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袁屹坪 王景林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生存、发展、享乐的空间和舞台,人们继承了前辈创造的文明成果,开拓着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崭新事业。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任务、历史课题。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奔向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吸收当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的。

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它是在什么样条件下产生的呢?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以十六届十五中全会为标志,科学发展观已经由一个政策型的理论观点,上升成为对我们党和国家起根本性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这样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土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牢固树立和全面发展落实科

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是用科学发展观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那么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呢:“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发展问题,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殚思竭虑、艰辛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曲折和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实践历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

下面我来讲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代中央领导对适应社会的发

展作出的精辟论证

(一)在建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并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论著。

(二)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高擎起“发展是硬道理”的时代大旗。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四)十六大以来,以胡绵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要求,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强调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不言而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了一条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清晰的历史线索和思想脉络。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苦探索,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土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深化,标志着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

导思想,与时俱进,并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三、 我国走科学发展观之路的若干理由

这一点,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是我国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其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土地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区。这些触目惊心数字背后一个残酷的现实是: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

二是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这已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

9.7%。

三是我国近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无序、无度的消耗,迅速透支着我们宝贵的资源。例如:1952年我国人均耕地

2.82亩,2003年人均耕地1.43亩,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圈地”热潮中仅最近7年全国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被占耕地大量闲置。与此同时,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每年沙化土地面积从560平方

公里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威胁。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

总之,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刻不容缓。

四、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GDP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

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跃升1000美元的台阶,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开始从低收入国家向下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但是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容易高估经济发展,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令世人瞩目,但是增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资产损失大幅增长,其占GDP的比重在2003年已达7.5%,显示了中国的增长方式开始转向更多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污染严重的过度重工业化,生产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等相当于GDP的6%,实现安全发展已成突出问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以至投资产生的效益产生29元GDP增量,降至1998至2002年的6元;第二产业增长过快,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遗患无穷。这是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

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对于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

所以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分析GDP增长,不能以单纯GDP增长为中心,这是对的。但在目前所有描述和衡量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仍是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GDP变化趋势的分析,人们可以有效地判断经济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货膨胀的威胁之中,是需要刺激经济增长还是要控制经济过热增长。例如:据专家测算,假如美国GDP增长3%,我国GDP增长8%, 中国就需要68年才能实现人均GDP与美国相同;如果美国GDP增长4%,我国GDP增长7%,中国需要118年才能赶上美国。由此可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用GDP指标衡量经济发展,保持GDP一定速度的增长至关重要。

因此胡绵涛同志在2005年12月份发表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一文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重要途径。要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重组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本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比较优越的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合理开发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合理布局,既考虑本地特点和发展需要,又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发展本地产业与全国

产业合理布局结合起来,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二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办法。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厉行节约,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能力,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政策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附多媒体课件提示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袁屹坪 王景林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生存、发展、享乐的空间和舞台,人们继承了前辈创造的文明成果,开拓着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崭新事业。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任务、历史课题。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奔向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吸收当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的。

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它是在什么样条件下产生的呢?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以十六届十五中全会为标志,科学发展观已经由一个政策型的理论观点,上升成为对我们党和国家起根本性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这样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土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牢固树立和全面发展落实科

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是用科学发展观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那么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呢:“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发展问题,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殚思竭虑、艰辛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曲折和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实践历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

下面我来讲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代中央领导对适应社会的发

展作出的精辟论证

(一)在建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并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论著。

(二)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高擎起“发展是硬道理”的时代大旗。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四)十六大以来,以胡绵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要求,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强调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不言而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了一条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清晰的历史线索和思想脉络。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苦探索,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土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深化,标志着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

导思想,与时俱进,并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三、 我国走科学发展观之路的若干理由

这一点,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是我国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其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土地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区。这些触目惊心数字背后一个残酷的现实是: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

二是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这已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

9.7%。

三是我国近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无序、无度的消耗,迅速透支着我们宝贵的资源。例如:1952年我国人均耕地

2.82亩,2003年人均耕地1.43亩,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圈地”热潮中仅最近7年全国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被占耕地大量闲置。与此同时,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每年沙化土地面积从560平方

公里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威胁。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

总之,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刻不容缓。

四、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GDP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

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跃升1000美元的台阶,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开始从低收入国家向下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但是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容易高估经济发展,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令世人瞩目,但是增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资产损失大幅增长,其占GDP的比重在2003年已达7.5%,显示了中国的增长方式开始转向更多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污染严重的过度重工业化,生产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等相当于GDP的6%,实现安全发展已成突出问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以至投资产生的效益产生29元GDP增量,降至1998至2002年的6元;第二产业增长过快,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遗患无穷。这是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

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对于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

所以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分析GDP增长,不能以单纯GDP增长为中心,这是对的。但在目前所有描述和衡量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仍是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GDP变化趋势的分析,人们可以有效地判断经济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货膨胀的威胁之中,是需要刺激经济增长还是要控制经济过热增长。例如:据专家测算,假如美国GDP增长3%,我国GDP增长8%, 中国就需要68年才能实现人均GDP与美国相同;如果美国GDP增长4%,我国GDP增长7%,中国需要118年才能赶上美国。由此可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用GDP指标衡量经济发展,保持GDP一定速度的增长至关重要。

因此胡绵涛同志在2005年12月份发表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一文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重要途径。要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重组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本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比较优越的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合理开发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合理布局,既考虑本地特点和发展需要,又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发展本地产业与全国

产业合理布局结合起来,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二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办法。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厉行节约,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能力,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政策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附多媒体课件提示


相关内容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 ...

  • 部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思考
  •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更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思想政治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和现状.矛盾和问题.目标和任务.办法和措施搞清楚.当前,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 ...

  • 大学生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那对于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如何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时代问题. 通过认真学习** ...

  •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题 目 课 程 姓 名 学 院 班 级 学 号 成 绩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纲要>及<概论>自主学习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qu ...

  •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读书笔记:监察室立足纪检监察职能
  •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读书笔记:监察室立足纪检监察职能 随着反腐倡廉形势的发展变化,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已经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些年的实际工作看,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如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不深,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的融合不够,以实际行动促进科 ...

  • 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领导水平---四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领导水平.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过程 ...

  •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之我看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当前,我校作为全 ...

  • 大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
  •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这一发展观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发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明显的长远性和多样性.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 ...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根本性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 ...

  • 在传达贯彻十七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 在传达贯彻十七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进a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传达贯彻十七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xx年10月30日) 同志们: 举世瞩目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xx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2237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十七大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