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排版技巧教程

报纸排版技巧教程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的设计。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吸引读者的视觉,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要求报纸放在报摊上能脱颖而出,读者在几米外就能首先印入眼帘。这就要求在版面设计中,创新多种编排手段体现主题,在读者的视觉感受上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版面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定的公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公式,一些版面处理在以前看是“犯忌”的,但读者包括不少圈内人士都认为很有特色,甚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有根据版面内容需要,有意“触雷”,那不是犯规而是创新。比如杭州的《都市快报》面世之始,即以整期报纸无一竖题的面貌,出现于读者面前,以其标新立异与大方得体一目了然,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之后,又有几家浙江省有影响的报纸,纷纷选择了这一版式。这些报纸不受任何传统版式规则约束,创新了一种以横题为显著特色的全新版式,方便读者阅读,追求读者视觉和版面编排的结合点,报纸才得以常办常新。对报纸版式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感受,这正是编辑工作的乐趣所在。

一、让眼球首先被吸引——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波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一理论,运用于报纸编排,主要是加大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众多报纸放在报摊上,还要使本报的视觉中心成为众多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流览之下,读者的视线便迫不及待地停留在这个视觉中心上,掏出钱来,首先购买。从具体的编排手段来说,以下因素往往能突现视觉中心:

1、突出中心主题。

在零售市场上,报纸是对折放在报摊上的,只能展示版面的上半部分,因而将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标题放在版面上部,作突出处理,极为重要。通过加大头条稿件所占面积、加大头条文字的排栏宽度、拉长头条标题加大标题字号以及使头条标题反白等等……都能使头条成为视觉中心。同时要注意不能把版面处理得过于花哨而转移了读者对新闻本身的注意力,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路过报摊时无意地一瞥,便留住了脚步。《新华日报》改版后标题与正文所占的版面比例在1:2左右,多用大图片、大标题、粗线条分割的办法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此外,版面表现重大事件时,往往在体现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还需突出一个中心。版面突出的中心就是编者最想说的话。采用多种编排手段,突出一个主题,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慧眼巧用图片。

现代社会是个“读图”的时代。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对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照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由于照片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作用极为有限,于是报纸编辑们寻找了一种新的“药方”:新闻图示。它的好处是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包括图表、图解、地图等。

3、增加版面亮点。

有时报纸头条、二条会让位给政治性内容,读者不感兴趣。此刻,就要在版面的中下部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从而改变版面上部大标题、长消息,下部小标题、短消息,报纸头重脚轻的不良版式。在突出处理中下部稿件时,可以采取局部的图案套衬、加大标题字号和所占版面的空间、突出的题图设计、标题形状的奇特变化、加大文章所占的版面空间、独特的花边形式、题图压衬等方式。还可采取“稀有因素”的对比,例如在许多垂直线中有一条斜线,或在许多斜线中有一条垂直线一样,稀有因素往往因数量对比的原因显得异常突出,在画面中成为视觉中心。对比关系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此外,一条有声、有色、感染力强的标题,三言两语便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标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标题各行左端平头或右端平头、引题主题副题留白适当、黑白错落有致等均极富现代气息,吸引读者的视线。视觉中心理论能更好地活跃版面,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版面表现力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但是,版面视觉中心不能过多,是在版面中需突出两条有时也可为三条重要的稿件或图片时采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版面编排形式,突出处理的稿件过多,也就谈不上视觉中心了。

二、刻画报纸“生动表情”——视觉美感的形成

精良的版式设计能够刻画报纸的“生动表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使报纸充满韵律,韵律不仅是指版式设计富有动感和流畅性,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饶有趣致,既矛盾又统一,从标题的精心制作到内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创造版面美的前提,版面的美感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版面中各视觉因素结合起来,既统一又变化多样,从而使版面既不觉单调又不显杂乱无章,充满灵性、诗意和美感。

1、丰富新闻的“表情”。

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内在灵魂,把握住内涵就能刻画新闻的“表情”。现代的版式设计,已不再是几根线条和几块网纹的组合,它所体现的是报纸的个性,传达的是报纸对新闻的态度,这就要求编辑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有针对性的版面语言来描述新闻,创作出带有“表情”的版面。新闻版的“表情”力求凝重沉稳,处理版式注重大气、庄重,体现新闻稿件的分量和内在的震撼;文体版的“表情”力求活泼和激奋人心,琳琅满目的图片,展示扑面而来的强烈文化气息或观看比赛时的紧张刺激;生活副刊版的“表情”热情、时尚而轻松,透过充满趣味的编排方式,传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视觉效果的多样统一。

现代的版式设计,是让读者在众多的报纸面孔中,不用看报头,一眼就知道报纸的名字,版面的名字,这就是报纸独特的个性风格。没有个性的版面是失败的,就像一张毫无个性的面庞,在视觉上不易让人记住。整张报纸的风格要有统一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报纸的整体视觉设计正如它的ci 形象设计,应该从更深层次上体现报纸的定位、它的办报宗旨以及适应目标受众的欣赏口味;同时各个编辑还要在自己负责的版样上下功夫,在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又要形成各自的个性风格,逐日规划新鲜的、醒目的版面,达到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从版面的具体编排而言,各种元素的统一不仅是方便阅读的需要,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过多的变化只能是进一步加重负担,统一从视觉效果来看,更能体现秩序感。此外,有效地利用“节奏”也能使版面产生美感,节奏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例如,一般好的版式会让多个标题呈“梯形”排列,使得版面产生了音乐般的效果。

