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人物的肖像

鲜活人物的肖像——肖像描写小作文练习 对人物的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结识一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名著借鉴】

例1.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简析:简要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师年轻、美丽的特征。

例2.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整体)。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局部)。(阿累《一面》) 简析:《一面》中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这是第二次的肖像描写,是在近处,在明里,是作者有意识的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从整体到局部,形神兼备的写出了人物的气质和精神状态:瘦,但精神很好。

例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鲁迅《孔乙己》)

简析:在这里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孔乙己的肖像,以便逐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时常遭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辱;“皱纹”和“花白的胡子”,点明他生活状况不好、年岁已老;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既穷又懒,好逸恶劳;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表现了他的书呆子气,也表现了他的迂腐可笑。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就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的话里给他取了

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这是一种强烈的讽刺和椰榆。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上述肖像描写,把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写法点晴】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人,各有各的性格,就象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在描写外貌时,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性格特点反映出来。像上述例1抓住了“美丽”、例2抓住了“瘦,但精神很好”等人物的个性特征。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例1从年龄写到面部,从分到总,很简约地描写了老师的肖像。例2由形入神,从整体到局部,形神兼备。例3从身材、脸色、胡子、穿者、说话、绰号等好多方面进行描写,让孔乙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3.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例1“榆钱大小一块黑痣”,用打比方强调了黑痣的大小;例2“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运用比喻刻画了胡子的美丽轮廓;例3引用“上大人孔乙己”,交代绰号的来历,突出迂腐可笑的特征。

4.注意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着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到人物的外表上,因此,写人物外貌,不能一成不变,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丰富世界,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寄托作者的丰富情感。例1中流露者作者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例2流露着作者对鲁迅的崇敬之情,例3流露着作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之情。

【小试牛刀】

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创作一个人物肖像描写片断。你可参考以下的描述内容,加以生动的描写,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

描述内容:头形、发型、发色、额头、眉、睫毛、眼睛、耳朵、鼻、口(唇)、牙齿、脸部轮廓、颜色、皮肤、音调、声音、表情、笑容、说话时的神态等等。

[指导] 肖像描写

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衣着等外形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肖像的细致刻画。

肖像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肖像描写要能展示人物的性格。肖像描写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读者面前再现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借此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形传神,这才是肖像描写的目的。如孙犁在《荷花淀》开头对水生的描写:“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这寥寥几笔,便让人感到水生是一个富有朝气、朴实能干的农村青年。再如,有个同学对老师的两次肖像描写,一次是上课前到办公室取作业本:“蒋老师斜躺在藤椅上,脸色蜡黄,满脸倦容,眼神黯淡。”第二次是上课铃响后:“蒋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把书放在讲台上,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她眉目舒展,如春风荡漾,她面带微笑,几乎感染了所有同学。”这两次肖像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老师带病上课、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这才是成功的肖像描写。

2、肖像描写要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进行区别的最本质的方面,通过特征的描绘,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思想发展的脉络。这就要求我们观察人物要仔细,要善于概括和总结。如唐弢在《琐忆》中对鲁迅的肖像描写:“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这里作者只抓住鲁迅先生的“目光”和“头发”,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清醒的认识和斗争的彻底。而鲁迅先生在展示祥林嫂悲惨命运时,多次刻画人物的眼睛,通过眼睛的变化反映了祥林嫂身心遭受的挫折,简洁传神。由此可见,抓住人物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避免“面面俱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肖像描写要动静结合。绝大多数同学肖像描写时侧重于人物静态的描摹,这样人物就写不活,缺少点灵气。如果能抓住描摹肖像的一些动作特征,就能更全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有个同学写他的数学老师:“她可真是个„旋风‟,说话很快,声音响亮。平日她总是笑呵呵的,有时也发火,可同学们却不怕。她一发火,无非是用黑板擦在讲台上狠狠敲几下,瞪瞪眼睛而已。一阵粉笔灰飘过,

她的眼睛不瞪了,气也消了,就象是一挺机关枪„呯呯呯‟一阵子就熄火了。”这段文字就写得生动活泼。一个热爱学生、性格温和的女教师形象如在眼前。

[附范文]

