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兰型!!!!竺竺型竺!————————竺:竺L

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薛其林

(长沙大学人文系,湖南长沙410003)

摘要:民回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罩戈规模的中西古夸学末的整合、调违、创新时期,学术研充方法上的交流渗透和融合创新亦可谓‘‘于斯为盛”。一枝独秀的科学宾证方法、异军突起的唯物辩证方法、枯树斯芽的义理阐释方法和直觉方法构成了民国时期学术方法论的主流。在决定学术真假、美涉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和决定学术价值、关涉学术规范的融合创新问题上,民国学术都具有典型的个案研究价值.但目前的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此一问题的整体系统研览尚付阙如。

关键词:学术研究方法;研究现状;民国时期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

文章螭号:1006—6365(2003)03_{)024—03

近代化的渴求激发了文化上的“西化”思潮,传统思维方式的改变催生了学术方法沦的更新。突出反映在学术研究

在中周历史上,春秋战围时期、魏晋时期、民国时期是典型的改制和转型时期,政治上多方争霸,经济上极度贫乏,社会动荡不安。与之相对,学术思想文化的极j望繁荣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争鸣却恰恰发生在这三个时期,且愈到后来规模愈大,层次愈高,影响愈深远。1911年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38年,史称民国时期。这是儿千年中国社会发生转型和巨变的时期,是送往迎新的过渡阶段。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民国时期随着地理上封闭格局的打破,社会制度的转型,思想束缚的解放,学术上j玺来了一个中西汇流、百家奔竞、异彩纷呈的局面。而最根本的嬗变则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创新。

民国时期思维模式和学术方法的巨变自然归因于西学东渐所带来的学术视眼的更新。粱启超指出:“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丁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d,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打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一剐社会的急剧转型吹响了救亡的主调,民族的觉醒激发了观念的更新,主体和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奏响了思想文化领域盯家齐鸣、百花齐放的绝唱。各种主义、各种思潮踏浪而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一路高歌,科玄论战、本位文化论战、社会史论战震地啸天.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电学革命(新史学)、佛学革命(太虚倡导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响彻寰宇。社会转型与思想文化的演进携手并进.揭开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页。

力’法上的融合创新,亦即古今学术、中西印学术、备门学术、同门各派学术之问的多层次的立体的融合与刨新。具体表现为:传统的考据方法与西方实证方法的融合而成科学实证方法;传统的义理方法与西方诠释学方法的融合而成义理阐释方法;传统的朴素辩证方法与乌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的融合而成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传统的直觉方法与西欧、印度的直觉方法融合而成直觉南法。其中,一枝独秀的科学实证方法与异军突起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在民国时期的影响最大。

方法先于思想,是引出思想的工具。民国学人对此都有高度的重视和自觉。王国维强调吸收婀学注重逻辑的分析方法和注重思辨的综合方法,在学术研究上既能实证分析(spel:ificafion).又能理论概括(Generalization),从而使传统学术臻于自觉(Selfconsciousncss)之地位[21。梁肩超认为,“凡启蒙时代之大学者,其造诣不必极精深,但常规定研究之范嗣,创新研究之方法,而以新锐之精神贯注之。”Ⅲ,114)“凡欲一种学术之发达,其第一要件,在先有精良之研究法。”tllfP旧H‘清代学派之运动,乃‘研究法的运动’,非‘主义的运动’也。”Itl㈤№’有鉴于此,梁肩超还专门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和《补中国历史研究法》,对史学的意义、范围、价值以及史料的鉴别考校方法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诠释。胡适深感“近代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曾极大地受害丁没有适当的方法”.凶而身体力行,极力传播和倡导实用主义,并且明确标举“实用主义只是个方法”.提出了“太且u假没,4x,5求证”的口号。他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倡“方法的自觉”和鼓吹“科学方法”。从

救IL=的时代课题促发了思想的启蒙和解放,对国家

收稿H期:2002

1916年的《诗三_自.篇言字解》到1959年的《中用哲学里的

1215

资助项目:“匣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系湖南省社科规划资助项目,见湖南省社科规划研字[200215号文。

作者简介:薛其林(1967一),男.辩南益阳人,长沙大学人文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近代学术思想与中西文化研究。

