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 重点内容

一,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2. 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3. 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4. 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5. 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 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

6. 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7. 分子光谱: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8. 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选原子核吸收了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如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

9. 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有时重新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

10. 原子荧光。

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

11. 原子发射光谱法可采用内标法来消除实验条件的影响

12. 朗伯比尔定律

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 与溶液中的吸光物质的浓度C 及液层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A=kcL

偏离的原因是:1入射光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单色光而是复合光。2溶液的不均匀性,如部分入射光因为散射而损失。3溶液中发生了如解离、缔合、配位等化学变化。

13. 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ΔfN 、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

14.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15. 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有哪些优缺点?

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优点有:原子化效率高,气相中基态原子浓度比火焰原子化器高数百倍,且基态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因而灵敏度高得多。 缺点:操作条件不易控制,背景吸收较大,重现性、准确性均不如火焰原子化器,且设备复杂,费用较高

1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17. 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答: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

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缺点是

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采用。

18. 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四种:б→б* ,n →б*,n →π*,π→π*。

其中n →б*,n →π*,π→π*

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谱中反映出来。

何谓发色团和助色团?举例说明。

答:发色团指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n →π*或π→π*跃迁的基团。例如:>C=C<,—C ≡C —,>C=O,—N=N—,—COOH 等。

助色团:指含有未成键n 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例如:—NH2,—OH ,—OR ,—SR ,—X 等。

20. 标准光谱比较定性法为什么选铁谱?

1. 谱线多:在210~660nm 范围内有数千条谱线; (2)谱线间距离分配均匀:容易对比,适用面广; (3)定位准确:已准确测量了铁谱每一条谱线的波长。

光分析法的分类: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电化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一类分析方法。以电讯号作为计量关系的一类方法,

主要有四大类:电位法、电导法、电解法、极谱法及伏安法。

色谱法:色谱法是以物质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 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谱线的强度是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分析依据。

26. 与发射光谱分析相比,原子吸收光谱因谱线数少,可采用较宽的狭缝。但当背景大时,可适当减小缝宽

2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28.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根据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不同:摄谱分析法、光电直读法、火焰光度法、原子荧光分析法

29.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2)分析速度快(3)选择性高 (4)检出限较低 (5)准确度较高 (6)所需试样量少;(7) ICP-AES性能优越

缺点:(1) 无法检测非金属元素: (2) 只能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不能给出物质分子及其结构的信息。(3) 在经典分析中,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较多,尤 其是试样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对标准参比的组分要求较高。 (4)含量(浓度)较大时,准确度较差。

自吸:中心发射的辐射被边缘的同种基态原子吸收,使辐射强度降低的现象。元素浓度低时,不出现自吸。

随浓度增加,自吸越严重,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心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32. 采用ICP 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

特点: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激发的或易氧化的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式样消耗少;“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Ar 气体产生的背景干扰小;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缺点: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操作费用高

33. 光谱定性分析 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不同→特征光谱

34.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35. 最后线:或称持久线。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 c 接近 0 时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第一共振线。

36. 灵敏线:最易激发的能级所产生的谱线,每种元素都有一条或几条谱线最强的线,即灵敏线。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

37. 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38. 定性分析的方法纯样光谱比较法和铁光谱比较法。

39. 影响谱线强度因素较多,直接测定谱线绝对强度计算难以获得准确结果,实际工作多采用内标法

40. 极大(峰)值吸收法——以半宽比吸收线的半宽还要小得多的锐线光源来代替产生连续光谱的激发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

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

42,, 适用范围:沸点在500度以下;在操作条件下,热稳定性良好的物质,原则上均可采取气相色谱法。 固定液的选择:根据相似相容原理 气相色谱检测器类型

浓度型: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器 质量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操作条件的选择: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柱温的选择;载体和固定液含量的选择;进样条件的选择

43. 光电倍增管优点:高灵敏度;响应快;适于弱光测定,甚至对单一光子均可响应。缺点:热发射强,因此暗电流大,需冷却(-30oC) 。不得置于强光(如日光) 下,否则会永久损坏 PMT 。

硅二极管 特点:灵敏度介于真空管和倍增管之间

44. 分析条件的选择 A .仪器测量条件 合适的吸光度范围(调节待测物浓度、选用适当厚度的吸收池等)。入射光波长和狭缝宽度。 B .反应条件的选择 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的选择;显色反应时间、温度等 C .参比溶液的选择 溶剂参比;试剂参比;试样参比;平行操作溶液参比 D .干扰及消除方法 控制酸度;掩蔽剂;选择适当分析波长;分离。

45. 电位分析法定义:利用电极电位与浓度的关系测定物质含量的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分析法最显著特点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现已广泛普及应用。

46. 按原理命名,划分为五大类:(1)电导分析(2)电位分析3)库分析,(4) 电解分析(5)伏安和极谱法

47. 利用电极电位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待测物质活度或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以离子选择性电极做指示电极的电位分析,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48. 电化学中把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并能反映出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电极电位恒定,不受溶液组成或电流流动方向变化影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49.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50. 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

电离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光谱干扰的消除方法:缩小狭缝宽度来消除非共振线干扰;采用空白校正、氘灯校正和塞曼效应校正的方法消除背景吸收

51. 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答: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缺点是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采用

52. 塔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它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答:塔板理论把整个色谱柱比拟为一座分馏塔,把色谱的分离过程比拟为分馏过程,直接引用分馏过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色谱分离过程。

塔板理论形象地描述了某一物质在柱内进行多次分配的运动过程,n 越大,H 越小,柱效能越高,分离得越好。定性

地给出了塔板数及塔板高度的概念。

塔板理论的不足之处:某些基本假设不严格,如组分在纵向上的扩散被忽略了、分配系数与浓度的关系被忽略了、分配平稳被假设为瞬时达到的等。因此,塔板理论不能解释在不同的流速下塔板数不同这一实验现象,也不能说明色谱峰为什么会展宽及不能解决如何提高柱效能的问题。

53. 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与塔板理论相比,有何进展?

答: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范第姆特方程式:H=A+B/? +C?

对色谱理论的贡献:综合考虑了组分分子的纵向分子扩散和组分分子在两相间的传质过程等因素。

与塔板理论相比,速率理论解释了色谱操作条件如何影响分离效果及如何提高柱效能。

54.何谓分离度,它的表达式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分离度?

答:分离度是指相邻两色谱峰的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宽度平均值之比。

表达式:R=

可以通过提高塔板数n ,增加选择性?2,1,容量因子k? 来改善分离度

55. 色谱定量常用哪几种方法?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何表达?简述它们的主要优缺点。 答:色谱定量常用归一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归一法的计算公式:wi=mi/m=mi/(m1+m2+„+mn)=Aifi/( A1f1+ A2f2 +„+Anfn) 内标法的计算公式:wi=mi/m=Aifims/(Asfs m)

归一法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对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温度、流速等的控制要求不苛刻。但是在试样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内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操作条件对测定的准确度影响不大。

外标法标准曲线操作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但是对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和进样量的重现性要求很高

56.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当混合物随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与柱中的固定相发生作用(溶解、吸附等),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按一定顺序从柱中流出。

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气路系统的作用:为色谱分析提供纯净、连续的气流。

进样系统的作用:进样并将分析样品瞬间汽化为蒸气而被载气带入色谱柱。

分离系统的作用:使样品分离开。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从色谱柱流出的各个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的作用:把由检测器检测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和进行数据处理。

57. .试述热导、氢火焰离子化和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热导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指数。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适宜,线性范围宽。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基于响应信号与载气中组分的瞬间浓度呈线性关系,峰面积与载气流速成反比。它的特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基于响应信号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呈线性关系,而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无关,峰面积不受载气流速影响。它的特点是死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线性范围宽。

58. 对载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如何选择固定液?

