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环境_王成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环境

王  成

化学工业部

    凡建博物馆都要选址,馆址选择的实质是馆址环境的选择,馆址选择的环

境地段需有合适面积,目前的选址面积普遍太紧会影响可持续发展;博物馆所

选环境应能建成博物馆群,国外已很普遍而国内尚未出现,需多年努力方能出

现。

建造博物馆建筑首先要决定建在哪里,这就是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馆址选择就是选择博物馆建筑需要的合适基地,简称选址。

博物馆馆址选择的好坏与否对博物馆各项工作影响极大。由于馆址选择不当而造成遗憾的博物馆为数不少,它往往会给博物馆建筑为解决选址上的某种不足而增加大量建设资金,更可能给博物馆造成始终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严重影响该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甚至需要重新选址再次新建。如建于1863年的埃及博物馆原建在开罗北部的布拉德,后因1878年被尼罗河泛滥而毁,不得不于1891年迁址吉萨,几年后才又在开罗市中心的现址建成开馆。我国也有因选址不当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另址再建的例子。而在选择到好的馆址上建的馆往往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正常使用下去。可见选好馆址是保证博物馆各项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博物馆建筑的选址须慎重行事、切不可掉以轻心。象中国科技馆在选定馆址并已完成二期工程后不久即在公开招标三期扫尾工程,突然于半年后宣布又要到另一新址建馆的做法,使新建成的数万平米的新馆竟被转眼间戴上老馆的帽子而将被抛弃,这种不论其重新选址的理由如何均显示了对选址的随意性与轻率程度。

由于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与特点决定了博物馆建筑与所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明确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与所选环境的关系,以便选好馆址。

 一、馆址选择的实质是馆址环境的选择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与艺术品的收藏、研究,陈列的永久性机构,因此要求博物馆建筑也要具有永久性。综观国外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建筑都可称为永久性建筑。如建于1603年的卡比多博物馆,建于1718年的圣彼得堡珍品陈列馆等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大英博物馆与柏林新博物馆等也有近二百年历史,至今都一直在被正常的使用,如无特殊,它们将一直被博物馆使用下去,成为名符其实的永久性博物馆建筑。

由于建筑具有不可移动的固定性特点,要使博物馆建筑具有永久性并永久地使用下去,首先要求博物馆所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在地段适合建造博物馆并成为永久性基地。

博物馆因有展览陈列常年向公众开放,因此博物馆建筑属于公共建筑。但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博物馆、建筑不仅与其它公共建筑一样都是人们公共活动的场所,却首先还是一个文物、标本与艺术品的永久收藏机构,博物馆的研究与展览陈列都是以收藏为基础的。因此博物馆建筑既要满足人的活动需要,更要满足藏品的永久收藏需要,要使它成为真正的“藏品之家”。然而由于博物馆的藏品不仅数量众多、损坏程度不一,而且材质繁杂,可说是各种材质一应俱全。而不同材质又有各自不同的防护条件,为使各种不同材质的藏品都能得到理想的防护条件而要求博物馆建筑具有全面的防护能力。诸如:防火、防盗、防震、防潮、防霉、防虫、防光、防尘等等的防护能力。某些藏品还有些特殊的防护要求也应具备。当然各馆因藏品的不同又有某一类或某几类藏品为主而要求博物馆建筑具有某种或某几种重点防护能力。为了能够永久完好地保存藏品,做到一点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一代代传下去,博物馆建筑要具备全面而严密的防护能力以保证藏品的绝对安全。

然而,博物馆建筑所需这些防护能力总是与馆址所在地段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及大气质量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还与人们长期按自然条件形成并经城市规划修正确认并实施的城市功能分区、道路布局、管线走向、设施定位等环境现状密切相连。一个城市中不同地段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自然环境对藏品的损害有些又是防不胜防的。适合博物馆建筑的环境能减少博物馆建筑对防护能力的特殊处理与建设资金,便能满足博物馆的种种要求,相反不适合博物馆建筑的环境会增加建筑上多种防护能力的处理与建设资金。即使如此,也会有些难以达到防护要求而始终影响藏品保护,成为博物馆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有些防护能力具备与否已不是建筑处理问题,而是建筑难以解决甚至是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然而,城市中的自然环境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长期按自然条件形成并经城市规划修正确认并实施的环境现状也很难作大的改变,更不会因建一个博物馆就能改变的客观环境。因此只有在建造博物馆建筑时选择能免遭自然灾害袭击与长期侵害博物馆藏品的环境地段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博物馆所在地段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则对博物馆的环境氛围有很大影响,对博物馆的观众数量及观众的参观质量有很大关系,会影响到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对纪念性博物馆而言,所在地段是否与纪念对象有密切相关的人文环境将决定该馆纪念性强弱甚至是否具有纪念性的大问题,也更影响到前来纪念参观的观众数量与纪念效果的如何。这种人文环境基本上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在建造博物馆建筑时同样需要选择尽可能好的人文环境。

