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 公开课教案

《诗经•邶风•静女》

授课班级:汽一(1)班 授课时间:2015.11.4 授课教师:李瑞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

2. 理解诗歌大意并积累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结合文本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2. 通过指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青青子衿》,这首歌中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是久等不见恋人来,恋人的“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这些衣饰都让女子思念不已,最后直呼“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相思之情。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就出自我国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学习了一些《诗经》中的名篇,关于《诗经》的小常识大家还记得多少呢?老师先来考一考同学们。

二、知——了解《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诗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305篇

4.这些诗歌是按体制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风”“雅”“颂”三部分。

5.这些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几种?————赋、比、兴

《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诗经》中表现纯真的爱情的民歌很多,《静女》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诵——熟读课文,掌握字词和节拍

1. 录音范读,结合注释积累字词。

2. 集体朗读。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四言诗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3.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正。

4.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男子

赴约会

五、赏——鉴赏人物,品味感情

1. 男子形象

(1)“搔首踟蹰”在表达方式上属于什么描写?这一描写非常传神,其传神之处在哪里? 明确:细节描写;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搔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真挚情义和迷恋程度。

(2)诗句“说怿女美”中男子为什么喜欢彤管?表现了男子怎样的感情?

明确:一方面是因为“彤管”颜色鲜艳,漂亮,令男子非常喜爱,更重要的是彤管是静女送给他的,表面上是赞叹彤管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表现了他对静女的爱恋。

(3)“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女(汝)”,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子托物寄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达了男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明确:男主人公用这句话托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了礼轻情意重的珍贵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后的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现了他对恋人的一片深情。

2. 女子形象

(1)与男子约会的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明确:从“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看出是一位文静漂亮的姑娘。

(2)“爱而不见”运用什么描写?展现静女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细节描写,展现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可爱的性格。

(3)“贻我彤管”和“自牧归荑”又展现了静女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一“贻”一“归”,美人主动赠物,展现了静女的热情和对男子真挚的感情。

六、总结

这首诗歌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回忆恋人约会的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静女与男子之间的一种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愿你们都能在适当的时候,收获属于你们的爱情。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诗。

2.将《静女》改编为现代诗歌。

八、板书设计

静女

男子形象 女子形象 纯净甜蜜

憨厚淳朴 文静漂亮

痴情 活泼可爱

真挚 热情真挚

《诗经•邶风•静女》

授课班级:汽一(1)班 授课时间:2015.11.4 授课教师:李瑞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

2. 理解诗歌大意并积累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结合文本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2. 通过指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青青子衿》,这首歌中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是久等不见恋人来,恋人的“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这些衣饰都让女子思念不已,最后直呼“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相思之情。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就出自我国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学习了一些《诗经》中的名篇,关于《诗经》的小常识大家还记得多少呢?老师先来考一考同学们。

二、知——了解《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诗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305篇

4.这些诗歌是按体制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风”“雅”“颂”三部分。

5.这些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几种?————赋、比、兴

《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诗经》中表现纯真的爱情的民歌很多,《静女》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诵——熟读课文,掌握字词和节拍

1. 录音范读,结合注释积累字词。

2. 集体朗读。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四言诗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3.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正。

4.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男子

赴约会

五、赏——鉴赏人物,品味感情

1. 男子形象

(1)“搔首踟蹰”在表达方式上属于什么描写?这一描写非常传神,其传神之处在哪里? 明确:细节描写;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搔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真挚情义和迷恋程度。

(2)诗句“说怿女美”中男子为什么喜欢彤管?表现了男子怎样的感情?

明确:一方面是因为“彤管”颜色鲜艳,漂亮,令男子非常喜爱,更重要的是彤管是静女送给他的,表面上是赞叹彤管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表现了他对静女的爱恋。

(3)“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女(汝)”,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子托物寄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达了男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明确:男主人公用这句话托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了礼轻情意重的珍贵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后的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现了他对恋人的一片深情。

2. 女子形象

(1)与男子约会的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明确:从“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看出是一位文静漂亮的姑娘。

(2)“爱而不见”运用什么描写?展现静女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细节描写,展现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可爱的性格。

(3)“贻我彤管”和“自牧归荑”又展现了静女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一“贻”一“归”,美人主动赠物,展现了静女的热情和对男子真挚的感情。

六、总结

这首诗歌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回忆恋人约会的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静女与男子之间的一种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愿你们都能在适当的时候,收获属于你们的爱情。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诗。

2.将《静女》改编为现代诗歌。

八、板书设计

静女

男子形象 女子形象 纯净甜蜜

憨厚淳朴 文静漂亮

痴情 活泼可爱

真挚 热情真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