3、追求视觉的均衡。

版面设计就是组版元素在版面上的计划和安排。优秀的版面设计,都表现出其各构成因素间和谐的比例关系,达到视觉上的均衡。在绘画的构图理论中,均衡指画面构成要努力使各种

力量均等,从而获得一种稳定感。黑格尔说:“在较大幅的构图里,最好的办法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容易认出的部分,而同时又不使它们显得零散。”在版面设计中亦是如此,必须把版面中的组版元素作为视觉力感、数量因素、物理因素来考虑,使它们在画面中的分布能够上下左右大体相等。体现对比、统一、平衡、节奏、动感的原则,并处理好主次与聚散、图与地(即背景)、群组与间距、四角与对角线、空白与版面率等等关系。此外,比例法则也是实现形式美感的重要基础,达•芬奇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版面的比例,我们可以采用“三三黄金律”(两条垂直线和两条水平线交汇的四点,是视觉中心);“四分法”(版面作纵三横四分割,几个相邻矩形组合一起,形成美丽的匀称和平衡);“黄金分割”理论(长宽之比为1:0.618,以此设定字号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围框的大小、点线面组合的比例)等,达到版面视觉的均衡。

三、以视线流畅为出发点——减轻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社会,现代的读者又是多元化的读者,是匆匆忙忙的读者。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谁就是赢家。大众传播学理论将新闻传播的过程,即从记者采写到读者接受的过程解释为编码和译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噪音”,就会影响受传者对传播者传递的信息理解。因而这一过程越短、越简明,传播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们设计版式,必须服从于简洁易读这一原则,减轻读者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不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从生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眼球只有停下时才看到字,跳动时看不到字;视线由一行读到另一行,眼球在跳动,也看不见字;每次眼停时最多读6个字,眼球跳动次数越多感觉越疲劳……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设计出视线流畅的版面。

1、简化版面的构成要素。

从近几年获奖版面所体现出设计风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版面都在尽可能地舍去甩来甩去的走文,繁褥的花线,变来变去的字体,可有可无的花网,追求粗眉头(大标题)、小文章、大眼睛(大图片)、轮廓分明(块面结构)的阳刚直率之美,行文上很少拐弯,不化整为零,字体较少变化,线条又粗又黑。《北京青年报》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粗题短文多板块,钢筋结构大窗户”的版式。记者、编辑想说的话非常清楚,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即能一目了然,提高了单位时间、空间里的读报效率。此外,空白也可以使人在读报时产生轻松、愉悦之感,标题越重要,就越要多留空白;而照片上面的空白千万不要随便派用场。美国一位报人对报纸上的空白有过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读者在密密麻麻的版面上看到空白,有如一个疲倦的摩托车手穿过深长的山洞后瞥见光明。”彩报也是如此,如今,有不少彩报编辑热衷于色彩的使用,凭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色彩过于“凸出”或“凹陷”,翻开报纸,读者有一种在百货公司流览各种颜色面料的感觉,视觉极易疲劳。高明的编辑从不滥用色彩,只是让报纸的颜色更接近于自然,正如达•芬奇所说:“如果你希望使相近的颜色并且排得又要美观悦目,就请注意组成霓虹的阳光的次序”。

2、模块式编排。

模块式编排,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莫恩教授作了这样的解释:“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最好是一个长方块,它既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包括正文、附件和图片在内的一组辟栏,版面都由一个个模块组成。”,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阅读。现代读者读报时,视线在版面上停留往往只是瞬间。因此,每篇稿件或者把意义相近、相反的稿件都框起来,独立成块,不与其他稿件交叉,就能将读者的视线锁定,产生简化而规整的美感。读者读完一栏自然转到下一栏,不用无规则地穿插跳跃,在读完一栏文字后往往要搜寻下一栏。从视觉心理上分析,模块式有其特定的优势,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模块设计的优势。如果将一组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反的稿件散拼在版面上,那么它们也仅仅是一篇篇独立的稿件;如果将它组合在一个“方阵”之内,

就可能产生一种不用文字表达的新信息,甚至出现“1+1大于2”的效果。此外,模块式编排基本上以横题横排为主,从生理学上分析眼球的转动可知,横向阅读比直向阅读省力。本文开头介绍杭州报纸创新的横题编排,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读者在这种版式上阅读稿件,视线以横向阅读为主,移动基本顺畅,用不着因为稿件的藏头露尾而东寻西找,阅读省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说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正如人们有了彩电就把黑白电视束之高阁,彩报的出现立刻成了报界的宠儿,很多报社以多版化和彩色化作为读图时代报纸竞争的主要手段。彩报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再现,读者的视觉极易得到满足;从绘画学而言,彩色的记忆效果是黑白的3.5倍,这便是彩色报纸比黑白报更吸引人的原因。

然而,纵观国内彩报,不少编辑在色彩的使用上极易走入两种误区,一是热衷于色彩的使用,编辑凭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标题、报头、正文都五颜六色,色彩运用毫无章法,版面上没有重心也没有主色调,翻开报纸,读者有一种在百货公司流览各种颜色面料的感觉,视觉极易疲劳;二是一些都市类报纸的编辑担心色彩搭配不当,版面上除了彩照外一律不用色彩,因噎废食,导致花了昂贵的印刷费,仅仅比黑白报多了几幅彩照,这也有违当初办彩报的初衷。高明的编辑从不滥用色彩,只是让报纸的颜色更接近于自然,正如达芬奇所说:“如果你希望使相近的颜色并排而又要美观悦目,请注意组成霓虹的阳光的次序”。彩报的编辑美有它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一、统一美 版面主色调的确定

统一与变化,是编辑美中不变的主题,统一是主导,形成版面整体感;变化是从属,避免版面的单调和死板。一张报纸应有自己的色彩基调,以体现报纸的媒体理念、市场定位及独有的神韵,在读者的视觉心理上产生影响。

版面的整体色彩倾向应据版面的定位、风格以及稿件的内容而定,确定主色调,一般说来,主色调的颜色在版面颜色中应占60%的面积,不然压不住版面,形成不了“主调”。在主调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相邻色系的颜色,给人和谐统一的感受。