由于环境的是否合适关系到博物馆能否正常开展各项业务、能否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以及能否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因此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与其它公共建筑的场地选择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博物馆所在环境有利于藏品保护、有利于观众参观、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有利于可持发展,只有选择这种有利的环境地段作为博物馆的永久性基地,才能在其上建造成合乎博物馆要求的永久性博物馆建筑。如果因馆址环境不合适而造成博物馆建筑不符合博物馆的使用要求,即使博物馆建筑是永久性建筑也不可能被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博物馆永久地使用下去。可见在博物馆馆址选择中,所选馆址的环境若是不利于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即使其它条件再好对博物馆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可以说博物馆馆址选择的实质是馆址环境的选择。

博物馆馆址选择应尽可能地选择城市中最有利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地段作为永久性基地来建造永久性的博物馆建筑,这是建好博物馆建筑的前提条件,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馆址选择是一个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的问题,而不仅是环境是否合适的问题,其中还有不少诸如征地费用、房屋拆迁量甚至如何安排拆迁问题,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意图,馆方打算、规划部门要求以及其它诸多实际问题等,不同地段的现实情况自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多方案比较,但只有在馆址环境基本符合选址条件的方案中选择其它条件是否合适。

二、馆址选择的环境地段需有合适面积

博物馆建筑所选环境地段的面积大小是否合适是能否成为永久性基地的又一条件。随着博物馆的演变与发展,使博物馆建筑对基地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加之不断发展扩大的需要,博物馆建筑所需的基地面积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占地面积,还需有一定的绿化面积、广场道路停车面积与预留扩建用地面积等四个部分。大面积绿化对环境的净化美化与对藏品的保护作用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尤其是绿化能防风防尘净化大气,调节小气候及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明显作用,要求博物馆馆区内有较大的绿化面积是必不可少;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人们基本上以车代步来博物馆参观,除乘坐公共交通外,各种旅游团组、机关团体学校乘坐大巴,还有乘坐小汽车来馆参观人数越来越多,因此馆内若没有一定数量的机动车停车场将会失去不少观众;博物馆随着藏品的增多及随之而来的工作量增多与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要求博物馆建筑规模也要相应的扩大,这对永久性的博物馆建筑来说就需要适时扩建,这是博物馆建筑的一大特点。若没有扩建用地则无法扩建,必然要阻碍博物馆的发展。因此,馆址选择的环境地段需有合适的面积才能使所选地段成为博物馆永久性馆址。

博物馆建筑总的基地面积以多少才为合适?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建筑的基地面积大小各异,有的比较宽松,有些却很紧张,但其中有个大致的规律,即新建馆时面积基本宽松,但随着博物馆本身藏品的增多对博物馆建筑的不断扩建,基地的面积变得越来越紧缺。除了扩建时还能征到比邻的扩建用地的少数馆之外,各馆再没有比新建馆时的宽松程度了。因此在建馆时首先保证馆址基地面积中将上述四大部分用地安排后仍然比较宽松才算比较合适。当然这只是大致的估算,尚需要量化分析、由于用地面积与博物馆建筑规模大小密切相关,因此以基地面积与博物馆建筑总面积之比来把握则比较科学。但就这一比例来看,各馆的出入也很大,甚至有若干倍的差别,基地面积大则固然好,但太大了会造成浪费也不符合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而太小了则会影响到馆区环境与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影响到所持续发展。因此要确定符合我国国情并符合我国博物馆发展的合适比例。遗憾的是于1991年颁布施行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中(JGJ66-9)与1994年新版《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均只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提到“新建馆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这一指标将使总体布局显得局促。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中有两条条款涉及这个问题,即在博物馆环境管理条内提到“在面积分配上,一般情况下,各类建筑物的基地总面积以控制在全部地段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为宜”,其中还未涉及建筑的扩建用地;而在博物馆的选址与环境条内提出“博物馆的总用地一般应为总建筑面积的两倍,如博物馆建筑平均按2层计算,其建筑密度为25%。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博物馆的部分建筑可建3层或3层以上,建筑密度可提高到30%,博物馆的总用地约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的1.4倍。”由此看出2倍的面积需建筑全部两层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四分之一的标准。河南博物院的基地为1.87倍接近2倍,其总平面布局已经排的较满却没有专留扩建用地,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地为1.33倍接近1.4倍,总平面布局已经排满,现时绿地为留扩建之用,一旦扩建绿化面积就所剩无几。该馆设计者说“用地略感局促,发展余地不大”。可见这2倍与1.4倍的标准应被当作最起码的最低标准,合适的标准应是3倍甚至4倍方可算是比较宽松。