答:对载体的要求:○1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元反应;○2多孔性,即表面积较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较大;○3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容易破碎;○4对载体粒度一般选用40~60目,60~80目或80~100目。

对固定液的要求:○1挥发性小,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2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分解,呈液体状态;○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4具有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

的分离能力;○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进行。

59. 试比较红色担体和白色担体的性能。

答:红色担体孔穴多,孔径小,比表面大,可负担较多固定液。缺点是表面存在活性吸附中心,分析极性物质时易产生拖尾峰。

白色担体表面孔径大,比表面积小,pH 大,表面较为惰性,表面吸附作用和催化作用小。

60. ①进样速度慢,不是迅速注入的;②由于汽化室的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③增加柱温;④增加载气流速;⑤增加柱长。

答:○1样品原始宽度大,使色谱峰扩张;

○2出峰时间拖长,峰形变宽,分离效果差;

○3缩短分析时间,但选择性较差,不利于分离;

○4纵向扩散大,色谱峰扩张;

○5保留时间增加,延长了分析时间。

3.什么叫正相色谱?什么叫反相色谱?各适用于分离哪些化合物?

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于含有不同官能团物质的分离。

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

试讨论影响HPLC 分离度的各种因素,如何提高分离度?

(1) 色谱填充性能

液相色谱柱分离性能的优劣,是由固定相粒度、柱长、由柱内径和填充状况决定的柱压降这三个参数度决定的。这三个参数度也决定了样品组分的保留时间,保留时间不仅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k 有关,还直接与决定柱效与分离度的柱性能参数及流动相的黏度有关,这些参数都是影响色谱分离过程动力学的重要因素。但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柱的制备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一般都是购买商品柱,很少自行制备。

(2) 流动相及流动相的极性

液相色谱中,改变淋洗液组成、极性是改善分离的最直接因素。液相色谱不可能通过增加柱温来改善传质。因此大多是恒温分析。流动相选择在液相色谱中显得特别重要,流动相可显著改变组分分离状况。

(3) 流速

流速大于0.5 cm/s时, H ~u 曲线是一段斜率不大的直线。降低流速,柱效提高不是很大。但在实际操作中,流量仍是一个调整分离度和出峰时间的重要可选择参数

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提。是改进液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HPLC 定量分析方法是什么?哪些方法需要用校正因子校正峰面积?哪些方法可以不用校正因子?

常用的HPLC 定量分析方法有:

外标法:外标工作曲线法、外标一点法、外标二点法等

内标法:内标工作曲线法、内标一点法、内标二点法、内标对比法等

使用内标和外标标准曲线法时,可以不必测定校正因子,其它方法须要用校正因子校正峰面积

简述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谙带扩张、提高柱效?

解: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诺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相传质、停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在液相色谱中要减小谱带扩张,提高柱效,要减少续料颗粒直径,减小境料孔穴深度,提高装填的均匀性,采用低粘度溶剂作流动相,流速尽可能低,同时要尽可能采用死体积较小的进样器、检测器、接头和传输管线等

一填空

1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选择性,标准曲线,灵敏度,检出限、精密度。

2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离分析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3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4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5. 检出限是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的综合指标,它是评价仪器性能及分析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

6. 根据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不同:摄谱分析法、光电直读法、火焰光度法、原子荧光分析法

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一般有光谱的获得和光谱的分析两大过程。具体可分为:试样的处理、样品的激发、光谱的获得和记录、光谱的检测

8. 等离子体: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包含分子、离子、电子等粒子的整体电中性集合体。等离子体内温度和原子浓度的分布不均匀,中间的温度、激发态原子浓度高,边缘反之。

9. 自吸:中心发射的辐射被边缘的同种基态原子吸收,使辐射强度降低的现象。元素浓度低时,不出现自吸。随浓度增加,自吸越严重,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心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二简答

1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ΔfN 、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 2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以便对特征光谱线进行吸收。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率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3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

电离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4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答: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

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缺点是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采用。

5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四种:б→б* ,n →б*,n →π*,π→π*。

其中n →б*,n →π*,π→π*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谱中反映出来。

6已知一物质在它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为1.4×104L ·mol-1·cm-1,现用1cm 吸收池测得该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为0.850,计算溶液的浓度。

解:∵A=KCL

∴C=A/(KL )=0.850/(1.4×104×1)=0.607×10-4 (mol ·L-1 )

7.K2CrO4的碱性溶液在372nm 处有最大吸收, 若碱性K2CrO4溶液的浓度c(K2CrO4)=3.00×10-5mol · L-1, 吸收池长度为1cm, 在此波长下测得透射比是71.6%。计算:(1)该溶液的吸光度;(2)摩尔吸收系数;(3)若吸收池长度为3cm ,则透射比多大?

解:(1)A=-lgT=-lg71.6%=0.415

(2)K=A/(CL)=0.415/(3.00×10-5×1)=4.83×103 (L ·mol-1·cm-1 )

(3)∵lgT=-A=-KCL=-4.83×103×3.00×10-5×3=-0.4347

∴T=36.75%

8. 苯胺在λmax 为280nm 处的κ为1430 L ·mol-1·cm-1,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 使其透射比为30%,吸收池长度为1cm, 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苯胺多少克?

解:设需苯胺X g,则∵A=-lgT= KCL

∴0.523=1430×(X/M×100×10-3) ×1 X=3.4×10-3g

9.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作组分及含量的分析,在状态、结构分析上也有广泛的应用相对误差较大。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并且仪器的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

10.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2)分析速度快(3)选择性高 (4)检出限较低 (5)准确度较高 (6)所需试样量少;(7) ICP-AES性能优越

缺点:(1) 无法检测非金属元素: (2) 只能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不能给出物质分子及其结构的信息。(3) 在经典分析中,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较多,尤 其是试样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对标准参比的组分要求较高。 (4)含量(浓度)较大时,准确度较差。

11.ICP 是由高频发生器、等离子体炬管和雾化器等三部分组成。

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

特点: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4~5个数量级);ICP 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Ar 气体产生的背景干扰小;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缺点: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操作费用高。

12谱线变宽因素

(1) 自然变宽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其大小为 :τK 为激发态寿命, 10-7-10-8s τK 越大,宽度越小,一般约为10-4nm

(2) 多普勒变宽(热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3) 压力变宽(碰撞变宽)

——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赫尔兹马克变宽——待测原子之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13. ①火焰原子化器(预混合)

优点: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缺点:原子化效率低、不能直接分析固样

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经蒸发,干燥,离解(还原)等过程产生大量基态原子。

②石墨炉原子化器(电热)

原理:利用电流直接加热石墨,使其达到高温并使贮装的样品在高温下直接原子化而进行测定。

特点:样品用量少、原子化效率高

灵敏度高于火焰法数百倍

能直接分析液体、固体样品

缺点: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性差、有记忆效应、测量精度差、价高

14. 干扰及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⑴物理干扰——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及原子化过程中,由于溶质或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而引起的干扰。

消除: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者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⑵化学干扰——指在溶液或原子化过程中待测元素与其它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原子化降低或升高引起的干扰。 消除:①加释放剂消除:能与干扰元素生成更稳定、更难挥发的化合物,而释放待测元素。

②加保护剂消除:能与待测元素形成络合物,在元素中更易原子化

⑶电离干扰—指待测元素在形成自由原子后进一步失去电子,而使基态原子数减少、测定结果和灵敏度降低的现象。 消除:加入消电离剂消除

大量易电离的其它元素抑制待测元素的电离

⑷光谱干扰——指与光谱发射和吸收有关的干扰效应

消除:非共振线干扰—减小狭缝消除

背景吸收干扰(分子吸收、光散射假象吸收)

15.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 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n →π*<π→π*≤n →σ*<σ→σ*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研究对象四种跃迁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 吸收波长λ

n →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 ,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属于中等强度吸收。含非键电子的饱和化合物(含N 、O 、S 和卤素等杂原子) 均呈现n →σ* 跃迁。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 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吸收峰在200nm 附近;Kmax 一般在104L ·mol -1·cm -1以上,属于强吸收;含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都能产生 → *跃迁;共轭体系中的 → *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在200-700nm 的紫外-可见光区

n →π*跃迁

含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化合物。 化合物分子中同时含π电子和n 电子,可产生 n →π*跃迁 λmax 大,但 κ小(

