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基本基本标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基本基本标准

一、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

(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岗位群情况分析

要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根据本省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针对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本地区的医学检验及相关行业的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包括专业人才的数量、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地区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预测,为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专业发展前景

1.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状况,以及所具备的办学基本条件;

2.有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的规划(包括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和具体措施(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学的改革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立、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模式等),专业建设计划合理,内容充实,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有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发展有良好的前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3.反映生源情况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包括就业岗位群)。 二、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在各级各类医院、采供血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检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能胜任二级(乙)以上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及省、地(市)、县各级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的医学检验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科室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医学检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对常见的检验项目能进行熟练正确地操作,熟悉各种常用检验仪器的性能、原理、基本构造、操作技术及日常维护保养;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3.能力要求

(1)具有临床医学检验的基本能力;

(2)熟悉常见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具有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 (3)具有一定的对检验工作管理及质量控制的能力; (4)具有适当参与科研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7)具有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医疗安全意识; (8)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4.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人际公关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

(4)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求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课程设置(注明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1802学时,27门课程)

1.主干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血液学及检验技术、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和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 2.公共基础课(678学时)

(1)军事教育:2学分,总学时60,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50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总学时76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论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及其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总学时54

本课程主要内容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大部分构成。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和基本法律制度三部分内容。 (4)形势与政策:1学分,总学时64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

(5)体育:学分4,总学时72,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62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体育项目为主进行教学和训练,结合讲授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严格执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6)大学英语:学分9,总学时160,理论学时80,实践学时8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有关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能力打下基础。

(7)计算机应用基础:学分5,总学时91,理论学时46,实践学时45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汉字编码的要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应用常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能较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具有上网及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 (8)医用化学:学分5,总学时85,理论学时57,实践学时28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主要用途以及相关有机化学实验。 (9)医用电子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1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介绍重点的电子学知识,以放大电路、集成电路为基础,对提取的有用信号进行检测、放大、滤波等处理,由计算机进行自动数据、图像处理,并显示和打印出相关数据信息。

(10)医学心理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38

本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心理卫生,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等。

3.专业基础课(404学时)

(11)分析化学:学分4,总学时76,理论学时46,实践学时30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概念,熟练运用基本知识,能对常见无机离子进行鉴定分析;能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各类常见分析仪器,了解其构造、性能和特征;正确使用各类试剂,配制和标定溶液。

(12)人体结构学:学分6,总学时102,理论学时60,实践学时42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位置关系,人体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及胚胎的发生等,通过学习理解人体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人体发生和发育的规律,为后续课程打基础。 (13)生物化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10

本课程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

(14)生理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30,实践学时8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掌握血液、肾脏、内分泌等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熟悉呼吸、能量代谢和体温、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各系统生理功能,了解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其它系统生理功能。学会与生理有关的简单检查和检验技能。

(15)病理学:学分4,总学时76,理论学时56,实践学时20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病理学基本概念,疾病发生原因、经过和结局,常见病的病理改变。熟悉组织损伤与修复、局部循环障碍、炎症、酸碱平衡紊乱、常见传染病和性病的病理变化。了解水、电解质代谢、休克、DIC、呼吸系统常见病等病理改变。

(16)药理学:学分2,总学时36,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因素及用药规律等。 (17)医学统计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1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概率分布,抽样误差,均数、率和等级资料的统计推断,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临床试验和调查统计,线性与非线性拟合等。 4.专业技术课(720学时)

(20)临床医学概论(含诊断学):学分6,总学时114,理论学时74,实践学时4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预防和治疗原则。并研究症状、体征发生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以及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21)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14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对人体的危害,实验诊断、流行规律以及防治原则。重点介绍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人体寄生虫及各种常用检验方法,辨认(包括肉眼和镜下)常见虫卵或虫体等。

