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特大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0年05月24日

一、 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区域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战略举措,是无锡市发展的历史必然和战略选择。

确定一个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必须从这个城市特定的区位条件、历史演变、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等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才能符合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无锡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首先,从江苏省城镇体系发展规划来看,无锡在“三圈五轴”的总体割据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三圈五轴”是江苏省城镇体系的关键内容,无锡在其中“一圈两轴”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突出地表现出无锡在全省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全省三个都市圈中,无锡恰好处于苏锡常都市圈的地域中心;同时,在五条城镇聚合轴中,无锡位于东西向的沪宁聚合轴和南北向的新宜聚合轴的交汇处。在南北轴线上,江阴长江大桥的建成,开辟了苏南、苏北大通道,地缘经济社会联系已全然消除了地理障碍;即将建成的新长铁路,使苏北苏南的联系更加向纵深推进。在东西轴线上,南京与伤害的中间位置,正好在无锡。尤其需要提到的是这两条轴线各自的一个特点:沪宁轴线聚合的城镇是区域范围党内乃至全国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南京到上海311公里轴线上,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大城市、特大城市,而新宜轴线500多公里轴线上,只有无锡一个特大城市。其余10多个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相对欠发达一些。有专家讲,在经济启动和起飞阶段,非常需要大城市依靠起聚集度高的优势,承担器区域发展中心的职能。把处于这两个轴线教会节点和苏锡常都市圈中心的无锡,规划建设成特大城市,有利于苏南地区更好地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有利于推动江苏省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且,对苏皖浙都回产生更强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其次,从自然条件来看,无锡具有规划建设特大城市十分明显的资源优势。无锡北有长江,南有太湖,南北之间有锡澄运河、锡澄告诉公路以及即将建成的新长铁路、锡宜告诉公路相连接。江阴港距无锡市区35公里,属于港口城市的最佳腹地范围,特别是江阴段长江岸线具有建设深水港口的良好条件。太湖紧邻无锡地区,城市有山有谁山水具佳,这为把无锡建设成有山有水、湖滨特色的特大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无锡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无锡潜在和特有的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无锡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第三,从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演化过程看,无锡具有规划建设特大城市的内在需求。无锡市先后于1980年、1985年和1993年编制过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这三轮总体规划,从当时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对城市建设发展作出了统筹安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三轮规划有一个共同的缺憾,这就是规划的起点不高,手笔不大,前瞻性不强,许多方面都落后与形式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城市总体规划跳不出行政区的局限,城市空间布局受到束缚,城市骨架拉不开,因而,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等,都无法超前、科学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有序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无锡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将突破城乡分割行政区划的束缚,从更宽的事业、更高的层次来把握区域发展的趋势,是“大无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成为可能实现的现实。第四,从现状条件来看,无锡具有规划建设特大城市的显示基础。1999年,无锡市市区人口有111.69万人,已经达到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是其一。

其二,从上述区位条件分析可以看到,无锡的对外交通十分发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其三,无锡综合实力教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8.0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3万元,财政收入达到87.84亿元,均名列全国、全省前茅。综上所述,把无锡作为特大城市规划建设,无论是从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来看,还是从无锡城市发展历史的特点来看,无论是从全省区域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无锡的自身条件来看,都是在意个合适的时间,在一个合适的地域,给一个城市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定位。

二、 围绕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从实际出发找准规划切入点,从长远着眼找准规划立足点。

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特大型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特大城市,其重要环节在于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那么,就城市规划而言,“做强、做大、做优、做美”的内涵是什么?规划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在那里,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是政府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当前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就是要把中心城做大的同时,做到大而强,大而优,大而美。先谈把中心城做大。按照建设特大城市的要求,在转筋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同时,必须从市域范围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形成“干”字形城市发展轴线。

