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医脉通导读

重症肌无力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波动性疲劳和肌无力,所有年龄均可发病,其诊断需要全面整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通常采用双重途径。本文就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进行重点介绍。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ChR抗体可降低突触后肌肉的去极化,从而导致典型的波动性肌无力。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近端肌较易受累,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

MG是一种少见病,患病率大约为20/100000,年发病率为 10/1 000 000-20/1 000 000。50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同龄异性,而青春期前的发病率在两性之间相当。

M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波动性和肌无力,可局限于眼外肌,也可累及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肌等全身肌肉,前者为眼肌型MG,后者为全身型MG。

诊断

MG的诊断需要全面整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作者推荐的诊断流程见图1,鉴别诊断见框1。

治疗

MG的治疗通常采用双重途径(表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减轻疲劳肌无力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免疫抑制剂和胸腺切除可调节免疫系统并可改变众多重症患者的病程。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增加神经-肌肉接头ACh的数目并增加MG患者突触后膜ACh 与有限AChR竞争结合的效率,由此引起患者肌无力短暂的改善。轻症和单纯眼肌型患者有时仅需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即可,而中至重症患者则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吡啶斯的明是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见表1),其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以获得最大疗效和最少副作用为原则。

本类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较轻,与拟胆碱活性有关(见表1)。在少数情况下,日剂量超过450mg可引起胆碱能危险,有时与肌无力危象较难区分。胆碱能危象常伴发其他胆碱能副作用,但偶尔也可见单独发生危象者。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和泼尼松龙(见表1)是一线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常于使用激素后2~3周出现改善,一般在治疗3个月后方能体现激素的充分疗效。严重的肌无力患者,尤其是累及延髓肌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前常需静脉丙球或血浆置换治疗,这是因为约有15%的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后早期会出现明显的肌无力加重。常用的激素治疗策略为应用大剂量激素使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然后缓慢减量至防止症状反复的最小有效剂量,但激素的治疗受长期使用产生的副作用限制(见表1)。

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见表1)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产物6-巯基嘌呤,从而可阻断核苷酸合成并减少T细胞增殖。硫唑嘌呤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可同时减少激素减量过程中的复发和维持病情稳定所需的激素剂量。有部分临床医生使用硫唑嘌呤作为单药治疗,尤其是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者更为适合。限制硫唑嘌呤作为单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其起效较慢(大约9个月),而在用药18个月时仍未能观察到最大疗效。

硫唑嘌呤的潜在副作用需要每月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予以随访。约有15%的患者在服用硫唑嘌呤3周内可出现流感样症状,考虑与个体特异性过敏反应有关,一旦出现这种症状需要停用硫唑嘌呤,因为继续服用会再次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

霉酚酸酯

霉酚酸酯(见表1)通过抑制肌苷-5-单磷酸脱氢酶的活性而选择性阻断B细胞和T 细胞的嘌呤合成,与硫唑嘌呤类似,霉酚酸酯通常也作为泼尼松的辅助治疗药物,但也有医生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中将其用作单药治疗。

2项随机对照研究在全身型MG患者中比较了单用泼尼松与联用泼尼松和霉酚酸酯的疗效,在9个月时并未发现联合霉酚酸酯的疗效优于单用泼尼松的疗效,而且其也不能明显减少泼尼松的剂量。随后,另一项没有冲突的长期回顾性研究显示霉酚酸酯作为泼尼松的辅助治疗是有效的,而且在治疗后2~3年将其作为单药治疗也是有效的。基于上述结果、其他回顾性研究的分析以及临床经验,作者仍将霉酚酸酯用于MG的治疗。

环孢菌素

环孢菌素(见表1)阻断白介素-2和抑制CD4T辅助细胞的增殖,其是泼尼松辅助治疗的有效药物,但其应用受其副作用(见表1)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所限制。患者通常在服用6个月时出现临床获益,其最大疗效常于治疗后2~3年显现。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静脉丙种球蛋白(见表1)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机制尚未明了,据推测与减少病理性循环抗体有关。由于价格不菲以及需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仅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肌无力明显加重者或出现肌无力危象者。其最大疗效通常在1~2周时显现,疗效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但一般至少可持续1个月。常用剂量为1~2 g/kg,分解剂量在2~5天内用完。在开始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副作用(见表1)的宣教,在治疗过程中则需严密观察。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见表1)可清除患者含有致病性抗体的血浆并补充新鲜的冰冻血浆或白蛋白。MG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可在数天内迅速改善,疗效持续数周。血浆置换用于肌无力严重者和危象者。一项随机化研究显示,在肌无力加重的MG患者中,血浆置换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是等效的,至于选择何种疗法取决于副作用和可行性。血浆置换的副作用(见表1)需要严密测。

