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乳液聚合工艺研究

核壳乳液聚合工艺研究 孙道兴 于跃芹 李 芳 (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66042)

摘 要:介绍了核壳乳液聚合工艺的概念、合成机理、合成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测试方法。 关键词:核壳乳液;种子乳液;第二单体;加料方式

中图分类号:TQ 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696(2005)11-0021-04

0 前言

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在乳液聚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典型的方法是根据核壳的组成,采用分段聚合方法制备聚合物,将核作为种子,然后将壳层单体加到种子聚合物上聚合而成。这种结构的聚合物比共混聚合物或单体均聚物乳液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和油墨等领域。例如,内硬外软的核壳聚合物在不改变乳液聚合物单体组成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成膜温度,改善聚合物的柔韧性和弹性。20 世纪80 年代Okubo 提出了“粒子设计”的思想,通过特殊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一类具有双层或多层结构的复合粒子。可以通过核和壳的不同组合,得到一系列不同形态的乳胶粒子,进而得到不同功能的产品。这里着重介绍核/ 壳乳液聚合的机理、制备方法、表征方法、成膜机理以及膜的性能。

1 核/ 壳乳胶粒生成机理

目前,对于核/ 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根据文献报道,核/ 壳结构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以下两种。

1.1 聚合物沉积机理

在种子乳液聚合的反应初期,水相中的第二单体浓度达到浓度极限时,有一部分单体沉积下来形成基本粒子。这种基本粒子来不及长大就被种子粒子所吸附,从而在种子表面形成壳层,第二单体的聚合反应就在这些新粒子中进行。对于水溶性好的第二单体,它们聚结在壳层有利于核/ 壳结构的稳定。Rios 等人认为PSt/P(BA、MMA)粒子的形成机理就是如此。

1.2 种子粒子表面聚合机理

多数种子乳液聚合用的是水溶性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有较好的亲水性,易附着在粒子表面。Mills[3]、Chern[4]和Vanderhoff[5]等人认为: 粒子中不仅自由基的分布不均匀.而且单体也呈梯度分布,形成单体富集的壳层,因而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壳层。对于水溶性差的单体或以平衡溶胀法、间歇法进行的种子乳液聚合,其核/ 壳结构的形成遵循这种机理。

2 核/ 壳结构聚合物复合乳胶粒的合成方法

目前,制备核/ 壳结构研究最多、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子乳液聚合。其方法是:首先用乳液聚合法将成核单体合成种子乳液,然后按一定方式将第二单体加入到种子乳液中聚合即可。具有核/ 壳结构的聚合物乳液,根据壳层单体的添加方式,可分为4 种方法:

(1) 间歇法:按配方一次性将种子乳液、水、乳化剂、壳层单体加入反应器中,然后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

(2) 平衡溶胀法:将壳层单体加入到种子乳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胀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

(3) 半连续法:将水、乳化剂和种子乳液加入反应器中,再加入引发剂,然后将壳层单体以一定速率滴加到反应器中,滴加速率要小于聚合反应速率。

(4) 连续法:首先在搅拌下将单体、引发剂加入到种子乳液中,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连续滴加到溶有乳化剂的水中进行聚合。

3 核/ 壳乳胶粒结构形态及影响因素

在许多应用中,复合乳胶粒子形态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核/ 壳乳液聚合物结构形态的研究发现,复合粒子的各种形态受单体的性质,如疏水性以及制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对于PMMA/PS 体系,不同的条件下可得到雪人型、草莓型;对于聚丙烯酸丁酯和聚苯乙烯体系,则可以得到半月亮型、三明治型、反转型等形态。综合起来,影响核/ 壳乳胶粒结构的因素主要涉及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热力学因素决定最终粒子位能的高低及稳定性; 而动力学因素决定着反应过程中不同位能结构生成的难易程度。

3.1 热力学因素

热力学条件影响分步乳液聚合法粒子的形态。Sundberg 等人认为:复合粒子中两种聚合物的排列方式应满足界面自由能最小的原则。而其中聚合物与水以及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引力被证明是关键参数。Chen 等人通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PMMA/PS 体系进行研究,认为热力学上稳定的胶粒形态取决于界面自由能值和两种聚合物的相对体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体系的界面自由能或两聚合物的相对体积,就有可能达到控制乳胶粒结构形态的目的。

3.2 动力学因素

3.2.1 引发剂

引发剂的类型直接影响最终粒子的形态。当种子聚合物和第二单体都为疏水性时,用水溶性引发剂易形成核/ 壳结构,而用油溶性引发剂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对于种子聚合物亲水、而第二单体疏水的情况,加入油溶性引发剂易形成反转型核/ 壳结构。

