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范文

浅谈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本文由论文文库工作室整理编辑,仅供参考学习,如发现文章有遗漏缺失部分 敬请来询!(工作QQ1548927986) 更多论文写作、期刊发表 辅导帮助 欢迎咨询!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 结合政策法规,调查分析各类涉药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与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几乎无资金投入,开展得极不平衡。因此,必须加大行政干预力度,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现状 重视程度 工作建议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调节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世界各国住院病人发生ADR的比率为10-20%,其中5%死于严重ADR。我国的ADR发生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0-30%,每年因ADR入院患者达500万人次,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ADR[1]。

1961年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为代表的多起严重药害事件后,世界各国对ADR高度重视,严格了新药审批制度,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004年3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联合签发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实施两周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由点到面地逐步开展,对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迟、开展时间短,加之有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进展缓慢、覆盖面低。笔者通过对近百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这项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提出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

1 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指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提出对有关药品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同时,认真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反馈工作,防止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人民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必须了解ADR产生的原因,为开展监测工作找准了切入点,以及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1.1 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1.1.1 药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药物药理作用的二重性,如山莨菪碱解痉时引起口干、颜面潮红;药物体内外的相互作用,如药物吸收与代谢、肝药酶、血浆蛋白结合点竞争的影响;药品剂型的影响,如异山梨醇酯的普通片和控释片的影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辅料、杂质的影响,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品贮藏保管条件的影响,如吗啡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等。

1.1.2 机体因素

主要表现为患者年龄的差异,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使用;种族的差异,如阿司咪唑对心功能影响在美洲人与亚洲人之间的区别;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如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时对强心苷的代谢,会引起不同的ADR;此外还有年龄、遗传因素、特异质遗传等方面的原因。

1.1.3 药品研究的局限性

药品上市前的动物毒性研究,主观上侧重与主要药理作用相关的ADR的直接毒性,对主观症状和过敏反应等价值研究深入不够,对存在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重现性研究数据不充分;药品上市前临床试验人群、人种选择的局限性,治疗方案、剂量、适应症控制的局限,样本量及观察时间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继续进行安全性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指特殊人群、脏器功能异常等安全性,药品相互作用安全性,药品上市后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对药品不良事件的自发报告局限性,特别是中成药注射剂生产技术的局限性等等。

1.1.4 药品使用管理

目前,某些药品生产缺乏计划性,市场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各种不规范的促销行为屡禁不止,临床用药过度,药学服务滞后;社会零售药房开办过火,公众自行购药行为空前,驻店执业药师寥寥无几,缺少合理的用药指导,这样肯定使ADR发生率升高。

1.2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2.1 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应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2 为新药上市前审评、上市后再评价提供依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2.3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防止医药资源的浪费。

1.2.4 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展示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1.2.5 促进新药的研制和开发,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1.2.6 促进临床药学的开展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

2.1 我国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规体系已经建立,在政策上有了保障。1999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在这以后陆续颁布的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医药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规的相关条款对ADR监测都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2004年3月15日,国家药监局、卫生部联合签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标志着ADR监测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2.2 2004年底,从国家到地方的药品安全行政监管机构、ADR技术监测中心等的技术组织框架已基本建成,机构建设、人员力量配备及工作覆盖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应该说这项工作的组织体系已现规模。因此,如双黄连注射剂,马兜铃酸及其相关中成药安全性文献评价,葛根素注射剂、甘露聚糖肽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等的ADR才得以反馈给社会公众,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2.3 信息化建设为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003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中心的2期网络建设试运成功,其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报查速度快、数据利用时效率高、管理成本降低等特点,实现了国际国内的信息资源共享,ADR报告的数量逐年上升,信息评价、反馈能力在加强,且规范程度明显提高,监测体系基本完善了预警和服务功能,特别能加紧对重点品种安全性评价与通报。

