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二)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4、5、6自然段。

1、小组内齐读4、5、6段。

2.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结合课件演示)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去掉行吗?为什么?

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哪位同学来说说。

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 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 ”划出重点语句。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

(五)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生1:由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得到启示,发明了吊车。

生4:由甲虫得到启示,发明了坦克。

„„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一边看,一边猜并大声说出由这些小动物你能想到什么。(师播放课件,生边看边说)

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

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

课下,就请你们在资料袋中发现"蛙眼和电子蛙眼"的奥秘,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题目是《蛙眼和电子蛙眼》。下课!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二)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4、5、6自然段。

1、小组内齐读4、5、6段。

2.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结合课件演示)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去掉行吗?为什么?

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哪位同学来说说。

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 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 ”划出重点语句。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

(五)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生1:由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得到启示,发明了吊车。

生4:由甲虫得到启示,发明了坦克。

„„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一边看,一边猜并大声说出由这些小动物你能想到什么。(师播放课件,生边看边说)

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

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

课下,就请你们在资料袋中发现"蛙眼和电子蛙眼"的奥秘,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题目是《蛙眼和电子蛙眼》。下课!


相关内容

  •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揭开.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 11.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
  • 11.蝙蝠和雷达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 ...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
  •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 ...

  • 蝙蝠和雷达02doc
  • 11.蝙蝠和雷达 执教------李富祥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 ...

  • 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 一,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第一版的学生小学第三组的密集文本.这组文字的主题是自然的启示,文本主要通过反复测试谈论科学家,打开蝙蝠可以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启发飞机到雷达,解决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问题.叙述思想是清晰和逻辑的,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热门科学文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娱乐和观察的兴 ...

  • [蝙蝠和雷达]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探究.感悟.拓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一.教案背景: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 ...

  • 11.蝙蝠和雷达反思.doc
  •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知识: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能力: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情感: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难点:了解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 ...

  • [蝙蝠和雷达]教案+课后反思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安外三条小学 徐杰 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继续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 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继续学 ...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 蝙蝠和雷达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四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蝙蝠和雷达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 学习目标确定依据: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环境保护等相关专题课文,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