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姓名:张晶晶

专业:对外汉语

学号:2010134131

【摘要】文化决定词汇的内涵, 词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真正全面深刻地了解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后, 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词汇的联想意义, 也才能真正比较完美地译好各国文化产品, 使跨文化交流畅通无阻。因此研究词汇中的文化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字】词汇 文化 关系

【主要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从另一方面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往往制约着该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影响更深。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指出:“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因此可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及其构成成分,都会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一、词汇能反映文化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所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同样必须把握汉文化。要想把握好汉文化,在具有初步的汉语基础知识之后,应注重学习最能反映汉文化特征的汉语文化词语。文化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民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

汉语的背景是中国文化,因此词语的生成、演变、派生、组合等往往可以从文化上找到理据。例如汉语中的对偶性的形成,尤其汉语词汇的对称结构和音节的偶化,与汉民族传统的辩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种辩证观念孕育了汉民族凡事讲成双成对,重视均衡和谐的心理特点,并对汉语的构词特点有极大影响。再如汉族人自古有食熟忌生的饮食习惯,认为生肉、生饭味不美,吃了生食容易生病等。做饭炒菜时讲究火候,“欠火”和“过火”都会影响食味,因此都是不理想的,要求“火候”恰

到好处。这在汉语词汇中也有反映,而且构成一批比喻词语。例如:“欠火候”原指做饭炒菜熟度不够、在生活中比喻办事情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也称“火候不够”;“回炉”也称“回锅”,指没办好事情重新去办,把半成品或不合格的产品送回工厂再加工。又如汉语词汇的组合结构也可以从汉文化上找到理据。封建伦理等级观念,在汉语的词语结构上可以反映出来。比如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有关男女的词语中的反映,在词素结构顺序上总是男在前面,女在后面,如夫妻、夫妇、男女、父母、公婆、兄嫂、弟妹等;成语的结构也是男前女后,如夫贵妻荣、夫唱妇随、男耕女织、男婚女嫁、男尊女卑、男女有别等。

此外,还有一类词是本族语言中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词,这类词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最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例如中国古代特别崇拜“龙凤”二灵,并形成了龙凤文化。汉民族在上古时代就把“龙”作为崇拜的图腾。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是神,龙能腾云驾雾,兴云降雨,传说主宰大海的神就是东海龙王。龙象征着神圣吉祥。汉族自古把龙奉为祖先的化身,因而至今汉民族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的子孙自豪。此外,龙又是封建帝王的象征。古代帝王成为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随之凡与皇帝有关的都加一个“龙”字。如:“龙飞”指皇帝即位;“龙颜”指皇帝或皇帝的面容;“龙体”指皇帝的身体;“龙床”指皇帝睡卧的床等等。“凤”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凤有美丽的羽毛而被称为“鸟中之王”,历来是祥瑞的象征。民间艺术中有“百鸟朝凤”的剪纸,也有“百鸟朝凤”的绣花图,又有“百鸟朝凤”的乐曲。“凤”在古代又是帝后的象征,因此皇后穿“风衣”,戴“凤冠”,住在宫室称“凤阁”,出宫时乘坐的车叫“凤辇”。

二、文化的发展推动并制约词汇的发展

词汇不仅在静态方面作为一面镜子反映文化,而且在动态方面它也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文化的消亡而消亡,表现出文化对词汇发展的推动作用与选择功能。在这方面不仅体现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词汇的含义,尤其是伴随意义、深层含义是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变迁密不可分的。例如“钟”原来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后来指早晚用来报时的器具。这种变化与文化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钟”在古代作为打击乐器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

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利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西洋时钟传入我国以后,“钟”的含义逐步转变为能打点报时的时钟,现在不打点的报时工具也叫“钟”。

文化推动并制约词汇的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的方面是新词的大量出现与旧词的消亡。词汇是语言中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最敏感的要素,当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时,就可能要创造一些新词来标记它们,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例如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些词汇,如“导弹”、“核弹”、“数据库”、“光缆”等。又如现今社会一些网络词汇随着网络的普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应接不暇,如“菜鸟”、“网虫”、“潜水”、“楼主”、“跟帖”等。当然,大量新词因文化的发展而涌现,也有不少随着文化的消亡或失去言语交际的支持而进入历史的故纸堆。例如上古时期关于牲畜的词汇在汉语中也是极其发达的。《说文解字》在“马”部就收录了115个用以分辨其颜色、性别和形体的字。这些词汇除了被收录在典籍之中,我们现代人在实际生活中恐怕见得不多,用得更少甚至模糊其意。这样它们就成了趋于死亡的词。