2.4 从目前情况来看,95%以上的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开展了ADR监测工作,基层医疗机构仅有10%开展这项工作,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几乎未启动这项工作。已开展ADR监测工作的医疗机构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许多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领导或职能部门对此没有高度重视,组织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人员配备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或不投入,ADR监测工作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开展得极不平衡。

2.4.2 政策法规及ADR监测知识的学习培训不到位或是未开展,致使这项工作的普及面小、参与性低。从调查来看,从事ADR监测的人员95%以上为兼职人员,且多为药学人员,护理人员参加的少,临床医生参加的就更少了。

2.4.3 报告的来源不足、数量偏少,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

以门诊药房、急诊科和患者退换药的自述为主,从临床医生护士处获得的信息比例很少;ADR评价必须以大量的病例报告为基础,而目前我国的报告数量与人口数量、药品消耗量、门诊及住院病例发生率不相吻合。在收集的信息中,65%报告填写合格,85%医疗机构只是填写报告,并未及时分析总结,90%医疗机构未建立ADR数据库。

2.5 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了解得少,因而,在认识上产生一定的误区。

2.5.1 把新药审批、药品检验和上市后的再评价混为一谈,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质量检验合格、贮存养护条件符合要求,且是正常的用法用量下,不可能出现ADR,不再需要ADR监测。这是常见的认识误区,实际上是对相关法规精神实质没有认真理解,对ADR相关知识没有认真学习。

2.5.2 在ADR监测中,有不良反应的药品就草率地下结论该药是假药或劣药。严格地讲,不管生产水平多么先进,ADR是客观存在的,如杨森公司生产的“息斯敏片剂”、辉瑞公司生产的“万络”,他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或对说明书进行了修改或采取了召回措施。客观上,只有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去分析研究,才能预防并避免ADR发生。

2.5.3 忽视ADR存在着个体差异,而与正常的医疗行为、用药无关。随着近年来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媒体的过度炒作,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相当多的医务人员甚至领导层对ADR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ADR就是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怕惹火烧身,看不到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限制导致的,不愿上报ADR。例如,我院曾有一被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6片、双氢克氯噻片治疗十天后,症状逐步改善,但出现了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症的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后转诊至外院进行治疗。两个月后,才开始逐步恢复,但医务人员却无人分析上报。无独有偶,不出两月,又有一位同样的患者也服用了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6片、双氢克氯噻片,此后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医务人员也未认真总结上报,直至患者家属到药监局投诉。

3 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

3.1 领导层进一步提高对ADR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医疗机构各级领导应重视和支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机构,建立健全ADR监测网络,设立必要的监测点。同时,加大对ADR监测工作的财政投入,促进ADR工作持续稳步地向前推进。

3.2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做好政策法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的培

训工作。特别是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办ADR监测方面的专题讲座、利用院内报刊、药讯或订阅《药品不良反应杂志》等宣传媒介,宣传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介绍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及产生的原因,纠正医务人员的错误认识,认真对待ADR事件,区别药物的ADR和临床常见的医患纠纷。

3.3 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ADR监测工作涉及到的相关法律责任即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实施)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重要的人身权利,ADR导致使用者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犯也是一种侵权,因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药品管理法》第93条规定,药品生产者、经营者、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药品管理法》第71条规定,国家实行ADR报告制度,未按要求报告ADR给使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药品还是一种产品,因此适用于《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2000年修订的《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它财产(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产品质量法》第43条、44条分别规定了受害人如何要求赔偿和应当如何赔偿的问题。

3.4 建立药品严重不良事件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我国于2003年非典后,加强了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完善,相继建立诸如禽流感、洪涝灾害等紧急处理预案。那么,对于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国家应建立药品严重不良事件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并建立严重病例报告追踪报告制度。

3.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和卫生机构,应加大对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控制好社会药房的数量和质量,重点抓好驻店执业药师的用药指导和继续教育工作。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积极参加到ADR监测工作中,及时了解药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DR,研究分析面对ADR的对策,为定期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可靠的依据。