一是城市发展南北纵轴,顺应新宜轴线的方向,依托西成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和西成运河,推进中心城向北发展,这样既可以扩大无锡中心城的对外开放程度,又可以增强中心城向成奖以北广大地区和向难浙皖地区的辐射能力。

二是城市发展东西横轴,沿着沪宁轴线的走向,依托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和312国道,向西拓展,呼应新长铁路藕塘边组站的物流、仓储等功能,进一步凸现无锡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向东拓展,进一步加快建设新区,形成中心城高新产业开发区,从而更好地发挥无锡在苏锡常都市圈的节点和枢纽作用。三是沿江发展轴,充分发挥长江港口的独特优势,利用沿江腹地,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总之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安排和有效调空,促进实现无锡市城市化进程的反站目标这就是,到2005年,市区简称区面积达到140-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40-150万人;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80-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0-200万人。把中心城做大,是建设特大城市的首要目标。但是做大不是最根本和最终的目的。“大而强”的特大城市,才是我们的追求,才是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做强,就是要壮大城市实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是城市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搞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没,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规划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为了共乡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必须对城市基础设施 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道路网络、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要全市一盘棋,全市一张规划图。二是要科学测定指标,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要有一定超前性,留有一定的余量,适应特大城市的发展需要。三是要合理安排时序,区分轻重缓急,确定规划实施期限,更好地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做到“大而优”。

从城市规划而言最重要的是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和空间结构,把城市性质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具体地、只管地落实到城市的结构形态之中,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城市形态来反映、体现和强化城市功能的内容和要求,并且运用到城市规划的职能,控制和规划城市建设的项目类型、布局、开发强度等,减少可能造成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曾经出现的消极因素。规划的重点是,根据把无锡建成”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突破原有的城市分区局限,从更大范围内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包括中心城功能分区的构成框架、个功能分区的用地范围、基本性质、大体布局、环境保护要求等,也就是,从城市的中观控制曾面,完善特大城市的总体功能,使整个城市在空间上具有一种内在序列。在“大而优“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做到”大而美“。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规划建设,不是粗放式的开发建设,不是单纯的数量扩张,而是要在内涵发展、质量取胜上求得突破。把中心城做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人类聚居环境,塑造富有鲜明个性的的城市形象。在规划上,重点要把握和处理好三个有机结合。一是传统风貌和现代气息的有机结合,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继承无锡历史文脉,使无锡特大城市建设既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特有韵味,又具有现代大都市的一般气质。二是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让优美的江、湖、河、山、洞、林等自然风光,为特大城市建设增添色彩。三是使用价值和文化品位有机结合,城市建筑和各类设施的建设,既要考虑到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到文化内涵,创造更多经的起后人检验和评说的建筑艺术精品。总之,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要志在做大,重在做强,贵在做优,胜在做美。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各有具体内容和要求,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在规划中要把握总体,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增强城市势力,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城市特色,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三、 强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化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发挥城市规划对宏观战略发展和具体项目建设的引导作用、导向作用和控制协调作用。

(一) 转筋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城市化有序发展。以《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为依据,结合无锡市市域各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线装,确定市域城市化发展的目标,从伤害经济区、省城、苏锡常都市圈三个层次,确定中心城、(县)市级及重点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依托全省城镇体系“三圈五轴”的发展思路,重点形成“沿江、沿沪宁、眼新长铁路”三条“干”字形发展轴,重点是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按科学的规划,以交通为纽带,以经济分工与协作为基础,对全市的城镇功能、发展方向进行同意的规划和调整。