丙酮λmax =280, κ=15所需能量小,吸收峰出现在200-400nm 的紫外光区,弱吸收

以上4种跃迁以n →π* ,π→π* 最有实际意义

16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①共轭效应π→π共轭使吸收峰波长长移,吸收强度增加

②助色效应助色团的n 电子与发色团的π电子共轭,使吸收峰波长长移,吸收强度增加的现象。

③超共轭效应烷基的σ电子与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共轭,使吸收峰波长长移,吸收强度增加的现象。

④溶剂效应由溶剂的极性强弱引起吸收峰波长发生位移,吸收强度和形状发生改变的现象。

⑤空间效应由于空间障碍,防碍两个发色团处在同一平面,使共轭程度降低,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降低的现象。

1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的基本构造 ( 测定波长范围 200~1000 nm )光源、单色器、 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 ⑴光源 紫外光光源、可见光光源

⑵单色器 作用:将光源发射的连续光色散成单一波长的单色光 组成: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 狭缝 + 透镜系统 ⑶吸收池 可见光区用玻璃制吸收池;紫外光区用石英制吸收池

⑷检测器

作用:检测光信号,并将其转变成电信号 要求: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噪音低,稳定性好

常用:①光电管:放大光电流,可测量弱光;蓝敏(210-625nm )和红敏(625-1000nm )②光电倍增管:能将光电流放大108倍③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速度快,可得到三维(A, λ,t )光谱图

⑸显示器 电表指示、图表指示、数字显示装置等

18.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误差

①溶液偏离朗伯—比尔定律引起的误差(标准曲线直线段)

②仪器误差(机械系统误差、光学系统误差)

③操作误差(如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的把握)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量条件的选择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2、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3、参比溶液的选择

19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选择最适宜的测量条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入射光波长。这样,灵敏度较高,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程度减小。

当有干扰物质存在时,应根据“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原则选择入射光波长。

2、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透光率读数的准确度是仪器精度的主要指标。测定结果的精度常用浓度的相对误差△c/c表示。

参比的溶液选择

参比溶液是用来调节仪器工作零点的,若参比溶液选得不适当,则对测量读数准确度的影响较大。

①纯溶剂空白:当试液、试剂、显色剂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液,称纯溶剂空白。

②试剂空白:试液无色,试剂、显色剂有色,采用不加试液的空白溶液作参比,称试剂空白。

③试液空白:试剂和显色剂均无色时,而试液中其他离子有色时,应采用不加显色剂的试液溶液作参比液,称试液空白。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 各有什么作用?

答: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

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的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8.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 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答:分离度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9.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 为什么?

答: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柱分离能力发挥程度的标志,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tR2=17min, Y2=1min,

n = 16(tR2/Y2)2 =16×(17/1)2 = 4624

(2) t’R1= tR1- tM =14-1=13min

t ”R2=tR2 – tM = 17-1 = 16min

(3)相对保留值 α= t’R2/t’R1=16/13=1.231

通常对于填充柱,有效塔板高度约为0.1cm,

L=16R2[[α/(α-1)]2﹒H 有效

=16×1.52×[(1.231/(1.231-1)]2×0.1

=102.2cm ≃1m

22. 分析某种试样时,两个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1.11, 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1mm,需要多长的色谱柱才能完全分离? 解: L=16R2[[α/(α-1)]2﹒H 有效

=16×1.52×[(1.11/(1.11-1)]2×0.1

=366.6cm ≃4m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 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答: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

(1)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

(2)改进固定相:

(3)粒度; 选择薄壳形担体; 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

(4)适当提高柱温

其中,减小粒度是最有效的途径。.

5.何谓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在色谱法中,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称为正相色谱;在色谱法中,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称为反相色谱。在应用上,正相色谱主要用于分离极性物质;反相色谱主要用于分离弱极性或非极性物质。

6.何谓化学键合固定相?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答: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固定相。

优点:固定相表面没有液坑, 比一般液体固定相传质快的多;无固定相流失,增加了色谱柱的稳定性及寿命;可以键合不同的官能团,能灵活地改变选择性,可应用与多种色谱类型及样品的分析;有利于梯度洗提,也有利于配用灵敏的检测器和馏分的收集。

8.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

答: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提,是改进液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梯度洗提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类似,但是前者连续改变的是流动相的极性、pH 或离子强度,而后者改变的温度。 程序升温也是改进气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9.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技术与气相色谱进样技术有和不同之处?

答: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承受高压,常常采用停流进样与高压定量进样阀进样的方式.

第4章 电位分析法

2.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试各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指示电极:用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变化的电极,其电极电位值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当溶液中离子活度一定时,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为常数。例如测定溶液pH 时,可以使用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pH 成线性关系,可以指示溶液酸度的变化。

参比电极:在进行电位测定时,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进行的,电动势的变化要体现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一个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为基准,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例如,测定溶液pH 时,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4.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估量其选择性。

6.为什么一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误差比电位测定法小?

答: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零电流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式来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而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因此,在电位滴定法中溶液组成的变化、温度的微小波动、电位测量的准确度等对测量影响较小。

第8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答: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5.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是否火焰温度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么?

答:不是. 因为随着火焰温度升高, 激发态原子增加, 电离度增大, 基态原子减少. 所以如果太高, 反而可能会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 尤其是对于易挥发和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 应使用低温火焰.

8.背景吸收和基体效应都与试样的基体有关,试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基体效应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任何物理因素的变化对测定的干扰效应。背景吸收主要指基体元素和盐分的粒子对光的吸收或散射,而基体效应则主要是由于这些成分在火焰中蒸发或离解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影响原子化效率,以及试液的黏度、表面张力、雾化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第9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3. 何谓助色团及生色团?试举例说明.

解:能够使化合物分子的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例如CH4的吸收峰波长位于远紫外区,小于150nm 但是当分子中引入-OH 后,甲醇的正己烷溶液吸收波长位移至177nm ,-OH 起到助色团的作用.

当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时,会使这些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移至紫外及可见光区,这种不饱和基团成为生色团.例如,CH2CH2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171nm 处,而乙烷则位于远紫外区.

5. 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推测上,紫外吸收光谱所提供的信息具有什么特点?

解:紫外吸收光谱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关于分子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信息,而不能提供整个分子的信息,即紫外光谱可以提供一些官能团的重要信息,所以只凭紫外光谱数据尚不能完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其它方法配合起来.

10.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

解:首先光源不同,紫外用氢灯或氘灯,而可见用钨灯,因为二者发出的光的波长范围不同.

从单色器来说,如果用棱镜做单色器,则紫外必须使用石英棱镜,可见则石英棱镜或玻璃棱镜均可使用,而光栅则二者均可使用,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能吸收紫外光的缘故.

从吸收池来看,紫外只能使用石英吸收池,而可见则玻璃、石英均可使用,原因同上。

从检测器来看,可见区一般使用氧化铯光电管,它适用的波长范围为625-1000nm ,紫外用锑铯光电管,其波长范围为200-625nm.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只能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含量。

原子光谱的特征为线状光谱,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色谱法有两个基本理论为速率理论和塔板理论。

常用的参比电极有银-氯化银和饱和的甘汞电极。

在原子吸收光谱线变宽因素中,自然变宽是由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不规则的热运动。 电位分析法通常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在色谱法中,能起分离作用的柱子称为色谱柱,固定在色谱柱内的填充物成为固定相。

ECD 是高选择性检测器,对含电负性原子或基团的化合物有高的响应。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Ag-AgCl 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Cl-浓度。

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物质的性质、 入射光波长 、溶液的温度和溶剂等因素有关,而与溶液浓度及液层厚度无关。

15.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标准加入法方法消除。

产生1%吸收时对应的待测元素的浓度称为 特征浓度 。

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中,属于质量敏感型检测器的有 FID 和FPD 。。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常用的流动相主体是 水 。

梯度洗脱可分为高压梯度和 低压 梯度。

正相分配色谱可用于分析极性化合物样品,被分离组分分子极性越强,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 长 。

1. 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和依据是什么?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①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应小于吸收线半宽度;②通过原子蒸气的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ν0相重合。 定量的依据:A=Kc

2.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较,有什么 优缺点?为什么?