3.6 积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强调临床用药的个体化,减少临床ADR的发生率。主要是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长期使用的药物、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者的用药和合并用药易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等,进行治疗药物的获益与风险的研究。

3.7 按办法要求,应加强报告体系建设,完善技术组织机构,尽快提高病例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建立有效的ADR数据库,并定期维护,切实为临床提供服务。

3.8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加强与医、护、患之间的交流,对临床研究药物及

新引进的药品和媒体重点报道的药品应特别关注,做好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并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同时,发挥两个重要监测点的作用,即药师在退换药管理中做好登记询问记录和护士在执行用药医嘱和巡视病房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

必须加大行政干预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ADR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孙定人,齐平.靳颖华主编.药物不良反应(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杨悦,李野.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法律责任研究[J].中国药房,2005,16(17):280.

浅谈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本文由论文文库工作室整理编辑,仅供参考学习,如发现文章有遗漏缺失部分 敬请来询!(工作QQ1548927986) 更多论文写作、期刊发表 辅导帮助 欢迎咨询!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 结合政策法规,调查分析各类涉药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与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几乎无资金投入,开展得极不平衡。因此,必须加大行政干预力度,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现状 重视程度 工作建议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调节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世界各国住院病人发生ADR的比率为10-20%,其中5%死于严重ADR。我国的ADR发生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0-30%,每年因ADR入院患者达500万人次,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ADR[1]。

1961年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为代表的多起严重药害事件后,世界各国对ADR高度重视,严格了新药审批制度,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004年3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联合签发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实施两周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由点到面地逐步开展,对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迟、开展时间短,加之有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进展缓慢、覆盖面低。笔者通过对近百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这项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提出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

1 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指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提出对有关药品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同时,认真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反馈工作,防止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人民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必须了解ADR产生的原因,为开展监测工作找准了切入点,以及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1.1 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1.1.1 药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药物药理作用的二重性,如山莨菪碱解痉时引起口干、颜面潮红;药物体内外的相互作用,如药物吸收与代谢、肝药酶、血浆蛋白结合点竞争的影响;药品剂型的影响,如异山梨醇酯的普通片和控释片的影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辅料、杂质的影响,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品贮藏保管条件的影响,如吗啡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等。

1.1.2 机体因素

主要表现为患者年龄的差异,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使用;种族的差异,如阿司咪唑对心功能影响在美洲人与亚洲人之间的区别;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如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时对强心苷的代谢,会引起不同的ADR;此外还有年龄、遗传因素、特异质遗传等方面的原因。

1.1.3 药品研究的局限性

药品上市前的动物毒性研究,主观上侧重与主要药理作用相关的ADR的直接毒性,对主观症状和过敏反应等价值研究深入不够,对存在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重现性研究数据不充分;药品上市前临床试验人群、人种选择的局限性,治疗方案、剂量、适应症控制的局限,样本量及观察时间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继续进行安全性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指特殊人群、脏器功能异常等安全性,药品相互作用安全性,药品上市后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对药品不良事件的自发报告局限性,特别是中成药注射剂生产技术的局限性等等。

1.1.4 药品使用管理

目前,某些药品生产缺乏计划性,市场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各种不规范的促销行为屡禁不止,临床用药过度,药学服务滞后;社会零售药房开办过火,公众自行购药行为空前,驻店执业药师寥寥无几,缺少合理的用药指导,这样肯定使ADR发生率升高。

1.2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2.1 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应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2 为新药上市前审评、上市后再评价提供依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2.3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防止医药资源的浪费。

1.2.4 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展示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1.2.5 促进新药的研制和开发,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1.2.6 促进临床药学的开展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

