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日本的城市化发展有其独特的模式,二战后的日本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等国家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城市化进程。短短3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亚洲率先实现了国家城市化。对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梳理了城市化的相关理论;日本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分析了日本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阶段中的问题与对策,并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日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日本;城市化发展;中国;启示

一.城市化阶段性规律和理论

(一)城市化三阶段规律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由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在1975年提出,第一阶段为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加快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会趋向缓慢,也就是第三阶段,城市化进程停滞或稍微呈现有下降趋势。当然,不是任何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时间轴上都表现为一条光滑的倒S型曲线,只是大部分国家的数据基本上支持了这一结论,其中也包括日本。[1]

图1:城市化三阶段性规律

(二)托达罗模型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M·P·Todalo)在刘易斯(Lewis)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还有乔根森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它们三者的缺点,提出了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必须制定综合性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2][3]

二.日本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分为4个阶段,三个特点。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型城市。比如日本的江户,在1731年的时候已有 55 万人, 再加上武士等其他人口, 总人口达到 100 万,已经超过了伦敦。还有18世纪前后日本的大阪和京都人口也都达到了30万以上。[4]如图2所示,日本的城市化进程从明治维新到1920年左右是初期,从1930年到1940年中期左右是加速阶段,从4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70年代,是日本二战后快速城市化阶段,70年代至今是平稳发展阶段。

图2:日本城市化进程的S型曲线

数据来源:http://www.doc88.com/p-[1**********]52.html

(一)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期阶段,是从1868年到1920年,在这段时间内,

日本政府实

施了许多的政策,通过扶持农业来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在1871 年,明治政府实行了 “废藩置县”制,这个时候开始城市的雏形。之后“町村合并”制度的实行,确立了日本土地的私有制;“殖产兴业”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时起步,到 1920 年,日本全国拥有 83 个城市,城市人口为 18% 。

第二个阶段是加速阶段,从1920年到19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依旧制约着工业化跟城市化的发展。到1940年的时候,日本城市化率已达 37. 9% ,城市增加至 168 个。

第三个阶段是快速阶段,从1950年到197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工业化已经在这个阶段完成,并形成了日本南部沿海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到1955 年,日本的城市人口为5 0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56. 1% 。1965年的城市人口为6 736万人,占67.9%,10年间日本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到197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达72.1%。

最后一个阶段是1975年至今,在1970 年,日本经济受到了两次国际石油危机的冲击。再后来1990年后,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崩溃。到2010年,日本人口的增长下降,劳动力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迫于成本的压力不断地向国外和郊区转移,城市化速度变缓,东京和大阪人口甚至出现了零增长。[5]

(二)三个特点

1.政府引导型城市化。(付恒杰,2003)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带动高度集中发展的城市化,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道路。[6]

2.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付恒杰,2003)二战后,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工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产业向沿海城市高度集中,全国最大的10个城市基本上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岸的工业带。[7]

3.高度紧凑发展的城市化模式。(顾朝林,袁家冬,杜国庆,2007)日本受国土狭窄、资源贫瘠等自然环境的限制,城市化空间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为中心。[8]

三.日本快速城市化进程阶段的问题

明治以来,日本城市化的发展,走的一直都是一条片面发展工业而忽略人们环境的畸形道路。日本的这种独特的城市化模式,致使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许

多的问题。

(一)劳动力供给不足,失业率波动

日本人口从1945年后迅速增长,根据日本经济数字地图中截止到2010年日本人口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人口已经有128056千人,比1935年增长了85%,其中女性增长了90%,男性增长了80%,女性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男性,这样下去性别比例会失调。[9](万马,2014)与此同时,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供给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10]

图3. 1935-2010年日本人口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12-2013日本经济数字地图)

(陈建,李毅,成思危,2013)二十年来日本的就业率整体也呈下降趋势,10年就业率比1990年下降了8.6%,但是到11.12年有所回升,同时失业率不断波动,10年失业率比1990年上升了1.4倍,但是12年又降到4.2%,这主要是日本经济经历了低迷的十年有关。而且2008年的时候,全球经济危机跟2011年日本大地震都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11]

