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康德.席勒.马克思审美教育思想综述

卢梭、康德、席勒、马克思

审美教育思想综述

一、卢梭的思想浅析

1、卢梭的教育思想产生背景

文化背景:自然法学派作为西方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流派, 对近现代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法学的产生很早, 但它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想被广泛地传播并且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却只有到了启蒙运动时才实现。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此情况下,举起了天赋人权的旗帜,他们系统论述了人的自然权利,近代自然法学派兴起。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有一个自然状态,人们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一派以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为代表,他们坚持君主专制论,另一派则以洛克为首,他坚持民主共和说。这两派都对打破中世纪神学独霸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社会背景:十八世纪法国的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资产阶级、广大人民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者相互配合, 实行严酷的思想钳制, 对人民灌输宗教迷信思想, 以维护其封建统治。在教育领域, 则极力压制儿童的天性和自然成长, 鼓吹“ 原罪”谬论, 教育成为束缚儿童自然、自由成长的枷锁。

2、卢梭审美教育思想3个要点

(1)审美感受:感性的理解

卢梭认为人的理解有两种,即“感性的理解”和“理性的理解”,或者说是“孩子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感性的理解”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组合起来,形成“知觉”或简单的观念,卢梭称这种组合的能力为“第六感觉”,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能通过事物的种种外形的综合而使我们知道事物的性质”;“理性的理解”则建立在感性的理解之上,它“把几个简单的观念组合成复杂的观念” 。感性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感性。卢梭指出,在简单的感觉以及复合的感觉(即知觉)中包含着判断:简单的感觉所产生的 判断要感受具体的事物,是被动的;而从知觉(即复合的感觉)或观念中产生的判断要确定事。

(2)审美兴趣:游戏与学习的统一

审美包含着现实功利但又具有超越性,卢梭的美育思想深刻地触及了这一内容。孩子们的兴趣被其所关注的现实利益调动起来,这是功利性的;但孩子们在这种兴趣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又是超功利的。

(3)审美情境:具体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

情境教育的审美特点,在于它总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实际的景物使儿童达到感悟理解的目的。在卢梭的理论中,情境教育主要是在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第3个时期(12~15 岁)。在这个时期,尽管作为人的第六感觉的知觉或观念已经在上一个时期的感觉训练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可以在此时进入智力教育阶段,但总的来说,其理解仍然处在感性的范畴,因此即便是智力教育也不能是抽象的;孩子所学的知识必须有实际的用处,因而学习必须与具体的事物密切相关,不能脱离现时的情境。

3、卢梭美育的局限

卢梭在他的著作中和言论中,一方面在表现出思想的正确性和深邃性的同时具有偏激性

卢梭、康德、席勒、马克思

审美教育思想综述

一、卢梭的思想浅析

1、卢梭的教育思想产生背景

文化背景:自然法学派作为西方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流派, 对近现代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法学的产生很早, 但它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想被广泛地传播并且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却只有到了启蒙运动时才实现。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此情况下,举起了天赋人权的旗帜,他们系统论述了人的自然权利,近代自然法学派兴起。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有一个自然状态,人们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一派以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为代表,他们坚持君主专制论,另一派则以洛克为首,他坚持民主共和说。这两派都对打破中世纪神学独霸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社会背景:十八世纪法国的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资产阶级、广大人民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者相互配合, 实行严酷的思想钳制, 对人民灌输宗教迷信思想, 以维护其封建统治。在教育领域, 则极力压制儿童的天性和自然成长, 鼓吹“ 原罪”谬论, 教育成为束缚儿童自然、自由成长的枷锁。

2、卢梭审美教育思想3个要点

(1)审美感受:感性的理解

卢梭认为人的理解有两种,即“感性的理解”和“理性的理解”,或者说是“孩子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感性的理解”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组合起来,形成“知觉”或简单的观念,卢梭称这种组合的能力为“第六感觉”,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能通过事物的种种外形的综合而使我们知道事物的性质”;“理性的理解”则建立在感性的理解之上,它“把几个简单的观念组合成复杂的观念” 。感性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感性。卢梭指出,在简单的感觉以及复合的感觉(即知觉)中包含着判断:简单的感觉所产生的 判断要感受具体的事物,是被动的;而从知觉(即复合的感觉)或观念中产生的判断要确定事。

