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学案答案版

第一部分:隋唐时期 一、隋

1、隋朝(581----618) 221-207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2、隋文帝的政绩中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妻妾成群的,有两个没有妃嫔,隋文帝和明孝宗。原因:工作太努力。勤劳思政,

陈朝,陈叔宝,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就是陈叔宝爱唱的。隋朝军队打进来,找不到人,听见井里有声,三人 皇后贵妃 (1)581年建立隋朝

(2)589年派军队南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3)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3、大运河

(1)条件: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 (2)目的:

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起隋炀帝。 (4)概况: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 四段:由北往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han2沟、江南河四段。 沟通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是巴拿马运河的38倍,苏伊士运河20倍,时间比他们早1300年

(5)评价大运河:

①积极: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②消极: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秦隋朝的共同点:

A. 秦、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 B. 秦、隋朝的各项制度,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秦、隋朝不惜民力,连年大兴土木,劳师远征。 D. 秦、隋朝历二世而亡。 二、唐

1、唐朝的建立(618---907)

618年,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之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弟,他俩母亲是亲姐俩,算是姨表亲,是当时唐国公,因此国号为唐 2、盛世的表现: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隋朝“留给”唐朝200余万户(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经隋炀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乱,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2] ,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李渊李世民统一中原与南方,为贞观之治创造了条件。

三个维度:

3、唐朝与其他民族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4、唐朝与其他国家 双向 鉴真东渡 来到长安

3、科举制度

4、唐朝的灭亡

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造成“安史之乱”,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唐末农民大起义,907年,唐朝灭亡。

三、隋唐文化 (一)、建筑

1、赵州桥:设计者:隋朝李春。(历史意义)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

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用以印刷佛经、日历和诗集。

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诗歌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朝代,流传至今有两千多人近五万首诗歌。

(1)李白: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称号:诗仙 (2)杜甫:代表作: "三吏"" 三别" ,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称号:诗圣、诗史。

(3)白居易: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四)、书法和绘画 1、书法

2、绘画

①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特点:笔力刚健,线如铁丝,神形兼备。 代表作:《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

②吴道子:特点: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称号:画圣

(五)、莫高窟

隋唐时期开凿,位于甘肃敦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和大量的佛经文书,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我国三大石窟:①云冈石窟 ②龙门石窟

③莫高窟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隋唐时期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表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著名的歌舞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第二部分:宋元时期 一、宋元时期的政权

1、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 3、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今银川)

5、12世纪初期,女真族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后迁都中都(今北京) 6、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7、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蒙古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明朝朱元璋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

二、民族关系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战:宋真宗时,宋辽澶州之战,北宋宰相寇准力主抗辽。

和:①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给辽岁币。 澶渊之盟体现了宋辽之间的关系: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妥协退让,双方均势 ②评价宋辽澶渊之盟:通过议和宋辽维持了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与少数民族的经济

交流,但每年送岁币增加了百姓负担。

(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战:宋夏连年战争,双方损失很大

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议和、宋辽议和内容的相似点是:宋给夏辽岁币,发展边界贸易 (三)南宋与金的关系:

战:南宋抗金将领岳飞英勇抵抗,收复建康,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

桧以所谓谋反杀害了岳飞

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划定分界线:西起大散关,东至淮水,南宋、金

对峙局面形成。

三、经济中心南移 (一)、原因

1、政治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2、经济原因: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3、自然原因:南方自然条件变化,农业发展较快

4、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最终使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三个维度: 1、农业

①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④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⑤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2、手工业

①纺织业: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

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棉织业兴起于海南岛,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②制瓷业: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

江的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成为瓷都.

