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水--成都的格局

更多精彩内容点标题下方蓝色字加关注即可浏览

用短短的文字说一个城市,一定是挂一漏万的,尤其是像成都这样特点很泛滥的城市。

写一个地方,最怕用断语,下定义,尤其是像成都这样特点太过鲜明的城市。

过去说成都,绕来绕去就是围着“休闲”、“安逸”、“美食”、“享受”之类的词汇转,成都这座几千年的城市经过这个很表面,很标签的过滤镜,就剩下一堆美食,一桌麻将,一杯盖碗之类在那里泛着绿光了。

经典的场景有:什么在飞机上就可以听到成都下面的麻将声,闻到下面火锅的香味,什么地震时候,一边摇晃,一边啖酒,依然气定神闲,云云。这样的场景很有画面感,很有效果,很有口味。

只是,常在这样的场景里大步行走,倒是赏心悦目,倒是活色生香,可不免会对成都的理解有许多表面化简单化之嫌。

其实,成都诸多鲜亮的词语背后,是由一个个成都人的禀性支撑的,而禀性这东西,一定不是一年两年,五年十年的功夫可以下得了断语的。

许多人总爱说,成都人的性格有点像围绕成都的那条被称为锦江的府南河,河水来自岷江,有上游的湍急,水流最终汇入长江,有下游的壮阔。而城中的河水,舒缓平静,造就了成都人性格在激越和壮阔的上下游之间,有一种特有的平和从容。

在成都市区东部的望江楼上的一副联,上联这样说,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下联一直找不到最好的对句。这样把江水和时间摆放在一起,把念古的悠悠之情,化作文字之间的玄妙意境,那是文人墨客的事情。

而老南门大桥,更早是万里桥附近的李大爷,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却只是每天要涉到河水的中央,用两个木桶和一个扁担,把河中的清水挑上来,送到岸上的几个茶铺,水缸里的水盛满以后,老板会用一块明矾,在水里轻轻地搅动一番,过不久,就会有一缸清花亮色的水。茶客几分钱就可以在那里坐一天,看天色,望江水,喝热茶。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上千年。直到百年前,成都人因为手里的入股铁路的票据一下子可能要成为白纸一张,于是,他们往锦江里扔下了好多的木牌,木牌上写了鸡毛信,就是通知沿岸的成都人,赶快行动,保卫自己的财产和权利。这个时候,那个茶铺边上伴随了成都上千年的水流,才在突然之间有了通向外部的作用和价值。

这是成都人观察世界的一个特定时间里爆发出来的角度。由此许多人说,成都人和锦江里的水,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条河,被称为成都人的母亲河。

这没错,可是,如果说成都人和水的关系,除了这条并不宽阔的水道之外,更多的,是和院子里井水的关系。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的中央,地势低洼,地下水的水位非常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只要你拿一个锄头,往地下挖上个两三米,就会有水出现。在这一点上说,成都的这个现象,在全国任何一个区域中心城市来讲,都是别具特色的。

于是,一个院子里打一口井,对成都人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事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成都的南部靠近府南河的那一片,还保留在好多老旧院子当中。旧时经营绸缎的老板们已经不知所终,那些精美的院子经由好多家合住,一般在一进门的右侧,就有一口井,一个院子里的好几家人就可以用这口井满足一切生活用水所需。

成都以“井”命名的地名也特别多,从井巷子,到铁箍井,从双眼井,到凉水井,举不胜举。再加上,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的肥沃土壤和温和湿润的气候,让这里的人即使不用勤奋劳作,也会有好的收成,所谓不知饥馑。在院子里不用动太大的工程,稍微挖上几米,就可以有清水涌动的井水。

这样的生活,在造就成都人闲适安逸生活的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内心的一种格局:一方院落,两三个天井,五六间屋子,加上一口水井,最多,加上锦江里有些清洌的水流和可以通往乐山,通往宜宾,通往上海的水路,就足以让一个家族安闲自足地生活下去。