图4.1990-2012年日本就业率与失业率

(数据来源:2012-2013日本经济数字地图)

(二)城市地价飚升,泡沫经济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白力文,2011)土地问题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土地的供不应求导致地价上涨,这本来很符合很普通的供求规律。但是在日本,就很特殊。如图5所示,从1955年到1972年的17年间,也就是二战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日本地价上涨了17.5倍。这也是导致后来使日本经济陷于长期萧条的“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

[12](邓宁华,2013)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前川报告,激发了当时人们对土地大规模的投机,房地产泡沫因此迅速膨胀。最终在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日本人口大量聚集到三大都市圈,尤其是向东京都市圈集中,导致大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城市地价迅速飙升,从地价泡沫破裂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经济始终都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相继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经历过这次教训之后,日本通过巨额公共投资等方式,经济开始逐渐恢复,所以现在房地产业还是比较理性的。

[13]

图4.1990-2012年日本就业率与失业率

(数据来源:2012-2013日本经济数字地图)

(二)城市地价飚升,泡沫经济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白力文,2011)土地问题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土地的供不应求导致地价上涨,这本来很符合很普通的供求规律。但是在日本,就很特殊。如图5所示,从1955年到1972年的17年间,也就是二战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日本地价上涨了17.5倍。这也是导致后来使日本经济陷于长期萧条的“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

[12](邓宁华,2013)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前川报告,激发了当时人们对土地大规模的投机,房地产泡沫因此迅速膨胀。最终在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日本人口大量聚集到三大都市圈,尤其是向东京都市圈集中,导致大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城市地价迅速飙升,从地价泡沫破裂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经济始终都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相继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经历过这次教训之后,日本通过巨额公共投资等方式,经济开始逐渐恢复,所以现在房地产业还是比较理性的。

[13]

图5.1955-1985日本城市地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http://pqppqp100.blog.163.com/blog/static/[***********]70887/

(三)城市负荷过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化

(李辉,刘春艳,2008)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明治后,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结果人满为患,而穷人只能居住在环境相当恶劣的贫民区。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逐渐恶化。[14](付恒杰,200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以石油作为主要燃料的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急剧增加,使空气质量变差;另一方面,汽车尾气也使得本来就下降的空气质量变得更糟。日本大约是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在汽车普及前几年空气污染程度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在东京、大阪和横滨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大城市中,当时每年要发出几十次甚至超出百次的光化学烟雾警报。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万台。日本的土地面积原本就狭小,再加上这么多的汽车,不但导致空气污染,并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比如在1973年日本爆发过的东京垃圾战争。还有日本的热岛现象也是因为人口过度集中造成的。[15]

四.日本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制定合理城市规划

(陈建,李毅,成思危,2013)日本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总共制定了五次

《全

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解决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1962年,为了缩小地区间差异,防止城市过大化,实行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疏”和“过密”问题,第四次是1987年提出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1998年出台的第五个综合开发计划是为了解决人口少子化和人口高龄化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16]

(二)吸取教训,重塑房地产业

(伞峰,2007)日本政府在吸取教训和重塑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推出了三大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一是通过增加国债来投入那些昂贵的公共配套项目,恢复房地产及其他经济部门的活力;二是放宽限制,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开始放松对金融行业的许多限制;三是政府调整了建筑标准,方便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日本的房地产行业才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17]

(三)积极治理城市环境

(田庆立,宋志艳,2011)日本从法律角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新的环境政策方针,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污染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全部纳入法律体系。同时,日本在20世纪90年提出了循环型社会”的构想,2000年6月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另外,日本国民从自发的反对公害运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全国性、跨领域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比如:积极开展反对汽车尾气排放、反对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噪音污染等运动。还有许多市民义务清理住宅附近的河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等。[18]

