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学设计02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4.感受语言的魅力。

5.体会作者对勤劳农民的赞美和对充满激情火热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古诗《山亭夏日》 [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导入。

2.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夏》一文,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感》。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扫清字词障碍。

读一读:芊芊(qiān) 迸发 (bèng) 黛色(dài) 匍匐(pú fú) .....

澹澹 (dàn) 主宰 (zǎi ) 磅礴(pángbó) 轻飞慢舞(màn) ......

板书:景美 人勤} 赞美

紧张 热烈 急促 } 赞美

(五)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 ③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夏季的自然景象,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

①指出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实写:山坡上密密的草,林带上长墙般的黛色绿烟,烦人的蝉儿、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麦子的香味等。 虚写: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②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山坡上密密的草,林带上长墙般的黛色绿烟,烦人的蝉儿、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麦子的香味。)

③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最后一句。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分总)

④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缓慢而来。相关语句:略)。

⑤第二节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 “沸腾”一词。)

⑥第二自然段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视觉、听觉、嗅觉。密密的草、翻滚的麦浪、麦子的香味等等)。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归纳段意思:描写夏天的色彩。

②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1—3句。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托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一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③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

④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春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相比较。(对比)

⑤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内容。 (写夏天紧张的旋律、农民的辛勤劳动)通过什么来写的?(通过农民劳作的情景来展示。一写农民的辛苦、二写农民紧张忙碌)

②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用文中语句回答)

③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农民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侧面描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两方面来写夏:白天到夜里,整个夏天里都很忙碌)。

④哪些词语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快割、快割”、“ 快打、快打”、“赶快去给禾苗追肥、浇水”这些词语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五段内容。(抒写作者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②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③请同学说说寓于此段中的感情。(抒发了赞美夏天、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思想感情)。

6.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六)学生总结全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七)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对比手法,起什么作用?

2.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举例分析。

(八)品味语言(从修辞、用词角度。)

1.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理由。

例句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品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夏天麦浪翻滚,丰收在望的壮美景象,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对繁忙农人的讴歌。“扑打”一词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字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例句2:“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品析: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

例句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品析:从视角、触角、味角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九)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作者对夏天的感情:热情赞美。热情赞美夏天,其实是热情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赞美普通劳动者。

(十)布置作业

你心中的夏是怎样的?

①学生口述心中的夏。

②写成习作《我心中的夏》。

③做课本136页练习一、二 。

教学后记

教学试图让学生从把握夏的特点出发,牢牢把握住作者寓于文中的感情。用这种感情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切地去体味这份感情。

在教学中,从重难点出发,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既有课内知识的解剖,又向课外作了延伸。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4.感受语言的魅力。

5.体会作者对勤劳农民的赞美和对充满激情火热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古诗《山亭夏日》 [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导入。

2.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夏》一文,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感》。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扫清字词障碍。

读一读:芊芊(qiān) 迸发 (bèng) 黛色(dài) 匍匐(pú fú) .....

澹澹 (dàn) 主宰 (zǎi ) 磅礴(pángbó) 轻飞慢舞(màn) ......

板书:景美 人勤} 赞美

紧张 热烈 急促 } 赞美

(五)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 ③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夏季的自然景象,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

①指出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实写:山坡上密密的草,林带上长墙般的黛色绿烟,烦人的蝉儿、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麦子的香味等。 虚写: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②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山坡上密密的草,林带上长墙般的黛色绿烟,烦人的蝉儿、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麦子的香味。)

③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最后一句。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分总)

④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缓慢而来。相关语句:略)。

⑤第二节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 “沸腾”一词。)

⑥第二自然段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视觉、听觉、嗅觉。密密的草、翻滚的麦浪、麦子的香味等等)。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归纳段意思:描写夏天的色彩。

②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1—3句。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托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一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③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

④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春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相比较。(对比)

⑤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内容。 (写夏天紧张的旋律、农民的辛勤劳动)通过什么来写的?(通过农民劳作的情景来展示。一写农民的辛苦、二写农民紧张忙碌)

②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用文中语句回答)

③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农民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侧面描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两方面来写夏:白天到夜里,整个夏天里都很忙碌)。

④哪些词语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快割、快割”、“ 快打、快打”、“赶快去给禾苗追肥、浇水”这些词语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五段内容。(抒写作者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②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③请同学说说寓于此段中的感情。(抒发了赞美夏天、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思想感情)。

6.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六)学生总结全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七)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对比手法,起什么作用?

2.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举例分析。

(八)品味语言(从修辞、用词角度。)

1.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理由。

例句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品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夏天麦浪翻滚,丰收在望的壮美景象,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对繁忙农人的讴歌。“扑打”一词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字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例句2:“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品析: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

例句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品析:从视角、触角、味角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九)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作者对夏天的感情:热情赞美。热情赞美夏天,其实是热情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赞美普通劳动者。

(十)布置作业

你心中的夏是怎样的?

①学生口述心中的夏。

②写成习作《我心中的夏》。

③做课本136页练习一、二 。

教学后记

教学试图让学生从把握夏的特点出发,牢牢把握住作者寓于文中的感情。用这种感情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切地去体味这份感情。

在教学中,从重难点出发,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既有课内知识的解剖,又向课外作了延伸。


相关内容

  • 全国艺术设计类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和科研院所
  • 招生单位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名称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0 00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1 艺术学 清华大学 080 ...

  • 全国设计院名录
  • 全国的设计院名录即设计院大全 来源: 王红娜的日志 中央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中国民航机场 ...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模板
  • 学 号:06204134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姓 名 姓 名 职称 姓 名 职 ...

  •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www.hainnu.edu.cn/licb 学习论坛 返回主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李 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当前的教学设计将向三个方 ...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 ...

  • 教学设计的发展
  • 教学设计的发展 [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对教学设计发展轨迹的回溯和总结,可 ...

  • 德国教育法相关的资料
  • 域外 教育发展研究2009.4 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笮杜惠洁 摘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德国教学设计理论诸流派共同构建出一整套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明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性原则.恰切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与德国教育教学理论确性原则. 逻辑衔接完整,还为一线教师的 ...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 ...

  •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 附件二: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招 生 院 校及 专 业 省统考科目 科类计划数分数线 [0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方向)[02]影视动画(学制2年)[02]装饰艺术设计[03]广告设计与制作 [01]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02]人物形象设计(学制2年) [02]装饰艺 ...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课题研究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环节,习题教学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习题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与当今物理教育改革潮流不和谐的因素:习题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