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me

第17卷 第6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6月          Vol.17No.6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 Jun.2001

浅谈初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李景骏 (四川省平昌县中小学教研室 635400)

李雪梅 (四川省平昌县教师进修校 63540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1)0620012202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良好品质的黄

金时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初中阶段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少初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不注意听讲,走神,睡觉,甚至捣乱,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对练习、作业、考试等一切学习活动漠然置之,甚至由不学、其学习,则会有痛苦、紧张:

1.缺乏理想抱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内驱力,但有些初中生对目前升学、就业产生困惑和迷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学习当作一种额外负担,认为是为家长、老师完成任务,抱着“混”的态度,应付了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德育工作的成效不在一朝一夕,它渗透在整个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引导,才能日见成效。

在学生一学年的学习中,与学生有关的节日、纪念日很多。新年;3月5日“;五・一”劳动节;母亲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等。另外,学校每学年还要开展一些大型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运动会;排球赛;外出参观学习等等。班主任老师应该结合这些活动制订相应的德育教育目标,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在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中学习。

三、针对学生中的偶发现象,个别疏通及时引导。学生中的偶发现象很多,比较典型的是学生之间的纠纷和中学生的早恋现象。

学生之间因小事引起的纠纷是标准的偶发现象。遇到问题互不相让,争强好胜不吃亏,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遇到这种问题解决不能各打五十大板草草了事,息事宁人,要知道,

这种表面上的解决问题有可能引发更大的事端。比较好的办法是让双方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反省,自己要怎么做就能化解纠纷,而不是去指

事,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了。

2.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从学校环境、学生、教师、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安排等各方面都感到陌生,特别是知识的衔接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一个适应过程。,。

。初中学生正处,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广泛的兴趣。面临信息社会,他们对不少的新信息、新事物都想去亲自尝试、体验一番,而又缺乏辨别和正确处理的能力,其结果兴趣和求知欲没有集中到学习上去,耽误了学习时间,分散了学习精力,有的甚至把学习放到了被遗忘的角落。

4.学习跟不上要求,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学习过程是直接或间接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和培养自身能责对方为自己的粗暴辩解。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友爱、谦让、宽容的美德,从思想上去认识自己浅薄无理,从而避免重复发生类似事件。

如果说学生之间的纠纷是绝对的偶发事件,那么学生的早恋则是既偶然又必然的现象。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对异性的好感是必然的,可如果学生把握不住自己,迷乱了双方的情绪,使之不能正常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这就应算是偶发事件了吧,这个时候,绝不可兴师动众,如临大敌,也不要立即通知家长,全班点名批评。要知道任何一个错误的作法都可能把事情搞糟,甚至扰乱班上的正常气氛。我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喜欢同班的一名活泼的女生,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他看到这位女生对他并无特殊好感时,他陷入了深深苦恼,神思恍惚,成绩下降,眼看初三毕业,升学在即,一个好苗子将被早恋的苦恼击垮了,于是,我同他在学校葡萄架下连续三天利用自习课谈心,终于排解他内心的彷徨与苦恼,重新振作,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现在又被学校推荐出国深造。今天,当我反思这事,深感思想工作的重要,只有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才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总而言之,德育是成功教育的先导,大声的训斥,急于求成式的武断压制,甚至体罚代替不了循循善诱般的思想品德教育,细致而耐心的思想工作应象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只有心服才是成功的思想教育。

12

第17卷(总第85期)                李景骏 李雪梅:浅谈初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劳动的过程,无疑将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初中生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容易形成学习跟不上而成绩差的结果,加之个别教师对“差生”要求不当,使一些“差生”破罐子破摔,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

5.抵挡不住诱惑。初中生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强,但辨别是非能力差。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认为读书苦,不如去打工挣钱,活得潇洒自在。还有一部分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吃、穿、玩等享受上去了,赶时髦,与他人攀比,使学习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减少,学习成绩滑坡,达不到基本要求。

6.人际关系不协调,逆反心理严重。初中学生具有要求自主、独立的强烈愿望,自尊心强,爱面子。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民主平等意识,不一视同仁或处理方法不当等,使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个别学生与教师争吵,打骂教师;还有一些学生因同学之间关系不和谐,互相嫉妒,甚至发生磨擦;另有一些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心理,。

7.吃、穿、用,,缺少必要的条件,。由于他们刚开始独立过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经验不足,特别是一些“爱面子”的学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逃避现实的念头,不想学习,个别学生因此而辍学。

8.家庭的变故。目前社会上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父母离婚后,给学生心灵上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裂痕和创伤,得不到应有的父情母爱,个别学生的父母离异后对其子女都不过问,更谈不上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使他们感到无生存空间,根本无心思学习。

9.早恋。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体发育快,社会上淫秽音像制品泛滥,加之不少学校对青春期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不够,使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陷入早恋漩涡不能自拔而影响学习。

