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一、 描写山的诗词:

1、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苏轼的《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李白《望九华山送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5、毛泽东《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6、早发白帝城 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8、寇准《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12、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13、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14、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15、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16、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7、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18、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19、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20、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1、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22、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23、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24、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25、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

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二、 描写水的诗词:

1、《望庐山瀑布》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春夜喜雨》年代:唐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3、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内容来自http://www.shicimingju.com,另推荐http://www.20101.cn/

4、题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年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咏鹅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7、赠汪伦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8、小池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9、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观沧海 作者:曹操 年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盛唐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3、宋代诗人道川禅师的《画》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

14、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1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绝句》 王安石

拔地万里青嶂立, 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 映日还成五色文。

18、《开先寺》 李梦阳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19、〈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20、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 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楼。 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来似展朝天带,夜半如闻捣药杵。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广寒殿上银蟾飞,水晶宫中玉龙舞。 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 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 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拉肠鼠。 溶溶浸湿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年乳。 月照神珠洒翠麟,风吹天粟沾苍虎。 瑶虹界碧翻地轴,铁马盘涡卷天宇。

一、 描写山的诗词:

1、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苏轼的《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李白《望九华山送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5、毛泽东《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6、早发白帝城 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8、寇准《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12、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13、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14、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15、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16、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7、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18、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19、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20、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1、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22、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23、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24、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25、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

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二、 描写水的诗词:

1、《望庐山瀑布》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春夜喜雨》年代:唐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3、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内容来自http://www.shicimingju.com,另推荐http://www.20101.cn/

4、题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年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咏鹅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7、赠汪伦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8、小池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9、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观沧海 作者:曹操 年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盛唐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3、宋代诗人道川禅师的《画》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

14、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1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绝句》 王安石

拔地万里青嶂立, 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 映日还成五色文。

18、《开先寺》 李梦阳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19、〈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20、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 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楼。 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来似展朝天带,夜半如闻捣药杵。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广寒殿上银蟾飞,水晶宫中玉龙舞。 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 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 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拉肠鼠。 溶溶浸湿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年乳。 月照神珠洒翠麟,风吹天粟沾苍虎。 瑶虹界碧翻地轴,铁马盘涡卷天宇。


相关内容

  • 描写沙漠风光的诗句
  •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6.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优美的诗句 7.君 ...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011-06-09 09:23:50| 分类: 教育教学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材分析: 本组课本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包括三篇讲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 ...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郭艳红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 ...

  •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了有关祖国壮丽河山的一组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景色的古诗词,我也进行了搜集,查到了以下几首古诗,与孩子们一起积累背诵.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 ...

  • [古诗词三首]教案-宋云娟-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诗词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

  • 1.古诗词三首2
  •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4.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诗词,了解意思,想象意 ...

  •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案例:古诗苑漫步
  •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案例 古诗苑漫步 策划者:湖北省武穴市梅川中学 胡瑞珍 项目创意:开辟语文教材的新视角 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项目名称:古诗苑漫步 时间范围:2011年5月1日-5月21日(约三周时间) 参加人员: ...

  • 与春风有关的古诗词谚语
  • 从理论上讲,春分一到,春天已过去一半了.此时,大江南北,处处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很多优秀的诗词正是此时此景的真实写照. 1.春风诗词赏析 唐代诗人钱起的<赋得巢燕送客>: 能栖杏梁际,不与黄雀群. 夜影寄红烛,朝飞高碧云. 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 钱起(约720-约782),字仲文,吴 ...

  • 古诗苑漫步1
  • 伊敏第二学校八年(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课型 新授课 一.情境导入( 3′) 课前背诵: 温故知新: 导 言: 主备人:郭艳旭 校对人:崔文友 郭东芹 审批人: 四.展示交流( 15′) 学生活动与要求:能顺畅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