2.1 我国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规体系已经建立,在政策上有了保障。1999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在这以后陆续颁布的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医药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规的相关条款对ADR监测都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2004年3月15日,国家药监局、卫生部联合签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标志着ADR监测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2.2 2004年底,从国家到地方的药品安全行政监管机构、ADR技术监测中心等的技术组织框架已基本建成,机构建设、人员力量配备及工作覆盖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应该说这项工作的组织体系已现规模。因此,如双黄连注射剂,马兜铃酸及其相关中成药安全性文献评价,葛根素注射剂、甘露聚糖肽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等的ADR才得以反馈给社会公众,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2.3 信息化建设为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003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中心的2期网络建设试运成功,其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报查速度快、数据利用时效率高、管理成本降低等特点,实现了国际国内的信息资源共享,ADR报告的数量逐年上升,信息评价、反馈能力在加强,且规范程度明显提高,监测体系基本完善了预警和服务功能,特别能加紧对重点品种安全性评价与通报。

2.4 从目前情况来看,95%以上的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开展了ADR监测工作,基层医疗机构仅有10%开展这项工作,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几乎未启动这项工作。已开展ADR监测工作的医疗机构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许多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领导或职能部门对此没有高度重视,组织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人员配备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或不投入,ADR监测工作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开展得极不平衡。

2.4.2 政策法规及ADR监测知识的学习培训不到位或是未开展,致使这项工作的普及面小、参与性低。从调查来看,从事ADR监测的人员95%以上为兼职人员,且多为药学人员,护理人员参加的少,临床医生参加的就更少了。

2.4.3 报告的来源不足、数量偏少,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

以门诊药房、急诊科和患者退换药的自述为主,从临床医生护士处获得的信息比例很少;ADR评价必须以大量的病例报告为基础,而目前我国的报告数量与人口数量、药品消耗量、门诊及住院病例发生率不相吻合。在收集的信息中,65%报告填写合格,85%医疗机构只是填写报告,并未及时分析总结,90%医疗机构未建立ADR数据库。

2.5 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了解得少,因而,在认识上产生一定的误区。

2.5.1 把新药审批、药品检验和上市后的再评价混为一谈,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质量检验合格、贮存养护条件符合要求,且是正常的用法用量下,不可能出现ADR,不再需要ADR监测。这是常见的认识误区,实际上是对相关法规精神实质没有认真理解,对ADR相关知识没有认真学习。

2.5.2 在ADR监测中,有不良反应的药品就草率地下结论该药是假药或劣药。严格地讲,不管生产水平多么先进,ADR是客观存在的,如杨森公司生产的“息斯敏片剂”、辉瑞公司生产的“万络”,他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或对说明书进行了修改或采取了召回措施。客观上,只有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去分析研究,才能预防并避免ADR发生。

2.5.3 忽视ADR存在着个体差异,而与正常的医疗行为、用药无关。随着近年来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媒体的过度炒作,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相当多的医务人员甚至领导层对ADR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ADR就是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怕惹火烧身,看不到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限制导致的,不愿上报ADR。例如,我院曾有一被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6片、双氢克氯噻片治疗十天后,症状逐步改善,但出现了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症的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后转诊至外院进行治疗。两个月后,才开始逐步恢复,但医务人员却无人分析上报。无独有偶,不出两月,又有一位同样的患者也服用了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6片、双氢克氯噻片,此后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医务人员也未认真总结上报,直至患者家属到药监局投诉。

3 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

3.1 领导层进一步提高对ADR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医疗机构各级领导应重视和支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机构,建立健全ADR监测网络,设立必要的监测点。同时,加大对ADR监测工作的财政投入,促进ADR工作持续稳步地向前推进。

3.2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做好政策法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的培

训工作。特别是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办ADR监测方面的专题讲座、利用院内报刊、药讯或订阅《药品不良反应杂志》等宣传媒介,宣传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介绍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及产生的原因,纠正医务人员的错误认识,认真对待ADR事件,区别药物的ADR和临床常见的医患纠纷。