第一次见到他,实在很难将他与我心中的老师形象联系起来:他有一张职业拳击手才具有的脸——脸上肉不多,但整个脸上的骨骼与肌肉都棱角分明。况且,他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平添了几分煞气。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还伴随着压抑。再则便是那双眼睛,一双不怎么漂亮的眼睛暗藏在茶色的眼镜片后面,那眼皮永远是耷拉着的,似乎表示它很疲倦,但只要你走近跟前去感受他那逼人的目光,便会知道所谓“疲倦”绝对是个错觉。记得当时,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一股原始而粗犷的气息从他体内溢出。然而,人不可貌相,他是我碰到过的最和蔼最可近的老师。

评点:这篇文章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老师的形象,前文作者似乎要突出老师的“严厉”,职业拳击手似的脸,深藏不露的眼睛,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但结尾收笔出人意料,欲扬先抑,令人叫绝。

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

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的进行肖像描写,有助于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

下面结合我的经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来描写。

写肖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精神世界,增强艺术魅力。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想必读了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的朋友至今回想起来,对“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还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吧。她的“美丽”应该能够过目不忘吧。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有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

蔡芸芝先生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如果要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除了要突出每次所要表现的个性,又要遵循它们间的共性。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大家恐怕都很熟悉吧。在《孔乙己》(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中,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话就总括地勾画出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可以看出他生活潦倒,营养不足,而又经常被打。“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以看出他懒惰成性,而偏要装出很穷酸的架子,穿着破旧的长衫。鲁迅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既突出了孔乙己的个性,又表现了孔乙己的共性,从而描绘了孔乙己这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唐弢在《一面》一文中,对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是一个极好的范例。文中对鲁迅的肖像先后作了三次描写,既刻画得淋漓尽致又讲究了合理的顺序,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详到略,由整体到局部,从而使人物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起来。在三次描写中,作者自始至终抓住了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瘦”加以描写,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精神。

二、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描写人物肖像。

运用这种手法写人物肖像会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请保留此标记。)苏教版第三册)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切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的青年的淳朴的气质。

再如鲁迅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象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写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上了霜。”以上例子中所用的比喻都很确切,因而这种肖像描写都能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但是运用这种手法并非轻而易举就可奏效,它要求作者对人物性格有

深刻的理解,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对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然后才能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使人物肖像活灵活现。否则,只能是一般化的泛泛比喻,也不会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肖像,也就不能显示出人物的个性。

三、用起绰号的方法来概括人物精神面貌和肖像特征。

鲁迅先生经常用这种方法写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如“红鼻子老拱”是一个酒徒,“雪花膏”是个心灵空虚的纨绔公子,“红眼睛阿义”是个贪婪残暴的牢头。再如“三角脸”、“山羊胡子”、“花白胡子”、“长胡子”、“驼背五少爷”等,都是以绰号概括肖像特征的。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写一个非常肥胖的同学,可以亲切的说“小胖子”等等。记得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题目为“我一眼就记住了他(她)”,大家写他(她)时都用到了人物肖像,但是读了之后都很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没有针对特征起绰号。我对其中一篇文章作了修改,把“一个小孩”改为“一个小不点儿”,并给他取绰号为“阿眯”,结果大家读了之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讲了人物肖像描写的一些方法。不管什么方法,它都要为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服务。因此,要想写好人物肖像首先要从生活出发,作者本人必须对自己所要描绘的对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

鲜活人物的肖像——肖像描写小作文练习 对人物的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结识一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名著借鉴】

例1.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简析:简要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师年轻、美丽的特征。

例2.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整体)。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局部)。(阿累《一面》) 简析:《一面》中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这是第二次的肖像描写,是在近处,在明里,是作者有意识的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从整体到局部,形神兼备的写出了人物的气质和精神状态:瘦,但精神很好。

例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鲁迅《孔乙己》)

简析:在这里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孔乙己的肖像,以便逐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时常遭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辱;“皱纹”和“花白的胡子”,点明他生活状况不好、年岁已老;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既穷又懒,好逸恶劳;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表现了他的书呆子气,也表现了他的迂腐可笑。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就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的话里给他取了