于是,一个标准的成都人内心是闲散的,安逸的,比较容易艺术化的。有闲情逸致的,擅长烹饪的,擅长琴棋书画的,对各种精细的滋味有细腻的体会和玩赏的品位,他们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必要,去结成一股一股庞大的家族势力,这样庞大家族势力许多出自北方缺水地区,他们需要抱团强大的家族势力去争抢水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于是才有高家庄李家庄这样的地名和文化。成都人相对来说,比较散漫,不必太为基本生活去拼命,在一条河,一口井的格局里,安然度日。

成都又是一个少见的两千多年城址不变的大城市,这样的生活场景几十代地延续着,自然会造就成都人的内心结构,安闲散淡,精细聪明,不乏对生活滋味品位的追求,没有大的宗族势力,市民化,草根化,不乏自成一体的生活态度和幽默俏皮的化解方式。但同时,与以上特点一定有并生的东西也挥之不去,比如自我封闭,格局狭小,盲目自大。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人还习惯性的把陕西人称为“老陕”,把广东人称为“广广”,这些称谓当中,多多少少都带有几分不敬和自大,也许在内心深处觉得成都人是天下最聪明最有趣的人群,其他地方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成都人对味觉的精细独特的感受和玲珑剔透的表达。成都人可以分辨出一碗凉面里的红油,用的是朝天椒还是二荆条,甚至可以分辨出里面为了提味,放了十五粒白糖和是二十粒白糖。在此情况下,他们怎么能够容忍一个外地人被成都花椒麻得只剩下一脸茫然的傻相。

三十年前,为了一碗担担面和一碗散子豆花的滋味,成都人可能把出差到北京上海的时间缩到最短,他们不能忍受外地菜肴的异端愚蠢的口味,殊不知,这些城市从那个时候开始正以开放的格局,全方位的信息,高大上的平台,确立自己全中国一线城市的地位。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一股洪流,不仅仅让成都在物质方面发生了巨变,也让成都人的文化心理方面受到了一次千年未遇的荡涤。似乎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观察成都人的变化,说得极而言之,用伟大二字来述说这样的变化也并不夸张。商品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波,它裹挟着外省的、外国的林林总总的东西,朝成都袭来,它的力量比朝成都流过来的岷江涌动的江水还要大。它强制性的,无可逆转的,改变着成都的物质和文化的生态,把自恋抹去,把世界拉平。

只是,成都的千年文化和固有的格局,也许会在一个没有准备的路口,一个不经意的河道转弯处,露出自己的尾巴,这无可厚非,甚至,这也符合规律。只是,世人在以一种崇尚的眼光和艳羡的口吻,歌咏成都人安逸巴适的生活,悠闲幸福的滋味时,作为成都本地人,是不是应该警惕它并不光鲜的衍生物:保守、土气、自恋、小格局。

食 尚 成 都

公众号:sscd77

来源/崇德里情探

更多精彩内容点标题下方蓝色字加关注即可浏览

用短短的文字说一个城市,一定是挂一漏万的,尤其是像成都这样特点很泛滥的城市。

写一个地方,最怕用断语,下定义,尤其是像成都这样特点太过鲜明的城市。

过去说成都,绕来绕去就是围着“休闲”、“安逸”、“美食”、“享受”之类的词汇转,成都这座几千年的城市经过这个很表面,很标签的过滤镜,就剩下一堆美食,一桌麻将,一杯盖碗之类在那里泛着绿光了。

经典的场景有:什么在飞机上就可以听到成都下面的麻将声,闻到下面火锅的香味,什么地震时候,一边摇晃,一边啖酒,依然气定神闲,云云。这样的场景很有画面感,很有效果,很有口味。

只是,常在这样的场景里大步行走,倒是赏心悦目,倒是活色生香,可不免会对成都的理解有许多表面化简单化之嫌。

其实,成都诸多鲜亮的词语背后,是由一个个成都人的禀性支撑的,而禀性这东西,一定不是一年两年,五年十年的功夫可以下得了断语的。

许多人总爱说,成都人的性格有点像围绕成都的那条被称为锦江的府南河,河水来自岷江,有上游的湍急,水流最终汇入长江,有下游的壮阔。而城中的河水,舒缓平静,造就了成都人性格在激越和壮阔的上下游之间,有一种特有的平和从容。

