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学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利用与发展

 2012年2月

 第3期总第253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F ebruar y 2012N o . 3T o tal N o . 253

X

浅谈地方高等学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利用与发展

陈 思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湖北黄冈 438000)

  摘 要:阐释了文献与地方文献等相关概念, 从5个层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地方文献; 高校图书馆; 特色数据库; 地方志

  中图分类号:G 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 03—0143—02  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条件, 而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作为特色馆藏, 地方文献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殊组成部分,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 高校图书馆紧抓自身区域优势,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 建立特色馆藏资源, 提供特色馆藏服务, 才能为学校发展规划、学术科研提供独特的文献优势, 从而更好地体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1 “文献”释义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宋・朱熹集注:“文, 典籍也; 献, 贤也。”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著《文献通考》, 取“文献”一词作为书名, 他在是书自序中谈到:“凡叙事, 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 信而有征者从之, 乖异传疑者不录, 所谓文也; 凡论事, 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 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 以至名流之燕谈, 稗官之纪录, 凡一话一言, 可以订典故之得失, 证史传之是非者, 则采而录之, 所谓献也。”稍后, 元代大诗人杨维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 归来中土校全经”, 所指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2 地方文献的界定

“文献”一词内涵深刻, 包罗了从古至今先贤大家的智慧与思想, 而“地方文献”则是某个特定区域的载体, 详细记录了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 它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由于地方文献是属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 其内容大致分为: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图书、报刊、会议文集、文件汇编、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地名录、图册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组织名录等; 各部门编印的地方志(如市、区、乡、镇志) 、专业志(如厂志、行业志、组织志、校志) 以及与修志有关的资料目录、索引、资料汇编等; 各单位编辑的改革成果等(如汇编、科研成果和专利说明书) ; 与当地有关的音像

资料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文献所包括的地方

史志(文史资料、地方志) 、名碑、拓片、名人字画、家谱等, 是记述特定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术、名胜、风俗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它不仅在内容上涉及一个地方的信息, 同时也是地方著作。由于地方出版物内容广泛, 其史料详实, 材料系统, 因而对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实为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高等学校图书馆应该将其作为重点收藏, 务必力求完备。

3 地方文献的利用与开发

重视和加强地方文献的质量建设, 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的重要意义。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 各类读者群体的自我发展, 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以及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都要求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

3. 1 加大地方文献保护力度

保护地方文献的目的在于利用, 但不能只顾眼前对文献资料的需求, 而是要着眼于地方文献的永久保存和长期利用。因此, 在地方文献的利用过程中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 具体使用地方文献时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真正做到在保护当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利用中求保护。对于花大力气从民间搜集来的珍贵资料, 我们必须精心、妥善予以保护。对于那些处于危险状态的资源, 包括手稿、印刷品或音像资料等, 要通过复制、缩微拍摄、刻录光盘等高新技术, 保障这些资源能被方便利用, 同时确保这些原件尽可能完好无损。对于一般的民族地方文献, 保护工作的重心应放在防火、防潮、防蛀、防尘等方面。原生的地方文献由于流传时间久远或保护不当, 难免会遭受残损或亡佚。如果不加以保存、保护, 势必有失传的可能。通过对某些特殊地方文献的处理, 其结果会产生大量的再生文献。再生文献的生产不应完全局限于对原生文献的简单复制, 还可以通过采用转抄、辑录、选录、汇编、翻译、诠释、校勘、解题等多

X

收稿日期:2011-12-2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研究——以黄冈师范学

院图书馆为例》(项目编号:2011CQ 176)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思(1982-) , 女, 河南新乡人, 硕士研究生, 现任职于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2012年2月

 第3期总第253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F ebruar y 2012N o . 3T o tal N o . 253

X

浅谈地方高等学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利用与发展

陈 思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湖北黄冈 438000)

  摘 要:阐释了文献与地方文献等相关概念, 从5个层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地方文献; 高校图书馆; 特色数据库; 地方志

  中图分类号:G 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 03—0143—02  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条件, 而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作为特色馆藏, 地方文献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殊组成部分,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 高校图书馆紧抓自身区域优势,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 建立特色馆藏资源, 提供特色馆藏服务, 才能为学校发展规划、学术科研提供独特的文献优势, 从而更好地体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1 “文献”释义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宋・朱熹集注:“文, 典籍也; 献, 贤也。”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著《文献通考》, 取“文献”一词作为书名, 他在是书自序中谈到:“凡叙事, 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 信而有征者从之, 乖异传疑者不录, 所谓文也; 凡论事, 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 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 以至名流之燕谈, 稗官之纪录, 凡一话一言, 可以订典故之得失, 证史传之是非者, 则采而录之, 所谓献也。”稍后, 元代大诗人杨维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 归来中土校全经”, 所指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2 地方文献的界定

