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教材分析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语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怀着愧疚之情,为孩子摘回一串葡萄时,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时刻狐狸妈妈冒着危险告诉孩子快逃,自己却被猎人逮住了。小狐狸长大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曾经为他而留下的葡萄树,感激之情由然而生。母爱,是人间永恒的爱,无私的爱,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自主选择识字方法,认识6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3、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认识6个“会认字”,会书写8个“会写字”。

2、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录音

教 学过 程

一、情境导入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当妈妈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宁愿自己牺牲一切,也要保证自己孩子的安全。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看一看,文中的狐狸妈妈遇到危险时候的做法你是否赞成?文中是否还有感动你的地方。

二、听读课文,体会母爱

1. 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要求:

① 仔细倾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文中的感情。

② 边听边品味:听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2. 学生听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此环节让学生在听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听课文录音,可以用录音中感人的朗读,让学生直接感悟朗读中的感情,又可熏陶学生的朗读,为以后的感情朗读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3. 指导朗读,体会狐狸的爱子情深。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孩子?

学生默读,边读边勾划出这样的句子。之后汇报。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边读边勾划,又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一定要注意培养。

A 、第一自然段重点:

①课件出示句子:

“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换词语。谈换前、换后的感受。

②体会“终于”一词的用法。

③、当时狐狸妈妈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

点名读,边读师边指导。

(体会文中的感情去朗读,可以很快的让学生进入角色,更好的把感情运用到朗读中。)

B 、第三自然段重点: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①课件出示句子: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翻过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这句话哪个词用了三次。用了三次,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还有哪个词看出要找到吃的东西不容易。

③、当时狐狸妈妈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

C 、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狐狸妈妈的做法,你赞成吗?除了赞成还有什么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D 、那一串香甜的葡萄是怎样来的?

4. 教师总结: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危急时刻那揪心的喊声,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

5. 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动,还有别的情感吗?你联想到了什么吗?

6.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此环节中,我多处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句、段,主要是想突出该句、段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单独拿出来分析,更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更好的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母爱的伟大。)

三、拓展:续编课文

1. 妈妈为小狐狸留下了一棵葡萄树,可是妈妈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续编课文吧!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 学生小组合作续编课文。

(2)、 讨论交流。共同订正。

四、课后作业

1. 学完课文之后,你对自己的妈妈有什么想说的话和想做的事吗?

反思: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是说,其一,读书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其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 先听读课文。课文的录音是最有感情、最应该受到学生模仿的

读,也是最容易感染学生的朗读。所以先让学生在整体上感受一下文章的感情。对以后的学生体会课文、感情朗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听录音,也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可以很好的找到自身的真实感受。

2、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划;读文学作品时,勾划、注释都

是很好的阅读方法,本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帮其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3、 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检查他们的记录,发现他们的阅读感受相当丰富,有的记录下“感动”,有的记录着“羡慕”,有的记录着“伟大”,不同的记录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感受和阅读理解水平,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存在问题?再返回到文本去读或者与同学交流,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学生便轻松地将全文读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紧扣文本,获得整体上的阅读感受。

教材分析: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语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不辞辛劳地摘回一串葡萄,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时刻狐狸妈妈喊孩子快逃。小狐狸逃了出来,长大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曾经为他而留下的葡萄树,感激之情由然而生。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而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是以读为本,边读边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以读为本,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课的开始,先让学生默读,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感悟。然后让学生找出哪些描写了狐狸妈妈爱子情深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通过汇报朗读、评价交流,读出自己的个性化感受; 通过教师的指导,师生互动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在有层次的朗读训练中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二、主动感悟,让个性化阅读贯穿始终。

阅读的过程是“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如果欠缺学生个体对文本的作用,文本无异于普通纸张上的有序的铅字排列。所以,本课的设计就是让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人家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趟,

从而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在默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最深切的感受用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标点写下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来朗读,读出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对于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启发学生联系关键字词和标点符号来感受,为学生潜具的个性提供了开发的载体。让学生在朗读中觉得,仿佛自己幻化成了心中的人物,文本的语言成了自己内心的抒发。

三、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堂应成为学生热爱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平台。所以,在阅读、学习文本的同时,还通过对“终于”这个词语的理解,对狐狸妈妈翻山越岭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等环节的拓展想象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另外通过续编课文的不同结局,不但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还培养他们清楚明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学会用语言打动他人。课后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也是开放性的,特别是注重了课外的阅读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复习5个会认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童话故事中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4.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比较生动地续编课文。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母爱的故事、乐曲、诗歌等资料。

2.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课文:

1.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妈妈留下的葡萄树》,让我们一边朗读一边体会无微不至的母爱。

2. 开展生字游戏,复习要求会认字。

二、细读品味,体会母爱:

1. 出示默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①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

②读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书上空白处思考。

③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

2. 学生默读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 指导朗读,体会狐狸妈妈的爱子情深。

①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孩子?

