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崛起]教案2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认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过程与方法

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导学重难点 重点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导学设计意图

1、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的大意。

3、了解苏联建设的理想与取得的成就。

4、正确、全面的认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利弊。

5、指导学生结合本国的国情谈谈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分析】

本课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苏联的崛起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

展示教学目标,教师提示主要问题,学生对照目标自主看书学习,完成知识的自我积累。

1、让学生看书了解苏联二三十年代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2、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分析斯大林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从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到1921年苏维埃政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到1925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到1937年苏联的建设取得巨大的成绩。而与此同时的帝国主义国家正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合作,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的积极作用。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及其作用)

2、“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的“苏联模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僵化了?你如何评价这一模式?(斯大林模式)

3、请你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邓小平是怎样改变中国的僵硬模式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此外,我们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总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提供的经验与教训。

(四)布置作业

1、你对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联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想一想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2、综合1、2两课的学习,你对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感想?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认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过程与方法

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导学重难点 重点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导学设计意图

1、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的大意。

3、了解苏联建设的理想与取得的成就。

4、正确、全面的认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利弊。

5、指导学生结合本国的国情谈谈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分析】

本课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苏联的崛起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

展示教学目标,教师提示主要问题,学生对照目标自主看书学习,完成知识的自我积累。

1、让学生看书了解苏联二三十年代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2、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分析斯大林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从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到1921年苏维埃政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到1925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到1937年苏联的建设取得巨大的成绩。而与此同时的帝国主义国家正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合作,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的积极作用。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及其作用)

2、“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的“苏联模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僵化了?你如何评价这一模式?(斯大林模式)

3、请你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邓小平是怎样改变中国的僵硬模式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此外,我们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总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提供的经验与教训。

(四)布置作业

1、你对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联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想一想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2、综合1、2两课的学习,你对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感想?


相关内容

  •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 新兴力量的崛起导学案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 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 [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 ...

  • 第13课 挑战"两极"优质课教案
  • 第13课 挑战"两极"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要求,明确课本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盟形成的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试图能力. ...

  • 历史教案-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新认识
  • 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再认识 我国学术界一般公认,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是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确定的.当时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位领导人通过讨论交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达成一致,通过建立雅尔塔体制来规范战后的世界秩序.冷战爆发以后,美苏两国战时形成的合作同盟关系宣告破裂,从此世界进入了美苏两大军事集 ...

  •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B.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C.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2 ...

  • 亚非拉的奋起教案
  •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 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 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二.思想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 ...

  • 俄罗斯教案6
  • 俄罗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俄罗斯"这节教学内容是初中阶段世界分区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根据初中六 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地理学科特点,有选择性地安排了三大块内容:国土辽阔. 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教材按照由自然到人文的顺序,首先介绍了俄 罗斯的位 ...

  •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 授课题目: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课程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其意义. 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

  • 美国.苏联崛起的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及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反思美国.苏联崛起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而在此基础上,社会结构的完善和高度有序是国家持续崛起的充要条件.这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苏联:中国:大国崛起 中图分类号:K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8)05 ...

  • 中职汽车文化概论教案3
  • 第三章 汽车在中国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各汽车生产基地的分布 3. 了解各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汽车品牌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了解各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汽车品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5课时 第八课时 第一节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