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杨氏族谱

湖南杨氏族谱

长沙古港杨氏

始迁祖在发公,讳逢春,明正德间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瓦子街迁居长沙县治万寿都五甲古港。四世衍为再福、再禄、再光、再辉、再英、再旺、再贵、再凤、再凰、再虎、再龙诸房。清光绪25年(1899)纂有族谱。旧派:逢朝廷再应,启支永正兴,大国文学仕,高名振家声。新派:作育贤材,乃用时济,绍述芬芳,令贻百世。

长沙托上杨氏

一世祖德安公,字泰舒,三传至友孙公,字宏长,于明洪武初年由江西吉安府永新县徙居湖南攸县,六子:子隆、子华、子荣、子正、子成、子庸,于明永乐间分徙他处。隆、荣徙居星沙,正徙浏阳北乡,成徙湘乡东坡冲,庸徙长邑黑石铺。子荣公,字贵川,徙居星沙淳化都六甲枫神塘,又四传至世仁、世美、世表,衍为三房。清乾隆7年(1742)重建宗祠于枫神塘。清康熙21年(1682)始修族谱,光绪27年(1901)五修,1931年六修,其间生存丁口916名,死亡丁口362名,失考103名,远适47名。派字:德雷孙子仁玉林世学爵克奇春锡本支肇兴大承先烈孝友传家文章华国。

长沙水矶口杨氏

始迁祖克明公,字思伯,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大塘迁长沙新康都水矶口。子二:世荣、世华。世荣为东,世华为西。世荣公越四世至"万"字辈,有兄弟八人,其中四人无嗣,衍为万高、万爵、万柏、万宝四房。清康熙23年(1684)一修族谱,1933年七修。康熙间创建宗祠于水矶口。该族名人杨友胜,花翎提督衔。派语:克世子宗万,楚立振以惟,永绍昭先德,诗书启俊奇,贤嗣承吉泽,中道守芳贻,修定徵文献,兴隆应凤仪,盛朝开景远,本大日蕃枝。

长沙河西平山杨氏

始迁祖世云公,明洪武2年(1369)自庐陵随父落业善化(长沙)河西平山。1913年纂有族谱。

长沙佘家滩杨氏

始祖发祥公,字兆基,号骥材,明万历30年(1602)由江西丰城县因览湘西胜概而迁居湖南湘潭县石塘南北潭,嗣迁长沙县含浦乡佘家滩。族人分布含浦、长乐、望岳、美桐等地。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约5000余人。1914年建宗祠于含浦乡枫梓冲。

长沙清泰仙童杨氏

始迁祖美生公,字玉登,清顺治10年(1653)由湖北监利县美林庄因避乱迁湘,开基于长沙县清泰乡浅头源。至1948年,已传14代,共900人,族人分布福临乡、白石乡及平江县平绥乡等地。宗祠在清泰乡仙童殿。

长沙卯田杨氏

始迁祖两一公,字贵山,明万历间自江西吉安迁湘,开基于长沙河西美桐乡卯田百泥塘。族人分布在宁乡芳储乡。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1000余人。宗祠在卯田毛家山。

长沙蒲塘杨氏

始祖文斌公,字应雷,明永乐初年由江西吉安随父诚泗公宦游来湘,开基于长沙县尊阳乡蒲塘。文斌长子安雅,居土桥;次子安权,居平江县小洞,安权之二子又析居华洋山。季子安全,居蒲塘,递传至杨平祥,生杨昌运、杨昌济、杨昌恺。杨昌济,谱名宏芬,湖南大学教授,女杨开慧。族人分布在蒲塘、涧山、拔茅田及平江西乡之小洞、华洋山等地。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7000余人。清乾隆40年(1775)建宗祠于拔茅田。派语:文安廷伏仲,朝添大启云。仍学世延,万象宏开,名传道立,业照东南。

长沙石马铺杨氏

始迁祖守明公,明嘉靖末年由江西南昌避难迁长沙青山冲,继迁善化石马铺之北冲。

长沙青山杨氏

先世为王姓。始迁祖王茂宗,元时由洪州迁湘居杨家园,明初徙居青山。四世孙添琦、添明,改姓杨。族谱创修于明嘉靖间,清乾隆23年(1758)重修。派字:凤起彩云先,鸾升玉树占,千枝藩永日,万本衍长年。

浏阳杨家湾杨氏

始迁祖友贵公,字缔锡,明洪武初年由江西万载县因兵乱迁湘,开基于浏阳县南乡杨家湾。族人

分布在金刚头、观音阁等地。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600余人。清光绪27年(1901)建宗祠于杨家湾。

浏阳杨氏

始迁祖源亨公,清代自江西丰城迁浏。后人聚居于大洛、关山。

浏阳谢家洲杨氏

谱以以良公为分支始祖。以良字继繁,明洪武2年(1369)生,天顺2年(1458)卒。先世居福建,始由将乐而宁化连城南坑杨家坊,继卜芷溪背园,又卜上杭胜运里白沙至石铭瓦仓背杨福潭,几历屡迁靡所定处,至公始迁龙岩州大池社九曲岭。子二:德振讳凤,贵旻讳麒,衍为四房,迄明季被乱,子孙络绎迁楚,散居浏阳、醴陵、沅江、益阳、湘阴等县。清初建良公祠于沅江万子湖。其中迁浏阳者有庆公,字修善,号国祥,自闽来楚,寄迹潭邑,居数年将基捐于天妃圣母建修庙宇,继而迁浏南花江等。1923年建总祠于湘阴十字街。

宁乡白石杨氏

始迁祖万真公,宋咸淳8年(1272)由江西庐陵县洴塘徙湖南宁乡五都桃仁塘白石。清同治10年(1871)四修族谱,1913年五修。

宁乡竹塘杨氏

始迁祖文谅公,原籍江西吉水,明洪武初封镇南将军,致仕归籍,落业于宁乡三都苦竹塘。1922年纂有族谱。

宁乡硐子口杨氏

始迁祖讲公,先世由江西吉水县徙益阳,后从戎,居长沙,明永乐时徙居宁邑弛担大胜桥,卜宅泉坝硐子口。五世孙胜葛号绍堂、胜蕾号纶堂,别为分支。清乾隆24年(1759)二支建宗祠于小坝。光绪7年(1880)二支三修

族谱。该族名人杨芳桂,提督衔。

宁乡靳江杨氏

谱尊万宝公为江西吉水迁湘始祖,明初因贸易迁湘。万宝公有一女,适萧庆四公。萧庆四公,讳宗亮,明初迁善化,置业果子园,旋入赘河口杨万宝之女,遂家于靳江河口。由万宝公八传至志泰、志盈、志海、志友、志先、志连等。志泰公裔孙多居宁乡四都,志盈公裔孙多居湘潭、宁乡、长沙等地;海、友、先、连四公裔孙居宁乡五都者居多。至1948年,已传28代,全族人口8400人。明末建宗祠于石潭乡白云洞。谱载名人杨奕錞,清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杨世焯,字季棠,善工绘花鸟草虫及人物。明万历46年(1618)一修族谱,1945年八修。派系:德友伸志,胜时春朝。正大光明士,经纶奕世宗,文章培国运,忠孝振家声。策建功名永,才高事业隆,爱亲敦教化,笃本重彝伦,道备智仁勇,箴铭滇慎勤,日星昭令范,杞梓会群英。

宁乡杨氏

谱尊辂公为始祖,定居庐陵。二十传至明代中叶通、广、珮、瑛四公,通、广、珮三公由吉水北坑迁居宁乡县城,五十年后,瑛公曾孙登煌也迁宁乡,广公四世而绝。清乾隆30年(1765)通、珮、登煌三支共建家庙于宁乡县城化龙溪北岸。雍正5年(1727)始修族谱,乾隆56年(1791)续修,道光7年(1827)三修,同治3年(1864)四修,光绪16年(1890)五修,1922年六修,2000年七修。世次:立德登华英,治修培世业,忠孝敦伦纪,文章耀鼎铭,鸿猷承祖泽,翊赞振家声。

宁乡旗头湾杨氏

始迁祖信常公,讳根益,明永乐间由江西万载县因幕游迁居宁乡三都十区菁华铺牛角湾。清嘉庆9年(1804)建宗祠于旗头湾。道光22年(1842)始修族谱,同治2年(1863)、光绪33年(1907)、1937年续修。字派:根茂继孟文,景天德凤鸣,登云方上达,学仕振家声。建树昭良显,清廉纪盛衡,恢基惟令嗣,钟毓肇群英。

湘乡桐瑞台杨氏

谱称楚良公元时由江西浮梁(今景德镇)迁湘乡县治西二十里,因门前初春桐花茂甚,因名其地"桐瑞台"。楚良生本立,本立生志铭、志安、志贤、志膏、志纹、志全,铭、贤远徙;志膏居泥湾,俗称湖塘杨家,志纹居黄连坪,俗称北门杨家;志安居邓氏渡;志全居桐瑞台,生两子:思孙、思谅,思孙生文广、文敏、文昌,思谅生文苍、文升、文俊。至今已传24代,丁口30000人。文升公十二派孙杨昌浚,字石泉,官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杨昌鹏,光绪间与刘锦裳创建东山学校。明崇祯2年(1629)始修族谱,1996年六修。乾隆8年(1743)建宗祠于桐瑞台。班序:楚本志思文,添承万海德,才(祚)永祖世代,荣昌显宗

烈,贤能展大朝,忠廉达上策,克遵先哲训,悠远定卓越。

湘乡杨氏

始迁祖九文、泮五、振宇、鉴六,明时先后由江西避难迁湘。九文明正德间由江西抚州乐安县迁居湘乡天托岭;泮五讳文范,明嘉靖间由南昌府丰城县迁居湘乡扶塘;振宇讳国治,明万历间由丰城迁湘,始居娘娘殿,后葬扶塘,后人遂居于此;鉴六居两丝。清道光21年(1841)四房合修族谱,光绪14年(1888)续修。班序:九世同居仁义海,万福齐添永吉祥,英贤继起承先泽,清白传家庆锦长。

湘乡草萝巷杨氏

始祖宋末大郎公,徙居上湘老二十八都水口,至六世惟鉴公又迁邑城草萝巷,衍为草萝、水口、黄泥、下营、枯塘五房。清康熙60年(1721)五房肇修族谱,建祠于县治草萝巷。同治10年(1871)续修族谱。派行:仰高师丕显,履厚翊深闳,泽远常余庆,光培自裕明,克昌逢吉象,永锡肇嘉名,立本徵伦叙,昭来保业成。

湘乡谷水杨氏

洪公次子自引生建远,远生必发,由邵阳迁西乡永丰一都,传九世国桐公,又迁湘乡谷水。1939年与邵东江村隆房合修族谱。

湘潭蝉塘杨氏

尊南唐辂公为始祖,由辂公十八传至莅禄公,讳应秩,号历山,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杨家庄。洪武丙子(1396)举孝廉,建文辛已(1401)简岳州府教授,成祖登御,潜迹星沙,越三年,卜居湘潭蝉塘。由莅禄公六派至云峰、敬江、乐江、思淙等,分为二十七房。二十七房合谱一修于清康熙11年(1672),光绪27年(1901)六修。乾隆24年(1759)建宗祠于中湾。行派:(自十三世始)士逢盛世,克开甲第,祖泽绵延,家声善继。

湘潭涓江杨氏

始祖太通公,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庐陵宦湘,开基于湘潭县晓忠乡鹧鸪坪。族人分布在涓江流域一带。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1800人。清嘉庆20年(1815)建宗祠于鹧鸪坪。

湘潭下营杨氏

始祖聪泽公,明永乐年间自湘乡迁居中湘下营。清雍正11年(1733)建祠于石塘冲,乾隆54

年(1789)又新建于松树岭。康熙60年(1721)上湘草罗巷公祠合修五支族谱。乾隆59年(1794)下营支始修墨谱,道光14年(1834)重修付梓。祠联:安福著先型溯当年诏赐绯鱼新淦历称世阀,中湘开后裔卜弈叶祥徵饷雀宏农永振家声。士食旧德奚迪前光须知环兆三公祇是传家清白,农服先畴休忘世泽当念莲开四蕊无非报政精勤。

湘潭易俗河杨氏

始迁祖振仁、魏浩兄弟,明景泰2年(1451)因避战乱自江西豫章迁此定居。

湘潭易俗河杨氏

始迁祖汉公,字为章,明时自江西清江县迁湘,开基于湘潭县易俗乡涓南、杨家垅、杨

家塘。族人多分布在涓江易俗河一带。清道光6年(1826)始建杨氏家庙于潜江附近之南塘,光绪13年(1887)迁建至涓江。至1948年,已传21代,1000人。

湘潭西冲杨氏

始迁祖芳节公,由江西吉水县杨家庄迁湘乡。四世祖朝洋公,由湘乡迁居湘潭。

湘潭雨湖杨氏

始迁祖维岳公,原籍陕西华阴,明洪武初迁居湘潭黄龙巷,七传其臧公,四子:金、洪、磷、鉴。金裔居株洲观湘门,磷裔居潭城,鉴裔居石潭小冲。洪公生璧治,璧治第三子小塘,后裔居乐桥、渌口,第四子怀塘,后裔居石潭、总上,第五子丁塘,后裔居九总。清康熙5年(1666)一修族谱,乾隆56年(1791)、道光22年(1842)、光绪25年(1899)、1931年续修。1914年建宗祠于观湘门内。派序:(自十九世始)力善崇先志,修仁继祖光,成章昭德业,富有际平昌。

湘潭棠湾杨氏

始迁祖克胜公,字裕昌,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圳上,明洪武初年官零陵主簿,后落籍湘潭二都七亩丘之杨家湾。四派至肇宇公,又分徙下四都易家塘。清康熙16年(1677)始修族谱,乾隆49年(1784)、道光23年(1843)、同治4年(1865)、光绪26年(1900)、1926年续修。道光间建宗祠于湘潭下四都七甲棠湾。派次:克贤家辉,瑞文之宪,传世大灿,垂铭显彰,芳声远振,厚泽永昌,懋昭在德,笃庆锡光。

醴陵南横岭杨氏

于唐武德间卜居于此。

醴陵潭源冲杨氏

始迁祖念九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永新迁此。族人分布于沙窝、铁河口、县城等地及株洲。至1948年,全族人口3200人。

醴陵檀山杨氏

始迁祖友富公,明洪武8年(1375)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300人。

醴陵杨家桥杨氏

始迁祖义翁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奉新迁此。族人分布于黄獭嘴、寨下、浏阳。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黄田杨氏

始迁祖祐祉公,明洪武间自攸县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人。

醴陵大阳冲杨氏

始迁祖荣可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丰城迁此。族人分布于麻石、长沙、萍乡、船湾。至1948年,全族人口1100人。

醴陵瓦子坪杨氏

始迁祖元达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包村。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明月乡台上杨氏

始迁祖邦钦公,字思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吉水县洴塘迁湘,开基于醴陵明月乡台上。族人分布在湘攸各邑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3000余人。宗祠在明月乡台上。

醴陵茶岭杨氏

始迁祖贵彩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南昌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太障杨氏

原姓李,宜春侯宪公之后,明洪武初,寿十一公偕寿一、寿三公自江西萍乡迁醴陵,寿一居石塘,寿三居富里,寿十一公子禧祥,承杨姓,居太障,生槐、栋、樑、柱,支分四房。清乾隆2年(1737)续修族谱,同治8年(1869)三修,1933年四修。至1948年,全族人口15000人。字派:禧梓林荣昌,方国正李宗,士之登上宪,咸和宏泰运,光华阶世德,伯仲远益崇,应言西平茂,诒谋允攸隆。

醴陵吴田杨氏

始迁祖寿七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丰城迁此。族人分布于桐木冲。

醴陵下三洲杨氏

始迁祖承震公,明洪武6年(1373)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茶山坡、檀山境。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杨家冲杨氏

始迁祖必荣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玉带桥、泉水湾。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泉水湾杨氏

始迁祖朝文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塘头杨氏

始迁祖才可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600人。

醴陵雷鼓桥杨氏

始迁祖永华公,明正德间自江西丰城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野猪岭杨氏

明天启末年自广东嘉应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12人。

醴陵三塘湾杨氏

始迁祖远公,明崇祯初自湖北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匡扶塘杨氏

始迁祖望公,明崇祯初自湖北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黄甲村杨氏

清康熙间自浏阳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氽鸡垅杨氏

清康熙初年自福建龙岩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30人。

醴陵温泉杨氏

始迁祖万春公,清康熙8年(1669)自广东迁此。族人分布于泮川冲、野猪岭、普口市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人。

茶陵尧水杨氏

始迁祖景贤公,元至正年间由江西吉水大付迁此,后徙火田麻芙、高陇光泉及八团等地。

茶陵走马陇杨氏

始迁祖起昌公,明初自泰和徙茶陵走马陇。清同治2年(1863)续修族谱。

炎陵梅冈杨氏

始迁祖元、亨、贞三兄弟,清顺治17年(1660)自江西赣州迁此。后裔徙下村、策源、水口、垅溪、十都、王家渡。

炎陵鹏村、泷湖杨氏

清代自江西莲花迁此。

炎陵天星杨氏

清代自广东梅县迁此。

茶陵湖口杨氏

由广东嘉应迁此。

衡阳草塘杨氏

始迁祖德八公,字循普,元至大元年(1308)由江西泰和县奉命迁湘,开基于衡阳县乾安乡草塘町。族人多分布在长乐、洪罗庙、永伏及宁乡县等地。至19

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达30000人。宗祠在草塘河边。

衡阳伏羲村杨氏

迁衡始祖德寿公,元季明初人,住永伏三都石流源伏羲村。

衡阳柘村杨氏

始迁祖禄公,字受二,明永乐间自耒阳县城东十里合桥因人口过繁迁居衡阳县新城乡柘村大屋。族人多分布在冠市乡第五、六保及耒阳县北乡、兴业乡、湾塘、师塘、金钩湾、上马塘等地。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900余人。