(二) 转筋开展中心城的总体归哈调整工作,构筑城市发展的框架贯彻省委、省政府“找中发展宁、苏、锡、徐四个特大城市,强化南京、苏锡常、徐州三个都市圈功能”的战略决策,找准无锡市中心城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三圈五轴”和“苏锡常”都市圈中的地位,根据无锡市区位优势、城市特色和现有基础,确定中心城总体规划调整的目标和重点,以“拉开骨架、调整布局、持续发展、突出个性”为重点,构筑无锡中心城发展的框架。拉开骨架,就是要根据无锡南临太湖、北接长江的地域特点,依托西成告诉公路、新长铁路和西成运河,推进中心城重点沿南北方向发展,拓展和优化组合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地域。调整布局,根据无锡交通枢纽和重大交通设施的布局,拓展东西向发展轴线,规划发展物流中心、仓储转运中心;根据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线装,完善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和加工工业产业带。持续发展,是根据特大城市的发展规律,完善各类各项基础设施,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配套的工业听设施、公共设施,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突出个性,就是要强调无锡的自身优势,突出其经济中心和风景旅游的特点,调整中心商务区(CBD)内的功能布局,形成繁华都市“核心区”;调整沿湖、沿河的功能布局,塑造湖滨城市的特色,形成沿太湖旅游风光带。

(三) 抓紧开展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塑造城市特色。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提高城市品位,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都要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提高城市空间景观的整体水平,精心设计城市标志性地段和标志性建筑,城市设计要具有精品意识和创新观念,克服趋同化、一般化,突出无锡山水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特征,博采中外城市建筑文化,塑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自然山水、城市建筑、农村风光和谐同意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形象。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0年05月24日

一、 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区域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战略举措,是无锡市发展的历史必然和战略选择。

确定一个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必须从这个城市特定的区位条件、历史演变、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等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才能符合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无锡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首先,从江苏省城镇体系发展规划来看,无锡在“三圈五轴”的总体割据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三圈五轴”是江苏省城镇体系的关键内容,无锡在其中“一圈两轴”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突出地表现出无锡在全省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全省三个都市圈中,无锡恰好处于苏锡常都市圈的地域中心;同时,在五条城镇聚合轴中,无锡位于东西向的沪宁聚合轴和南北向的新宜聚合轴的交汇处。在南北轴线上,江阴长江大桥的建成,开辟了苏南、苏北大通道,地缘经济社会联系已全然消除了地理障碍;即将建成的新长铁路,使苏北苏南的联系更加向纵深推进。在东西轴线上,南京与伤害的中间位置,正好在无锡。尤其需要提到的是这两条轴线各自的一个特点:沪宁轴线聚合的城镇是区域范围党内乃至全国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南京到上海311公里轴线上,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大城市、特大城市,而新宜轴线500多公里轴线上,只有无锡一个特大城市。其余10多个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相对欠发达一些。有专家讲,在经济启动和起飞阶段,非常需要大城市依靠起聚集度高的优势,承担器区域发展中心的职能。把处于这两个轴线教会节点和苏锡常都市圈中心的无锡,规划建设成特大城市,有利于苏南地区更好地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有利于推动江苏省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且,对苏皖浙都回产生更强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其次,从自然条件来看,无锡具有规划建设特大城市十分明显的资源优势。无锡北有长江,南有太湖,南北之间有锡澄运河、锡澄告诉公路以及即将建成的新长铁路、锡宜告诉公路相连接。江阴港距无锡市区35公里,属于港口城市的最佳腹地范围,特别是江阴段长江岸线具有建设深水港口的良好条件。太湖紧邻无锡地区,城市有山有谁山水具佳,这为把无锡建设成有山有水、湖滨特色的特大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无锡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无锡潜在和特有的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无锡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第三,从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演化过程看,无锡具有规划建设特大城市的内在需求。无锡市先后于1980年、1985年和1993年编制过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这三轮总体规划,从当时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对城市建设发展作出了统筹安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三轮规划有一个共同的缺憾,这就是规划的起点不高,手笔不大,前瞻性不强,许多方面都落后与形式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城市总体规划跳不出行政区的局限,城市空间布局受到束缚,城市骨架拉不开,因而,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等,都无法超前、科学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有序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无锡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将突破城乡分割行政区划的束缚,从更宽的事业、更高的层次来把握区域发展的趋势,是“大无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成为可能实现的现实。第四,从现状条件来看,无锡具有规划建设特大城市的显示基础。1999年,无锡市市区人口有111.69万人,已经达到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是其一。