万方数据 

第24拦第2期

薛其林:民困时期的学术研究方法_;蹙其研究现状

25

科学精神’』方法》.他一生共撰写了近百万字注重“新的思想方法的文章”。这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冯友兰在估价两打逻辑学在中国传播的作片{时指出:逻辑方法的传人是“真JF极其重要的大事了。它给予中国人一个新的思想方法。使其整个思想为之一变”睥啊’。由此他认为。重要的是这个方法。而不是西方哲学的现成的思想或观念。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就是“新理学”中最富学术特色和价值的东州。民国时期,不独严复、胡适、冯友兰等人有方法论上的偏好.儿甲每一个有成就的学者在学术片法上都倾注了热情和自觉,都有自成一体的学术方法。这就是整个民国学术最有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如上所述,民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西古今学术的整合、调适、创新时期,学术力法上的交流渗透和融合创新亦可谓“丁斯为礴”。但对这38年学术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白梁启超、饯穆的喇部《中国近t百年学术史》以来,有关民同学术的研究,至今尚未有宏观、系统之作。就学术方法而言,对民国时期学术^法的々门研究相对是个冷门;而有关民国时期学术方法的整体、系统研究.尚付阙如。就此一时期学术方法研究的已有成果而言.就有t多三少的特点:(1)个案研究多,综合研究少。对实证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的研究多,而对义坪阐释方法、直觉体悟方法以及其他学术方法的研究少;肘王国维、顾颉刚、胡适、冯友兰等人的方

法研究多.对其他学人的方法研究少。(2)从学术力怯引进的

层面研究的多,从中阿学术方法融合创新的层面研究的少。(3)分段、划块研究的多,全面研究的步,以民国学术方法为对象作整体研究的则还是空白。

在民国学术的研究上有两个值得重视而尚未重视的方面:一是决定学术真假、关涉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无方法之学术是瞎搞一通的假学术.没有学术价值;一是决定学术价值、关涉学术规范的融合刨新问题,这里的融合是刨新的前提,融合的对象一是时间上的传统(前人)学术、一是空间上的异域(他人)学术,任何学术创新都是在前人和他人的基础上的创新,没有时人和他人的基础的创新是没有学术价值的空中楼阁,只有前人和他人的东西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学术则是有违学术规范的复述、模仿、抄袭。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前后,西方近几个世纪发展起来的种种主义和方法经由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方式传人中周.生、旦、净、末、丑一齐登台,构成学术多元、史化繁荣的空前盛况。与多种学术输人、传播并存的是多种方法论的采纳与运用。在种种方法中。科学实证方法冈了其特有的自然科学背景和与传统考据方法的亲缘而凸娃其不凡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则由丁适应当时中国社会上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的需求而凸显其政治的、哲学的、学术方法的地位,诠释学方法和直觉方法刚凼为适合中国传统学术义理方法和直觉思维的E1味并在理论上有所升华而为学者们所亲睬。这四种方

万 

方数据法对民周学术的影响是最大的.著名的一流学者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这四种.因而是主流方法。

就第二个问题即融合创新问题而言,学术文化的演进发展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表现出・种融合创新的逻辑:没有融合,便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首先表现为方法论的融合‘j创新。莱椎尼菠(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较早从事中四文化比较研究且建树较多的一位思想家,他从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方面比较中两文化.认为,人类思维具有同构性、中西文化具有互补性)有关人类(无论东土两土、今人古人)思维具有同构性和东西文化具有互补性的科学论断Ⅲ(|峙m’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说明。民国时期学术方法论上的融合创新无疑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虚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大

课题。

首先,就学者而言.民国学者对学术方法论的融合与创新是相当重视和自觉的。王国维一方面批评今古汉术相仇、家法门户壁立的传统学术与JJ法,一矗面倡导“学无中西新旧”的“能动化台”说;认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共摄互进是人类文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学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途。其著名的“二重证据法”,“虽有类于乾嘉诸老.而实非乾嘉诸老所能范围。其疑古也.不仅抉其理之所难符,而必寻其伪之所自出;其创新也,不仪罗其证之所碰有.而必通其类例之所在。此有得于西欧学术精湛绵密之助也。”嘲可见.王国维“学=ji三中西新旧”的博