3.2.2 第二单体加入方式和加入速度

第二单体的加入方式对乳胶粒的结构形态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不同加料方式中,第二单体在种子乳胶粒表面及内部的浓度分布不同。一般来说,当第二单体以滴加方式且滴加速度低于其聚合速度时,较易形成核/ 壳结构。

3.2.3 聚合反应速度

Jan Erik 等人研究PSt/PMMA 间歇式种子乳液聚合体系,得到以PSt 为基质,内含PMMA 的“海岛”结构。当聚合反应速度下降时,PMMA“海岛”的尺寸增大。

3.2.4 种子乳胶粒的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种子乳胶粒的粘度影响复合乳胶粒的形态,这是由于当种子乳胶粒粘度较大时,第二单体及其聚合物难于向核内扩散。另外,Chen 等人在研究PSt/PMMA 体系时发现:种子聚合物PSt 的相对分子质量高时,PSt 被PMMA 包裹;PSt 的相对分子质量低时,形成结构形态相反的结构。

3.2.5 聚合物之间的接枝程度和交联度

聚合物之间的接枝反应有利于核/ 壳结构的形成,这是由于接枝共聚物在核壳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层,降低了核壳间的界面张力,因而接枝程度越高,越易于形成核/ 壳结构。ElAasser 等人在研究PBA/PSt 体系时,发现接枝程度依赖于单体的加入方式。种子乳胶粒交联与否也会影响最终乳胶粒的结构形态,交联度大,易于形成核/ 壳结构。

此外,体系的乳化剂、pH 值、搅拌速度、单体、自由基及低聚物的移动速度等都对乳胶粒的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各种因素对乳胶粒形态的影响目前仅局限于定性讨论,要想得到定量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 核/ 壳聚合物粒子结构的表征

4.1 透射电镜法(TEM)

一般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电子云密度。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时,不同的电子云密度处颜色深浅不一样,由此可分辨粒子的结构形态。常用染色法来提高样品自身的反差。

4.2 原子力显微镜(AFM)

可直接对液体样品进行观察,能得到粒子的三维图像,并可定量确定粒子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获得许多热力学数据。

4.3 扫描电镜法(SEM)

扫描点只能观察固体样品,可分析粒子的表面形态。

4.4 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法

对于粒径单分散的聚合物用粒径分析仪对其粒径进行分析,比较复合粒子和种子粒子的粒径,就可确定核/ 壳结构是否形成。最近,人们将小角X光散射(SAXS)和小角中子散射(SANX)用于确定胶粒的内部结构。

5 聚合物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含有核/ 壳结构粒子的乳液与普通乳液聚合相比,在相同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由于其粒子具有核/ 壳结构,而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能。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成膜能力。我们常用最低成膜温度MFT 来评价成膜能力。在这方面,Morgan、 Devon等人做了许多研究,发现含有核壳结构粒子的乳液的MFT 与粒子的粒径、组成、粒子形态及壳的厚度有关。

5.1 聚合物的结构

聚合物的结构影响着核/ 壳乳胶粒子的MFT。由不同结构组成的核/ 壳乳胶粒子按照聚合物的刚性可分为硬核/ 软壳、中等/ 中等、软核/ 硬壳3 种类型。一般说来,它们的MFT 有如下顺序:硬核/ 软壳> 中等/ 中等> 软核/ 硬壳。

5.2 壳的厚度

壳的厚度也会影响核/ 壳乳胶粒子的MFT。Devon 等人在研究PMMA/PBA 体系时发现:对于硬核/ 软壳结构,MFT 随着壳的厚度增加而下降;对于软核/ 硬壳结构,MFT 大致随着壳的厚度增加而增加。但是对于硬核/ 软壳结构,壳存在着最小厚度:在乳胶干燥时,确保壳层聚合物能够流动填充于乳胶粒子间的空隙,否则,不能成膜。高样品自身的反差。

4.2 原子力显微镜(AFM)

可直接对液体样品进行观察,能得到粒子的三维图像,并可定量确定粒子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获得许多热力学数据。

4.3 扫描电镜法(SEM)

扫描点只能观察固体样品,可分析粒子的表面形态。

4.4 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法

对于粒径单分散的聚合物用粒径分析仪对其粒径进行分析,比较复合粒子和种子粒子的粒径,就可确定核/ 壳结构是否形成。最近,人们将小角X光散射(SAXS)和小角中子散射(SANX)用于确定胶粒的内部结构。

