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赤壁赋

说课稿网站 www.akqp.com 免费下载说课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语文说课稿:赤壁赋

一、说教材

《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是《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虽都是古代山水游记内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应紧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培养。”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

2、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2

3、提高鉴赏文章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苏轼宇宙观和人生观。2

三、说学情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阅读一定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已经能够

1

[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今天较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要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要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当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读,以朗读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的做法

[说明]在新课标理念中,课堂是个有机融合体。真正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型,课堂结构是复合型的。除了教学步骤等显性模式外,还应该考虑到教学进行中的各种因素的互动协同。通过课堂内的互动合作来形成一条完整的脉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保教学的深度和实效,所以我选择师生共同研讨的教学方式,从互动角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文中隐藏的生命情感。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说课稿网站 www.akqp.com 免费下载说课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影视导入《三国演义》片头曲

(二)、苏轼访谈录

1、走进苏轼

复习旧知:请学生简介苏轼生平事迹。

2、与苏轼面对面

(1).苏轼是在什么时间,地点,情境下与我们面对面?当时苏轼的心情如何?

(2).赤壁下的景色如何?置身景致中的泛舟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美景)

(三)、挖掘苏轼的内心世界

解读苏轼的内心世界,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1. 客为何而悲? 2. 的?

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和辩论赛来开展教学。

主要问题:(1).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答。(多媒体播放客的吟唱,将学生带入1000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2).? 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3.第四段,同样面对江月,??

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

4. 开展辩论赛。把学生分成三组:正方: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反方:万事万物都是永恒的,裁判。

利用辩论赛,减少任务量,加大课堂的容量。这一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锻炼。

4“喜而笑”“相与枕藉”。

5?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

(2).进一步发问:“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引出赋的特点。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伸主”。形式上:句式对衬整齐,声律和谐押韵。对第二点,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

6.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1)、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2)、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

说课稿网站 www.akqp.com 免费下载说课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语句,品味感受。

3.请学生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找出与课文中相应的信息点。(用多媒体出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再次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

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师生互动,互相交流,通过理解探究走进作者的心灵。)

(四)、评价苏轼

你赞同苏轼这种面对不幸的态度吗?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五)、走出苏轼

听苏子一席言谈,我们心中对跨越苦难、不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当我们生活中再次遇到不幸时,我们又会如何面对?

三.小结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2、补写作文第二段(附后)

板书: 苏轼访谈录

“三悲”:悲物是人非;悲生命短促;悲理想与现实之矛盾。

“二喜”: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喜:可以共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景 (乐—山水之乐) 理(乐—达观之乐)

附作业

2、 根据作文命题,结合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补写2004意贯通。

说课稿网站 www.akqp.com 免费下载说课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说课稿下载 www.akqp.com 声明

1、力求打造最好的教学资源网站。提供各种教学资源,欢迎大家常来!

2、我站完全免费,绝不会向您收取一分钱!

3、请把本站介绍给您的同事,让本站为更多教师服务,成为各位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4、本站所有资源,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

5、不会去除本站水印(背景文字),请参考教程:

说课稿网站系列子站点

说课稿网站:www.akqp.com

教案下载站:jiaoan.akqp.com

试题下载站:shiti.akqp.com

课件下载站:kejian.akqp.com

说课稿网站 www.akqp.com 免费下载说课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语文说课稿:赤壁赋

一、说教材

《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是《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虽都是古代山水游记内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应紧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培养。”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

2、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2

3、提高鉴赏文章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苏轼宇宙观和人生观。2

三、说学情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阅读一定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已经能够

1

[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今天较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要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要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当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读,以朗读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的做法

[说明]在新课标理念中,课堂是个有机融合体。真正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型,课堂结构是复合型的。除了教学步骤等显性模式外,还应该考虑到教学进行中的各种因素的互动协同。通过课堂内的互动合作来形成一条完整的脉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保教学的深度和实效,所以我选择师生共同研讨的教学方式,从互动角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文中隐藏的生命情感。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说课稿网站 www.akqp.com 免费下载说课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影视导入《三国演义》片头曲

(二)、苏轼访谈录

1、走进苏轼

复习旧知:请学生简介苏轼生平事迹。

2、与苏轼面对面

(1).苏轼是在什么时间,地点,情境下与我们面对面?当时苏轼的心情如何?

