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抓住信息技术发展契机, 改善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摘要: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的整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建设有效整合,并在精品课程的应用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起到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内容、教学模式、建设措施以及建设成效, 以期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课程整合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地位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教育技术是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学科。精品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持, 而教育技术对精品课程的支持, 主要体现在促进数字化课程教学环境的建设、促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和建设主要是依托精品课程网站来进行的, 而精品课程网站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展示的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体现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两个一级指标中。在 2008 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中,“教学条件”指标的权重相对2007 年的指标权重大幅度提高,由 15 分增加至 20 分,而其分值的增加全部在“网络教学环境”二级指标中。该二级指标的表述也发生着变化,从 2007 年“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到 2008 年的“建有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并能有效共享”,再到 2009 年的“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可以看出,精品课程对网络教学环境的高要求,对精品课程的评价将由知识静态呈现向动态利用转变,也反映出精品课程对外开放、资

源共享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精品课程的开放共享离不开网络教学环境,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个一级指标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观测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指引了方向,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精品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是精品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思想

1. 培育精品课程, 促进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仅公看作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要求,而且应列入我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范畴。 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表明, 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每年评300门)。广东省教育厅除参与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以外, 还将在6年内, 逐渐建立省级高校精品课程300门左右。可见, 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 将为学校培育一大批优秀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教学模式

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 不断推进课程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适应广东省的地方经济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探索一整套适应广东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现代等教育教学模式,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共享优质资源, 提高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 实现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开发, 丰富学校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形成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并通过研究实践, 造就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 能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的创新人才, 培养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熟悉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创新的若干思考

1. 科学组织课程内容与教师能力标准科学衔接

教师能力标准是我国所颁布的有关教师能力的第一个标准, 较为全面地反

映了信息化社会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行为要求. 因此, 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应该参考该标准的要求, 对课程相关的目标、 内容作相应的调整或补充. 在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中, 要全面地对标准进行解读, 将该标准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目标; 同时, 也要注意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信息技术基础课、学科教学论之间的有机衔接.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 课程教材内容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应是:

(1)适当弱化理论, 以够用为原则;

(2)突出应用特色, 面向能力培养, 以提高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 力求将能力培养与学生所从事具体学科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3)以教学设计为主线, 注重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性, 将教学设计与评价部分的重点放在实施上。

2.借助基于网络的适应性学习平台, 加强技能培养

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应该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正是把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存储、检索管理和教学应用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形式。传统的精品课程网站只是按精品课程申报要求提供了课程介绍、 教师介绍、 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作业习题、 实验指导、 指定教材、 参考文献、 课程考核方式和授课实况录像等内容. 从中不难发现, 上述所提供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静态的, 精品课程申报结束之后其网站很少更新。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专题学习网站能够很好地支持这种动态的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专题网站既要收集丰富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不断更新, 同时也要提供灵活的人机交互, 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在线讨论交流功能, 从而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协作学习和专题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反映, 新教师虽然有较好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使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意识, 却在教学实践中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未能真正关注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既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起点, 也是最后的归宿。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应该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 立足于教学实践,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案

例。这些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师范生的实习录像、 中小学优质课的录像等。通过来源于教学一线的教学案例, 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怎样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及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反思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 还应当充分发挥全国性和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作用, 利用网络联盟的丰富教学资源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重视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因生师比太大, 教师只能以传授知识为主, 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较弱。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该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创新, 借助资源丰富的专题学习网站,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如混合学习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等.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 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学习模式、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模式以及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的共同优势在于,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主体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育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试通常只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识记、领会和应用 3个低阶层次, 对于分析、 综合和评价 3个高阶层次关注较少。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和教师能力标准?的考试大纲结合, 重点考核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即注重分析、 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考核方式应该坚持以笔试和学生实践相结合, 以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的有效整合

1.搭建精品课程网站,创设数字化教学环境,提供共享网络平台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

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可见,通过建设一批优质课程并将其资源全部上网开放,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并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进而带动一系列的教学变革,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而实现精品课程的共享,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共享和远程的优势,使优秀资源通过教学网络传向各地,使校内学生以及校外学习者都能通过网络共享优秀资源。

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 其中最主要部分就是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过程。它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也是精品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因此,课程网站设计与创建的成功与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和创建,现代教育技术是其主要的支撑,这不仅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更重要的是课程网站的教学设计等等技术,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将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起来。