(22)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学分6,总学时76,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36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免疫学技术以及临床免疫学的各种检验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3)临床检验基础:学分6,总学时108,理论学时50,实践学时5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人体各种体液及细胞进行显微镜、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检验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24)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学分5,总学时90,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5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生化检验基本知识、方法学评价和质控。着重介绍疾病本质的生化机制、生物化学诊断原理及其临床意义的判断;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实验的检测项目、检验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 (25)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学分6,总学时108,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60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微生物的临床检验诊断。重点介绍微生物性状和检验技术。

(26)血液学及检验技术:学分4,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血液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分别叙述“红细胞”、“白细胞”、“血栓与止血”、“骨髓”等检验的理论、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与评价。 (27)预防医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并制订各种措施,以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劳动能力、延长寿命的科学。具有微观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28)临床检验仪器: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临床检验中的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分类、性能指标、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及发展趋势等。

(29)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30,实践学时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临床实验室建设、组织建制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的质量管理、实验误差与质量控制、计算机在实验室中的应用、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临床实验室的认可和评审等。 5.选修课

(1)就业指导:学分2,学时36

(2)卫生政策与法规:学分2,学时36 (3)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学分2,学时36 (4)医学遗传学:学分2,学时36 (5)医学文献检索:学分2,学时36 (6)电镜技术:学分2,学时36 (7)检验信息学:学分2,学时36 (8)专业英语:学分2,学时36 (9)输血与输血技术:学分2,学时36 (10)检验与临床:学分2,学时36 (11)学会学习:学分2,学时36

(12)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学分2,学时36 (13)病理检验技术:学分2,学时36 (14)卫生检验技术:学分2,学时36 (15)医学伦理学: 学分2,学时36 (16)人际沟通: 学分2,学时36 (17)分子诊断学: 学分2,学时36 (18)阅读与鉴赏:学分2,学时36 (19)演讲与口才:学分2,学时36 (20)美术与摄影:学分2,学时36 6.毕业实习:总学时1200

在实习医院指导老师带教下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内容。 (五)核心课程说明(原因、作用) 1.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

该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人体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能正确地进行人体寄生虫的检验工作。 2.免疫学及检验技术:

该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免疫学检验技术原理、免疫学检验的经典技术、目前应用的主流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免疫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课程操作,学习主要的免疫学技术;通过临床见习和临床病例讨论提高运用免疫学技术解决临床诊断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及有关免疫学技术讲座将学生推向专业前沿。

3.临床检验基础:

该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及生物化学、免疫等多方面的的知识和手段,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方式,着重对人体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进行一般性状观察及物理学、化学和形态学方面的检查,以获得有关病原体、体内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方面的信息,结合临床资料及其它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为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疾病提供资料,为开发医学实验研究奠定基础。要求掌握自动化分析的原理和结构,不仅学习了高新技术,也有助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4.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该课程面向检验专业学生,介绍常用生化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主要内容为生化检验基本知识和常用分析技术、方法学评价和质控,临床生物化学实验的检测项目介绍、检验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为今后的医学检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该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原理、微生物学检验的经典技术、目前应用的主流微生物学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微生物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能。 6.血液学及检验技术:

该课程实际上是临床检验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它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推动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血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技能。

(六)教学进程表 附表一:教学进程表

附表一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进程表(建议)

注:1.第一学期前两周为军事教育,学时未记入课内总学时。

2.概论全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基础全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选修课内容、学时及学分各校也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而定。 (七)必要说明

1.各门课程按教学计划进行成绩考核;

2.专业课开设实验课程课时数达该课程总时数1/3以上的,必须有实验考核成绩;

3.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验课、医院见习课及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时数比例不少于1:1;

4.各校可根据本地区实际,开设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如病理检验,卫生检验等。 三、师资队伍 (一)教学组织

1.设置检验专业学科(或系),下设临床检验与血液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含寄生虫)等教研室及实验中心;

2.专业学科(系)主任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较高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管理水平; 3.教研室主任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一定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管理水平。 (二)专业带头人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具“双师素质”,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3.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

4.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学术思想活跃,掌握本学科前沿学术动向,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带领本专业、学科全体成员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成专业学科建设任务。 (三)理论课教师

