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当然也源自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树立生活语文的“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让语文课堂学习的触角延伸至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把课堂置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资源。   一、语文教学已走进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1、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例如,在教学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合作》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刻地铭记在以后的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并深深地触及学生的灵魂。我把读到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动在活动课上手做:一个细颈玻璃瓶,瓶口外部很光滑,无法缠住绳子。有中间有小孔的小球和细绳,细绳可以小球的孔中穿过,小球的大小和瓶口大小一样,球刚能顺利出入瓶口,要求学生不能凭借任何外物,把瓶子从第一排桌子提到前面讲桌上。一个,两个,到第五个学生都没有成功。第六个绳子的下端拌上火柴棍,成功地提到了讲桌上,同学生喝彩了,但是违规了,没有体现合作精神。直到第十个女生,她和自己的好朋友,每个人拿一个穿好的小球,先放进去一个,把小球放在平底,另一个配合得很好,也把自己的小球放进去了,然后把两根绳子扭到一块,两个小球自然也紧紧挤着,不用说,她们成功了。通过实验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他们一定会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善于合作的人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同时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这样的课学生是十分感兴趣的。   2、语文教学可以模拟生活   我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考虑到是文言文,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借助于动画设计,十分生动的再现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了学习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人物的形象逼真,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精彩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语文教学真正走进了生活,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这样的课文还需要怎样讲么?   3.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品味生活   《春》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春景图。在学生读课文想象的基础上,学生不可能全部理解。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和风拂面、绿草茵茵、百花争艳、杏花飘雨、游人赏春的景图,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学生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学生既品味到自己生活的大自然是如此美丽,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更加喜爱春天,从中也会回味到春天曾经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乐趣:在草地上玩耍啦,放风筝啦,眯着眼、伸着舌头品尝春雨的甘甜啦。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   二、生活中孕育丰富的教学资源   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一切生活皆语文”。刘国正先生也认为“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   1、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源泉。   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堂联系起来,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瞧瞧哪一部影视作品中没有语文素材,现实生活中哪一处没有语文的影子?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门牌上,枚不胜举。学校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学生在班上做自我介绍,在校园听到的趣闻:为贫困学生、受灾地区捐献爱心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妙法,行之有效。也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真正走向学习语文的广阔而丰厚的天地。   2、社会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语文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给学生读了一则《都市报道》播出的新闻:一位老板因车祸不幸身亡,车上放着十九位民工的工资,由于车祸损失了一部分钱,其弟弟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把钱发放给农民,不够的钱自己垫付。农民工个个都很感动,想放弃工资,但是死者的亲人态度坚决,坚持支付工资。读完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自己及周围的实际生活谈体会。现在一些黑心老板千方百计地拖欠农民工工资,和这一家人比一比,谁高尚,谁无耻,应该做怎样的人?这种以身边切实的事例来教育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家庭又是学习语文的小天地。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里,逢年过节时品尝的美味佳肴有可能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例如:包饺子,做粽子,腊八粥等,可以让学生介绍制造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乐趣,受到的启迪。后写成文章,这样一来,家庭又成了学生学语文的场所。   总之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与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语文教学也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出更壮的芽,开出更美的花,结出更甜的果。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当然也源自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树立生活语文的“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让语文课堂学习的触角延伸至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把课堂置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资源。   一、语文教学已走进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1、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例如,在教学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合作》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刻地铭记在以后的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并深深地触及学生的灵魂。我把读到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动在活动课上手做:一个细颈玻璃瓶,瓶口外部很光滑,无法缠住绳子。有中间有小孔的小球和细绳,细绳可以小球的孔中穿过,小球的大小和瓶口大小一样,球刚能顺利出入瓶口,要求学生不能凭借任何外物,把瓶子从第一排桌子提到前面讲桌上。一个,两个,到第五个学生都没有成功。第六个绳子的下端拌上火柴棍,成功地提到了讲桌上,同学生喝彩了,但是违规了,没有体现合作精神。直到第十个女生,她和自己的好朋友,每个人拿一个穿好的小球,先放进去一个,把小球放在平底,另一个配合得很好,也把自己的小球放进去了,然后把两根绳子扭到一块,两个小球自然也紧紧挤着,不用说,她们成功了。通过实验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他们一定会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善于合作的人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同时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这样的课学生是十分感兴趣的。   2、语文教学可以模拟生活   我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考虑到是文言文,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借助于动画设计,十分生动的再现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了学习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人物的形象逼真,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精彩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语文教学真正走进了生活,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这样的课文还需要怎样讲么?   3.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品味生活   《春》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春景图。在学生读课文想象的基础上,学生不可能全部理解。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和风拂面、绿草茵茵、百花争艳、杏花飘雨、游人赏春的景图,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学生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学生既品味到自己生活的大自然是如此美丽,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更加喜爱春天,从中也会回味到春天曾经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乐趣:在草地上玩耍啦,放风筝啦,眯着眼、伸着舌头品尝春雨的甘甜啦。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   二、生活中孕育丰富的教学资源   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一切生活皆语文”。刘国正先生也认为“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   1、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源泉。   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堂联系起来,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瞧瞧哪一部影视作品中没有语文素材,现实生活中哪一处没有语文的影子?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门牌上,枚不胜举。学校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学生在班上做自我介绍,在校园听到的趣闻:为贫困学生、受灾地区捐献爱心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妙法,行之有效。也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真正走向学习语文的广阔而丰厚的天地。   2、社会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语文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给学生读了一则《都市报道》播出的新闻:一位老板因车祸不幸身亡,车上放着十九位民工的工资,由于车祸损失了一部分钱,其弟弟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把钱发放给农民,不够的钱自己垫付。农民工个个都很感动,想放弃工资,但是死者的亲人态度坚决,坚持支付工资。读完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自己及周围的实际生活谈体会。现在一些黑心老板千方百计地拖欠农民工工资,和这一家人比一比,谁高尚,谁无耻,应该做怎样的人?这种以身边切实的事例来教育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家庭又是学习语文的小天地。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里,逢年过节时品尝的美味佳肴有可能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例如:包饺子,做粽子,腊八粥等,可以让学生介绍制造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乐趣,受到的启迪。后写成文章,这样一来,家庭又成了学生学语文的场所。   总之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与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语文教学也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出更壮的芽,开出更美的花,结出更甜的果。


相关内容

  •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 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主备:张龙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 ...

  • 五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课时: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

  • 小学思品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
  • 小学思品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 课堂教学策略漫谈 教研室 廖家超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国家教育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推出的分别在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开设的两门综合课程. 一.品德与德育概念的认知 1.品德--品质道德. 品--指等级.层次的高低:质--指结构质地好坏 ...

  •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第一周(2.13---2.19)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 ...

  • 1.doc三年级品德下册教案
  • 1.认识周围的邻居 教学目标: 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

  • 八年级5.1.4--7教学设计
  • 5.1.4 <鱼类>教学设计 年级 主备人 八年级 科目 生物 时间 陈金花.王岩生 备课组签名 [教学目标] 1. 鱼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 常见的鱼类动物 3. 鱼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鱼类适于水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 <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54页<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节知识是&qu ...

  • 初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 [摘 要]"人文性"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重要补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括文本的人文内涵.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它要求教师树立"平等对话"的师生观,让语文学科回归生活,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并能结合文本开展丰富多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 ...

  •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与案例
  •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与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