衡山、湘潭杨氏

鼻祖于旭公,原籍南昌府丰城县。其孙昊,明洪武元年(1368)奉钦命镇理长沙卫,遂卜居湘潭花市九十七都大分冲下屯,为迁湘始祖。后裔散居衡山、湘潭各地。1941年六修支谱。

衡山仰塘杨氏

始迁祖惟高公,原籍金陵上元县后湖,明洪武初迁居衡山仰塘,今属湘潭县。至第八代分派十三房,今存八房,族人共2万余人。清雍正3年(1726)始建宗祠。乾隆14年(1749)一修族谱,嘉庆9年(1804)二修,咸丰8年(1858)三修,光绪17年(1891)四修,民国间各房分修,2004年六修。班行:(自十三代始)景代隆清叙,家承孝友传,敦诗兼学礼,裕后益光前。该族名人杨玉书,提督衔记名总兵。

衡山南冲杨氏

鼻祖惟高公,明洪武间由金陵后湖迁居衡山岳后之茅坪仰塘,因地界衡潭,遂称衡湘杨氏。八代晚峰公,讳荣武,行仁五,又由仰塘迁居南冲,遂为南冲杨氏,开衍三房。清乾隆间建宗祠于茅坪。祠联:支分赤岳,籍隶金陵。清康熙25年(1681)创修族谱,光绪17年(1891)四修,其时丁口796人;1924年五修,其时丁口925人。自十三代至三十二代班行:景代隆清叙,家承孝友传,敦诗兼学礼,裕后益光前。

南岳杨氏

始迁祖发济公,讳宗饬,字仲宏,原籍江西吉水,元至正间为衡邑山长,慕衡山山水,遂迁衡山大岳滩。三代祖亦添公迁衡山城,五代祖竹亭公居八里坪,十二代祖位南公又迁珠塘。清乾隆55年(1790)始修族谱,道光6年(1826)、同治4年(1865)、光绪26年(1900)、1934年、1983年续修。班行:(自八代始)大宗垂正作,本文世泽延,诗书承宝训,家国盛名传。

耒阳合桥杨氏

始迁祖位公,字宗易,号玖五,元孝廉,自江西泰和徙居此。

常宁应复里杨氏

始迁祖正二郎,明洪武初年自江西泰和迁楚南衡阳正平乡,后又携四子有成徙常宁邑西应复里(即平泉乡)。族人多分布在本邑西、南、北各乡。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4000余人。宗祠在应复里。

邵阳亲睦乡杨氏

始祖浩公,宋末元初自江西泰和宦湘,开基于邵阳县亲睦乡报公铺,继迁龙凤岩、西洋江等

地。至1948年,已传25代,全族人口约6000余人。宗祠一在六贤村,一在龙凤岩,一在西洋江,一在杨秀湾,均建于民国初年。

邵阳王城门前杨氏

始祖士兴公,明洪武时自江西徙邵阳县温和里五峰铺白旗冲。十三世析居城中王城门前。

邵阳田心坪杨氏

始迁祖九郎公,字永世,明初自江西泰和县来楚,卜居邵阳东关外杨公脑,既而徙居新化白竹山,复转邵阳三溪五都灵官殿。生九子:辛九、桂子、桂别、洲仁、辛义、桂财、桂禄、辛荣、桂九,除辛义、桂财、桂禄徙居新化外,其余六人均居邵阳。九传至兴字派,又有徙居宁乡者。清乾隆17年(1752)建总祠于邵阳田心坪。乾隆29年(1764)邵、宁二邑始修族谱,道光9年(1829)续修,光绪7年(1881)三修,1929年四修。至1949年,全族人口约5000余人。编班:先源添应汝,文武仲兴隆,世代承宗祖,永定正乾坤,圣道开泰运,多士庆荣光,孝友敦家本,忠厚启俊良。

邵阳东关外杨氏

始祖清吾公,北直人。子开奇,明天启时自江西迁邵,世居城外东关。

邵阳永兴杨氏

始迁祖万七公,明天启间自黔阳迁入。

邵东新桥杨氏

始祖福开公,字法魁,南京资善大夫政公之子,明洪武元年(1368)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圳上携子隆、亨、元徙楚宝庆之邵东,卜居瑶田村。隆公仍居旧址,亨公居柳东,元公徙贵州黎平。由福开公四传为"仕"字辈十四房。清乾隆59年(1794)始修族谱,道光21年(1841)续修,光绪17年(1891)三修,1941年贤、华、兴、亨四房合修。乾隆35年(1770)建宗祠于新桥。该族名人杨乾林,字义健,留美医学博士。班序:福嗣思仕允,安定邦万兴,再添文共武,护国镇乾坤,世德光先代,贻谋裕后人,正宗传理学,清吏绍名臣,立志严三惑,题诗让四邻,相才千载重,公论百年遵,救雀功何巨,留鸾韵亦新,鼎台昭大烈,孝友庆长春。

邵东江村杨氏

鼻祖洪公,系唐虞部侍郎辂公之后,由江南官寓豫章,复徙邵陵,生二子:自弘、自引。自引后裔迁湘乡谷水。自弘生廷万,廷万生必隆,明初自邵陵迁居邵东山塘江村,生五子:聪、斌、富、政、秀,派分五房。清道光19年(1839)始修族谱,光绪24年(1898)续修,1938年三修。班次:自廷必文才仲景志,万邦永国兴,世代光明照,英贤久大增,积德知源远,承家见泽长,诗书能佑启,忠厚定荣昌,亲睦思尧典,修严载礼经,孝慈恢先绪,仁让溢盈庭。

邵东杨氏

始迁祖敬公,原籍南京凤阳府怀远县,明洪武初以千户侯军户调任湖广武昌、宝庆等卫,子荣公,文生五子:琳、瑄、 、

璟、 ,琳裔迁蜀不详,瑄裔居仁风杨家湾、中乡上沙江, 裔居银杏村,璟裔居仁风杨丝塘, 裔居楠木山。清同治8年(1869)创修族谱,1919年续修。创修纯用欧式,续修改用柳式。 、 二房老班:单单单单廷,文明时(益)大仕,瑞启德正定,安邦宗仁允。瑄房老班:单单单单廷,文永太继明,应世大朝定,安邦宗仁允。璟房老班:前班五代单,仕庭正朝大,楚学先登时,安邦宗仁允。新班次:传家维孝友,立品尚贞良,农圃林泉乐,诗书翰墨香,贤能敦国本,名教肃纲常,衡岳千年秀,箕裘百代光。

洞口社山杨氏

该族先世源流不详,以明时宗受公,字克承,落籍武冈山门社山(今属洞口)为一世,三世衍为子华、子义、子仁三房。子华派衍洞口杨华,子义派衍社山,子仁派衍隆回石嶷、仙峰寨。清雍

正10年(1732)、乾隆27年(1762)曲塘、茅塘二修族谱,嘉庆21年(1876)三修时宗受公裔始合,仍称三修,1925年六修,1993年子华、子仁房七修,1994年子义房七修。1915年三房共建宗祠于社山金塘村,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社山老班:宗祖子杨思,文添元宇洪,日宗祖叔侯,常惟守。石嶷老班:宗祖子必彦,宗福秀文汉,元添忠厚传,常惟守。杨华老班:宗祖子杨才,仲应廷元宗,学宏农旧家,常惟守。六修统一班次:相期恢大烈,济美迪先贤,贵以诗书永,富从俭约延,持身昭肃慎,立品重贞廉,蒸蔚联云礽,声闻远迩宣。

洞口水口杨氏

始迁祖琳公,明洪武时官翰林侍讲,为太子太傅,明建文4年(1402)因靖乱之变,由金陵潜踪武攸山门,延至隆宝公,始由山门定居水口。清嘉庆21年(1816)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光绪26年(1900)、1927年、1993年续修。班次:应翁隆宗仕,杨崇祖添元。世起宏农旧,家风清白鲜。相期恢大烈,济美迪先贤,贵以诗书永,富从俭约延,持身照肃慎,立品重贞贤,蒸蔚联云礽,声闻远迩宣。

洞口杨氏

始祖伯辅之后裔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泰和迁黔阳再转居洞口境内。至今已传20余代,多分布于山门、大水、水东等乡镇。

洞口那溪杨氏

始迁祖念德公,明洪武5年(1372)从靖州徙居武冈白椒团(今属洞口县),后裔分布今洞口那溪、江口和绥宁联民等地。

武冈杨氏

始祖文益公,字仁宇,元末明初因避元末之乱自江西泰和迁湘,开基于武冈县小车乡沙塘村。族人多分布在四望、金龙两乡。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500人。宗祠一在梅益村,一在大水桥。

武冈东乡白仓杨氏

明初由江西泰和县迁此。

武冈小路村杨氏

始迁祖蓼斯公,自江

西徙武冈。

绥宁杨氏

始祖再思公,唐末五代为境内"飞山蛮"豪族,再思以其子和族姓散掌州峒。第三子正修为徽州赤水峒(今属城步)主,后裔分布今城步、绥宁、新宁、洞口、武冈及湘西南各县。宋代抗金名将杨再兴,元末"苗帅"潭国公杨通贯(赐名完者),明代颖国公、镇朔大将军杨洪均系其裔孙。第六子正绾为徽州东山峒(今属绥宁)主,后裔分布绥宁西南部及靖州、通道、会同等县。

新宁峦山杨氏

始迁祖净公,元末从邵阳迁此。

新宁麻林杨氏

始祖正仁公,明时由城步迁新宁县麻林五盘水,其子通和迁麻木村。

新宁白马田杨氏

始迁祖冯公,祖籍江西瑞州,明代迁绥宁,后迁新宁县白马田袭甲冲。

新宁碧田乡杨氏

始迁祖再威公,明清之际,由城步迁武冈,再迁新宁碧田大屋村。

新宁黄茶杨氏

始迁祖居里公,清康熙年间从绥宁迁新宁县黄岩峒圳水头(今黄金乡黄茶村)。

新宁苗族杨氏

清道光年间从城步县徙新宁县,主要聚居黄金瑶族乡。

新宁小麦田杨氏

始迁祖盛柏、盛晚兄弟,明代自城步分别迁新宁县水庙镇小麦田和大麦田。

城步杨氏

自称始祖再思公率其第三子正修于梁高祖时由陕西淮南因奉令擒剿迁湘,开基于城步县古赤水乡京凉杉坊。族人多分布在清平、兰蓉、青润、巫清、凤凰、咸宣、横岭、碧溪、安凤、蓬瀛等乡镇。至1948年,已传37代,全族人口约40000左右。1929年建宗祠于县政府后街。

城步渡溪、新枧水杨氏

该族族谱以受姓始祖杼公为一世,四十八世隋煬帝广,四十九世元德太子昭,昭第三子侑,封代王,李唐后徙居淮南。五十三世盛公由淮南徙居江西吉安泰和县桐木冲鹅颈大丘。五十九世居忠,生再思、再韬、再兴。再思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五代梁时授辰州刺史,后周显德元年(955)卒于靖州飞山,葬城步上棺村,生十子,第三子正修居城步赤水。1922年正修公裔下合修通谱。班次:再正通光昌,盛进焕文章,祖宗明德远,礽云世绪长,作述承先泽,万代永流芳。

城步岱楼边杨氏

始祖再思公生十子,第三子正修,生通昭,通昭二十世至德公,卜居大竹坪,后转徙赤水里铺头,终居岱楼边。谱以再思为鼻祖,德公为分支祖。清光绪7年(1881)始修族谱,1947年续修。原班:通光昌盛进再正,远大宗支开文运,志立全才守先公,永世兴隆家传定。新班:再正通光昌盛进,祖宗明德大有庆,文谟武烈世代馨,齐家治国天保安。

城步青苗、红苗杨氏

城步五峒之青衣苗种分布于扶城之下团、

岩头、上下边溪、桃林、浆坳;木宜之田平、白水、都温;蓬峒之横水、桥头、上岩头、丁坪、大岩、条岩、新岩、斋坪、黄茅坪、上下栏牛、侯家砦、城溪、蜡屋下、平水、小平、水上、下小言、横水、温水、分界、白茅坪、水铁。城步五峒之红衣苗种分布于横岭之长安、横坡、长平、大砦、岩塘、扶城之黑木兜、木宜之茶园。

岳阳杨氏

始迁祖文弼公,五代后晋天福6年(941)自湘阴剑滩金坑坪迁此。族人主要分布于月田、步仙、康王区。清咸丰9年(1859)、1922年纂有族谱。至1986年,全县共5343户,21689人。

岳阳、临湘杨氏

始迁祖千一公,北宋时其祖富公因官岳州守备,遂自江西南昌徙至岳郡。南宋初,千一析居郡之临湘县大冲源中杨亭,后裔星散荆楚,而以岳阳为众。清乾隆40年(1775)巴、湘二邑合修宗谱。千一公七世孙华公于明代由通城复迁巴陵,生四子:典、兴、与、舆,其嗣散处巴陵、临湘、华容、监利诸邑,而归宗于西塘、白湖、马鞍山三关。清乾隆末各关始修族谱,道光2年(1822)三关合修,宣统元年(1909)五修。

临湘杨氏

始祖宫公,五世孙網公,明天顺2年(1458)迁居临湘。1916年纂有族谱。

华容杨氏

始迁祖世杰公,字公英,宋洪都安抚使,谥宣义,原居陕西同州府华阴县。其子美实,字伯充,任宋宣议郎,于理宗淳祐年间任华容县令,任满,因兵乱,同父等人落居华容。族派:世美绍孙郎,茂玉金钧祖,言彦春水尚,时自彩宗廷。宗派:克大远文运,斯开长福祥,经书传道允,德厚必增光。续派:忠孝继先哲,仁让启后贤,好学全在裕,兴隆维有年。传至五世,有杨元勋继姑母黎氏后,改姓黎,后人称杨黎氏。

华容县育婴堂杨氏

始祖思伯公,明洪武2年(1369)由抚州府金溪县逃居长沙水矶口落居娶妻,善医术,有盛名,世人建思伯庙以祀之。伯公二子,后繁衍分八房。河头房十四世加生("先"字派)为谋生计,清咸丰末年迁居石东垸,转迁北景港育婴堂。子孙分居藕池河两岸。派语:克世子宗万,楚立振以惟,永绍昭先德,诗书启俊奇,贤嗣承吉泽,中道守芳贻,修定征文献,兴隆应凤仪,盛朝开景运,本大日蕃枝。

华容护城益丰杨氏

一世景春公,明万历间随父由成都回归豫章,不幸于荆江船翻落水,仅景春幸存。后由监利周家垴收养,招为女婿。至六代孙涧,字兴伯,因监利兵灾,率三子步先、盈先、岳庵,于清康熙

41年(1702)迁居华容蔡田垸大湾(今护城益丰)定居。子孙聚居护城益丰、万庾承丰,星居兔湖、胜峰、潘家等地。原派:

芳如光奕世,鸿楚焕文章,孝友传家远,诗书启后长。续派:和同修国政,信义振朝纲,学道宜忠恕,承先在善良。

华容狮子山杨氏

元末蔚公子伯七,任岳郡,因兵乱定居岳州朝阳门。伯七长子时公,字师孔,元至正12年(1352)携次子秀二等人避兵樊陀山(今狮子山)东麓,后建祠于洪水港,分三、四、九房。有迁居岳阳、监利者。派语:春思志芳悠,夏德焕宇中,秋成登万宝,泰和裕三冬,大化循周序,绍继应运宏,忠孝传先祖,世代庆昌隆,安邦尚文治,开国用武功,谟列发秀远,显承永光宗。1922年集监利、岳阳、华容同宗15支公派:新汉立法,诗书作则,祖德永敦,宗功攸克,孝友传家,贤良定国,诚正先修,齐治后业,金玉保贞,灵瑞来格,道学耀南,万载遗泽(前派"焕宇中秋成"五字与合派"新汉立法诗"五字合)。

华容塔市高桥村杨氏

参见华容狮子山杨氏。三房裔孙悠鹏,约于清乾隆20年(1755)投亲迁居周家垱(今塔市高桥村),后改名杨家嘴。三房子孙现分居东山、塔市驿、三封寺、城关等地。

华容南山觏孤山杨氏

始祖鐩公,字子更,云南昆明人,岁荐。明正统年间任华容知县,卒于官,葬云南。原配孟氏,卒于华容。孟氏所生长子士骏,字万英,景泰初年由云南至华容扫墓,知云南兵乱,接妻子奔华容,落居南山觏孤山。原派"方宜泽懋学"五字与"新汉立法诗"五字合。