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这是一种强烈的讽刺和椰榆。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上述肖像描写,把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写法点晴】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人,各有各的性格,就象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在描写外貌时,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性格特点反映出来。像上述例1抓住了“美丽”、例2抓住了“瘦,但精神很好”等人物的个性特征。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例1从年龄写到面部,从分到总,很简约地描写了老师的肖像。例2由形入神,从整体到局部,形神兼备。例3从身材、脸色、胡子、穿者、说话、绰号等好多方面进行描写,让孔乙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3.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例1“榆钱大小一块黑痣”,用打比方强调了黑痣的大小;例2“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运用比喻刻画了胡子的美丽轮廓;例3引用“上大人孔乙己”,交代绰号的来历,突出迂腐可笑的特征。

4.注意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着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到人物的外表上,因此,写人物外貌,不能一成不变,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丰富世界,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寄托作者的丰富情感。例1中流露者作者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例2流露着作者对鲁迅的崇敬之情,例3流露着作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之情。

【小试牛刀】

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创作一个人物肖像描写片断。你可参考以下的描述内容,加以生动的描写,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

描述内容:头形、发型、发色、额头、眉、睫毛、眼睛、耳朵、鼻、口(唇)、牙齿、脸部轮廓、颜色、皮肤、音调、声音、表情、笑容、说话时的神态等等。

[指导] 肖像描写

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衣着等外形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肖像的细致刻画。

肖像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肖像描写要能展示人物的性格。肖像描写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读者面前再现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借此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形传神,这才是肖像描写的目的。如孙犁在《荷花淀》开头对水生的描写:“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这寥寥几笔,便让人感到水生是一个富有朝气、朴实能干的农村青年。再如,有个同学对老师的两次肖像描写,一次是上课前到办公室取作业本:“蒋老师斜躺在藤椅上,脸色蜡黄,满脸倦容,眼神黯淡。”第二次是上课铃响后:“蒋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把书放在讲台上,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她眉目舒展,如春风荡漾,她面带微笑,几乎感染了所有同学。”这两次肖像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老师带病上课、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这才是成功的肖像描写。

2、肖像描写要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进行区别的最本质的方面,通过特征的描绘,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思想发展的脉络。这就要求我们观察人物要仔细,要善于概括和总结。如唐弢在《琐忆》中对鲁迅的肖像描写:“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这里作者只抓住鲁迅先生的“目光”和“头发”,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清醒的认识和斗争的彻底。而鲁迅先生在展示祥林嫂悲惨命运时,多次刻画人物的眼睛,通过眼睛的变化反映了祥林嫂身心遭受的挫折,简洁传神。由此可见,抓住人物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避免“面面俱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肖像描写要动静结合。绝大多数同学肖像描写时侧重于人物静态的描摹,这样人物就写不活,缺少点灵气。如果能抓住描摹肖像的一些动作特征,就能更全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有个同学写他的数学老师:“她可真是个„旋风‟,说话很快,声音响亮。平日她总是笑呵呵的,有时也发火,可同学们却不怕。她一发火,无非是用黑板擦在讲台上狠狠敲几下,瞪瞪眼睛而已。一阵粉笔灰飘过,

她的眼睛不瞪了,气也消了,就象是一挺机关枪„呯呯呯‟一阵子就熄火了。”这段文字就写得生动活泼。一个热爱学生、性格温和的女教师形象如在眼前。

[附范文]

第一次见到他,实在很难将他与我心中的老师形象联系起来:他有一张职业拳击手才具有的脸——脸上肉不多,但整个脸上的骨骼与肌肉都棱角分明。况且,他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平添了几分煞气。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还伴随着压抑。再则便是那双眼睛,一双不怎么漂亮的眼睛暗藏在茶色的眼镜片后面,那眼皮永远是耷拉着的,似乎表示它很疲倦,但只要你走近跟前去感受他那逼人的目光,便会知道所谓“疲倦”绝对是个错觉。记得当时,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一股原始而粗犷的气息从他体内溢出。然而,人不可貌相,他是我碰到过的最和蔼最可近的老师。

评点:这篇文章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老师的形象,前文作者似乎要突出老师的“严厉”,职业拳击手似的脸,深藏不露的眼睛,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但结尾收笔出人意料,欲扬先抑,令人叫绝。

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

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的进行肖像描写,有助于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