5 聚合物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含有核/ 壳结构粒子的乳液与普通乳液聚合相比,在相同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由于其粒子具有核/ 壳结构,而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能。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成膜能力。我们常用最低成膜温度MFT 来评价成膜能力。在这方面,Morgan、 Devon等人做了许多研究,发现含有核壳结构粒子的乳液的MFT 与粒子的粒径、组成、粒子形态及壳的厚度有关。

5.1 聚合物的结构

聚合物的结构影响着核/ 壳乳胶粒子的MFT。由不同结构组成的核/ 壳乳胶粒子按照聚合物的刚性可分为硬核/ 软壳、中等/ 中等、软核/ 硬壳3 种类型。一般说来,它们的MFT 有如下顺序:硬核/ 软壳> 中等/ 中等> 软核/ 硬壳。

5.2 壳的厚度

壳的厚度也会影响核/ 壳乳胶粒子的MFT。Devon 等人在研究PMMA/PBA 体系时发现:对于硬核/ 软壳结构,MFT 随着壳的厚度增加而下降;对于软核/ 硬壳结构,MFT 大致随着壳的厚度增加而增加。但是对于硬核/ 软壳结构,壳存在着最小厚度:在乳胶干燥时,确保壳层聚合物能够流动填充于乳胶粒子间的空隙,否则,不能成膜。

5.3 核/ 壳间过渡层

核壳间过渡层也影响核/ 壳乳胶粒子聚合物的MFT。Santos 等人在采用NMR 的方法研究PBA/PMMA 体系时发现,在PBA/PMMA 核/ 壳乳胶粒子中存在一个过渡层,过渡层中含有PMMA 和PBA,在过渡层中离核越远,PBA 含量越低,PMMA 含量越高;过渡层影响着膜的力学性能,第二单体的亲水性、核的交联度及膜的热处理等因素都是通过作用于过渡层来影响膜的MFT 和力学性能的。

5.4 种子阶段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在种子乳液聚合中,第一阶段加入的引发剂量将决定成核速率的快慢,从而影响乳液粒子的粒径和分布。当乳化剂用量、种子单体浓度恒定时,胶束数恒定,引发剂浓度对乳液聚合的第二阶段的反应速率影响相对较小,此时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足够补充聚合过程中被终止的活性中心。为了使聚合反应第一阶段产生较多的活性中心,获得粒径小分布窄的乳液种子,必须加入足够量的引发剂。通常在种子聚合阶段,加入引发剂总量的1/3~1/2,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少量水稀释后随预乳化单体以不同速度滴加入聚合体系,这样,既能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得到均匀的乳液粒子,又能提高乳液聚合的稳定性。

5.5 种子单体用量的影响

聚合单体相同,核单体的组成不同,所得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显然是不同的,乳液涂层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在总单体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种子单体量的增加,乳液粒度减小粘度增加,聚合稳定性降低。种子单体用量不宜超过总单体量的20%。

5.6 ( 甲基)丙烯酸用量的影响

在苯丙乳液中引入功能单体丙烯酸,是为了得到交联度好的乳液。据报道,引入带有极性基团的丙烯酸,可以在聚合物侧链上引入极性基团,这会增大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丙烯酸的加入对于聚合工艺的改善也有良好的作用,它是一种亲水性单体,既可溶于水相又可溶于油相,可以明显地抑制凝胶的产生,同时使合成的乳液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但丙烯酸所带的羧基是一种亲水性基团,过多地加入丙烯酸将会使共聚物的耐水性下降。

6 涂料中的应用

由于核/ 壳结构复合粒子聚合物具有特殊性能,因而广泛用于涂料领域。如:PSt/PAc 核/ 壳结构的乳液可作为上光涂料。其在涂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6.1 设计理想的MFT

以高T g 的聚合物为核、低T g 的聚合物为壳制备具有核/ 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在这种复合粒子中,低T g 的壳有利于乳胶在低温下成膜,随着水的挥发,凝聚膜的T g 接近整个聚合物的平均T g,这种较高的T g 减小了粘着的可能性。如Akira 以不同配比

的MMA、苯乙烯、丙烯酸、2- 乙基丙烯酸己酯为核壳制成MFT 为28℃的乳胶涂料。

6.2 特殊功能涂料的合成

由于核/ 壳结构乳胶粒的核、壳层之间可能存在接枝、互穿网络或离子键合,它不同于一般的共聚物或聚合物共混物。在相同原料组成的情况下,乳胶粒的核/ 壳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耐磨、耐水及抗张强度、粘接强度等,所以是一种合成特殊功能涂料的较好方法。Min 等人进行的丙烯酸丁酯(PBA)/ 苯乙烯(PSt)的核壳乳液聚合,证实了加料方式对乳胶粒形态的影响。至于选用哪种单体作种子乳液的单体,哪种单体作壳层的单体,完全根据客观需要而设计。一般而言,若希望得到硬度、强度均较大,而且涂层又有较好的弹性,则可合成内硬外软的核/ 壳结构聚合物乳液。