华容陈济垸涂家台杨氏

始迁祖大良公,因生计,1928年自益阳泉交河曾家湾迁居华容陈济垸涂(一曰徐)家台(今操军朝阳村),后人分居三岔河、操军等地。派语:尧永韵之本,成桥美大延,民言思宪典,达政朝纲纪。

华容许沟杨氏

始迁祖炳南公("潮"字派),为谋生计,1918年自益阳葛马潭迁居华容许沟。后人分居许沟、江流、官洲岭、杨林、团洲等地。派语:肇元思献典,大正朝纲立,升登甲第康,兴佐

邦家彦。

华容万圣堂杨氏

始迁祖世友公,1912年自湘阴文洲园东港寺迁居华容万圣堂,以租田耕种糊口,后人分居宋市许沟、白鹤窖。宗派:世系宏开发。族派:继述承周远发祥,联修自福本同芳,家余喜庆传忠孝,国普仁慈重典常,代育英才昭令德,天生俊杰焕书香,前徵兴让敦亲睦,吾道南来喜永昌。

华容万圣堂杨氏

始迁祖其发公,清光绪24年(1898)自湘阴文家园迁入华容开发洞庭湖洲,落籍万圣堂。后人分居陈济垸、官洲岭等地。派语:灵昭穆培本,贻世贵宗仁,添新廷春应,之士启恒升,正大恢先绪,长宏庆显荣,积修成大道,循宪耀中行。

湘阴马公坝杨氏

始祖惟忠公,江西丰城人,本姓王,元末官利州安抚使,其子铭孝以避余海祸易姓杨。铭孝之子元亮迁平江。元亮之子清于明洪武中叶迁湘阴大桥。清之孙世财世居大桥,世聪迁马公坝。

常德磻石滩、新庄、鸟儿岭杨氏

始祖再海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十二都急水滩拖船埠大栗树。二世文兴,生子四:生、成、富、贵,成公未迁;生公迁常德龙门乡磻石滩;富公迁常德崇孝乡新庄;贵公,行四郎,明永乐年落业武陵七丘东村,后称渐安乡鸟儿岭。1948年贵房三修族谱。

常德八官障杨氏

始祖再海公,原籍江西,明初三世祖贵公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湖南常德鸟儿岭。传至明末,九世祖凤高公衍为仲礼、仲瑾、仲德三房,迁居常德八官障姚家湖。清光绪25年(1899)创修族谱,1940年续修。派语:金凤仲正,大有万治,应知世宗,克昌永绍,名人丕振,家定成兆,先业传受,恒久维昭。

常德、汉寿杨氏

始迁祖慧义公,为杨侯五十八世孙,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吉水徙居龙阳(今汉寿)沧港。长子达尊居青泥湖丕家溶,次子达道居常德善卷村,三子达德居常德牌楼坡之掉二湾,门户各建,祠谱各修。丕家溶旧派:(自五十八世始)慧达源本万单廷得国启之世必文华寿永昌尊贤。善卷村旧派:(自五十九世始)淑志正兴昌,应芳景世光,祖兆德泽永,人文毓秀长,臣贤为国宝,子道发家祥,孝友敦庭训,龙章体大邦。掉二湾旧派:(自五十九世始)淑经传应忠,春学登之绍,文名光盛朝,丕振承先志,丰隆世泽高。1945年三房始合修通谱,三房合派:(自五十八世始)慧达源本万年归,清白传彝训,诗书毓秀长,修明崇友爱,继盛在群良,作善隆余庆,雍熙裕后康,英才宏建树,丕振定家邦。

常德杨氏

始祖伟公,明永乐时由吉水徙辰州。三世腾凤公,明中叶再徙武陵。清光绪19年(1893)三修族谱。

汉寿花园杨氏

始祖昌敬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桐江五里冈南八村南团社,明洪武初徙居湖南益阳古堤洲。其子启后,再迁龙阳之花园,生三子,分智、仁、勇三派,后子孙分居益、汉、沅三邑,清乾隆间建祠于汉寿花园南岸。1914年四修族谱。

汉寿杨氏

始迁祖成荣、成华及堂弟成贤、成能,明永乐间分别自江西永丰县、吉水县迁居湖南汉寿。成荣居石板滩,成华居晒谷岩,成贤居白牛塘、石洞,成能居沙洋坪。清康熙34年(1695)创修草谱,乾隆26年(1761)补续,道光5年(1825)三修。康熙间建宗祠于邑城。派语:奇成九凤,单芳嘉清,春声景应,士超名登。永大宗先德,宏开荆树荣,

祥光联瑞彩,秀发庆昌明。

澧县东田堰、合同堰回族杨氏

一世祖源公,字朗瑚,明宏治时与弟春公自北京顺天府火汾县奉命征广东,镇佩浦,勅封武略将军,后落籍澧北东田堰,分居合同堰。清光绪6年(1880)聘刘某纂修家乘,1917年续修。派次:天应元国,其逢永日,宗正支远,光祖耀先,传家有道,存心修缘,文章明世,振起后贤,大业克绍,仁义长绵,昭穆理得,立法必延。

临澧太浮山杨氏

始迁祖兴贵公,先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樟树村双栗树,明永乐2年(1404)自湖北荆州迁居临澧金鸡庙朱伦桥之东建子坪,后迁太浮山。清嘉庆15年(1810)与二甲坪支创修族谱,道光27年(1847)二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光绪27年(1901)四修,1930年与杨家湾支、杨家团支、天鹅坑支等五修,2004年六修。字派:兴文浩春大如天(起)自之(逢)士(廷)祖(绍)开(有)子(应)孙(正、光)孝(伯、上)友(世、维)丕(永)绪承先业学定荣昌崇道树德。

临澧二甲坪杨氏

始迁祖兴富公,原名圣裔,先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又迁居湖北荆州北门外老虎巷黑公保,明洪武18年(1385)兴富公自荆迁澧州,卜宅太浮山麓二甲坪。字派同太浮山杨氏。

临澧新安杨氏

始祖才卿公,明洪武时自江西清江县因随太祖平服九永土司,除授锦衣卫校尉,落业慈姑(今慈利县),生七子,后因夏三、夏四之叛而于永乐年间迁居临澧新安等地。族人分布在石门县属洞子坪、岩门口、西山垭以及临澧县属之新安、吴家、杨家河等地。至1948年,已传23代,族人3000余人。宗祠在新安市大巷口。

临澧杨家团杨氏

始迁祖纲公,字五常,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北门外大栗树,明永乐2年(1404)来澧平苗,扎营太浮山后,因家杨家团。字派:纲应维将师光正(邦)子(继)淮(汉、洪)自(廷)文培大家兆(士、友)汝(壁、丕)鸿(绪)开基业学定荣昌崇道树德。

临澧杨家湾杨氏

始迁祖明金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永乐2年(1404)因平苗调守永定卫,后移临澧杨家团。五世堂公,迁居彰嘉桥杨家湾。字派:明兴经堂德维将师光正吉(绍、业)大廷文兆(士、友)汝(璧、丕)鸿(绪)开基业学定荣昌崇道树德。

临澧天鹅坑杨氏

先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始祖与太浮山杨氏始迁祖兴贵公于明永乐2年(1404)同由吉水迁荆州府枝江县,后由枝江迁居太浮山,三世单茂公,分居临澧县东观音乡天鹅坑。

桃源黄石后坪杨氏

始迁祖播公,字名远,祖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大栗树

,元末迁南楚,落业于桃邑之北黄石后坪。播公四传至廷诏、廷训、廷诰、廷谟、廷试,衍为五房。1931年澧县、石门、临澧、桃源、常德、慈利、大庸、湖北之长乐、五峰、施南、鹤峰、建始、巴东等十三县杨姓联宗修谱。联宗通派:万年春一统,南北共和成,宪法遵五权,主义守三民,礼教新旧合,运会古今分,哲嗣相继起,宇宙享太平。

桃源新平杨氏

始迁祖思贤公,元顺帝时自江西丰城十二都迁于桃源县南上白石村之新店驿。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安平、杨溪、漳江及湖北樊城等地。宗祠在新驿市。1926年创修族谱。

桃源大山坪杨氏

始祖足二公,明洪武初年自建平迁居武陵。传至添凤再迁桃源县北上七里村之白鹤山下大山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50余人,分布于温泉、杨角垭一带。1933年续修族谱。

桃源杨家桥杨氏

始迁祖锡点公,明初自江西丰城柳家河船埠湾迁于桃源县南下白石村之白蒙溪。至五世心谿再移居郑家驿上二十里之杨家桥。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白象溪、寺坪、沙坪等处及武陵等县。宗祠在郑家驿之杨家桥。1921年创修族谱。

桃源陬市杨氏

始迁祖懋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迁桃源县东陬市中街。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56人。宗祠在陬市后街。1941年创修族谱。

桃源陬市杨家巷杨氏

始迁祖秀显公,字惟诚,原籍武冈,明永乐2年(1404)进士,官云南按察使,旋卒葬武陵,其家落业于桃源县东陬市之杨家巷。至1948年,已传20代,共720人。族人分布于三连口、杨家山边及常德等地。

桃源木塘杨氏

始迁祖发祥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水迁于武陵仁丰村之大溪口(后属桃源木塘第九保杨家冈)。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700余人,分布于曾家坡及常德等处。清同治3年(1864)建宗祠于杨家冈。1915年创修族谱。

桃源浯溪杨氏

始迁祖真兴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浯溪之杨家坟山。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1200余人,分布于慈利、澧州等县。宗祠在杨家坟山。1931年创修族谱。

桃源高东杨氏

始迁祖庭秀公,明永乐3年(1405)由江西丰城迁于桃源北高东乡之杨家坪。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约1000多人,分布于天会山、仙人山、金家堉、大阳山、粟家凹等地。宗祠在高东乡之杨家坪。1937年续修族谱。

桃源西街杨氏

始迁祖庭瑞公,明中叶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城西街绿野坊。传三世至澍公再移龙船坡。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

分布于古坟坪、浔阳坪、张家巷、南岳宫、龙潮寺、岩子坡、老龙冈等地。宗祠在龙船坡。1923年创修族谱。

桃源岩板滩杨氏

始迁祖显祖公偕弟显高、显智于明嘉靖初年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西土东村之黄泥冈,数传再迁岩板滩之剪家市。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约600人,分布于杨家垇、向家傍、阙家桥、百灵庵、沙坪等地。宗祠在岩板滩。清乾隆53年(1788)创修族谱,嘉庆2年(1797)、咸丰3年(1853)、宣统2年(1910)、1930年续修。

桃源菉萝坪杨氏

始迁祖春盛公,明末由江西迁桃源县南菉萝坪。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约400余人,分布于菉溪、水溪、港塌坪、三里坪、二里坪及贵州铜仁南门外等处。宗祠在土东乡港塌坪。1933年创修族谱。

桃源土洞湾杨氏

始祖衍公,明万历间避世乱迁居桃源深水港土洞湾。清乾隆6年(1736)创建宗祠,光绪元年(1875)重修。2003年三修族谱。该族今为土家族。派名:时胜起(珊)思登国埘(绪)文士先正大德光明朝庭荣显世济则仁宏运昌顺春秋振兴忠友尚武伟学其成。

石门阳泉坪杨氏

始迁祖孝祖公,原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鹅公桥糯米坟大栗树,元末明初携子富纲、富纪迁居澧州庹杨河,复徙石门北乡中坪北流溪、南圻朱家坪等地。富纲又由白鹤岗迁阳泉坪。明万历间创修墨谱,清乾隆53年(1788)续修,1922年三修,2003年四修。派语:舜禹益忠孝,富贵满朝廷单。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世德芳声久,仁厚应克昌,龙光昭大美,永远绍书香。

石门杨氏

始祖明甫公,字辅,号伏源,明初进士,祖籍江西南昌县官口,明洪武12年(1379)任常德知府,旋定居常德。三世祖朝俊,官石门教谕,遂留籍石门,为石门杨氏关西祠嫡祖。宗祠建于邑城下河街。清康熙52年(1713)初定原谱,咸丰7年(1857)续修,1915年三修,1998年四修。世辈派字:(自十二派始)道长之我,宗延万代,天锡其昌,多生名士,远继贤良,昭兹来许,鸿烈丕彰,兆自先泽,克配上芳,世承清德,列祖有光,钟灵蔚秀,积厚致祥,资财丰汇,繁荣兴旺,英杰涌起,勋著辉煌。该族名人杨锡文,字文林,1926年随贺龙参加革命,曾任山西省副省长。

石门皂市杨氏

始迁祖元佐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凤凰村迁居石门县西三十里三岔溪、南溪坪洞湾、悬钟峪、阎家溶、杨家村等地。清嘉庆14年(1809)一修族谱,同治10年(1871)二修,2004年三修。派行:名作大学芳声远,世宗儒书统绪长,自存忠厚培祖德,任承孔道立伦常,仕行仁孝多隽品,福延万代

启贤良,志得青云建功业,国恩家庆天运昌。

石门杨氏

始祖安如公,子宗美,由江西迁石门南圻坪,子孙迁西溪峪。清同治10年(1871)与皂氏杨氏合谱。后不详。

石门易市、白洋杨氏

明末隆庆自江西丰城迁石门。

石门青泥溪杨氏

明末自沅陵迁石门。

石门磨市、尹家山杨氏

清初自湖北公安迁石门。

石门新关杨氏

自江西迁辰沅,清初再自沅陵迁此。

石门燕山杨氏

清初自湖北监利迁石门。

石门南圻白沙渡杨氏

清康熙间自江西樟树镇迁此。

石门苏市、鹤山杨氏

清雍正时自邵阳迁石门。

桑植卧云界苗族杨氏

自辰州迁此。

益阳杨氏

远祖辂公家庐陵,二子,锐徙吉水杨家庄,铤徙吉水洴塘。铤子宏徹,徹子延宗,派分长沙、善化、萍乡。锐子宏嗣,嗣子延安,安子克明,明子允素,派分泰和。至十五世家齐公,生三子:宗远、宗兴、宗旺。兴徙桂阳,远徙资阳,为该族始迁祖。宗远生道岳,道岳四子:友胜、友贤、友仁、友义。胜子德荣徙南京,贤子德理徙常德,友义徙常德东门,转徙资阳。友仁家益阳三吾村啄子山,复迁谢林港,又衍文、行、忠、信四房。清嘉庆间建友仁公祠于益邑城南。族谱始修于明成化间,清康熙24年(1685)、乾隆26年(1761)、嘉庆21年(1816)、道光26年(1846)、光绪21年(1895)、1942年续修。派语:友德必思文,本廷锦明太,庆其之知正,嗣昌世应开。传家运大隆,纲纪在礼经,惇厚承先业,廉慎绍清芬,崇朴光贻训,徽典锡嘉名,志学希贤哲,奇英立伟功。

益阳十九里七甲团杨氏

始迁祖尧俊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迁此开垦。

益阳二十里大河塅杨氏

始迁祖辛八公,明代时自江西吉水徙居益阳二十里大河塅赤冈陂,后裔居华林塅。

益阳二十里枫子冲杨氏

始迁祖忠胜公,明嘉靖年间自江西吉水迁此。

益阳马鞍铺杨氏

始迁祖能履公,明正统年间自江西吉水迁此。其后衍居安庄冲杨家大屋。

益阳北门外杨氏

始迁祖茂公,明代时自江西吉水迁益阳开垦,定居于县治北门外马公山车塘,其后三支,居八甲湾、孟公塘、杨家湾等地。

益阳十一里龙淘井杨氏

始迁祖昌材公,清康熙23年(1684)自武冈经商迁此,今属桃江。

桃江黄茅坑杨氏

始迁祖万钱公,明末由江西泰和避乱九里黄茅坑。

桃江板溪杨氏

始祖士荣公,明洪武时由江西迁安化。成化时,六世孙又徙桃江板溪。

沅江皮郎蒋杨氏

鼻祖璟公,征元有功,率葬泰和。子十

二,忠唐、忠虞、忠殷、忠周、忠灏、忠颐,皆迁徙失传。惟忠博、忠厚、忠高、忠明、忠悠、忠久由江西迁湖南,卜居沅江皮郎蒋等保。1930年纂有族谱。派语:忠孝贻谋远,贤才定策长,恭宽信敏惠,克守永隆芳,仁义能安政,诗书可建邦,奇英多聘召,显达振朝纲。

沅江师古潭杨氏

始迁祖嘉莹公,明时由江西泰和迁居沅江师古潭,明末离散,族人多居益阳响水坝。清道光14年(1834)续修族谱,同治7年(1868)三修,光绪27年(1901)四修,1940年五修。派语:嘉猷宣有利,大道耀中天,首元儒其礼,继述启鸿贤。诗书端正学,忠孝本家传,敬祖隆先德,英才必胜前。

沅江团山乡杨氏

先世明洪武初年自福建迁居沅江县境杨泗桥。至1985年,全族人口约200人。

安化杨氏

始迁祖秀文、四杰、四佑、四佐、大勇、真普六公,宋元明之际均由江西泰和迁居安化。秀文公于宋时居安化南路蓝田大江,四杰公于明时居安化西路浮青,四佑公于明时居安化小东路芙蓉杉山及邵阳安坪一都,四佐公于明时居安化北路横溪,大勇公于明时居安化一都滔溪,真普公于明时居安化常丰白桃坳。清光绪31年(1905)六支合修族谱,1936年续修。秀文房派语:砺畏执秀潮,思国朝汝庭,通添开纲烈,一五时必汉,景太良文学,世兴崇守正,立大功克绍,书香裕