解: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将一个石墨管固定在两个电极之间而制成的, 在惰性 气体保护下以大电流通过石墨管, 将石墨管加热至高温而使样品原子化. 与火焰原子化相比, 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 试样几乎可以全部原子化, 因而测 定灵敏度高. 对于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 以及试样含量很低或试样量很 少时非常适用. 缺点:共存化合物的干扰大, 由于取样量少, 所以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 动会引起误差, 因而重现性较差.

4. .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

电离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光谱干扰的消除方法:缩小狭缝宽度来消除非共振线干扰;采用空白校正、氘灯校正和塞曼效应校正的方法消除背景吸收。

5. 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与塔板理论相比,有何进展?

答: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范第姆特方程式:H=A+B/u+Cu

对色谱理论的贡献:综合考虑了组分分子的纵向分子扩散和组分分子在两相间的传质过程等因素。

与塔板理论相比,速率理论解释了色谱操作条件如何影响分离效果及如何提高柱效能。

何谓分离度,它的表达式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分离度?

答:分离度是指相邻两色谱峰的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宽度平均值之比。

6. 色谱定量常用哪几种方法?简述它们的主要优缺点。

答:色谱定量常用归一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归一法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对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温度、流速等的控制要求不苛刻。但是在试样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内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操作条件对测定的准确度影响不大。

外标法标准曲线操作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但是对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和进样量的重现性要求很高。

7. 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气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气路系统的作用:为色谱分析提供纯净、连续的气流。

进样系统的作用:进样并将分析样品瞬间汽化为蒸气而被载气带入色谱柱。

分离系统的作用:使样品分离开。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从色谱柱流出的各个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的作用:把由检测器检测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和进行数据处理。

试述热导、氢火焰离子化和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热导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指数。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适宜,线性范围宽。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基于响应信号与载气中组分的瞬间浓度呈线性关系,峰面积与载气流速成反比。它的特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基于响应信号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呈线性关系,而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无关,峰面积不受载气流速影响。它的特点是死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线性范围宽。

9. .对载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如何选择固定液?

答:对载体的要求:○1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元反应;○2多孔性,即表面积较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较

大;○3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容易破碎;○4对载体粒度一般选用40~60目,60~80目或80~100目。 对固定液的要求:○1挥发性小,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2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分解,呈液体状态;○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4具有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能力;○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进行。

10.试比较红色担体和白色担体的性能。

答:红色担体孔穴多,孔径小,比表面大,可负担较多固定液。缺点是表面存在活性吸附中心,分析极性物质时易产生拖尾峰。

白色担体表面孔径大,比表面积小,pH 大,表面较为惰性,表面吸附作用和催化作用小。

11.判断下列情况对色谱峰形的影响。

①进样速度慢,不是迅速注入的;②由于汽化室的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③增加柱温;④增加载气流速;⑤增加柱长。 答:○1样品原始宽度大,使色谱峰扩张;

○2出峰时间拖长,峰形变宽,分离效果差;

○3缩短分析时间,但选择性较差,不利于分离;

○4纵向扩散大,色谱峰扩张;

○5保留时间增加,延长了分析时间。

简述等离子体的优点及应用

答:ICP 具有以下优点:

温度高可达 6000 K以上,灵敏度高可达10-9;

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线性范围宽可达 4~6 个数量级;

可对一个试样同时进行多元素的含量测定;

自吸效应和基体效应小。

(1)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因此原子化条 )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 件良好,有利于

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 件良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对大多数 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 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 (2)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稳定性高,自吸现象小,测定的 )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稳定性高,自吸现象小, 线性范围宽。 线性范围宽。 (3)由于电子密度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引起的干扰较小。 )由于电子密度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引起的干扰较小。 属无极放电, (4)ICP 属无极放电,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 属无极放电 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的载气流速较低, (5)ICP 的载气流速较低,有利于试样在中央通道中充分激 ) 的载气流速较低 而且耗样量也较少。 发,而且耗样量也较少。 (6)采用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而光谱背景干扰少。 )采用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而光谱背景干扰少。

8.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首先光源不同,紫外用氢灯或氘灯,而可见用钨灯,因为二者发出的光的波长范围不同.

从单色器来说,如果用棱镜做单色器,则紫外必须使用石英棱镜,可见则石英棱镜或玻璃棱镜均可使用,而光栅则二者均可使用,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能吸收紫外光的缘故.

从吸收池来看,紫外只能使用石英吸收池,而可见则玻璃、石英均可使用,原因同上。

从检测器来看,可见区一般使用氧化铯光电管,它适用的波长范围为625-1000nm ,紫外用锑铯光电管,其波长范围为200-625nm.

9. 原子吸收的背景有几种方法

氘灯扣背景

最常用的扣背景方法是采用连续光源,如氘灯来测量背景信号。其波长范围为180到425nm 。 因在短波长范围中,背景信号相对较高,该方法覆盖了决大多数高背景发生区。在元素灯工作周期,元素灯所产生的窄发射谱线被原子及背景物质所共同衰减,所测得的值是总信号;在氘 灯工作周期,氘灯的宽谱线所测得的则是背景信号(此时元素灯所产生的窄谱线原子吸收可忽 略不计),两次测量的差值,即为我们所需的原子吸收信号。

纵向磁场扣背景

纵向磁场的方向与光路平行,因而所分裂出的π分量因与光路方向垂直而不进入单色器。那么,在光路中就无需用偏振器了。因此提高了光通量,可得到较好的检出限。当然仪器其它方面的设计对仪器整体性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横向磁场扣背景:正如前面所述,该方法在光路中加一偏振器将π分量滤除

何谓发色团和助色团?举例说明。

答:发色团指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n →π*或π→π*跃迁的基团。例如:>C=C<,—C ≡C —,>C=O,—N=N—,—COOH 等。

助色团:指含有未成键n 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例如:—NH2,—OH ,—OR ,—SR ,—X 等。

计算

1. 已知一物质在它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为1.4×104L?mol-1?cm-1,现用1cm 吸收池测得该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为0.850,计算溶液的浓度。

解:∵A=KCL

∴C=A/(KL )=0.850/(1.4×104×1)=0.607×10-4 (mol?L-1 )

2.K2CrO4的碱性溶液在372nm 处有最大吸收, 若碱性K2CrO4溶液的浓度

c(K2CrO4)=3.00×10-5mol? L-1,吸收池长度为1cm, 在此波长下测得透射比是71.6%。计算:(1)该溶液的吸光度;(2)摩尔吸收系数;(3)若吸收池长度为3cm ,则透射比多大?

解:(1)A=-lgT=-lg71.6%=0.415

(2)K=A/(CL)=0.415/(3.00×10-5×1)=4.83×103 (L?mol-1?cm-1 )

(3)∵lgT=-A=-KCL=-4.83×103×3.00×10-5×3=-0.4347

∴T=36.75%

11.苯胺在λmax 为280nm 处的κ为1430 L?mol-1?cm-1,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 使其透射比为30%,吸收池长度为1cm, 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苯胺多少克?

解:设需苯胺X g,则

∵A=-lgT= KCL

∴0.523=1430×(X/M×100×10-3) ×1

X=3.4×10-3g

一,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2. 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3. 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4. 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5. 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 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

6. 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7. 分子光谱: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8. 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选原子核吸收了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如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

9. 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有时重新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

10. 原子荧光。

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

11. 原子发射光谱法可采用内标法来消除实验条件的影响

12. 朗伯比尔定律

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 与溶液中的吸光物质的浓度C 及液层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A=kcL

偏离的原因是:1入射光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单色光而是复合光。2溶液的不均匀性,如部分入射光因为散射而损失。3溶液中发生了如解离、缔合、配位等化学变化。

13. 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ΔfN 、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

14.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15. 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有哪些优缺点?

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优点有:原子化效率高,气相中基态原子浓度比火焰原子化器高数百倍,且基态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因而灵敏度高得多。 缺点:操作条件不易控制,背景吸收较大,重现性、准确性均不如火焰原子化器,且设备复杂,费用较高

1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17. 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答: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

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缺点是

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采用。

18. 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四种:б→б* ,n →б*,n →π*,π→π*。

其中n →б*,n →π*,π→π*

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谱中反映出来。

何谓发色团和助色团?举例说明。

答:发色团指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n →π*或π→π*跃迁的基团。例如:>C=C<,—C ≡C —,>C=O,—N=N—,—COOH 等。

助色团:指含有未成键n 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例如:—NH2,—OH ,—OR ,—SR ,—X 等。

20. 标准光谱比较定性法为什么选铁谱?

