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

一、德格县的基本情况

1.概述

德格为藏族传说中格萨尔王的故里、康巴文化中心,与西藏拉萨和甘南拉卜楞寺地区一起并称藏区三大文化交流中心。德格位于川藏边界,隔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相临,距州府康定588公里,距离成都958公里,海拔3270米,人口约8万,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镇25乡。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东经98°12′ -99 °41′,北纬31°24′-32°43 ′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藏自治区的江达县隔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全县总面积11955.55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为更庆镇。

德格县境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沙鲁里山脉,北部金沙江峡谷地带。地形复杂,最高点为绒麦峨扎山峰,海拔6168米;最低点是和白玉县交界处的丁都桥麦曲河口,海拔2980米;全县相对高度3588米,全境以雀儿山为标致,将全县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份。东北部高,总面积为7410平方公里,河谷宽扩平坦,土壤贫瘠,古夷平面保存完整,属川西北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总面积为4545.55平方公里,为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较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有冰川30多条,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河流以雀儿山为分水岭,形成东部的雅砻江水系,

主要河流有雅砻江水系的巴曲、玉曲等到12条支流和金沙江水系的色曲,麦曲等等5条支流。

县境内陆干燥气候,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多年平均降雨611.7毫米,多集中在6至9月,年平均气温东北部0℃以下,西南部6.5℃,1月均温-18℃,7月均温14.5℃,无霜期80天,年均日照管2051小时。[2]

德格县 截至2011年,全县辖五个工委,26个乡(镇),114个行政村,23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8万人左右。其中藏族占97.9%。系藏民族聚居的偏远、贫穷、落后的高寒山区。

2011年,德格县辖1个镇(更庆)、25个乡(达马、普马、岳巴、八邦、龚垭、白垭、俄南、竹庆、俄支、玉隆、错阿、窝公、温拖、年古、浪多、阿须、打滚、亚丁、所巴、中扎柯、上然姑、汪布顶、柯洛洞、卡松渡、马尼干戈)。

2.交通

川藏北线(317国道)经过德格,从康定有班车发往该地。10月

份到5月份当地降雪,雀儿山一段路况较差。夏季是雨季,川藏线有时会出现塌方和泥石流。但一般而言,乘车去德格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如果从康定坐班车前往,一般在出发后第二日下午三点到达;如果从成都出发,则须先乘车到达康定。

目前,德格县境内通乡的公路已经全部完成,通村公路部分完成。

3.通信状况

德格县目前电信网络覆盖率不高,乡政府级基本普及固定电话。镇所在地、317国道附近的手机基本可以正常使用,但许多村子通讯仍较困难。特别是冬天通信特别困难。

4.语言交流

政府所办学校均有能顺利进行交流的懂汉语的教师,极个别普通话能力较差,汉话中夹杂比较重的川音,但说得慢一些,一般都能顺利交流。而地居偏远的藏人懂汉语的不多,入户调查时必须要有翻译。政府所办学校的孩子、在县城所在地的,小学三年级就基本能用普通话进行正常对话;乡村级小学同龄孩子表达能力弱一些,但基本都能听懂。

三、德格的经济情况

1. 地理与经济

德格县山多地少,大致以雀儿山为界,东部为纯牧区,西部为半

农半牧区。东部牧民的经济状况,因交通不便。复杂的地质地层构造运动,形成境内多处奇险景区,冰川掘蚀形成的新路海、木日错高原湖泊,河流深切形的“一线天”;四季冰封的绒麦峨扎雪峰和大小冰川。东和西部半农半牧区的农业种植的主要是青稞,平均亩产不到300斤,由于气候及种植技术、种植成本的原因,地区一年只有一季收成,每亩市场价格约240元人民币。挖虫草是当地农牧民第二项,很大程度上也是更重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到别的县乡去缴纳高价的山价费,时间集中在每年五六月份,平均每户家庭每年可以有三四千元的虫草收入。

养殖方面,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草场不怎么理想,大多家庭拥有的牦牛并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出栏出售的,当然,也有个别家庭加工成酥油外卖。由于气候、饲料少等原因,几乎没有其他牲畜的养殖。

2.三通情况

交通方面,通乡公路基本完成,通村公路近一半几乎完成。但从路况和当地气候看,去往很多乡村仍多有不便,特别进入冬季后,一些乡村基本与外界隔绝;同时,牧区居民点间相隔很远,到达不便。而绝大多数乡村间也没有班车,只有包车或骑马前往,所需时间从几小时到一两天不等。