在成都市区东部的望江楼上的一副联,上联这样说,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下联一直找不到最好的对句。这样把江水和时间摆放在一起,把念古的悠悠之情,化作文字之间的玄妙意境,那是文人墨客的事情。

而老南门大桥,更早是万里桥附近的李大爷,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却只是每天要涉到河水的中央,用两个木桶和一个扁担,把河中的清水挑上来,送到岸上的几个茶铺,水缸里的水盛满以后,老板会用一块明矾,在水里轻轻地搅动一番,过不久,就会有一缸清花亮色的水。茶客几分钱就可以在那里坐一天,看天色,望江水,喝热茶。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上千年。直到百年前,成都人因为手里的入股铁路的票据一下子可能要成为白纸一张,于是,他们往锦江里扔下了好多的木牌,木牌上写了鸡毛信,就是通知沿岸的成都人,赶快行动,保卫自己的财产和权利。这个时候,那个茶铺边上伴随了成都上千年的水流,才在突然之间有了通向外部的作用和价值。

这是成都人观察世界的一个特定时间里爆发出来的角度。由此许多人说,成都人和锦江里的水,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条河,被称为成都人的母亲河。

这没错,可是,如果说成都人和水的关系,除了这条并不宽阔的水道之外,更多的,是和院子里井水的关系。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的中央,地势低洼,地下水的水位非常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只要你拿一个锄头,往地下挖上个两三米,就会有水出现。在这一点上说,成都的这个现象,在全国任何一个区域中心城市来讲,都是别具特色的。

于是,一个院子里打一口井,对成都人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事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成都的南部靠近府南河的那一片,还保留在好多老旧院子当中。旧时经营绸缎的老板们已经不知所终,那些精美的院子经由好多家合住,一般在一进门的右侧,就有一口井,一个院子里的好几家人就可以用这口井满足一切生活用水所需。

成都以“井”命名的地名也特别多,从井巷子,到铁箍井,从双眼井,到凉水井,举不胜举。再加上,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的肥沃土壤和温和湿润的气候,让这里的人即使不用勤奋劳作,也会有好的收成,所谓不知饥馑。在院子里不用动太大的工程,稍微挖上几米,就可以有清水涌动的井水。

这样的生活,在造就成都人闲适安逸生活的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内心的一种格局:一方院落,两三个天井,五六间屋子,加上一口水井,最多,加上锦江里有些清洌的水流和可以通往乐山,通往宜宾,通往上海的水路,就足以让一个家族安闲自足地生活下去。

于是,一个标准的成都人内心是闲散的,安逸的,比较容易艺术化的。有闲情逸致的,擅长烹饪的,擅长琴棋书画的,对各种精细的滋味有细腻的体会和玩赏的品位,他们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必要,去结成一股一股庞大的家族势力,这样庞大家族势力许多出自北方缺水地区,他们需要抱团强大的家族势力去争抢水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于是才有高家庄李家庄这样的地名和文化。成都人相对来说,比较散漫,不必太为基本生活去拼命,在一条河,一口井的格局里,安然度日。

成都又是一个少见的两千多年城址不变的大城市,这样的生活场景几十代地延续着,自然会造就成都人的内心结构,安闲散淡,精细聪明,不乏对生活滋味品位的追求,没有大的宗族势力,市民化,草根化,不乏自成一体的生活态度和幽默俏皮的化解方式。但同时,与以上特点一定有并生的东西也挥之不去,比如自我封闭,格局狭小,盲目自大。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人还习惯性的把陕西人称为“老陕”,把广东人称为“广广”,这些称谓当中,多多少少都带有几分不敬和自大,也许在内心深处觉得成都人是天下最聪明最有趣的人群,其他地方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成都人对味觉的精细独特的感受和玲珑剔透的表达。成都人可以分辨出一碗凉面里的红油,用的是朝天椒还是二荆条,甚至可以分辨出里面为了提味,放了十五粒白糖和是二十粒白糖。在此情况下,他们怎么能够容忍一个外地人被成都花椒麻得只剩下一脸茫然的傻相。