1.专业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历应占本专业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20%;均具有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

2.专业课教师中,从临床、医疗卫生服务一线聘请的兼职教师不少于15%; 3.专业课教师数与本专业在校学生数(含毕业实习生)之比为1:16; 4.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每门至少有2名以上教师,并有1名以上主讲教师; 5.专业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不低于60%,副高以上职称者不低于20%;

6.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专业课教师五年中应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的临床或专业实践时间。

(四)专业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1.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或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取得合格证书;

2.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娴熟、规范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准备和带教任务,辅导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等;

3. 能熟练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原理和性能,具有仪器的维护知识和技能;

4.临床见习带教老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经验,操作技术正规、熟练。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应具有5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和检验师以上技术职称,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结构能满足实训教学要求。 (五)兼职教师(临床、医疗卫生服务一线聘请)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取得执业资格;

2.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或专业实践经验,能胜任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3.参加过学校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临床带教的培训,取得学校培训证书。有正式聘任手续,并相对稳定;

4.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四、实践教学设施与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仪器设施配备要求(含实验室要求)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仪器设施配备要求

2.实验室要求

(1)设置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免疫学检验实验室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及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室等,由实验中心统筹管理。

(2)各实验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0M2,并有相应的准备室、仪器室、标本室等。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可综合使用。

(3)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95%以上。

(二)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仪器设施配备要求(含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条件要求) 1.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仪器设施配备要求

注:(必要说明)

①有相对固定的县级以上实习单位。

②有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实习大纲规定项目的完成率应达90%以上,并有出科考试。 ③学校有实习管理组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2.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条件要求 (1)附属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①综合性附属医院应有500张以上病床,科室设置应齐全,其中内、外(中医含骨伤科)、妇、儿病床要占病床总数的70%以上;

②具有本、专科毕业学历的医师占医师总数的95%以上,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占25%以上; ③应具有必要的临床教学环境和教学建筑面积,包括教学诊室、教室、示教室、学生值班室、学生宿舍和食堂等;

④按全国医院分级标准,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⑤附属医院病床总数应不低于在校学生人数与病床数1:2的比例;

⑥附属医院应保证对教学病种的需要,内、外、妇、儿各病房(区)应设2-4张教学病床,专门收治教学需要病种病人。

(2)教学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①综合性教学医院应有500张以上病床,内、外、妇、儿各科室设置齐全,并有能适应教学需要的医技科室;

②有一支较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具有本、专科毕业学历的医师占医师总数的70%以上; ③有适应教学需要的、医德医风良好、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 ④应具有必要的教室、阅鉴室、图书资料、食宿等教学和生活条件; ⑤按照全国医院分级标准,教学医院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⑥教学医院的教师应能胜任临床课讲授、指导实习、进行教学查房、修改学生书写的病历、组织病案讨论、考核等工作,并结合临床教学开展教学方法和医学教育研究。 五、教材与图书 (一)教材选用

选用教材应按照医学检验专业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先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或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80%课程选用近5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近3年出版(或自编)教材的比例≥40%。教材内容简明新颖,循序渐进,易学易懂,并强调有很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岗位针对性。 (二)自编教材

自编教材应该按照医学检验专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编写原则,注重内容的推敲,力求简明扼要,突出其先进性和实用性。适时将本学科新知识、新技术、最新进展编入教材。 (三)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应为医学检验专科教材的配套教材,各科根据各自理论教材的内容、范围和深度,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高职高专学生着重在检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实践,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及评价检验方法、诊断价值的综合能力。 (四)专业图书资料

要有含核心期刊在内的五种以上检验专业杂志。检验专业图书资料充足,具有专业课教学所需的挂图、视听教材。

六、现代化教学设施

(一)专业教学及行政用房面积:

专业教学及行政用房面积: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高职高专学校合格标准,应达到16平方米/生。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 1.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

(1)电脑、实物展台和DVD,其中电脑为奔腾4处理器,256M内存,80G硬盘,DVD光驱(配有USB接口),15寸纯平显示器;