照明方面,据介绍并结合在村实地温和阿须拖片区走访村民家所获得的信息,相当数量的乡村仍不通电,居民照明多使用蜡烛(一年平均约使用800只),有部分居民购买了太阳能蓄电池,但因功率较

低、据观察,所产生的电能很难提供孩子看书学习的足够照明。 用水方面,当地的所有农田和牧场主要靠天降雨,基本没有有效的灌溉设施。乡村居民饮用水主要靠引山泉或从远处水源背水。

3.就业机会

当地没有大型工矿企业,县城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因受限于语言、文化、宗教、交通等多方因素,外出劳务输出数量极少。 未在政府机关了解到当地个体手工业情况,凭观察来看太发达、没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因此估计也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德格的教育情况

1.学校与学生

全县1镇25乡,共有政府管理的小学42所,其中28所是乡小,均为有一至六年级的完小,14所为村小,另外还有若干所民间自己筹办的小学,如此次调查所涉及的年古、扎科、燃姑、温拖等小学。全县有两所中学,均只设置初中部。德格县中目前有3个年级,全部学生406名。马尼干戈藏文中学,共有学生258余名。两校学生初中毕业后如继续上学,须到康定、泸定、甘孜甚至成都就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双语教学,包括小学和中学;但在县城小学,调查发现藏语教学只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三年级后统一使用汉语教学。甘孜州境内专门的藏语学校有三所:康定四川省藏校(中专)、新都桥藏文中学、马尼干戈藏文中学。

2.就学与失学

目前德格县的适龄儿童就学率,据我们调查,综合各方信息,大约为85%,而个别地区情况会更严重,也许不足50%。当然,教育是一项投资效果拖后显现的工程。目前的就学率、就学情况,是三五前的工作体现,应该肯定的是,从现有的一二年级学生入学率来看,近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当地政府,都下了大力来保证入学、就学。但由于观念不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等原因,与内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关于失学率,从县教育体育局获得最近三年升学资料,经比较发现,在小升初的过程中有一半的孩子失学,而在初升高的过程中,只要能坚持到初三,基本会尽全力上高中、职高或五年制大专,所以该阶段的失学率并不高;反而在初中三年的过程中,会因就学年龄较大、费用升高等原因而流失。

从德格初级中学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学生大量流失给学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源的严重不足。以该中学为例,该校开学后,新初三年级学生只有68名,而全县去年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数为 330人。

按普九的标准来计算,就2012年3月的入学情况来说,德格县26个乡镇离县城越偏远的乡村,入学率月底,有的乡镇只有21个学生,绝大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入学率各根本达不到百分之五十。导致这种情况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就是:1、孩子们的家庭极为贫困,孩子们不上学,在家里劳动帮着家人维持最根本的生活;2地理环境、气候极为恶劣和较多的自然灾害的发生;3农牧民家长的观念。

3. 学生花费(大致数据,需进一步核实)

目前德格县普九工作尚未完成。虽然在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用交纳学费,但镇上的小学每人每月要交纳 60元的生活费,初中每人每学期大约要交纳一费制157元,再加上大约60元/月的生活费,共计每学期约四五百元的费用。

在乡小及政府管理的村小,每个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同时每人每月有40元伙食补助(直接补贴到学校开支中),但僧多粥少,学生管理较吃力。

由于语言、教育水平等原因,德格孩子上高中后,和康定、甘孜等地孩子相比,成绩一般不太好,而且是到外地读高中、各项费用也比较高。

4.就学率低与失学率高的原因

至少在小学部分,“观念和贫困”应该是造成失学率的主要原因。如果读书对孩子和家庭没有带来看得见的实际收益,上学吸引力小是很正常的。而造成读书无用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育的内容相对藏区的孩子来说难度高、又缺少实用性;二来由于教育质量不高、就业机会少,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后基本没有可能去有效地改变原有生活状况。

当然经济因素仍是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小升初与初升高阶段,表现尤为明显。虽然国家已积极推进了许多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政策,但缺乏现金收入来源仍使供养孩子读书成为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孩子如果不读书,则将成为家里劳动力,特别

是在挖虫草的季节,孩子所能给家庭带来的经济价值很大。

地理和交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东部的牧区,很多孩子不上学或者辍学是因为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路上花费时间过长,上学路途不够安全,这些也导致很多牧民不送孩子去乡级完小读书,而只愿就近选择比较近的村小(或寺庙办)里就读。同样情况也偶尔存在于西部半农半牧区。