其二,从上述区位条件分析可以看到,无锡的对外交通十分发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其三,无锡综合实力教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8.0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3万元,财政收入达到87.84亿元,均名列全国、全省前茅。综上所述,把无锡作为特大城市规划建设,无论是从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来看,还是从无锡城市发展历史的特点来看,无论是从全省区域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无锡的自身条件来看,都是在意个合适的时间,在一个合适的地域,给一个城市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定位。

二、 围绕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从实际出发找准规划切入点,从长远着眼找准规划立足点。

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特大型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特大城市,其重要环节在于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那么,就城市规划而言,“做强、做大、做优、做美”的内涵是什么?规划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在那里,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是政府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当前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就是要把中心城做大的同时,做到大而强,大而优,大而美。先谈把中心城做大。按照建设特大城市的要求,在转筋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同时,必须从市域范围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形成“干”字形城市发展轴线。

一是城市发展南北纵轴,顺应新宜轴线的方向,依托西成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和西成运河,推进中心城向北发展,这样既可以扩大无锡中心城的对外开放程度,又可以增强中心城向成奖以北广大地区和向难浙皖地区的辐射能力。

二是城市发展东西横轴,沿着沪宁轴线的走向,依托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和312国道,向西拓展,呼应新长铁路藕塘边组站的物流、仓储等功能,进一步凸现无锡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向东拓展,进一步加快建设新区,形成中心城高新产业开发区,从而更好地发挥无锡在苏锡常都市圈的节点和枢纽作用。三是沿江发展轴,充分发挥长江港口的独特优势,利用沿江腹地,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总之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安排和有效调空,促进实现无锡市城市化进程的反站目标这就是,到2005年,市区简称区面积达到140-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40-150万人;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80-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0-200万人。把中心城做大,是建设特大城市的首要目标。但是做大不是最根本和最终的目的。“大而强”的特大城市,才是我们的追求,才是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做强,就是要壮大城市实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是城市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搞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没,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规划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为了共乡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必须对城市基础设施 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道路网络、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要全市一盘棋,全市一张规划图。二是要科学测定指标,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要有一定超前性,留有一定的余量,适应特大城市的发展需要。三是要合理安排时序,区分轻重缓急,确定规划实施期限,更好地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做到“大而优”。

从城市规划而言最重要的是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和空间结构,把城市性质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具体地、只管地落实到城市的结构形态之中,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城市形态来反映、体现和强化城市功能的内容和要求,并且运用到城市规划的职能,控制和规划城市建设的项目类型、布局、开发强度等,减少可能造成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曾经出现的消极因素。规划的重点是,根据把无锡建成”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突破原有的城市分区局限,从更大范围内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包括中心城功能分区的构成框架、个功能分区的用地范围、基本性质、大体布局、环境保护要求等,也就是,从城市的中观控制曾面,完善特大城市的总体功能,使整个城市在空间上具有一种内在序列。在“大而优“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做到”大而美“。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规划建设,不是粗放式的开发建设,不是单纯的数量扩张,而是要在内涵发展、质量取胜上求得突破。把中心城做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人类聚居环境,塑造富有鲜明个性的的城市形象。在规划上,重点要把握和处理好三个有机结合。一是传统风貌和现代气息的有机结合,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继承无锡历史文脉,使无锡特大城市建设既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特有韵味,又具有现代大都市的一般气质。二是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让优美的江、湖、河、山、洞、林等自然风光,为特大城市建设增添色彩。三是使用价值和文化品位有机结合,城市建筑和各类设施的建设,既要考虑到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到文化内涵,创造更多经的起后人检验和评说的建筑艺术精品。总之,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要志在做大,重在做强,贵在做优,胜在做美。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各有具体内容和要求,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在规划中要把握总体,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增强城市势力,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城市特色,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三、 强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化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发挥城市规划对宏观战略发展和具体项目建设的引导作用、导向作用和控制协调作用。