胸腺切除

建议所有伴有胸腺瘤的MG患者行胸腺切除,伴胸腺增生者也可通过胸腺切除获益,但其疗效可能会在数年后才能显现,而且手术时机一直备受争议。一般不建议60岁以上者行手术治疗。针对具有活动性延髓肌和呼吸肌麻痹的患者,部分临床医生在胸腺切除前采用血浆换预处理。

本文内容节选自《简明神经肌肉疾病学》,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欢迎阅读原版书籍。

购买信息

WILEY授权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013年8月出版】

16开  平装铜版纸印刷  236页

原价:58.00元

限时优惠40元

医脉通导读

重症肌无力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波动性疲劳和肌无力,所有年龄均可发病,其诊断需要全面整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通常采用双重途径。本文就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进行重点介绍。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ChR抗体可降低突触后肌肉的去极化,从而导致典型的波动性肌无力。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近端肌较易受累,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

MG是一种少见病,患病率大约为20/100000,年发病率为 10/1 000 000-20/1 000 000。50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同龄异性,而青春期前的发病率在两性之间相当。

M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波动性和肌无力,可局限于眼外肌,也可累及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肌等全身肌肉,前者为眼肌型MG,后者为全身型MG。

诊断

MG的诊断需要全面整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作者推荐的诊断流程见图1,鉴别诊断见框1。

治疗

MG的治疗通常采用双重途径(表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减轻疲劳肌无力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免疫抑制剂和胸腺切除可调节免疫系统并可改变众多重症患者的病程。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增加神经-肌肉接头ACh的数目并增加MG患者突触后膜ACh 与有限AChR竞争结合的效率,由此引起患者肌无力短暂的改善。轻症和单纯眼肌型患者有时仅需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即可,而中至重症患者则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吡啶斯的明是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见表1),其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以获得最大疗效和最少副作用为原则。

本类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较轻,与拟胆碱活性有关(见表1)。在少数情况下,日剂量超过450mg可引起胆碱能危险,有时与肌无力危象较难区分。胆碱能危象常伴发其他胆碱能副作用,但偶尔也可见单独发生危象者。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和泼尼松龙(见表1)是一线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常于使用激素后2~3周出现改善,一般在治疗3个月后方能体现激素的充分疗效。严重的肌无力患者,尤其是累及延髓肌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前常需静脉丙球或血浆置换治疗,这是因为约有15%的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后早期会出现明显的肌无力加重。常用的激素治疗策略为应用大剂量激素使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然后缓慢减量至防止症状反复的最小有效剂量,但激素的治疗受长期使用产生的副作用限制(见表1)。

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见表1)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产物6-巯基嘌呤,从而可阻断核苷酸合成并减少T细胞增殖。硫唑嘌呤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可同时减少激素减量过程中的复发和维持病情稳定所需的激素剂量。有部分临床医生使用硫唑嘌呤作为单药治疗,尤其是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者更为适合。限制硫唑嘌呤作为单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其起效较慢(大约9个月),而在用药18个月时仍未能观察到最大疗效。

硫唑嘌呤的潜在副作用需要每月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予以随访。约有15%的患者在服用硫唑嘌呤3周内可出现流感样症状,考虑与个体特异性过敏反应有关,一旦出现这种症状需要停用硫唑嘌呤,因为继续服用会再次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

霉酚酸酯

霉酚酸酯(见表1)通过抑制肌苷-5-单磷酸脱氢酶的活性而选择性阻断B细胞和T 细胞的嘌呤合成,与硫唑嘌呤类似,霉酚酸酯通常也作为泼尼松的辅助治疗药物,但也有医生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中将其用作单药治疗。

2项随机对照研究在全身型MG患者中比较了单用泼尼松与联用泼尼松和霉酚酸酯的疗效,在9个月时并未发现联合霉酚酸酯的疗效优于单用泼尼松的疗效,而且其也不能明显减少泼尼松的剂量。随后,另一项没有冲突的长期回顾性研究显示霉酚酸酯作为泼尼松的辅助治疗是有效的,而且在治疗后2~3年将其作为单药治疗也是有效的。基于上述结果、其他回顾性研究的分析以及临床经验,作者仍将霉酚酸酯用于MG的治疗。