3.3 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ADR监测工作涉及到的相关法律责任即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实施)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重要的人身权利,ADR导致使用者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犯也是一种侵权,因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药品管理法》第93条规定,药品生产者、经营者、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药品管理法》第71条规定,国家实行ADR报告制度,未按要求报告ADR给使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药品还是一种产品,因此适用于《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2000年修订的《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它财产(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产品质量法》第43条、44条分别规定了受害人如何要求赔偿和应当如何赔偿的问题。

3.4 建立药品严重不良事件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我国于2003年非典后,加强了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完善,相继建立诸如禽流感、洪涝灾害等紧急处理预案。那么,对于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国家应建立药品严重不良事件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并建立严重病例报告追踪报告制度。

3.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和卫生机构,应加大对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控制好社会药房的数量和质量,重点抓好驻店执业药师的用药指导和继续教育工作。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积极参加到ADR监测工作中,及时了解药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DR,研究分析面对ADR的对策,为定期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可靠的依据。

3.6 积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强调临床用药的个体化,减少临床ADR的发生率。主要是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长期使用的药物、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者的用药和合并用药易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等,进行治疗药物的获益与风险的研究。

3.7 按办法要求,应加强报告体系建设,完善技术组织机构,尽快提高病例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建立有效的ADR数据库,并定期维护,切实为临床提供服务。

3.8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加强与医、护、患之间的交流,对临床研究药物及

新引进的药品和媒体重点报道的药品应特别关注,做好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并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同时,发挥两个重要监测点的作用,即药师在退换药管理中做好登记询问记录和护士在执行用药医嘱和巡视病房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

必须加大行政干预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ADR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孙定人,齐平.靳颖华主编.药物不良反应(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杨悦,李野.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法律责任研究[J].中国药房,2005,16(17):280.


相关内容

  • 最新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模板
  •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致谢词优秀范文 个人原创有效避免雷同 值得下载 历时三个月的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也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作为×××大学(改成自己中药学专业所在的大学)中药学专业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亲爱的同学和敬 ...

  •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
  •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其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我国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有关血药浓度监测.抗菌药物 ...

  •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doc1[1]
  • 药学服务与医用指导 通辽职业学院药学院 06级药学二班 王冬岩 指导教师:杨光 [摘要] 药学服务是一种实践,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同时必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并获得效果,不管是预防性的,治疗性的或恢复性的,无论是在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急诊患者,药学服务要直接面向需要服 ...

  • 论文网 安定注射液保留灌肠抢救小儿惊厥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 一建 [临床医学论文网]-医药学-论文网-中大网校论文网 论文网医药学临床医学关注我们 浅谈糖尿病的护理2013/6/1 妇科恶性肿瘤应用... 安定注射液保留灌肠抢救小儿惊厥的疗效观察和护理2013/6/1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 www.wangxiao.cn/lunwen/yyx/9... 2 ...

  • 药学实习鉴定范文
  •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实习,让我在从中明白到,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工作上,都使我有所了解和收获. 每天的实习工作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样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看到 ...

  • 药学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 我的专业是药学专业。XxXx年,我在北京XxXx公司进行了Xx个月的实习,也是公司的第一批医大实习生。 时间荏苒,一转眼,已经度过了四个月的实习生活。这四个月,是我们紧张而充实,,飞速成长的四个月。回想在每天的实习工作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样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看到了自己本身 ...

  • 司法医学鉴定自查报告
  • 一、深入开展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廉洁从医意识 (一)大力加强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协调有关媒体以及充分利用自身网络等载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教案,课件,范文,论文,试题,反思,评课,说课,板书,课改,总结,公文,美容,瑜伽,减肥策措施,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

  • 2017医药学毕业论文范本
  • 2017医药学毕业论文范本 导语:在补充药品的时候,有的药品在外观上极为相似,调剂师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加上有的相似药品摆放的位置都比较相近,不但会造成摆放时的错误,在调剂上也会出现差错. 论文题目:浅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及防止措施 摘要:药品的安全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做好医院药房药品的监管 ...

  • 文档关于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的论文范文
  • 饮食文化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