然而综观我国近些年部分省市新建馆的基地面积比上述起码的最低标准还要低,除了纪念馆外达到2倍的是屈指所数,甚至有不少馆1.4倍也达不到并更有越来越低的趋势,甚至出现多座低于1的馆。如上海博物馆仅为0.58倍、上海科技馆仅为0.71、重庆三峡博物馆为0.55、中国电影博物馆为0.88、而首都博物馆仅为0.41。也许人们认为这是大城市土地紧张所致,而青海省博物馆地处大西北、土地并不十分紧张其基地面积也仅为0.88,而上海青浦区博物馆其基地面积仅为0.43,这恐怕就不仅是节约用地的原因。倘若真是因用地紧张所致,新建的纪念馆基地面积基本都大于2倍,有3倍、有4倍、甚至更多,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占地竟达9倍。其实由于纪念对象单一,其遗物不会有太多增加,纪念馆建筑无需太大,通常也无需大的扩建。那种以放大复制照片、制造大型景观,以众多当代人的所谓书画来充斥扩建的展厅并不能增加该馆的纪念性。因此纪念馆的基地面积则可适当偏小,而综合范围越多的博物馆如综合性博物馆几乎是什么文物标本艺术品都收藏,艺术类、历史类、自然类的博物馆也是该类的各种藏品皆要收藏。因此这些馆总会面临扩建而更需有较宽松的基地面积,然而我国的现状却与此相反。

虽然我国地少人多需节约用地,但这个节约应有个度,超过这个度而影响馆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可持续发展就不可取了。对此我们不仿再看看我国的近邻,地更少人口密度还比我国高得多的日本与韩国,大都市中的几个知名大馆的用地情况: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基地面积与总建筑面积比为9.13,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为3.7,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为5.45,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为6.31,…可见尽管土地比我国紧张得多,但博物馆建筑用地比起我国来反而宽松得多,还大大超过2倍,这也表明上述所提起码的最低标准是不应再低了。

基地面积太小的后果必将是馆区环境不仅不能得到进一步改善还会逐渐恶化,并逐渐影响馆内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博物馆不能可持续发展。为求继续发展,一是重新选择馆址另建更大的新馆,如我国目前不少馆的易地新建;二是坚守原馆而将部分藏品分出去建立分馆,如大英博物馆在1825年建成新馆,不料已容不下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现有的藏品了,花28年精心建成的新馆当然不能不用,而紧接着进行扩建,却由于基地缺乏扩建用地而不能作大的扩建,而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多只好陆续将部分藏品分出去建立分馆,并导致最终脱离本馆而独立,如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多座馆皆由大英博物馆分出而独立。上述两种做法都会给博物馆造成重大损害、都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认清扩建已成为博物馆建筑一大特点的今天不能不在选址时留有一定的扩建用地。

基地面积太小的原因也许是因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所谓老馆亦多建于上世纪60年代前后,至今才四五十年的历史,对博物馆建筑需适时扩建这一特点教训不多,体会不深,随着近些年经济条件的改善,攀比式的弃旧建新的来势较猛,而对选址留有扩建用地重视不够。难道,我国的博物馆建筑每过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就要弃旧建新一次?国外的知名大馆却都是走扩建之路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基地面积太小的原因也许是基建资金不足,从长远看,为节约建馆投资而不适当地过分压缩基地面积是不合算的。今后一旦再选扩建用地,地价将会更高,并很可能花再多的钱也找不到馆旁用地,而不得不远离本馆而建造分馆,这会给管理带来麻烦并分流观众等。由于新建馆的规模按发展规划确定,如陕西历史博物馆按20年藏品达30万件确定规模,但旧馆藏品才8万件,因此一次按规划建成新馆必然十分宽松并会有不少闲置。可见在经费不足情况下一次设计分期建造成为可能,因此与其压缩基地面积不如征够用地分期建馆,选建当前使用部分,日后再建余下部分更为稳妥。总之,只有选择到符合博物馆需要的环境与合适基地面积方能将其作为永久性馆址。