7 结语

在共聚单体组成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共聚单体的加料方式,可制得性能

优异、易于成膜、用途广泛的核壳型乳液。

参考文献

[1] Okubo M,Yamada A,Matsumoto T. J Polym.Chem.Ed.,1980(16):3219-23

[2] Rois L,Hidalgo M,Gavaille J Y. Colloid Polym.Sci.,1999(269):812-816

[3] Mills M F,Gibert R G,Napper D H. Macromolecules,1990(23):4247-52

[4] Chern C S,Poehlein G W. J Polym.Sci.,1987(25):617-622

[5] Dimonie V L,El-Aasser M S,Klein A. J Polym.Sci.,1984(22):2197-2203

[6] 宋吉照,顾利霞. 核- 壳乳液聚合综述. 上海化工,2000(6):29-32

[7] Sundberg D,Cassassa A P,Panazopoulos J,et al. J Appl.Polym.Sci.,1990(41):1429-33

[8] Chen Y C,Dimonie V, Aasser M S. J Appl.Polym.Sci.,1992(46):691-694

[9] Jonsson J Lm,Hassander H L,Jsson L H. Macromolecules,1991(24) :126-129

[10] 张心亚,涂伟萍,陈焕钦. 核/ 壳乳液聚合中影响乳胶粒形态的因素. 化学工程,2002,9(4):19-22

[11] 段明,胡星琪. 核/ 壳乳液聚合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24(2):59-63

[12] Devon M, Gardon J L.J Appl.Polym.Sci.,1990(39):2119

[13] Santos F D D,Fabre P,Drujon X. J Polym.Sci.,Part B:Polum Phuc,2000(38):2989-1309

[14] Akira F,Yoshiaki S. Core-Shell Emulsion Composition

forArchitecture Coating[P]. JP 11-925708,1999

[15] 刘国杰,耿耀宗. 涂料应用科学与工艺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16] 黄鹤,程时远,李建宗. 合成聚合物乳液的研究与开发[J]. 湖北化工,1997(1):13-16

[17] 吴自强,余新文,王圣军. 引发剂、乳化剂对苯丙核/ 壳乳液合成的影响.涂料工业,1998( 5):7-8

[18] 刘杰凤,农兰平,王志辉. 聚合工艺对核/ 壳乳液聚合的影响. 科学实验,2003(2) :14-16

[19] 谭必恩,张洪涛,胡芳,等. 加料方法对St-BA-MAA 乳胶粒子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5) :3941

[20] 沈宁祥,等. 聚甲基丙烯酸酯/ 聚丙烯酸乙酯复合乳液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87(3):21

[21] 张心亚,瞿金清,蓝仁华,等. 核壳聚合与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 现代化工,2002(9):58-61

[22] 谢金万. 核壳乳液的性质、制备和应用[J]. 粘合剂,1990(2):44-47

[23] 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 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0

[24] 邱光鸿. 种子聚合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涂料工业,1996( 4 ):23-24

核壳乳液聚合工艺研究 孙道兴 于跃芹 李 芳 (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66042)

摘 要:介绍了核壳乳液聚合工艺的概念、合成机理、合成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测试方法。 关键词:核壳乳液;种子乳液;第二单体;加料方式

中图分类号:TQ 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696(2005)11-0021-04

0 前言

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在乳液聚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典型的方法是根据核壳的组成,采用分段聚合方法制备聚合物,将核作为种子,然后将壳层单体加到种子聚合物上聚合而成。这种结构的聚合物比共混聚合物或单体均聚物乳液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和油墨等领域。例如,内硬外软的核壳聚合物在不改变乳液聚合物单体组成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成膜温度,改善聚合物的柔韧性和弹性。20 世纪80 年代Okubo 提出了“粒子设计”的思想,通过特殊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一类具有双层或多层结构的复合粒子。可以通过核和壳的不同组合,得到一系列不同形态的乳胶粒子,进而得到不同功能的产品。这里着重介绍核/ 壳乳液聚合的机理、制备方法、表征方法、成膜机理以及膜的性能。

1 核/ 壳乳胶粒生成机理

目前,对于核/ 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根据文献报道,核/ 壳结构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以下两种。