体会“终于”一词的用法。

②请体会狐狸妈妈的心情,来读一读。

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

③你在朗读时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师生、生生共同评价,再朗读相关句段。

4. 教师总结: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危急时刻那揪心的喊声,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

5. 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动,还有别的情感吗?

6.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续编课文,拓展延伸:

1. 妈妈为小狐狸留下了一棵葡萄树,可是妈妈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续编课文吧!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四、课后作业:

1. 学完课文之后想给自己布置一些什么作业?

2. 教师出示选择性作业,提供有关母爱的文章、书籍和网站供学生参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和伙伴们演一演课本剧,或者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课余找一找,看一看有关母爱的文章、书籍和网站。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自由谈:你想到了什么?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自主识字。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

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护理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3、结尾拓展:小狐狸一直没有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注意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些字并一一认读。

2、让学生指出哪些字难写,老师根据情况指导。

3、学生书空,自主记忆生字。

4、扩词、写句子,巩固记忆生字。 5、练习写字,评价。 三、感悟道理: 1、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你能替小狐狸说说吗? 指名回答。 2、小狐狸为什么要谢谢妈妈?它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回想起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回家以后读给妈妈听。 五、实践练习: 1、续编故事,写下来,并自己编排出来在班上进行表演。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感悟文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7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狐狸妈妈——爱——小狐狸 找吃的 等妈妈 摘葡萄 哭起来 喊起来 蹿出洞 没回来 妈妈,你在哪里?

谈我教的《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片断)

二、理解感悟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这个童话故事。你觉得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有哪些?我们自由读一读,用笔划一划,然后讨论交流。

A 、“她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她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然后叼着葡萄,急急忙忙往回赶。”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

这里可以感受到什么?

妈妈的劳累,妈妈的急切,妈妈对宝宝浓浓的爱。她甚至顾不上自己品尝哪怕一颗葡萄,就“急急忙忙往回赶”。她为了给宝宝找食物,一口气翻了六座山。多么让人心疼的妈妈。

B 、狐狸妈妈喊起来:“呜——孩子,危险!快逃哇!”

妈妈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危险来临时,妈妈想到的唯有自己的孩子。多么让人敬佩的妈妈!

C 、这时候,她耳边忽然响起了妈妈的声音:“等着,妈妈去给你找好吃的。”

妈妈不见了,可是妈妈留下了葡萄树,留下了对孩子永远不熄的爱。多么让人怀念的妈妈!

学生还可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找到“小狐狸在山中走哇走哇,到处寻找妈妈。”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妈妈不在身边的感受。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2、你读这一课,还有什么疑问吗?

狐狸妈妈找到葡萄赶回家时,为什么到了家门口,却没有马上进去,却“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呢?

她不是急着要赶回家来照顾自己的宝宝吗?

学生如果问到这个问题,要好好表扬,因为这篇坪田让治的原文让教材编者给修改了,本来写得挺清楚的:狐狸妈妈赶到家门前时,听到宝宝呜呜的哭声了,她一下子放心了,这才觉得自己已经极度疲乏,一直叼在嘴里的葡萄也沉重得再也叼不动了,于是,她打算在树下歇一会儿。

3、你喜欢童话故事的的谁?为什么?

4、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了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5、小狐狸一直没有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里去了?

妈妈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让给了孩子,如果你是小狐狸,你会说什么?你会想些什么?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采用“读书——交流体会——感情朗读”的形式,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把自己的体会送到文字里去读一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也能够试着做到“披情以入文”,体会着实真切细腻,有些感受还比较深刻独到。比如,在课文的最后,问到“狐狸妈妈到底去哪里了?”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妈妈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有的说“妈妈骗过了猎人,逃走了。”有的说“妈妈也许已经死了。”“妈妈也许腿被猎人打伤了,她不愿连累小狐狸,所以在深山中躲藏起来了。”周小刚同学分析得头头是道:“我觉得我们可以看看课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好好读一读这一句,就可以猜到狐狸妈妈到底去哪里了。这里说‘狐狸妈妈一直没有回来’,她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她还活着,她一定会回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她一直没有回来,说明狐狸妈妈很有可能遭遇不测了。”一个很理智很现实的分析,再加上一个“遭遇不测”,说得我们大家心里好难过。课堂的情感氛围一下子变得沉重和伤感起来。

大家体会出了小狐狸吃到葡萄时,充满了对狐狸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刘斑同学又有了自己新的见解:“小狐狸此时一定还很后悔。”“他后悔当初不该让妈妈独自去帮自己找食物。”

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阅读是很深入、很有收获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妈妈留下的葡萄树》。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师:同学们生字掌握的不错,那么有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的是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克服了很多困难甚至为了保护小狐狸不惜被猎人和猎狗追杀的事。

师:说的真好,那你知道狐狸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因为狐狸妈妈很关心小狐狸。

生:因为狐狸妈妈很爱的小狐狸。

生:因为狐狸妈妈不想让他的小狐狸受到伤害。

师:对,狐狸妈妈这么做,正是体现了,他那崇高而又伟大的母爱呀?