三、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稳定下来的词汇对文化有考证、记载、传播的功能

文化对词汇发展有推动作用,反过来那些经文化淘汰之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词汇又对文化有考证、记载、传播的功能。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说:“一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面影。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的确是文化的活化石。例如一些沿用至今的地名可以透视古代的文化。湖北的“大冶”、大冶的“铜绿山”、阳新的“赤马山”,这些地名都与当地铜、铁冶炼业有关,而事实上大冶唐宋时已置炉炼铁,铜绿山冶铜就更早了。词汇可以作为考证文化的活化石,是因为词汇本身铭刻着文化的印迹。例如以“页”为偏旁的字或词,颈、领、颔、颊、顶、颌等都表示与头部有关的部位,因为“页”是一个象形字,它的小篆字形上面是“首”,下面是“人”,它是“头”的本字,所以从“页”的字都与头面有关。

四、通过词汇可以进行文化对比

词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词汇进行文化对比。这种对词汇文化意义的对比既是文化交流的需要,又是语言对比研究的需要。例如上面所说的“龙”,在汉语中它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帝王、权威、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的“dragon”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则是背生双翅、喷吐火焰、吞食生灵的凶残怪物。又如英语中,“熊(bear )”被人们认为是凶狠、残忍的动物,当它们被用来形容人时,往往包含着鲁莽、莽撞的意思;但是在汉语中,“熊”却没有了类似的意义,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对它的形象是笨手笨脚,行动缓慢,蕴含着愚笨的含义,因此也有了“瞧你那熊样”一说。

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可能会因为不了解对方所说词汇的文化内涵而产生误解,甚至导致交流的失败。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这类词汇的学习对我们的交际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要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要先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8).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3]龙又珍. ,《词汇与文化刍议》[J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吴淑琼,《词汇与文化》[J ].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7,(2).

[5]姜明宇,《词汇与文化的关系》[J ].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

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姓名:张晶晶

专业:对外汉语

学号:2010134131

【摘要】文化决定词汇的内涵, 词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真正全面深刻地了解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后, 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词汇的联想意义, 也才能真正比较完美地译好各国文化产品, 使跨文化交流畅通无阻。因此研究词汇中的文化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字】词汇 文化 关系

【主要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从另一方面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往往制约着该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影响更深。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指出:“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因此可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及其构成成分,都会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一、词汇能反映文化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所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同样必须把握汉文化。要想把握好汉文化,在具有初步的汉语基础知识之后,应注重学习最能反映汉文化特征的汉语文化词语。文化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民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

汉语的背景是中国文化,因此词语的生成、演变、派生、组合等往往可以从文化上找到理据。例如汉语中的对偶性的形成,尤其汉语词汇的对称结构和音节的偶化,与汉民族传统的辩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种辩证观念孕育了汉民族凡事讲成双成对,重视均衡和谐的心理特点,并对汉语的构词特点有极大影响。再如汉族人自古有食熟忌生的饮食习惯,认为生肉、生饭味不美,吃了生食容易生病等。做饭炒菜时讲究火候,“欠火”和“过火”都会影响食味,因此都是不理想的,要求“火候”恰

到好处。这在汉语词汇中也有反映,而且构成一批比喻词语。例如:“欠火候”原指做饭炒菜熟度不够、在生活中比喻办事情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也称“火候不够”;“回炉”也称“回锅”,指没办好事情重新去办,把半成品或不合格的产品送回工厂再加工。又如汉语词汇的组合结构也可以从汉文化上找到理据。封建伦理等级观念,在汉语的词语结构上可以反映出来。比如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有关男女的词语中的反映,在词素结构顺序上总是男在前面,女在后面,如夫妻、夫妇、男女、父母、公婆、兄嫂、弟妹等;成语的结构也是男前女后,如夫贵妻荣、夫唱妇随、男耕女织、男婚女嫁、男尊女卑、男女有别等。

此外,还有一类词是本族语言中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词,这类词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最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例如中国古代特别崇拜“龙凤”二灵,并形成了龙凤文化。汉民族在上古时代就把“龙”作为崇拜的图腾。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是神,龙能腾云驾雾,兴云降雨,传说主宰大海的神就是东海龙王。龙象征着神圣吉祥。汉族自古把龙奉为祖先的化身,因而至今汉民族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的子孙自豪。此外,龙又是封建帝王的象征。古代帝王成为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随之凡与皇帝有关的都加一个“龙”字。如:“龙飞”指皇帝即位;“龙颜”指皇帝或皇帝的面容;“龙体”指皇帝的身体;“龙床”指皇帝睡卧的床等等。“凤”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凤有美丽的羽毛而被称为“鸟中之王”,历来是祥瑞的象征。民间艺术中有“百鸟朝凤”的剪纸,也有“百鸟朝凤”的绣花图,又有“百鸟朝凤”的乐曲。“凤”在古代又是帝后的象征,因此皇后穿“风衣”,戴“凤冠”,住在宫室称“凤阁”,出宫时乘坐的车叫“凤辇”。