五.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土地资源结构与中国相似, ,但日本的人口密度更超过中国。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口即向大城市集中。由于工业高速发展,70%集中在三大城市圈(东京圈、名古屋圈、大阪圈),30%集中在地方城市。中国在1960年到1980年城市化处于停滞发展,因为这个时期我国经历了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1980年之后才开始稳步发展,95年之后快速发展。

图6:日本和中国城市化率的比较

数据来源:

http://www.valuegrow.com/html/point/jinyanshi/20090706/35006.shtml

如表1所示,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我国每年的城市化率,从2004年到2015年的比率。整体可以看到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到2011年突破了50%,2012年达到了51.3%,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 表1:2004-2015中国城市化历年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二战后的日本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城市化水平就从37.9%上升到了75.1%,完成了欧美等国家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城市化进程。短短3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亚洲率先实现了国家城市化。因为我们中国与日本在城市化背景中有许多相似的因素,比如都处在东亚的经济圈之中,都属于人多地少,水田和山地较多的国家,在经济方面都存在短时期的高速增长等等,所以日本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一)借鉴经验

1.发挥政府的巨大作用

(李林杰,申波,2007)日本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指导和立法保障等方面。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日本城市化过程的重要保障。日本在一百多年的城市化过程中,陆续制订了一百多部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对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和法制建设,有效利用国土资源。[19]

2.正确的工业化战略,推动城市化进程

(万勇,2010)日本是根据他们国情选择的工业化战略,日本的轻重工业之间比例比较协调,轻工业的劳动比率一直低于重工业,吸收了工业化过程中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而重工业始终保持着高技术密集性,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城市化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产业支柱。要实现城市化的有序、健康发展,避免“大城市”病的发生,我国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化发展规划。[20]

3.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高强,2002)日本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土地的集约,这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简新华,张国胜,2006)另外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失地农民问题,应借鉴日本经验,对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农民市民化统筹规划,重视对离土农民的培养和安置,把处于同一空间区域的城市和农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1] [22]

4.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强化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支撑

(李克,2004)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必要保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科技进步水平仍然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仍嫌不足,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取日本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要积极、合理的引进外资,并通过去吸收、改造国外先进技术来带动我国的技术革命,从而为加快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动力。[23]

5.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

(万勇,2010)我们必须要通过加大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投入,充分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才能保证进城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有效避免“城市病”的发生,同时要优化产业结构,保持轻重比例关系协调。还必须要通过进一步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足够的就业保障。[24]

(二)吸取教训

1.城市正确定位

(沈悦,2004)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上世纪 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非常相似。目前中国存在的众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住房问题、流动人口等,尤其是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我国的城市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发展道路,不是说单纯经济增长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说经济发展要侧重点,环境社会发展要侧重于面。城市的定位应该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25]

2.防止大城市过度发展和房价过高所导致的经济泡沫

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区已经出现房价过高、城市拥挤的现象,如表2所示,国家统计局就在2016年最新发布了我国70个城市最新的房价数据,本文主要列出了北上广深,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房价同比环比都在上涨,同比涨幅超过10%的城市有9个,而深圳是涨幅最大的,深圳同比暴涨了63.4%。北京上涨了20.2%,广州是17.6%,在二手住宅房价中,深圳的环比价格出现了下降,下降了0.4%,其他几个都是在上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与上世纪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形成时期非常相似。跟我国现在经济关联最大,也是近来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市场过热。目前虽尚未出现明显或全面的泡沫,但资产价格上涨过猛、人民币持续升值,局部泡沫还是有存在的。所以借鉴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和启示,能够预防和治理我国己有苗头的房地产泡沫问题。

表2.2016年中国城市房价指数

3.防止城市化中马太效应

(沈悦,2004)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在于城市结构呈现出不平衡的局面。东京大都市圈一极集中。人口也过于集中,造成了地价的飞速上涨,东京的区域竞争力不断下降,从而引起国土的不合理利用,核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差别扩大,农村出现了大量人口过疏地区。我国的城市发展也必须防止出现这种局面。目前华东、华南沿海以及京津塘地区逐渐形成了城市圈,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而在不少中西部农村地区,平时已经基本只剩老年、妇女和儿童,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26] 4.走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城市化道路