浩态度、“求实…‘会通”的治学精神、“颇开一生面”的

“二重证据法”无疑是成就一代大师巨子的方法和门径。严复、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以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融合中西文化、创新奉土文化井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严复和胡适看到了乾嘉考据方法b两方实证方法相一致的一面,也看到了它的缺陷,并试图加以弥补。冯友兰、金岳霖摆脱了文化上的情绪化的对峙,尝试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冯友兰一方面以新实在论和逻辑实证主义方法来重建程束理学,把朱明理学发展为“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的新理学;一方面批评维也纳学派“拒斥形上学”的作法,认为“形上学是哲学中底最重要底一部分”,并指明真正形上学的两种方法:“lF底方法”和“负底方法”。金岳霖一片面以实证主义方法构建其

认识论体系——《知识论》;一方面构建起‘j程朱理学紧密相连而为维也纳学派所排斥的形上学体系——《论道》。

他们的学术风格和方法无疑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

其次,就中西学术方法而言。西方学术方法与中国传统学术方法的关系问题,从奉质上、阱就是引进与融合创新的问题。传统学术文化的衰落是它种文化传人的lj{f提条件.而它种文化的传人则必然导致传统学术文化的蜕变、转型。奉土、异域文化相接,从积极力面说,则有一引进、消化、融合、创新的过程;从消极方面说则有一排斥碰撞和被迫吸纳的过程。民国时期对西方学术方法的弓I进是积极主动的,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融台、创新。拯j为:第一,中两学术及方法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第二,民国时期的大多数学者都学贯中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跟和宏大的学术抱负。余英时曾经指出:“关于西方的方法学治中国学『口J

26

云擎掌刊JOURNALOFYUNMENC2003年3月

一层,我想清末以来的学者人人都受到它的影响,不过所谓‘曲方方法学’之}兑,仍嫌太空泛。学术干门万户,不能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有些地方,中周的fR方法和西方的新

相互打通的;实证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也有相通之处,唯物史观本身起源于维科的《新科学》iS]I唧,,与实证方法一样,都以归纳法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直觉方法与本体诠释学方法更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在诗难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所运用的方法都倚重内省、体验、理解和解释,二者都以现象学方法为基础,而且与现象学的本质还原方法和先验还原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由于方法论之问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性、重叠性、融通互补性.所以,许多学者在从事学术研究实践过程中,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例如,陈寅恪就比较典型地使用科学实证方法和义理阐释方法来进行学术研究;冯友兰则公开标举自己的方法为“正的方法”(逻辑实证方法)和“负的方法”(直觉方法);侯外庐则是以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并在二者圆融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思想通史》的创作的。如此例证,不胜枚举。

总之。方法无论在时间上、空问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随着学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的。民国学术方法反映的正是这种日新月异、融合创新的特征。参考文献:

[i]粱启超.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粱启超传[M].石家庄:河北教育

出版社,1996

[21王国维.论新学语之输人【^].王国维遗书(第5册)[c].上

海:上梅书店,1983.

方法也尽可相通。…有些新的理论如诠释学

(Hermeneuties)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和中周经典诠释的传统互相沟通。”{“M’中国传统学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考据训诂的方法,一是推阐义理的方法。学术史上有名的今古文之争、汉朱之争、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追根朔源都是方法之争、地位之争,两种方法并无高低优劣之别。Ul|诂考据的着眼点是“物”,字形、字音、版本异同、记述异同等都是可看之“物”,清儒所渭由群经以通一经,也不过是群经问之“物”的相互比较、鉴别。义理推阐的着眼点则在“意”,即揭示文本隐藏的义理和意义。“意”是可体会而不可“看”的,得“意”就是以抽象概念为对象的思考。“概念只能用各人的思想去接触,而不能用眼睛看见。-…一n】是凡可成为一家之言的思想,必定有他的基本概念以作其出发点‘j归结点。此种基本概念,有的是来自实践。有的是来自观照,有的是来自解析。尽管其来源不同,性格不同,但只要他实有所得,便可经理知的反省而使其成一种概念。概念一经成立。则概念之本身必有其合理性、自律性。合珥【性、自律性之大小。乃衡断一家思想的重要准绳。”Ⅲn“,所以,像义理之类根于人心的问题,考据的方法是处理不了的。中国传统学术的这两种方法与两方学术的实证方法和诠释方法有着一种先天的亲缘关系,如果说传统考据方法与西方实证方法接近而能打通为一方法的话;那么,传统的推阐义理的疗法则与西方诠释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可以会通融合而为一崭新的方法的。事实上,民国时期的“科学实证方法”、“义理阐释方法”以及“唯物辩证力法”、“直觉方法”等就是在中西方法基础上融合而成的。