后英。四杰、四佑、四佐房派语:四海乐昇平,朝廷嘉政生,文士学前美,书香裕后英。真普房派语:永荣昌华家,族道有泽必,谅真廷奇日,月凤首大时,思文德先业,宗亲重嗣贤。大勇房派语:大秉正隆名,溶忠承文武,志芳荣世远,传清白后英。集合各房续修新制派语:合代恢先业,宗亲重嗣贤,修身敦孝友,崇道本心田,发达常存善,祥和锡庆垂,良才昭圣瑞,俊彦起高轩。

安化湛溪杨氏

始迁祖士荣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东里,明洪武5年(1372)领引辟楚南荒,填安化县二都七甲籍,落业湛溪。清乾隆41年(1776)创建宗祠于湛溪金鸡里。嘉庆6年(1801)始修族谱,咸丰6年(1856)续修,光绪15年(1889)三修,1921年四修,时有人口7178人。原派:士森兴绍祖,永远大庭先,承应必达天,广厚禄崇连,兰玉腾芳彩,冈陵介寿年。续派:英才光世第,彝训守家传,科甲声名显,诗书教泽延,修和隆作育,经济任敷宣。

安化小淹杨氏

始迁祖珂、琼兄弟,明宣德年间由江西迁此。

安化善溪口杨氏

始迁祖文藻公,明宣德年间由江西迁此。

安化酉州杨氏

始迁祖汝琳公,明天顺年间由江西迁此。

安化株溪杨氏

始迁祖因广公,自江

西迁此。

新化杨氏

始祖忱德公,字师周,江西庐陵人,一说泰和人,官广西签判,宦游至楚,侨寓邵州东关外杨公岭,旋迁新化,为新化始祖。由师周公五传至天继公绍卿、天绶公受卿、天绋公荣卿、天绿公命卿、天瑰公富卿,衍为五房。各房谱修不一,清宣统元年(1909)五房首次合修,1946年续修。总祠设在县城城西。五大房班次:圣约景晖槐,天仁必宗政,文友祖廷显,朝应奉可嘉。孝敬心源笃,尊亲礼教同,家传宏作育,人道庆昌隆。

冷水江杨氏

始迁祖必成公,清乾隆年间从新化迁中连乡杨家村、花明楼、成底冲(今中连乡杨家村)。

郴县西凤乡太阳坌杨氏

始迁祖茂轻公,明初由桂阳州栗塘徙此。

宜章赤石杨氏

始祖白清公,南宋时宦湘,开基于宜章县赤石乡平和月梅村。族人多分布在赤石、近城两乡以及四川大足、湖南资兴、新田、郴县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达11500人。清光绪3年(1877)建宗祠于赤石乡平和市。

宜章土桥杨氏

始祖白清公,南宋时宦湘,开基于宜章县赤石乡平和,四传至洪礼公,再徙赤石之土桥。族人多分布在土桥。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908人。清乾隆41年(1776)建洪礼公祠于土桥。

宜章十三户榕树脚杨氏

明永乐时自茶陵徙此。

嘉禾新堂杨氏

始祖从荣公,山西大同人,宋时官都尉指挥,奉命抚南夷,经此而爱其山水。及归报朝命,乃率其子瑦复来卜居,名其宅曰新堂。

嘉禾油榨屋杨氏

自宁远县迁此。

汝城横坵杨氏

始祖白清公。后裔明中叶由湖南宜章县平和迁汝城横坵。其中胜理迁教场坪横冲;鼎珠徙桂东,再迁横坵;南溪明成化由广东始兴迁居汝城三 下。至1932年,已传28代,共100余人。

汝城浅堆村杨氏

始迁祖应镇公,明万历时自宜章县水落迁汝城县浅堆村。至1932年,已传12代,丁口100余人。

汝城延寿石篱下杨氏

始迁祖翠成公,明洪武5年(1372)由广东始兴县迁汝城延寿石篱下。三世福祯徙白金村;福源徙西岭。至1932年,已传21代,共1800余人。

汝城曲坑杨氏

始迁祖士友公,清康熙时自广东乐昌县杉木洞迁此。至1932年,已传8代,共10余人。

汝城东岭白石头杨氏

始迁祖德富公,清顺治9年(1652)自广东仁化县扶溪黄石坑村迁此。后裔分布下沙界、塘湾山下及广西、广东连州。至1932年,已传11代,300余人。

零陵水口山区杨氏

始祖智通公,明天顺年间自江西泰和客游湖湘,明成化3年(1467)至长沙定冲桥,成化6年至19年在永州和零

陵西乡隆庆里一带经商,并定居于梅溪。族人分布于大皮口、楼子底、大树脚等地及四川。

道县登封乡一都杨氏

始祖系福建泉州府镇江县人,于清顺治18年(1661)随海成公进京,康熙元年(1662)奉旨按察衡州府。因力不能耕,转回投旗。24年到永州府,36年到道州登封乡一都一甲落业。后人分布达头山、草鞋坪、兴桥、官家岭、罗洞、豪福等村。

东安杨氏

始祖相师公,宋英宗时任户部尚书,为避金乱,于北宋末携四子道、远、通、达游泉陵,遂卜居。远后任东安教谕,定居东安。

宁远双板桥乡杨氏

原籍中原成纪(今河南洛阳),唐时始迁祖房公为郴州刺史,告老退休时,赴道州看望同乡元结,路经宁远,慕山水秀丽,卜居董州坪(今双板桥乡),后裔散居桐山、逍遥岩、双板桥乡一带。

宁远南乡杨氏

明末时从江西泰和徙宜章,再迁宁远南乡。后分居于水市车头铺、罗家沙洲等地。

蓝山北屏杨氏

始迁祖璋山公,名畋(一曰始迁祖从荣),宋乾德年间奉旨南征,由山西大同县转汴梁迁湘,开

基于蓝山县北屏乡石爻村。族人分布县境各乡镇及嘉禾、道县、广东乳源等地。至1948年,已传38代,共4300余人。合族总祠在北屏乡牌楼脚,分祠有十五处。

蓝山凤感乡七甲杨氏

清乾隆初年由宜章迁此。

蓝山凤感乡镇南堡杨氏

始迁祖玉琏公,清季由宁远迁来。至1931年,凡6户,男9人,女8人,共17人。

蓝山舜乡右江洞杨氏

始迁祖朝斌公,清顺治时自江华来。至1931年,凡4户,男8人,女13人,共21人。

蓝山舜乡杨家润杨氏

始迁祖舍公,明初由宁远平田迁来。至1931年,凡48户,男90人,女74人,共164人。

蓝山大慈乡倒牛角杨氏

始迁祖凤飞公,清康熙由蓝山同义迁此。至1931年,凡12户,男12人,女9人,共21人。

新田博大乡砠脚坊杨氏

始迁祖百一郎,元时自福建侯官因兵乱迁此。至1948年,已传22代,共110人。族人分布十字铺。

新田崇益乡永桂城杨氏

始迁祖明荣公,清乾隆间自祁阳徙居此。至1948年,已传12代,共17人。

新田博大乡杨家杨氏

清咸丰年间自宜章徙居此。至1948年,已传9代,共200人。宗祠在上杨家。

祁阳杨家洲杨氏

始祖千仕公,明洪武初年从江西迁零陵,定居黄阳司堆塘。越三世孙才通转迁祁阳杨家洲。后嗣分居丝塘冲、双江口、宝方寺。

祁阳下七渡杨氏

开基祖树德(六十八郎),明洪武间由江西吉水迁入祁阳下七都(今下七渡)。

湘西杨氏

谱称嫡祖再思之父居本于唐文宗

开成4年(839)由淮南(杨州)丞调守叙州(今湖南黔阳、会同一带),治龙标(今黔城),开拓五溪(舞阳河、清水江、渠阳河、辰水、巫水)侗寨。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再思生于五溪侗乡,14年随父居叙州,后因功知叙州事,守沅州(今湖南芷江),五代时再思仍奉唐朝正朔,改叙州为"诚州"。后周显德元年逝于诚州,葬今贵州黎平佳所长岭岗。聚五氏,生十子:政隆、政滔、政修、政约、政款、政绾、政岩、政嵩、政权、政俭(钦)。政隆兄弟于宋太祖开宝8年贡土称臣。宋廷封政岩为诚州刺史。政隆为临州知府,治湖南洞口。政滔为湖耳古州柳州等处都总管防御史,治贵州湖耳;政修为刺史,治湖南城步;政约为古州抚使,治洪州。政绾为播州知州,居湖南绥宁。政嵩为防疆使,治防疆。政权为太尉,治潭溪。政俭为威胜将军,镇黔阳。并追封再思为诚州刺史,赐爵英惠公,立庙于湖南靖州飞山。后裔分布于湘、黔、滇、桂、川五省六十八县,有苗、侗、土家、瑶、布依、水等多种民族。名人甚多,如果勇侯杨英,鸦片战争间率部抵御侵略。杨荩臣参加辛亥革命,为贵州首任都督。杨胜治为第十军上将军官。杨至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怀化杨氏

始祖明则公,北宋年间由关西迁江西泰和鹅颈大丘赵州桥梅丁坳。三世祖首选迁贵州铜仁府;首

达迁靖州莳竹县九宕梆洞,首达生七子:正金居托口,正玉居洪江岩头湾,正满居岩里,正堂居新路河,正福居辰溪木州,正禄居泸溪,正寿居常德太平门。正堂生四子:才稳居铜安(铜湾)龙家湾(后改杨家堤);才广居卧龙杨氏屋场;才进居白岩青山下(黄溪);才祯居淇滩。

怀化卧龙杨氏

始祖继隆公,明永乐年间由江右迁湘,开基于本省黔阳卧龙乡(今怀化接龙乡)。族人多分布在黔阳、溆浦、辰溪、湖北来凤等地。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达到20000余人。清乾隆40年(1775)建宗祠于卧龙老屋院。

黔阳杨氏

始祖克勤公,讳辛,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人,明初自江西宁都从黔宁王开滇,授武略将军,世袭云南左卫左所千户,入官籍。至十二世文赐,字聿修,历仕安徽安庆府,以孙官赠中宪大夫,家黔阳,是为迁湖南祖。十四世兆李,字仲燮,号梦莲,乾隆举人,仕河南汝州直隶州知州,有政绩,晚归省垣,为清戏剧家。同怀兄兆杏,字春晖,号晴园,历仕湖北通山县知县,署汉阳府盐捕通判,为官清廉,致仕时一文不名。

沅陵楠木铺杨氏

始迁祖庚七公,明永乐元年(1403)自江西万安县百家村拔军下屯而卜居于此。

沅陵清浪杨氏

明洪武2年(1369)辟土开疆,大移豫章稠民,始祖木庆公自江西迁常德,后移辰州。四世孙汝玉偕弟定居清浪。

浦阳和坪杨氏

始迁祖徽猷公,原籍江西吉水县。宋建隆3年(962)同其甥刘滔徙溆浦阳和坪。

溆浦小水田杨氏

始迁祖显英公,原籍江西泰和县。后周显德中,由进士任谏官,宋初弃职徙溆浦小水田。

溆浦小横垅杨氏

始祖士贞公,原籍江西泰和县,明初驻防贵州,旋徙溆居桃山。明永乐2年(1404),其子镰、铭、钊等复以屯田徙居小横垅。清宣统年间,与张、贺、李诸姓相约,屯田不许卖出外姓。

溆浦杨家坪杨氏

始迁祖圣经公,原籍江西清江县,明嘉靖时徙溆浦杨家坪。子二贤斐、贤征。

溆浦虎皮溪杨氏

始迁祖通金公,原籍泸溪,清初徙溆浦虎皮溪。

溆浦七家村杨氏

始迁祖伏麒公,原籍武冈州,初奉其母迁居黔阳,后由黔阳徙溆浦七家村。

溆浦桥江杨氏

始迁祖寿香公,清同治10年(1871)自江西丰城县徙溆浦桥江。

麻阳杨氏

自芷江迁入麻阳。字派:国诚廉治启隆文,世慎洁白光前烈。

麻阳文昌阁毛坪杨氏

自尧市沟水溪迁此。字派:圣朝达丹西,直通昌光秀,天启学进世,国正永长春。

麻阳库屯杨氏

明永乐元年(1403)自江西迁江口石垅溪,生四子,长、次居库屯,三子迁贵州,四子迁苗乡。

新晃杨氏

始迁祖虎威公,字朝缵,明洪武初年由会同县四洞乡移居晃县琴堂乡同古。族人分布在楚、黔、滇、蜀等地。至1948年,已传29代,全族人口12000余人。支祠在登丰乡橙村街头。

新晃中寨侗族杨氏

始祖天应公为再思公十二世孙。天应公高祖总公,曾祖寿公因避元乱,散住八闽豫章,承袭遂绝。祖凤公由江西泰和移居武陵龙阳(今汉寿),父康公,叔父宁公徙居城步县罗蒙寨,复徙靖州飞山。天应公于明洪武23年生于飞山。明永乐年间天应公又徙居新晃中寨出云洞,三传至再权公,字文炳,再权公子四:正音、正曾、正宗、正润,四房于1914年合修族谱。清乾隆57年(1792)建祠于高枧村,清道光29年(1849)建新祠于中寨。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天长,世遵清德风标远,学绍名儒手泽芳,祖述善谋诒燕翼,宪章伟烈振麟祥,相传宏作群英炳,代起人文艺苑香。

芷江杨氏

始迁祖通一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丰城县株树巷洪桥头因避兵旱之灾迁此。

芷江杨氏

始迁祖文政、文才、文斌,明洪武末年由江西丰城县朱氏巷迁此。

会同杨氏

迁湘始祖景伍公,元至正年

间自江西泰和奉旨征苗,落籍靖州,其子于明洪武间徙居会同。族人分布在万坛背、城八甲、丰山、和平等地。明末清初建总祠于县城内。至1948年,已传20代,丁口1508人。

会同杨氏

始祖达公,江西金谿人,元大德间勅千户,出任云南,秩满过会同而卜居安一里吉巢村。

会同杨氏

始迁祖昌远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丰城宦湘,定居会同。

会同高椅村杨氏

始祖通碧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中排屋基,其孙昌国公于宋末元初携子盛隆、盛榜徙楚之靖城,旋隆、榜二公徙会同水一里瓦窑平。盛榜公子四:廷秀、廷茂、廷先、廷科,秀、茂二公徙居会同水二里高椅村。秀、茂房族谱始修于清嘉庆11年(1806),光绪3年(1877)二修。本族名人杨柳青,道光进士。旧派:廷进再政通光昌盛(循环使用)。乾隆间重订派语:廷进再政通,光昌盛世宏,国运荣其远,家声吉庆同,继承思祖泽,万代永兴宗。

靖州大山脚杨氏

谱称始祖再兴公仕宋征苗,由武冈、城步迁靖,至昌景公再迁山脚。至清光绪34年(1908),已传21代。

靖州小开杨氏

始祖为隋时越王侗弟杨明,官中书,镇楚南,生有三子:进、全、荣。荣之子福生俊,俊生虎、彪、龙三子,龙即迁居靖州大由乡之小开。

通道江口太阳坪杨氏

始迁祖大伞公,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徙此。

通道杨氏

始迁祖进昌公,明洪武初年由江西泰和县宦湘,开基于通道县中心镇。族人分布在高寨、黄强、竿子溪、大经流溪、寨老、杨家屯、黄土屯等地。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1200余人。宗祠在县城中山街。

泸溪杨氏

始迁祖士龙公,明宣德初年由江西吉水县官湖南泸溪典史,开基于泸溪县武溪镇。族人分布武浦两镇及忠孝、和平、仁义等乡。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0余人。宗祠在县城上西街上坊十甲杨家巷。

湖南杨氏族谱

长沙古港杨氏

始迁祖在发公,讳逢春,明正德间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瓦子街迁居长沙县治万寿都五甲古港。四世衍为再福、再禄、再光、再辉、再英、再旺、再贵、再凤、再凰、再虎、再龙诸房。清光绪25年(1899)纂有族谱。旧派:逢朝廷再应,启支永正兴,大国文学仕,高名振家声。新派:作育贤材,乃用时济,绍述芬芳,令贻百世。

长沙托上杨氏

一世祖德安公,字泰舒,三传至友孙公,字宏长,于明洪武初年由江西吉安府永新县徙居湖南攸县,六子:子隆、子华、子荣、子正、子成、子庸,于明永乐间分徙他处。隆、荣徙居星沙,正徙浏阳北乡,成徙湘乡东坡冲,庸徙长邑黑石铺。子荣公,字贵川,徙居星沙淳化都六甲枫神塘,又四传至世仁、世美、世表,衍为三房。清乾隆7年(1742)重建宗祠于枫神塘。清康熙21年(1682)始修族谱,光绪27年(1901)五修,1931年六修,其间生存丁口916名,死亡丁口362名,失考103名,远适47名。派字:德雷孙子仁玉林世学爵克奇春锡本支肇兴大承先烈孝友传家文章华国。