1. 谱线多:在210~660nm 范围内有数千条谱线; (2)谱线间距离分配均匀:容易对比,适用面广; (3)定位准确:已准确测量了铁谱每一条谱线的波长。

光分析法的分类: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电化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一类分析方法。以电讯号作为计量关系的一类方法,

主要有四大类:电位法、电导法、电解法、极谱法及伏安法。

色谱法:色谱法是以物质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 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谱线的强度是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分析依据。

26. 与发射光谱分析相比,原子吸收光谱因谱线数少,可采用较宽的狭缝。但当背景大时,可适当减小缝宽

2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28.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根据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不同:摄谱分析法、光电直读法、火焰光度法、原子荧光分析法

29.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2)分析速度快(3)选择性高 (4)检出限较低 (5)准确度较高 (6)所需试样量少;(7) ICP-AES性能优越

缺点:(1) 无法检测非金属元素: (2) 只能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不能给出物质分子及其结构的信息。(3) 在经典分析中,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较多,尤 其是试样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对标准参比的组分要求较高。 (4)含量(浓度)较大时,准确度较差。

自吸:中心发射的辐射被边缘的同种基态原子吸收,使辐射强度降低的现象。元素浓度低时,不出现自吸。

随浓度增加,自吸越严重,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心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32. 采用ICP 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

特点: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激发的或易氧化的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式样消耗少;“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Ar 气体产生的背景干扰小;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缺点: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操作费用高

33. 光谱定性分析 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不同→特征光谱

34.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35. 最后线:或称持久线。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 c 接近 0 时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第一共振线。

36. 灵敏线:最易激发的能级所产生的谱线,每种元素都有一条或几条谱线最强的线,即灵敏线。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

37. 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38. 定性分析的方法纯样光谱比较法和铁光谱比较法。

39. 影响谱线强度因素较多,直接测定谱线绝对强度计算难以获得准确结果,实际工作多采用内标法

40. 极大(峰)值吸收法——以半宽比吸收线的半宽还要小得多的锐线光源来代替产生连续光谱的激发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

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

42,, 适用范围:沸点在500度以下;在操作条件下,热稳定性良好的物质,原则上均可采取气相色谱法。 固定液的选择:根据相似相容原理 气相色谱检测器类型

浓度型: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器 质量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操作条件的选择: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柱温的选择;载体和固定液含量的选择;进样条件的选择

43. 光电倍增管优点:高灵敏度;响应快;适于弱光测定,甚至对单一光子均可响应。缺点:热发射强,因此暗电流大,需冷却(-30oC) 。不得置于强光(如日光) 下,否则会永久损坏 PMT 。

硅二极管 特点:灵敏度介于真空管和倍增管之间

44. 分析条件的选择 A .仪器测量条件 合适的吸光度范围(调节待测物浓度、选用适当厚度的吸收池等)。入射光波长和狭缝宽度。 B .反应条件的选择 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的选择;显色反应时间、温度等 C .参比溶液的选择 溶剂参比;试剂参比;试样参比;平行操作溶液参比 D .干扰及消除方法 控制酸度;掩蔽剂;选择适当分析波长;分离。

45. 电位分析法定义:利用电极电位与浓度的关系测定物质含量的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分析法最显著特点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现已广泛普及应用。

46. 按原理命名,划分为五大类:(1)电导分析(2)电位分析3)库分析,(4) 电解分析(5)伏安和极谱法

47. 利用电极电位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待测物质活度或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以离子选择性电极做指示电极的电位分析,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48. 电化学中把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并能反映出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电极电位恒定,不受溶液组成或电流流动方向变化影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49.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50. 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

电离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光谱干扰的消除方法:缩小狭缝宽度来消除非共振线干扰;采用空白校正、氘灯校正和塞曼效应校正的方法消除背景吸收

51. 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答: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缺点是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采用

52. 塔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它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答:塔板理论把整个色谱柱比拟为一座分馏塔,把色谱的分离过程比拟为分馏过程,直接引用分馏过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色谱分离过程。

塔板理论形象地描述了某一物质在柱内进行多次分配的运动过程,n 越大,H 越小,柱效能越高,分离得越好。定性

地给出了塔板数及塔板高度的概念。

塔板理论的不足之处:某些基本假设不严格,如组分在纵向上的扩散被忽略了、分配系数与浓度的关系被忽略了、分配平稳被假设为瞬时达到的等。因此,塔板理论不能解释在不同的流速下塔板数不同这一实验现象,也不能说明色谱峰为什么会展宽及不能解决如何提高柱效能的问题。

53. 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与塔板理论相比,有何进展?

答: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范第姆特方程式:H=A+B/? +C?

对色谱理论的贡献:综合考虑了组分分子的纵向分子扩散和组分分子在两相间的传质过程等因素。

与塔板理论相比,速率理论解释了色谱操作条件如何影响分离效果及如何提高柱效能。

54.何谓分离度,它的表达式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分离度?

答:分离度是指相邻两色谱峰的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宽度平均值之比。

表达式:R=

可以通过提高塔板数n ,增加选择性?2,1,容量因子k? 来改善分离度

55. 色谱定量常用哪几种方法?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何表达?简述它们的主要优缺点。 答:色谱定量常用归一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归一法的计算公式:wi=mi/m=mi/(m1+m2+„+mn)=Aifi/( A1f1+ A2f2 +„+Anfn) 内标法的计算公式:wi=mi/m=Aifims/(Asfs m)

归一法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对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温度、流速等的控制要求不苛刻。但是在试样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内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操作条件对测定的准确度影响不大。

外标法标准曲线操作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但是对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和进样量的重现性要求很高

56.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当混合物随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与柱中的固定相发生作用(溶解、吸附等),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按一定顺序从柱中流出。

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气路系统的作用:为色谱分析提供纯净、连续的气流。

进样系统的作用:进样并将分析样品瞬间汽化为蒸气而被载气带入色谱柱。

分离系统的作用:使样品分离开。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从色谱柱流出的各个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的作用:把由检测器检测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和进行数据处理。

57. .试述热导、氢火焰离子化和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热导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指数。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适宜,线性范围宽。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基于响应信号与载气中组分的瞬间浓度呈线性关系,峰面积与载气流速成反比。它的特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基于响应信号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呈线性关系,而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无关,峰面积不受载气流速影响。它的特点是死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线性范围宽。

58. 对载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如何选择固定液?

答:对载体的要求:○1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元反应;○2多孔性,即表面积较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较大;○3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容易破碎;○4对载体粒度一般选用40~60目,60~80目或80~100目。

对固定液的要求:○1挥发性小,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2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分解,呈液体状态;○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4具有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

的分离能力;○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进行。

59. 试比较红色担体和白色担体的性能。

答:红色担体孔穴多,孔径小,比表面大,可负担较多固定液。缺点是表面存在活性吸附中心,分析极性物质时易产生拖尾峰。

白色担体表面孔径大,比表面积小,pH 大,表面较为惰性,表面吸附作用和催化作用小。

60. ①进样速度慢,不是迅速注入的;②由于汽化室的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③增加柱温;④增加载气流速;⑤增加柱长。

答:○1样品原始宽度大,使色谱峰扩张;

○2出峰时间拖长,峰形变宽,分离效果差;

○3缩短分析时间,但选择性较差,不利于分离;

○4纵向扩散大,色谱峰扩张;

○5保留时间增加,延长了分析时间。

3.什么叫正相色谱?什么叫反相色谱?各适用于分离哪些化合物?

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于含有不同官能团物质的分离。

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

试讨论影响HPLC 分离度的各种因素,如何提高分离度?