(何东,孙仕祺, 2013)日本由于在城市进程中的诸多弊端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居住在大城市的经济条件优越者都迁居城外,许多工商企业也去别地发展,城市人口向郊区集中,就是所谓逆城市化现象。我们作为后工业化国家应总结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国家一直以来走的是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地位、农村城镇化的分散型的人口城市化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应该继续坚持。

[27]

5.重视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长庚,2009)日本在城市化过程中,基本上是“先发展,后治理”,在发展的同时基本上没有考虑城市环境问题,从而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城市病”。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过程,,为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吸取日本城市化中的一些教训。对城市化要做统筹安排,从最大限度上控制“城市病”的繁衍,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8]

六.结束语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发展方面的研究,为本文评述和分析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文献资源。但是鉴于每个国家、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因此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同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现在正处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各种改革的深入,许多的社会矛盾将会在城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显示出来。因此借鉴日本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学真,郭剑雄.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的否定之否定——城市化战略的理论回顾与现实思考[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03):77-80.

[3]洪银兴.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崔岩.日本的经济赶超[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5]孙波,白永秀,马晓强. 日本城市化的演进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10,12:84-87.

[6]付恒杰. 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日本问题研究,2003,04:18-21. [7]同[6]

[8]顾朝林,袁家冬,杜国庆. 全球化与日本城市化的新动向[J]. 国际城市规划,2007,01:1-4.

[9]陈建,李毅,成思危.日本经济数字地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0]万马. 日本城市化模式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 [11]同[9]

[12]白力文.日本房产泡沫的形成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1.

[13]邓宁华.城市化背景下日本住房问题和政策干预[J].经济研究,2013(03):37-47.

[14]李辉,刘春艳.日本与韩国城市化及发展模式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04):46-50. [15]同[6] [16]同[9]

[17]伞锋. 日本地产泡沫的形成机制与应对政策的得失[J]. 日本学刊,2007(06):5-18

[18]田庆立,宋志艳.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08):57-59.

[19]李林杰,申波.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7

(03):7-11.

[20]万勇.日本以城市化提升内需的经验[J].城市问题,2010(12):85-89. [21]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J].世界经济,2002(03):41-46.

[22]简新华,张国胜.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6):95-100.

[23]李克.日本经营神话的复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4]同[20].

[25]沈悦. 日本的城市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2004(01):60-64. [26]同[25]

[27]何东,孙仕祺.日本城市化的三种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2013(04):36-43.

[28]刘长庚.日本城市化问题及带给我们的启示[J].决策管理,2009(09):5-6.

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日本的城市化发展有其独特的模式,二战后的日本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等国家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城市化进程。短短3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亚洲率先实现了国家城市化。对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梳理了城市化的相关理论;日本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分析了日本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阶段中的问题与对策,并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日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日本;城市化发展;中国;启示

一.城市化阶段性规律和理论

(一)城市化三阶段规律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由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在1975年提出,第一阶段为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加快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会趋向缓慢,也就是第三阶段,城市化进程停滞或稍微呈现有下降趋势。当然,不是任何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时间轴上都表现为一条光滑的倒S型曲线,只是大部分国家的数据基本上支持了这一结论,其中也包括日本。[1]

图1:城市化三阶段性规律

(二)托达罗模型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M·P·Todalo)在刘易斯(Lewis)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还有乔根森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它们三者的缺点,提出了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必须制定综合性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2][3]

二.日本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分为4个阶段,三个特点。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型城市。比如日本的江户,在1731年的时候已有 55 万人, 再加上武士等其他人口, 总人口达到 100 万,已经超过了伦敦。还有18世纪前后日本的大阪和京都人口也都达到了30万以上。[4]如图2所示,日本的城市化进程从明治维新到1920年左右是初期,从1930年到1940年中期左右是加速阶段,从4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70年代,是日本二战后快速城市化阶段,70年代至今是平稳发展阶段。

