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 题: 《虞美人》

授课时间: 2013年 5月 29日 星期三 第 4节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 型: 公开课

授课班级: 高二88班

授课地点: 88班教室

授课教师: 罗 瑢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1、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激发学习诗词的兴 趣;

3、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冰冷的月光,寂寞的梧桐深院,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些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让我们来静静地聆听这首《虞美人》。 (播放歌曲《虞美人》,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搭建学生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平台。)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自由发言。那么,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歌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活,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二、 走近李煜(知人论世)

1、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三、诵读课文、因声求气(把握节拍和韵脚)

1、注意把握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找出韵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学生齐读课文

四、探究课文、整体感知

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情感的关键词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明确:“愁”。用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来体现。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异国他乡的“春花秋月”是对他这个亡国之君来说是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和心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3、“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些东西改变了?

明确:地位改变:一国之尊:尊贵——阶下囚:卑贱

生活改变: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窘迫不堪

心情改变:快乐、幸福——羞辱、悲痛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4、作者抒发了 什么样情感?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五、精读细品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哪里?

明确:1、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手法,

2、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3、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

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六、拓展迁移----与“愁”有关的诗句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6、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轼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七、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本文运用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对比、夸张。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3、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对比、联想、意境、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

八、小结:

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看到了李煜用绝望与眼泪创造的美丽,看到了南唐后主用生命创造的辉煌!

九、板书设计: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景: 虚实结合、联想

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

往事之叹、

情:亡国之恨、 情景交融

离家之痛、 乐景写哀情

思家之苦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 题: 《虞美人》

授课时间: 2013年 5月 29日 星期三 第 4节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 型: 公开课

授课班级: 高二88班

授课地点: 88班教室

授课教师: 罗 瑢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1、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激发学习诗词的兴 趣;

3、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冰冷的月光,寂寞的梧桐深院,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些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让我们来静静地聆听这首《虞美人》。 (播放歌曲《虞美人》,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搭建学生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平台。)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自由发言。那么,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歌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活,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二、 走近李煜(知人论世)

1、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三、诵读课文、因声求气(把握节拍和韵脚)

1、注意把握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找出韵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学生齐读课文

四、探究课文、整体感知

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情感的关键词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明确:“愁”。用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来体现。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异国他乡的“春花秋月”是对他这个亡国之君来说是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和心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3、“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些东西改变了?

明确:地位改变:一国之尊:尊贵——阶下囚:卑贱

生活改变: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窘迫不堪

心情改变:快乐、幸福——羞辱、悲痛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4、作者抒发了 什么样情感?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五、精读细品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哪里?

明确:1、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手法,

2、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3、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

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六、拓展迁移----与“愁”有关的诗句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6、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轼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七、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本文运用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对比、夸张。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3、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对比、联想、意境、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

八、小结:

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看到了李煜用绝望与眼泪创造的美丽,看到了南唐后主用生命创造的辉煌!

九、板书设计: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景: 虚实结合、联想

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

往事之叹、

情:亡国之恨、 情景交融

离家之痛、 乐景写哀情

思家之苦


相关内容

  • 静女 公开课教案
  • <诗经•邶风•静女> 授课班级:汽一(1)班 授课时间:2015.11.4 授课教师:李瑞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 2. 理解诗歌大意并积累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结合文本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 ...

  • [精品资源]离骚(公开课优秀教案)
  • 离骚 (公开课优秀教案) (公开课优秀教案)离骚 (公开课优秀教案)安徽岳勇志 5.离骚 (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教案 古典诗文 2013-03-19 090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誓词的方法. 3. ...

  • 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教案)
  •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 一.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一)学习散文语言运用,掌握通感修辞方法. (二)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高雅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第4.5自然段 (二 ...

  • 李煜作品[虞美人]赏析教案
  • 李煜作品<虞美人>赏析教案 教学课题:<虞美人> 教学目标: 知识:1.能较准确地把握作品主题 2.对词中名句有较准确的理解 能力:提高对李煜词作的分析鉴赏能力 德育: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健康.乐观.积 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的主题:体会藏情于景.借景 ...

  • 喂出来教案(公开课)
  • 15.<喂--出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 2.探究小说人物性格,了解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养成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结尾的含意,领会小说的主旨 ...

  • 大班美术教案:爱心鱼
  • 幼儿园教案大全 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颜色和图案间隔来装饰鱼: 2.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一条用不同颜色和图案装饰鳞片的大鱼(鳞片可取下).一幅背景图: 2.每人有一份绘画材料(绘画本.画纸.铅笔.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油性笔).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

  •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
  •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 教学博苑 03-23 0926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 原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 ...

  • 虞美人教案
  • <虞美人>教案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南唐杂咏>是后人对谁的评价? 称李煜为"词中帝"."亡国君",结合之前的预习,谈谈你对李煜的了解 首先,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