“文献”一词内涵深刻, 包罗了从古至今先贤大家的智慧与思想, 而“地方文献”则是某个特定区域的载体, 详细记录了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 它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由于地方文献是属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 其内容大致分为: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图书、报刊、会议文集、文件汇编、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地名录、图册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组织名录等; 各部门编印的地方志(如市、区、乡、镇志) 、专业志(如厂志、行业志、组织志、校志) 以及与修志有关的资料目录、索引、资料汇编等; 各单位编辑的改革成果等(如汇编、科研成果和专利说明书) ; 与当地有关的音像

资料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文献所包括的地方

史志(文史资料、地方志) 、名碑、拓片、名人字画、家谱等, 是记述特定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术、名胜、风俗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它不仅在内容上涉及一个地方的信息, 同时也是地方著作。由于地方出版物内容广泛, 其史料详实, 材料系统, 因而对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实为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高等学校图书馆应该将其作为重点收藏, 务必力求完备。

3 地方文献的利用与开发

重视和加强地方文献的质量建设, 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的重要意义。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 各类读者群体的自我发展, 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以及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都要求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

3. 1 加大地方文献保护力度

保护地方文献的目的在于利用, 但不能只顾眼前对文献资料的需求, 而是要着眼于地方文献的永久保存和长期利用。因此, 在地方文献的利用过程中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 具体使用地方文献时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真正做到在保护当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利用中求保护。对于花大力气从民间搜集来的珍贵资料, 我们必须精心、妥善予以保护。对于那些处于危险状态的资源, 包括手稿、印刷品或音像资料等, 要通过复制、缩微拍摄、刻录光盘等高新技术, 保障这些资源能被方便利用, 同时确保这些原件尽可能完好无损。对于一般的民族地方文献, 保护工作的重心应放在防火、防潮、防蛀、防尘等方面。原生的地方文献由于流传时间久远或保护不当, 难免会遭受残损或亡佚。如果不加以保存、保护, 势必有失传的可能。通过对某些特殊地方文献的处理, 其结果会产生大量的再生文献。再生文献的生产不应完全局限于对原生文献的简单复制, 还可以通过采用转抄、辑录、选录、汇编、翻译、诠释、校勘、解题等多

X

收稿日期:2011-12-2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研究——以黄冈师范学

院图书馆为例》(项目编号:2011CQ 176)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思(1982-) , 女, 河南新乡人, 硕士研究生, 现任职于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相关内容

  • 乡村知识滚动计划
  •  项目名称(预赛) 乡村知识滚动计划  项目信息 学校 四川大学 创意类别 实施地区 教育 贫穷 妇女儿童 四川( 其他) 预计团队大小 8人以上  创意 在西部山村贫困地区,很多小学里的孩子渴望获得知识!但是大山让他们难以出行,贫困让他们缺少精美图书."乡村知识滚动计划" ...

  • 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析doc
  • 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析 李 强 (福建工程学院 福州 350108) [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州大学城8所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G252 On ...

  •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探讨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在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社会公平,扩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实现了社会读者与高校师 生对图书资源的互补性.开放途径主要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图 书馆: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数字资源对社会开放 共享:寒暑假对社会开放. [关键词 ...

  •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
  •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 --以宝鸡地区为例 摘要:建设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宝鸡民俗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理论框架.平台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了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构想. 关键字:民俗文化,特色库,资源建设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学习材料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 ...

  • 关于图书管理论文
  • 谈中小学图书管理 灵石交口乡交口小学 郑慧云 一.开展中小学生图书馆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公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意义已为社会所接受.但是九年义务教育仅仅是初等的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基础,在这个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快速的社会中,单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

  •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江山市江东小学课题组*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学校现在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本课题研究以 ...

  • 围绕重点学科开展特色馆藏服务的探讨
  • 重点学科的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一所高校重点学科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图书馆要紧紧围绕重点学科的发展,开辟馆藏重点学科的特色文献资源和特 ...

  • 贵州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 贵州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通 讯 2008 №: 2 贵州省高校图工委2008年工作总结 贵州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2008.12.31. 2008年我省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是突飞猛进的一年,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业务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贵州省高校图工委在贵州省教育厅高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