三、馆址选择的最佳环境应成博物馆群

我国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是否以环境选择为重点,可以从博物馆建筑在城市中的分布可以看出。以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为例,北京现有博物馆已超过百座,据全国之首,除遗址博物馆基本上就立在固定遗址外,其余选址的博物馆、尤其是一些大馆的馆址是各据一方,呈典型的东西南北中皆有的散点式布局形式,这种遍布全城的散点式布局形式似乎是表明北京市的环境到处都适合博物馆馆址选择要求,然而事实却并不然,北京各馆所选馆址的环境很少是理想的,就以国家博物馆来说,虽是位于市中心,但广场大片石材铺地,广场及周围地区绿化面积太少,春季风沙大,夏季炎热,冬季寒风凛冽,区域小气候难以改善,而其它馆则多在居民区或混杂区,缺乏应有的人文环境。偌大的北京市区被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不论其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有不同,因此只有某些区段适合博物馆的馆址需要而不可能全都适合,可见散式布局是博物馆选址没有注重环境选择而形成。这似乎是为了方便观众参观。但博物馆不同于商店、幼儿园、中小学校、旅游、饭店、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商业服务性文化性建筑,同一项目设施的营业服务项目大致相同,人们只需就近消费即可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各个设施均有一个服务半径问题,以便利顾客。而各博物馆的藏品与陈列都各不一样,不是参观了一个馆就可以不用参观其它馆,相反各馆的陈列人们都会感兴趣都需要学习,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散点式布局是保证了去就近的一个馆是方便些,但到其它各个馆就更为不便了。可见散点式布局既没有方便观众又使博物馆丧失了合适环境的选择的机会。这也表明了我国博物馆的馆址选择对环境选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城市中的博物馆的布局看:除众多的纪念馆与遗址博物馆就地建馆外、选址建造的博物馆也多不是采用散点式布局形式,而是成群建造博物馆群。所谓博物馆群是少则三五座多则十来座博物馆相互毗邻地建在一起或相距很近,而形成一个博物馆群体。虽然它的出现并不太久,但从伦敦南肯辛顿建成的博物馆群至今也有百多年历史了,那里群集了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皇家博物馆与伦敦地质博物馆等四个大馆,该馆群被称为“博物馆圣地”。如今不仅发达国家数量较多,而且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现,如墨西哥城的普尔特佩尧公园内聚集了六七座博物馆、新加坡圣陶沙岛上聚集了五六座博物馆。而这些博物馆群所在环境如何?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听到各种媒体有关博物馆群中的某博物馆易地重建或遭自然环境的侵袭,博物馆建筑都完好地被当着永久性建筑在正常使用,这足以表明博物馆群所选环境符合博物馆建筑选址时所需要。再具体点看,象位于荷兰鹿特丹博物馆公园中的四座博物馆群与位于东京上野公园中的十余座艺术博物馆与一座科学博物馆其环境之好自不必说,就是不在公园内的许多博物馆群所在环境也是极好的。如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河心岛上集中了国立美术馆旧馆,佩加蒙博物馆,国立美术馆和彼得博物馆等数座大馆,早就被称为博物馆岛,它们以桥与两岸相连,清洁安静更有美丽的风光,岛上还有皇宫、教堂及花园等,具有极好的文化氛围与历史氛围;又如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国会大厦前的博物馆群,十来座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分别在国会大厦前宽阔的绿地两侧,一直延伸到独立纪念碑下的大面积草坪及河流湖泊,其上又有几座纪念馆,雄伟气派,极好地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所在地段安静优美、有理想的小气候,虽不叫公园却是市中心的大公园,还如德国法兰克福穿过老城区的美因河岸旁,绿树成阴,河水清澈,绿树丛中一座座历史性建筑将两岸环境点缀得十分美丽,并具有真实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基本利用这些历史性建筑改群或改建成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十余座使其成为一个大型博物馆群而被称为“博物馆岸”。可见,国外博物馆选址时对十分注重环境的选择,总是选择最符合博物馆需要的城市环境地段来建造博物馆群,使各馆都能有最理想的环境地段的同时更便于发挥博物馆的群集效应,如便于互相交流,便于互相促进,便于创造浓烈的博物馆环境氛围,便于观众参观各馆等。因此,博物馆群在国外发展很快仅德国就有69个博物馆群,它已成为博物馆建筑选址时注重环境的标志。

针对我国博物馆建筑散点式布局具有既不能方便观众,更不能使博物馆选到合适的环境地段弊端,我国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势必应摈弃散点式布局,而借鉴国外这种形成博物馆群的布局形式。博物馆群的布局形式的前提是馆址选择时十分注重环境的选择,只有选到城市中最适合各博物馆需要的环境地段后才能规划博物馆群的建设。只有各个博物馆在馆址选择时把环境选择当作关键,才能自然地,不约而同地选到城市中最适合博物馆选址要求的地区来,而不会把各处都作为选址的合适地段。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环境

王  成

化学工业部

    凡建博物馆都要选址,馆址选择的实质是馆址环境的选择,馆址选择的环

境地段需有合适面积,目前的选址面积普遍太紧会影响可持续发展;博物馆所

选环境应能建成博物馆群,国外已很普遍而国内尚未出现,需多年努力方能出

现。

建造博物馆建筑首先要决定建在哪里,这就是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馆址选择就是选择博物馆建筑需要的合适基地,简称选址。

博物馆馆址选择的好坏与否对博物馆各项工作影响极大。由于馆址选择不当而造成遗憾的博物馆为数不少,它往往会给博物馆建筑为解决选址上的某种不足而增加大量建设资金,更可能给博物馆造成始终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严重影响该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甚至需要重新选址再次新建。如建于1863年的埃及博物馆原建在开罗北部的布拉德,后因1878年被尼罗河泛滥而毁,不得不于1891年迁址吉萨,几年后才又在开罗市中心的现址建成开馆。我国也有因选址不当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另址再建的例子。而在选择到好的馆址上建的馆往往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正常使用下去。可见选好馆址是保证博物馆各项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博物馆建筑的选址须慎重行事、切不可掉以轻心。象中国科技馆在选定馆址并已完成二期工程后不久即在公开招标三期扫尾工程,突然于半年后宣布又要到另一新址建馆的做法,使新建成的数万平米的新馆竟被转眼间戴上老馆的帽子而将被抛弃,这种不论其重新选址的理由如何均显示了对选址的随意性与轻率程度。