(2)审美兴趣:游戏与学习的统一

审美包含着现实功利但又具有超越性,卢梭的美育思想深刻地触及了这一内容。孩子们的兴趣被其所关注的现实利益调动起来,这是功利性的;但孩子们在这种兴趣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又是超功利的。

(3)审美情境:具体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

情境教育的审美特点,在于它总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实际的景物使儿童达到感悟理解的目的。在卢梭的理论中,情境教育主要是在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第3个时期(12~15 岁)。在这个时期,尽管作为人的第六感觉的知觉或观念已经在上一个时期的感觉训练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可以在此时进入智力教育阶段,但总的来说,其理解仍然处在感性的范畴,因此即便是智力教育也不能是抽象的;孩子所学的知识必须有实际的用处,因而学习必须与具体的事物密切相关,不能脱离现时的情境。

3、卢梭美育的局限

卢梭在他的著作中和言论中,一方面在表现出思想的正确性和深邃性的同时具有偏激性


相关内容

  • 哲学家名字大全
  • 哲学家名字大全 世界在我口袋 2011.8.25 古希腊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派,元素派,原子论者,智者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犬儒学派,怀疑学派,学园学派,逍遥学派 泰勒斯 阿纳克西曼德(-610--546) 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学者,泰勒斯的学 ...

  •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 单项选择题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B)A.亚里士多德 B.柏拉 图 C.歌德 D.席勒 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的. (B)A.美和美的规律 B.艺术 C.审美经验 D.审美心理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A)A.分析哲学 B.实用主 ...

  • 国内学者对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理解文献综述
  • 我国学者对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系 吴宗劲 2011013571 摘要:康德哲学在整个西方近代哲学史和德国古典哲学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矛盾,创立了被他称为先验主义的唯心论哲学,成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本文主要是从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背景. ...

  • 中文系论文选题
  • 2008级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神话> 1.中国神话的演变和发展 2.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研究 3.神话和仙话的比较研究 4.<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5.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6.楚辞神话研究 <诗经今注> 1.论<诗经>所反映的上古社会风俗 2. ...

  • 浅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 浅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赵全会 200410650 一. 艺术是人类生活的标志 艺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人类的生活史要远远早于文明史,历史学一般的将文字.青铜器.城市作为判断文明的要素,那么在距今七千年前,苏美尔人率先达到了文明的标准,第一个在全世界跨入文明的门槛,七千年前,生活西亚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 ...

  • 外国文学启蒙文学
  • 一.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18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打破了它和封建贵族阶级势均力敌的状态. 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启 蒙运动. 18世纪欧洲文学主潮是启蒙文学,它是欧洲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背景: 英国:已经建立其资本主义制度,继 ...

  • 我的老师强烈推荐···书籍
  • 部分阅读书录: 哲学 <理想国> 柏拉图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尼可马亥伦理学> <圣经> <忏悔录> 奥古斯丁 <反异教大全> 托马斯·阿奎那 <方法论> 笛卡尔 <哲学原理> <利维坦&g ...

  • 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
  • 康德逝世两百年了.在这两百年间,世界发生了巨变.如果说十九世纪看似平静的欧洲已经在酝酿风暴,二十世纪则全球都有如天翻地覆.但是,康德的道德哲学看来却还是经受了考验,依然对思想学术界发生着有力的影响.从二十世纪初普里查德.罗斯等直觉主义者到世纪末仍然活跃的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等政治哲学家,基本上都是 ...

  • 文艺理论与批评参考书目
  • 文艺理论参考书目 1.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科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 吕特·阿莫西等:<俗套与套语>,丁小会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李赋宁译注,南昌:白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