二、文化的发展推动并制约词汇的发展

词汇不仅在静态方面作为一面镜子反映文化,而且在动态方面它也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文化的消亡而消亡,表现出文化对词汇发展的推动作用与选择功能。在这方面不仅体现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词汇的含义,尤其是伴随意义、深层含义是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变迁密不可分的。例如“钟”原来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后来指早晚用来报时的器具。这种变化与文化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钟”在古代作为打击乐器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

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利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西洋时钟传入我国以后,“钟”的含义逐步转变为能打点报时的时钟,现在不打点的报时工具也叫“钟”。

文化推动并制约词汇的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的方面是新词的大量出现与旧词的消亡。词汇是语言中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最敏感的要素,当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时,就可能要创造一些新词来标记它们,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例如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些词汇,如“导弹”、“核弹”、“数据库”、“光缆”等。又如现今社会一些网络词汇随着网络的普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应接不暇,如“菜鸟”、“网虫”、“潜水”、“楼主”、“跟帖”等。当然,大量新词因文化的发展而涌现,也有不少随着文化的消亡或失去言语交际的支持而进入历史的故纸堆。例如上古时期关于牲畜的词汇在汉语中也是极其发达的。《说文解字》在“马”部就收录了115个用以分辨其颜色、性别和形体的字。这些词汇除了被收录在典籍之中,我们现代人在实际生活中恐怕见得不多,用得更少甚至模糊其意。这样它们就成了趋于死亡的词。

三、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稳定下来的词汇对文化有考证、记载、传播的功能

文化对词汇发展有推动作用,反过来那些经文化淘汰之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词汇又对文化有考证、记载、传播的功能。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说:“一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面影。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的确是文化的活化石。例如一些沿用至今的地名可以透视古代的文化。湖北的“大冶”、大冶的“铜绿山”、阳新的“赤马山”,这些地名都与当地铜、铁冶炼业有关,而事实上大冶唐宋时已置炉炼铁,铜绿山冶铜就更早了。词汇可以作为考证文化的活化石,是因为词汇本身铭刻着文化的印迹。例如以“页”为偏旁的字或词,颈、领、颔、颊、顶、颌等都表示与头部有关的部位,因为“页”是一个象形字,它的小篆字形上面是“首”,下面是“人”,它是“头”的本字,所以从“页”的字都与头面有关。

四、通过词汇可以进行文化对比

词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词汇进行文化对比。这种对词汇文化意义的对比既是文化交流的需要,又是语言对比研究的需要。例如上面所说的“龙”,在汉语中它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帝王、权威、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的“dragon”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则是背生双翅、喷吐火焰、吞食生灵的凶残怪物。又如英语中,“熊(bear )”被人们认为是凶狠、残忍的动物,当它们被用来形容人时,往往包含着鲁莽、莽撞的意思;但是在汉语中,“熊”却没有了类似的意义,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对它的形象是笨手笨脚,行动缓慢,蕴含着愚笨的含义,因此也有了“瞧你那熊样”一说。

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可能会因为不了解对方所说词汇的文化内涵而产生误解,甚至导致交流的失败。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这类词汇的学习对我们的交际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要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要先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8).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3]龙又珍. ,《词汇与文化刍议》[J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吴淑琼,《词汇与文化》[J ].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7,(2).

[5]姜明宇,《词汇与文化的关系》[J ].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


相关内容

  •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 一五六 ...

  •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4个
  •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4个)汉语和英语的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的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 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 汉英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留学生汉字习得规律与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法初探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对外汉语口语 ...

  • 汉语类论文题目
  • 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论文题目 1. 论汉字的性质 2.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 许慎六书说论评 4.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 "'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 论现代 ...

  •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选题汇总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A 英国文学(英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 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 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B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的文化 ...

  •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从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意识浅析<驯悍记>主角凯瑟琳娜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 The Blindness in ...

  •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3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4 欧•亨利短篇 ...

  •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毕业论文工作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凡未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2.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坚决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论文中凡引用他人著述或学术成 ...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长沙理工大学英语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外语语言教学(178) 1.教师素质 现代教师必备素质 一个有效率的英语教师应当具备的特性 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论教师的有效性 评估与教师自我提高 2. 教师教色 泛读课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如何理解其教学角色 教师在成人 ...

  • 浅析济慈_夜莺颂_中的修辞手法
  • 浅析济慈<夜莺颂>中的修辞手法 赵雁 摘要:诗歌素有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和陌生化的特点,因为这些特点,诗的语言可以说是文学语言中最优美的. 而诗的语言中,修辞手法极为重要.修辞被看成是"语言的装饰""思想的装饰",恰当地应用,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