图2:日本城市化进程的S型曲线

数据来源:http://www.doc88.com/p-[1**********]52.html

(一)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期阶段,是从1868年到1920年,在这段时间内,

日本政府实

施了许多的政策,通过扶持农业来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在1871 年,明治政府实行了 “废藩置县”制,这个时候开始城市的雏形。之后“町村合并”制度的实行,确立了日本土地的私有制;“殖产兴业”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时起步,到 1920 年,日本全国拥有 83 个城市,城市人口为 18% 。

第二个阶段是加速阶段,从1920年到19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依旧制约着工业化跟城市化的发展。到1940年的时候,日本城市化率已达 37. 9% ,城市增加至 168 个。

第三个阶段是快速阶段,从1950年到197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工业化已经在这个阶段完成,并形成了日本南部沿海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到1955 年,日本的城市人口为5 0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56. 1% 。1965年的城市人口为6 736万人,占67.9%,10年间日本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到197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达72.1%。

最后一个阶段是1975年至今,在1970 年,日本经济受到了两次国际石油危机的冲击。再后来1990年后,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崩溃。到2010年,日本人口的增长下降,劳动力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迫于成本的压力不断地向国外和郊区转移,城市化速度变缓,东京和大阪人口甚至出现了零增长。[5]

(二)三个特点

1.政府引导型城市化。(付恒杰,2003)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带动高度集中发展的城市化,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道路。[6]

2.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付恒杰,2003)二战后,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工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产业向沿海城市高度集中,全国最大的10个城市基本上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岸的工业带。[7]

3.高度紧凑发展的城市化模式。(顾朝林,袁家冬,杜国庆,2007)日本受国土狭窄、资源贫瘠等自然环境的限制,城市化空间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为中心。[8]

三.日本快速城市化进程阶段的问题

明治以来,日本城市化的发展,走的一直都是一条片面发展工业而忽略人们环境的畸形道路。日本的这种独特的城市化模式,致使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许

多的问题。

(一)劳动力供给不足,失业率波动

日本人口从1945年后迅速增长,根据日本经济数字地图中截止到2010年日本人口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人口已经有128056千人,比1935年增长了85%,其中女性增长了90%,男性增长了80%,女性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男性,这样下去性别比例会失调。[9](万马,2014)与此同时,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供给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10]

图3. 1935-2010年日本人口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12-2013日本经济数字地图)

(陈建,李毅,成思危,2013)二十年来日本的就业率整体也呈下降趋势,10年就业率比1990年下降了8.6%,但是到11.12年有所回升,同时失业率不断波动,10年失业率比1990年上升了1.4倍,但是12年又降到4.2%,这主要是日本经济经历了低迷的十年有关。而且2008年的时候,全球经济危机跟2011年日本大地震都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11]

图4.1990-2012年日本就业率与失业率

(数据来源:2012-2013日本经济数字地图)

(二)城市地价飚升,泡沫经济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白力文,2011)土地问题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土地的供不应求导致地价上涨,这本来很符合很普通的供求规律。但是在日本,就很特殊。如图5所示,从1955年到1972年的17年间,也就是二战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日本地价上涨了17.5倍。这也是导致后来使日本经济陷于长期萧条的“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

[12](邓宁华,2013)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前川报告,激发了当时人们对土地大规模的投机,房地产泡沫因此迅速膨胀。最终在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日本人口大量聚集到三大都市圈,尤其是向东京都市圈集中,导致大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城市地价迅速飙升,从地价泡沫破裂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经济始终都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相继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经历过这次教训之后,日本通过巨额公共投资等方式,经济开始逐渐恢复,所以现在房地产业还是比较理性的。

[13]

图4.1990-2012年日本就业率与失业率

(数据来源:2012-2013日本经济数字地图)