五、对三所学校的调查

1温托乡小学

甘孜温拖乡位于德格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43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78.8平方公里,海拔3620米。全乡664户,3364人。绝对特贫困224户,1280人。贫困户人口占全乡百分之七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全乡百分之70的人口从没有吃过大米和面粉,就是每顿吃饱糌粑都成问题。学生吃的是:黑稀饭混糌粑加点豆瓣。

这里有一所乡小学,两所村小学。温拖乡小学校有285名学生,其中有60名孤儿;党批村小学有学生58个;仁古村小学有学生86个。孩子们不得不帮助大人解决基本生计问题,辍学率比较高。在校的老师和校长加起来一共有12名。

2.八里达乡八美爱心希望小学

对该小学情况的了解:该小学所在的八美村距离乡镇较远,需先乘车20分钟到山下,再徒步或骑马3个小时以上到达。该学校的创建背景已在LOH内部论坛公布,不再重复。到达德格的第二天,我们实地探访了这所僧民所办小学,并与主办者格勒郎加上师、学校老师及同学进行了沟通。

学校现有学生86名,主要为八美村村民的孩子,也有少数孩子来自附近的两个村子。学生中有一半多为孤儿或单亲家庭,年龄从7岁到14岁不等,分为两个年级。学生汉语能力普遍很差,无法听说汉语,大多连用汉语写自己的名字也困难。学校现有教师两名,均无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男教师为本村委会计,教藏语;他的女儿,毕业于德格县中,担任汉语和数学教学,但其本人汉语能力也很差,几乎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孩子的资助情况良好,已经结对14多名,还剩下14名。这所学校建立至今基本未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尚未归于政府管理范围,因此政府规定的学生教育补贴、师资配备等均未能享受。 在此过程中,曾与“天下溪”义工希拉、刘文泽等人讨论过该学校,希望他们能在该校安排一名义教,但对方考虑到该学校在建立、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暂未考虑介入。

3.龚垭乡小与柯洛洞乡小学

这两所学校均属于柯洛洞地区。由于地处国道附近,交通便利,均被选为“四川省教育普及十年行动项目学校“,因此校舍、教具等硬件建设与配备相比而言较好。

龚垭乡目前已取消所有村小,全乡小学生集中在乡小上课。该学校按完小设置,但目前只有五个年级。上学期的五年级升级学生因不足10人,被合并到了12公里外的县城城关寄宿学校。目前在校生为106人,有13名教师,全属公办。学校负责为学生提供全套教材和必要的文具,提供一日两餐和住宿(早餐由学生自带糌粑)。学校每月管理费用(不含教师工资与补贴外的所有)为4500元,全额由中央财政专款拔付,当地政府不提供经费。学校每月账务公开,接受乡政府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该校校长告诉我们,当地一年级学生入学率自2003年开展“四川省教育普及十年行动”以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以往年级的在读生流失率偏高,基本原因是前几年没有强抓这项工作,因此有部分孩子在入学时已经年龄偏大,读到四五年级就十五六岁了,可以充当一个全劳力;再加上读初中不比读小学,费用由国家全包,而是需要交纳一部分生活费,所以家长的积极性不高。当然,由于工作的开展、观念的转变,这两年此类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六、结论

几个建议:

1)注意助学切入点。建议关注小升初、初中生流失部分。

3)可考虑的被捐助对象标准(之一)

小学、小升初时,因家庭经济原因有意向放弃升学的孩子;初升

高时,有学习能力,但因家庭经济原因有意向放弃升学的孩子; 小学、初中在读生中,孤儿、单亲或父母有严重残疾导致经济困难的;

所在学校及地区就学率低、流失率高(被捐助学生会起到示范作用);

附录一:德格县教学片区划分

牧区:

1.玉隆片区:(含1所中学,5个乡小)马尼干戈藏文中学、玛尼干戈小学或叫苏德希望小学、错阿小学、玉隆小学、窝公小学、竹庆小学);

2.阿须片区:(含5个乡小)阿须小学、浪多小学、打滚小学、亚西小学、所巴小学;

半农半牧区:

1.柯洛洞片区:(含7个乡小)柯洛洞小学、俄支小学、俄南小学、卡松渡小学、汪布丁小学、八里达小学、龚垭小学;