二.细读品味 ,指导朗读

默读,思考问题

师: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无论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还是危难时的重要决择,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而课文中狐狸妈妈的爱更是贯穿于课文的字里行间,那么,你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他的孩子呢?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这样的句子,这样的词,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说一说从这些句子,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重点部分理解,朗读指导

师:同学们先交流到这里,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出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

生:我是从这句话中感觉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我感觉“这就去”就是马上就去,狐狸妈妈听到小狐狸饿了,就想让他快点吃到好吃的, 说明妈妈不想让小狐狸挨饿,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

师:(板书“这就去)说的真好, 还有吗?

生:我还知道狐狸妈妈要给小狐狸找好吃的, 这个好吃的一定是小狐狸最爱吃的?

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

师:当狐狸妈妈知道小狐狸饿了的时候 ,一定是非常的着急, 非常的心疼. 她恨不得一下子就为小狐狸拿来他最爱吃的东西, 那么怎么才能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同桌之间先来练习读一读.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出狐狸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了吗? 小狐狸饿的直哭, 狐狸多想让小狐狸快点吃到好吃的呀, 谁能比他读的再急切一些呀?

指名读(还是有点不到位)

师范读, 学生跟读.

师:谁再来读一遍? 指名读

师:真不错, 从你的声音中, 老师听出了狐狸妈妈急切的心情, 体会到了那种深切的母爱. 下面,我们往下看,谁来说一说,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

生:我还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 “原来,她打算去村里摘一串葡萄,这会儿正拼命地跑着赶路呢!”我从“拼命”一词感觉到,狐狸妈妈为了小狐狸找吃的,用出了全身的力气,非常辛苦。

师:(板书拼命)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画面,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在一条崎岖的路上,忽然从远处跑来了一只狐狸。他快速的跑着,用劲全身力气的跑着,拼命的跑着。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 我看到狐狸妈妈已经跑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

生:我看到狐狸妈妈脚都跑出血了,也顾不上休息。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狐狸为什么如此拼命的奔跑呢?他心里在想什么?

生:因为她想快点为小狐狸找到好吃的。

师:对,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而如此拼命,还是体现了她对小狐狸爱。

文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妈妈的这种爱。我们再看看下一部分,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在第三自然段找到这样一句话。“她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双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我从“终于”一词感觉到狐狸妈妈给小狐狸找吃的非常辛苦,非常的不容易。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她不容易的?

生:因为,她要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还要翻过第三座山,路那么远,而且山路一定不好走,所以我觉得路上他一定很辛苦。

生:我想狐狸妈妈去的时候要翻过三座山,回来时,还要再翻过三座山。回来时一定会比去的时候更辛苦。 师:是啊,狐狸妈妈要走这么远的路,真辛苦。你还能从哪里看出狐狸妈妈很辛苦呢?

生:我还从这句话感觉出狐狸妈妈很辛苦。“她跳到了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然后叼着葡萄急急忙忙的往回赶。“这里狐狸是“跳”到葡萄架上的说明葡萄架很高,狐狸已经翻过了3座了,还要跳到那么高的葡萄架上去摘葡萄,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出狐狸妈妈很辛苦。

生2:狐狸摘了一大串葡萄,一定很重,但它们还要把它叼在嘴里,翻过了3座上,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辛苦。

师:同学们体会的可真好,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来回要翻过六座上,如此遥远、如此艰辛,但她却没有停下来休息过。那么,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大的力

生:因为她爱小狐狸。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一部分中还有那里可以看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呢?

生:我还从这句话感觉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孩子一个人在家,不会被凶狠的老鹰抓走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狐狸妈妈尽管很累,却一心想着它的孩子,担心它的孩子有危险。

师:这一部分同学们体会的真好,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为孩子担忧的焦急心情,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让我带着刚才体会到的情感,想象一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小狐狸找吃的拼命奔跑的情形,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狐狸妈妈的心情,读出狐狸妈妈的辛苦,读出狐狸妈妈的爱。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看一看狐狸妈妈到了葡萄架下说的那句话,想一想,当时她说那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着急。

师:还带着一份恳求。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

师:这一部分我们就说到这,下面我们看下一段,从这一部分中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生:我在下一段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狐狸妈妈大喊道:‘呜----孩子,危险!快逃呀!’ 师:狐狸妈妈说这句话时是在怎么样的一种情况下?

生:是猎人和猎狗就要来了的时候

师:狐狸妈妈为什么说这句话?

生:她想让小狐狸逃跑

师:要想让不狐狸听到她的声音,狐狸妈妈应该怎么喊?

生:大声地喊

生:用劲全身力气地喊

生:非常着急地喊

师:猎人和猎狗马上就要来了,这时候跑回去通知小狐狸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狐狸妈妈大喊起来---- 生齐:呜----孩子,危险!快逃呀!