(二)城市地价飚升,泡沫经济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白力文,2011)土地问题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土地的供不应求导致地价上涨,这本来很符合很普通的供求规律。但是在日本,就很特殊。如图5所示,从1955年到1972年的17年间,也就是二战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日本地价上涨了17.5倍。这也是导致后来使日本经济陷于长期萧条的“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

[12](邓宁华,2013)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前川报告,激发了当时人们对土地大规模的投机,房地产泡沫因此迅速膨胀。最终在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日本人口大量聚集到三大都市圈,尤其是向东京都市圈集中,导致大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城市地价迅速飙升,从地价泡沫破裂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经济始终都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相继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经历过这次教训之后,日本通过巨额公共投资等方式,经济开始逐渐恢复,所以现在房地产业还是比较理性的。

[13]

图5.1955-1985日本城市地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http://pqppqp100.blog.163.com/blog/static/[***********]70887/

(三)城市负荷过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化

(李辉,刘春艳,2008)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明治后,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结果人满为患,而穷人只能居住在环境相当恶劣的贫民区。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逐渐恶化。[14](付恒杰,200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以石油作为主要燃料的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急剧增加,使空气质量变差;另一方面,汽车尾气也使得本来就下降的空气质量变得更糟。日本大约是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在汽车普及前几年空气污染程度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在东京、大阪和横滨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大城市中,当时每年要发出几十次甚至超出百次的光化学烟雾警报。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万台。日本的土地面积原本就狭小,再加上这么多的汽车,不但导致空气污染,并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比如在1973年日本爆发过的东京垃圾战争。还有日本的热岛现象也是因为人口过度集中造成的。[15]

四.日本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制定合理城市规划

(陈建,李毅,成思危,2013)日本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总共制定了五次

《全

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解决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1962年,为了缩小地区间差异,防止城市过大化,实行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疏”和“过密”问题,第四次是1987年提出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1998年出台的第五个综合开发计划是为了解决人口少子化和人口高龄化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16]

(二)吸取教训,重塑房地产业

(伞峰,2007)日本政府在吸取教训和重塑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推出了三大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一是通过增加国债来投入那些昂贵的公共配套项目,恢复房地产及其他经济部门的活力;二是放宽限制,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开始放松对金融行业的许多限制;三是政府调整了建筑标准,方便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日本的房地产行业才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17]

(三)积极治理城市环境

(田庆立,宋志艳,2011)日本从法律角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新的环境政策方针,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污染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全部纳入法律体系。同时,日本在20世纪90年提出了循环型社会”的构想,2000年6月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另外,日本国民从自发的反对公害运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全国性、跨领域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比如:积极开展反对汽车尾气排放、反对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噪音污染等运动。还有许多市民义务清理住宅附近的河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等。[18]

五.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土地资源结构与中国相似, ,但日本的人口密度更超过中国。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口即向大城市集中。由于工业高速发展,70%集中在三大城市圈(东京圈、名古屋圈、大阪圈),30%集中在地方城市。中国在1960年到1980年城市化处于停滞发展,因为这个时期我国经历了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1980年之后才开始稳步发展,95年之后快速发展。

图6:日本和中国城市化率的比较

数据来源:

http://www.valuegrow.com/html/point/jinyanshi/20090706/35006.shtml

如表1所示,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我国每年的城市化率,从2004年到2015年的比率。整体可以看到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到2011年突破了50%,2012年达到了51.3%,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 表1:2004-2015中国城市化历年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二战后的日本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城市化水平就从37.9%上升到了75.1%,完成了欧美等国家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城市化进程。短短3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亚洲率先实现了国家城市化。因为我们中国与日本在城市化背景中有许多相似的因素,比如都处在东亚的经济圈之中,都属于人多地少,水田和山地较多的国家,在经济方面都存在短时期的高速增长等等,所以日本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一)借鉴经验