2.麦宿片区:(含5个乡小)达玛小学、普玛小学、岳巴小学、八邦小学、白垭小学;

3.温拖片区:(含4个乡小)温拖小学、年古小学、燃姑小学、中扎科小学;

居于城镇的三所学校:

德格县初级中学、城关寄宿小学、城关小学

以上的每一所乡小均代管所辖村小。所有归属政府管理的学校,均由政府解决师资及学生教材。城关小学因面向城镇子女,费用适当收取;城关寄宿小学专门面向乡村学生,与各乡小情况相同,不收取费用;德格初级中学区分是城区子女还是农牧区子女、不同收费。 德格县地图:

德格县地图

一、德格县的基本情况

1.概述

德格为藏族传说中格萨尔王的故里、康巴文化中心,与西藏拉萨和甘南拉卜楞寺地区一起并称藏区三大文化交流中心。德格位于川藏边界,隔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相临,距州府康定588公里,距离成都958公里,海拔3270米,人口约8万,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镇25乡。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东经98°12′ -99 °41′,北纬31°24′-32°43 ′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藏自治区的江达县隔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全县总面积11955.55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为更庆镇。

德格县境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沙鲁里山脉,北部金沙江峡谷地带。地形复杂,最高点为绒麦峨扎山峰,海拔6168米;最低点是和白玉县交界处的丁都桥麦曲河口,海拔2980米;全县相对高度3588米,全境以雀儿山为标致,将全县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份。东北部高,总面积为7410平方公里,河谷宽扩平坦,土壤贫瘠,古夷平面保存完整,属川西北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总面积为4545.55平方公里,为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较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有冰川30多条,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河流以雀儿山为分水岭,形成东部的雅砻江水系,

主要河流有雅砻江水系的巴曲、玉曲等到12条支流和金沙江水系的色曲,麦曲等等5条支流。

县境内陆干燥气候,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多年平均降雨611.7毫米,多集中在6至9月,年平均气温东北部0℃以下,西南部6.5℃,1月均温-18℃,7月均温14.5℃,无霜期80天,年均日照管2051小时。[2]

德格县 截至2011年,全县辖五个工委,26个乡(镇),114个行政村,23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8万人左右。其中藏族占97.9%。系藏民族聚居的偏远、贫穷、落后的高寒山区。

2011年,德格县辖1个镇(更庆)、25个乡(达马、普马、岳巴、八邦、龚垭、白垭、俄南、竹庆、俄支、玉隆、错阿、窝公、温拖、年古、浪多、阿须、打滚、亚丁、所巴、中扎柯、上然姑、汪布顶、柯洛洞、卡松渡、马尼干戈)。

2.交通

川藏北线(317国道)经过德格,从康定有班车发往该地。10月

份到5月份当地降雪,雀儿山一段路况较差。夏季是雨季,川藏线有时会出现塌方和泥石流。但一般而言,乘车去德格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如果从康定坐班车前往,一般在出发后第二日下午三点到达;如果从成都出发,则须先乘车到达康定。

目前,德格县境内通乡的公路已经全部完成,通村公路部分完成。

3.通信状况

德格县目前电信网络覆盖率不高,乡政府级基本普及固定电话。镇所在地、317国道附近的手机基本可以正常使用,但许多村子通讯仍较困难。特别是冬天通信特别困难。

4.语言交流

政府所办学校均有能顺利进行交流的懂汉语的教师,极个别普通话能力较差,汉话中夹杂比较重的川音,但说得慢一些,一般都能顺利交流。而地居偏远的藏人懂汉语的不多,入户调查时必须要有翻译。政府所办学校的孩子、在县城所在地的,小学三年级就基本能用普通话进行正常对话;乡村级小学同龄孩子表达能力弱一些,但基本都能听懂。

三、德格的经济情况

1. 地理与经济

德格县山多地少,大致以雀儿山为界,东部为纯牧区,西部为半

农半牧区。东部牧民的经济状况,因交通不便。复杂的地质地层构造运动,形成境内多处奇险景区,冰川掘蚀形成的新路海、木日错高原湖泊,河流深切形的“一线天”;四季冰封的绒麦峨扎雪峰和大小冰川。东和西部半农半牧区的农业种植的主要是青稞,平均亩产不到300斤,由于气候及种植技术、种植成本的原因,地区一年只有一季收成,每亩市场价格约240元人民币。挖虫草是当地农牧民第二项,很大程度上也是更重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到别的县乡去缴纳高价的山价费,时间集中在每年五六月份,平均每户家庭每年可以有三四千元的虫草收入。