③造船业:宋代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商业

①宋代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②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政治 政府鼓励

经济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商品

科学技术 造船技术 指南针

③北宋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叫会子。

四、宋朝社会生活 (一)、物质生活 (1)衣:宋初崇尚节俭;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女人裹脚的陋习逐渐传开。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2)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主要原因是与少数民族互市 南宋以吃鱼为多;

(3)住: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稍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

城市平民的住房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稍讲究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贵族官僚的宅第前堂后寝, 以穿廊相连, 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4)行:达官贵人:乘轿 士大夫:骑驴、骡 百姓:牛车,

驴车邸店如云屯,说明宋代旅店业兴旺。

(二)、精神生活 1、娱乐

(1)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2)瓦子出现的原因: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2、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许多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的进步。。

五、元

(一)、建立元朝,统一中国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 贡献: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1206年)。 (1)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

(2)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朝灭南宋。文天祥继续抗元斗争,他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

64、忽必烈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会通河(从东平到临清)和通惠河(通州到大都)。还开辟海运(从刘家港出发,经东海、渤海到达直沽,再到大都)。 ③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④中外交往也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⑤实行行省制: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地统治,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⑥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⑦元朝还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二)、民族融合 表现:

①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比较隋朝和元朝运河的异同

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2)不同:①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呈扇形;元运河取直直达北京,. ②目的不同. 隋运河目

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元运河目的:为了便利南

粮北运。

元运河目的:为了便利南粮北运

六、宋元文化

第一部分:隋唐时期 一、隋

1、隋朝(581----618) 221-207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2、隋文帝的政绩中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妻妾成群的,有两个没有妃嫔,隋文帝和明孝宗。原因:工作太努力。勤劳思政,

陈朝,陈叔宝,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就是陈叔宝爱唱的。隋朝军队打进来,找不到人,听见井里有声,三人 皇后贵妃 (1)581年建立隋朝

(2)589年派军队南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3)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3、大运河

(1)条件: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 (2)目的:

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起隋炀帝。 (4)概况: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 四段:由北往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han2沟、江南河四段。 沟通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是巴拿马运河的38倍,苏伊士运河20倍,时间比他们早1300年

(5)评价大运河:

①积极: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②消极: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秦隋朝的共同点:

A. 秦、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 B. 秦、隋朝的各项制度,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秦、隋朝不惜民力,连年大兴土木,劳师远征。 D. 秦、隋朝历二世而亡。 二、唐

1、唐朝的建立(618---907)

618年,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之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弟,他俩母亲是亲姐俩,算是姨表亲,是当时唐国公,因此国号为唐 2、盛世的表现: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隋朝“留给”唐朝200余万户(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经隋炀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乱,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2] ,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李渊李世民统一中原与南方,为贞观之治创造了条件。

三个维度:

3、唐朝与其他民族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4、唐朝与其他国家 双向 鉴真东渡 来到长安

3、科举制度

4、唐朝的灭亡

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造成“安史之乱”,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唐末农民大起义,907年,唐朝灭亡。

三、隋唐文化 (一)、建筑

1、赵州桥:设计者:隋朝李春。(历史意义)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

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用以印刷佛经、日历和诗集。

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诗歌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朝代,流传至今有两千多人近五万首诗歌。

(1)李白: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称号:诗仙 (2)杜甫:代表作: "三吏"" 三别" ,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称号:诗圣、诗史。

(3)白居易: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四)、书法和绘画 1、书法

2、绘画

①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特点:笔力刚健,线如铁丝,神形兼备。 代表作:《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

②吴道子:特点: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称号:画圣

(五)、莫高窟

隋唐时期开凿,位于甘肃敦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和大量的佛经文书,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我国三大石窟:①云冈石窟 ②龙门石窟

③莫高窟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隋唐时期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表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著名的歌舞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第二部分:宋元时期 一、宋元时期的政权

1、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 3、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今银川)

5、12世纪初期,女真族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后迁都中都(今北京) 6、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7、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蒙古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明朝朱元璋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

二、民族关系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战:宋真宗时,宋辽澶州之战,北宋宰相寇准力主抗辽。

和:①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给辽岁币。 澶渊之盟体现了宋辽之间的关系: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妥协退让,双方均势 ②评价宋辽澶渊之盟:通过议和宋辽维持了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与少数民族的经济

交流,但每年送岁币增加了百姓负担。

(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战:宋夏连年战争,双方损失很大

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议和、宋辽议和内容的相似点是:宋给夏辽岁币,发展边界贸易 (三)南宋与金的关系:

战:南宋抗金将领岳飞英勇抵抗,收复建康,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

桧以所谓谋反杀害了岳飞

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划定分界线:西起大散关,东至淮水,南宋、金

对峙局面形成。

三、经济中心南移 (一)、原因

1、政治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2、经济原因: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3、自然原因:南方自然条件变化,农业发展较快

4、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最终使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三个维度: 1、农业

①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④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⑤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2、手工业

①纺织业: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

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棉织业兴起于海南岛,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②制瓷业: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

江的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成为瓷都.