以“粗题短文多板块,钢筋结构大窗户”为版式特色的《北京青年报》,从自身的定位出发,在色彩使用上形成“大色块、主色调、浓墨重彩”的风格,每日新闻1-16版以蓝色为主色调;新闻周刊17-24版以褐色为主色;天天副刊25-32版则以绿色为主色,同时大量采用彩底白字加色块,极具特色,读者只要一看见这些颜色,就知道是什么报纸什么版面,“信息代码”在读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如2001年2月19日《北京青年报》五版,版面的主色调使用与彩照相同的金褐色,在版头和空白处使用版面代表色蓝色,图片说明加金褐色底色,极具视觉冲击力。统一还体现在版面上单位色块面积和形状的统一规整,《北京青年报》的这块版面色彩区域切割合理,照片色块大气而合谐,避免了色块太小使版面的视觉效果不明显,或者多设色块,导致大小色块散落分布,主次不明,轻重杂乱。就形状而言,该版的色彩区域是规整的四边形,色彩平铺感强。相比之下,一些报纸的彩版做得像低幼读物,追求色彩斑斓却不得要领,用色小气幼稚,原因就在于色块切割得不合理。

报纸的色彩基调通过某一色彩体现出来,但不能千篇一律地限定在一种色调范围内,应该根据内容变换色彩的倾向、纯度、明度及组合方式,来烘托和反衬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色彩基调。同时,这一基调还应并列入报社的CI 系统,形成视觉形象的统一化,并向员工的名片、采访本、文具、车辆乃至建设物等一切可视*物体推广,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可供辨识的报社整体色调视觉系统。

二、多样美 发挥对比组合的功效

目前报纸的彩色印刷是通过四张软片组合完成的,除了蓝(cyan )、红(magenta )、黄(yellow )三色外,还有黑(black )。这样的彩色印刷称为四色印刷,它的标志是CMYK (K 表示黑)。这四种颜色可以配置出成百上千种颜色,从而使版面色彩多样美观,产生强

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

一个只用同色系的版面,虽然整体统一,但由于对人眼刺激的单调及色觉的疲劳,会给人一种平淡、乏味的感觉。强烈的色彩对比显得生硬、甚至刺眼,但如果版面采用互补的色调,并能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面积与布局上处理得当,就会产生鲜艳、明快,又和谐、丰富的效果。这就要通过色彩的对比来完成,如色调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等,形成画龙点睛之笔。

2001年4月29日的《东京新闻》,以一个通版的形式介绍太阳紫外线,主色调使用阳光的黄色,在此基础上用蓝色、绿色作为补色,将冷暖色调合理地交织在一起,蓝天、绿树、阳光,恰是一幅大自然赏心悦目的风景画;该版的天空画面是蓝色,人物及文字模块是黄色,作为冷色的蓝色自然地退在幕后,而黄色则非常抢眼,如阳光一样扑面而来,使人物、标题、文字报道浑然天成,颇具和谐的立体感。同样的效果在画家的笔下表现得更为出色,风景画中,背景的天空和云彩往往用淡淡的冷色调,显出流动、远景,画面主体则往往是暖色调,显得稳定、突出,仿佛就在眼前。

在绘画学中,色彩的对比是通过色彩的“色反差”和“色对应”效果,来丰富画面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的。所谓“色反差”和“色对应”是指颜色受周围或相邻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灰色在红色的背景上带青色、在蓝色的背景上带黄色;黄色与绿色相近显橙色、与红色相近显草绿色;绿色和金黄、淡白搭配,可以产生优雅,舒适的气氛;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生理学角度看,是因为人眼视网膜中的红、绿、蓝三种感色纤维一旦受到色光的刺激就会产生疲劳,对某一色光反应强烈,而对其它新的刺激反应迟钝。彩版的编排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彩色部分和非彩色部分的色反差效果,还要考虑到彩色部分与彩色部分的色对应效果,通过对比丰富版面。

如《泰晤士报》去年刊登拉登新闻的版面,一幅拉登头部的特写彩照占据了版面一半的面积,照片中拉登穿着的白帽白衣与他黑色的胡须形成强烈的对比,令我们感到它们之间有着令人难以言状的共*,白色与黑色都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此外,彩照的颜色又与文字的灰白形成对比,既表达一个死亡的恐惧又展现一种不可超越的虚幻;更令人回味的是该版右下角用了象征生命的绿色色块,与拉登的彩照形成对比。对比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使版面形成多样美。 三、简约美 把握好用色的“度”

彩报色彩的运用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彩版编排的优势是颜色丰富,但颜色丰富完全不同于花花绿绿。如果为了出彩而出彩,以为颜色多才是丰富,红黄蓝紫无所不用,结果反而没了颜色重心。绘画学强调色彩搭配一般不应超过三种颜色,在版面的用色上也是如此。 掌握好色彩运用的“度”即强调用色不多,用色恰当。在新闻版的处理中,可以对重要稿件和重要版面区域,以彩色突出强势。同时,淡化其周围的色彩氛围,相邻稿件或不重要版区不做彩色处理,形成中心稿件与其它稿件的色彩反差,不至于全版都淹没在色彩海洋里。正如《泰晤士报》刊登拉登照片的版面,以彩照为突出处理的强势,周围文字稿件不加色,以文字的黑白空间与“照片色彩块”相对应,突出强势彼此映衬。在副刊专版类版面,由于内容上相对丰富多彩,强调趣味*、可读*,色彩的运用可以灵活一些。

如《深圳晚报》2001年11月13日的“情感热线”版,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作为版面主体色,标题用蓝色,右下方用蓝色色块与头条的蓝标相呼应;版面的视觉中心位置用了一幅彩照,彩照人物粉红的连衣裙与稿件内容呼应,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彩照背景梦幻的蓝色又再次演绎了蓝的主题;此外,头条稿件还用黄线框构勒,体现了红黄蓝三色在色彩搭配上的永恒。简约适度,从整体上看,还要注意题文关系上的颜色反差,控制文章铺彩色底纹的规模,控制色彩的滥用,从而达到既突出颜色部分的强势,又不失整体的清新俊秀。

少用纯色能很好地把握用色的“度”。纯色是指100%饱和度的单一色彩,纯色鲜艳强烈、明确易记,具有一定的力度和硬度,纯色用得好,可点石成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纯色