1.发挥政府的巨大作用

(李林杰,申波,2007)日本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指导和立法保障等方面。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日本城市化过程的重要保障。日本在一百多年的城市化过程中,陆续制订了一百多部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对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和法制建设,有效利用国土资源。[19]

2.正确的工业化战略,推动城市化进程

(万勇,2010)日本是根据他们国情选择的工业化战略,日本的轻重工业之间比例比较协调,轻工业的劳动比率一直低于重工业,吸收了工业化过程中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而重工业始终保持着高技术密集性,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城市化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产业支柱。要实现城市化的有序、健康发展,避免“大城市”病的发生,我国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化发展规划。[20]

3.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高强,2002)日本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土地的集约,这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简新华,张国胜,2006)另外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失地农民问题,应借鉴日本经验,对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农民市民化统筹规划,重视对离土农民的培养和安置,把处于同一空间区域的城市和农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1] [22]

4.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强化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支撑

(李克,2004)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必要保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科技进步水平仍然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仍嫌不足,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取日本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要积极、合理的引进外资,并通过去吸收、改造国外先进技术来带动我国的技术革命,从而为加快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动力。[23]

5.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

(万勇,2010)我们必须要通过加大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投入,充分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才能保证进城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有效避免“城市病”的发生,同时要优化产业结构,保持轻重比例关系协调。还必须要通过进一步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足够的就业保障。[24]

(二)吸取教训

1.城市正确定位

(沈悦,2004)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上世纪 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非常相似。目前中国存在的众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住房问题、流动人口等,尤其是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我国的城市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发展道路,不是说单纯经济增长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说经济发展要侧重点,环境社会发展要侧重于面。城市的定位应该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25]

2.防止大城市过度发展和房价过高所导致的经济泡沫

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区已经出现房价过高、城市拥挤的现象,如表2所示,国家统计局就在2016年最新发布了我国70个城市最新的房价数据,本文主要列出了北上广深,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房价同比环比都在上涨,同比涨幅超过10%的城市有9个,而深圳是涨幅最大的,深圳同比暴涨了63.4%。北京上涨了20.2%,广州是17.6%,在二手住宅房价中,深圳的环比价格出现了下降,下降了0.4%,其他几个都是在上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与上世纪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形成时期非常相似。跟我国现在经济关联最大,也是近来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市场过热。目前虽尚未出现明显或全面的泡沫,但资产价格上涨过猛、人民币持续升值,局部泡沫还是有存在的。所以借鉴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和启示,能够预防和治理我国己有苗头的房地产泡沫问题。

表2.2016年中国城市房价指数

3.防止城市化中马太效应

(沈悦,2004)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在于城市结构呈现出不平衡的局面。东京大都市圈一极集中。人口也过于集中,造成了地价的飞速上涨,东京的区域竞争力不断下降,从而引起国土的不合理利用,核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差别扩大,农村出现了大量人口过疏地区。我国的城市发展也必须防止出现这种局面。目前华东、华南沿海以及京津塘地区逐渐形成了城市圈,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而在不少中西部农村地区,平时已经基本只剩老年、妇女和儿童,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26] 4.走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城市化道路

(何东,孙仕祺, 2013)日本由于在城市进程中的诸多弊端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居住在大城市的经济条件优越者都迁居城外,许多工商企业也去别地发展,城市人口向郊区集中,就是所谓逆城市化现象。我们作为后工业化国家应总结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国家一直以来走的是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地位、农村城镇化的分散型的人口城市化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应该继续坚持。

[27]

5.重视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长庚,2009)日本在城市化过程中,基本上是“先发展,后治理”,在发展的同时基本上没有考虑城市环境问题,从而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城市病”。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过程,,为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吸取日本城市化中的一些教训。对城市化要做统筹安排,从最大限度上控制“城市病”的繁衍,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8]

六.结束语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发展方面的研究,为本文评述和分析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文献资源。但是鉴于每个国家、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因此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同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现在正处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各种改革的深入,许多的社会矛盾将会在城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显示出来。因此借鉴日本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学真,郭剑雄.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的否定之否定——城市化战略的理论回顾与现实思考[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03):77-80.