(2).赤壁下的景色如何?置身景致中的泛舟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美景)

(三)、挖掘苏轼的内心世界

解读苏轼的内心世界,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1. 客为何而悲? 2. 的?

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和辩论赛来开展教学。

主要问题:(1).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答。(多媒体播放客的吟唱,将学生带入1000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2).? 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3.第四段,同样面对江月,??

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

4. 开展辩论赛。把学生分成三组:正方: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反方:万事万物都是永恒的,裁判。

利用辩论赛,减少任务量,加大课堂的容量。这一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锻炼。

4“喜而笑”“相与枕藉”。

5?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

(2).进一步发问:“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引出赋的特点。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伸主”。形式上:句式对衬整齐,声律和谐押韵。对第二点,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

6.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1)、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2)、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

说课稿网站 www.akqp.com 免费下载说课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语句,品味感受。

3.请学生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找出与课文中相应的信息点。(用多媒体出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再次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

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师生互动,互相交流,通过理解探究走进作者的心灵。)

(四)、评价苏轼

你赞同苏轼这种面对不幸的态度吗?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五)、走出苏轼

听苏子一席言谈,我们心中对跨越苦难、不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当我们生活中再次遇到不幸时,我们又会如何面对?

三.小结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2、补写作文第二段(附后)

板书: 苏轼访谈录

“三悲”:悲物是人非;悲生命短促;悲理想与现实之矛盾。

“二喜”: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喜:可以共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景 (乐—山水之乐) 理(乐—达观之乐)

附作业

2、 根据作文命题,结合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补写2004意贯通。

说课稿网站 www.akqp.com 免费下载说课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说课稿下载 www.akqp.com 声明

1、力求打造最好的教学资源网站。提供各种教学资源,欢迎大家常来!

2、我站完全免费,绝不会向您收取一分钱!

3、请把本站介绍给您的同事,让本站为更多教师服务,成为各位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4、本站所有资源,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

5、不会去除本站水印(背景文字),请参考教程:

说课稿网站系列子站点

说课稿网站:www.akqp.com

教案下载站:jiaoan.akqp.com

试题下载站:shiti.akqp.com

课件下载站:kejian.akqp.com


相关内容

  •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详解
  • 2006学年上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中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卷详细解答 命题人:曾良策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

  • 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 怀古>教学反思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 ...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案
  • <赤壁赋>教案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名篇,作者借赤壁之游,以主客问答之式,阐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升华,是苏轼思想成熟的标志.其中,乐悲喜的情感线索,景情理的有机结合,文赋的自由华美,意旨的旷达高远,苏子自身儒道佛的矛盾统一,均是教学可涉足之处. 教学目标: ...

  •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打印)
  • 高一名句默写 姓名: 班级: 得分: (满分2×50=100) 1.反是不思, .(<诗经·氓>) 2. ,何枝可依?(<短歌行>) 3.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4.或取诸怀抱, .(<兰亭集序>) 5.固一世之雄也, .(<赤壁赋&g ...

  • 语文必修一到四默写1
  • 必修一至四复习名句背诵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经.氓>) 2.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无食桑葚! 耽!(<诗经.氓>) 4.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其德.(<诗经.氓>) 5.淇则有岸, ...

  • 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 篇一: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培养 ...

  •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09 0612 5d56b7b40102dufv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

  •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

  • 苏轼[赤壁赋]赏析
  • 苏轼<赤壁赋>赏析 走出心灵的阴霾:佳作<赤壁赋>赏析 李占名 <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苏轼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