10.心理偏差。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更没有心理咨询辅导网络,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疏导。由于负面心理效应的积累,不少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自卑、自负、嫉妒、孤僻、脆弱、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之中,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上述原因的形成主要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怎样纠正、化解学生的厌学心理?笔者提出下面几点见解,供同仁参考。

1.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适应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亟待更新。在教育活动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观念上要做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性,以仁师的姿态教育指导学生;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循循善诱,严而有格,绝不能讽刺、挖苦、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感上要关心爱护学生,倾注师爱,一视同仁;言行上从点滴小事做起,起好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让

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教与学的效果才能产生共振效应。

2.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摒弃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等陈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吸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精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选择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到学习上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智力及知识水平,家庭环境,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类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进步。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恰当的鼓励,让他们找到自己前进的新起点。

3.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教学思想,、重课内轻课外、,。、丰富多采的班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动手动脑,把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延伸,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面临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人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特别是占初中学校大多数的农村初中基本上还是一块处女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应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各校有一名以上的专兼职教师。

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辅导站。通过讲课、辅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负面心理效应,指导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锻炼,塑造健全的人格,把智商和情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5.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寻求最佳教育点。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家长会、走访、书信等多种途径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意见,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克服过份溺爱、苛求或放任自流的心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正确评价及恰当要求子女,使教师和家长都全面了解学生,寻求最佳教育点,有机配合,形成合力,有针对性进行教育,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希望,不断奋进的学习空间。

6.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使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彻底根治淫秽音像制品等一切负面因素的影响,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3

第17卷 第6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6月          Vol.17No.6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 Jun.2001

浅谈初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李景骏 (四川省平昌县中小学教研室 635400)

李雪梅 (四川省平昌县教师进修校 63540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1)0620012202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良好品质的黄

金时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初中阶段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少初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不注意听讲,走神,睡觉,甚至捣乱,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对练习、作业、考试等一切学习活动漠然置之,甚至由不学、其学习,则会有痛苦、紧张:

1.缺乏理想抱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内驱力,但有些初中生对目前升学、就业产生困惑和迷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学习当作一种额外负担,认为是为家长、老师完成任务,抱着“混”的态度,应付了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德育工作的成效不在一朝一夕,它渗透在整个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引导,才能日见成效。

在学生一学年的学习中,与学生有关的节日、纪念日很多。新年;3月5日“;五・一”劳动节;母亲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等。另外,学校每学年还要开展一些大型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运动会;排球赛;外出参观学习等等。班主任老师应该结合这些活动制订相应的德育教育目标,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在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中学习。

三、针对学生中的偶发现象,个别疏通及时引导。学生中的偶发现象很多,比较典型的是学生之间的纠纷和中学生的早恋现象。

学生之间因小事引起的纠纷是标准的偶发现象。遇到问题互不相让,争强好胜不吃亏,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遇到这种问题解决不能各打五十大板草草了事,息事宁人,要知道,

这种表面上的解决问题有可能引发更大的事端。比较好的办法是让双方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反省,自己要怎么做就能化解纠纷,而不是去指

事,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了。

2.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从学校环境、学生、教师、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安排等各方面都感到陌生,特别是知识的衔接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一个适应过程。,。

。初中学生正处,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广泛的兴趣。面临信息社会,他们对不少的新信息、新事物都想去亲自尝试、体验一番,而又缺乏辨别和正确处理的能力,其结果兴趣和求知欲没有集中到学习上去,耽误了学习时间,分散了学习精力,有的甚至把学习放到了被遗忘的角落。

4.学习跟不上要求,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学习过程是直接或间接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和培养自身能责对方为自己的粗暴辩解。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友爱、谦让、宽容的美德,从思想上去认识自己浅薄无理,从而避免重复发生类似事件。

如果说学生之间的纠纷是绝对的偶发事件,那么学生的早恋则是既偶然又必然的现象。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对异性的好感是必然的,可如果学生把握不住自己,迷乱了双方的情绪,使之不能正常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这就应算是偶发事件了吧,这个时候,绝不可兴师动众,如临大敌,也不要立即通知家长,全班点名批评。要知道任何一个错误的作法都可能把事情搞糟,甚至扰乱班上的正常气氛。我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喜欢同班的一名活泼的女生,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他看到这位女生对他并无特殊好感时,他陷入了深深苦恼,神思恍惚,成绩下降,眼看初三毕业,升学在即,一个好苗子将被早恋的苦恼击垮了,于是,我同他在学校葡萄架下连续三天利用自习课谈心,终于排解他内心的彷徨与苦恼,重新振作,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现在又被学校推荐出国深造。今天,当我反思这事,深感思想工作的重要,只有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才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总而言之,德育是成功教育的先导,大声的训斥,急于求成式的武断压制,甚至体罚代替不了循循善诱般的思想品德教育,细致而耐心的思想工作应象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只有心服才是成功的思想教育。