养殖方面,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草场不怎么理想,大多家庭拥有的牦牛并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出栏出售的,当然,也有个别家庭加工成酥油外卖。由于气候、饲料少等原因,几乎没有其他牲畜的养殖。

2.三通情况

交通方面,通乡公路基本完成,通村公路近一半几乎完成。但从路况和当地气候看,去往很多乡村仍多有不便,特别进入冬季后,一些乡村基本与外界隔绝;同时,牧区居民点间相隔很远,到达不便。而绝大多数乡村间也没有班车,只有包车或骑马前往,所需时间从几小时到一两天不等。

照明方面,据介绍并结合在村实地温和阿须拖片区走访村民家所获得的信息,相当数量的乡村仍不通电,居民照明多使用蜡烛(一年平均约使用800只),有部分居民购买了太阳能蓄电池,但因功率较

低、据观察,所产生的电能很难提供孩子看书学习的足够照明。 用水方面,当地的所有农田和牧场主要靠天降雨,基本没有有效的灌溉设施。乡村居民饮用水主要靠引山泉或从远处水源背水。

3.就业机会

当地没有大型工矿企业,县城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因受限于语言、文化、宗教、交通等多方因素,外出劳务输出数量极少。 未在政府机关了解到当地个体手工业情况,凭观察来看太发达、没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因此估计也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德格的教育情况

1.学校与学生

全县1镇25乡,共有政府管理的小学42所,其中28所是乡小,均为有一至六年级的完小,14所为村小,另外还有若干所民间自己筹办的小学,如此次调查所涉及的年古、扎科、燃姑、温拖等小学。全县有两所中学,均只设置初中部。德格县中目前有3个年级,全部学生406名。马尼干戈藏文中学,共有学生258余名。两校学生初中毕业后如继续上学,须到康定、泸定、甘孜甚至成都就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双语教学,包括小学和中学;但在县城小学,调查发现藏语教学只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三年级后统一使用汉语教学。甘孜州境内专门的藏语学校有三所:康定四川省藏校(中专)、新都桥藏文中学、马尼干戈藏文中学。

2.就学与失学

目前德格县的适龄儿童就学率,据我们调查,综合各方信息,大约为85%,而个别地区情况会更严重,也许不足50%。当然,教育是一项投资效果拖后显现的工程。目前的就学率、就学情况,是三五前的工作体现,应该肯定的是,从现有的一二年级学生入学率来看,近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当地政府,都下了大力来保证入学、就学。但由于观念不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等原因,与内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关于失学率,从县教育体育局获得最近三年升学资料,经比较发现,在小升初的过程中有一半的孩子失学,而在初升高的过程中,只要能坚持到初三,基本会尽全力上高中、职高或五年制大专,所以该阶段的失学率并不高;反而在初中三年的过程中,会因就学年龄较大、费用升高等原因而流失。

从德格初级中学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学生大量流失给学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源的严重不足。以该中学为例,该校开学后,新初三年级学生只有68名,而全县去年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数为 330人。

按普九的标准来计算,就2012年3月的入学情况来说,德格县26个乡镇离县城越偏远的乡村,入学率月底,有的乡镇只有21个学生,绝大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入学率各根本达不到百分之五十。导致这种情况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就是:1、孩子们的家庭极为贫困,孩子们不上学,在家里劳动帮着家人维持最根本的生活;2地理环境、气候极为恶劣和较多的自然灾害的发生;3农牧民家长的观念。

3. 学生花费(大致数据,需进一步核实)

目前德格县普九工作尚未完成。虽然在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用交纳学费,但镇上的小学每人每月要交纳 60元的生活费,初中每人每学期大约要交纳一费制157元,再加上大约60元/月的生活费,共计每学期约四五百元的费用。

在乡小及政府管理的村小,每个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同时每人每月有40元伙食补助(直接补贴到学校开支中),但僧多粥少,学生管理较吃力。

由于语言、教育水平等原因,德格孩子上高中后,和康定、甘孜等地孩子相比,成绩一般不太好,而且是到外地读高中、各项费用也比较高。

4.就学率低与失学率高的原因

至少在小学部分,“观念和贫困”应该是造成失学率的主要原因。如果读书对孩子和家庭没有带来看得见的实际收益,上学吸引力小是很正常的。而造成读书无用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育的内容相对藏区的孩子来说难度高、又缺少实用性;二来由于教育质量不高、就业机会少,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后基本没有可能去有效地改变原有生活状况。

