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

  摘要: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形成、发展到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诸要素可分为基本形态、具体形态和特殊形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构成文明体系的基本形态。生态文明不是人类自身范畴的文明,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5-0093-04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中央文件中的相继提出,理论界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新一轮热潮,大量成果纷纷涌现,新提法、新论断陆续进入读者视野。在诸多新观点中,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或文明系统)是其中之一。在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类型日益增多的基础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概念并作出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鲜内容。

  一、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从改革开放初期“两个文明”的提出到党的十七大生态文明的提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初步形成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十二大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初步形成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理论上的创新如同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一样拉开了序幕。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两个文明的概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使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念,它开创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历史篇章。1980年,邓小平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高度的精神文明。1982年9月,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再次阐发两个文明的观点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的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二)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发展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二大以全面揭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被载入史册。十二大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铺开,全方位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也取得大发展。

  1.政治文明的提出。政治文明最初被看成是精神文明的范畴,然而理论界对此一直持有异议。早在起草十二大报告时,有专家学者就不赞成把民主政治方面的内容划归在精神文明之中。1983年,王正萍教授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必须和当前我国的现实紧密结合》的论文中,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但这一提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又有学者陆续提出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如《学术研究》1986年第4期刊登了肖君和的论文《关于“社会政治文明”的思考》,第5期发表了范贤超,周建平《政治文明初探》一文。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2001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3]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使用“政治文明”这个概念。2002年他又在“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上进一步提出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通过决议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载入修订的新党章。中共中央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在党的文献中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构的重大发展。

  2.生态文明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问题引起全球高度重视,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发表了纲领性文件《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90年代,世界环发大会的召开、《里约热内卢宣言》的发表、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策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普及等等,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理论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开始陆续出现,如1990年李绍东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上发表《论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一文;1992年谢光前在《社会主义研究》上发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初探》一文。纵观整个90年代,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理论成果,不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成绩都比较突出,其中不乏精品力作。

  3.其它文明形态的陆续提出。除上述两种种文明形态外,制度文明、法制文明、商业文明、社会文明、生育文明、人口文明等的提法也进入读者视野,极大地充实了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完善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七大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完善阶段。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命题。自那以来,和谐社会、社会建设成为理论界研究的新领域和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一些眼光敏锐的专家学者提出了社会文明(这里的社会文明指的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应的、狭义上的概念)这一新命题。学者们认为社会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之一和题中应有之义。《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刊发肖君和《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明——关于“社会文明”的思考》一文,该文可能是理论界最早提出社会文明的论文。2007年于建荣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专著。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提出使得人类社会的四个基本形态齐备,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成熟完善。

  摘要: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形成、发展到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诸要素可分为基本形态、具体形态和特殊形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构成文明体系的基本形态。生态文明不是人类自身范畴的文明,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5-0093-04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中央文件中的相继提出,理论界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新一轮热潮,大量成果纷纷涌现,新提法、新论断陆续进入读者视野。在诸多新观点中,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或文明系统)是其中之一。在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类型日益增多的基础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概念并作出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鲜内容。

  一、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从改革开放初期“两个文明”的提出到党的十七大生态文明的提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初步形成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十二大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初步形成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理论上的创新如同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一样拉开了序幕。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两个文明的概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使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念,它开创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历史篇章。1980年,邓小平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高度的精神文明。1982年9月,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再次阐发两个文明的观点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的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二)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发展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二大以全面揭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被载入史册。十二大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铺开,全方位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也取得大发展。

  1.政治文明的提出。政治文明最初被看成是精神文明的范畴,然而理论界对此一直持有异议。早在起草十二大报告时,有专家学者就不赞成把民主政治方面的内容划归在精神文明之中。1983年,王正萍教授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必须和当前我国的现实紧密结合》的论文中,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但这一提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又有学者陆续提出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如《学术研究》1986年第4期刊登了肖君和的论文《关于“社会政治文明”的思考》,第5期发表了范贤超,周建平《政治文明初探》一文。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2001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3]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使用“政治文明”这个概念。2002年他又在“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上进一步提出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通过决议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载入修订的新党章。中共中央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在党的文献中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构的重大发展。

  2.生态文明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问题引起全球高度重视,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发表了纲领性文件《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90年代,世界环发大会的召开、《里约热内卢宣言》的发表、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策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普及等等,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理论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开始陆续出现,如1990年李绍东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上发表《论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一文;1992年谢光前在《社会主义研究》上发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初探》一文。纵观整个90年代,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理论成果,不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成绩都比较突出,其中不乏精品力作。

  3.其它文明形态的陆续提出。除上述两种种文明形态外,制度文明、法制文明、商业文明、社会文明、生育文明、人口文明等的提法也进入读者视野,极大地充实了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完善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七大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完善阶段。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命题。自那以来,和谐社会、社会建设成为理论界研究的新领域和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一些眼光敏锐的专家学者提出了社会文明(这里的社会文明指的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应的、狭义上的概念)这一新命题。学者们认为社会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之一和题中应有之义。《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刊发肖君和《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明——关于“社会文明”的思考》一文,该文可能是理论界最早提出社会文明的论文。2007年于建荣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专著。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提出使得人类社会的四个基本形态齐备,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成熟完善。


相关内容

  • 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有关理论问题*
  • 作者:潘允康房良钧 天津社会科学 1998年03期 为了服务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研制了测量城市市区.郊县农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三个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验性的实地勘查与测量,取得了初步结果和经验.这一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有关理论问题的认识,以下我们围绕建 ...

  • 基于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作者:王会王奇詹贤达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09期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区域生态文明水平.监测生态文明进程.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与重点的基础.在理论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文明内涵的直接体现.在实践中,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推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 ...

  • 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于秀琴
  • 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InstituteofBusinessandTechnologyJun.2013Vol.27No.3 欍欍欍欍欍欍氥理论经济研究 欍氥 doi:10.3969/j.issn.1672-5956.2013.03.004 ( ...

  • 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机制保障(下)答案
  • 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机制保障(下)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考试说明]: 1.我国现在沙化土地的面积已经达到了17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 正确 错误 2.全国湖泊有3万个,湖泊总储水量达7000亿立方米,湖泊水域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 正确 错误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戴木才 田海舰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 ...

  • 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_胡倩
  • 市场论坛MARKETFORUM 改革发展 2012年第07期(总第100期) 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胡 [摘 倩董大为 要]文章根据生态文明理论,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选择构建广西生态文明的目标值指标体系,运用定性与定量.模 型预测等方式分析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运用集对分析模型评价广西14 ...

  • 湖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评价
  •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工业化中期以后,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建立科学的湖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对影响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进行预警,这是湖北省生态文明实践指导和理论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资源条件优越.生 ...

  •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 ...

  •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案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补充说明:教材的变动中,来分析本章节的重要性 原来:(2013.2014版) 标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基本国策 说明了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