精品课程网站要显示本学科及课程的特色内容,导航必须清晰,层次不宜多,要方便用户,避免用户产生迷航。网络课程部分,不是教材的电子化,要着眼于学生,课程的体系和架构设计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教育认知规律,将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图像、动画等知识结构化重组,展示和呈现结构化的知识内容。还要提供扩展性学习资源,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

2.开发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络资源

精品课程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 而是优质的课程资源,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我们在精品课程制作过程中必须建设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的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立体化教材、试题库、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库、网络课件、虚拟实验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这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些课程资源不仅丰富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刺激,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有利于吸收课程建设和研究的新成果、新研究。

但是,精品课程网上提供的教学资源不是把书本内容电子化和把音像教材数字化, 其内容和形式必须发挥网络的优势,进行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这种“再”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或教学资源的分析上,应该经过多媒体资源的教学设计,以系统的观点,从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即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使之符合学习规律,体现教学活动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适应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样的资源才能称之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才能称之为“精品”。

结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深入探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效果, 总结经验, 将对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文件) [DB/OL].http://218.192.175.180/gaojiao/index.asp.

[2] 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文件) [DB/OL].http://218.192.175.180/gaojiao/index.asp.

[3]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百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申报指南(华南师范大学文件).

[4] 谢幼如.广东高校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5) : 27~ 31.

抓住信息技术发展契机, 改善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摘要: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的整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建设有效整合,并在精品课程的应用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起到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内容、教学模式、建设措施以及建设成效, 以期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课程整合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地位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教育技术是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学科。精品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持, 而教育技术对精品课程的支持, 主要体现在促进数字化课程教学环境的建设、促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和建设主要是依托精品课程网站来进行的, 而精品课程网站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展示的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体现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两个一级指标中。在 2008 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中,“教学条件”指标的权重相对2007 年的指标权重大幅度提高,由 15 分增加至 20 分,而其分值的增加全部在“网络教学环境”二级指标中。该二级指标的表述也发生着变化,从 2007 年“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到 2008 年的“建有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并能有效共享”,再到 2009 年的“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可以看出,精品课程对网络教学环境的高要求,对精品课程的评价将由知识静态呈现向动态利用转变,也反映出精品课程对外开放、资

源共享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精品课程的开放共享离不开网络教学环境,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个一级指标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观测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指引了方向,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精品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是精品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思想

1. 培育精品课程, 促进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仅公看作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要求,而且应列入我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范畴。 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表明, 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每年评300门)。广东省教育厅除参与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以外, 还将在6年内, 逐渐建立省级高校精品课程300门左右。可见, 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 将为学校培育一大批优秀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教学模式

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 不断推进课程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适应广东省的地方经济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探索一整套适应广东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现代等教育教学模式,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共享优质资源, 提高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 实现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开发, 丰富学校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形成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并通过研究实践, 造就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 能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的创新人才, 培养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熟悉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创新的若干思考

1. 科学组织课程内容与教师能力标准科学衔接

教师能力标准是我国所颁布的有关教师能力的第一个标准, 较为全面地反

映了信息化社会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行为要求. 因此, 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应该参考该标准的要求, 对课程相关的目标、 内容作相应的调整或补充. 在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中, 要全面地对标准进行解读, 将该标准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目标; 同时, 也要注意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信息技术基础课、学科教学论之间的有机衔接.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 课程教材内容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应是:

(1)适当弱化理论, 以够用为原则;

(2)突出应用特色, 面向能力培养, 以提高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 力求将能力培养与学生所从事具体学科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3)以教学设计为主线, 注重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性, 将教学设计与评价部分的重点放在实施上。

2.借助基于网络的适应性学习平台, 加强技能培养

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应该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正是把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存储、检索管理和教学应用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形式。传统的精品课程网站只是按精品课程申报要求提供了课程介绍、 教师介绍、 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作业习题、 实验指导、 指定教材、 参考文献、 课程考核方式和授课实况录像等内容. 从中不难发现, 上述所提供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静态的, 精品课程申报结束之后其网站很少更新。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专题学习网站能够很好地支持这种动态的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专题网站既要收集丰富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不断更新, 同时也要提供灵活的人机交互, 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在线讨论交流功能, 从而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协作学习和专题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反映, 新教师虽然有较好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使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意识, 却在教学实践中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未能真正关注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既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起点, 也是最后的归宿。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应该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 立足于教学实践,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案

