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重点)

单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运动和

静止的关系问题

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物质范畴作出完整概括的是( B )

A.毛泽东 B.列宁 C.马克思 D.恩格斯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建立起彻底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D.指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

A.古希腊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哲学 D.黑格尔哲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著名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人的思维视野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D )

A.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符合理性原则 D.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A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写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述评所蕴含的哲理是( B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

作一个整体

11、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惠能的观点是( C )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是(B)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相结

合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1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A )

A.联系和发展 B.物质和运动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运动和静止

14、工人一天新创造价值100元,劳动力价值40元,请问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B )

A.40% B.150% C.60% D.100%

15、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 B )

A. 价值 B.使用价值 C.劳动者有人生自由 D.劳动者一无所有

1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对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17、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B )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8、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19. 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D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否定的原理

21.作为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C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

和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2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这是一种( A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2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 A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 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

2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26.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 C )

A.能动性

C.间接性

27.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B ) B.直接性 D.客观性 B.形而上学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

2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C )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29.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D )

A.使用价值

C.具体劳动

30.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 )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v

31.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 A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B.交换价值 D.抽象劳动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32.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

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33.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4.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D )

A.人的发展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

3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6.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B.地理环境的状况 D.生产关系的性质 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多选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B.C )

A.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B.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D. 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观点符合这一界定的有( B.C )

A. 人的本质是先天的 B.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C. 人的本质是可变的 D. 人的本质是永恒的

4.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 )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 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

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BD )

A.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 产品的分配形式 C. 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D.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6、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一些是正确的( BCD )

A.世界上有两种真理,一种是绝对真理,一种是相对真理。B.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C.割下来的手只是一只名义上的手

D.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7、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B )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物质资料生产

8、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同一性的表现的有( ACD )

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 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9、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绝对精神派生万物 D.心外无物

10、唯物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种形态?( ACD )

A 古代朴素唯物论 B 庸俗唯物论 C 形而上学唯物论 D 辩证唯物论

11、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 ACD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C.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

A 历史继承性 B 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D 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1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有:(BCD)

A. 电闪雷鸣 B.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

C.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D.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4、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 BCD )

A.分配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判断题:

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对 )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小提琴。(对 )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产生的两个来源。(错)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对 )

5、人脑既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又是意识产生的源泉。(错 )

6、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错 )

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而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错 )

8、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运动个过程中发生价值的增值,才转化为资本。(对 )

9、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对 )

10、商品如果转换不成货币,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所有者。(对 ) 1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错 )

1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 )

1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错 )

14、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错)

15、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错 )

16、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错)

1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错)

18、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对 )

19.我们要高举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 错 )

20.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就是真理。( 错 )

21.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错 )

22. 垄断产生后,资本主义竞争的程度大大减弱了。( 错 )

2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对 )

24、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对 )

25、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错 )

26、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错 )

27.人脑既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又是意识的源泉。(错)

28、假象就是错觉。(错 )

29、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这要求我们必须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 错 )

30、运动状态是绝对的。( 错 )

3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对 )

3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对 )

3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错 )

34.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对 )

35.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错 )

36.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错 )

简答题: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答: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 .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答: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第四,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的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或答: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 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它们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性质。但是,在唯物辩证法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主要理由在于: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深刻说明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并且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但其中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对立统—关系。如质和量、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因此,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就成为掌握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和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这两种发展观斗争的焦点。既然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那么,承认矛盾法则就是辩证法,否认矛盾法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也就是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所以,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说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

第四,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认识的根本法则,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辩证法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同时也是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离开了矛盾分析法,就不可能认识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当然也就不可能正确有效地改造世界。

要掌握唯物辩证法,首先必须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核心。但是,对立统一规律不能代替或取消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或范畴,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同样地也只有把握其他规律和范畴,才能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也才能充分发挥对立统一规律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是全面而深到的理论体系,它既是革命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耍掌握这个最好的思想武器,必须深刻理解这一科学体系的总的特征,以及构成整个体系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表现形式.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6.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答: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

一是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标准。二是指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一是指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

7.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

答: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8.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论述题:

1. 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状况的规律这一原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1)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状况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

2)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正是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来确定的.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呈现出相对落后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趋势及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生产力发展总体落后和多层次的特点要求在坚持公有制

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实践证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的,它极大地促进了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2.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

负责的精神.结合当前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请你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答: 人与自然和谐应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适合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即自然界的无目的和目的性;二是人在破坏自 然环境并遭到自然环境的反作用惩罚或面临着自然界可能惩 罚的威胁时主动地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妥协、和解,通过约束人 类自己的行为以求达到减少自然报复,防止自然环境恶化,使 自然环境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主要有两类:一 是自然环境问题。目前这类环境问题尽管依然存在,但已经 不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是人为环境问题。是人类 活动对环境的需求和影响超过了环境的容量和承载能力,或 者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后,产生了不利于人类健康和 生产活动的环境效应。当今世界这类人为制造的环境问题已 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就是说当今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主要是 人为因素造成,而不是自然因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取 决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取决于人类自然观的改变。

单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运动和

静止的关系问题

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物质范畴作出完整概括的是( B )

A.毛泽东 B.列宁 C.马克思 D.恩格斯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建立起彻底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D.指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

A.古希腊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哲学 D.黑格尔哲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著名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人的思维视野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D )

A.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符合理性原则 D.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A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写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述评所蕴含的哲理是( B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

作一个整体

11、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惠能的观点是( C )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是(B)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相结

合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1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A )

A.联系和发展 B.物质和运动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运动和静止

14、工人一天新创造价值100元,劳动力价值40元,请问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B )

A.40% B.150% C.60% D.100%

15、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 B )