师:同学们喊的真好,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狐狸妈妈这么喊,还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生:被猎人和猎狗听到,狐狸妈妈会有危险。

师:难道狐狸妈妈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狐狸妈妈还会为什么为么做呢?

生:因为她宁可让自己有危险,也不让自己的孩子有危险。

师: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誓死也要保护自己孩子的精神,还是母爱呀!

三、学习最后一段

师:小狐狸安全了,可是狐狸妈妈现在又在哪里呢?下面请一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读

师:(课件出示最后两句)同学们放下书,看屏幕上的句子,齐读

师: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你明白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了吗?

生:这棵葡萄树是妈妈留下来的

生:是狐狸妈妈当年摘的那串葡萄自己长出来的!

师:妈妈留下了葡萄树,可是狐狸妈妈现在在哪呢?在当年猎人和猎狗追杀她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想象一下,说一说?

生:狐狸妈妈可能已经被猎人抓住了。

生:狐狸妈妈可能已经逃跑了,现在在另一个地方生活呢

生:狐狸妈妈可能受伤了,被好心人收养了。

师:不管狐狸妈妈现在身在何处,不管狐狸妈妈是生是死,小狐狸时刻也没有忘记他的妈妈。此时此刻,他品尝着香甜的葡萄,回想起和妈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妈妈的笑容,妈妈的话语,都让他深深地怀念。于是,他不禁放开嗓子喊到--------

生齐:“妈妈,您在哪里?“

四.小结

师:学到这里,这篇课文我们就基本上理解完了,下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文章的课题。妈妈留下的葡萄树,那么你觉得这树葡萄树的含义是什么?它代表着什么呢?

生:这棵葡萄树代表的是狐狸妈妈的爱。

师:(板书“爱”)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下面、请同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再次去感受一下狐狸妈妈那伟大的母爱。

师配乐读全文

五、情感延伸 结束课堂

师:同学们,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下面就让我们从一组图片中去细细体会一下吧!

课件出示一组图画。

师:看到这一张张图片,你是否也有所感动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老师也不例外,正是我妈妈那无微不至伟大无私的爱,才铸就了今天的我。但是很多时候我都没能理解感受到妈妈的爱,直到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成了孩子的妈妈,当我把自己全部的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才真正理解妈妈的爱。原来我的妈妈一直都爱着我一刻也没有改变。同学们, 你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的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到妈妈每天很辛苦,有一次下大雪,妈妈送我上学,跌倒了,我问她疼不疼,她说不疼,但我想她一定很疼,她说不疼,是因为怕我担心。现在我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生:我想到有一次我半夜醒来,看到妈妈还没有睡,在为我整理书包,我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爱你。

生:我想到有一次,我们班上美术课,我忘记带水彩笔了,正在我发愁的时候 ,妈妈把水彩笔给我送来了。那天下着大雨,我看到妈妈衣服都湿了。我想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您。

师:同学们我们就先说到这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妈妈的爱,牢记妈妈的爱,长大以后用更多的爱去回报自己的妈妈

11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教材分析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语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怀着愧疚之情,为孩子摘回一串葡萄时,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时刻狐狸妈妈冒着危险告诉孩子快逃,自己却被猎人逮住了。小狐狸长大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曾经为他而留下的葡萄树,感激之情由然而生。母爱,是人间永恒的爱,无私的爱,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自主选择识字方法,认识6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3、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认识6个“会认字”,会书写8个“会写字”。

2、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录音

教 学过 程

一、情境导入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当妈妈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宁愿自己牺牲一切,也要保证自己孩子的安全。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看一看,文中的狐狸妈妈遇到危险时候的做法你是否赞成?文中是否还有感动你的地方。

二、听读课文,体会母爱

1. 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要求:

① 仔细倾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文中的感情。

② 边听边品味:听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2. 学生听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此环节让学生在听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听课文录音,可以用录音中感人的朗读,让学生直接感悟朗读中的感情,又可熏陶学生的朗读,为以后的感情朗读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3. 指导朗读,体会狐狸的爱子情深。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孩子?

学生默读,边读边勾划出这样的句子。之后汇报。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边读边勾划,又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一定要注意培养。

A 、第一自然段重点:

①课件出示句子:

“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换词语。谈换前、换后的感受。

②体会“终于”一词的用法。

③、当时狐狸妈妈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

点名读,边读师边指导。

(体会文中的感情去朗读,可以很快的让学生进入角色,更好的把感情运用到朗读中。)

B 、第三自然段重点: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①课件出示句子: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翻过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这句话哪个词用了三次。用了三次,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还有哪个词看出要找到吃的东西不容易。

③、当时狐狸妈妈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

C 、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狐狸妈妈的做法,你赞成吗?除了赞成还有什么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D 、那一串香甜的葡萄是怎样来的?

4. 教师总结: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危急时刻那揪心的喊声,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

5. 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动,还有别的情感吗?你联想到了什么吗?