(1) 色谱填充性能

液相色谱柱分离性能的优劣,是由固定相粒度、柱长、由柱内径和填充状况决定的柱压降这三个参数度决定的。这三个参数度也决定了样品组分的保留时间,保留时间不仅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k 有关,还直接与决定柱效与分离度的柱性能参数及流动相的黏度有关,这些参数都是影响色谱分离过程动力学的重要因素。但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柱的制备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一般都是购买商品柱,很少自行制备。

(2) 流动相及流动相的极性

液相色谱中,改变淋洗液组成、极性是改善分离的最直接因素。液相色谱不可能通过增加柱温来改善传质。因此大多是恒温分析。流动相选择在液相色谱中显得特别重要,流动相可显著改变组分分离状况。

(3) 流速

流速大于0.5 cm/s时, H ~u 曲线是一段斜率不大的直线。降低流速,柱效提高不是很大。但在实际操作中,流量仍是一个调整分离度和出峰时间的重要可选择参数

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提。是改进液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HPLC 定量分析方法是什么?哪些方法需要用校正因子校正峰面积?哪些方法可以不用校正因子?

常用的HPLC 定量分析方法有:

外标法:外标工作曲线法、外标一点法、外标二点法等

内标法:内标工作曲线法、内标一点法、内标二点法、内标对比法等

使用内标和外标标准曲线法时,可以不必测定校正因子,其它方法须要用校正因子校正峰面积

简述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谙带扩张、提高柱效?

解: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诺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相传质、停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在液相色谱中要减小谱带扩张,提高柱效,要减少续料颗粒直径,减小境料孔穴深度,提高装填的均匀性,采用低粘度溶剂作流动相,流速尽可能低,同时要尽可能采用死体积较小的进样器、检测器、接头和传输管线等

一填空

1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选择性,标准曲线,灵敏度,检出限、精密度。

2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离分析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3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4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5. 检出限是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的综合指标,它是评价仪器性能及分析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

6. 根据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不同:摄谱分析法、光电直读法、火焰光度法、原子荧光分析法

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一般有光谱的获得和光谱的分析两大过程。具体可分为:试样的处理、样品的激发、光谱的获得和记录、光谱的检测

8. 等离子体: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包含分子、离子、电子等粒子的整体电中性集合体。等离子体内温度和原子浓度的分布不均匀,中间的温度、激发态原子浓度高,边缘反之。

9. 自吸:中心发射的辐射被边缘的同种基态原子吸收,使辐射强度降低的现象。元素浓度低时,不出现自吸。随浓度增加,自吸越严重,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心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二简答

1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ΔfN 、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 2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以便对特征光谱线进行吸收。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率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3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

电离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4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答: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

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缺点是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采用。

5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四种:б→б* ,n →б*,n →π*,π→π*。

其中n →б*,n →π*,π→π*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谱中反映出来。

6已知一物质在它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为1.4×104L ·mol-1·cm-1,现用1cm 吸收池测得该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为0.850,计算溶液的浓度。

解:∵A=KCL

∴C=A/(KL )=0.850/(1.4×104×1)=0.607×10-4 (mol ·L-1 )

7.K2CrO4的碱性溶液在372nm 处有最大吸收, 若碱性K2CrO4溶液的浓度c(K2CrO4)=3.00×10-5mol · L-1, 吸收池长度为1cm, 在此波长下测得透射比是71.6%。计算:(1)该溶液的吸光度;(2)摩尔吸收系数;(3)若吸收池长度为3cm ,则透射比多大?

解:(1)A=-lgT=-lg71.6%=0.415

(2)K=A/(CL)=0.415/(3.00×10-5×1)=4.83×103 (L ·mol-1·cm-1 )

(3)∵lgT=-A=-KCL=-4.83×103×3.00×10-5×3=-0.4347

∴T=36.75%

8. 苯胺在λmax 为280nm 处的κ为1430 L ·mol-1·cm-1,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 使其透射比为30%,吸收池长度为1cm, 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苯胺多少克?

解:设需苯胺X g,则∵A=-lgT= KCL

∴0.523=1430×(X/M×100×10-3) ×1 X=3.4×10-3g

9.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作组分及含量的分析,在状态、结构分析上也有广泛的应用相对误差较大。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并且仪器的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

10.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2)分析速度快(3)选择性高 (4)检出限较低 (5)准确度较高 (6)所需试样量少;(7) ICP-AES性能优越

缺点:(1) 无法检测非金属元素: (2) 只能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不能给出物质分子及其结构的信息。(3) 在经典分析中,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较多,尤 其是试样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对标准参比的组分要求较高。 (4)含量(浓度)较大时,准确度较差。

11.ICP 是由高频发生器、等离子体炬管和雾化器等三部分组成。

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

特点: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4~5个数量级);ICP 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Ar 气体产生的背景干扰小;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缺点: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操作费用高。

12谱线变宽因素

(1) 自然变宽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其大小为 :τK 为激发态寿命, 10-7-10-8s τK 越大,宽度越小,一般约为10-4nm

(2) 多普勒变宽(热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3) 压力变宽(碰撞变宽)

——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赫尔兹马克变宽——待测原子之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13. ①火焰原子化器(预混合)

优点: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缺点:原子化效率低、不能直接分析固样

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经蒸发,干燥,离解(还原)等过程产生大量基态原子。

②石墨炉原子化器(电热)

原理:利用电流直接加热石墨,使其达到高温并使贮装的样品在高温下直接原子化而进行测定。

特点:样品用量少、原子化效率高

灵敏度高于火焰法数百倍

能直接分析液体、固体样品

缺点: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性差、有记忆效应、测量精度差、价高

14. 干扰及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⑴物理干扰——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及原子化过程中,由于溶质或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而引起的干扰。

消除: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者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⑵化学干扰——指在溶液或原子化过程中待测元素与其它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原子化降低或升高引起的干扰。 消除:①加释放剂消除:能与干扰元素生成更稳定、更难挥发的化合物,而释放待测元素。

②加保护剂消除:能与待测元素形成络合物,在元素中更易原子化

⑶电离干扰—指待测元素在形成自由原子后进一步失去电子,而使基态原子数减少、测定结果和灵敏度降低的现象。 消除:加入消电离剂消除

大量易电离的其它元素抑制待测元素的电离

⑷光谱干扰——指与光谱发射和吸收有关的干扰效应

消除:非共振线干扰—减小狭缝消除

背景吸收干扰(分子吸收、光散射假象吸收)

15.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 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n →π*<π→π*≤n →σ*<σ→σ*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研究对象四种跃迁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 吸收波长λ

n →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 ,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属于中等强度吸收。含非键电子的饱和化合物(含N 、O 、S 和卤素等杂原子) 均呈现n →σ* 跃迁。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 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吸收峰在200nm 附近;Kmax 一般在104L ·mol -1·cm -1以上,属于强吸收;含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都能产生 → *跃迁;共轭体系中的 → *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在200-700nm 的紫外-可见光区

n →π*跃迁

含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化合物。 化合物分子中同时含π电子和n 电子,可产生 n →π*跃迁 λmax 大,但 κ小(

丙酮λmax =280, κ=15所需能量小,吸收峰出现在200-400nm 的紫外光区,弱吸收

以上4种跃迁以n →π* ,π→π* 最有实际意义

16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①共轭效应π→π共轭使吸收峰波长长移,吸收强度增加

②助色效应助色团的n 电子与发色团的π电子共轭,使吸收峰波长长移,吸收强度增加的现象。

③超共轭效应烷基的σ电子与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共轭,使吸收峰波长长移,吸收强度增加的现象。

④溶剂效应由溶剂的极性强弱引起吸收峰波长发生位移,吸收强度和形状发生改变的现象。

⑤空间效应由于空间障碍,防碍两个发色团处在同一平面,使共轭程度降低,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降低的现象。

1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的基本构造 ( 测定波长范围 200~1000 nm )光源、单色器、 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 ⑴光源 紫外光光源、可见光光源

⑵单色器 作用:将光源发射的连续光色散成单一波长的单色光 组成: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 狭缝 + 透镜系统 ⑶吸收池 可见光区用玻璃制吸收池;紫外光区用石英制吸收池

⑷检测器

作用:检测光信号,并将其转变成电信号 要求: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噪音低,稳定性好

常用:①光电管:放大光电流,可测量弱光;蓝敏(210-625nm )和红敏(625-1000nm )②光电倍增管:能将光电流放大108倍③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速度快,可得到三维(A, λ,t )光谱图

⑸显示器 电表指示、图表指示、数字显示装置等

18.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误差

①溶液偏离朗伯—比尔定律引起的误差(标准曲线直线段)

②仪器误差(机械系统误差、光学系统误差)

③操作误差(如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的把握)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量条件的选择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2、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3、参比溶液的选择

19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选择最适宜的测量条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入射光波长。这样,灵敏度较高,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程度减小。

当有干扰物质存在时,应根据“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原则选择入射光波长。

2、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透光率读数的准确度是仪器精度的主要指标。测定结果的精度常用浓度的相对误差△c/c表示。

参比的溶液选择

参比溶液是用来调节仪器工作零点的,若参比溶液选得不适当,则对测量读数准确度的影响较大。

①纯溶剂空白:当试液、试剂、显色剂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液,称纯溶剂空白。

②试剂空白:试液无色,试剂、显色剂有色,采用不加试液的空白溶液作参比,称试剂空白。

③试液空白:试剂和显色剂均无色时,而试液中其他离子有色时,应采用不加显色剂的试液溶液作参比液,称试液空白。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 各有什么作用?