再次.就方法与方法论内部而言,也有一个彼此关联、融合打通的问题。例如,实证方法与义理闱释方法虽然

[3]冯友兰中国哲学倚史(中译本)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

[4]忻剑飞.世界的巾凰观[蚍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f5]海宁二E静安先生遗书序[^]王国维遗书(第1册)[c].上

海:上海书店,1983

f6]余英时,论士衡史【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杜.1999.[7]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邮台北:学生书局.1988.

[8]牵维武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fM].长抄:湖南教育出

版社,1991.

辑具功能洛有偏重,但在具体研究运用中又是彼此依赣、

【责任墒辑余三定,责任校对杨年保】

ON

ACADM【EMIC~正THODS

ANDSTUDYSITUATION

PERIOD”

DI瓜ING“MINGUO

XUE

Qi—lin

Hunan

(ikptofHumanities,ChengshaUniversity,Chengsha

Abstract

Thehistorically

410003)

callad“MingmoPeriod”(fromthe

to

foundationoftheRepublicofChinain1911

to

thefoundafionof

People。sRepublicofChinain1949)wasjust

the

theperiodwhenacademic

renovated,adjusted,ematad

amongtheancientendthe

modem,thewestanddomestic

academic

itslargestscaleinthehumanhistory.Interchangingpermeating,fusionandcreationofthe

Iargestseale.too.Thesplendidscientificverifiedmethod,theappearingMarxismmaterialist

dialectics,thesproutingargumentationhermeneuticmothodandthejntoitivemethod,i/ladeupofthemainmethodsofMinguoacademics.Intheproblemofacademiemethodindecidingacademicmlcorfalseandvalue,andtheproblemofanademiefusionand

creationinvalueandstudyingvalue∞a

Keywords

methods

hadgot

to

value,endtheproblemofacademicfusionandcreatiollinvalueandstandard.

Minguoacademicshadthe

example.Butatpresent,thisproblemw∞neglectedbyOltlrscholars,sysytcmatieandoverallstudyingwasshortof

academicmethads:smdysituation;。MinguoPeriod”

万方数据 

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薛其林

长沙大学,人文系,湖南,长沙,410003云梦学刊

JOURNAL OF YUNMENG2003,24(2)

参考文献(8条)

1.梁启超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传 19962.王国维 论新学语之输入 19833.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中译本) 19854.忻剑飞 世界的中国观 19915.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19836.余英时 论士衡史 19997.徐复观 中国思想史论集 1988

8.李维武 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 199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mxk200302005.aspx

!兰型!!!!竺竺型竺!————————竺:竺L

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薛其林

(长沙大学人文系,湖南长沙410003)

摘要:民回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罩戈规模的中西古夸学末的整合、调违、创新时期,学术研充方法上的交流渗透和融合创新亦可谓‘‘于斯为盛”。一枝独秀的科学宾证方法、异军突起的唯物辩证方法、枯树斯芽的义理阐释方法和直觉方法构成了民国时期学术方法论的主流。在决定学术真假、美涉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和决定学术价值、关涉学术规范的融合创新问题上,民国学术都具有典型的个案研究价值.但目前的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此一问题的整体系统研览尚付阙如。

关键词:学术研究方法;研究现状;民国时期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

文章螭号:1006—6365(2003)03_{)024—03

近代化的渴求激发了文化上的“西化”思潮,传统思维方式的改变催生了学术方法沦的更新。突出反映在学术研究

在中周历史上,春秋战围时期、魏晋时期、民国时期是典型的改制和转型时期,政治上多方争霸,经济上极度贫乏,社会动荡不安。与之相对,学术思想文化的极j望繁荣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争鸣却恰恰发生在这三个时期,且愈到后来规模愈大,层次愈高,影响愈深远。1911年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38年,史称民国时期。这是儿千年中国社会发生转型和巨变的时期,是送往迎新的过渡阶段。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民国时期随着地理上封闭格局的打破,社会制度的转型,思想束缚的解放,学术上j玺来了一个中西汇流、百家奔竞、异彩纷呈的局面。而最根本的嬗变则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创新。

