资源的本质分类属于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景观。

(2)从旅游资源的价值看,云冈石窟以 价值为主。大同附近的 群是著名的 景观,为地质研究提供了方便,因此这一旅游资源较大地表现出

价值。

(3)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砍林、垦荒种田的原因是 。

(4)将公路干线改道的原因是 。

34、阅读以下二则材料,回答:(12分)

材料一: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自然遗产的中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因旅游人数众多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2000年接待游客514万)。面积为39平方千米的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由于美丽的湖泊和瀑布、丰富的植被和富有特色的沙质地貌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在自然保护区内现建有400家旅馆、53家旅行社和40多家娱乐中心。

材料二:1997年云南丽江地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古老的建筑、山川美景、世界文化遗产带来的名气,这一切都使丽江古城的中心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游乐园。到2000年为止,丽江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蜂拥而致的游客严重破坏了丽江地区的文化和生态平衡。据当地官员说,丽江老城10%的户主(其中80%居住在市中心)已迁出老城,因为生活越来越不方便,租金和开销也在增加。这些现象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初衷。

甚至连丽江的玉

龙雪山也在融化,当地人说这是由于“游客呼出的热气”所致。 (1)丽江风景属于( )

A .旅游主体 B .旅游业 C .旅游资源 D .旅游目的 (2)丽江地区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这里具有的( ) A .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B .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C .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D .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3)上述两则例子说明了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 相适应,否则超过就会对旅游区的 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4)材料表明大量的旅游者冲击了当地的 ,这种冲击可能会 (提高或降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5)旅游业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 ③ 35、图二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回答:(11分)

图二

(1)该城市吸引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有: 、 、

(2)请你评价该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3)若在该城市建一所疗养院,你认为宜建于 处,理由是:

(5) 请你设计疗养院图例并标于图中相应的位置。 36、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8分)

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市,因常现海市蜃楼奇观,故有“人间仙境”之称。蓬莱旅游资源丰富,系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蓬莱阁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蓬莱阁下黄海之滨的水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可现在你去游览水城,映人眼帘的却是一池油污、杂物涌动的黑水。 (1)你认为水城污染可能是哪几方面的原因?

(2)欲还水城清秀的面目,你有何建议?

37、图三是“黄鹤楼、东湖1999年客流季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按旅游景观分类,黄鹤楼属于 景观,东湖主要属于 景观。

(2)两旅游景点客流季节变化各有何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图三

(3)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A .开发旅游景点要注意保护环境

B .建设旅游景点及其周边环境要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寻找依据

C .可以根据游客流量季节变化特点设计旅游经营的方式及附近的交通布局 D .适宜的气候和假日对客流有明显的影响

(4)东湖的客流量比黄鹤楼大得多,你认为是哪能些原因造成的?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

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C 2.D 3.B 4.D 5.D 6.BC 7.AD 8、(1)交通运输 休闲娱乐 餐饮 住宿

(2)旅游业是旅游媒介,主要包括旅游交通、食宿、通讯、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3)通讯 供电 金融(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综合性行业 旅游业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

4.2 旅游资源

1. B 2.C 3.B 4.A 5.D 6.AB 7.AC

8、(1)历史文化 (2)非凡性 (3)多样性 可创造性 长存性

(4)物质 中国汉民族北方文化(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

风土民情)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1.C 2.C 3.B 4.C 5.A 6.BC 7.CD

8、(1)地势崎岖(地无三尺平) 多阴雨天(天无三日晴) (2)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

(3)一是要在适当距离仰视,兼收形、色、声、动之美感;二是要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之绝妙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C 2.D 3.C 4.B 5.B 6.AB 7.AD 8、(1)集中 入境旅游 最优吸引半径 经济距离

(2)日本离中国的距离较近 (3)欧美发达成 多 英国、法国经济较为发达,国民经济条件较为富裕

31、每空1分。共14分。

自然景观:④⑧ ③⒁ ⑤⑩ ⑦⒀ 人文景观:⑥⑨ ②⑿ ①⑾ 32、每空1分。共8分。

(1)喀斯特 非凡性 (2)美学 科学 经济 美学 (3)置身其中近观 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33、第(1)、(2)题每空1分,第(3)、(4)题各3分。共13分。