(2)投影设备:投影机、投影屏幕;

(3)扩音设备:有线话筒、无线话筒、功放、音箱等;

2.教学软件:统一安装WindowsXP、OfficeXP、FLASH、超级解霸等软件。 (三)语音室

规格:60座;

配备语言学习系统、投影机(或显示器)、DVD、扩音设备; 统一安装WindowsXP、OfficeXP、超级解霸等软件。 七、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一)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运用程度

1.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试效度、信度较高,成绩优良率≥30%,合格率≥80%,大多数学生对必备知识掌握较好,能理论联系实际;

2.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通过率≥50%,B级通过率≥90%; 3.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通过率≥70%;

4.大多数学生毕业实习达到实习大纲要求,毕业实践质量较高;

5.具有一定的诊断分子生物学、治疗药物监测、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学等医学前沿学科知识;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基本技能与专业实践能力

1.具有熟练的医学实验室技术操作技能,常规医学检验仪器使用维护和保养技能,具备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能力;

2.职业能力或专业基本技能优良率≥30%,合格率≥80%; (三)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

1.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具有良好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3.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身体素质好,90%的学生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检验事业献身的精神; 6.具有运用各种医学检验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有获得校级奖的科技文化作品。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基本基本标准

一、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

(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岗位群情况分析

要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根据本省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针对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本地区的医学检验及相关行业的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包括专业人才的数量、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地区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预测,为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专业发展前景

1.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状况,以及所具备的办学基本条件;

2.有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的规划(包括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和具体措施(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学的改革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立、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模式等),专业建设计划合理,内容充实,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有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发展有良好的前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3.反映生源情况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包括就业岗位群)。 二、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在各级各类医院、采供血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检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能胜任二级(乙)以上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及省、地(市)、县各级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的医学检验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科室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医学检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对常见的检验项目能进行熟练正确地操作,熟悉各种常用检验仪器的性能、原理、基本构造、操作技术及日常维护保养;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3.能力要求

(1)具有临床医学检验的基本能力;

(2)熟悉常见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具有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 (3)具有一定的对检验工作管理及质量控制的能力; (4)具有适当参与科研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7)具有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医疗安全意识; (8)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4.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人际公关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

(4)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求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课程设置(注明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1802学时,27门课程)

1.主干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血液学及检验技术、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和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 2.公共基础课(678学时)

(1)军事教育:2学分,总学时60,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50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总学时76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论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及其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总学时54

本课程主要内容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大部分构成。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和基本法律制度三部分内容。 (4)形势与政策:1学分,总学时64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

(5)体育:学分4,总学时72,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62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体育项目为主进行教学和训练,结合讲授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严格执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6)大学英语:学分9,总学时160,理论学时80,实践学时8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有关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能力打下基础。

(7)计算机应用基础:学分5,总学时91,理论学时46,实践学时45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汉字编码的要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应用常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能较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具有上网及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 (8)医用化学:学分5,总学时85,理论学时57,实践学时28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主要用途以及相关有机化学实验。 (9)医用电子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1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介绍重点的电子学知识,以放大电路、集成电路为基础,对提取的有用信号进行检测、放大、滤波等处理,由计算机进行自动数据、图像处理,并显示和打印出相关数据信息。

(10)医学心理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38

本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心理卫生,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等。

3.专业基础课(404学时)

(11)分析化学:学分4,总学时76,理论学时46,实践学时30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概念,熟练运用基本知识,能对常见无机离子进行鉴定分析;能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各类常见分析仪器,了解其构造、性能和特征;正确使用各类试剂,配制和标定溶液。

(12)人体结构学:学分6,总学时102,理论学时60,实践学时42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位置关系,人体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及胚胎的发生等,通过学习理解人体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人体发生和发育的规律,为后续课程打基础。 (13)生物化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10

本课程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

(14)生理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30,实践学时8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掌握血液、肾脏、内分泌等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熟悉呼吸、能量代谢和体温、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各系统生理功能,了解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其它系统生理功能。学会与生理有关的简单检查和检验技能。

