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双城记]中的人物冲突

  摘要:《双城记》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该小说于1859年写成,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旨在分析不同阶层之间的一系列人物冲突。善良博爱的曼奈特医生与残酷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冲突。达内,一个高尚的年轻人,与封建家族的冲突。最激烈的要数人民群众与封建贵族的冲突。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不仅谴责了社会中的压迫与暴力,同时指出仁爱才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关键词:冲突;压迫;革命;仁爱   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创作广泛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并以锐利的目光透视现代生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讲述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当时法英两国尤其是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小说中不仅包含社会矛盾,而且涉及个人情感冲突。例如,曼奈特医生接受他的敌人的后代-达尔内为他的女婿的心理历程。从人物的对比分析中,能清晰的看出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冲突之一:曼奈特医生与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   在《双城记》中,曼奈特医生与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他们分别代表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阶级的不同性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冲突。亚历山大曼奈特是一个仁慈博爱的医生。他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他平静的生活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打破了。1757年12月的一个深夜,曼奈特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看到一对姐弟气绝的惨状。弟弟在临死前将侯爵兄弟二人对自己家族的迫害告诉了医生。正直的曼奈特拒绝了贿赂,并写信给一位大臣告发侯爵府里发生的罪恶,不料信却落到侯爵兄弟手里。为了灭口,侯爵兄弟将曼奈特医生投进了巴士底狱。曼奈特在狱中被单独囚禁了18年,狱中黑暗而艰苦的生活没有令他屈服。为了控诉侯爵兄弟的暴行,他在在狱中用铁锈和着眼泪写下了一份控告书。这份控告书最后作为证据证明了侯爵兄弟的罪行。   在小说中,厄弗里蒙地侯爵和曼奈特医生是两个对立的形象,作者借助这两个形象颂扬了博爱与人道的主题,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   冲突之二:达内与贵族家族   虽然查尔斯・达内是法国贵族后裔,但是他对其家族压迫劳动者的行为感到不满,他放弃财产的继承权,隐藏了身份和姓名,一个人在伦敦生活。达内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追求的是平等、自由与幸福。在《果刚的脑袋》一章中,达内跟他的叔叔有一番谈话,在谈话中,他说道:“我们的家族,我们光荣的家族。对于它的荣誉我们俩都很看重,可是态度却完全不同。就在我父亲的时代,我们就犯下了数不清的错误。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拂逆了我们的意愿,就要受到伤害。”“为了活下去,我要跟我的同胞们一样靠工作来维持生活――我的有贵族身份的同胞们有一天也会这样做的。”这体现了达内盼望阶级平等的美好愿景。   冲突之三:曼奈特的内心冲突   在达内与露西举行婚礼的早上,达内单独向曼奈特说出了自己作为厄弗里蒙地侯爵后裔的真实身份。曼奈特医生受到极大地打击,又回到了刚出狱时的无意识状态。作者用“做鞋”这一行为展现了曼奈特医生所经受的心理煎熬。一面是害自己被囚禁18年之久的仇人之子,一面是女儿深爱的人,是以仇恨之心对待,还是用宽容化解。九天九夜以后,曼奈特医生清醒过来,超越了18年的苦难,接纳达内作为自己的女婿。最终,爱和宽容战胜了仇恨。这里的爱即代表了曼奈特医生对女儿的爱,也代表了露西对父亲的爱。可以说,露西帮助医生完成了从恨到爱的转化。   冲突之四:人民群众与封建贵族   以德伐石太太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与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贵族统治阶级的冲突贯穿整部小说。法国大革命前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1854年底,狄更斯说:“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描述得伐石太太和曼奈特等人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惨无人道的暴行进行控诉,揭示出正是由于这种非人道的罪恶统治导致了被压迫的激烈反抗。   得伐石太太是一位机智、勇敢、行动敏捷、意志坚定的腐女。充满必胜的信心。当人民冲向巴士底狱时,她领导妇女们冲在前面。她总是勇往直前,毫无退缩之意。狄更斯高度评价了她,并把她称作“令人钦佩的女人”。狄更斯赞扬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及力量,革命者的智慧及勇气。但是,当得伐石太太的复仇失去理智,甚至危及无辜时,他的感情就由同情肯定变为怀疑否定了。狄更斯既批判了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又否定了革命群众盲目复仇,既肯定了革命的正义性,又否定了革命的暴力性。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希望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与矛盾。   根据对人物冲突的描写可以看出,在《双城记》中,狄更斯既赞扬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又揭露了人心的丑恶与残忍。他希望通过爱来感化仇恨,化解矛盾。作为一个中产阶级作家,狄更斯固然痛恨压迫残害人民的统治阶层,但是他希望通过积极的社会改良而不是激烈的暴力革命改变这一切。“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仇相报无有已时,只有仁爱的心才能挽救浩劫”。