6.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此环节中,我多处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句、段,主要是想突出该句、段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单独拿出来分析,更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更好的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母爱的伟大。)

三、拓展:续编课文

1. 妈妈为小狐狸留下了一棵葡萄树,可是妈妈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续编课文吧!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 学生小组合作续编课文。

(2)、 讨论交流。共同订正。

四、课后作业

1. 学完课文之后,你对自己的妈妈有什么想说的话和想做的事吗?

反思: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是说,其一,读书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其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 先听读课文。课文的录音是最有感情、最应该受到学生模仿的

读,也是最容易感染学生的朗读。所以先让学生在整体上感受一下文章的感情。对以后的学生体会课文、感情朗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听录音,也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可以很好的找到自身的真实感受。

2、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划;读文学作品时,勾划、注释都

是很好的阅读方法,本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帮其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3、 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检查他们的记录,发现他们的阅读感受相当丰富,有的记录下“感动”,有的记录着“羡慕”,有的记录着“伟大”,不同的记录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感受和阅读理解水平,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存在问题?再返回到文本去读或者与同学交流,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学生便轻松地将全文读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紧扣文本,获得整体上的阅读感受。

教材分析: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语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不辞辛劳地摘回一串葡萄,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时刻狐狸妈妈喊孩子快逃。小狐狸逃了出来,长大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曾经为他而留下的葡萄树,感激之情由然而生。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而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是以读为本,边读边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以读为本,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课的开始,先让学生默读,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感悟。然后让学生找出哪些描写了狐狸妈妈爱子情深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通过汇报朗读、评价交流,读出自己的个性化感受; 通过教师的指导,师生互动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在有层次的朗读训练中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二、主动感悟,让个性化阅读贯穿始终。

阅读的过程是“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如果欠缺学生个体对文本的作用,文本无异于普通纸张上的有序的铅字排列。所以,本课的设计就是让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人家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趟,

从而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在默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最深切的感受用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标点写下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来朗读,读出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对于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启发学生联系关键字词和标点符号来感受,为学生潜具的个性提供了开发的载体。让学生在朗读中觉得,仿佛自己幻化成了心中的人物,文本的语言成了自己内心的抒发。

三、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堂应成为学生热爱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平台。所以,在阅读、学习文本的同时,还通过对“终于”这个词语的理解,对狐狸妈妈翻山越岭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等环节的拓展想象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另外通过续编课文的不同结局,不但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还培养他们清楚明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学会用语言打动他人。课后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也是开放性的,特别是注重了课外的阅读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复习5个会认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童话故事中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4.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比较生动地续编课文。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母爱的故事、乐曲、诗歌等资料。

2.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课文:

1.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妈妈留下的葡萄树》,让我们一边朗读一边体会无微不至的母爱。

2. 开展生字游戏,复习要求会认字。

二、细读品味,体会母爱:

1. 出示默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①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

②读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书上空白处思考。

③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

2. 学生默读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 指导朗读,体会狐狸妈妈的爱子情深。

①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孩子?

体会“终于”一词的用法。

②请体会狐狸妈妈的心情,来读一读。

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

③你在朗读时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师生、生生共同评价,再朗读相关句段。

4. 教师总结: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危急时刻那揪心的喊声,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

5. 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动,还有别的情感吗?

6.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续编课文,拓展延伸:

1. 妈妈为小狐狸留下了一棵葡萄树,可是妈妈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续编课文吧!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四、课后作业:

1. 学完课文之后想给自己布置一些什么作业?

2. 教师出示选择性作业,提供有关母爱的文章、书籍和网站供学生参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和伙伴们演一演课本剧,或者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课余找一找,看一看有关母爱的文章、书籍和网站。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自由谈:你想到了什么?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自主识字。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

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护理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3、结尾拓展:小狐狸一直没有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注意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些字并一一认读。

2、让学生指出哪些字难写,老师根据情况指导。

3、学生书空,自主记忆生字。

4、扩词、写句子,巩固记忆生字。 5、练习写字,评价。 三、感悟道理: 1、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你能替小狐狸说说吗? 指名回答。 2、小狐狸为什么要谢谢妈妈?它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回想起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回家以后读给妈妈听。 五、实践练习: 1、续编故事,写下来,并自己编排出来在班上进行表演。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感悟文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7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狐狸妈妈——爱——小狐狸 找吃的 等妈妈 摘葡萄 哭起来 喊起来 蹿出洞 没回来 妈妈,你在哪里?

谈我教的《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片断)

二、理解感悟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这个童话故事。你觉得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有哪些?我们自由读一读,用笔划一划,然后讨论交流。

A 、“她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她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然后叼着葡萄,急急忙忙往回赶。”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

这里可以感受到什么?