由于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与特点决定了博物馆建筑与所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明确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与所选环境的关系,以便选好馆址。

 一、馆址选择的实质是馆址环境的选择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与艺术品的收藏、研究,陈列的永久性机构,因此要求博物馆建筑也要具有永久性。综观国外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建筑都可称为永久性建筑。如建于1603年的卡比多博物馆,建于1718年的圣彼得堡珍品陈列馆等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大英博物馆与柏林新博物馆等也有近二百年历史,至今都一直在被正常的使用,如无特殊,它们将一直被博物馆使用下去,成为名符其实的永久性博物馆建筑。

由于建筑具有不可移动的固定性特点,要使博物馆建筑具有永久性并永久地使用下去,首先要求博物馆所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在地段适合建造博物馆并成为永久性基地。

博物馆因有展览陈列常年向公众开放,因此博物馆建筑属于公共建筑。但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博物馆、建筑不仅与其它公共建筑一样都是人们公共活动的场所,却首先还是一个文物、标本与艺术品的永久收藏机构,博物馆的研究与展览陈列都是以收藏为基础的。因此博物馆建筑既要满足人的活动需要,更要满足藏品的永久收藏需要,要使它成为真正的“藏品之家”。然而由于博物馆的藏品不仅数量众多、损坏程度不一,而且材质繁杂,可说是各种材质一应俱全。而不同材质又有各自不同的防护条件,为使各种不同材质的藏品都能得到理想的防护条件而要求博物馆建筑具有全面的防护能力。诸如:防火、防盗、防震、防潮、防霉、防虫、防光、防尘等等的防护能力。某些藏品还有些特殊的防护要求也应具备。当然各馆因藏品的不同又有某一类或某几类藏品为主而要求博物馆建筑具有某种或某几种重点防护能力。为了能够永久完好地保存藏品,做到一点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一代代传下去,博物馆建筑要具备全面而严密的防护能力以保证藏品的绝对安全。

然而,博物馆建筑所需这些防护能力总是与馆址所在地段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及大气质量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还与人们长期按自然条件形成并经城市规划修正确认并实施的城市功能分区、道路布局、管线走向、设施定位等环境现状密切相连。一个城市中不同地段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自然环境对藏品的损害有些又是防不胜防的。适合博物馆建筑的环境能减少博物馆建筑对防护能力的特殊处理与建设资金,便能满足博物馆的种种要求,相反不适合博物馆建筑的环境会增加建筑上多种防护能力的处理与建设资金。即使如此,也会有些难以达到防护要求而始终影响藏品保护,成为博物馆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有些防护能力具备与否已不是建筑处理问题,而是建筑难以解决甚至是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然而,城市中的自然环境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长期按自然条件形成并经城市规划修正确认并实施的环境现状也很难作大的改变,更不会因建一个博物馆就能改变的客观环境。因此只有在建造博物馆建筑时选择能免遭自然灾害袭击与长期侵害博物馆藏品的环境地段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博物馆所在地段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则对博物馆的环境氛围有很大影响,对博物馆的观众数量及观众的参观质量有很大关系,会影响到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对纪念性博物馆而言,所在地段是否与纪念对象有密切相关的人文环境将决定该馆纪念性强弱甚至是否具有纪念性的大问题,也更影响到前来纪念参观的观众数量与纪念效果的如何。这种人文环境基本上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在建造博物馆建筑时同样需要选择尽可能好的人文环境。

由于环境的是否合适关系到博物馆能否正常开展各项业务、能否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以及能否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因此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与其它公共建筑的场地选择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博物馆所在环境有利于藏品保护、有利于观众参观、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有利于可持发展,只有选择这种有利的环境地段作为博物馆的永久性基地,才能在其上建造成合乎博物馆要求的永久性博物馆建筑。如果因馆址环境不合适而造成博物馆建筑不符合博物馆的使用要求,即使博物馆建筑是永久性建筑也不可能被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博物馆永久地使用下去。可见在博物馆馆址选择中,所选馆址的环境若是不利于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即使其它条件再好对博物馆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可以说博物馆馆址选择的实质是馆址环境的选择。

博物馆馆址选择应尽可能地选择城市中最有利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地段作为永久性基地来建造永久性的博物馆建筑,这是建好博物馆建筑的前提条件,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馆址选择是一个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的问题,而不仅是环境是否合适的问题,其中还有不少诸如征地费用、房屋拆迁量甚至如何安排拆迁问题,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意图,馆方打算、规划部门要求以及其它诸多实际问题等,不同地段的现实情况自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多方案比较,但只有在馆址环境基本符合选址条件的方案中选择其它条件是否合适。