在版面中却不宜用得过多,纯色太多,如大量使用大红、柠檬黄、翠绿、鲜蓝等,则会使版面画蛇添足,令人生厌。有的版面编辑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把一些纯度高的颜色毫无章法地堆砌在一起,显得过分刺目、生硬、火烈,没有主色调,从而失去美感。一个好的版面应谨慎而少量地运用纯色,多用复色和次纯色,如粉绿、湖蓝、钴蓝、淡黄等。此外,还应尽量多使用自然的色彩,不要自调色彩,造成彩色的浑浊,成为一种脏色。

四、和谐美 搭配与传情的运用

和谐一词源于希腊,色彩的和谐不但指色彩的使用要悦愉人的视觉,更有悦愉人的精神世界。歌德在他的《色彩论》中写道: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特殊的感觉寻找另一种色彩,这两种色彩是和谐的。我们认为:凡是色彩的成分或给人的感觉比较接近,没有明显对比的都属于相互和谐的色彩。

在彩版设计中,标题与正文之间字体的颜色搭配,标题与标题之间字体颜色的对比,不同稿件之间底纹颜色的对比,都有一个色调是否和谐的问题。各种颜色以什么样的关系相互搭配才能和谐悦目,是有一定规律的,彩报具有平面艺术的基本品格,因而版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必须符合平面艺术色彩运用的美学规律。要使版面色彩和谐必须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谐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同色搭配即在版面上使用同一种色系的颜色,只在明度方面进行处理,如深红、浅红、粉红等最和谐;二是类似搭配即使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或者使用明度、纯$E5v:A相近的色彩,如白与黄、橙与红等,这是目前最主要的用色方法;三是补色搭配即采用弱对比的方式,版面以一种颜色为主,配色则使用低纯度的其它颜色。 在实际操作中,色彩的搭配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标题和文字色块的颜色可以从版面的图片中抽取,如2001年2月13日《深圳晚报》体育版,头条标题的颜色就是从该版照片上的主色调中抽取的,其它标题的颜色也与照片中球衣的蓝色及绿茵场上的绿色相同,非常和谐。再如,版面中的色块均不应孤立存在,一种色块应出现两次以上并彼此呼应,产生联系,使色彩成为有机的整体,在版面中出现两次以上的色块能产生节奏感,给人统一和谐的感受。 色彩的传情功能可以很好地愉悦人的精神世界,是形成版面和谐的重要因素。国外心理学家的试验早已证明,色彩能够影响人乃至动物的情绪,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比如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色彩的亮度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暗的会使人觉得重,亮的会使人觉得轻;色彩的纯度对人的心理同样有影响,淡的会使人觉得柔和,深的会使人觉得强硬。编辑必须对色彩的感情因素和功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使色彩成为新闻传播的手段,让它说话、传情、显示报纸自身的格调,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打扮版面的调色板。

1999年5月12日,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牺牲的邵云环等三名烈士的骨灰回国,第二天的《解放日报》巧用色彩的传情功能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头、报头线、整版文字都用黑色,但图片用彩色,该报用了五幅照片,有三幅以冷色调黑色为主,有二幅用了红色,右上角照片的红色是天安门广场低垂的国旗,右下角的红色是接烈士骨灰专机舷梯上的红地毯,鲜艳的红色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共和国给予了三烈士最高礼遇,在这个志哀的日子里,黑色和红色相呼应,让人缅怀烈士,喻示着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使读者肃然起敬。五幅照片具有极强的传情功能,处理极为和谐。

五、层次美 流动与强势的形成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一理论,运用于彩报编排,主要是加大色彩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色彩的长处是能更直观地传播视觉信息,

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形成版面强势;同时,色彩能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色彩明度、纯色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引导读者的视线,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以视线的流动形成版面的层次美。

2001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娱乐评价”版,通过颜色的规律*渐变形成特殊的节奏韵味,使版面通过有序变化产生层次感和流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位于该版视觉中心位置的彩照,其背景是黄绿色,该版编辑从照片中抽取绿色,作为版面上部稿件的底色,这一底色从上到下由深变浅,向黄绿色过渡并逐渐消失,版面的下部是黄颜色的广告,以稳住重心。在这里,颜色是作为彩色报纸版面的要素,通过明与暗、浓与淡、深与浅的逐渐变化,来对应其它要素的规则*量变,从而强化版面的层次,形成相应的色彩韵律。因此,在彩色版面设计中,应当充分发挥颜色关系的结构功能,除了运用一般的稿件布局方法来体现版面内容的序列*外,还要善于将字符、线条、底纹以及题文关系等特征与色彩特征相结合,来体现版面形式的层次*和序列*,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

形成版面强势,彩照的作用显而易见。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在彩报中,彩照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与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彩照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彩色图表是编辑们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找到的新的“药方”,彩色图表能够很好地表现柱状图、饼图、条形图、折线图,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黑白报纸只能望其项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说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报纸排版技巧教程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的设计。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吸引读者的视觉,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要求报纸放在报摊上能脱颖而出,读者在几米外就能首先印入眼帘。这就要求在版面设计中,创新多种编排手段体现主题,在读者的视觉感受上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版面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定的公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公式,一些版面处理在以前看是“犯忌”的,但读者包括不少圈内人士都认为很有特色,甚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有根据版面内容需要,有意“触雷”,那不是犯规而是创新。比如杭州的《都市快报》面世之始,即以整期报纸无一竖题的面貌,出现于读者面前,以其标新立异与大方得体一目了然,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之后,又有几家浙江省有影响的报纸,纷纷选择了这一版式。这些报纸不受任何传统版式规则约束,创新了一种以横题为显著特色的全新版式,方便读者阅读,追求读者视觉和版面编排的结合点,报纸才得以常办常新。对报纸版式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感受,这正是编辑工作的乐趣所在。

一、让眼球首先被吸引——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波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一理论,运用于报纸编排,主要是加大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众多报纸放在报摊上,还要使本报的视觉中心成为众多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流览之下,读者的视线便迫不及待地停留在这个视觉中心上,掏出钱来,首先购买。从具体的编排手段来说,以下因素往往能突现视觉中心:

1、突出中心主题。

在零售市场上,报纸是对折放在报摊上的,只能展示版面的上半部分,因而将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标题放在版面上部,作突出处理,极为重要。通过加大头条稿件所占面积、加大头条文字的排栏宽度、拉长头条标题加大标题字号以及使头条标题反白等等……都能使头条成为视觉中心。同时要注意不能把版面处理得过于花哨而转移了读者对新闻本身的注意力,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路过报摊时无意地一瞥,便留住了脚步。《新华日报》改版后标题与正文所占的版面比例在1:2左右,多用大图片、大标题、粗线条分割的办法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此外,版面表现重大事件时,往往在体现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还需突出一个中心。版面突出的中心就是编者最想说的话。采用多种编排手段,突出一个主题,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慧眼巧用图片。

现代社会是个“读图”的时代。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对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照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由于照片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作用极为有限,于是报纸编辑们寻找了一种新的“药方”:新闻图示。它的好处是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包括图表、图解、地图等。

3、增加版面亮点。

有时报纸头条、二条会让位给政治性内容,读者不感兴趣。此刻,就要在版面的中下部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从而改变版面上部大标题、长消息,下部小标题、短消息,报纸头重脚轻的不良版式。在突出处理中下部稿件时,可以采取局部的图案套衬、加大标题字号和所占版面的空间、突出的题图设计、标题形状的奇特变化、加大文章所占的版面空间、独特的花边形式、题图压衬等方式。还可采取“稀有因素”的对比,例如在许多垂直线中有一条斜线,或在许多斜线中有一条垂直线一样,稀有因素往往因数量对比的原因显得异常突出,在画面中成为视觉中心。对比关系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此外,一条有声、有色、感染力强的标题,三言两语便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标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标题各行左端平头或右端平头、引题主题副题留白适当、黑白错落有致等均极富现代气息,吸引读者的视线。视觉中心理论能更好地活跃版面,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版面表现力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但是,版面视觉中心不能过多,是在版面中需突出两条有时也可为三条重要的稿件或图片时采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版面编排形式,突出处理的稿件过多,也就谈不上视觉中心了。

二、刻画报纸“生动表情”——视觉美感的形成

精良的版式设计能够刻画报纸的“生动表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使报纸充满韵律,韵律不仅是指版式设计富有动感和流畅性,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饶有趣致,既矛盾又统一,从标题的精心制作到内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创造版面美的前提,版面的美感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版面中各视觉因素结合起来,既统一又变化多样,从而使版面既不觉单调又不显杂乱无章,充满灵性、诗意和美感。

1、丰富新闻的“表情”。

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内在灵魂,把握住内涵就能刻画新闻的“表情”。现代的版式设计,已不再是几根线条和几块网纹的组合,它所体现的是报纸的个性,传达的是报纸对新闻的态度,这就要求编辑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有针对性的版面语言来描述新闻,创作出带有“表情”的版面。新闻版的“表情”力求凝重沉稳,处理版式注重大气、庄重,体现新闻稿件的分量和内在的震撼;文体版的“表情”力求活泼和激奋人心,琳琅满目的图片,展示扑面而来的强烈文化气息或观看比赛时的紧张刺激;生活副刊版的“表情”热情、时尚而轻松,透过充满趣味的编排方式,传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视觉效果的多样统一。

现代的版式设计,是让读者在众多的报纸面孔中,不用看报头,一眼就知道报纸的名字,版面的名字,这就是报纸独特的个性风格。没有个性的版面是失败的,就像一张毫无个性的面庞,在视觉上不易让人记住。整张报纸的风格要有统一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报纸的整体视觉设计正如它的ci 形象设计,应该从更深层次上体现报纸的定位、它的办报宗旨以及适应目标受众的欣赏口味;同时各个编辑还要在自己负责的版样上下功夫,在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又要形成各自的个性风格,逐日规划新鲜的、醒目的版面,达到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从版面的具体编排而言,各种元素的统一不仅是方便阅读的需要,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过多的变化只能是进一步加重负担,统一从视觉效果来看,更能体现秩序感。此外,有效地利用“节奏”也能使版面产生美感,节奏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例如,一般好的版式会让多个标题呈“梯形”排列,使得版面产生了音乐般的效果。

3、追求视觉的均衡。

版面设计就是组版元素在版面上的计划和安排。优秀的版面设计,都表现出其各构成因素间和谐的比例关系,达到视觉上的均衡。在绘画的构图理论中,均衡指画面构成要努力使各种

力量均等,从而获得一种稳定感。黑格尔说:“在较大幅的构图里,最好的办法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容易认出的部分,而同时又不使它们显得零散。”在版面设计中亦是如此,必须把版面中的组版元素作为视觉力感、数量因素、物理因素来考虑,使它们在画面中的分布能够上下左右大体相等。体现对比、统一、平衡、节奏、动感的原则,并处理好主次与聚散、图与地(即背景)、群组与间距、四角与对角线、空白与版面率等等关系。此外,比例法则也是实现形式美感的重要基础,达•芬奇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版面的比例,我们可以采用“三三黄金律”(两条垂直线和两条水平线交汇的四点,是视觉中心);“四分法”(版面作纵三横四分割,几个相邻矩形组合一起,形成美丽的匀称和平衡);“黄金分割”理论(长宽之比为1:0.618,以此设定字号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围框的大小、点线面组合的比例)等,达到版面视觉的均衡。

三、以视线流畅为出发点——减轻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社会,现代的读者又是多元化的读者,是匆匆忙忙的读者。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谁就是赢家。大众传播学理论将新闻传播的过程,即从记者采写到读者接受的过程解释为编码和译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噪音”,就会影响受传者对传播者传递的信息理解。因而这一过程越短、越简明,传播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们设计版式,必须服从于简洁易读这一原则,减轻读者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不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从生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眼球只有停下时才看到字,跳动时看不到字;视线由一行读到另一行,眼球在跳动,也看不见字;每次眼停时最多读6个字,眼球跳动次数越多感觉越疲劳……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设计出视线流畅的版面。