妈妈的劳累,妈妈的急切,妈妈对宝宝浓浓的爱。她甚至顾不上自己品尝哪怕一颗葡萄,就“急急忙忙往回赶”。她为了给宝宝找食物,一口气翻了六座山。多么让人心疼的妈妈。

B 、狐狸妈妈喊起来:“呜——孩子,危险!快逃哇!”

妈妈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危险来临时,妈妈想到的唯有自己的孩子。多么让人敬佩的妈妈!

C 、这时候,她耳边忽然响起了妈妈的声音:“等着,妈妈去给你找好吃的。”

妈妈不见了,可是妈妈留下了葡萄树,留下了对孩子永远不熄的爱。多么让人怀念的妈妈!

学生还可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找到“小狐狸在山中走哇走哇,到处寻找妈妈。”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妈妈不在身边的感受。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2、你读这一课,还有什么疑问吗?

狐狸妈妈找到葡萄赶回家时,为什么到了家门口,却没有马上进去,却“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呢?

她不是急着要赶回家来照顾自己的宝宝吗?

学生如果问到这个问题,要好好表扬,因为这篇坪田让治的原文让教材编者给修改了,本来写得挺清楚的:狐狸妈妈赶到家门前时,听到宝宝呜呜的哭声了,她一下子放心了,这才觉得自己已经极度疲乏,一直叼在嘴里的葡萄也沉重得再也叼不动了,于是,她打算在树下歇一会儿。

3、你喜欢童话故事的的谁?为什么?

4、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了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5、小狐狸一直没有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里去了?

妈妈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让给了孩子,如果你是小狐狸,你会说什么?你会想些什么?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采用“读书——交流体会——感情朗读”的形式,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把自己的体会送到文字里去读一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也能够试着做到“披情以入文”,体会着实真切细腻,有些感受还比较深刻独到。比如,在课文的最后,问到“狐狸妈妈到底去哪里了?”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妈妈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有的说“妈妈骗过了猎人,逃走了。”有的说“妈妈也许已经死了。”“妈妈也许腿被猎人打伤了,她不愿连累小狐狸,所以在深山中躲藏起来了。”周小刚同学分析得头头是道:“我觉得我们可以看看课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好好读一读这一句,就可以猜到狐狸妈妈到底去哪里了。这里说‘狐狸妈妈一直没有回来’,她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她还活着,她一定会回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她一直没有回来,说明狐狸妈妈很有可能遭遇不测了。”一个很理智很现实的分析,再加上一个“遭遇不测”,说得我们大家心里好难过。课堂的情感氛围一下子变得沉重和伤感起来。

大家体会出了小狐狸吃到葡萄时,充满了对狐狸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刘斑同学又有了自己新的见解:“小狐狸此时一定还很后悔。”“他后悔当初不该让妈妈独自去帮自己找食物。”

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阅读是很深入、很有收获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妈妈留下的葡萄树》。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师:同学们生字掌握的不错,那么有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的是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克服了很多困难甚至为了保护小狐狸不惜被猎人和猎狗追杀的事。

师:说的真好,那你知道狐狸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因为狐狸妈妈很关心小狐狸。

生:因为狐狸妈妈很爱的小狐狸。

生:因为狐狸妈妈不想让他的小狐狸受到伤害。

师:对,狐狸妈妈这么做,正是体现了,他那崇高而又伟大的母爱呀?

二.细读品味 ,指导朗读

默读,思考问题

师: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无论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还是危难时的重要决择,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而课文中狐狸妈妈的爱更是贯穿于课文的字里行间,那么,你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他的孩子呢?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这样的句子,这样的词,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说一说从这些句子,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重点部分理解,朗读指导

师:同学们先交流到这里,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出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

生:我是从这句话中感觉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我感觉“这就去”就是马上就去,狐狸妈妈听到小狐狸饿了,就想让他快点吃到好吃的, 说明妈妈不想让小狐狸挨饿,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

师:(板书“这就去)说的真好, 还有吗?

生:我还知道狐狸妈妈要给小狐狸找好吃的, 这个好吃的一定是小狐狸最爱吃的?

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

师:当狐狸妈妈知道小狐狸饿了的时候 ,一定是非常的着急, 非常的心疼. 她恨不得一下子就为小狐狸拿来他最爱吃的东西, 那么怎么才能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同桌之间先来练习读一读.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出狐狸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了吗? 小狐狸饿的直哭, 狐狸多想让小狐狸快点吃到好吃的呀, 谁能比他读的再急切一些呀?

指名读(还是有点不到位)

师范读, 学生跟读.

师:谁再来读一遍? 指名读

师:真不错, 从你的声音中, 老师听出了狐狸妈妈急切的心情, 体会到了那种深切的母爱. 下面,我们往下看,谁来说一说,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

生:我还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 “原来,她打算去村里摘一串葡萄,这会儿正拼命地跑着赶路呢!”我从“拼命”一词感觉到,狐狸妈妈为了小狐狸找吃的,用出了全身的力气,非常辛苦。

师:(板书拼命)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画面,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在一条崎岖的路上,忽然从远处跑来了一只狐狸。他快速的跑着,用劲全身力气的跑着,拼命的跑着。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 我看到狐狸妈妈已经跑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

生:我看到狐狸妈妈脚都跑出血了,也顾不上休息。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狐狸为什么如此拼命的奔跑呢?他心里在想什么?