答: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

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的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8.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 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答:分离度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9.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 为什么?

答: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柱分离能力发挥程度的标志,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tR2=17min, Y2=1min,

n = 16(tR2/Y2)2 =16×(17/1)2 = 4624

(2) t’R1= tR1- tM =14-1=13min

t ”R2=tR2 – tM = 17-1 = 16min

(3)相对保留值 α= t’R2/t’R1=16/13=1.231

通常对于填充柱,有效塔板高度约为0.1cm,

L=16R2[[α/(α-1)]2﹒H 有效

=16×1.52×[(1.231/(1.231-1)]2×0.1

=102.2cm ≃1m

22. 分析某种试样时,两个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1.11, 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1mm,需要多长的色谱柱才能完全分离? 解: L=16R2[[α/(α-1)]2﹒H 有效

=16×1.52×[(1.11/(1.11-1)]2×0.1

=366.6cm ≃4m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 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答: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

(1)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

(2)改进固定相:

(3)粒度; 选择薄壳形担体; 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

(4)适当提高柱温

其中,减小粒度是最有效的途径。.

5.何谓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在色谱法中,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称为正相色谱;在色谱法中,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称为反相色谱。在应用上,正相色谱主要用于分离极性物质;反相色谱主要用于分离弱极性或非极性物质。

6.何谓化学键合固定相?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答: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固定相。

优点:固定相表面没有液坑, 比一般液体固定相传质快的多;无固定相流失,增加了色谱柱的稳定性及寿命;可以键合不同的官能团,能灵活地改变选择性,可应用与多种色谱类型及样品的分析;有利于梯度洗提,也有利于配用灵敏的检测器和馏分的收集。

8.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

答: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提,是改进液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梯度洗提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类似,但是前者连续改变的是流动相的极性、pH 或离子强度,而后者改变的温度。 程序升温也是改进气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9.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技术与气相色谱进样技术有和不同之处?

答: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承受高压,常常采用停流进样与高压定量进样阀进样的方式.

第4章 电位分析法

2.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试各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指示电极:用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变化的电极,其电极电位值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当溶液中离子活度一定时,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为常数。例如测定溶液pH 时,可以使用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pH 成线性关系,可以指示溶液酸度的变化。

参比电极:在进行电位测定时,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进行的,电动势的变化要体现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一个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为基准,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例如,测定溶液pH 时,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4.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估量其选择性。

6.为什么一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误差比电位测定法小?

答: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零电流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式来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而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因此,在电位滴定法中溶液组成的变化、温度的微小波动、电位测量的准确度等对测量影响较小。

第8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答: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5.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是否火焰温度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么?

答:不是. 因为随着火焰温度升高, 激发态原子增加, 电离度增大, 基态原子减少. 所以如果太高, 反而可能会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 尤其是对于易挥发和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 应使用低温火焰.

8.背景吸收和基体效应都与试样的基体有关,试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基体效应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任何物理因素的变化对测定的干扰效应。背景吸收主要指基体元素和盐分的粒子对光的吸收或散射,而基体效应则主要是由于这些成分在火焰中蒸发或离解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影响原子化效率,以及试液的黏度、表面张力、雾化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第9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3. 何谓助色团及生色团?试举例说明.

解:能够使化合物分子的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例如CH4的吸收峰波长位于远紫外区,小于150nm 但是当分子中引入-OH 后,甲醇的正己烷溶液吸收波长位移至177nm ,-OH 起到助色团的作用.

当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时,会使这些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移至紫外及可见光区,这种不饱和基团成为生色团.例如,CH2CH2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171nm 处,而乙烷则位于远紫外区.

5. 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推测上,紫外吸收光谱所提供的信息具有什么特点?

解:紫外吸收光谱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关于分子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信息,而不能提供整个分子的信息,即紫外光谱可以提供一些官能团的重要信息,所以只凭紫外光谱数据尚不能完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其它方法配合起来.

10.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

解:首先光源不同,紫外用氢灯或氘灯,而可见用钨灯,因为二者发出的光的波长范围不同.

从单色器来说,如果用棱镜做单色器,则紫外必须使用石英棱镜,可见则石英棱镜或玻璃棱镜均可使用,而光栅则二者均可使用,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能吸收紫外光的缘故.

从吸收池来看,紫外只能使用石英吸收池,而可见则玻璃、石英均可使用,原因同上。

从检测器来看,可见区一般使用氧化铯光电管,它适用的波长范围为625-1000nm ,紫外用锑铯光电管,其波长范围为200-625nm.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只能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含量。

原子光谱的特征为线状光谱,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色谱法有两个基本理论为速率理论和塔板理论。

常用的参比电极有银-氯化银和饱和的甘汞电极。

在原子吸收光谱线变宽因素中,自然变宽是由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不规则的热运动。 电位分析法通常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在色谱法中,能起分离作用的柱子称为色谱柱,固定在色谱柱内的填充物成为固定相。

ECD 是高选择性检测器,对含电负性原子或基团的化合物有高的响应。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Ag-AgCl 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Cl-浓度。

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物质的性质、 入射光波长 、溶液的温度和溶剂等因素有关,而与溶液浓度及液层厚度无关。

15.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标准加入法方法消除。

产生1%吸收时对应的待测元素的浓度称为 特征浓度 。

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中,属于质量敏感型检测器的有 FID 和FPD 。。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常用的流动相主体是 水 。

梯度洗脱可分为高压梯度和 低压 梯度。

正相分配色谱可用于分析极性化合物样品,被分离组分分子极性越强,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 长 。

1. 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和依据是什么?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①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应小于吸收线半宽度;②通过原子蒸气的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ν0相重合。 定量的依据:A=Kc

2.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较,有什么 优缺点?为什么?

解: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将一个石墨管固定在两个电极之间而制成的, 在惰性 气体保护下以大电流通过石墨管, 将石墨管加热至高温而使样品原子化. 与火焰原子化相比, 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 试样几乎可以全部原子化, 因而测 定灵敏度高. 对于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 以及试样含量很低或试样量很 少时非常适用. 缺点:共存化合物的干扰大, 由于取样量少, 所以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 动会引起误差, 因而重现性较差.

4. .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

电离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光谱干扰的消除方法:缩小狭缝宽度来消除非共振线干扰;采用空白校正、氘灯校正和塞曼效应校正的方法消除背景吸收。

5. 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与塔板理论相比,有何进展?

答: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范第姆特方程式:H=A+B/u+Cu

对色谱理论的贡献:综合考虑了组分分子的纵向分子扩散和组分分子在两相间的传质过程等因素。

与塔板理论相比,速率理论解释了色谱操作条件如何影响分离效果及如何提高柱效能。

何谓分离度,它的表达式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分离度?