1、简化版面的构成要素。

从近几年获奖版面所体现出设计风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版面都在尽可能地舍去甩来甩去的走文,繁褥的花线,变来变去的字体,可有可无的花网,追求粗眉头(大标题)、小文章、大眼睛(大图片)、轮廓分明(块面结构)的阳刚直率之美,行文上很少拐弯,不化整为零,字体较少变化,线条又粗又黑。《北京青年报》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粗题短文多板块,钢筋结构大窗户”的版式。记者、编辑想说的话非常清楚,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即能一目了然,提高了单位时间、空间里的读报效率。此外,空白也可以使人在读报时产生轻松、愉悦之感,标题越重要,就越要多留空白;而照片上面的空白千万不要随便派用场。美国一位报人对报纸上的空白有过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读者在密密麻麻的版面上看到空白,有如一个疲倦的摩托车手穿过深长的山洞后瞥见光明。”彩报也是如此,如今,有不少彩报编辑热衷于色彩的使用,凭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色彩过于“凸出”或“凹陷”,翻开报纸,读者有一种在百货公司流览各种颜色面料的感觉,视觉极易疲劳。高明的编辑从不滥用色彩,只是让报纸的颜色更接近于自然,正如达•芬奇所说:“如果你希望使相近的颜色并且排得又要美观悦目,就请注意组成霓虹的阳光的次序”。

2、模块式编排。

模块式编排,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莫恩教授作了这样的解释:“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最好是一个长方块,它既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包括正文、附件和图片在内的一组辟栏,版面都由一个个模块组成。”,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阅读。现代读者读报时,视线在版面上停留往往只是瞬间。因此,每篇稿件或者把意义相近、相反的稿件都框起来,独立成块,不与其他稿件交叉,就能将读者的视线锁定,产生简化而规整的美感。读者读完一栏自然转到下一栏,不用无规则地穿插跳跃,在读完一栏文字后往往要搜寻下一栏。从视觉心理上分析,模块式有其特定的优势,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模块设计的优势。如果将一组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反的稿件散拼在版面上,那么它们也仅仅是一篇篇独立的稿件;如果将它组合在一个“方阵”之内,

就可能产生一种不用文字表达的新信息,甚至出现“1+1大于2”的效果。此外,模块式编排基本上以横题横排为主,从生理学上分析眼球的转动可知,横向阅读比直向阅读省力。本文开头介绍杭州报纸创新的横题编排,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读者在这种版式上阅读稿件,视线以横向阅读为主,移动基本顺畅,用不着因为稿件的藏头露尾而东寻西找,阅读省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说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正如人们有了彩电就把黑白电视束之高阁,彩报的出现立刻成了报界的宠儿,很多报社以多版化和彩色化作为读图时代报纸竞争的主要手段。彩报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再现,读者的视觉极易得到满足;从绘画学而言,彩色的记忆效果是黑白的3.5倍,这便是彩色报纸比黑白报更吸引人的原因。

然而,纵观国内彩报,不少编辑在色彩的使用上极易走入两种误区,一是热衷于色彩的使用,编辑凭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标题、报头、正文都五颜六色,色彩运用毫无章法,版面上没有重心也没有主色调,翻开报纸,读者有一种在百货公司流览各种颜色面料的感觉,视觉极易疲劳;二是一些都市类报纸的编辑担心色彩搭配不当,版面上除了彩照外一律不用色彩,因噎废食,导致花了昂贵的印刷费,仅仅比黑白报多了几幅彩照,这也有违当初办彩报的初衷。高明的编辑从不滥用色彩,只是让报纸的颜色更接近于自然,正如达芬奇所说:“如果你希望使相近的颜色并排而又要美观悦目,请注意组成霓虹的阳光的次序”。彩报的编辑美有它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一、统一美 版面主色调的确定

统一与变化,是编辑美中不变的主题,统一是主导,形成版面整体感;变化是从属,避免版面的单调和死板。一张报纸应有自己的色彩基调,以体现报纸的媒体理念、市场定位及独有的神韵,在读者的视觉心理上产生影响。

版面的整体色彩倾向应据版面的定位、风格以及稿件的内容而定,确定主色调,一般说来,主色调的颜色在版面颜色中应占60%的面积,不然压不住版面,形成不了“主调”。在主调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相邻色系的颜色,给人和谐统一的感受。

以“粗题短文多板块,钢筋结构大窗户”为版式特色的《北京青年报》,从自身的定位出发,在色彩使用上形成“大色块、主色调、浓墨重彩”的风格,每日新闻1-16版以蓝色为主色调;新闻周刊17-24版以褐色为主色;天天副刊25-32版则以绿色为主色,同时大量采用彩底白字加色块,极具特色,读者只要一看见这些颜色,就知道是什么报纸什么版面,“信息代码”在读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如2001年2月19日《北京青年报》五版,版面的主色调使用与彩照相同的金褐色,在版头和空白处使用版面代表色蓝色,图片说明加金褐色底色,极具视觉冲击力。统一还体现在版面上单位色块面积和形状的统一规整,《北京青年报》的这块版面色彩区域切割合理,照片色块大气而合谐,避免了色块太小使版面的视觉效果不明显,或者多设色块,导致大小色块散落分布,主次不明,轻重杂乱。就形状而言,该版的色彩区域是规整的四边形,色彩平铺感强。相比之下,一些报纸的彩版做得像低幼读物,追求色彩斑斓却不得要领,用色小气幼稚,原因就在于色块切割得不合理。

报纸的色彩基调通过某一色彩体现出来,但不能千篇一律地限定在一种色调范围内,应该根据内容变换色彩的倾向、纯度、明度及组合方式,来烘托和反衬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色彩基调。同时,这一基调还应并列入报社的CI 系统,形成视觉形象的统一化,并向员工的名片、采访本、文具、车辆乃至建设物等一切可视*物体推广,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可供辨识的报社整体色调视觉系统。

二、多样美 发挥对比组合的功效

目前报纸的彩色印刷是通过四张软片组合完成的,除了蓝(cyan )、红(magenta )、黄(yellow )三色外,还有黑(black )。这样的彩色印刷称为四色印刷,它的标志是CMYK (K 表示黑)。这四种颜色可以配置出成百上千种颜色,从而使版面色彩多样美观,产生强