当然经济因素仍是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小升初与初升高阶段,表现尤为明显。虽然国家已积极推进了许多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政策,但缺乏现金收入来源仍使供养孩子读书成为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孩子如果不读书,则将成为家里劳动力,特别

是在挖虫草的季节,孩子所能给家庭带来的经济价值很大。

地理和交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东部的牧区,很多孩子不上学或者辍学是因为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路上花费时间过长,上学路途不够安全,这些也导致很多牧民不送孩子去乡级完小读书,而只愿就近选择比较近的村小(或寺庙办)里就读。同样情况也偶尔存在于西部半农半牧区。

五、对三所学校的调查

1温托乡小学

甘孜温拖乡位于德格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43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78.8平方公里,海拔3620米。全乡664户,3364人。绝对特贫困224户,1280人。贫困户人口占全乡百分之七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全乡百分之70的人口从没有吃过大米和面粉,就是每顿吃饱糌粑都成问题。学生吃的是:黑稀饭混糌粑加点豆瓣。

这里有一所乡小学,两所村小学。温拖乡小学校有285名学生,其中有60名孤儿;党批村小学有学生58个;仁古村小学有学生86个。孩子们不得不帮助大人解决基本生计问题,辍学率比较高。在校的老师和校长加起来一共有12名。

2.八里达乡八美爱心希望小学

对该小学情况的了解:该小学所在的八美村距离乡镇较远,需先乘车20分钟到山下,再徒步或骑马3个小时以上到达。该学校的创建背景已在LOH内部论坛公布,不再重复。到达德格的第二天,我们实地探访了这所僧民所办小学,并与主办者格勒郎加上师、学校老师及同学进行了沟通。

学校现有学生86名,主要为八美村村民的孩子,也有少数孩子来自附近的两个村子。学生中有一半多为孤儿或单亲家庭,年龄从7岁到14岁不等,分为两个年级。学生汉语能力普遍很差,无法听说汉语,大多连用汉语写自己的名字也困难。学校现有教师两名,均无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男教师为本村委会计,教藏语;他的女儿,毕业于德格县中,担任汉语和数学教学,但其本人汉语能力也很差,几乎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孩子的资助情况良好,已经结对14多名,还剩下14名。这所学校建立至今基本未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尚未归于政府管理范围,因此政府规定的学生教育补贴、师资配备等均未能享受。 在此过程中,曾与“天下溪”义工希拉、刘文泽等人讨论过该学校,希望他们能在该校安排一名义教,但对方考虑到该学校在建立、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暂未考虑介入。

3.龚垭乡小与柯洛洞乡小学

这两所学校均属于柯洛洞地区。由于地处国道附近,交通便利,均被选为“四川省教育普及十年行动项目学校“,因此校舍、教具等硬件建设与配备相比而言较好。

龚垭乡目前已取消所有村小,全乡小学生集中在乡小上课。该学校按完小设置,但目前只有五个年级。上学期的五年级升级学生因不足10人,被合并到了12公里外的县城城关寄宿学校。目前在校生为106人,有13名教师,全属公办。学校负责为学生提供全套教材和必要的文具,提供一日两餐和住宿(早餐由学生自带糌粑)。学校每月管理费用(不含教师工资与补贴外的所有)为4500元,全额由中央财政专款拔付,当地政府不提供经费。学校每月账务公开,接受乡政府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该校校长告诉我们,当地一年级学生入学率自2003年开展“四川省教育普及十年行动”以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以往年级的在读生流失率偏高,基本原因是前几年没有强抓这项工作,因此有部分孩子在入学时已经年龄偏大,读到四五年级就十五六岁了,可以充当一个全劳力;再加上读初中不比读小学,费用由国家全包,而是需要交纳一部分生活费,所以家长的积极性不高。当然,由于工作的开展、观念的转变,这两年此类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六、结论

几个建议:

1)注意助学切入点。建议关注小升初、初中生流失部分。

3)可考虑的被捐助对象标准(之一)

小学、小升初时,因家庭经济原因有意向放弃升学的孩子;初升

高时,有学习能力,但因家庭经济原因有意向放弃升学的孩子; 小学、初中在读生中,孤儿、单亲或父母有严重残疾导致经济困难的;