二、馆址选择的环境地段需有合适面积

博物馆建筑所选环境地段的面积大小是否合适是能否成为永久性基地的又一条件。随着博物馆的演变与发展,使博物馆建筑对基地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加之不断发展扩大的需要,博物馆建筑所需的基地面积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占地面积,还需有一定的绿化面积、广场道路停车面积与预留扩建用地面积等四个部分。大面积绿化对环境的净化美化与对藏品的保护作用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尤其是绿化能防风防尘净化大气,调节小气候及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明显作用,要求博物馆馆区内有较大的绿化面积是必不可少;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人们基本上以车代步来博物馆参观,除乘坐公共交通外,各种旅游团组、机关团体学校乘坐大巴,还有乘坐小汽车来馆参观人数越来越多,因此馆内若没有一定数量的机动车停车场将会失去不少观众;博物馆随着藏品的增多及随之而来的工作量增多与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要求博物馆建筑规模也要相应的扩大,这对永久性的博物馆建筑来说就需要适时扩建,这是博物馆建筑的一大特点。若没有扩建用地则无法扩建,必然要阻碍博物馆的发展。因此,馆址选择的环境地段需有合适的面积才能使所选地段成为博物馆永久性馆址。

博物馆建筑总的基地面积以多少才为合适?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建筑的基地面积大小各异,有的比较宽松,有些却很紧张,但其中有个大致的规律,即新建馆时面积基本宽松,但随着博物馆本身藏品的增多对博物馆建筑的不断扩建,基地的面积变得越来越紧缺。除了扩建时还能征到比邻的扩建用地的少数馆之外,各馆再没有比新建馆时的宽松程度了。因此在建馆时首先保证馆址基地面积中将上述四大部分用地安排后仍然比较宽松才算比较合适。当然这只是大致的估算,尚需要量化分析、由于用地面积与博物馆建筑规模大小密切相关,因此以基地面积与博物馆建筑总面积之比来把握则比较科学。但就这一比例来看,各馆的出入也很大,甚至有若干倍的差别,基地面积大则固然好,但太大了会造成浪费也不符合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而太小了则会影响到馆区环境与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影响到所持续发展。因此要确定符合我国国情并符合我国博物馆发展的合适比例。遗憾的是于1991年颁布施行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中(JGJ66-9)与1994年新版《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均只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提到“新建馆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这一指标将使总体布局显得局促。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中有两条条款涉及这个问题,即在博物馆环境管理条内提到“在面积分配上,一般情况下,各类建筑物的基地总面积以控制在全部地段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为宜”,其中还未涉及建筑的扩建用地;而在博物馆的选址与环境条内提出“博物馆的总用地一般应为总建筑面积的两倍,如博物馆建筑平均按2层计算,其建筑密度为25%。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博物馆的部分建筑可建3层或3层以上,建筑密度可提高到30%,博物馆的总用地约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的1.4倍。”由此看出2倍的面积需建筑全部两层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四分之一的标准。河南博物院的基地为1.87倍接近2倍,其总平面布局已经排的较满却没有专留扩建用地,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地为1.33倍接近1.4倍,总平面布局已经排满,现时绿地为留扩建之用,一旦扩建绿化面积就所剩无几。该馆设计者说“用地略感局促,发展余地不大”。可见这2倍与1.4倍的标准应被当作最起码的最低标准,合适的标准应是3倍甚至4倍方可算是比较宽松。

然而综观我国近些年部分省市新建馆的基地面积比上述起码的最低标准还要低,除了纪念馆外达到2倍的是屈指所数,甚至有不少馆1.4倍也达不到并更有越来越低的趋势,甚至出现多座低于1的馆。如上海博物馆仅为0.58倍、上海科技馆仅为0.71、重庆三峡博物馆为0.55、中国电影博物馆为0.88、而首都博物馆仅为0.41。也许人们认为这是大城市土地紧张所致,而青海省博物馆地处大西北、土地并不十分紧张其基地面积也仅为0.88,而上海青浦区博物馆其基地面积仅为0.43,这恐怕就不仅是节约用地的原因。倘若真是因用地紧张所致,新建的纪念馆基地面积基本都大于2倍,有3倍、有4倍、甚至更多,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占地竟达9倍。其实由于纪念对象单一,其遗物不会有太多增加,纪念馆建筑无需太大,通常也无需大的扩建。那种以放大复制照片、制造大型景观,以众多当代人的所谓书画来充斥扩建的展厅并不能增加该馆的纪念性。因此纪念馆的基地面积则可适当偏小,而综合范围越多的博物馆如综合性博物馆几乎是什么文物标本艺术品都收藏,艺术类、历史类、自然类的博物馆也是该类的各种藏品皆要收藏。因此这些馆总会面临扩建而更需有较宽松的基地面积,然而我国的现状却与此相反。