[3]洪银兴.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崔岩.日本的经济赶超[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5]孙波,白永秀,马晓强. 日本城市化的演进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10,12:84-87.

[6]付恒杰. 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日本问题研究,2003,04:18-21. [7]同[6]

[8]顾朝林,袁家冬,杜国庆. 全球化与日本城市化的新动向[J]. 国际城市规划,2007,01:1-4.

[9]陈建,李毅,成思危.日本经济数字地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0]万马. 日本城市化模式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 [11]同[9]

[12]白力文.日本房产泡沫的形成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1.

[13]邓宁华.城市化背景下日本住房问题和政策干预[J].经济研究,2013(03):37-47.

[14]李辉,刘春艳.日本与韩国城市化及发展模式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04):46-50. [15]同[6] [16]同[9]

[17]伞锋. 日本地产泡沫的形成机制与应对政策的得失[J]. 日本学刊,2007(06):5-18

[18]田庆立,宋志艳.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08):57-59.

[19]李林杰,申波.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7

(03):7-11.

[20]万勇.日本以城市化提升内需的经验[J].城市问题,2010(12):85-89. [21]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J].世界经济,2002(03):41-46.

[22]简新华,张国胜.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6):95-100.

[23]李克.日本经营神话的复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4]同[20].

[25]沈悦. 日本的城市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2004(01):60-64. [26]同[25]

[27]何东,孙仕祺.日本城市化的三种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2013(04):36-43.

[28]刘长庚.日本城市化问题及带给我们的启示[J].决策管理,2009(09):5-6.


相关内容

  • 日本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 日本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田原 [专题名称]社会保障制度 [专 题 号]C41 [复印期号]2010年11期 [原文出处]<当代经济>(武汉)2010年5期第40-41页 [英文标题]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Urban Commun ...

  • 日本园林的特点及启示
  • 江西林业科技2004年第4期 日本园林的特点及启示 廖为明1, 楼浙辉2 (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2.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摘要:简要概述了日本园林的历史.特点及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并就我国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值得借鉴之处提出建议. 关键词:日本园林;启示 ...

  • 日本国民节能意识对我国环保的启示
  • 日本国民节能意识对我国环保的启示 摘 要: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 也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效率.注重环境保护的先进国家.日本以科技为手段,从节能.提高效率等途径,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世人瞩目的.本文拟对近年日本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方面的突出特点.重要举措.应对措施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 ...

  • 日本的国土开发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 作者:张文忠 <地理科学进展> 2001年01期 文章编号:1007-6301(2000)03-0251-08 中图分类号:F061.6文献标识码:A 日本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从60年代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制定了五次(见表1),历次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制定,都是根据日本当时所处的经济.社 ...

  •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 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 ...

  • 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对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启示
  • [摘要]遣唐使在古代中日关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对双方关系的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阿倍仲麻吕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将自己一生的才学奉献给唐朝,与此同时也客观上担起了驻唐大使之责,从而推动中日关系平稳发展.使两国关系一度呈现"政热经热"的状态.正所谓"以史为鉴. ...

  •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15卷·第4期 2012年8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Vol.15,No.4Aug.2012 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窦林娟 孙巧慧 常娜 264005) (山东工商学院日语系 [摘 山东·烟台 要]目前,垃圾处理正成为困扰很 ...

  • 日本垃圾处理的启示
  • 日本垃圾处理的启示 全球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不得不重视并采取措施来挽救已被破坏的环境.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扭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恶化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日本的经验以及按垃圾的性质进行不同分类和处理的方法,对我国实 ...

  • 日本环保养成教育及其启示
  • 2010年9月第5期 文化学刊 Culture Journal September.2010 No.5 [中日教育文化比较] 日本环保养成教育及其启示 阎萍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116600) 摘要日本在迅速实现环保法制化的同时,又强力推行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环 其成功保养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