民国时期思维模式和学术方法的巨变自然归因于西学东渐所带来的学术视眼的更新。粱启超指出:“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丁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d,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打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一剐社会的急剧转型吹响了救亡的主调,民族的觉醒激发了观念的更新,主体和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奏响了思想文化领域盯家齐鸣、百花齐放的绝唱。各种主义、各种思潮踏浪而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一路高歌,科玄论战、本位文化论战、社会史论战震地啸天.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电学革命(新史学)、佛学革命(太虚倡导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响彻寰宇。社会转型与思想文化的演进携手并进.揭开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页。

力’法上的融合创新,亦即古今学术、中西印学术、备门学术、同门各派学术之问的多层次的立体的融合与刨新。具体表现为:传统的考据方法与西方实证方法的融合而成科学实证方法;传统的义理方法与西方诠释学方法的融合而成义理阐释方法;传统的朴素辩证方法与乌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的融合而成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传统的直觉方法与西欧、印度的直觉方法融合而成直觉南法。其中,一枝独秀的科学实证方法与异军突起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在民国时期的影响最大。

方法先于思想,是引出思想的工具。民国学人对此都有高度的重视和自觉。王国维强调吸收婀学注重逻辑的分析方法和注重思辨的综合方法,在学术研究上既能实证分析(spel:ificafion).又能理论概括(Generalization),从而使传统学术臻于自觉(Selfconsciousncss)之地位[21。梁肩超认为,“凡启蒙时代之大学者,其造诣不必极精深,但常规定研究之范嗣,创新研究之方法,而以新锐之精神贯注之。”Ⅲ,114)“凡欲一种学术之发达,其第一要件,在先有精良之研究法。”tllfP旧H‘清代学派之运动,乃‘研究法的运动’,非‘主义的运动’也。”Itl㈤№’有鉴于此,梁肩超还专门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和《补中国历史研究法》,对史学的意义、范围、价值以及史料的鉴别考校方法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诠释。胡适深感“近代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曾极大地受害丁没有适当的方法”.凶而身体力行,极力传播和倡导实用主义,并且明确标举“实用主义只是个方法”.提出了“太且u假没,4x,5求证”的口号。他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倡“方法的自觉”和鼓吹“科学方法”。从

救IL=的时代课题促发了思想的启蒙和解放,对国家

收稿H期:2002

1916年的《诗三_自.篇言字解》到1959年的《中用哲学里的

1215

资助项目:“匣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系湖南省社科规划资助项目,见湖南省社科规划研字[200215号文。

作者简介:薛其林(1967一),男.辩南益阳人,长沙大学人文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近代学术思想与中西文化研究。

万方数据 

第24拦第2期

薛其林:民困时期的学术研究方法_;蹙其研究现状

25

科学精神’』方法》.他一生共撰写了近百万字注重“新的思想方法的文章”。这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冯友兰在估价两打逻辑学在中国传播的作片{时指出:逻辑方法的传人是“真JF极其重要的大事了。它给予中国人一个新的思想方法。使其整个思想为之一变”睥啊’。由此他认为。重要的是这个方法。而不是西方哲学的现成的思想或观念。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就是“新理学”中最富学术特色和价值的东州。民国时期,不独严复、胡适、冯友兰等人有方法论上的偏好.儿甲每一个有成就的学者在学术片法上都倾注了热情和自觉,都有自成一体的学术方法。这就是整个民国学术最有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如上所述,民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西古今学术的整合、调适、创新时期,学术力法上的交流渗透和融合创新亦可谓“丁斯为礴”。但对这38年学术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白梁启超、饯穆的喇部《中国近t百年学术史》以来,有关民同学术的研究,至今尚未有宏观、系统之作。就学术方法而言,对民国时期学术^法的々门研究相对是个冷门;而有关民国时期学术方法的整体、系统研究.尚付阙如。就此一时期学术方法研究的已有成果而言.就有t多三少的特点:(1)个案研究多,综合研究少。对实证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的研究多,而对义坪阐释方法、直觉体悟方法以及其他学术方法的研究少;肘王国维、顾颉刚、胡适、冯友兰等人的方