虽然我国地少人多需节约用地,但这个节约应有个度,超过这个度而影响馆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可持续发展就不可取了。对此我们不仿再看看我国的近邻,地更少人口密度还比我国高得多的日本与韩国,大都市中的几个知名大馆的用地情况: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基地面积与总建筑面积比为9.13,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为3.7,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为5.45,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为6.31,…可见尽管土地比我国紧张得多,但博物馆建筑用地比起我国来反而宽松得多,还大大超过2倍,这也表明上述所提起码的最低标准是不应再低了。

基地面积太小的后果必将是馆区环境不仅不能得到进一步改善还会逐渐恶化,并逐渐影响馆内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博物馆不能可持续发展。为求继续发展,一是重新选择馆址另建更大的新馆,如我国目前不少馆的易地新建;二是坚守原馆而将部分藏品分出去建立分馆,如大英博物馆在1825年建成新馆,不料已容不下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现有的藏品了,花28年精心建成的新馆当然不能不用,而紧接着进行扩建,却由于基地缺乏扩建用地而不能作大的扩建,而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多只好陆续将部分藏品分出去建立分馆,并导致最终脱离本馆而独立,如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多座馆皆由大英博物馆分出而独立。上述两种做法都会给博物馆造成重大损害、都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认清扩建已成为博物馆建筑一大特点的今天不能不在选址时留有一定的扩建用地。

基地面积太小的原因也许是因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所谓老馆亦多建于上世纪60年代前后,至今才四五十年的历史,对博物馆建筑需适时扩建这一特点教训不多,体会不深,随着近些年经济条件的改善,攀比式的弃旧建新的来势较猛,而对选址留有扩建用地重视不够。难道,我国的博物馆建筑每过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就要弃旧建新一次?国外的知名大馆却都是走扩建之路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基地面积太小的原因也许是基建资金不足,从长远看,为节约建馆投资而不适当地过分压缩基地面积是不合算的。今后一旦再选扩建用地,地价将会更高,并很可能花再多的钱也找不到馆旁用地,而不得不远离本馆而建造分馆,这会给管理带来麻烦并分流观众等。由于新建馆的规模按发展规划确定,如陕西历史博物馆按20年藏品达30万件确定规模,但旧馆藏品才8万件,因此一次按规划建成新馆必然十分宽松并会有不少闲置。可见在经费不足情况下一次设计分期建造成为可能,因此与其压缩基地面积不如征够用地分期建馆,选建当前使用部分,日后再建余下部分更为稳妥。总之,只有选择到符合博物馆需要的环境与合适基地面积方能将其作为永久性馆址。

三、馆址选择的最佳环境应成博物馆群

我国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是否以环境选择为重点,可以从博物馆建筑在城市中的分布可以看出。以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为例,北京现有博物馆已超过百座,据全国之首,除遗址博物馆基本上就立在固定遗址外,其余选址的博物馆、尤其是一些大馆的馆址是各据一方,呈典型的东西南北中皆有的散点式布局形式,这种遍布全城的散点式布局形式似乎是表明北京市的环境到处都适合博物馆馆址选择要求,然而事实却并不然,北京各馆所选馆址的环境很少是理想的,就以国家博物馆来说,虽是位于市中心,但广场大片石材铺地,广场及周围地区绿化面积太少,春季风沙大,夏季炎热,冬季寒风凛冽,区域小气候难以改善,而其它馆则多在居民区或混杂区,缺乏应有的人文环境。偌大的北京市区被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不论其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有不同,因此只有某些区段适合博物馆的馆址需要而不可能全都适合,可见散式布局是博物馆选址没有注重环境选择而形成。这似乎是为了方便观众参观。但博物馆不同于商店、幼儿园、中小学校、旅游、饭店、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商业服务性文化性建筑,同一项目设施的营业服务项目大致相同,人们只需就近消费即可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各个设施均有一个服务半径问题,以便利顾客。而各博物馆的藏品与陈列都各不一样,不是参观了一个馆就可以不用参观其它馆,相反各馆的陈列人们都会感兴趣都需要学习,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散点式布局是保证了去就近的一个馆是方便些,但到其它各个馆就更为不便了。可见散点式布局既没有方便观众又使博物馆丧失了合适环境的选择的机会。这也表明了我国博物馆的馆址选择对环境选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城市中的博物馆的布局看:除众多的纪念馆与遗址博物馆就地建馆外、选址建造的博物馆也多不是采用散点式布局形式,而是成群建造博物馆群。所谓博物馆群是少则三五座多则十来座博物馆相互毗邻地建在一起或相距很近,而形成一个博物馆群体。虽然它的出现并不太久,但从伦敦南肯辛顿建成的博物馆群至今也有百多年历史了,那里群集了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皇家博物馆与伦敦地质博物馆等四个大馆,该馆群被称为“博物馆圣地”。如今不仅发达国家数量较多,而且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现,如墨西哥城的普尔特佩尧公园内聚集了六七座博物馆、新加坡圣陶沙岛上聚集了五六座博物馆。而这些博物馆群所在环境如何?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听到各种媒体有关博物馆群中的某博物馆易地重建或遭自然环境的侵袭,博物馆建筑都完好地被当着永久性建筑在正常使用,这足以表明博物馆群所选环境符合博物馆建筑选址时所需要。再具体点看,象位于荷兰鹿特丹博物馆公园中的四座博物馆群与位于东京上野公园中的十余座艺术博物馆与一座科学博物馆其环境之好自不必说,就是不在公园内的许多博物馆群所在环境也是极好的。如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河心岛上集中了国立美术馆旧馆,佩加蒙博物馆,国立美术馆和彼得博物馆等数座大馆,早就被称为博物馆岛,它们以桥与两岸相连,清洁安静更有美丽的风光,岛上还有皇宫、教堂及花园等,具有极好的文化氛围与历史氛围;又如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国会大厦前的博物馆群,十来座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分别在国会大厦前宽阔的绿地两侧,一直延伸到独立纪念碑下的大面积草坪及河流湖泊,其上又有几座纪念馆,雄伟气派,极好地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所在地段安静优美、有理想的小气候,虽不叫公园却是市中心的大公园,还如德国法兰克福穿过老城区的美因河岸旁,绿树成阴,河水清澈,绿树丛中一座座历史性建筑将两岸环境点缀得十分美丽,并具有真实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基本利用这些历史性建筑改群或改建成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十余座使其成为一个大型博物馆群而被称为“博物馆岸”。可见,国外博物馆选址时对十分注重环境的选择,总是选择最符合博物馆需要的城市环境地段来建造博物馆群,使各馆都能有最理想的环境地段的同时更便于发挥博物馆的群集效应,如便于互相交流,便于互相促进,便于创造浓烈的博物馆环境氛围,便于观众参观各馆等。因此,博物馆群在国外发展很快仅德国就有69个博物馆群,它已成为博物馆建筑选址时注重环境的标志。