(15)病理学:学分4,总学时76,理论学时56,实践学时20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病理学基本概念,疾病发生原因、经过和结局,常见病的病理改变。熟悉组织损伤与修复、局部循环障碍、炎症、酸碱平衡紊乱、常见传染病和性病的病理变化。了解水、电解质代谢、休克、DIC、呼吸系统常见病等病理改变。

(16)药理学:学分2,总学时36,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因素及用药规律等。 (17)医学统计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1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概率分布,抽样误差,均数、率和等级资料的统计推断,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临床试验和调查统计,线性与非线性拟合等。 4.专业技术课(720学时)

(20)临床医学概论(含诊断学):学分6,总学时114,理论学时74,实践学时4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预防和治疗原则。并研究症状、体征发生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以及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21)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14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对人体的危害,实验诊断、流行规律以及防治原则。重点介绍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人体寄生虫及各种常用检验方法,辨认(包括肉眼和镜下)常见虫卵或虫体等。

(22)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学分6,总学时76,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36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免疫学技术以及临床免疫学的各种检验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3)临床检验基础:学分6,总学时108,理论学时50,实践学时5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人体各种体液及细胞进行显微镜、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检验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24)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学分5,总学时90,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50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生化检验基本知识、方法学评价和质控。着重介绍疾病本质的生化机制、生物化学诊断原理及其临床意义的判断;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实验的检测项目、检验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 (25)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学分6,总学时108,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60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微生物的临床检验诊断。重点介绍微生物性状和检验技术。

(26)血液学及检验技术:学分4,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血液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分别叙述“红细胞”、“白细胞”、“血栓与止血”、“骨髓”等检验的理论、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与评价。 (27)预防医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并制订各种措施,以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劳动能力、延长寿命的科学。具有微观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28)临床检验仪器: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临床检验中的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分类、性能指标、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及发展趋势等。

(29)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学分2,总学时38,理论学时30,实践学时8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临床实验室建设、组织建制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的质量管理、实验误差与质量控制、计算机在实验室中的应用、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临床实验室的认可和评审等。 5.选修课

(1)就业指导:学分2,学时36

(2)卫生政策与法规:学分2,学时36 (3)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学分2,学时36 (4)医学遗传学:学分2,学时36 (5)医学文献检索:学分2,学时36 (6)电镜技术:学分2,学时36 (7)检验信息学:学分2,学时36 (8)专业英语:学分2,学时36 (9)输血与输血技术:学分2,学时36 (10)检验与临床:学分2,学时36 (11)学会学习:学分2,学时36

(12)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学分2,学时36 (13)病理检验技术:学分2,学时36 (14)卫生检验技术:学分2,学时36 (15)医学伦理学: 学分2,学时36 (16)人际沟通: 学分2,学时36 (17)分子诊断学: 学分2,学时36 (18)阅读与鉴赏:学分2,学时36 (19)演讲与口才:学分2,学时36 (20)美术与摄影:学分2,学时36 6.毕业实习:总学时1200

在实习医院指导老师带教下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内容。 (五)核心课程说明(原因、作用) 1.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

该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人体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能正确地进行人体寄生虫的检验工作。 2.免疫学及检验技术:

该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免疫学检验技术原理、免疫学检验的经典技术、目前应用的主流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免疫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课程操作,学习主要的免疫学技术;通过临床见习和临床病例讨论提高运用免疫学技术解决临床诊断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及有关免疫学技术讲座将学生推向专业前沿。

3.临床检验基础:

该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及生物化学、免疫等多方面的的知识和手段,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方式,着重对人体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进行一般性状观察及物理学、化学和形态学方面的检查,以获得有关病原体、体内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方面的信息,结合临床资料及其它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为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疾病提供资料,为开发医学实验研究奠定基础。要求掌握自动化分析的原理和结构,不仅学习了高新技术,也有助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4.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该课程面向检验专业学生,介绍常用生化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主要内容为生化检验基本知识和常用分析技术、方法学评价和质控,临床生物化学实验的检测项目介绍、检验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为今后的医学检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该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原理、微生物学检验的经典技术、目前应用的主流微生物学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微生物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能。 6.血液学及检验技术:

该课程实际上是临床检验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它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推动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血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技能。

(六)教学进程表 附表一:教学进程表

附表一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进程表(建议)

注:1.第一学期前两周为军事教育,学时未记入课内总学时。

2.概论全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基础全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选修课内容、学时及学分各校也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而定。 (七)必要说明

1.各门课程按教学计划进行成绩考核;

2.专业课开设实验课程课时数达该课程总时数1/3以上的,必须有实验考核成绩;

3.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验课、医院见习课及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时数比例不少于1:1;

4.各校可根据本地区实际,开设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如病理检验,卫生检验等。 三、师资队伍 (一)教学组织

1.设置检验专业学科(或系),下设临床检验与血液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含寄生虫)等教研室及实验中心;

2.专业学科(系)主任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较高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管理水平; 3.教研室主任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一定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管理水平。 (二)专业带头人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具“双师素质”,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3.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

4.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学术思想活跃,掌握本学科前沿学术动向,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带领本专业、学科全体成员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成专业学科建设任务。 (三)理论课教师

1.专业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历应占本专业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20%;均具有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

2.专业课教师中,从临床、医疗卫生服务一线聘请的兼职教师不少于15%; 3.专业课教师数与本专业在校学生数(含毕业实习生)之比为1:16; 4.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每门至少有2名以上教师,并有1名以上主讲教师; 5.专业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不低于60%,副高以上职称者不低于20%;

6.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专业课教师五年中应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的临床或专业实践时间。

(四)专业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1.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或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取得合格证书;

2.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娴熟、规范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准备和带教任务,辅导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等;

3. 能熟练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原理和性能,具有仪器的维护知识和技能;

4.临床见习带教老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经验,操作技术正规、熟练。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应具有5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和检验师以上技术职称,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结构能满足实训教学要求。 (五)兼职教师(临床、医疗卫生服务一线聘请)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取得执业资格;

2.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或专业实践经验,能胜任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3.参加过学校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临床带教的培训,取得学校培训证书。有正式聘任手续,并相对稳定;

4.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四、实践教学设施与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仪器设施配备要求(含实验室要求)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仪器设施配备要求

2.实验室要求

(1)设置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免疫学检验实验室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及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室等,由实验中心统筹管理。

(2)各实验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0M2,并有相应的准备室、仪器室、标本室等。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可综合使用。

(3)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95%以上。

(二)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仪器设施配备要求(含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条件要求) 1.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仪器设施配备要求

注:(必要说明)

①有相对固定的县级以上实习单位。

②有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实习大纲规定项目的完成率应达90%以上,并有出科考试。 ③学校有实习管理组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2.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条件要求 (1)附属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①综合性附属医院应有500张以上病床,科室设置应齐全,其中内、外(中医含骨伤科)、妇、儿病床要占病床总数的70%以上;

②具有本、专科毕业学历的医师占医师总数的95%以上,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占25%以上; ③应具有必要的临床教学环境和教学建筑面积,包括教学诊室、教室、示教室、学生值班室、学生宿舍和食堂等;

④按全国医院分级标准,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⑤附属医院病床总数应不低于在校学生人数与病床数1:2的比例;

⑥附属医院应保证对教学病种的需要,内、外、妇、儿各病房(区)应设2-4张教学病床,专门收治教学需要病种病人。

(2)教学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①综合性教学医院应有500张以上病床,内、外、妇、儿各科室设置齐全,并有能适应教学需要的医技科室;

