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 马克思主义被提出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西欧,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那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并没有给无产阶级的劳动与生产条件带来提升。原因就在于,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工人的工资。这就使得,社会的财富虽然获得了极大地增加,但是贫困的人民却在不断的增加。社会上少数的资本家占据着多数的财富,无产阶级为了生活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做工,却受到了资本主义严重的剥削。这就导致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自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急需一种引导性的思想,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以指导自身的解放斗争。于是,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

2. 马克思主义能成为工人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不是都是独创的,而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不断结合实际与科学的理论创建出的。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实践,批判性的结合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的逻辑要点包括:一个基础、一个关系、一个中心、一个矛盾、一个结论。一个基础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一个关系是指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一个中心是指着重阐述剩余价值;一个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对抗性矛盾;一个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走向灭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剩余价值的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成为了工人阶级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逝世后,新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 马克思主义被提出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西欧,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那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并没有给无产阶级的劳动与生产条件带来提升。原因就在于,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工人的工资。这就使得,社会的财富虽然获得了极大地增加,但是贫困的人民却在不断的增加。社会上少数的资本家占据着多数的财富,无产阶级为了生活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做工,却受到了资本主义严重的剥削。这就导致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自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急需一种引导性的思想,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以指导自身的解放斗争。于是,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

2. 马克思主义能成为工人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不是都是独创的,而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不断结合实际与科学的理论创建出的。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实践,批判性的结合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的逻辑要点包括:一个基础、一个关系、一个中心、一个矛盾、一个结论。一个基础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一个关系是指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一个中心是指着重阐述剩余价值;一个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对抗性矛盾;一个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走向灭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剩余价值的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成为了工人阶级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逝世后,新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内容

  • 马克思经典作家
  • 第31卷 第6期Vol. 31 No. 63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 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2005年11月 Nov. ,2005 马 ...

  • 从历史联系中把握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反映论思想
  • 作者:李少雄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10期 几十年来,国内对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的评价是肯定的,认为该著作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认识论方面.近年来,随着西方"马克思学"."列宁学&quo ...

  • 论述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的一致性
  • 论述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产生.本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 ...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5年9月)
  •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 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 A.怀疑论 ( ) B.不可知论 ( ) C.唯灵论 ( ) D.可知论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 B.经验论 ( ) C.先验论 ( ) D.直观反映论 (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图解
  • 图一说明: 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思维与存在是否同一.其中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注意:在考研政治中,通常把"思维"等同于"意识"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测试题
  • 各位同学: 复习马原以课本复习为重点 下面网址是社科部网站的自测题 大家可以对照考察自己的复习效果 http://219.243.15.8/jpk/Marxism/index.html 点击 在线学习 自测试题 注意:仅为自测题(不要误解为考试范围,真的没有考试范围),请自查复习效果 期末复习注意事 ...

  • 马原简答题
  • 一.认识来源于实践. 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认识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传承,前者比如说测量水的沸点,后者如学生从书上学知识.但传承的认识也来自于别人的实践.实践和承传是源和流的关系.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只有放在实践中才知道.水的沸点究竟是不 ...

  • 社会主义信念的本质.特点与意义
  • 作者:张学森 江汉论坛 2004年03期 中图分类号:D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4)02-0013-04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史中的重要作用 姓名:恩和其其格 院系:蒙古学学院新闻编辑出版系 学号:01123091 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年级:2011级 指导老师:隋春兆 论文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丰富 发展 论文摘要:主体的建立使认识论的发展成为可能.从认识的过程看,主体是认识产生 ...

  • 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 1.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 相反, 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 规律性的理论认识, 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随着实践的发展 和水平的提高, 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 它往往走在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