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马原期末考试题A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20=20分)

1,在世纪之交,被赞誉为“千年思想家”、“千年伟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是( )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 B 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

C 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 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是( )

A 工业革命 B 阶级斗争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派别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一元论和二元论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6,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 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B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C 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商品经济是( )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交换形式 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9,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 )

A 剩余价值率 B 年剩余价值率 C 利润率 D 年利润率

1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不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1,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

A m:c B c:m C m:v D c:v

12,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C 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13,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单个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

A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B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D 资本生产和资本沟通

1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

A 议会制 B 分权制 C 两党制或多党制 D 普选制

15,资本循环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售卖阶段 D 流通阶段

16,资本国际化进程中大体上是( )

A 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 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 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 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1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化”( )

A 可以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B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1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思想路线表现的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 感觉、概念、判断 B 感念、判断、推理

C 感觉、知觉、表象 D 感觉、知觉、推理

20,下面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C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2×10=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 )

A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学说

B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D 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普遍规律的学说,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身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思想和文化发展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 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4,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是其内在的动力推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包括( )

A 物质生产是基础动力 B 社会基本矛盾是核心动力

C 人民群众是主体动力 D 科学技术是决定动力

5,党的群众路线是( )

A 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 B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生产全球化 B 资本全球化 C 贸易全球化 D 劳务全球化 8,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

A 剩余价值率 B 资本有机构成 C 资本周转速度 D 不变资本的节约 9,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力量,表现为( )

A 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他们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摆脱了一切社会制约

1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

A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B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 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

D 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三、简答题(6×5=30分)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4,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5,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论述题(2×15=30分)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20=20分)

1,在世纪之交,被赞誉为“千年思想家”、“千年伟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是( )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 B 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

C 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 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是( )

A 工业革命 B 阶级斗争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派别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一元论和二元论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6,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 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B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C 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商品经济是( )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交换形式 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9,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 )

A 剩余价值率 B 年剩余价值率 C 利润率 D 年利润率

1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不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1,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

A m:c B c:m C m:v D c:v

12,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C 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13,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单个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

A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B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D 资本生产和资本沟通

1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

A 议会制 B 分权制 C 两党制或多党制 D 普选制

15,资本循环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售卖阶段 D 流通阶段

16,资本国际化进程中大体上是( )

A 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 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 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 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1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化”( )

A 可以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B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1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思想路线表现的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 感觉、概念、判断 B 感念、判断、推理

C 感觉、知觉、表象 D 感觉、知觉、推理

20,下面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C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2×10=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 )

A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学说

B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D 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普遍规律的学说,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身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思想和文化发展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 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4,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是其内在的动力推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包括( )

A 物质生产是基础动力 B 社会基本矛盾是核心动力

C 人民群众是主体动力 D 科学技术是决定动力

5,党的群众路线是( )

A 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 B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生产全球化 B 资本全球化 C 贸易全球化 D 劳务全球化 8,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

A 剩余价值率 B 资本有机构成 C 资本周转速度 D 不变资本的节约 9,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力量,表现为( )

A 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他们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摆脱了一切社会制约

1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

A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B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 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

D 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三、简答题(6×5=30分)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4,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5,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论述题(2×15=30分)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关内容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小学2010--2011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意识,我校教学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作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强 ...

  • 洛阳市2010-2011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洛阳市2010-2011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 ...

  •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总结
  • 来到省二实验高新校区工作已经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感受到了很多。很幸运的来到省二的同时,又很幸运地来到了高新校区的中学部体音美组,这是一个充满快乐和温暖的大家庭。在这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 授课班级具体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6-7年级10个班级的音乐教学工作。分别是七年级6个班(7 ...

  •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试题(2009起)
  •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 是: . . . 2. 幼 ...

  • 北京东城区2010-2011学年高三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 北京东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上学期)复习资料
  •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pep(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doc(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人教版](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精品](01-09)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01-09) · ...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 本学期,认真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方针,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教务处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落实是根本的观念,狠抓常规管理,认真组织各项教学教研工作,做好各项教学服务。在狠抓内涵发展的大环境下,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地工作。现将教务处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管理,重在落实;常抓不懈 ...

  • 七年级语文答案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
  •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一.基础知识(22分) 1.A 2.B 3.(1)B (2)A 4.D 5.(错一字扣半分)(1)莫言下岭便无难 (2)但余钟馨声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