法研究多.对其他学人的方法研究少。(2)从学术力怯引进的

层面研究的多,从中阿学术方法融合创新的层面研究的少。(3)分段、划块研究的多,全面研究的步,以民国学术方法为对象作整体研究的则还是空白。

在民国学术的研究上有两个值得重视而尚未重视的方面:一是决定学术真假、关涉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无方法之学术是瞎搞一通的假学术.没有学术价值;一是决定学术价值、关涉学术规范的融合刨新问题,这里的融合是刨新的前提,融合的对象一是时间上的传统(前人)学术、一是空间上的异域(他人)学术,任何学术创新都是在前人和他人的基础上的创新,没有时人和他人的基础的创新是没有学术价值的空中楼阁,只有前人和他人的东西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学术则是有违学术规范的复述、模仿、抄袭。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前后,西方近几个世纪发展起来的种种主义和方法经由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方式传人中周.生、旦、净、末、丑一齐登台,构成学术多元、史化繁荣的空前盛况。与多种学术输人、传播并存的是多种方法论的采纳与运用。在种种方法中。科学实证方法冈了其特有的自然科学背景和与传统考据方法的亲缘而凸娃其不凡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则由丁适应当时中国社会上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的需求而凸显其政治的、哲学的、学术方法的地位,诠释学方法和直觉方法刚凼为适合中国传统学术义理方法和直觉思维的E1味并在理论上有所升华而为学者们所亲睬。这四种方

万 

方数据法对民周学术的影响是最大的.著名的一流学者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这四种.因而是主流方法。

就第二个问题即融合创新问题而言,学术文化的演进发展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表现出・种融合创新的逻辑:没有融合,便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首先表现为方法论的融合‘j创新。莱椎尼菠(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较早从事中四文化比较研究且建树较多的一位思想家,他从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方面比较中两文化.认为,人类思维具有同构性、中西文化具有互补性)有关人类(无论东土两土、今人古人)思维具有同构性和东西文化具有互补性的科学论断Ⅲ(|峙m’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说明。民国时期学术方法论上的融合创新无疑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虚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大

课题。

首先,就学者而言.民国学者对学术方法论的融合与创新是相当重视和自觉的。王国维一方面批评今古汉术相仇、家法门户壁立的传统学术与JJ法,一矗面倡导“学无中西新旧”的“能动化台”说;认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共摄互进是人类文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学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途。其著名的“二重证据法”,“虽有类于乾嘉诸老.而实非乾嘉诸老所能范围。其疑古也.不仅抉其理之所难符,而必寻其伪之所自出;其创新也,不仪罗其证之所碰有.而必通其类例之所在。此有得于西欧学术精湛绵密之助也。”嘲可见.王国维“学=ji三中西新旧”的博

浩态度、“求实…‘会通”的治学精神、“颇开一生面”的

“二重证据法”无疑是成就一代大师巨子的方法和门径。严复、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以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融合中西文化、创新奉土文化井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严复和胡适看到了乾嘉考据方法b两方实证方法相一致的一面,也看到了它的缺陷,并试图加以弥补。冯友兰、金岳霖摆脱了文化上的情绪化的对峙,尝试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冯友兰一方面以新实在论和逻辑实证主义方法来重建程束理学,把朱明理学发展为“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的新理学;一方面批评维也纳学派“拒斥形上学”的作法,认为“形上学是哲学中底最重要底一部分”,并指明真正形上学的两种方法:“lF底方法”和“负底方法”。金岳霖一片面以实证主义方法构建其

认识论体系——《知识论》;一方面构建起‘j程朱理学紧密相连而为维也纳学派所排斥的形上学体系——《论道》。

他们的学术风格和方法无疑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

其次,就中西学术方法而言。西方学术方法与中国传统学术方法的关系问题,从奉质上、阱就是引进与融合创新的问题。传统学术文化的衰落是它种文化传人的lj{f提条件.而它种文化的传人则必然导致传统学术文化的蜕变、转型。奉土、异域文化相接,从积极力面说,则有一引进、消化、融合、创新的过程;从消极方面说则有一排斥碰撞和被迫吸纳的过程。民国时期对西方学术方法的弓I进是积极主动的,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融台、创新。拯j为:第一,中两学术及方法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第二,民国时期的大多数学者都学贯中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跟和宏大的学术抱负。余英时曾经指出:“关于西方的方法学治中国学『口J

26

云擎掌刊JOURNALOFYUNMENC2003年3月

一层,我想清末以来的学者人人都受到它的影响,不过所谓‘曲方方法学’之}兑,仍嫌太空泛。学术干门万户,不能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有些地方,中周的fR方法和西方的新