A. 价值 B.使用价值 C.劳动者有人生自由 D.劳动者一无所有

1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对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17、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B )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8、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19. 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D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否定的原理

21.作为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C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

和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2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这是一种( A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2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 A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 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

2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26.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 C )

A.能动性

C.间接性

27.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B ) B.直接性 D.客观性 B.形而上学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

2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C )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29.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D )

A.使用价值

C.具体劳动

30.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 )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v

31.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 A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B.交换价值 D.抽象劳动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32.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

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33.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4.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D )

A.人的发展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

3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6.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B.地理环境的状况 D.生产关系的性质 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多选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B.C )

A.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B.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D. 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观点符合这一界定的有( B.C )

A. 人的本质是先天的 B.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C. 人的本质是可变的 D. 人的本质是永恒的

4.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 )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 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

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BD )

A.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 产品的分配形式 C. 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D.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6、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一些是正确的( BCD )

A.世界上有两种真理,一种是绝对真理,一种是相对真理。B.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C.割下来的手只是一只名义上的手

D.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7、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B )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物质资料生产

8、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同一性的表现的有( ACD )

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 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9、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绝对精神派生万物 D.心外无物

10、唯物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种形态?( ACD )

A 古代朴素唯物论 B 庸俗唯物论 C 形而上学唯物论 D 辩证唯物论

11、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 ACD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C.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

A 历史继承性 B 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D 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1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有:(BCD)

A. 电闪雷鸣 B.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

C.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D.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4、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 BCD )

A.分配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判断题:

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对 )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小提琴。(对 )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产生的两个来源。(错)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对 )

5、人脑既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又是意识产生的源泉。(错 )

6、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错 )

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而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错 )

8、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运动个过程中发生价值的增值,才转化为资本。(对 )

9、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对 )

10、商品如果转换不成货币,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所有者。(对 ) 1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错 )

1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 )

1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错 )

14、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错)

15、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错 )

16、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错)

1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错)

18、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对 )

19.我们要高举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 错 )

20.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就是真理。( 错 )

21.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错 )

22. 垄断产生后,资本主义竞争的程度大大减弱了。( 错 )

2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对 )

24、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对 )

25、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错 )

26、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错 )

27.人脑既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又是意识的源泉。(错)

28、假象就是错觉。(错 )

29、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这要求我们必须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 错 )

30、运动状态是绝对的。( 错 )

3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对 )

3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对 )

3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错 )

34.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对 )

35.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错 )

36.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错 )

简答题: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答: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 .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答: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第四,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的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或答: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 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它们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性质。但是,在唯物辩证法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主要理由在于: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深刻说明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并且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但其中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对立统—关系。如质和量、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因此,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就成为掌握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和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这两种发展观斗争的焦点。既然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那么,承认矛盾法则就是辩证法,否认矛盾法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也就是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所以,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说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

第四,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认识的根本法则,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辩证法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同时也是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离开了矛盾分析法,就不可能认识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当然也就不可能正确有效地改造世界。

要掌握唯物辩证法,首先必须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核心。但是,对立统一规律不能代替或取消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或范畴,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同样地也只有把握其他规律和范畴,才能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也才能充分发挥对立统一规律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是全面而深到的理论体系,它既是革命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耍掌握这个最好的思想武器,必须深刻理解这一科学体系的总的特征,以及构成整个体系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表现形式.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6.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答: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

一是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标准。二是指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一是指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

7.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

答: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8.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论述题:

1. 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状况的规律这一原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1)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状况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

2)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正是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来确定的.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呈现出相对落后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趋势及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生产力发展总体落后和多层次的特点要求在坚持公有制

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实践证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的,它极大地促进了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2.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

负责的精神.结合当前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请你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答: 人与自然和谐应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适合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即自然界的无目的和目的性;二是人在破坏自 然环境并遭到自然环境的反作用惩罚或面临着自然界可能惩 罚的威胁时主动地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妥协、和解,通过约束人 类自己的行为以求达到减少自然报复,防止自然环境恶化,使 自然环境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主要有两类:一 是自然环境问题。目前这类环境问题尽管依然存在,但已经 不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是人为环境问题。是人类 活动对环境的需求和影响超过了环境的容量和承载能力,或 者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后,产生了不利于人类健康和 生产活动的环境效应。当今世界这类人为制造的环境问题已 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就是说当今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主要是 人为因素造成,而不是自然因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取 决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取决于人类自然观的改变。


相关内容

  •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浅析
  • ・网络财富 Teaching eld ・Intemet fortune 放式教学.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不与中国国情联系,不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联系,与现行党的方针政策联系,不与国际形势联系,不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失去了生命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

  •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 ...

  • 2010-2011学年马原期末考试题A
  •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20=20分) 1,在世纪之交,被赞誉为"千年思想家"."千年伟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是( )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2 ...

  • 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 2015-16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一.期末统考考试说明 1.考试形式:闭卷,校本部.师范学院.文理学院.生化学院15级本科以及商务学院14级本科参加统考,考试结束后学校组织统一电子阅卷. 2.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1分×30=30分) (2 ...

  • 马基期末考试重点
  •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

  •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备考资料
  • 1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 答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 ...

  • 华侨大学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 ...

  • 郑州大学期末考试马克思资料--认识论
  • 12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的观点. (D ) A .反映论 B.可知论 C .辩证法 D.实践 12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认识论的观点. (C ) A .机械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二元论 1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 ...

  • 国际金融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 第一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之间产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价值的系统记录. 第一,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的国际经济交易. 第二,国际收支是以经济交易为统计基础的. 第三,国际收支记录是一个流量. 2,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一,对经常项目而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