(一) 转筋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城市化有序发展。以《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为依据,结合无锡市市域各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线装,确定市域城市化发展的目标,从伤害经济区、省城、苏锡常都市圈三个层次,确定中心城、(县)市级及重点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依托全省城镇体系“三圈五轴”的发展思路,重点形成“沿江、沿沪宁、眼新长铁路”三条“干”字形发展轴,重点是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按科学的规划,以交通为纽带,以经济分工与协作为基础,对全市的城镇功能、发展方向进行同意的规划和调整。

(二) 转筋开展中心城的总体归哈调整工作,构筑城市发展的框架贯彻省委、省政府“找中发展宁、苏、锡、徐四个特大城市,强化南京、苏锡常、徐州三个都市圈功能”的战略决策,找准无锡市中心城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三圈五轴”和“苏锡常”都市圈中的地位,根据无锡市区位优势、城市特色和现有基础,确定中心城总体规划调整的目标和重点,以“拉开骨架、调整布局、持续发展、突出个性”为重点,构筑无锡中心城发展的框架。拉开骨架,就是要根据无锡南临太湖、北接长江的地域特点,依托西成告诉公路、新长铁路和西成运河,推进中心城重点沿南北方向发展,拓展和优化组合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地域。调整布局,根据无锡交通枢纽和重大交通设施的布局,拓展东西向发展轴线,规划发展物流中心、仓储转运中心;根据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线装,完善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和加工工业产业带。持续发展,是根据特大城市的发展规律,完善各类各项基础设施,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配套的工业听设施、公共设施,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突出个性,就是要强调无锡的自身优势,突出其经济中心和风景旅游的特点,调整中心商务区(CBD)内的功能布局,形成繁华都市“核心区”;调整沿湖、沿河的功能布局,塑造湖滨城市的特色,形成沿太湖旅游风光带。

(三) 抓紧开展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塑造城市特色。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提高城市品位,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都要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提高城市空间景观的整体水平,精心设计城市标志性地段和标志性建筑,城市设计要具有精品意识和创新观念,克服趋同化、一般化,突出无锡山水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特征,博采中外城市建筑文化,塑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自然山水、城市建筑、农村风光和谐同意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形象。


相关内容

  • 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率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组,于200x年5月10日至19日先后对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通过与五市人大.旅 ...

  • 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 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率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组,于2000年5月10日至19日先后对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 ...

  • 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 涌动的城市化大潮——苏浙鄂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初冬时节,根据张世军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 ...

  • 涌动的城市化大潮--苏浙鄂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 涌动的城市化大潮--苏浙鄂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初冬时节,根据张世军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 ...

  •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 姓名:王俊华 单位:山东商河一中 [课程标准]掌握某区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标解读] 1.课标中"掌握某区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 2.课标中提 ...

  • 苏南太湖流域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其防治措施
  • Vol.15, No.3 第 15 卷第 3 期 湖 泊 科 学 苏南太湖流域地下水过度开采 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其防治对策* 张落成 1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210008 2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香港 陈振光 2 吴楚材 1 提 要 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 ...

  •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职能分类研究
  •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职能分类研究 □ 凌怡莹,徐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系,上海 200062) [摘 要]介绍Kohonen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该模型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职能分类问题,得出相应的分类结果,并基于这个结果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Kohonen模型: ...

  • 中国十大水污染事件
  •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 ...

  • 江苏无锡蠡湖新城导游词
  •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蠡湖新城游览,我是导游员小张.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蠡湖新城,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无锡因为濒临着美丽的太湖而著名,而蠡湖,就是太湖伸入无锡境内的内湖.相传25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战胜吴国后,功成身退,偕同美女西施隐居于此,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第一部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