  摘要:《双城记》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该小说于1859年写成,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旨在分析不同阶层之间的一系列人物冲突。善良博爱的曼奈特医生与残酷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冲突。达内,一个高尚的年轻人,与封建家族的冲突。最激烈的要数人民群众与封建贵族的冲突。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不仅谴责了社会中的压迫与暴力,同时指出仁爱才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关键词:冲突;压迫;革命;仁爱   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创作广泛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并以锐利的目光透视现代生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讲述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当时法英两国尤其是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小说中不仅包含社会矛盾,而且涉及个人情感冲突。例如,曼奈特医生接受他的敌人的后代-达尔内为他的女婿的心理历程。从人物的对比分析中,能清晰的看出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冲突之一:曼奈特医生与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   在《双城记》中,曼奈特医生与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他们分别代表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阶级的不同性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冲突。亚历山大曼奈特是一个仁慈博爱的医生。他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他平静的生活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打破了。1757年12月的一个深夜,曼奈特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看到一对姐弟气绝的惨状。弟弟在临死前将侯爵兄弟二人对自己家族的迫害告诉了医生。正直的曼奈特拒绝了贿赂,并写信给一位大臣告发侯爵府里发生的罪恶,不料信却落到侯爵兄弟手里。为了灭口,侯爵兄弟将曼奈特医生投进了巴士底狱。曼奈特在狱中被单独囚禁了18年,狱中黑暗而艰苦的生活没有令他屈服。为了控诉侯爵兄弟的暴行,他在在狱中用铁锈和着眼泪写下了一份控告书。这份控告书最后作为证据证明了侯爵兄弟的罪行。   在小说中,厄弗里蒙地侯爵和曼奈特医生是两个对立的形象,作者借助这两个形象颂扬了博爱与人道的主题,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   冲突之二:达内与贵族家族   虽然查尔斯・达内是法国贵族后裔,但是他对其家族压迫劳动者的行为感到不满,他放弃财产的继承权,隐藏了身份和姓名,一个人在伦敦生活。达内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追求的是平等、自由与幸福。在《果刚的脑袋》一章中,达内跟他的叔叔有一番谈话,在谈话中,他说道:“我们的家族,我们光荣的家族。对于它的荣誉我们俩都很看重,可是态度却完全不同。就在我父亲的时代,我们就犯下了数不清的错误。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拂逆了我们的意愿,就要受到伤害。”“为了活下去,我要跟我的同胞们一样靠工作来维持生活――我的有贵族身份的同胞们有一天也会这样做的。”这体现了达内盼望阶级平等的美好愿景。   冲突之三:曼奈特的内心冲突   在达内与露西举行婚礼的早上,达内单独向曼奈特说出了自己作为厄弗里蒙地侯爵后裔的真实身份。曼奈特医生受到极大地打击,又回到了刚出狱时的无意识状态。作者用“做鞋”这一行为展现了曼奈特医生所经受的心理煎熬。一面是害自己被囚禁18年之久的仇人之子,一面是女儿深爱的人,是以仇恨之心对待,还是用宽容化解。九天九夜以后,曼奈特医生清醒过来,超越了18年的苦难,接纳达内作为自己的女婿。最终,爱和宽容战胜了仇恨。这里的爱即代表了曼奈特医生对女儿的爱,也代表了露西对父亲的爱。可以说,露西帮助医生完成了从恨到爱的转化。   冲突之四:人民群众与封建贵族   以德伐石太太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与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贵族统治阶级的冲突贯穿整部小说。法国大革命前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1854年底,狄更斯说:“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描述得伐石太太和曼奈特等人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惨无人道的暴行进行控诉,揭示出正是由于这种非人道的罪恶统治导致了被压迫的激烈反抗。   得伐石太太是一位机智、勇敢、行动敏捷、意志坚定的腐女。充满必胜的信心。当人民冲向巴士底狱时,她领导妇女们冲在前面。她总是勇往直前,毫无退缩之意。狄更斯高度评价了她,并把她称作“令人钦佩的女人”。狄更斯赞扬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及力量,革命者的智慧及勇气。但是,当得伐石太太的复仇失去理智,甚至危及无辜时,他的感情就由同情肯定变为怀疑否定了。狄更斯既批判了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又否定了革命群众盲目复仇,既肯定了革命的正义性,又否定了革命的暴力性。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希望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与矛盾。   根据对人物冲突的描写可以看出,在《双城记》中,狄更斯既赞扬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又揭露了人心的丑恶与残忍。他希望通过爱来感化仇恨,化解矛盾。作为一个中产阶级作家,狄更斯固然痛恨压迫残害人民的统治阶层,但是他希望通过积极的社会改良而不是激烈的暴力革命改变这一切。“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仇相报无有已时,只有仁爱的心才能挽救浩劫”。


相关内容

  • 评狄更斯的[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 评狄更斯的<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 学生姓名 何琳玉 学 号 [1**********]18 类 型 网 络 教 育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层 次 专升本 指导教师 肖伟胜 日 期 2015年10月6日 目录 摘要--------------- ...

  •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摘 要:以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英国社会为背景, 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他 ...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
  • 论文参考题目(一)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TheIrrationalSideofHesterPrynneofTheScarletLetter)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TheConflictinDonbeyandSon)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 ...

  • 文学外国简答题
  • 1.<埃涅阿斯纪>艺术风格 这部史诗的风格是严肃.哀婉.朦胧的.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狄多和图尔努斯之死.主人公和长嫂的告 别.在地府遇到了亡魂等情节.他爱用幻景.梦境.预言.暗示.讽谕等手法.他也着重人物心理的刻画. 史诗故事性强.比喻往往采用大自然中的现象,切合人物性格或情节,如把杀死特洛 ...

  • 外国文学论文题目
  • 总 论 论题 01.全球化与21世纪的外国文学研究 02."世界文学"新论 03.西方文学的发展与人道主义传统 04."摹仿说"流变史散论 05.试论西方文学中的表现主义传统 06."乐园神话"与后代西方文学 07.中西抒情诗的一点比较:& ...

  •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全
  •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课堂笔记·史上最全复习资料,贡献给大家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相关知识: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著有<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理解(分为哪三类.场景.基本内容)?构思:巴尔扎克立志用小 ...

  •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从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意识浅析<驯悍记>主角凯瑟琳娜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 The Blindness in ...

  • 外国文学史常考试题及答案
  • 1.<双城记>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它如何表现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答:<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小说的思想内容是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节线索来表现的,它的基本主题主要包括三方面: ⑴小说通过对贵族罪恶及人民苦难的描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爆 ...

  • (全英文论文)致加西亚的信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