相互打通的;实证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也有相通之处,唯物史观本身起源于维科的《新科学》iS]I唧,,与实证方法一样,都以归纳法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直觉方法与本体诠释学方法更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在诗难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所运用的方法都倚重内省、体验、理解和解释,二者都以现象学方法为基础,而且与现象学的本质还原方法和先验还原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由于方法论之问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性、重叠性、融通互补性.所以,许多学者在从事学术研究实践过程中,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例如,陈寅恪就比较典型地使用科学实证方法和义理阐释方法来进行学术研究;冯友兰则公开标举自己的方法为“正的方法”(逻辑实证方法)和“负的方法”(直觉方法);侯外庐则是以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并在二者圆融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思想通史》的创作的。如此例证,不胜枚举。

总之。方法无论在时间上、空问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随着学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的。民国学术方法反映的正是这种日新月异、融合创新的特征。参考文献:

[i]粱启超.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粱启超传[M].石家庄:河北教育

出版社,1996

[21王国维.论新学语之输人【^].王国维遗书(第5册)[c].上

海:上梅书店,1983.

方法也尽可相通。…有些新的理论如诠释学

(Hermeneuties)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和中周经典诠释的传统互相沟通。”{“M’中国传统学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考据训诂的方法,一是推阐义理的方法。学术史上有名的今古文之争、汉朱之争、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追根朔源都是方法之争、地位之争,两种方法并无高低优劣之别。Ul|诂考据的着眼点是“物”,字形、字音、版本异同、记述异同等都是可看之“物”,清儒所渭由群经以通一经,也不过是群经问之“物”的相互比较、鉴别。义理推阐的着眼点则在“意”,即揭示文本隐藏的义理和意义。“意”是可体会而不可“看”的,得“意”就是以抽象概念为对象的思考。“概念只能用各人的思想去接触,而不能用眼睛看见。-…一n】是凡可成为一家之言的思想,必定有他的基本概念以作其出发点‘j归结点。此种基本概念,有的是来自实践。有的是来自观照,有的是来自解析。尽管其来源不同,性格不同,但只要他实有所得,便可经理知的反省而使其成一种概念。概念一经成立。则概念之本身必有其合理性、自律性。合珥【性、自律性之大小。乃衡断一家思想的重要准绳。”Ⅲn“,所以,像义理之类根于人心的问题,考据的方法是处理不了的。中国传统学术的这两种方法与两方学术的实证方法和诠释方法有着一种先天的亲缘关系,如果说传统考据方法与西方实证方法接近而能打通为一方法的话;那么,传统的推阐义理的疗法则与西方诠释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可以会通融合而为一崭新的方法的。事实上,民国时期的“科学实证方法”、“义理阐释方法”以及“唯物辩证力法”、“直觉方法”等就是在中西方法基础上融合而成的。

再次.就方法与方法论内部而言,也有一个彼此关联、融合打通的问题。例如,实证方法与义理闱释方法虽然

[3]冯友兰中国哲学倚史(中译本)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

[4]忻剑飞.世界的巾凰观[蚍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f5]海宁二E静安先生遗书序[^]王国维遗书(第1册)[c].上

海:上海书店,1983

f6]余英时,论士衡史【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杜.1999.[7]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邮台北:学生书局.1988.

[8]牵维武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fM].长抄:湖南教育出

版社,1991.

辑具功能洛有偏重,但在具体研究运用中又是彼此依赣、

【责任墒辑余三定,责任校对杨年保】

ON

ACADM【EMIC~正THODS

ANDSTUDYSITUATION

PERIOD”

DI瓜ING“MINGUO

XUE

Qi—lin

Hunan

(ikptofHumanities,ChengshaUniversity,Chengsha

Abstract

Thehistorically

410003)

callad“MingmoPeriod”(fromthe

to

foundationoftheRepublicofChinain1911

to

thefoundafionof

People。sRepublicofChinain1949)wasjust

the

theperiodwhenacademic

renovated,adjusted,ematad

amongtheancientendthe

modem,thewestanddomestic

academic

itslargestscaleinthehumanhistory.Interchangingpermeating,fusionandcreationofthe

Iargestseale.too.Thesplendidscientificverifiedmethod,theappearingMarxismmaterialist

dialectics,thesproutingargumentationhermeneuticmothodandthejntoitivemethod,i/ladeupofthemainmethodsofMinguoacademics.Intheproblemofacademiemethodindecidingacademicmlcorfalseandvalue,andtheproblemofanademiefusionand

creationinvalueandstudyingvalue∞a

Keywords

methods

hadgot

to

value,endtheproblemofacademicfusionandcreatiollinvalueandstandard.