例。这些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师范生的实习录像、 中小学优质课的录像等。通过来源于教学一线的教学案例, 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怎样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及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反思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 还应当充分发挥全国性和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作用, 利用网络联盟的丰富教学资源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重视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因生师比太大, 教师只能以传授知识为主, 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较弱。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该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创新, 借助资源丰富的专题学习网站,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如混合学习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等.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 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学习模式、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模式以及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的共同优势在于,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主体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育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试通常只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识记、领会和应用 3个低阶层次, 对于分析、 综合和评价 3个高阶层次关注较少。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和教师能力标准?的考试大纲结合, 重点考核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即注重分析、 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考核方式应该坚持以笔试和学生实践相结合, 以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的有效整合

1.搭建精品课程网站,创设数字化教学环境,提供共享网络平台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

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可见,通过建设一批优质课程并将其资源全部上网开放,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并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进而带动一系列的教学变革,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而实现精品课程的共享,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共享和远程的优势,使优秀资源通过教学网络传向各地,使校内学生以及校外学习者都能通过网络共享优秀资源。

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 其中最主要部分就是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过程。它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也是精品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因此,课程网站设计与创建的成功与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和创建,现代教育技术是其主要的支撑,这不仅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更重要的是课程网站的教学设计等等技术,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将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起来。

精品课程网站要显示本学科及课程的特色内容,导航必须清晰,层次不宜多,要方便用户,避免用户产生迷航。网络课程部分,不是教材的电子化,要着眼于学生,课程的体系和架构设计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教育认知规律,将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图像、动画等知识结构化重组,展示和呈现结构化的知识内容。还要提供扩展性学习资源,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

2.开发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络资源

精品课程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 而是优质的课程资源,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我们在精品课程制作过程中必须建设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的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立体化教材、试题库、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库、网络课件、虚拟实验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这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些课程资源不仅丰富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刺激,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有利于吸收课程建设和研究的新成果、新研究。

但是,精品课程网上提供的教学资源不是把书本内容电子化和把音像教材数字化, 其内容和形式必须发挥网络的优势,进行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这种“再”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或教学资源的分析上,应该经过多媒体资源的教学设计,以系统的观点,从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即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使之符合学习规律,体现教学活动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适应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样的资源才能称之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才能称之为“精品”。

结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深入探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效果, 总结经验, 将对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文件) [DB/OL].http://218.192.175.180/gaojiao/index.asp.

[2] 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文件) [DB/OL].http://218.192.175.180/gaojiao/index.asp.

[3]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百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申报指南(华南师范大学文件).

[4] 谢幼如.广东高校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5) : 27~ 31.


相关内容

  •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发布:田红友 时间:2012/7/20 15:05:3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2784 讨论: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当前全区乃至全国中小学阶段教育竟争的前沿和法宝,是高新技术直接转化为教育效能的具体表现. ...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本工具旨在帮助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内 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信息 技术应用状态.请您逐项阅读各项指标,按照自身实 际情况选择"属实"."不属实"或者是"不确定" ...

  • 2017年新乡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
  • [重要]示范校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17-06-26 来源:项目组 为了确保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常态开展,卫辉市教育局决定在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同时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以下简称"能力示范校"),带动全区"能力提升工程"培 ...

  • 刘亚波 测评结果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本工具旨在帮助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信息技术应用状态.请您逐项阅读各项指标,按照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属实"."不属实"或者是"不确定". ...

  • 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年活动方案
  • 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级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年相关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响应.以相关文件为指导,依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此方案.使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辅助.优化.高效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1.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本年度将围绕幻灯片制作.教学管理 ...

  •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情况总结
  •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情况总结 我校现有教学班25个,在校生1463人,教职工84人,是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应用试点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纳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 ...

  • 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 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全市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市教育局继xx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大型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几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我们工作 ...

  • 2013年县教育局电教馆工作总结
  • 一年来,全县电化教育工作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以“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和三种模式应用、研究为重点,以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为主线,重点加强对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估和县、乡教师资源中心的建设,狠抓电教网络队伍 ...

  •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葫芦中学 郭金浩 一.研究的背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依靠原来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