三十年前,为了一碗担担面和一碗散子豆花的滋味,成都人可能把出差到北京上海的时间缩到最短,他们不能忍受外地菜肴的异端愚蠢的口味,殊不知,这些城市从那个时候开始正以开放的格局,全方位的信息,高大上的平台,确立自己全中国一线城市的地位。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一股洪流,不仅仅让成都在物质方面发生了巨变,也让成都人的文化心理方面受到了一次千年未遇的荡涤。似乎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观察成都人的变化,说得极而言之,用伟大二字来述说这样的变化也并不夸张。商品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波,它裹挟着外省的、外国的林林总总的东西,朝成都袭来,它的力量比朝成都流过来的岷江涌动的江水还要大。它强制性的,无可逆转的,改变着成都的物质和文化的生态,把自恋抹去,把世界拉平。

只是,成都的千年文化和固有的格局,也许会在一个没有准备的路口,一个不经意的河道转弯处,露出自己的尾巴,这无可厚非,甚至,这也符合规律。只是,世人在以一种崇尚的眼光和艳羡的口吻,歌咏成都人安逸巴适的生活,悠闲幸福的滋味时,作为成都本地人,是不是应该警惕它并不光鲜的衍生物:保守、土气、自恋、小格局。

食 尚 成 都

公众号:sscd77

来源/崇德里情探


相关内容

  • 关于成都天府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
  • 关于成都天府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 摘要:结合天府新区成都部分的生态规划实践,明确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意义,通过对影响生态安全格局因素的分析,确定构建天府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原则,阐述构建格局的过程,并提出保护和建设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措施建议. 关键词:生态安全格局天府新区生态服务生态建设 区域的可持续 ...

  • 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 "十三五"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前 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战略 ...

  • 怎样学习古玩鉴定
  • 成都古玩收藏市场的格局近十年来经历了数次变迁,在国家文物政策放开以前,合法的古玩收购和交易只能是国家的文物管理机构,早期的文物小贩只能东躲西藏的进行非法地下交易,后来随着国家文物政策的逐渐放开,慢慢形成了以猛追湾为中心的自发交易市场,后又迁至二仙庵,再从二仙庵到花鸟市场,几起几落,以前散布在锦江宾馆 ...

  • 生鲜电商计划书
  • 生鲜电商项目可行性发展商业计划书 目录 第一章 执行摘要 ......................................................................................................... 5 1.1 项目名称..... ...

  • 蜀道不再难
  • 交通枢纽建设,是打开西部"天眼",形成中国开放新格局和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客观要求 致力于成为西部交通枢纽的成都和重庆,正在各自发力加大建设投入.事实上,以成渝为核心来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不仅要变"蜀道难"为"蜀道通",而且要变全国路网的&q ...

  • 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解读"未来成都"
  • 2015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都的总体定位是什么?未来成都将建设成什么样?又将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本报今日进行解读. 城市定位明显提高 城市规划区域扩大 格 局 ●"一区双核六走廊"空间新格局 ●多中心.组团式.网络 ...

  • 成都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
  •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探讨 --以成都文殊坊为例 摘要:历史街区深刻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保护历史街区不仅要立足空间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其生命活力的延续,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生活形态的保护和对社区网络结构以及生活真实性的保护.文章以成都文殊院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历史街 ...

  • 判断吉凶的方法
  • 第一卷:<小六壬掌>掌法篇 一<小壬掌>简介 <小六壬掌>因共有六种格局,又是用手指掐算,所以得其名,传说为三国诸葛孔明所创,为行军打仗时在上马前掐指占算战事吉凶胜负的方法,所以也称为<马前课>或称<六壬时课>.此掌诀占算事情方法简便,不需 ...

  • 成都_水井_文化的发展与变迁_从成都传统建筑的环境要素井的盛衰关注地下水资源的保
  • 城市与建筑CITYANDCONSTRUCTION 编者按:成都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普遍缺水的今天,它显 得尤为珍贵.几千年来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滋养了成都人民生息繁衍,造就了成都传统建筑 的环境要素"井",影响了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随之带来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