所在学校及地区就学率低、流失率高(被捐助学生会起到示范作用);

附录一:德格县教学片区划分

牧区:

1.玉隆片区:(含1所中学,5个乡小)马尼干戈藏文中学、玛尼干戈小学或叫苏德希望小学、错阿小学、玉隆小学、窝公小学、竹庆小学);

2.阿须片区:(含5个乡小)阿须小学、浪多小学、打滚小学、亚西小学、所巴小学;

半农半牧区:

1.柯洛洞片区:(含7个乡小)柯洛洞小学、俄支小学、俄南小学、卡松渡小学、汪布丁小学、八里达小学、龚垭小学;

2.麦宿片区:(含5个乡小)达玛小学、普玛小学、岳巴小学、八邦小学、白垭小学;

3.温拖片区:(含4个乡小)温拖小学、年古小学、燃姑小学、中扎科小学;

居于城镇的三所学校:

德格县初级中学、城关寄宿小学、城关小学

以上的每一所乡小均代管所辖村小。所有归属政府管理的学校,均由政府解决师资及学生教材。城关小学因面向城镇子女,费用适当收取;城关寄宿小学专门面向乡村学生,与各乡小情况相同,不收取费用;德格初级中学区分是城区子女还是农牧区子女、不同收费。 德格县地图:

德格县地图


相关内容

  •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137项) 一.民间文学(9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 Ⅰ-1 望娘滩传说 2 Ⅰ-2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 3 Ⅰ-3 甘嫫阿妞的传说 4 Ⅰ-4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 5 Ⅰ-5 羌戈大战 (羌族古典叙事长诗) 6 Ⅰ-6 大禹的传说 绵阳市 ...

  • 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实施范围县
  • 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实施范围县(市.区)名单 1.成都市(2个):大邑县.邛崃市. 2.攀枝花市(3个):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3.泸州市(3个):叙永县.古蔺县.合江县. 4.绵阳市(5个):北川县.平武县.盐亭县.梓潼县.江油市. 5.广元市(7个):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 ...

  • 德格藏戏的文化特性
  • [摘 要]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渐渐放弃了追求复古以及保留传统的传承方式,转而向实用.求新.快消等消费社会的大众商品特征寻求出路.作为完全由藏族人自己创造.内部沿续的传统艺术形式,德格藏戏因其地处横断山区腹地,在传承过程中追求复古,坚守传统,脱离于"时代性.发展性"等文化概念 ...

  •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
  • 附件 1 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 分区 地市名 河北保定市 河北张家口市 燕山太行 山区 (33) 河北承德市 山西大同市 山西忻州市 内蒙古乌兰察 布市 山西忻州市 吕梁 山区 (20) 山西临汾市 山西吕梁市 陕西榆林市 大兴 安岭 南麓 山区 (19) 内蒙古兴安盟 吉林白 ...

  • 降央卓玛:唱藏歌的"德德玛"
  • 降央卓玛:唱藏歌的"德德玛" ● 张立军 2009年10月11日07:24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每天听她的歌,眼睛都会湿润,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暖从心底涌出,我们这些枯萎的心灵啊!! ...

  • 成都到川西自驾游景点全攻略
  • 川西秘境的绝美风光,相信很多人都没有领略过.因为这些地方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路途遥远,而正是因为如此,才吸引了很多来川西自驾游的人,因为川西的每一本角落,每一条公路,都可以看到最美丽的风光.成都到川西自驾游怎么走?川藏线东捷户外俱乐部小编为您介绍川西旅游景点的同时,为您推荐成都到川西自驾游路线. 四 ...

  • 四川种植特色
  • 四川省种植特色 一.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阿坝州水果和蔬菜产业区域布局与种植分析 品种及适栽区域: 1.苹果:在岷江流域黑水色尔古.理县甘堡以下,绵池以上,大渡河流域马尔康脚木足.小今日尔和八角以下,嘉陵江流域九寨沟黑河以下的河谷台地,适合栽培鲜食品种:早熟品种美国八号.中熟品种嘎拉.晚熟品种红 ...

  • 四川省行政区域
  • 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 成都市:(车牌代码川A .区号028.邮编610000) 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 ...

  • 四川旅游景点 大全
  • 四川旅游景点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四川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享誉中外.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伍须海.海螺沟冰川.四姑娘山.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蜀南竹海.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