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7[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7 古诗两首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 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教 学 设 计

谈话引 入, 激起学生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 学习兴趣。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 (二) 、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

给孩子 提供自由的 学习环境, 在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 读、评、议、 想中进行整 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体感知。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 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 、了解诗人: 过渡语: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谁能向大家 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 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教 学 过 程

多种形 式朗读诗歌,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 在朗读中感 受诗歌的意 现,点到为止即可。 境, 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 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 的李白的古诗。 (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

(四) 、巩固诗歌的学习:

激励孩 子朗诵古诗 导语: 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 老师也不禁有些技 的兴趣, 并鼓 励孩子课外 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积累,诵读。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请学生指 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 。要求积累一句、两 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 。鼓励有困难

的同学课后继续背 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 、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

17 古诗两首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 5 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 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 亮。 在初读 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 中 充 分 调 动 孩子的自主 的意思。 性, 使其了解 3、学生齐读第 3、第 4 句,理解“含” 、 “泊” 古诗大意。 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 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二、再读临其境。 1、学生回答:第 1、第 2 句写了什么景物?有 哪几种色彩?第 3、第 4 句写了什么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 讲解。前两句,突出“鸣” 、 “上”二字,帮助学生 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 显得生机盎然。 在图文 结合中抓住 关键词进一 步理解古诗 2、指名学生读第 1、第 2 句,理解“鸣” 、 “上”

教 学 设 计

想象古 后两句,突出“含” 、 “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 意思, 诗描绘的意 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 境。 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 (千里雪) 、 近处之景 (门) 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 (万 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书上插图,边看图边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 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 景色。 三、三读悟其情

教 学 过 程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融听、 想、品于一 体, 使学生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古诗语言文 为什么这样说? 字从形式到 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 并完成 内 容 进 行 了 多层面、 立体 下列板书: 的审美和积 累。 两个/黄鹂/鸣翠柳,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一行/白鹭/上青天。 (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意境开阔) 通过表 演让孩子们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 展 示

自 己 的 充分尊 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 要求他们把对古诗 理解, 重孩子的个 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 性差异。 2、表演读。 头晃脑,手舞足蹈。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教学反思

17 古诗两首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 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教 学 设 计

谈话引 入, 激起学生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 学习兴趣。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 (二) 、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

给孩子 提供自由的 学习环境, 在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 读、评、议、 想中进行整 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体感知。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 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 、了解诗人: 过渡语: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谁能向大家 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 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教 学 过 程

多种形 式朗读诗歌,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 在朗读中感 受诗歌的意 现,点到为止即可。 境, 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 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 的李白的古诗。 (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

(四) 、巩固诗歌的学习:

激励孩 子朗诵古诗 导语: 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 老师也不禁有些技 的兴趣, 并鼓 励孩子课外 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积累,诵读。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请学生指 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 。要求积累一句、两 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 。鼓励有困难

的同学课后继续背 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 、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

17 古诗两首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 5 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 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 亮。 在初读 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 中 充 分 调 动 孩子的自主 的意思。 性, 使其了解 3、学生齐读第 3、第 4 句,理解“含” 、 “泊” 古诗大意。 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 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二、再读临其境。 1、学生回答:第 1、第 2 句写了什么景物?有 哪几种色彩?第 3、第 4 句写了什么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 讲解。前两句,突出“鸣” 、 “上”二字,帮助学生 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 显得生机盎然。 在图文 结合中抓住 关键词进一 步理解古诗 2、指名学生读第 1、第 2 句,理解“鸣” 、 “上”

教 学 设 计

想象古 后两句,突出“含” 、 “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 意思, 诗描绘的意 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 境。 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 (千里雪) 、 近处之景 (门) 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 (万 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书上插图,边看图边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 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 景色。 三、三读悟其情

教 学 过 程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融听、 想、品于一 体, 使学生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古诗语言文 为什么这样说? 字从形式到 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 并完成 内 容 进 行 了 多层面、 立体 下列板书: 的审美和积 累。 两个/黄鹂/鸣翠柳,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一行/白鹭/上青天。 (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意境开阔) 通过表 演让孩子们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 展 示

自 己 的 充分尊 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 要求他们把对古诗 理解, 重孩子的个 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 性差异。 2、表演读。 头晃脑,手舞足蹈。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汉语拼音(d t n l) 复习一 汉语拼音(g k h) 汉语拼音(j q x) 汉语拼音(z c s) 汉语拼音(zh ...

  • 人教版小学一至四年级上下册语文目录
  •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汉语拼音(d t n l) 复习一 汉语拼音(g k h) 汉语拼音(j q x) 汉语拼音(z c s) 汉语拼音(zh ch sh r) 复习二 汉语拼音(ai ei ui) 汉语拼音(ao ou iu)汉语拼音(ie ...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 提问 登录 注册 立即下载 立即下载 ?题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肥沙旨蘸003 语文 2014-12-12 作业帮-是干什么的呢?让我来告诉你 优质解答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 ...

  •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
  • 目录 [一年级上册]--------------------..2 [一年级下册]--------------------..3 [二年级上册]--------------------..4 [二年级下册]--------------------..5 [三年级上册]---------------- ...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FLASH动画课件[全册]
  • 第一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找春天Flash课件动画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草.宿新市徐公店Flash课件动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笋芽儿Flash课件动画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Flash课件动画下载 第二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阅读为主体的读书计划,加强阅读积累,狠抓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语文水平不 ...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组: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4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和<桂林山水>全文,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 ...

  •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大全之:古诗词.格言名句
  • 古诗词.格言名句 --小学语文默写必背(人教版) 原创:杨永远 2014年1月 一年级上册 ................. 4 <一去二三里> ..... 4 <画> ............. 4 <画鸡> ........... 4 <静夜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