1.1 聚合物沉积机理

在种子乳液聚合的反应初期,水相中的第二单体浓度达到浓度极限时,有一部分单体沉积下来形成基本粒子。这种基本粒子来不及长大就被种子粒子所吸附,从而在种子表面形成壳层,第二单体的聚合反应就在这些新粒子中进行。对于水溶性好的第二单体,它们聚结在壳层有利于核/ 壳结构的稳定。Rios 等人认为PSt/P(BA、MMA)粒子的形成机理就是如此。

1.2 种子粒子表面聚合机理

多数种子乳液聚合用的是水溶性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有较好的亲水性,易附着在粒子表面。Mills[3]、Chern[4]和Vanderhoff[5]等人认为: 粒子中不仅自由基的分布不均匀.而且单体也呈梯度分布,形成单体富集的壳层,因而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壳层。对于水溶性差的单体或以平衡溶胀法、间歇法进行的种子乳液聚合,其核/ 壳结构的形成遵循这种机理。

2 核/ 壳结构聚合物复合乳胶粒的合成方法

目前,制备核/ 壳结构研究最多、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子乳液聚合。其方法是:首先用乳液聚合法将成核单体合成种子乳液,然后按一定方式将第二单体加入到种子乳液中聚合即可。具有核/ 壳结构的聚合物乳液,根据壳层单体的添加方式,可分为4 种方法:

(1) 间歇法:按配方一次性将种子乳液、水、乳化剂、壳层单体加入反应器中,然后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

(2) 平衡溶胀法:将壳层单体加入到种子乳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胀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

(3) 半连续法:将水、乳化剂和种子乳液加入反应器中,再加入引发剂,然后将壳层单体以一定速率滴加到反应器中,滴加速率要小于聚合反应速率。

(4) 连续法:首先在搅拌下将单体、引发剂加入到种子乳液中,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连续滴加到溶有乳化剂的水中进行聚合。

3 核/ 壳乳胶粒结构形态及影响因素

在许多应用中,复合乳胶粒子形态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核/ 壳乳液聚合物结构形态的研究发现,复合粒子的各种形态受单体的性质,如疏水性以及制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对于PMMA/PS 体系,不同的条件下可得到雪人型、草莓型;对于聚丙烯酸丁酯和聚苯乙烯体系,则可以得到半月亮型、三明治型、反转型等形态。综合起来,影响核/ 壳乳胶粒结构的因素主要涉及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热力学因素决定最终粒子位能的高低及稳定性; 而动力学因素决定着反应过程中不同位能结构生成的难易程度。

3.1 热力学因素

热力学条件影响分步乳液聚合法粒子的形态。Sundberg 等人认为:复合粒子中两种聚合物的排列方式应满足界面自由能最小的原则。而其中聚合物与水以及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引力被证明是关键参数。Chen 等人通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PMMA/PS 体系进行研究,认为热力学上稳定的胶粒形态取决于界面自由能值和两种聚合物的相对体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体系的界面自由能或两聚合物的相对体积,就有可能达到控制乳胶粒结构形态的目的。

3.2 动力学因素

3.2.1 引发剂

引发剂的类型直接影响最终粒子的形态。当种子聚合物和第二单体都为疏水性时,用水溶性引发剂易形成核/ 壳结构,而用油溶性引发剂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对于种子聚合物亲水、而第二单体疏水的情况,加入油溶性引发剂易形成反转型核/ 壳结构。

3.2.2 第二单体加入方式和加入速度

第二单体的加入方式对乳胶粒的结构形态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不同加料方式中,第二单体在种子乳胶粒表面及内部的浓度分布不同。一般来说,当第二单体以滴加方式且滴加速度低于其聚合速度时,较易形成核/ 壳结构。

3.2.3 聚合反应速度

Jan Erik 等人研究PSt/PMMA 间歇式种子乳液聚合体系,得到以PSt 为基质,内含PMMA 的“海岛”结构。当聚合反应速度下降时,PMMA“海岛”的尺寸增大。

3.2.4 种子乳胶粒的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种子乳胶粒的粘度影响复合乳胶粒的形态,这是由于当种子乳胶粒粘度较大时,第二单体及其聚合物难于向核内扩散。另外,Chen 等人在研究PSt/PMMA 体系时发现:种子聚合物PSt 的相对分子质量高时,PSt 被PMMA 包裹;PSt 的相对分子质量低时,形成结构形态相反的结构。

3.2.5 聚合物之间的接枝程度和交联度

聚合物之间的接枝反应有利于核/ 壳结构的形成,这是由于接枝共聚物在核壳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层,降低了核壳间的界面张力,因而接枝程度越高,越易于形成核/ 壳结构。ElAasser 等人在研究PBA/PSt 体系时,发现接枝程度依赖于单体的加入方式。种子乳胶粒交联与否也会影响最终乳胶粒的结构形态,交联度大,易于形成核/ 壳结构。