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

一个只用同色系的版面,虽然整体统一,但由于对人眼刺激的单调及色觉的疲劳,会给人一种平淡、乏味的感觉。强烈的色彩对比显得生硬、甚至刺眼,但如果版面采用互补的色调,并能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面积与布局上处理得当,就会产生鲜艳、明快,又和谐、丰富的效果。这就要通过色彩的对比来完成,如色调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等,形成画龙点睛之笔。

2001年4月29日的《东京新闻》,以一个通版的形式介绍太阳紫外线,主色调使用阳光的黄色,在此基础上用蓝色、绿色作为补色,将冷暖色调合理地交织在一起,蓝天、绿树、阳光,恰是一幅大自然赏心悦目的风景画;该版的天空画面是蓝色,人物及文字模块是黄色,作为冷色的蓝色自然地退在幕后,而黄色则非常抢眼,如阳光一样扑面而来,使人物、标题、文字报道浑然天成,颇具和谐的立体感。同样的效果在画家的笔下表现得更为出色,风景画中,背景的天空和云彩往往用淡淡的冷色调,显出流动、远景,画面主体则往往是暖色调,显得稳定、突出,仿佛就在眼前。

在绘画学中,色彩的对比是通过色彩的“色反差”和“色对应”效果,来丰富画面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的。所谓“色反差”和“色对应”是指颜色受周围或相邻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灰色在红色的背景上带青色、在蓝色的背景上带黄色;黄色与绿色相近显橙色、与红色相近显草绿色;绿色和金黄、淡白搭配,可以产生优雅,舒适的气氛;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生理学角度看,是因为人眼视网膜中的红、绿、蓝三种感色纤维一旦受到色光的刺激就会产生疲劳,对某一色光反应强烈,而对其它新的刺激反应迟钝。彩版的编排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彩色部分和非彩色部分的色反差效果,还要考虑到彩色部分与彩色部分的色对应效果,通过对比丰富版面。

如《泰晤士报》去年刊登拉登新闻的版面,一幅拉登头部的特写彩照占据了版面一半的面积,照片中拉登穿着的白帽白衣与他黑色的胡须形成强烈的对比,令我们感到它们之间有着令人难以言状的共*,白色与黑色都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此外,彩照的颜色又与文字的灰白形成对比,既表达一个死亡的恐惧又展现一种不可超越的虚幻;更令人回味的是该版右下角用了象征生命的绿色色块,与拉登的彩照形成对比。对比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使版面形成多样美。 三、简约美 把握好用色的“度”

彩报色彩的运用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彩版编排的优势是颜色丰富,但颜色丰富完全不同于花花绿绿。如果为了出彩而出彩,以为颜色多才是丰富,红黄蓝紫无所不用,结果反而没了颜色重心。绘画学强调色彩搭配一般不应超过三种颜色,在版面的用色上也是如此。 掌握好色彩运用的“度”即强调用色不多,用色恰当。在新闻版的处理中,可以对重要稿件和重要版面区域,以彩色突出强势。同时,淡化其周围的色彩氛围,相邻稿件或不重要版区不做彩色处理,形成中心稿件与其它稿件的色彩反差,不至于全版都淹没在色彩海洋里。正如《泰晤士报》刊登拉登照片的版面,以彩照为突出处理的强势,周围文字稿件不加色,以文字的黑白空间与“照片色彩块”相对应,突出强势彼此映衬。在副刊专版类版面,由于内容上相对丰富多彩,强调趣味*、可读*,色彩的运用可以灵活一些。

如《深圳晚报》2001年11月13日的“情感热线”版,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作为版面主体色,标题用蓝色,右下方用蓝色色块与头条的蓝标相呼应;版面的视觉中心位置用了一幅彩照,彩照人物粉红的连衣裙与稿件内容呼应,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彩照背景梦幻的蓝色又再次演绎了蓝的主题;此外,头条稿件还用黄线框构勒,体现了红黄蓝三色在色彩搭配上的永恒。简约适度,从整体上看,还要注意题文关系上的颜色反差,控制文章铺彩色底纹的规模,控制色彩的滥用,从而达到既突出颜色部分的强势,又不失整体的清新俊秀。

少用纯色能很好地把握用色的“度”。纯色是指100%饱和度的单一色彩,纯色鲜艳强烈、明确易记,具有一定的力度和硬度,纯色用得好,可点石成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纯色

在版面中却不宜用得过多,纯色太多,如大量使用大红、柠檬黄、翠绿、鲜蓝等,则会使版面画蛇添足,令人生厌。有的版面编辑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把一些纯度高的颜色毫无章法地堆砌在一起,显得过分刺目、生硬、火烈,没有主色调,从而失去美感。一个好的版面应谨慎而少量地运用纯色,多用复色和次纯色,如粉绿、湖蓝、钴蓝、淡黄等。此外,还应尽量多使用自然的色彩,不要自调色彩,造成彩色的浑浊,成为一种脏色。

四、和谐美 搭配与传情的运用

和谐一词源于希腊,色彩的和谐不但指色彩的使用要悦愉人的视觉,更有悦愉人的精神世界。歌德在他的《色彩论》中写道: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特殊的感觉寻找另一种色彩,这两种色彩是和谐的。我们认为:凡是色彩的成分或给人的感觉比较接近,没有明显对比的都属于相互和谐的色彩。