③造船业:宋代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商业

①宋代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②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政治 政府鼓励

经济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商品

科学技术 造船技术 指南针

③北宋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叫会子。

四、宋朝社会生活 (一)、物质生活 (1)衣:宋初崇尚节俭;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女人裹脚的陋习逐渐传开。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2)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主要原因是与少数民族互市 南宋以吃鱼为多;

(3)住: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稍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

城市平民的住房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稍讲究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贵族官僚的宅第前堂后寝, 以穿廊相连, 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4)行:达官贵人:乘轿 士大夫:骑驴、骡 百姓:牛车,

驴车邸店如云屯,说明宋代旅店业兴旺。

(二)、精神生活 1、娱乐

(1)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2)瓦子出现的原因: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2、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许多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的进步。。

五、元

(一)、建立元朝,统一中国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 贡献: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1206年)。 (1)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

(2)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朝灭南宋。文天祥继续抗元斗争,他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

64、忽必烈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会通河(从东平到临清)和通惠河(通州到大都)。还开辟海运(从刘家港出发,经东海、渤海到达直沽,再到大都)。 ③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④中外交往也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⑤实行行省制: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地统治,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⑥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⑦元朝还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二)、民族融合 表现:

①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比较隋朝和元朝运河的异同

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2)不同:①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呈扇形;元运河取直直达北京,. ②目的不同. 隋运河目

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元运河目的:为了便利南

粮北运。

元运河目的:为了便利南粮北运

六、宋元文化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复习题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复习题 1. 现代的设计中黑.白.灰能给我们带来简洁.爽朗.愉悦的感受.灰色有感觉. 答案(C ) A .深沉.厚重 B .纯洁.轻盈 C .高贵.优雅 D .朴素.沉郁 2.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画家,他最擅长的是画A ) A .虾 B .马 C .虎 D .鸡 3. 招贴画是张贴 ...

  • 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 总复习 复习内容: 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复习目标: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学生对本册概念,计 ...

  • 2014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及教案
  • 北师大 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计划: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整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并按时完成作业. 二.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 ...

  • 六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 六(3)班语文复习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少数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学生语文基础良好,学生平时成绩起伏不大.本学年新转入学生,因其教材不同,语文成绩不甚理想.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更加注重夯实基础,以基础训练为本,加强语文"双基&qu ...

  • 八年级数学2
  • 共 142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103050 条 2013届北京市中考数学二轮专题突破复习课件四边形中档解答题. 阅11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3-03-31 20:37 几何证明中的几种技巧(教师用) 阅46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3-03-29 22:36 二次根式的解 ...

  •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复习幂的运算基础训练
  • 第8章 幂的运算 一. 知识还原 请把空缺的知识点补全 1. 同底数幂相乘,不变,指数公式为2. 同底数幂相除,不变,指数公式为3. 幂的乘方, 公式为 4. 积的乘方, 公式为 5. 任何()数的0次方都是 公式为6. 任何()数的-n次方等于,先取n次方 7. 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的基本形式 ...

  •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  随着小学毕业水平考试的结束,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步入了尾声。一学期来,我顺利地完成了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的教学。但这一学期跟其它学期不一样,因为这一学期不但要完成这学期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整一个小学阶段的系统复习。   复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带领学生将所学全部知识进行整理,查缺补漏,使学生对所 ...

  • 2014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秉烈中学:钱永梅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期末考试已结束了,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6页.选择题25小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四大题14小题共计50分. 一.考试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课后习题以及教参完整答案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下册精读课文课后习题(修改).doc 六年级上册精读课文课后习题 班级:六( )班 姓名: 1.山中访友 1.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上站了几百年了 吧? 答: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 且也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