②有一支较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具有本、专科毕业学历的医师占医师总数的70%以上; ③有适应教学需要的、医德医风良好、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 ④应具有必要的教室、阅鉴室、图书资料、食宿等教学和生活条件; ⑤按照全国医院分级标准,教学医院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⑥教学医院的教师应能胜任临床课讲授、指导实习、进行教学查房、修改学生书写的病历、组织病案讨论、考核等工作,并结合临床教学开展教学方法和医学教育研究。 五、教材与图书 (一)教材选用

选用教材应按照医学检验专业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先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或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80%课程选用近5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近3年出版(或自编)教材的比例≥40%。教材内容简明新颖,循序渐进,易学易懂,并强调有很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岗位针对性。 (二)自编教材

自编教材应该按照医学检验专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编写原则,注重内容的推敲,力求简明扼要,突出其先进性和实用性。适时将本学科新知识、新技术、最新进展编入教材。 (三)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应为医学检验专科教材的配套教材,各科根据各自理论教材的内容、范围和深度,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高职高专学生着重在检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实践,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及评价检验方法、诊断价值的综合能力。 (四)专业图书资料

要有含核心期刊在内的五种以上检验专业杂志。检验专业图书资料充足,具有专业课教学所需的挂图、视听教材。

六、现代化教学设施

(一)专业教学及行政用房面积:

专业教学及行政用房面积: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高职高专学校合格标准,应达到16平方米/生。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 1.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

(1)电脑、实物展台和DVD,其中电脑为奔腾4处理器,256M内存,80G硬盘,DVD光驱(配有USB接口),15寸纯平显示器;

(2)投影设备:投影机、投影屏幕;

(3)扩音设备:有线话筒、无线话筒、功放、音箱等;

2.教学软件:统一安装WindowsXP、OfficeXP、FLASH、超级解霸等软件。 (三)语音室

规格:60座;

配备语言学习系统、投影机(或显示器)、DVD、扩音设备; 统一安装WindowsXP、OfficeXP、超级解霸等软件。 七、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一)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运用程度

1.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试效度、信度较高,成绩优良率≥30%,合格率≥80%,大多数学生对必备知识掌握较好,能理论联系实际;

2.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通过率≥50%,B级通过率≥90%; 3.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通过率≥70%;

4.大多数学生毕业实习达到实习大纲要求,毕业实践质量较高;

5.具有一定的诊断分子生物学、治疗药物监测、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学等医学前沿学科知识;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基本技能与专业实践能力

1.具有熟练的医学实验室技术操作技能,常规医学检验仪器使用维护和保养技能,具备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能力;

2.职业能力或专业基本技能优良率≥30%,合格率≥80%; (三)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

1.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具有良好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3.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身体素质好,90%的学生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检验事业献身的精神; 6.具有运用各种医学检验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有获得校级奖的科技文化作品。


相关内容

  • XX县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总结
  • XX县质监局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总局"质量提升"活动的整体部署,进一步提升怀远县质监局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安排和省局<关于印发通知>的要求,我局成立了检验检测机构能力 ...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疾病概要 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程负责人:刘伟 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 ...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解读)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标[2001]15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有关协: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 ...

  • 8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程序
  • 附件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程序 本评审工作程序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其目的是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过程. 1评审类型及时限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分为:现场评审和书面审查. 1.1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的类型,包括首次评审.变更评审.复查评审和 ...

  •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和实务
  • 2010年全国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初级) 上篇质量毫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 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 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1.熟悉管理的职能 2.了 ...

  • 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doc
  • 医学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富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 ...

  • 北京市电梯检验人员资格考核大纲
  • 北京市电梯检验人员资格考核大纲 (北京市技术监督局)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质技监局锅发[1999]222号文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要求,为提高电梯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检验工作质量,确保电梯设备的安 ...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介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即原长沙市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有50余年办学历史.学院先后于1999年.2003年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3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5月经教育部审核备案,长沙市 ...

  • 浅谈监理工程师对检验批的验收
  • 浅谈监理工程师对检验批的验收 摘 要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在工程建设中,建设监理属于强制推行的制度.并从<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中强 调了监理的职责.检验批是建筑工程组成中的最基本的小单元,做好检验批验收, 是监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