在彩版设计中,标题与正文之间字体的颜色搭配,标题与标题之间字体颜色的对比,不同稿件之间底纹颜色的对比,都有一个色调是否和谐的问题。各种颜色以什么样的关系相互搭配才能和谐悦目,是有一定规律的,彩报具有平面艺术的基本品格,因而版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必须符合平面艺术色彩运用的美学规律。要使版面色彩和谐必须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谐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同色搭配即在版面上使用同一种色系的颜色,只在明度方面进行处理,如深红、浅红、粉红等最和谐;二是类似搭配即使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或者使用明度、纯$E5v:A相近的色彩,如白与黄、橙与红等,这是目前最主要的用色方法;三是补色搭配即采用弱对比的方式,版面以一种颜色为主,配色则使用低纯度的其它颜色。 在实际操作中,色彩的搭配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标题和文字色块的颜色可以从版面的图片中抽取,如2001年2月13日《深圳晚报》体育版,头条标题的颜色就是从该版照片上的主色调中抽取的,其它标题的颜色也与照片中球衣的蓝色及绿茵场上的绿色相同,非常和谐。再如,版面中的色块均不应孤立存在,一种色块应出现两次以上并彼此呼应,产生联系,使色彩成为有机的整体,在版面中出现两次以上的色块能产生节奏感,给人统一和谐的感受。 色彩的传情功能可以很好地愉悦人的精神世界,是形成版面和谐的重要因素。国外心理学家的试验早已证明,色彩能够影响人乃至动物的情绪,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比如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色彩的亮度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暗的会使人觉得重,亮的会使人觉得轻;色彩的纯度对人的心理同样有影响,淡的会使人觉得柔和,深的会使人觉得强硬。编辑必须对色彩的感情因素和功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使色彩成为新闻传播的手段,让它说话、传情、显示报纸自身的格调,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打扮版面的调色板。

1999年5月12日,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牺牲的邵云环等三名烈士的骨灰回国,第二天的《解放日报》巧用色彩的传情功能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头、报头线、整版文字都用黑色,但图片用彩色,该报用了五幅照片,有三幅以冷色调黑色为主,有二幅用了红色,右上角照片的红色是天安门广场低垂的国旗,右下角的红色是接烈士骨灰专机舷梯上的红地毯,鲜艳的红色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共和国给予了三烈士最高礼遇,在这个志哀的日子里,黑色和红色相呼应,让人缅怀烈士,喻示着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使读者肃然起敬。五幅照片具有极强的传情功能,处理极为和谐。

五、层次美 流动与强势的形成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一理论,运用于彩报编排,主要是加大色彩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色彩的长处是能更直观地传播视觉信息,

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形成版面强势;同时,色彩能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色彩明度、纯色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引导读者的视线,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以视线的流动形成版面的层次美。

2001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娱乐评价”版,通过颜色的规律*渐变形成特殊的节奏韵味,使版面通过有序变化产生层次感和流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位于该版视觉中心位置的彩照,其背景是黄绿色,该版编辑从照片中抽取绿色,作为版面上部稿件的底色,这一底色从上到下由深变浅,向黄绿色过渡并逐渐消失,版面的下部是黄颜色的广告,以稳住重心。在这里,颜色是作为彩色报纸版面的要素,通过明与暗、浓与淡、深与浅的逐渐变化,来对应其它要素的规则*量变,从而强化版面的层次,形成相应的色彩韵律。因此,在彩色版面设计中,应当充分发挥颜色关系的结构功能,除了运用一般的稿件布局方法来体现版面内容的序列*外,还要善于将字符、线条、底纹以及题文关系等特征与色彩特征相结合,来体现版面形式的层次*和序列*,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

形成版面强势,彩照的作用显而易见。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在彩报中,彩照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与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彩照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彩色图表是编辑们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找到的新的“药方”,彩色图表能够很好地表现柱状图、饼图、条形图、折线图,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黑白报纸只能望其项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说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相关内容

  • 计算机培训计划
  • 篇一:计算机培训教学计划 计算机培训教学计划 一.培训概述 1.培训内容 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是从事办公室文员.文秘等办公室资料文档整理工作.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练掌握应用键盘输入中英文,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office 2003软件的操作技能. 2.培训等级: ...

  • LaTeX资源汇总 - 论文投稿 - 小木虫 - 学术 科研 第一站
  • 一.国内出版的LaTeX书籍 不管是ctex还是chinatex论坛,很多TeX前辈和使用者都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咨询帮助,同时,也分享了很多很多学习上的方法与技巧.一般都推荐入门的用户先阅读一本入门书,掌握基本的知识,然后再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学习,这里介绍这些年来所出版的LaTeX书籍,你可以根据需 ...

  • 新闻采编与制作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
  •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网络新闻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专 业 负 责 人: 系 教 分 务 管 主 任: 处 长: 院 长:1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络新闻方向) 2012 级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教 育部关于推进 ...

  • 报纸排版技巧
  • 报纸排版技巧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的设计.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吸引读者的视觉,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 ...

  • 刻画报刊"生动表情"视觉美感的形成
  • 设计知识 好的报刊广告设计能够刻画报纸的"生动表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使报纸充满韵律,韵律不仅是指版式设计富有动感.流畅,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饶有趣致,既矛盾又统一,从标题的精心制作到内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创造版面美的前提,版 ...

  • 排版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
  • 内容提要: 版式设计是图书报刊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透过不同的版式设计风格,读者能够看到整个栏目刊登的文章是严肃还是通俗,是学术交流还是生活随笔:看到整个版面的个性色彩是内向还是外向,文章内容是深沉还是欢快.版式设计讲究"美感",每一个线条的曲折粗细 是 否得当,色彩运用是否调 ...

  • 浅谈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摘 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的兴起 ,网络已成为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新兴媒体,被称为网络媒体或第四媒体.它以高速度.高容量.交互性.实时性.多媒体化和易于检索等特点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威胁.本文对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其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进行阐述 ...

  • word目录的制作详细教程
  • word 目录的制作详细教程 日期:2009-4-11 12:04:08 人气:3024 标签: 教程 一."分隔符"的使用: . .......................................................................... ...

  • 美工设计师工作内容
  • 美工设计师工作内容 美工设计主要包括美术排版.平面广告.海报.灯箱等的设计制作.就业趋向:报纸.杂志.出版等大众传播媒体,广告公司等相关行业.从事美工设计工作,技术难度各公司要求档次高低不同,工作时间比较不稳定,要求创作速度快,而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 武汉IT新时空学员美工设计作品分享 美工设计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