(1)龙门 敦煌 人文 (2)历史文化 死火山 自然 科学 (3)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山体滑坡和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4)因为运煤车辆沿路抛洒大量煤灰,给旅游区带来大量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并且污染石窟石刻,为防治污染,保护石窟,必须将运煤干线改道。

34、第(1)-(4)题每空1分,第(5)题每空2分。共12分。

(1)C (2)B (3)环境承载量 资源 (4)社会秩序 降低

(5) ①带动酒店、餐饮、交通、建筑、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 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交通机械等工业部门的发展 ③ 促进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 35、每空1分,共11分。

(1)国家森林公园 古代大型园林 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2)游览价值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 交通便利,邻近经济发达的京津唐地区; 地区接待能力较强; 环境承载量较大

(3)B 接近森林公园和水域,环境清幽 (4)图例和图略 36、每问4分。共8分。

(1)污染原因可能是:当地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当地居民生活污水、各种旅游设施排放的污水大量注入水城;油污是停泊在水城上的机动船和沿河工厂产生、不加处理任意排出的;杂物是素质不高的旅游者和沿河居民乱抛垃圾落入水城造成的。

(2)建议:控制污染源,减少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将当地居民生活污水和各种旅游设施排放的污水处理后排入其它水域;限制机动船的停泊和进出,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对破坏水城环境的行为给予处罚;大力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不要乱抛垃圾;设立专门机构,经常清理水面的油污杂物,保护水城的环境卫生。

37、第(1)、(3)、(4)题各2分,第(2)题8分。共14分。

(3)BCD (4)东湖属自然景观和游人逗留休闲的场所,加之其他旅游项目的吸引,使本地区游人经常光顾,且携带老人、儿童。而黄鹤楼属高品位文化景观,只对部分游客有吸引力,且一般重复观光的人较少。另外,东湖的环境承载量比黄鹤楼大。


相关内容

  •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测试题201114
  • 哲学与人生 第一单元检测 命题人:薛清华 8.下列能够体现规律的有( ) A.花开花落,春去秋来.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市场价格时涨时落. 9.下列属于违背规律的表述( ) A.拔苗助长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种 ...

  •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 高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60分) 1.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A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 .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 .儒家思想 ...

  •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
  • 2015高二政治必修四期中测试题试题 一.单选题(30×2 =60) 1.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 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A.哲学在世界之内内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学习哲学可使 ...

  • 公共基础知识测试题2
  •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判断题1.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进人流通领域,成为欧元区12国3亿人乃至整个世界的统一货币. ( )2.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不属于民主监督的范围. ( )3.追踪决策不同于一般的决策修正,追踪决策是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的修正 ...

  • 现代分析仪器发展趋势
  • 二〇〇七年#第六期 综述与专论 现代分析仪器发展趋势 王学琳 (北京民族大学 北京 102402) 摘 要 本文论述现代分析仪器在高科技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其发展趋势.关键词 分析仪器 发展趋势 起来,正如1991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恩斯特(Rich2引言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0./人类基因组计划0 ...

  • 2.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2.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高二政治组 吉鲁萍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 ...

  • 第一节_[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测试题[1]
  •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测试题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原创)2009年1月2日,新华社报道了俄罗斯指责乌克兰方面截留俄方通过乌方 输往欧盟天然气导致欧洲各国用气紧张的事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混合物 B.天然气是种清洁能源 C.乌 ...

  •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
  • 心理学报 2009,Vol141,No16,557-564 ActaPsychologicaSinica DOI:10.3724/SP.J.1041.2009.00557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 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210097) 摘 要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 ...

  • 2012年湖北省直综合应用能力测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12年湖北省直属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模拟卷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将答题内容写在答题卡上,凡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一.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分析,本题总分20分)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