Minguoacademicshadthe

example.Butatpresent,thisproblemw∞neglectedbyOltlrscholars,sysytcmatieandoverallstudyingwasshortof

academicmethads:smdysituation;。MinguoPeriod”

万方数据 

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薛其林

长沙大学,人文系,湖南,长沙,410003云梦学刊

JOURNAL OF YUNMENG2003,24(2)

参考文献(8条)

1.梁启超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传 19962.王国维 论新学语之输入 19833.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中译本) 19854.忻剑飞 世界的中国观 19915.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19836.余英时 论士衡史 19997.徐复观 中国思想史论集 1988

8.李维武 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 199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mxk200302005.aspx


相关内容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乔健 1. 戴震研究: 2.章学诚与<文史通义>研究: 3.冯友兰研究: 4.钱穆研究: 5.唐君毅研究: 6.徐复观研究: 7.余英时研究: 8.牟宗三研究: 9.杜维明研究: 10.林毓生研究: 11.许倬云研究: 12.刘述先研究: 13.现代新儒家研究 ...

  • 民国时期的史学
  • 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及艺术 在1911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这短短的三十几年中,中国经历了社会的转型,从封建社会过渡向社会主义,随着社会的变化,众多社会的史学.文学以及艺术,都出现了变化,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产生了很多影响至今的新鲜事物和新思想. 就是学方面来说,民国时期的史学可以笼统的分为两 ...

  • 川盐古道研究刍论--基于川盐古道的实地考察
  • 邓军:川盐古道研究刍论--基于川盐古道的实地考察 ·41· 川盐古道研究刍论 --基于川盐古道的实地考察 邓 军 摘 要: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助于扩展盐业史研究的新视野,是盐业史.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学术生长 点.但是,目前对川盐古道的概念.路线和辐射范围.盐运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还欠缺大量的基础性和学 ...

  • 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范式述评_杨红运
  • 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范式述评 杨红运 [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民国保甲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范式:阶 ,"内卷化"范式,"国家与精英合作"范式.由于所使用的研究范式的不同,级分析范式 学者们的论述存在较大分歧.就保甲推行后对国家和乡村的关系而言,这些 ...

  • 武汉民国时期高校历史建筑现状探析
  • 武汉民国时期高校历史建筑现状探析 摘要:武汉大学历史悠久,其民国时期历史建筑的规模在高校中是屈指可数的.本文希望通过对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现状的研究,拟找寻学校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武大民国建筑:现状 之所以选择对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进行研究,因其是一所百余年的老校,有其悠久的历史,是近代中西 ...

  • 台湾政党制度及其主要政党的大陆政策发展研究
  • 台湾政党制度及其主要政党的大陆政策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台湾政党制度梳理了其发展的历程,并对台湾两大政党--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对今后台湾的大陆政策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并给出了详细的预测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台湾:政党制度:大陆政策:发展趋势 20世纪80 ...

  • 海峡两岸关系
  • 论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模式 两岸关系自2008年3月出现历史转变以来,在复杂的两岸环境和条件下,台湾于2008年10月出现政治转变,以两岸互以对岸的领土归属于自己为标志,两岸形成"同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对立"的政治关系.这是探讨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方向的基础条件. 两岸政治关系的 ...

  •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虞和平 一.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的创新 1.社会经济史的提出和初步研究 21世纪以来,本学科最重要一个的创新是社会经济史日益受到关注.早期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主要是把它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来对待的,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部门.行业.企业.统计,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各种经济学.虽在 ...

  • 百花文艺出版社等9家出版社书目
  • 百花文艺出版社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300051 电话:(022)[**************]5 百花散文书系・现代部分(50种)鲁迅 梁实秋等942.00元 百花散文书系・当代部分(30种)贾平凹 孙犁等620.00元 血色母爱--海外灾难故事集赵伟21.00元 西方人文史(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