生:因为她想快点为小狐狸找到好吃的。

师:对,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而如此拼命,还是体现了她对小狐狸爱。

文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妈妈的这种爱。我们再看看下一部分,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在第三自然段找到这样一句话。“她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双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我从“终于”一词感觉到狐狸妈妈给小狐狸找吃的非常辛苦,非常的不容易。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她不容易的?

生:因为,她要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还要翻过第三座山,路那么远,而且山路一定不好走,所以我觉得路上他一定很辛苦。

生:我想狐狸妈妈去的时候要翻过三座山,回来时,还要再翻过三座山。回来时一定会比去的时候更辛苦。 师:是啊,狐狸妈妈要走这么远的路,真辛苦。你还能从哪里看出狐狸妈妈很辛苦呢?

生:我还从这句话感觉出狐狸妈妈很辛苦。“她跳到了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然后叼着葡萄急急忙忙的往回赶。“这里狐狸是“跳”到葡萄架上的说明葡萄架很高,狐狸已经翻过了3座了,还要跳到那么高的葡萄架上去摘葡萄,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出狐狸妈妈很辛苦。

生2:狐狸摘了一大串葡萄,一定很重,但它们还要把它叼在嘴里,翻过了3座上,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辛苦。

师:同学们体会的可真好,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来回要翻过六座上,如此遥远、如此艰辛,但她却没有停下来休息过。那么,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大的力

生:因为她爱小狐狸。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一部分中还有那里可以看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呢?

生:我还从这句话感觉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孩子一个人在家,不会被凶狠的老鹰抓走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狐狸妈妈尽管很累,却一心想着它的孩子,担心它的孩子有危险。

师:这一部分同学们体会的真好,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为孩子担忧的焦急心情,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让我带着刚才体会到的情感,想象一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小狐狸找吃的拼命奔跑的情形,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狐狸妈妈的心情,读出狐狸妈妈的辛苦,读出狐狸妈妈的爱。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看一看狐狸妈妈到了葡萄架下说的那句话,想一想,当时她说那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着急。

师:还带着一份恳求。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

师:这一部分我们就说到这,下面我们看下一段,从这一部分中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生:我在下一段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狐狸妈妈大喊道:‘呜----孩子,危险!快逃呀!’ 师:狐狸妈妈说这句话时是在怎么样的一种情况下?

生:是猎人和猎狗就要来了的时候

师:狐狸妈妈为什么说这句话?

生:她想让小狐狸逃跑

师:要想让不狐狸听到她的声音,狐狸妈妈应该怎么喊?

生:大声地喊

生:用劲全身力气地喊

生:非常着急地喊

师:猎人和猎狗马上就要来了,这时候跑回去通知小狐狸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狐狸妈妈大喊起来---- 生齐:呜----孩子,危险!快逃呀!

师:同学们喊的真好,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狐狸妈妈这么喊,还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生:被猎人和猎狗听到,狐狸妈妈会有危险。

师:难道狐狸妈妈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狐狸妈妈还会为什么为么做呢?

生:因为她宁可让自己有危险,也不让自己的孩子有危险。

师: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誓死也要保护自己孩子的精神,还是母爱呀!

三、学习最后一段

师:小狐狸安全了,可是狐狸妈妈现在又在哪里呢?下面请一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读

师:(课件出示最后两句)同学们放下书,看屏幕上的句子,齐读

师: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你明白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了吗?

生:这棵葡萄树是妈妈留下来的

生:是狐狸妈妈当年摘的那串葡萄自己长出来的!

师:妈妈留下了葡萄树,可是狐狸妈妈现在在哪呢?在当年猎人和猎狗追杀她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想象一下,说一说?

生:狐狸妈妈可能已经被猎人抓住了。

生:狐狸妈妈可能已经逃跑了,现在在另一个地方生活呢

生:狐狸妈妈可能受伤了,被好心人收养了。

师:不管狐狸妈妈现在身在何处,不管狐狸妈妈是生是死,小狐狸时刻也没有忘记他的妈妈。此时此刻,他品尝着香甜的葡萄,回想起和妈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妈妈的笑容,妈妈的话语,都让他深深地怀念。于是,他不禁放开嗓子喊到--------

生齐:“妈妈,您在哪里?“

四.小结

师:学到这里,这篇课文我们就基本上理解完了,下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文章的课题。妈妈留下的葡萄树,那么你觉得这树葡萄树的含义是什么?它代表着什么呢?

生:这棵葡萄树代表的是狐狸妈妈的爱。

师:(板书“爱”)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下面、请同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再次去感受一下狐狸妈妈那伟大的母爱。

师配乐读全文

五、情感延伸 结束课堂

师:同学们,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下面就让我们从一组图片中去细细体会一下吧!