针对我国博物馆建筑散点式布局具有既不能方便观众,更不能使博物馆选到合适的环境地段弊端,我国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势必应摈弃散点式布局,而借鉴国外这种形成博物馆群的布局形式。博物馆群的布局形式的前提是馆址选择时十分注重环境的选择,只有选到城市中最适合各博物馆需要的环境地段后才能规划博物馆群的建设。只有各个博物馆在馆址选择时把环境选择当作关键,才能自然地,不约而同地选到城市中最适合博物馆选址要求的地区来,而不会把各处都作为选址的合适地段。


相关内容

  • 博物馆建筑设计论文
  • 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 郭坤,建筑学1303班,[1**********]6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展示文明,并对公众进行文化普及的公共产生场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意义上,博物馆强调其收藏保管与科学的研究功能,但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加 ...

  • 基站选址手册V2
  • 基站选址手册 第一部分 新建宏站 (一) 新建宏基站选址总体原则 基站选址主要从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角度提出的对站址的要求,包括站点具体位置.机房位置.天线支撑定点.天线高度及供电情况.传输路由等内容.基站选址应满足以下总体原则: 1. 基站选址前应根据网络容量和覆盖分析,以提升网络质量为根本目的制定 ...

  • 青岛市规划局规划管理主要依据
  • 青岛市规划局规划管理主要依据 行政管理工作依据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局下发文件等的规定进行.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6.中华人民共和 ...

  •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创作的思维方式及设计技巧3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应学习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设计:景观创造:自然观 Application ...

  • 游客接待中心建筑设计
  • 西岭雪山日月坪游客接待中心建筑设计 一.教学目的 1. 初步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程序与正确的设计构思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全过程: 2. 掌握参观.调查研究及收集资料的方法: 3. 建立对山地建筑设计特点的初步认识: 4. 建立对基本尺度的认识: 5. 初步掌握小型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求,建筑空间组合的方式, ...

  • 生产运作管理选址案例分析(结课作业论文)
  • 郑州花园路丹尼斯百货选址 案例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一. 案例背景 郑州丹尼斯百货(DENNIS )是台湾东裕集团麾下一家集百货.大卖场.便利店与物流中心等业态为一体的零售事业集团,也是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选定的两家台商百货零售试点之一.丹尼斯旗下有丹尼斯百货,丹尼斯大卖场,全日鲜便利 ...

  • 运城研究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的选址和设计方案--地方--人民网
  • 运城研究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的选址和设计方案 2010年07月02日09:13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7月1日,运城市市长王安庞,副市长武宏文.王健康召集有关专家和市国土.住建.规划等部门负责人,就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的选址和设计方案等进行协调和研讨. 按照市政 ...

  • 关于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策略思考
  • 文章编号:1000-6664(2000)03-0023-03 关于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策略思考 Thoughtsaboutthestrategyofthemeparkplanning&design 冯维波 (重庆师范学院旅游系,重庆400047) FENGWei2bo (Dept.ofTour ...

  • 大学城市与建筑专业毕业认知实习报告
  •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11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