长沙水矶口杨氏

始迁祖克明公,字思伯,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大塘迁长沙新康都水矶口。子二:世荣、世华。世荣为东,世华为西。世荣公越四世至"万"字辈,有兄弟八人,其中四人无嗣,衍为万高、万爵、万柏、万宝四房。清康熙23年(1684)一修族谱,1933年七修。康熙间创建宗祠于水矶口。该族名人杨友胜,花翎提督衔。派语:克世子宗万,楚立振以惟,永绍昭先德,诗书启俊奇,贤嗣承吉泽,中道守芳贻,修定徵文献,兴隆应凤仪,盛朝开景远,本大日蕃枝。

长沙河西平山杨氏

始迁祖世云公,明洪武2年(1369)自庐陵随父落业善化(长沙)河西平山。1913年纂有族谱。

长沙佘家滩杨氏

始祖发祥公,字兆基,号骥材,明万历30年(1602)由江西丰城县因览湘西胜概而迁居湖南湘潭县石塘南北潭,嗣迁长沙县含浦乡佘家滩。族人分布含浦、长乐、望岳、美桐等地。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约5000余人。1914年建宗祠于含浦乡枫梓冲。

长沙清泰仙童杨氏

始迁祖美生公,字玉登,清顺治10年(1653)由湖北监利县美林庄因避乱迁湘,开基于长沙县清泰乡浅头源。至1948年,已传14代,共900人,族人分布福临乡、白石乡及平江县平绥乡等地。宗祠在清泰乡仙童殿。

长沙卯田杨氏

始迁祖两一公,字贵山,明万历间自江西吉安迁湘,开基于长沙河西美桐乡卯田百泥塘。族人分布在宁乡芳储乡。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1000余人。宗祠在卯田毛家山。

长沙蒲塘杨氏

始祖文斌公,字应雷,明永乐初年由江西吉安随父诚泗公宦游来湘,开基于长沙县尊阳乡蒲塘。文斌长子安雅,居土桥;次子安权,居平江县小洞,安权之二子又析居华洋山。季子安全,居蒲塘,递传至杨平祥,生杨昌运、杨昌济、杨昌恺。杨昌济,谱名宏芬,湖南大学教授,女杨开慧。族人分布在蒲塘、涧山、拔茅田及平江西乡之小洞、华洋山等地。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7000余人。清乾隆40年(1775)建宗祠于拔茅田。派语:文安廷伏仲,朝添大启云。仍学世延,万象宏开,名传道立,业照东南。

长沙石马铺杨氏

始迁祖守明公,明嘉靖末年由江西南昌避难迁长沙青山冲,继迁善化石马铺之北冲。

长沙青山杨氏

先世为王姓。始迁祖王茂宗,元时由洪州迁湘居杨家园,明初徙居青山。四世孙添琦、添明,改姓杨。族谱创修于明嘉靖间,清乾隆23年(1758)重修。派字:凤起彩云先,鸾升玉树占,千枝藩永日,万本衍长年。

浏阳杨家湾杨氏

始迁祖友贵公,字缔锡,明洪武初年由江西万载县因兵乱迁湘,开基于浏阳县南乡杨家湾。族人

分布在金刚头、观音阁等地。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600余人。清光绪27年(1901)建宗祠于杨家湾。

浏阳杨氏

始迁祖源亨公,清代自江西丰城迁浏。后人聚居于大洛、关山。

浏阳谢家洲杨氏

谱以以良公为分支始祖。以良字继繁,明洪武2年(1369)生,天顺2年(1458)卒。先世居福建,始由将乐而宁化连城南坑杨家坊,继卜芷溪背园,又卜上杭胜运里白沙至石铭瓦仓背杨福潭,几历屡迁靡所定处,至公始迁龙岩州大池社九曲岭。子二:德振讳凤,贵旻讳麒,衍为四房,迄明季被乱,子孙络绎迁楚,散居浏阳、醴陵、沅江、益阳、湘阴等县。清初建良公祠于沅江万子湖。其中迁浏阳者有庆公,字修善,号国祥,自闽来楚,寄迹潭邑,居数年将基捐于天妃圣母建修庙宇,继而迁浏南花江等。1923年建总祠于湘阴十字街。

宁乡白石杨氏

始迁祖万真公,宋咸淳8年(1272)由江西庐陵县洴塘徙湖南宁乡五都桃仁塘白石。清同治10年(1871)四修族谱,1913年五修。

宁乡竹塘杨氏

始迁祖文谅公,原籍江西吉水,明洪武初封镇南将军,致仕归籍,落业于宁乡三都苦竹塘。1922年纂有族谱。

宁乡硐子口杨氏

始迁祖讲公,先世由江西吉水县徙益阳,后从戎,居长沙,明永乐时徙居宁邑弛担大胜桥,卜宅泉坝硐子口。五世孙胜葛号绍堂、胜蕾号纶堂,别为分支。清乾隆24年(1759)二支建宗祠于小坝。光绪7年(1880)二支三修

族谱。该族名人杨芳桂,提督衔。

宁乡靳江杨氏

谱尊万宝公为江西吉水迁湘始祖,明初因贸易迁湘。万宝公有一女,适萧庆四公。萧庆四公,讳宗亮,明初迁善化,置业果子园,旋入赘河口杨万宝之女,遂家于靳江河口。由万宝公八传至志泰、志盈、志海、志友、志先、志连等。志泰公裔孙多居宁乡四都,志盈公裔孙多居湘潭、宁乡、长沙等地;海、友、先、连四公裔孙居宁乡五都者居多。至1948年,已传28代,全族人口8400人。明末建宗祠于石潭乡白云洞。谱载名人杨奕錞,清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杨世焯,字季棠,善工绘花鸟草虫及人物。明万历46年(1618)一修族谱,1945年八修。派系:德友伸志,胜时春朝。正大光明士,经纶奕世宗,文章培国运,忠孝振家声。策建功名永,才高事业隆,爱亲敦教化,笃本重彝伦,道备智仁勇,箴铭滇慎勤,日星昭令范,杞梓会群英。

宁乡杨氏

谱尊辂公为始祖,定居庐陵。二十传至明代中叶通、广、珮、瑛四公,通、广、珮三公由吉水北坑迁居宁乡县城,五十年后,瑛公曾孙登煌也迁宁乡,广公四世而绝。清乾隆30年(1765)通、珮、登煌三支共建家庙于宁乡县城化龙溪北岸。雍正5年(1727)始修族谱,乾隆56年(1791)续修,道光7年(1827)三修,同治3年(1864)四修,光绪16年(1890)五修,1922年六修,2000年七修。世次:立德登华英,治修培世业,忠孝敦伦纪,文章耀鼎铭,鸿猷承祖泽,翊赞振家声。

宁乡旗头湾杨氏

始迁祖信常公,讳根益,明永乐间由江西万载县因幕游迁居宁乡三都十区菁华铺牛角湾。清嘉庆9年(1804)建宗祠于旗头湾。道光22年(1842)始修族谱,同治2年(1863)、光绪33年(1907)、1937年续修。字派:根茂继孟文,景天德凤鸣,登云方上达,学仕振家声。建树昭良显,清廉纪盛衡,恢基惟令嗣,钟毓肇群英。

湘乡桐瑞台杨氏

谱称楚良公元时由江西浮梁(今景德镇)迁湘乡县治西二十里,因门前初春桐花茂甚,因名其地"桐瑞台"。楚良生本立,本立生志铭、志安、志贤、志膏、志纹、志全,铭、贤远徙;志膏居泥湾,俗称湖塘杨家,志纹居黄连坪,俗称北门杨家;志安居邓氏渡;志全居桐瑞台,生两子:思孙、思谅,思孙生文广、文敏、文昌,思谅生文苍、文升、文俊。至今已传24代,丁口30000人。文升公十二派孙杨昌浚,字石泉,官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杨昌鹏,光绪间与刘锦裳创建东山学校。明崇祯2年(1629)始修族谱,1996年六修。乾隆8年(1743)建宗祠于桐瑞台。班序:楚本志思文,添承万海德,才(祚)永祖世代,荣昌显宗

烈,贤能展大朝,忠廉达上策,克遵先哲训,悠远定卓越。

湘乡杨氏

始迁祖九文、泮五、振宇、鉴六,明时先后由江西避难迁湘。九文明正德间由江西抚州乐安县迁居湘乡天托岭;泮五讳文范,明嘉靖间由南昌府丰城县迁居湘乡扶塘;振宇讳国治,明万历间由丰城迁湘,始居娘娘殿,后葬扶塘,后人遂居于此;鉴六居两丝。清道光21年(1841)四房合修族谱,光绪14年(1888)续修。班序:九世同居仁义海,万福齐添永吉祥,英贤继起承先泽,清白传家庆锦长。

湘乡草萝巷杨氏

始祖宋末大郎公,徙居上湘老二十八都水口,至六世惟鉴公又迁邑城草萝巷,衍为草萝、水口、黄泥、下营、枯塘五房。清康熙60年(1721)五房肇修族谱,建祠于县治草萝巷。同治10年(1871)续修族谱。派行:仰高师丕显,履厚翊深闳,泽远常余庆,光培自裕明,克昌逢吉象,永锡肇嘉名,立本徵伦叙,昭来保业成。

湘乡谷水杨氏

洪公次子自引生建远,远生必发,由邵阳迁西乡永丰一都,传九世国桐公,又迁湘乡谷水。1939年与邵东江村隆房合修族谱。

湘潭蝉塘杨氏

尊南唐辂公为始祖,由辂公十八传至莅禄公,讳应秩,号历山,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杨家庄。洪武丙子(1396)举孝廉,建文辛已(1401)简岳州府教授,成祖登御,潜迹星沙,越三年,卜居湘潭蝉塘。由莅禄公六派至云峰、敬江、乐江、思淙等,分为二十七房。二十七房合谱一修于清康熙11年(1672),光绪27年(1901)六修。乾隆24年(1759)建宗祠于中湾。行派:(自十三世始)士逢盛世,克开甲第,祖泽绵延,家声善继。

湘潭涓江杨氏

始祖太通公,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庐陵宦湘,开基于湘潭县晓忠乡鹧鸪坪。族人分布在涓江流域一带。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1800人。清嘉庆20年(1815)建宗祠于鹧鸪坪。

湘潭下营杨氏

始祖聪泽公,明永乐年间自湘乡迁居中湘下营。清雍正11年(1733)建祠于石塘冲,乾隆54

年(1789)又新建于松树岭。康熙60年(1721)上湘草罗巷公祠合修五支族谱。乾隆59年(1794)下营支始修墨谱,道光14年(1834)重修付梓。祠联:安福著先型溯当年诏赐绯鱼新淦历称世阀,中湘开后裔卜弈叶祥徵饷雀宏农永振家声。士食旧德奚迪前光须知环兆三公祇是传家清白,农服先畴休忘世泽当念莲开四蕊无非报政精勤。

湘潭易俗河杨氏

始迁祖振仁、魏浩兄弟,明景泰2年(1451)因避战乱自江西豫章迁此定居。

湘潭易俗河杨氏

始迁祖汉公,字为章,明时自江西清江县迁湘,开基于湘潭县易俗乡涓南、杨家垅、杨

家塘。族人多分布在涓江易俗河一带。清道光6年(1826)始建杨氏家庙于潜江附近之南塘,光绪13年(1887)迁建至涓江。至1948年,已传21代,1000人。

湘潭西冲杨氏

始迁祖芳节公,由江西吉水县杨家庄迁湘乡。四世祖朝洋公,由湘乡迁居湘潭。

湘潭雨湖杨氏

始迁祖维岳公,原籍陕西华阴,明洪武初迁居湘潭黄龙巷,七传其臧公,四子:金、洪、磷、鉴。金裔居株洲观湘门,磷裔居潭城,鉴裔居石潭小冲。洪公生璧治,璧治第三子小塘,后裔居乐桥、渌口,第四子怀塘,后裔居石潭、总上,第五子丁塘,后裔居九总。清康熙5年(1666)一修族谱,乾隆56年(1791)、道光22年(1842)、光绪25年(1899)、1931年续修。1914年建宗祠于观湘门内。派序:(自十九世始)力善崇先志,修仁继祖光,成章昭德业,富有际平昌。

湘潭棠湾杨氏

始迁祖克胜公,字裕昌,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圳上,明洪武初年官零陵主簿,后落籍湘潭二都七亩丘之杨家湾。四派至肇宇公,又分徙下四都易家塘。清康熙16年(1677)始修族谱,乾隆49年(1784)、道光23年(1843)、同治4年(1865)、光绪26年(1900)、1926年续修。道光间建宗祠于湘潭下四都七甲棠湾。派次:克贤家辉,瑞文之宪,传世大灿,垂铭显彰,芳声远振,厚泽永昌,懋昭在德,笃庆锡光。

醴陵南横岭杨氏

于唐武德间卜居于此。

醴陵潭源冲杨氏

始迁祖念九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永新迁此。族人分布于沙窝、铁河口、县城等地及株洲。至1948年,全族人口3200人。

醴陵檀山杨氏

始迁祖友富公,明洪武8年(1375)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300人。

醴陵杨家桥杨氏

始迁祖义翁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奉新迁此。族人分布于黄獭嘴、寨下、浏阳。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黄田杨氏

始迁祖祐祉公,明洪武间自攸县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人。

醴陵大阳冲杨氏

始迁祖荣可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丰城迁此。族人分布于麻石、长沙、萍乡、船湾。至1948年,全族人口1100人。

醴陵瓦子坪杨氏

始迁祖元达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包村。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明月乡台上杨氏

始迁祖邦钦公,字思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吉水县洴塘迁湘,开基于醴陵明月乡台上。族人分布在湘攸各邑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3000余人。宗祠在明月乡台上。

醴陵茶岭杨氏

始迁祖贵彩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南昌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太障杨氏

原姓李,宜春侯宪公之后,明洪武初,寿十一公偕寿一、寿三公自江西萍乡迁醴陵,寿一居石塘,寿三居富里,寿十一公子禧祥,承杨姓,居太障,生槐、栋、樑、柱,支分四房。清乾隆2年(1737)续修族谱,同治8年(1869)三修,1933年四修。至1948年,全族人口15000人。字派:禧梓林荣昌,方国正李宗,士之登上宪,咸和宏泰运,光华阶世德,伯仲远益崇,应言西平茂,诒谋允攸隆。

醴陵吴田杨氏

始迁祖寿七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丰城迁此。族人分布于桐木冲。

醴陵下三洲杨氏

始迁祖承震公,明洪武6年(1373)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茶山坡、檀山境。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杨家冲杨氏

始迁祖必荣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玉带桥、泉水湾。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泉水湾杨氏

始迁祖朝文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塘头杨氏

始迁祖才可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600人。

醴陵雷鼓桥杨氏

始迁祖永华公,明正德间自江西丰城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野猪岭杨氏

明天启末年自广东嘉应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12人。

醴陵三塘湾杨氏

始迁祖远公,明崇祯初自湖北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匡扶塘杨氏

始迁祖望公,明崇祯初自湖北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黄甲村杨氏

清康熙间自浏阳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氽鸡垅杨氏

清康熙初年自福建龙岩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30人。

醴陵温泉杨氏

始迁祖万春公,清康熙8年(1669)自广东迁此。族人分布于泮川冲、野猪岭、普口市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人。

茶陵尧水杨氏

始迁祖景贤公,元至正年间由江西吉水大付迁此,后徙火田麻芙、高陇光泉及八团等地。

茶陵走马陇杨氏

始迁祖起昌公,明初自泰和徙茶陵走马陇。清同治2年(1863)续修族谱。

炎陵梅冈杨氏

始迁祖元、亨、贞三兄弟,清顺治17年(1660)自江西赣州迁此。后裔徙下村、策源、水口、垅溪、十都、王家渡。

炎陵鹏村、泷湖杨氏

清代自江西莲花迁此。

炎陵天星杨氏

清代自广东梅县迁此。

茶陵湖口杨氏

由广东嘉应迁此。

衡阳草塘杨氏

始迁祖德八公,字循普,元至大元年(1308)由江西泰和县奉命迁湘,开基于衡阳县乾安乡草塘町。族人多分布在长乐、洪罗庙、永伏及宁乡县等地。至19

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达30000人。宗祠在草塘河边。

衡阳伏羲村杨氏

迁衡始祖德寿公,元季明初人,住永伏三都石流源伏羲村。

衡阳柘村杨氏

始迁祖禄公,字受二,明永乐间自耒阳县城东十里合桥因人口过繁迁居衡阳县新城乡柘村大屋。族人多分布在冠市乡第五、六保及耒阳县北乡、兴业乡、湾塘、师塘、金钩湾、上马塘等地。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900余人。

衡山、湘潭杨氏

鼻祖于旭公,原籍南昌府丰城县。其孙昊,明洪武元年(1368)奉钦命镇理长沙卫,遂卜居湘潭花市九十七都大分冲下屯,为迁湘始祖。后裔散居衡山、湘潭各地。1941年六修支谱。

衡山仰塘杨氏

始迁祖惟高公,原籍金陵上元县后湖,明洪武初迁居衡山仰塘,今属湘潭县。至第八代分派十三房,今存八房,族人共2万余人。清雍正3年(1726)始建宗祠。乾隆14年(1749)一修族谱,嘉庆9年(1804)二修,咸丰8年(1858)三修,光绪17年(1891)四修,民国间各房分修,2004年六修。班行:(自十三代始)景代隆清叙,家承孝友传,敦诗兼学礼,裕后益光前。该族名人杨玉书,提督衔记名总兵。