此外,体系的乳化剂、pH 值、搅拌速度、单体、自由基及低聚物的移动速度等都对乳胶粒的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各种因素对乳胶粒形态的影响目前仅局限于定性讨论,要想得到定量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 核/ 壳聚合物粒子结构的表征

4.1 透射电镜法(TEM)

一般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电子云密度。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时,不同的电子云密度处颜色深浅不一样,由此可分辨粒子的结构形态。常用染色法来提高样品自身的反差。

4.2 原子力显微镜(AFM)

可直接对液体样品进行观察,能得到粒子的三维图像,并可定量确定粒子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获得许多热力学数据。

4.3 扫描电镜法(SEM)

扫描点只能观察固体样品,可分析粒子的表面形态。

4.4 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法

对于粒径单分散的聚合物用粒径分析仪对其粒径进行分析,比较复合粒子和种子粒子的粒径,就可确定核/ 壳结构是否形成。最近,人们将小角X光散射(SAXS)和小角中子散射(SANX)用于确定胶粒的内部结构。

5 聚合物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含有核/ 壳结构粒子的乳液与普通乳液聚合相比,在相同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由于其粒子具有核/ 壳结构,而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能。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成膜能力。我们常用最低成膜温度MFT 来评价成膜能力。在这方面,Morgan、 Devon等人做了许多研究,发现含有核壳结构粒子的乳液的MFT 与粒子的粒径、组成、粒子形态及壳的厚度有关。

5.1 聚合物的结构

聚合物的结构影响着核/ 壳乳胶粒子的MFT。由不同结构组成的核/ 壳乳胶粒子按照聚合物的刚性可分为硬核/ 软壳、中等/ 中等、软核/ 硬壳3 种类型。一般说来,它们的MFT 有如下顺序:硬核/ 软壳> 中等/ 中等> 软核/ 硬壳。

5.2 壳的厚度

壳的厚度也会影响核/ 壳乳胶粒子的MFT。Devon 等人在研究PMMA/PBA 体系时发现:对于硬核/ 软壳结构,MFT 随着壳的厚度增加而下降;对于软核/ 硬壳结构,MFT 大致随着壳的厚度增加而增加。但是对于硬核/ 软壳结构,壳存在着最小厚度:在乳胶干燥时,确保壳层聚合物能够流动填充于乳胶粒子间的空隙,否则,不能成膜。高样品自身的反差。

4.2 原子力显微镜(AFM)

可直接对液体样品进行观察,能得到粒子的三维图像,并可定量确定粒子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获得许多热力学数据。

4.3 扫描电镜法(SEM)

扫描点只能观察固体样品,可分析粒子的表面形态。

4.4 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法

对于粒径单分散的聚合物用粒径分析仪对其粒径进行分析,比较复合粒子和种子粒子的粒径,就可确定核/ 壳结构是否形成。最近,人们将小角X光散射(SAXS)和小角中子散射(SANX)用于确定胶粒的内部结构。

5 聚合物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含有核/ 壳结构粒子的乳液与普通乳液聚合相比,在相同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由于其粒子具有核/ 壳结构,而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能。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成膜能力。我们常用最低成膜温度MFT 来评价成膜能力。在这方面,Morgan、 Devon等人做了许多研究,发现含有核壳结构粒子的乳液的MFT 与粒子的粒径、组成、粒子形态及壳的厚度有关。

5.1 聚合物的结构

聚合物的结构影响着核/ 壳乳胶粒子的MFT。由不同结构组成的核/ 壳乳胶粒子按照聚合物的刚性可分为硬核/ 软壳、中等/ 中等、软核/ 硬壳3 种类型。一般说来,它们的MFT 有如下顺序:硬核/ 软壳> 中等/ 中等> 软核/ 硬壳。

5.2 壳的厚度

壳的厚度也会影响核/ 壳乳胶粒子的MFT。Devon 等人在研究PMMA/PBA 体系时发现:对于硬核/ 软壳结构,MFT 随着壳的厚度增加而下降;对于软核/ 硬壳结构,MFT 大致随着壳的厚度增加而增加。但是对于硬核/ 软壳结构,壳存在着最小厚度:在乳胶干燥时,确保壳层聚合物能够流动填充于乳胶粒子间的空隙,否则,不能成膜。