课件出示一组图画。

师:看到这一张张图片,你是否也有所感动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老师也不例外,正是我妈妈那无微不至伟大无私的爱,才铸就了今天的我。但是很多时候我都没能理解感受到妈妈的爱,直到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成了孩子的妈妈,当我把自己全部的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才真正理解妈妈的爱。原来我的妈妈一直都爱着我一刻也没有改变。同学们, 你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的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到妈妈每天很辛苦,有一次下大雪,妈妈送我上学,跌倒了,我问她疼不疼,她说不疼,但我想她一定很疼,她说不疼,是因为怕我担心。现在我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生:我想到有一次我半夜醒来,看到妈妈还没有睡,在为我整理书包,我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爱你。

生:我想到有一次,我们班上美术课,我忘记带水彩笔了,正在我发愁的时候 ,妈妈把水彩笔给我送来了。那天下着大雨,我看到妈妈衣服都湿了。我想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您。

师:同学们我们就先说到这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妈妈的爱,牢记妈妈的爱,长大以后用更多的爱去回报自己的妈妈

11


相关内容

  • 敬爱的外公
  • 敬爱的外公,谢谢您 广西河池市五中 138班莹莹 我又站在园中的那颗葡萄树下,抬眼望着熟悉的树干,不禁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我轻轻地抚摩着那苍老的树干,望着盘曲嶙峋的树枝,不知怎么的,心中一阵悸动,眼泪不由自主的留下来,而思绪却飘出了很远„„ 我是跟外公外婆长大的,使他们疼爱的宝贝,直到现在,我还是他们 ...

  • 幼儿园小班成果汇报会演讲稿
  • 2011.1.24葡萄班成果汇报会 一.致辞:(10分) 1.老师致辞: 尊敬的各位家长--张, 亲爱的小朋友们--隋, 大家上午好!--马(三位老师一起鞠躬) 首先感谢家长朋友们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的成果汇报会--张, 希望您能借此了解本学期,孩子们各方面的的成长情况--隋, 更希望能得到您的 ...

  •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复习
  •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复习 语文园地一 主题:观察景物 要求:观察一处景物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可以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提示: 1习作内容范围很宽泛,只要和景物有关的都可以写. 2观察有特点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 ...

  • 203班暑期小报A3
  • 一件难忘的事 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去体育馆跑步.我们经过了联华超市,上了天桥,下面的车子川流不息,上面人来人往.忽然,我看见一位老奶奶要跳桥.有的人劝她不要跳,有的要报警,还有的人在一旁看.老奶奶整个身子都在桥外面,手扶着栏杆.我和妈妈都很着急.在大家的劝说下,老奶奶终于想通了.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把 ...

  • 关于描写小动物的作文
  • 关于描写小动物的作文 蜘蛛 "杀手"蜘蛛 作者:张与弛 蜘蛛有"纺织娘"之称,也有"杀手"之称,今天就让我来揭开这位"杀手"的神秘面纱吧! [X2] 金蜘蛛是今天的主角.它长着八只修长而灵活的脚,脚的顶端可以分泌油脂,这 ...

  • 漳州八中高二优秀作文
  • 城与人 高二(1)吴晓颖 十七岁,或许这就是我生命中的一场大雪吧.所有的过去,都被掩埋了,以后的事情,就都是全新的了. --写在前面 她,是一座城.不美,不繁华,可是她真实温厚而宽容. 她,是我最重要的人. 小的时候,最喜欢站在城墙的左边,沿着左边的青石板走过,我可以感知她的心跳动在我这边.不一样的 ...

  • 家乡的美食.水果
  • 1 我爱家乡的西瓜 我的家乡青铜峡市中滩村,瓜果名扬四海.其中西瓜就很受全国各地朋友们的喜爱,因为它具有早熟.个大.香甜三大特点.我爱家乡的西瓜. 春天到了,微风吹拂着大地.一片片绿油油的瓜苗在松软的土地里生长着,细长的藤蔓缀满了鲜绿的叶子覆盖着大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此时此景,我仿佛看到了满地乱 ...

  • 三年级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
  • 三年级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 认识段 自然段: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 怎么读懂段? 首先通读全文:其次分清全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第三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第四要分析全段的中心所在,准确概括段意. 了解常见段式 1.天空中的风筝越来 ...

  • 广告文案作业:文案分栏格式
  • 广告文案(一) 产品:新疆楼兰干红葡萄酒 50s影视广告 都市女人穿越篇 文案 撰写人:王慧 (广告09-1班) 广告语:爱它,爱她,还是爱他,楼兰干红. 次日,很惬意的午后.慵懒的阳光,伴着清晨的最后一缕霞光,穿过轻如薄纱般的窗帘, 懒懒散散.稀稀疏疏,留下几处颇为闪亮的痕迹.倏忽,一阵轻风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