12

第17卷(总第85期)                李景骏 李雪梅:浅谈初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劳动的过程,无疑将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初中生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容易形成学习跟不上而成绩差的结果,加之个别教师对“差生”要求不当,使一些“差生”破罐子破摔,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

5.抵挡不住诱惑。初中生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强,但辨别是非能力差。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认为读书苦,不如去打工挣钱,活得潇洒自在。还有一部分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吃、穿、玩等享受上去了,赶时髦,与他人攀比,使学习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减少,学习成绩滑坡,达不到基本要求。

6.人际关系不协调,逆反心理严重。初中学生具有要求自主、独立的强烈愿望,自尊心强,爱面子。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民主平等意识,不一视同仁或处理方法不当等,使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个别学生与教师争吵,打骂教师;还有一些学生因同学之间关系不和谐,互相嫉妒,甚至发生磨擦;另有一些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心理,。

7.吃、穿、用,,缺少必要的条件,。由于他们刚开始独立过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经验不足,特别是一些“爱面子”的学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逃避现实的念头,不想学习,个别学生因此而辍学。

8.家庭的变故。目前社会上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父母离婚后,给学生心灵上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裂痕和创伤,得不到应有的父情母爱,个别学生的父母离异后对其子女都不过问,更谈不上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使他们感到无生存空间,根本无心思学习。

9.早恋。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体发育快,社会上淫秽音像制品泛滥,加之不少学校对青春期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不够,使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陷入早恋漩涡不能自拔而影响学习。

10.心理偏差。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更没有心理咨询辅导网络,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疏导。由于负面心理效应的积累,不少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自卑、自负、嫉妒、孤僻、脆弱、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之中,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上述原因的形成主要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怎样纠正、化解学生的厌学心理?笔者提出下面几点见解,供同仁参考。

1.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适应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亟待更新。在教育活动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观念上要做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性,以仁师的姿态教育指导学生;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循循善诱,严而有格,绝不能讽刺、挖苦、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感上要关心爱护学生,倾注师爱,一视同仁;言行上从点滴小事做起,起好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让

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教与学的效果才能产生共振效应。

2.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摒弃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等陈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吸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精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选择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到学习上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智力及知识水平,家庭环境,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类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进步。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恰当的鼓励,让他们找到自己前进的新起点。

3.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教学思想,、重课内轻课外、,。、丰富多采的班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动手动脑,把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延伸,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面临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人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特别是占初中学校大多数的农村初中基本上还是一块处女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应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各校有一名以上的专兼职教师。

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辅导站。通过讲课、辅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负面心理效应,指导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锻炼,塑造健全的人格,把智商和情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5.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寻求最佳教育点。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家长会、走访、书信等多种途径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意见,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克服过份溺爱、苛求或放任自流的心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正确评价及恰当要求子女,使教师和家长都全面了解学生,寻求最佳教育点,有机配合,形成合力,有针对性进行教育,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希望,不断奋进的学习空间。

6.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使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彻底根治淫秽音像制品等一切负面因素的影响,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3


相关内容

  • 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 [摘 要]厌学是目前初中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厌学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体验,影响个体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初中生厌学的行为表现,然后从学生个人.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对初中生"厌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初中生"厌学& ...

  • 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 成长中的初中生,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获得知识而体验到满足和喜悦.但最近农村的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笔者从学生厌学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并谈谈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农村初中生厌学现象突出,在学生中有这样的顺口溜:"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早日混社会." ...

  •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 摘 要:及时掌握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结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健康顺利地走完成长的厉程.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 一.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 1.来自农村初中学生自身的因素 ...

  • 如何教育厌学的孩子
  • 如何教育厌学的孩子 挫折教育和情感支持的缺失,不切实际的学习要求及其他家庭因素都是孩子厌学情绪的催生因素. 家庭教育种下了青少年厌学的第一颗种子:应试教育制造了大量的" 失败者" ,使得部分青少年谈" 学" 色变,产生强烈的学习回避心理:社会生活的诱惑,如网络 ...

  •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表现与对策研究
  •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当前中国已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作为一名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但现在的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校园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厌学的问题 ...

  •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王松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邪,他们对这个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有不少的中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我结合我们学校和农村家庭教育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厌学心理 ...

  • 电大论文: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管理本科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学 号 岳焕芹 [1**********]51 梁凤妍 2010 秋 望都电大 2012 年 4 月 指导教师 年 级 分校/学院 提交日期 内容摘要 ...

  • 课题的提出
  •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十几个年头了,此项政策的出台,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项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我校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全校的 ...

  • 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摘要]当前大学生厌学现象蔓延,已经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厌学现象背后的种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219-01 学习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