答:分离度是指相邻两色谱峰的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宽度平均值之比。

6. 色谱定量常用哪几种方法?简述它们的主要优缺点。

答:色谱定量常用归一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归一法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对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温度、流速等的控制要求不苛刻。但是在试样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内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操作条件对测定的准确度影响不大。

外标法标准曲线操作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但是对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和进样量的重现性要求很高。

7. 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气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气路系统的作用:为色谱分析提供纯净、连续的气流。

进样系统的作用:进样并将分析样品瞬间汽化为蒸气而被载气带入色谱柱。

分离系统的作用:使样品分离开。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从色谱柱流出的各个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的作用:把由检测器检测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和进行数据处理。

试述热导、氢火焰离子化和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热导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指数。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适宜,线性范围宽。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基于响应信号与载气中组分的瞬间浓度呈线性关系,峰面积与载气流速成反比。它的特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基于响应信号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呈线性关系,而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无关,峰面积不受载气流速影响。它的特点是死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线性范围宽。

9. .对载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如何选择固定液?

答:对载体的要求:○1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元反应;○2多孔性,即表面积较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较

大;○3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容易破碎;○4对载体粒度一般选用40~60目,60~80目或80~100目。 对固定液的要求:○1挥发性小,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2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分解,呈液体状态;○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4具有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能力;○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进行。

10.试比较红色担体和白色担体的性能。

答:红色担体孔穴多,孔径小,比表面大,可负担较多固定液。缺点是表面存在活性吸附中心,分析极性物质时易产生拖尾峰。

白色担体表面孔径大,比表面积小,pH 大,表面较为惰性,表面吸附作用和催化作用小。

11.判断下列情况对色谱峰形的影响。

①进样速度慢,不是迅速注入的;②由于汽化室的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③增加柱温;④增加载气流速;⑤增加柱长。 答:○1样品原始宽度大,使色谱峰扩张;

○2出峰时间拖长,峰形变宽,分离效果差;

○3缩短分析时间,但选择性较差,不利于分离;

○4纵向扩散大,色谱峰扩张;

○5保留时间增加,延长了分析时间。

简述等离子体的优点及应用

答:ICP 具有以下优点:

温度高可达 6000 K以上,灵敏度高可达10-9;

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线性范围宽可达 4~6 个数量级;

可对一个试样同时进行多元素的含量测定;

自吸效应和基体效应小。

(1)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因此原子化条 )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 件良好,有利于

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 件良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对大多数 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 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 (2)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稳定性高,自吸现象小,测定的 )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稳定性高,自吸现象小, 线性范围宽。 线性范围宽。 (3)由于电子密度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引起的干扰较小。 )由于电子密度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引起的干扰较小。 属无极放电, (4)ICP 属无极放电,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 属无极放电 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的载气流速较低, (5)ICP 的载气流速较低,有利于试样在中央通道中充分激 ) 的载气流速较低 而且耗样量也较少。 发,而且耗样量也较少。 (6)采用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而光谱背景干扰少。 )采用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而光谱背景干扰少。

8.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首先光源不同,紫外用氢灯或氘灯,而可见用钨灯,因为二者发出的光的波长范围不同.

从单色器来说,如果用棱镜做单色器,则紫外必须使用石英棱镜,可见则石英棱镜或玻璃棱镜均可使用,而光栅则二者均可使用,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能吸收紫外光的缘故.

从吸收池来看,紫外只能使用石英吸收池,而可见则玻璃、石英均可使用,原因同上。

从检测器来看,可见区一般使用氧化铯光电管,它适用的波长范围为625-1000nm ,紫外用锑铯光电管,其波长范围为200-625nm.

9. 原子吸收的背景有几种方法

氘灯扣背景

最常用的扣背景方法是采用连续光源,如氘灯来测量背景信号。其波长范围为180到425nm 。 因在短波长范围中,背景信号相对较高,该方法覆盖了决大多数高背景发生区。在元素灯工作周期,元素灯所产生的窄发射谱线被原子及背景物质所共同衰减,所测得的值是总信号;在氘 灯工作周期,氘灯的宽谱线所测得的则是背景信号(此时元素灯所产生的窄谱线原子吸收可忽 略不计),两次测量的差值,即为我们所需的原子吸收信号。

纵向磁场扣背景

纵向磁场的方向与光路平行,因而所分裂出的π分量因与光路方向垂直而不进入单色器。那么,在光路中就无需用偏振器了。因此提高了光通量,可得到较好的检出限。当然仪器其它方面的设计对仪器整体性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横向磁场扣背景:正如前面所述,该方法在光路中加一偏振器将π分量滤除

何谓发色团和助色团?举例说明。

答:发色团指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n →π*或π→π*跃迁的基团。例如:>C=C<,—C ≡C —,>C=O,—N=N—,—COOH 等。

助色团:指含有未成键n 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例如:—NH2,—OH ,—OR ,—SR ,—X 等。

计算

1. 已知一物质在它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为1.4×104L?mol-1?cm-1,现用1cm 吸收池测得该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为0.850,计算溶液的浓度。

解:∵A=KCL

∴C=A/(KL )=0.850/(1.4×104×1)=0.607×10-4 (mol?L-1 )

2.K2CrO4的碱性溶液在372nm 处有最大吸收, 若碱性K2CrO4溶液的浓度

c(K2CrO4)=3.00×10-5mol? L-1,吸收池长度为1cm, 在此波长下测得透射比是71.6%。计算:(1)该溶液的吸光度;(2)摩尔吸收系数;(3)若吸收池长度为3cm ,则透射比多大?

解:(1)A=-lgT=-lg71.6%=0.415

(2)K=A/(CL)=0.415/(3.00×10-5×1)=4.83×103 (L?mol-1?cm-1 )

(3)∵lgT=-A=-KCL=-4.83×103×3.00×10-5×3=-0.4347

∴T=36.75%

11.苯胺在λmax 为280nm 处的κ为1430 L?mol-1?cm-1,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 使其透射比为30%,吸收池长度为1cm, 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苯胺多少克?

解:设需苯胺X g,则

∵A=-lgT= KCL

∴0.523=1430×(X/M×100×10-3) ×1

X=3.4×10-3g


相关内容

  • 林占江(第三版答案)
  • 电子测量技术(第3版) 电子课件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igue 林占江 第一部分 通用基础测量 第1章 绪论 学习辅导内容 学习和掌握电子测量及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对学习以后各章的内容均有促进和提高作用,尤其是对一些专业名词要深刻理解,并能做到正确运用,这对 ...

  • 老专家质疑农业部2.8亿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国产设备为何仅占2.2%?
  • 近日,农业部陷入舆论中心,事情要从农业部去年在官网上挂出的一则招标公告说起,发酵则是因为5月底中国农科院老专家蒋士强发给农业部的质疑函. 5月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蒋士强向农业部发函质疑一项2.8亿元的招标采购计划.据<中国科学报>6月10日报道 ...

  • 现代分析仪器发展的前沿技术
  • ◆ 现代分析仪器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新思想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New Ideologies For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作者] 范世福: [Author ] Fan Shifu(College ...

  • 基于虚拟技术的创新在现代色谱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 摘 要:对虚拟现实技术在色谱分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技术在色谱分析教学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旨在使其在色谱分析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虚拟技术:现代色谱分析:创新:应用 Applica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technique analysi ...

  •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
  • (随便看看就行) 这个是我在百度文库里面找到的一篇文章 看过之后 感觉很有收获 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各个方向研究的内容.前景和要求.并列出了各名牌高校的排名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 ...

  • 现代分析仪器发展趋势
  • 二〇〇七年#第六期 综述与专论 现代分析仪器发展趋势 王学琳 (北京民族大学 北京 102402) 摘 要 本文论述现代分析仪器在高科技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其发展趋势.关键词 分析仪器 发展趋势 起来,正如1991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恩斯特(Rich2引言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0./人类基因组计划0 ...

  •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
  •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索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杨 莹 [摘要]结合医用电子仪器行业特点和高职教育特点,对目前该专业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实习就业等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专业的发展探索.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专业:发展探索 1.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 ...

  • 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检验四年制)
  •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临床检验仪器和技术 学时与学分:2学分/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 4学时) 先修课程:物理.基础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围绕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目标,使学生通过 ...

  • 2017年机械设备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 2017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 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205718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机械设备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机械设备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机械设备行 ...

  •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详细解读
  • 本文由97584560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详细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详细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 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