环孢菌素

环孢菌素(见表1)阻断白介素-2和抑制CD4T辅助细胞的增殖,其是泼尼松辅助治疗的有效药物,但其应用受其副作用(见表1)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所限制。患者通常在服用6个月时出现临床获益,其最大疗效常于治疗后2~3年显现。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静脉丙种球蛋白(见表1)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机制尚未明了,据推测与减少病理性循环抗体有关。由于价格不菲以及需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仅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肌无力明显加重者或出现肌无力危象者。其最大疗效通常在1~2周时显现,疗效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但一般至少可持续1个月。常用剂量为1~2 g/kg,分解剂量在2~5天内用完。在开始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副作用(见表1)的宣教,在治疗过程中则需严密观察。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见表1)可清除患者含有致病性抗体的血浆并补充新鲜的冰冻血浆或白蛋白。MG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可在数天内迅速改善,疗效持续数周。血浆置换用于肌无力严重者和危象者。一项随机化研究显示,在肌无力加重的MG患者中,血浆置换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是等效的,至于选择何种疗法取决于副作用和可行性。血浆置换的副作用(见表1)需要严密测。

胸腺切除

建议所有伴有胸腺瘤的MG患者行胸腺切除,伴胸腺增生者也可通过胸腺切除获益,但其疗效可能会在数年后才能显现,而且手术时机一直备受争议。一般不建议60岁以上者行手术治疗。针对具有活动性延髓肌和呼吸肌麻痹的患者,部分临床医生在胸腺切除前采用血浆换预处理。

本文内容节选自《简明神经肌肉疾病学》,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欢迎阅读原版书籍。

购买信息

WILEY授权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013年8月出版】

16开  平装铜版纸印刷  236页

原价:58.00元

限时优惠40元


相关内容

  • 2015神经内科副高考试复习总结
  • 多发性肌炎诊断 ①急性或亚急性四肢近端及骨盆带肌无力伴压痛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②CK 明显增高: ③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④活检见典型肌炎病理表现: ⑤伴有典型皮肤损害. 具有前4条者诊断为PM 前4条标准具有3条以上并且同时具有第5条者为DM 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支持诊断 鉴别: 1. 包涵体肌炎 ...

  • 重症肌无力护理查房
  • 重症肌无力护理查房 时间:2014-4-9 地点:神经内科示教室 主持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全科护理人员 查房主题: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 查房目的:1.通过查房复习相关内容,掌握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常规: 2.检查责任护士对病人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3.让大家掌握重症肌无力疾病护理相关理 ...

  •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
  •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抗体所致的免疫性疾病,为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异常疲乏无力,极易疲劳,不能随意运动,经休息或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减轻或消失.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 ...

  • 神经内科出科考试9
  • 姓名:陶冶 及格分:60 总分:100 剩余时间:分 秒 神经内科出科考试 姓名:陶冶 一 . 单选题(共 100题,每题 1分) 1 . 寡克隆带是 A . 睡眠中EEG的波频改变 B . Wilson's病患者的虹膜改变 C . Alzheimer's病的病理改变 D . MS患者的染色体标记 ...

  • 如何正确诊断重症肌无力?
  • 该平台根据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经验传承,通过对治疗重症肌无力数千例患者的临床总结,为广大患友提供重症肌无力缓解期中医调养.发作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危象期抢救注意事项及典型病案分析等知识,旨在让患友正确认识疾病,充满信心,走向健康.(佘世锋教授负责专业内容提供及审核) 如何正确诊断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_MR及DSA影像特征
  • 459 ・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及DSA影像特征 陈安强"吉训明6缪中荣6凌锋6朱凤水6李慎茂6 著・ [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6例DsA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 MR.DsA影像表现.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第1周CT检查的阳性比 ...

  • 神经病学考试终极重点
  • 古茨曼综合征: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表现为计算不能.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 书写不能.有时伴失读. Horner 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引起,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轻 度凹陷和同侧面部无汗. 阿-罗瞳孔: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条件反 射存在,常见于神经梅毒和多发 ...

  •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
  • 病例一 病史摘要 患者女,78岁.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 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 向右 ...

  •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
  • <神经病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 2.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是( )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的部位是( ),这个部位的出血多由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3.震颤麻痹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 ).( ).( ).( ). 4.典型偏头痛有前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