衡山南冲杨氏

鼻祖惟高公,明洪武间由金陵后湖迁居衡山岳后之茅坪仰塘,因地界衡潭,遂称衡湘杨氏。八代晚峰公,讳荣武,行仁五,又由仰塘迁居南冲,遂为南冲杨氏,开衍三房。清乾隆间建宗祠于茅坪。祠联:支分赤岳,籍隶金陵。清康熙25年(1681)创修族谱,光绪17年(1891)四修,其时丁口796人;1924年五修,其时丁口925人。自十三代至三十二代班行:景代隆清叙,家承孝友传,敦诗兼学礼,裕后益光前。

南岳杨氏

始迁祖发济公,讳宗饬,字仲宏,原籍江西吉水,元至正间为衡邑山长,慕衡山山水,遂迁衡山大岳滩。三代祖亦添公迁衡山城,五代祖竹亭公居八里坪,十二代祖位南公又迁珠塘。清乾隆55年(1790)始修族谱,道光6年(1826)、同治4年(1865)、光绪26年(1900)、1934年、1983年续修。班行:(自八代始)大宗垂正作,本文世泽延,诗书承宝训,家国盛名传。

耒阳合桥杨氏

始迁祖位公,字宗易,号玖五,元孝廉,自江西泰和徙居此。

常宁应复里杨氏

始迁祖正二郎,明洪武初年自江西泰和迁楚南衡阳正平乡,后又携四子有成徙常宁邑西应复里(即平泉乡)。族人多分布在本邑西、南、北各乡。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4000余人。宗祠在应复里。

邵阳亲睦乡杨氏

始祖浩公,宋末元初自江西泰和宦湘,开基于邵阳县亲睦乡报公铺,继迁龙凤岩、西洋江等

地。至1948年,已传25代,全族人口约6000余人。宗祠一在六贤村,一在龙凤岩,一在西洋江,一在杨秀湾,均建于民国初年。

邵阳王城门前杨氏

始祖士兴公,明洪武时自江西徙邵阳县温和里五峰铺白旗冲。十三世析居城中王城门前。

邵阳田心坪杨氏

始迁祖九郎公,字永世,明初自江西泰和县来楚,卜居邵阳东关外杨公脑,既而徙居新化白竹山,复转邵阳三溪五都灵官殿。生九子:辛九、桂子、桂别、洲仁、辛义、桂财、桂禄、辛荣、桂九,除辛义、桂财、桂禄徙居新化外,其余六人均居邵阳。九传至兴字派,又有徙居宁乡者。清乾隆17年(1752)建总祠于邵阳田心坪。乾隆29年(1764)邵、宁二邑始修族谱,道光9年(1829)续修,光绪7年(1881)三修,1929年四修。至1949年,全族人口约5000余人。编班:先源添应汝,文武仲兴隆,世代承宗祖,永定正乾坤,圣道开泰运,多士庆荣光,孝友敦家本,忠厚启俊良。

邵阳东关外杨氏

始祖清吾公,北直人。子开奇,明天启时自江西迁邵,世居城外东关。

邵阳永兴杨氏

始迁祖万七公,明天启间自黔阳迁入。

邵东新桥杨氏

始祖福开公,字法魁,南京资善大夫政公之子,明洪武元年(1368)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圳上携子隆、亨、元徙楚宝庆之邵东,卜居瑶田村。隆公仍居旧址,亨公居柳东,元公徙贵州黎平。由福开公四传为"仕"字辈十四房。清乾隆59年(1794)始修族谱,道光21年(1841)续修,光绪17年(1891)三修,1941年贤、华、兴、亨四房合修。乾隆35年(1770)建宗祠于新桥。该族名人杨乾林,字义健,留美医学博士。班序:福嗣思仕允,安定邦万兴,再添文共武,护国镇乾坤,世德光先代,贻谋裕后人,正宗传理学,清吏绍名臣,立志严三惑,题诗让四邻,相才千载重,公论百年遵,救雀功何巨,留鸾韵亦新,鼎台昭大烈,孝友庆长春。

邵东江村杨氏

鼻祖洪公,系唐虞部侍郎辂公之后,由江南官寓豫章,复徙邵陵,生二子:自弘、自引。自引后裔迁湘乡谷水。自弘生廷万,廷万生必隆,明初自邵陵迁居邵东山塘江村,生五子:聪、斌、富、政、秀,派分五房。清道光19年(1839)始修族谱,光绪24年(1898)续修,1938年三修。班次:自廷必文才仲景志,万邦永国兴,世代光明照,英贤久大增,积德知源远,承家见泽长,诗书能佑启,忠厚定荣昌,亲睦思尧典,修严载礼经,孝慈恢先绪,仁让溢盈庭。

邵东杨氏

始迁祖敬公,原籍南京凤阳府怀远县,明洪武初以千户侯军户调任湖广武昌、宝庆等卫,子荣公,文生五子:琳、瑄、 、

璟、 ,琳裔迁蜀不详,瑄裔居仁风杨家湾、中乡上沙江, 裔居银杏村,璟裔居仁风杨丝塘, 裔居楠木山。清同治8年(1869)创修族谱,1919年续修。创修纯用欧式,续修改用柳式。 、 二房老班:单单单单廷,文明时(益)大仕,瑞启德正定,安邦宗仁允。瑄房老班:单单单单廷,文永太继明,应世大朝定,安邦宗仁允。璟房老班:前班五代单,仕庭正朝大,楚学先登时,安邦宗仁允。新班次:传家维孝友,立品尚贞良,农圃林泉乐,诗书翰墨香,贤能敦国本,名教肃纲常,衡岳千年秀,箕裘百代光。

洞口社山杨氏

该族先世源流不详,以明时宗受公,字克承,落籍武冈山门社山(今属洞口)为一世,三世衍为子华、子义、子仁三房。子华派衍洞口杨华,子义派衍社山,子仁派衍隆回石嶷、仙峰寨。清雍

正10年(1732)、乾隆27年(1762)曲塘、茅塘二修族谱,嘉庆21年(1876)三修时宗受公裔始合,仍称三修,1925年六修,1993年子华、子仁房七修,1994年子义房七修。1915年三房共建宗祠于社山金塘村,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社山老班:宗祖子杨思,文添元宇洪,日宗祖叔侯,常惟守。石嶷老班:宗祖子必彦,宗福秀文汉,元添忠厚传,常惟守。杨华老班:宗祖子杨才,仲应廷元宗,学宏农旧家,常惟守。六修统一班次:相期恢大烈,济美迪先贤,贵以诗书永,富从俭约延,持身昭肃慎,立品重贞廉,蒸蔚联云礽,声闻远迩宣。

洞口水口杨氏

始迁祖琳公,明洪武时官翰林侍讲,为太子太傅,明建文4年(1402)因靖乱之变,由金陵潜踪武攸山门,延至隆宝公,始由山门定居水口。清嘉庆21年(1816)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光绪26年(1900)、1927年、1993年续修。班次:应翁隆宗仕,杨崇祖添元。世起宏农旧,家风清白鲜。相期恢大烈,济美迪先贤,贵以诗书永,富从俭约延,持身照肃慎,立品重贞贤,蒸蔚联云礽,声闻远迩宣。

洞口杨氏

始祖伯辅之后裔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泰和迁黔阳再转居洞口境内。至今已传20余代,多分布于山门、大水、水东等乡镇。

洞口那溪杨氏

始迁祖念德公,明洪武5年(1372)从靖州徙居武冈白椒团(今属洞口县),后裔分布今洞口那溪、江口和绥宁联民等地。

武冈杨氏

始祖文益公,字仁宇,元末明初因避元末之乱自江西泰和迁湘,开基于武冈县小车乡沙塘村。族人多分布在四望、金龙两乡。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500人。宗祠一在梅益村,一在大水桥。

武冈东乡白仓杨氏

明初由江西泰和县迁此。

武冈小路村杨氏

始迁祖蓼斯公,自江

西徙武冈。

绥宁杨氏

始祖再思公,唐末五代为境内"飞山蛮"豪族,再思以其子和族姓散掌州峒。第三子正修为徽州赤水峒(今属城步)主,后裔分布今城步、绥宁、新宁、洞口、武冈及湘西南各县。宋代抗金名将杨再兴,元末"苗帅"潭国公杨通贯(赐名完者),明代颖国公、镇朔大将军杨洪均系其裔孙。第六子正绾为徽州东山峒(今属绥宁)主,后裔分布绥宁西南部及靖州、通道、会同等县。

新宁峦山杨氏

始迁祖净公,元末从邵阳迁此。

新宁麻林杨氏

始祖正仁公,明时由城步迁新宁县麻林五盘水,其子通和迁麻木村。

新宁白马田杨氏

始迁祖冯公,祖籍江西瑞州,明代迁绥宁,后迁新宁县白马田袭甲冲。

新宁碧田乡杨氏

始迁祖再威公,明清之际,由城步迁武冈,再迁新宁碧田大屋村。

新宁黄茶杨氏

始迁祖居里公,清康熙年间从绥宁迁新宁县黄岩峒圳水头(今黄金乡黄茶村)。

新宁苗族杨氏

清道光年间从城步县徙新宁县,主要聚居黄金瑶族乡。

新宁小麦田杨氏

始迁祖盛柏、盛晚兄弟,明代自城步分别迁新宁县水庙镇小麦田和大麦田。

城步杨氏

自称始祖再思公率其第三子正修于梁高祖时由陕西淮南因奉令擒剿迁湘,开基于城步县古赤水乡京凉杉坊。族人多分布在清平、兰蓉、青润、巫清、凤凰、咸宣、横岭、碧溪、安凤、蓬瀛等乡镇。至1948年,已传37代,全族人口约40000左右。1929年建宗祠于县政府后街。

城步渡溪、新枧水杨氏

该族族谱以受姓始祖杼公为一世,四十八世隋煬帝广,四十九世元德太子昭,昭第三子侑,封代王,李唐后徙居淮南。五十三世盛公由淮南徙居江西吉安泰和县桐木冲鹅颈大丘。五十九世居忠,生再思、再韬、再兴。再思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五代梁时授辰州刺史,后周显德元年(955)卒于靖州飞山,葬城步上棺村,生十子,第三子正修居城步赤水。1922年正修公裔下合修通谱。班次:再正通光昌,盛进焕文章,祖宗明德远,礽云世绪长,作述承先泽,万代永流芳。

城步岱楼边杨氏

始祖再思公生十子,第三子正修,生通昭,通昭二十世至德公,卜居大竹坪,后转徙赤水里铺头,终居岱楼边。谱以再思为鼻祖,德公为分支祖。清光绪7年(1881)始修族谱,1947年续修。原班:通光昌盛进再正,远大宗支开文运,志立全才守先公,永世兴隆家传定。新班:再正通光昌盛进,祖宗明德大有庆,文谟武烈世代馨,齐家治国天保安。

城步青苗、红苗杨氏

城步五峒之青衣苗种分布于扶城之下团、

岩头、上下边溪、桃林、浆坳;木宜之田平、白水、都温;蓬峒之横水、桥头、上岩头、丁坪、大岩、条岩、新岩、斋坪、黄茅坪、上下栏牛、侯家砦、城溪、蜡屋下、平水、小平、水上、下小言、横水、温水、分界、白茅坪、水铁。城步五峒之红衣苗种分布于横岭之长安、横坡、长平、大砦、岩塘、扶城之黑木兜、木宜之茶园。

岳阳杨氏

始迁祖文弼公,五代后晋天福6年(941)自湘阴剑滩金坑坪迁此。族人主要分布于月田、步仙、康王区。清咸丰9年(1859)、1922年纂有族谱。至1986年,全县共5343户,21689人。

岳阳、临湘杨氏

始迁祖千一公,北宋时其祖富公因官岳州守备,遂自江西南昌徙至岳郡。南宋初,千一析居郡之临湘县大冲源中杨亭,后裔星散荆楚,而以岳阳为众。清乾隆40年(1775)巴、湘二邑合修宗谱。千一公七世孙华公于明代由通城复迁巴陵,生四子:典、兴、与、舆,其嗣散处巴陵、临湘、华容、监利诸邑,而归宗于西塘、白湖、马鞍山三关。清乾隆末各关始修族谱,道光2年(1822)三关合修,宣统元年(1909)五修。

临湘杨氏

始祖宫公,五世孙網公,明天顺2年(1458)迁居临湘。1916年纂有族谱。

华容杨氏

始迁祖世杰公,字公英,宋洪都安抚使,谥宣义,原居陕西同州府华阴县。其子美实,字伯充,任宋宣议郎,于理宗淳祐年间任华容县令,任满,因兵乱,同父等人落居华容。族派:世美绍孙郎,茂玉金钧祖,言彦春水尚,时自彩宗廷。宗派:克大远文运,斯开长福祥,经书传道允,德厚必增光。续派:忠孝继先哲,仁让启后贤,好学全在裕,兴隆维有年。传至五世,有杨元勋继姑母黎氏后,改姓黎,后人称杨黎氏。

华容县育婴堂杨氏

始祖思伯公,明洪武2年(1369)由抚州府金溪县逃居长沙水矶口落居娶妻,善医术,有盛名,世人建思伯庙以祀之。伯公二子,后繁衍分八房。河头房十四世加生("先"字派)为谋生计,清咸丰末年迁居石东垸,转迁北景港育婴堂。子孙分居藕池河两岸。派语:克世子宗万,楚立振以惟,永绍昭先德,诗书启俊奇,贤嗣承吉泽,中道守芳贻,修定征文献,兴隆应凤仪,盛朝开景运,本大日蕃枝。

华容护城益丰杨氏

一世景春公,明万历间随父由成都回归豫章,不幸于荆江船翻落水,仅景春幸存。后由监利周家垴收养,招为女婿。至六代孙涧,字兴伯,因监利兵灾,率三子步先、盈先、岳庵,于清康熙

41年(1702)迁居华容蔡田垸大湾(今护城益丰)定居。子孙聚居护城益丰、万庾承丰,星居兔湖、胜峰、潘家等地。原派:

芳如光奕世,鸿楚焕文章,孝友传家远,诗书启后长。续派:和同修国政,信义振朝纲,学道宜忠恕,承先在善良。

华容狮子山杨氏

元末蔚公子伯七,任岳郡,因兵乱定居岳州朝阳门。伯七长子时公,字师孔,元至正12年(1352)携次子秀二等人避兵樊陀山(今狮子山)东麓,后建祠于洪水港,分三、四、九房。有迁居岳阳、监利者。派语:春思志芳悠,夏德焕宇中,秋成登万宝,泰和裕三冬,大化循周序,绍继应运宏,忠孝传先祖,世代庆昌隆,安邦尚文治,开国用武功,谟列发秀远,显承永光宗。1922年集监利、岳阳、华容同宗15支公派:新汉立法,诗书作则,祖德永敦,宗功攸克,孝友传家,贤良定国,诚正先修,齐治后业,金玉保贞,灵瑞来格,道学耀南,万载遗泽(前派"焕宇中秋成"五字与合派"新汉立法诗"五字合)。

华容塔市高桥村杨氏

参见华容狮子山杨氏。三房裔孙悠鹏,约于清乾隆20年(1755)投亲迁居周家垱(今塔市高桥村),后改名杨家嘴。三房子孙现分居东山、塔市驿、三封寺、城关等地。

华容南山觏孤山杨氏

始祖鐩公,字子更,云南昆明人,岁荐。明正统年间任华容知县,卒于官,葬云南。原配孟氏,卒于华容。孟氏所生长子士骏,字万英,景泰初年由云南至华容扫墓,知云南兵乱,接妻子奔华容,落居南山觏孤山。原派"方宜泽懋学"五字与"新汉立法诗"五字合。

华容陈济垸涂家台杨氏

始迁祖大良公,因生计,1928年自益阳泉交河曾家湾迁居华容陈济垸涂(一曰徐)家台(今操军朝阳村),后人分居三岔河、操军等地。派语:尧永韵之本,成桥美大延,民言思宪典,达政朝纲纪。

华容许沟杨氏

始迁祖炳南公("潮"字派),为谋生计,1918年自益阳葛马潭迁居华容许沟。后人分居许沟、江流、官洲岭、杨林、团洲等地。派语:肇元思献典,大正朝纲立,升登甲第康,兴佐

邦家彦。

华容万圣堂杨氏

始迁祖世友公,1912年自湘阴文洲园东港寺迁居华容万圣堂,以租田耕种糊口,后人分居宋市许沟、白鹤窖。宗派:世系宏开发。族派:继述承周远发祥,联修自福本同芳,家余喜庆传忠孝,国普仁慈重典常,代育英才昭令德,天生俊杰焕书香,前徵兴让敦亲睦,吾道南来喜永昌。

华容万圣堂杨氏

始迁祖其发公,清光绪24年(1898)自湘阴文家园迁入华容开发洞庭湖洲,落籍万圣堂。后人分居陈济垸、官洲岭等地。派语:灵昭穆培本,贻世贵宗仁,添新廷春应,之士启恒升,正大恢先绪,长宏庆显荣,积修成大道,循宪耀中行。

湘阴马公坝杨氏

始祖惟忠公,江西丰城人,本姓王,元末官利州安抚使,其子铭孝以避余海祸易姓杨。铭孝之子元亮迁平江。元亮之子清于明洪武中叶迁湘阴大桥。清之孙世财世居大桥,世聪迁马公坝。