5.3 核/ 壳间过渡层

核壳间过渡层也影响核/ 壳乳胶粒子聚合物的MFT。Santos 等人在采用NMR 的方法研究PBA/PMMA 体系时发现,在PBA/PMMA 核/ 壳乳胶粒子中存在一个过渡层,过渡层中含有PMMA 和PBA,在过渡层中离核越远,PBA 含量越低,PMMA 含量越高;过渡层影响着膜的力学性能,第二单体的亲水性、核的交联度及膜的热处理等因素都是通过作用于过渡层来影响膜的MFT 和力学性能的。

5.4 种子阶段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在种子乳液聚合中,第一阶段加入的引发剂量将决定成核速率的快慢,从而影响乳液粒子的粒径和分布。当乳化剂用量、种子单体浓度恒定时,胶束数恒定,引发剂浓度对乳液聚合的第二阶段的反应速率影响相对较小,此时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足够补充聚合过程中被终止的活性中心。为了使聚合反应第一阶段产生较多的活性中心,获得粒径小分布窄的乳液种子,必须加入足够量的引发剂。通常在种子聚合阶段,加入引发剂总量的1/3~1/2,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少量水稀释后随预乳化单体以不同速度滴加入聚合体系,这样,既能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得到均匀的乳液粒子,又能提高乳液聚合的稳定性。

5.5 种子单体用量的影响

聚合单体相同,核单体的组成不同,所得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显然是不同的,乳液涂层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在总单体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种子单体量的增加,乳液粒度减小粘度增加,聚合稳定性降低。种子单体用量不宜超过总单体量的20%。

5.6 ( 甲基)丙烯酸用量的影响

在苯丙乳液中引入功能单体丙烯酸,是为了得到交联度好的乳液。据报道,引入带有极性基团的丙烯酸,可以在聚合物侧链上引入极性基团,这会增大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丙烯酸的加入对于聚合工艺的改善也有良好的作用,它是一种亲水性单体,既可溶于水相又可溶于油相,可以明显地抑制凝胶的产生,同时使合成的乳液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但丙烯酸所带的羧基是一种亲水性基团,过多地加入丙烯酸将会使共聚物的耐水性下降。

6 涂料中的应用

由于核/ 壳结构复合粒子聚合物具有特殊性能,因而广泛用于涂料领域。如:PSt/PAc 核/ 壳结构的乳液可作为上光涂料。其在涂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6.1 设计理想的MFT

以高T g 的聚合物为核、低T g 的聚合物为壳制备具有核/ 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在这种复合粒子中,低T g 的壳有利于乳胶在低温下成膜,随着水的挥发,凝聚膜的T g 接近整个聚合物的平均T g,这种较高的T g 减小了粘着的可能性。如Akira 以不同配比

的MMA、苯乙烯、丙烯酸、2- 乙基丙烯酸己酯为核壳制成MFT 为28℃的乳胶涂料。

6.2 特殊功能涂料的合成

由于核/ 壳结构乳胶粒的核、壳层之间可能存在接枝、互穿网络或离子键合,它不同于一般的共聚物或聚合物共混物。在相同原料组成的情况下,乳胶粒的核/ 壳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耐磨、耐水及抗张强度、粘接强度等,所以是一种合成特殊功能涂料的较好方法。Min 等人进行的丙烯酸丁酯(PBA)/ 苯乙烯(PSt)的核壳乳液聚合,证实了加料方式对乳胶粒形态的影响。至于选用哪种单体作种子乳液的单体,哪种单体作壳层的单体,完全根据客观需要而设计。一般而言,若希望得到硬度、强度均较大,而且涂层又有较好的弹性,则可合成内硬外软的核/ 壳结构聚合物乳液。

7 结语

在共聚单体组成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共聚单体的加料方式,可制得性能

优异、易于成膜、用途广泛的核壳型乳液。

参考文献

[1] Okubo M,Yamada A,Matsumoto T. J Polym.Chem.Ed.,1980(16):3219-23

[2] Rois L,Hidalgo M,Gavaille J Y. Colloid Polym.Sci.,1999(269):812-816

[3] Mills M F,Gibert R G,Napper D H. Macromolecules,1990(23):4247-52

[4] Chern C S,Poehlein G W. J Polym.Sci.,1987(25):617-622

[5] Dimonie V L,El-Aasser M S,Klein A. J Polym.Sci.,1984(22):2197-2203

[6] 宋吉照,顾利霞. 核- 壳乳液聚合综述. 上海化工,2000(6):29-32

[7] Sundberg D,Cassassa A P,Panazopoulos J,et al. J Appl.Polym.Sci.,1990(41):1429-33