常德磻石滩、新庄、鸟儿岭杨氏

始祖再海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十二都急水滩拖船埠大栗树。二世文兴,生子四:生、成、富、贵,成公未迁;生公迁常德龙门乡磻石滩;富公迁常德崇孝乡新庄;贵公,行四郎,明永乐年落业武陵七丘东村,后称渐安乡鸟儿岭。1948年贵房三修族谱。

常德八官障杨氏

始祖再海公,原籍江西,明初三世祖贵公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湖南常德鸟儿岭。传至明末,九世祖凤高公衍为仲礼、仲瑾、仲德三房,迁居常德八官障姚家湖。清光绪25年(1899)创修族谱,1940年续修。派语:金凤仲正,大有万治,应知世宗,克昌永绍,名人丕振,家定成兆,先业传受,恒久维昭。

常德、汉寿杨氏

始迁祖慧义公,为杨侯五十八世孙,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吉水徙居龙阳(今汉寿)沧港。长子达尊居青泥湖丕家溶,次子达道居常德善卷村,三子达德居常德牌楼坡之掉二湾,门户各建,祠谱各修。丕家溶旧派:(自五十八世始)慧达源本万单廷得国启之世必文华寿永昌尊贤。善卷村旧派:(自五十九世始)淑志正兴昌,应芳景世光,祖兆德泽永,人文毓秀长,臣贤为国宝,子道发家祥,孝友敦庭训,龙章体大邦。掉二湾旧派:(自五十九世始)淑经传应忠,春学登之绍,文名光盛朝,丕振承先志,丰隆世泽高。1945年三房始合修通谱,三房合派:(自五十八世始)慧达源本万年归,清白传彝训,诗书毓秀长,修明崇友爱,继盛在群良,作善隆余庆,雍熙裕后康,英才宏建树,丕振定家邦。

常德杨氏

始祖伟公,明永乐时由吉水徙辰州。三世腾凤公,明中叶再徙武陵。清光绪19年(1893)三修族谱。

汉寿花园杨氏

始祖昌敬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桐江五里冈南八村南团社,明洪武初徙居湖南益阳古堤洲。其子启后,再迁龙阳之花园,生三子,分智、仁、勇三派,后子孙分居益、汉、沅三邑,清乾隆间建祠于汉寿花园南岸。1914年四修族谱。

汉寿杨氏

始迁祖成荣、成华及堂弟成贤、成能,明永乐间分别自江西永丰县、吉水县迁居湖南汉寿。成荣居石板滩,成华居晒谷岩,成贤居白牛塘、石洞,成能居沙洋坪。清康熙34年(1695)创修草谱,乾隆26年(1761)补续,道光5年(1825)三修。康熙间建宗祠于邑城。派语:奇成九凤,单芳嘉清,春声景应,士超名登。永大宗先德,宏开荆树荣,

祥光联瑞彩,秀发庆昌明。

澧县东田堰、合同堰回族杨氏

一世祖源公,字朗瑚,明宏治时与弟春公自北京顺天府火汾县奉命征广东,镇佩浦,勅封武略将军,后落籍澧北东田堰,分居合同堰。清光绪6年(1880)聘刘某纂修家乘,1917年续修。派次:天应元国,其逢永日,宗正支远,光祖耀先,传家有道,存心修缘,文章明世,振起后贤,大业克绍,仁义长绵,昭穆理得,立法必延。

临澧太浮山杨氏

始迁祖兴贵公,先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樟树村双栗树,明永乐2年(1404)自湖北荆州迁居临澧金鸡庙朱伦桥之东建子坪,后迁太浮山。清嘉庆15年(1810)与二甲坪支创修族谱,道光27年(1847)二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光绪27年(1901)四修,1930年与杨家湾支、杨家团支、天鹅坑支等五修,2004年六修。字派:兴文浩春大如天(起)自之(逢)士(廷)祖(绍)开(有)子(应)孙(正、光)孝(伯、上)友(世、维)丕(永)绪承先业学定荣昌崇道树德。

临澧二甲坪杨氏

始迁祖兴富公,原名圣裔,先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又迁居湖北荆州北门外老虎巷黑公保,明洪武18年(1385)兴富公自荆迁澧州,卜宅太浮山麓二甲坪。字派同太浮山杨氏。

临澧新安杨氏

始祖才卿公,明洪武时自江西清江县因随太祖平服九永土司,除授锦衣卫校尉,落业慈姑(今慈利县),生七子,后因夏三、夏四之叛而于永乐年间迁居临澧新安等地。族人分布在石门县属洞子坪、岩门口、西山垭以及临澧县属之新安、吴家、杨家河等地。至1948年,已传23代,族人3000余人。宗祠在新安市大巷口。

临澧杨家团杨氏

始迁祖纲公,字五常,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北门外大栗树,明永乐2年(1404)来澧平苗,扎营太浮山后,因家杨家团。字派:纲应维将师光正(邦)子(继)淮(汉、洪)自(廷)文培大家兆(士、友)汝(壁、丕)鸿(绪)开基业学定荣昌崇道树德。

临澧杨家湾杨氏

始迁祖明金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永乐2年(1404)因平苗调守永定卫,后移临澧杨家团。五世堂公,迁居彰嘉桥杨家湾。字派:明兴经堂德维将师光正吉(绍、业)大廷文兆(士、友)汝(璧、丕)鸿(绪)开基业学定荣昌崇道树德。

临澧天鹅坑杨氏

先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始祖与太浮山杨氏始迁祖兴贵公于明永乐2年(1404)同由吉水迁荆州府枝江县,后由枝江迁居太浮山,三世单茂公,分居临澧县东观音乡天鹅坑。

桃源黄石后坪杨氏

始迁祖播公,字名远,祖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大栗树

,元末迁南楚,落业于桃邑之北黄石后坪。播公四传至廷诏、廷训、廷诰、廷谟、廷试,衍为五房。1931年澧县、石门、临澧、桃源、常德、慈利、大庸、湖北之长乐、五峰、施南、鹤峰、建始、巴东等十三县杨姓联宗修谱。联宗通派:万年春一统,南北共和成,宪法遵五权,主义守三民,礼教新旧合,运会古今分,哲嗣相继起,宇宙享太平。

桃源新平杨氏

始迁祖思贤公,元顺帝时自江西丰城十二都迁于桃源县南上白石村之新店驿。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安平、杨溪、漳江及湖北樊城等地。宗祠在新驿市。1926年创修族谱。

桃源大山坪杨氏

始祖足二公,明洪武初年自建平迁居武陵。传至添凤再迁桃源县北上七里村之白鹤山下大山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50余人,分布于温泉、杨角垭一带。1933年续修族谱。

桃源杨家桥杨氏

始迁祖锡点公,明初自江西丰城柳家河船埠湾迁于桃源县南下白石村之白蒙溪。至五世心谿再移居郑家驿上二十里之杨家桥。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白象溪、寺坪、沙坪等处及武陵等县。宗祠在郑家驿之杨家桥。1921年创修族谱。

桃源陬市杨氏

始迁祖懋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迁桃源县东陬市中街。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56人。宗祠在陬市后街。1941年创修族谱。

桃源陬市杨家巷杨氏

始迁祖秀显公,字惟诚,原籍武冈,明永乐2年(1404)进士,官云南按察使,旋卒葬武陵,其家落业于桃源县东陬市之杨家巷。至1948年,已传20代,共720人。族人分布于三连口、杨家山边及常德等地。

桃源木塘杨氏

始迁祖发祥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水迁于武陵仁丰村之大溪口(后属桃源木塘第九保杨家冈)。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700余人,分布于曾家坡及常德等处。清同治3年(1864)建宗祠于杨家冈。1915年创修族谱。

桃源浯溪杨氏

始迁祖真兴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浯溪之杨家坟山。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1200余人,分布于慈利、澧州等县。宗祠在杨家坟山。1931年创修族谱。

桃源高东杨氏

始迁祖庭秀公,明永乐3年(1405)由江西丰城迁于桃源北高东乡之杨家坪。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约1000多人,分布于天会山、仙人山、金家堉、大阳山、粟家凹等地。宗祠在高东乡之杨家坪。1937年续修族谱。

桃源西街杨氏

始迁祖庭瑞公,明中叶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城西街绿野坊。传三世至澍公再移龙船坡。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

分布于古坟坪、浔阳坪、张家巷、南岳宫、龙潮寺、岩子坡、老龙冈等地。宗祠在龙船坡。1923年创修族谱。

桃源岩板滩杨氏

始迁祖显祖公偕弟显高、显智于明嘉靖初年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西土东村之黄泥冈,数传再迁岩板滩之剪家市。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约600人,分布于杨家垇、向家傍、阙家桥、百灵庵、沙坪等地。宗祠在岩板滩。清乾隆53年(1788)创修族谱,嘉庆2年(1797)、咸丰3年(1853)、宣统2年(1910)、1930年续修。

桃源菉萝坪杨氏

始迁祖春盛公,明末由江西迁桃源县南菉萝坪。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约400余人,分布于菉溪、水溪、港塌坪、三里坪、二里坪及贵州铜仁南门外等处。宗祠在土东乡港塌坪。1933年创修族谱。

桃源土洞湾杨氏

始祖衍公,明万历间避世乱迁居桃源深水港土洞湾。清乾隆6年(1736)创建宗祠,光绪元年(1875)重修。2003年三修族谱。该族今为土家族。派名:时胜起(珊)思登国埘(绪)文士先正大德光明朝庭荣显世济则仁宏运昌顺春秋振兴忠友尚武伟学其成。

石门阳泉坪杨氏

始迁祖孝祖公,原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鹅公桥糯米坟大栗树,元末明初携子富纲、富纪迁居澧州庹杨河,复徙石门北乡中坪北流溪、南圻朱家坪等地。富纲又由白鹤岗迁阳泉坪。明万历间创修墨谱,清乾隆53年(1788)续修,1922年三修,2003年四修。派语:舜禹益忠孝,富贵满朝廷单。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世德芳声久,仁厚应克昌,龙光昭大美,永远绍书香。

石门杨氏

始祖明甫公,字辅,号伏源,明初进士,祖籍江西南昌县官口,明洪武12年(1379)任常德知府,旋定居常德。三世祖朝俊,官石门教谕,遂留籍石门,为石门杨氏关西祠嫡祖。宗祠建于邑城下河街。清康熙52年(1713)初定原谱,咸丰7年(1857)续修,1915年三修,1998年四修。世辈派字:(自十二派始)道长之我,宗延万代,天锡其昌,多生名士,远继贤良,昭兹来许,鸿烈丕彰,兆自先泽,克配上芳,世承清德,列祖有光,钟灵蔚秀,积厚致祥,资财丰汇,繁荣兴旺,英杰涌起,勋著辉煌。该族名人杨锡文,字文林,1926年随贺龙参加革命,曾任山西省副省长。

石门皂市杨氏

始迁祖元佐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凤凰村迁居石门县西三十里三岔溪、南溪坪洞湾、悬钟峪、阎家溶、杨家村等地。清嘉庆14年(1809)一修族谱,同治10年(1871)二修,2004年三修。派行:名作大学芳声远,世宗儒书统绪长,自存忠厚培祖德,任承孔道立伦常,仕行仁孝多隽品,福延万代

启贤良,志得青云建功业,国恩家庆天运昌。

石门杨氏

始祖安如公,子宗美,由江西迁石门南圻坪,子孙迁西溪峪。清同治10年(1871)与皂氏杨氏合谱。后不详。

石门易市、白洋杨氏

明末隆庆自江西丰城迁石门。

石门青泥溪杨氏

明末自沅陵迁石门。

石门磨市、尹家山杨氏

清初自湖北公安迁石门。

石门新关杨氏

自江西迁辰沅,清初再自沅陵迁此。

石门燕山杨氏

清初自湖北监利迁石门。

石门南圻白沙渡杨氏

清康熙间自江西樟树镇迁此。

石门苏市、鹤山杨氏

清雍正时自邵阳迁石门。

桑植卧云界苗族杨氏

自辰州迁此。

益阳杨氏

远祖辂公家庐陵,二子,锐徙吉水杨家庄,铤徙吉水洴塘。铤子宏徹,徹子延宗,派分长沙、善化、萍乡。锐子宏嗣,嗣子延安,安子克明,明子允素,派分泰和。至十五世家齐公,生三子:宗远、宗兴、宗旺。兴徙桂阳,远徙资阳,为该族始迁祖。宗远生道岳,道岳四子:友胜、友贤、友仁、友义。胜子德荣徙南京,贤子德理徙常德,友义徙常德东门,转徙资阳。友仁家益阳三吾村啄子山,复迁谢林港,又衍文、行、忠、信四房。清嘉庆间建友仁公祠于益邑城南。族谱始修于明成化间,清康熙24年(1685)、乾隆26年(1761)、嘉庆21年(1816)、道光26年(1846)、光绪21年(1895)、1942年续修。派语:友德必思文,本廷锦明太,庆其之知正,嗣昌世应开。传家运大隆,纲纪在礼经,惇厚承先业,廉慎绍清芬,崇朴光贻训,徽典锡嘉名,志学希贤哲,奇英立伟功。

益阳十九里七甲团杨氏

始迁祖尧俊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迁此开垦。

益阳二十里大河塅杨氏

始迁祖辛八公,明代时自江西吉水徙居益阳二十里大河塅赤冈陂,后裔居华林塅。

益阳二十里枫子冲杨氏

始迁祖忠胜公,明嘉靖年间自江西吉水迁此。

益阳马鞍铺杨氏

始迁祖能履公,明正统年间自江西吉水迁此。其后衍居安庄冲杨家大屋。

益阳北门外杨氏

始迁祖茂公,明代时自江西吉水迁益阳开垦,定居于县治北门外马公山车塘,其后三支,居八甲湾、孟公塘、杨家湾等地。

益阳十一里龙淘井杨氏

始迁祖昌材公,清康熙23年(1684)自武冈经商迁此,今属桃江。

桃江黄茅坑杨氏

始迁祖万钱公,明末由江西泰和避乱九里黄茅坑。

桃江板溪杨氏

始祖士荣公,明洪武时由江西迁安化。成化时,六世孙又徙桃江板溪。

沅江皮郎蒋杨氏

鼻祖璟公,征元有功,率葬泰和。子十

二,忠唐、忠虞、忠殷、忠周、忠灏、忠颐,皆迁徙失传。惟忠博、忠厚、忠高、忠明、忠悠、忠久由江西迁湖南,卜居沅江皮郎蒋等保。1930年纂有族谱。派语:忠孝贻谋远,贤才定策长,恭宽信敏惠,克守永隆芳,仁义能安政,诗书可建邦,奇英多聘召,显达振朝纲。

沅江师古潭杨氏

始迁祖嘉莹公,明时由江西泰和迁居沅江师古潭,明末离散,族人多居益阳响水坝。清道光14年(1834)续修族谱,同治7年(1868)三修,光绪27年(1901)四修,1940年五修。派语:嘉猷宣有利,大道耀中天,首元儒其礼,继述启鸿贤。诗书端正学,忠孝本家传,敬祖隆先德,英才必胜前。

沅江团山乡杨氏

先世明洪武初年自福建迁居沅江县境杨泗桥。至1985年,全族人口约200人。

安化杨氏

始迁祖秀文、四杰、四佑、四佐、大勇、真普六公,宋元明之际均由江西泰和迁居安化。秀文公于宋时居安化南路蓝田大江,四杰公于明时居安化西路浮青,四佑公于明时居安化小东路芙蓉杉山及邵阳安坪一都,四佐公于明时居安化北路横溪,大勇公于明时居安化一都滔溪,真普公于明时居安化常丰白桃坳。清光绪31年(1905)六支合修族谱,1936年续修。秀文房派语:砺畏执秀潮,思国朝汝庭,通添开纲烈,一五时必汉,景太良文学,世兴崇守正,立大功克绍,书香裕

后英。四杰、四佑、四佐房派语:四海乐昇平,朝廷嘉政生,文士学前美,书香裕后英。真普房派语:永荣昌华家,族道有泽必,谅真廷奇日,月凤首大时,思文德先业,宗亲重嗣贤。大勇房派语:大秉正隆名,溶忠承文武,志芳荣世远,传清白后英。集合各房续修新制派语:合代恢先业,宗亲重嗣贤,修身敦孝友,崇道本心田,发达常存善,祥和锡庆垂,良才昭圣瑞,俊彦起高轩。

安化湛溪杨氏

始迁祖士荣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东里,明洪武5年(1372)领引辟楚南荒,填安化县二都七甲籍,落业湛溪。清乾隆41年(1776)创建宗祠于湛溪金鸡里。嘉庆6年(1801)始修族谱,咸丰6年(1856)续修,光绪15年(1889)三修,1921年四修,时有人口7178人。原派:士森兴绍祖,永远大庭先,承应必达天,广厚禄崇连,兰玉腾芳彩,冈陵介寿年。续派:英才光世第,彝训守家传,科甲声名显,诗书教泽延,修和隆作育,经济任敷宣。