[8] Chen Y C,Dimonie V, Aasser M S. J Appl.Polym.Sci.,1992(46):691-694

[9] Jonsson J Lm,Hassander H L,Jsson L H. Macromolecules,1991(24) :126-129

[10] 张心亚,涂伟萍,陈焕钦. 核/ 壳乳液聚合中影响乳胶粒形态的因素. 化学工程,2002,9(4):19-22

[11] 段明,胡星琪. 核/ 壳乳液聚合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24(2):59-63

[12] Devon M, Gardon J L.J Appl.Polym.Sci.,1990(39):2119

[13] Santos F D D,Fabre P,Drujon X. J Polym.Sci.,Part B:Polum Phuc,2000(38):2989-1309

[14] Akira F,Yoshiaki S. Core-Shell Emulsion Composition

forArchitecture Coating[P]. JP 11-925708,1999

[15] 刘国杰,耿耀宗. 涂料应用科学与工艺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16] 黄鹤,程时远,李建宗. 合成聚合物乳液的研究与开发[J]. 湖北化工,1997(1):13-16

[17] 吴自强,余新文,王圣军. 引发剂、乳化剂对苯丙核/ 壳乳液合成的影响.涂料工业,1998( 5):7-8

[18] 刘杰凤,农兰平,王志辉. 聚合工艺对核/ 壳乳液聚合的影响. 科学实验,2003(2) :14-16

[19] 谭必恩,张洪涛,胡芳,等. 加料方法对St-BA-MAA 乳胶粒子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5) :3941

[20] 沈宁祥,等. 聚甲基丙烯酸酯/ 聚丙烯酸乙酯复合乳液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87(3):21

[21] 张心亚,瞿金清,蓝仁华,等. 核壳聚合与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 现代化工,2002(9):58-61

[22] 谢金万. 核壳乳液的性质、制备和应用[J]. 粘合剂,1990(2):44-47

[23] 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 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0

[24] 邱光鸿. 种子聚合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涂料工业,1996( 4 ):23-24


相关内容

  •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
  •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 概述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子的直径大小及其分布是表征聚合物乳液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分子设计中的核心体现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控制上.粒径大小不同的乳液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如微乳液,粒径在 10~100nm 之间,是理想的小粒径.单分散聚合物颗粒的合成介质,在食 ...

  • [聚合物合成工艺]教学大纲
  • <高聚物合成工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高聚物合成工艺>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 Polymer Synthesis Craft (三)开课对象:材料化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作为基础,又为后续课程&q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毕业论文
  • 吉林化工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年产30万吨ABS 树脂生产车间设计 学生姓名: * * *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 * * * 2014年*月*日 II 年产30万吨ABS 树脂生产车间设计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 * * * 指导老师 * * * [摘要]ABS 树脂是五大合 ...

  • 水性肠溶型丙烯酸树脂药物包衣材料的研究
  • 2008年第37卷第3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3 水性肠溶型丙烯酸树脂药物包衣材料的研究 刘 琳,张亚楠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合成了以水为分散介质.用作药物包衣材料的丙烯酸树脂乳液.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相比.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种类和用量.分子量调节剂种类和用 ...

  •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 2009年第31卷第6期 化学与黏合 CHEMISTRY AND ADHESION ·5·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王巍1, 张 斌1,2, 张绪刚2 (1.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 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胶黏剂工程技术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4 ...

  • 乳液聚合方法研究进展
  • 化学工程师 Sum 179No.8 文章编号:1002-1124(2010)08-0038-04 Chemical Engineer 2010年第8 期 乳液聚合方法研究进展 刘宇 (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要:乳液聚合方法具有各方面的优点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受到人们 ...

  • 五大通用塑料
  • 五大通用塑料 聚乙烯 1.概述 聚乙烯是乙烯最重要的下游产品,聚乙烯(PE)占世界聚烯烃消费量的70%,占总的热塑性通用塑料消费量的44%,消费了世界乙烯产量的52%.聚乙烯基本分为三大类,即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是其主要加工产品 ...

  •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 第3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当前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应用最广泛 的化学反应之一 ◆自由基聚合反应适用单体:乙烯基单体.二烯烃类单体 ◆自由基聚合产物: 合成橡胶( Tg 室温):常温下为坚硬的塑性体,主要用作塑料. 合成纤维.涂料等的原料 高分子合成工业中自 ...

  • 气干性水性醇酸树脂涂料改性实例
  • 时间:2015-05-07 11:50来源: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 作者:刘国杰 0 前言 醇酸树脂涂料尤其是空气中氧化干燥(气干)的醇酸树脂涂料,产量大用途广,但使用有机溶剂量也大,实现气干性醇酸树脂涂料水性化是重要方向,国内外涂料技术界为此进行了大量工作.水稀释性.水乳化型.各种树脂改性.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