安化小淹杨氏

始迁祖珂、琼兄弟,明宣德年间由江西迁此。

安化善溪口杨氏

始迁祖文藻公,明宣德年间由江西迁此。

安化酉州杨氏

始迁祖汝琳公,明天顺年间由江西迁此。

安化株溪杨氏

始迁祖因广公,自江

西迁此。

新化杨氏

始祖忱德公,字师周,江西庐陵人,一说泰和人,官广西签判,宦游至楚,侨寓邵州东关外杨公岭,旋迁新化,为新化始祖。由师周公五传至天继公绍卿、天绶公受卿、天绋公荣卿、天绿公命卿、天瑰公富卿,衍为五房。各房谱修不一,清宣统元年(1909)五房首次合修,1946年续修。总祠设在县城城西。五大房班次:圣约景晖槐,天仁必宗政,文友祖廷显,朝应奉可嘉。孝敬心源笃,尊亲礼教同,家传宏作育,人道庆昌隆。

冷水江杨氏

始迁祖必成公,清乾隆年间从新化迁中连乡杨家村、花明楼、成底冲(今中连乡杨家村)。

郴县西凤乡太阳坌杨氏

始迁祖茂轻公,明初由桂阳州栗塘徙此。

宜章赤石杨氏

始祖白清公,南宋时宦湘,开基于宜章县赤石乡平和月梅村。族人多分布在赤石、近城两乡以及四川大足、湖南资兴、新田、郴县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达11500人。清光绪3年(1877)建宗祠于赤石乡平和市。

宜章土桥杨氏

始祖白清公,南宋时宦湘,开基于宜章县赤石乡平和,四传至洪礼公,再徙赤石之土桥。族人多分布在土桥。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908人。清乾隆41年(1776)建洪礼公祠于土桥。

宜章十三户榕树脚杨氏

明永乐时自茶陵徙此。

嘉禾新堂杨氏

始祖从荣公,山西大同人,宋时官都尉指挥,奉命抚南夷,经此而爱其山水。及归报朝命,乃率其子瑦复来卜居,名其宅曰新堂。

嘉禾油榨屋杨氏

自宁远县迁此。

汝城横坵杨氏

始祖白清公。后裔明中叶由湖南宜章县平和迁汝城横坵。其中胜理迁教场坪横冲;鼎珠徙桂东,再迁横坵;南溪明成化由广东始兴迁居汝城三 下。至1932年,已传28代,共100余人。

汝城浅堆村杨氏

始迁祖应镇公,明万历时自宜章县水落迁汝城县浅堆村。至1932年,已传12代,丁口100余人。

汝城延寿石篱下杨氏

始迁祖翠成公,明洪武5年(1372)由广东始兴县迁汝城延寿石篱下。三世福祯徙白金村;福源徙西岭。至1932年,已传21代,共1800余人。

汝城曲坑杨氏

始迁祖士友公,清康熙时自广东乐昌县杉木洞迁此。至1932年,已传8代,共10余人。

汝城东岭白石头杨氏

始迁祖德富公,清顺治9年(1652)自广东仁化县扶溪黄石坑村迁此。后裔分布下沙界、塘湾山下及广西、广东连州。至1932年,已传11代,300余人。

零陵水口山区杨氏

始祖智通公,明天顺年间自江西泰和客游湖湘,明成化3年(1467)至长沙定冲桥,成化6年至19年在永州和零

陵西乡隆庆里一带经商,并定居于梅溪。族人分布于大皮口、楼子底、大树脚等地及四川。

道县登封乡一都杨氏

始祖系福建泉州府镇江县人,于清顺治18年(1661)随海成公进京,康熙元年(1662)奉旨按察衡州府。因力不能耕,转回投旗。24年到永州府,36年到道州登封乡一都一甲落业。后人分布达头山、草鞋坪、兴桥、官家岭、罗洞、豪福等村。

东安杨氏

始祖相师公,宋英宗时任户部尚书,为避金乱,于北宋末携四子道、远、通、达游泉陵,遂卜居。远后任东安教谕,定居东安。

宁远双板桥乡杨氏

原籍中原成纪(今河南洛阳),唐时始迁祖房公为郴州刺史,告老退休时,赴道州看望同乡元结,路经宁远,慕山水秀丽,卜居董州坪(今双板桥乡),后裔散居桐山、逍遥岩、双板桥乡一带。

宁远南乡杨氏

明末时从江西泰和徙宜章,再迁宁远南乡。后分居于水市车头铺、罗家沙洲等地。

蓝山北屏杨氏

始迁祖璋山公,名畋(一曰始迁祖从荣),宋乾德年间奉旨南征,由山西大同县转汴梁迁湘,开

基于蓝山县北屏乡石爻村。族人分布县境各乡镇及嘉禾、道县、广东乳源等地。至1948年,已传38代,共4300余人。合族总祠在北屏乡牌楼脚,分祠有十五处。

蓝山凤感乡七甲杨氏

清乾隆初年由宜章迁此。

蓝山凤感乡镇南堡杨氏

始迁祖玉琏公,清季由宁远迁来。至1931年,凡6户,男9人,女8人,共17人。

蓝山舜乡右江洞杨氏

始迁祖朝斌公,清顺治时自江华来。至1931年,凡4户,男8人,女13人,共21人。

蓝山舜乡杨家润杨氏

始迁祖舍公,明初由宁远平田迁来。至1931年,凡48户,男90人,女74人,共164人。

蓝山大慈乡倒牛角杨氏

始迁祖凤飞公,清康熙由蓝山同义迁此。至1931年,凡12户,男12人,女9人,共21人。

新田博大乡砠脚坊杨氏

始迁祖百一郎,元时自福建侯官因兵乱迁此。至1948年,已传22代,共110人。族人分布十字铺。

新田崇益乡永桂城杨氏

始迁祖明荣公,清乾隆间自祁阳徙居此。至1948年,已传12代,共17人。

新田博大乡杨家杨氏

清咸丰年间自宜章徙居此。至1948年,已传9代,共200人。宗祠在上杨家。

祁阳杨家洲杨氏

始祖千仕公,明洪武初年从江西迁零陵,定居黄阳司堆塘。越三世孙才通转迁祁阳杨家洲。后嗣分居丝塘冲、双江口、宝方寺。

祁阳下七渡杨氏

开基祖树德(六十八郎),明洪武间由江西吉水迁入祁阳下七都(今下七渡)。

湘西杨氏

谱称嫡祖再思之父居本于唐文宗

开成4年(839)由淮南(杨州)丞调守叙州(今湖南黔阳、会同一带),治龙标(今黔城),开拓五溪(舞阳河、清水江、渠阳河、辰水、巫水)侗寨。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再思生于五溪侗乡,14年随父居叙州,后因功知叙州事,守沅州(今湖南芷江),五代时再思仍奉唐朝正朔,改叙州为"诚州"。后周显德元年逝于诚州,葬今贵州黎平佳所长岭岗。聚五氏,生十子:政隆、政滔、政修、政约、政款、政绾、政岩、政嵩、政权、政俭(钦)。政隆兄弟于宋太祖开宝8年贡土称臣。宋廷封政岩为诚州刺史。政隆为临州知府,治湖南洞口。政滔为湖耳古州柳州等处都总管防御史,治贵州湖耳;政修为刺史,治湖南城步;政约为古州抚使,治洪州。政绾为播州知州,居湖南绥宁。政嵩为防疆使,治防疆。政权为太尉,治潭溪。政俭为威胜将军,镇黔阳。并追封再思为诚州刺史,赐爵英惠公,立庙于湖南靖州飞山。后裔分布于湘、黔、滇、桂、川五省六十八县,有苗、侗、土家、瑶、布依、水等多种民族。名人甚多,如果勇侯杨英,鸦片战争间率部抵御侵略。杨荩臣参加辛亥革命,为贵州首任都督。杨胜治为第十军上将军官。杨至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怀化杨氏

始祖明则公,北宋年间由关西迁江西泰和鹅颈大丘赵州桥梅丁坳。三世祖首选迁贵州铜仁府;首

达迁靖州莳竹县九宕梆洞,首达生七子:正金居托口,正玉居洪江岩头湾,正满居岩里,正堂居新路河,正福居辰溪木州,正禄居泸溪,正寿居常德太平门。正堂生四子:才稳居铜安(铜湾)龙家湾(后改杨家堤);才广居卧龙杨氏屋场;才进居白岩青山下(黄溪);才祯居淇滩。

怀化卧龙杨氏

始祖继隆公,明永乐年间由江右迁湘,开基于本省黔阳卧龙乡(今怀化接龙乡)。族人多分布在黔阳、溆浦、辰溪、湖北来凤等地。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达到20000余人。清乾隆40年(1775)建宗祠于卧龙老屋院。

黔阳杨氏

始祖克勤公,讳辛,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人,明初自江西宁都从黔宁王开滇,授武略将军,世袭云南左卫左所千户,入官籍。至十二世文赐,字聿修,历仕安徽安庆府,以孙官赠中宪大夫,家黔阳,是为迁湖南祖。十四世兆李,字仲燮,号梦莲,乾隆举人,仕河南汝州直隶州知州,有政绩,晚归省垣,为清戏剧家。同怀兄兆杏,字春晖,号晴园,历仕湖北通山县知县,署汉阳府盐捕通判,为官清廉,致仕时一文不名。

沅陵楠木铺杨氏

始迁祖庚七公,明永乐元年(1403)自江西万安县百家村拔军下屯而卜居于此。

沅陵清浪杨氏

明洪武2年(1369)辟土开疆,大移豫章稠民,始祖木庆公自江西迁常德,后移辰州。四世孙汝玉偕弟定居清浪。

浦阳和坪杨氏

始迁祖徽猷公,原籍江西吉水县。宋建隆3年(962)同其甥刘滔徙溆浦阳和坪。

溆浦小水田杨氏

始迁祖显英公,原籍江西泰和县。后周显德中,由进士任谏官,宋初弃职徙溆浦小水田。

溆浦小横垅杨氏

始祖士贞公,原籍江西泰和县,明初驻防贵州,旋徙溆居桃山。明永乐2年(1404),其子镰、铭、钊等复以屯田徙居小横垅。清宣统年间,与张、贺、李诸姓相约,屯田不许卖出外姓。

溆浦杨家坪杨氏

始迁祖圣经公,原籍江西清江县,明嘉靖时徙溆浦杨家坪。子二贤斐、贤征。

溆浦虎皮溪杨氏

始迁祖通金公,原籍泸溪,清初徙溆浦虎皮溪。

溆浦七家村杨氏

始迁祖伏麒公,原籍武冈州,初奉其母迁居黔阳,后由黔阳徙溆浦七家村。

溆浦桥江杨氏

始迁祖寿香公,清同治10年(1871)自江西丰城县徙溆浦桥江。

麻阳杨氏

自芷江迁入麻阳。字派:国诚廉治启隆文,世慎洁白光前烈。

麻阳文昌阁毛坪杨氏

自尧市沟水溪迁此。字派:圣朝达丹西,直通昌光秀,天启学进世,国正永长春。

麻阳库屯杨氏

明永乐元年(1403)自江西迁江口石垅溪,生四子,长、次居库屯,三子迁贵州,四子迁苗乡。

新晃杨氏

始迁祖虎威公,字朝缵,明洪武初年由会同县四洞乡移居晃县琴堂乡同古。族人分布在楚、黔、滇、蜀等地。至1948年,已传29代,全族人口12000余人。支祠在登丰乡橙村街头。

新晃中寨侗族杨氏

始祖天应公为再思公十二世孙。天应公高祖总公,曾祖寿公因避元乱,散住八闽豫章,承袭遂绝。祖凤公由江西泰和移居武陵龙阳(今汉寿),父康公,叔父宁公徙居城步县罗蒙寨,复徙靖州飞山。天应公于明洪武23年生于飞山。明永乐年间天应公又徙居新晃中寨出云洞,三传至再权公,字文炳,再权公子四:正音、正曾、正宗、正润,四房于1914年合修族谱。清乾隆57年(1792)建祠于高枧村,清道光29年(1849)建新祠于中寨。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天长,世遵清德风标远,学绍名儒手泽芳,祖述善谋诒燕翼,宪章伟烈振麟祥,相传宏作群英炳,代起人文艺苑香。

芷江杨氏

始迁祖通一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丰城县株树巷洪桥头因避兵旱之灾迁此。

芷江杨氏

始迁祖文政、文才、文斌,明洪武末年由江西丰城县朱氏巷迁此。

会同杨氏

迁湘始祖景伍公,元至正年

间自江西泰和奉旨征苗,落籍靖州,其子于明洪武间徙居会同。族人分布在万坛背、城八甲、丰山、和平等地。明末清初建总祠于县城内。至1948年,已传20代,丁口1508人。

会同杨氏

始祖达公,江西金谿人,元大德间勅千户,出任云南,秩满过会同而卜居安一里吉巢村。

会同杨氏

始迁祖昌远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丰城宦湘,定居会同。

会同高椅村杨氏

始祖通碧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中排屋基,其孙昌国公于宋末元初携子盛隆、盛榜徙楚之靖城,旋隆、榜二公徙会同水一里瓦窑平。盛榜公子四:廷秀、廷茂、廷先、廷科,秀、茂二公徙居会同水二里高椅村。秀、茂房族谱始修于清嘉庆11年(1806),光绪3年(1877)二修。本族名人杨柳青,道光进士。旧派:廷进再政通光昌盛(循环使用)。乾隆间重订派语:廷进再政通,光昌盛世宏,国运荣其远,家声吉庆同,继承思祖泽,万代永兴宗。

靖州大山脚杨氏

谱称始祖再兴公仕宋征苗,由武冈、城步迁靖,至昌景公再迁山脚。至清光绪34年(1908),已传21代。

靖州小开杨氏

始祖为隋时越王侗弟杨明,官中书,镇楚南,生有三子:进、全、荣。荣之子福生俊,俊生虎、彪、龙三子,龙即迁居靖州大由乡之小开。

通道江口太阳坪杨氏

始迁祖大伞公,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徙此。

通道杨氏

始迁祖进昌公,明洪武初年由江西泰和县宦湘,开基于通道县中心镇。族人分布在高寨、黄强、竿子溪、大经流溪、寨老、杨家屯、黄土屯等地。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1200余人。宗祠在县城中山街。

泸溪杨氏

始迁祖士龙公,明宣德初年由江西吉水县官湖南泸溪典史,开基于泸溪县武溪镇。族人分布武浦两镇及忠孝、和平、仁义等乡。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0余人。宗祠在县城上西街上坊十甲杨家巷。


相关内容

  • 从杨氏族谱看杨时故里
  • 从杨氏族谱看杨时故里 曾学榕 [摘要]考证各地杨氏谱碟,证实杨时出生地在将乐县城北郊龟山脚,杨时直系祖"南迁三湖"说是没有史实根据的造假之词. [关键词] 杨氏族谱 "南迁三湖"是伪说 杨时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 宋朝政和五年(1115年),杨时从萧山知县任满返 ...

  • 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
  • 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卷3) (2010-04-07 08:55:16) : 湖南 湖北 杨氏 字辈 字派 慎踪追远,饮水思源,问祖寻根,传承后世.我最近重新整理了<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希望对同样在苦苦"问祖寻根"的杨家子孙们有所帮助.上接<全国杨氏 ...

  • 山东齐河焦庙曲屯村杨氏族谱(2015年)
  • 杨氏族谱公元二零一五年 该族谱族人主居地在山东省齐河县焦庙镇曲屯村周围,因族人新生陆续倍增,如久不续族谱,必致长幼失序,服支不清,亲疏莫辩,将影响族人之间的团结.凝聚及互帮互助.我辈生者实愧先人和后世,今将由十三世杨穆温主持的九二年谱续加,将族谱重新整理.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 ...

  • 关于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杨氏的起源. 2.     阅读相关的报刊.教科书,搜集有关杨氏名人的资料. 3.     上网浏览有关杨氏人口数量的 ...

  • 壮族与客家杂居的空间结构分析
  • 壮族与客家杂居的空间结构分析 --壮族与客家关系研究之一* 袁丽红 [摘要] 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移民运动,客家人不断进入壮族聚居地区,逐渐形成壮族与客家杂居的局面.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壮族的分布以桂西南.桂西最为集中,往东逐渐递减:客家的分布以桂东南最为集中,往桂西.桂西北逐渐递减,桂中地区是壮 ...

  • 家训家书家规
  • <林俊家训> <林俊家训>-- 明·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林俊撰 林俊(1452-1527)字待用,一作大用,号见素.云庄,今莆田市荔城区人,"九牧林"后裔.司礼太监怀恩叩头奏说:"杀俊将失百官心,奴才死也不敢奉诏."宪宗大怒说:" ...

  • 湖广填四川萧氏
  •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族谱就是众多文 化遗产中的一份瑰宝,是通过人类数千年文明演进逐渐形成的,并用书面形式保 存下来的重要历史文献.那种认为族谱仅是一个家族的"世系录"."生庚簿" 的观点,是一种狭隘的肤浅认识,甚至于在当今还认为 ...

  • 中华姓氏---- 单姓
  • 单姓(Shàn xìng),中国姓氏之一.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2.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单氏来源:三千零五十年前,周成王封其少子臻[经考古证实为谬误].单氏来源:根据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盘铭文显示,单氏高祖为周文王族弟. 在当今姓氏排行榜 ...

  • 朱氏现存家谱
  • 朱姓现存家谱 2008-03-06 05:36 中国国家·大兴朱氏家乘五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锡庚撰 河北省 河北抚宁·朱氏谱图一幅 藏地: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未村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稿本 上海市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朝坤等修 清嘉庆七年(1802年)刊本四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