下面结合我的经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来描写。

写肖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精神世界,增强艺术魅力。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想必读了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的朋友至今回想起来,对“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还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吧。她的“美丽”应该能够过目不忘吧。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有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

蔡芸芝先生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如果要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除了要突出每次所要表现的个性,又要遵循它们间的共性。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大家恐怕都很熟悉吧。在《孔乙己》(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中,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话就总括地勾画出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可以看出他生活潦倒,营养不足,而又经常被打。“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以看出他懒惰成性,而偏要装出很穷酸的架子,穿着破旧的长衫。鲁迅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既突出了孔乙己的个性,又表现了孔乙己的共性,从而描绘了孔乙己这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唐弢在《一面》一文中,对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是一个极好的范例。文中对鲁迅的肖像先后作了三次描写,既刻画得淋漓尽致又讲究了合理的顺序,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详到略,由整体到局部,从而使人物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起来。在三次描写中,作者自始至终抓住了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瘦”加以描写,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精神。

二、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描写人物肖像。

运用这种手法写人物肖像会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请保留此标记。)苏教版第三册)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切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的青年的淳朴的气质。

再如鲁迅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象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写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上了霜。”以上例子中所用的比喻都很确切,因而这种肖像描写都能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但是运用这种手法并非轻而易举就可奏效,它要求作者对人物性格有

深刻的理解,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对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然后才能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使人物肖像活灵活现。否则,只能是一般化的泛泛比喻,也不会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肖像,也就不能显示出人物的个性。

三、用起绰号的方法来概括人物精神面貌和肖像特征。

鲁迅先生经常用这种方法写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如“红鼻子老拱”是一个酒徒,“雪花膏”是个心灵空虚的纨绔公子,“红眼睛阿义”是个贪婪残暴的牢头。再如“三角脸”、“山羊胡子”、“花白胡子”、“长胡子”、“驼背五少爷”等,都是以绰号概括肖像特征的。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写一个非常肥胖的同学,可以亲切的说“小胖子”等等。记得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题目为“我一眼就记住了他(她)”,大家写他(她)时都用到了人物肖像,但是读了之后都很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没有针对特征起绰号。我对其中一篇文章作了修改,把“一个小孩”改为“一个小不点儿”,并给他取绰号为“阿眯”,结果大家读了之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讲了人物肖像描写的一些方法。不管什么方法,它都要为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服务。因此,要想写好人物肖像首先要从生活出发,作者本人必须对自己所要描绘的对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


相关内容

  • 作文中人物刻画该如何切入
  •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这样描述人类:"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是世界的主宰者.创造者,人是生活中的主体,因此,人自然而然成为文学的主要描写对象.学生作文中经常要涉及人物刻画,俗话说:"画虎容易,写人难" ...

  • 怎样写以人为主的记叙文
  • 怎样写以人为主的记叙文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文章中心的,因此,塑造鲜活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写作的重点.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呢? 一·选择典型事例,以事托人 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是通过'事'来展现的,写人离不开写事. 在以写人为侧重点的记叙文中,有的是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是通过几 ...

  • 分析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解题钥匙] 一.传记的基本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特征. 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虚构.可以说,纪实性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有真名实姓.生活经历.历史背景等,反映了人物在品行修养.志趣追求与才能业绩诸方面的真实面貌.写作时, ...

  • "面相"与命运:[三国演义]中刘备外貌描写的隐含意义解读
  • 摘 要:传统方式解析文本,多从写作手法.故事脉络.象征隐喻.风俗民俗等方面着眼.这些部分固然是时代的缩影,能体现作者在"大"处布局的能力,但提及作者运笔处微妙的区别,以上诸点就很难对其分析有深入的帮助.如果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外貌描写入手,解剖其隐含的人物命运走向, ...

  • 06师者老马
  • 第六讲 师者老马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明白刻画人物的方法: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掌握部分生词: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学习简单成语在文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文章的叙述,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文章 ...

  • 高三作文肖像描写
  •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肖像描写 教学目标: 1.学懂通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特征. 2.学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 遵循捕捉人物最突的位. 3.学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心思想的需,选择.重 点描写. 观察的基础选择. 重点的描写. 顺序细致观察相.衣等,整体观察的基础教学重难点: ...

  • 人物外貌描写 教案
  • 作文训练: 人物描写的方法 --外貌描写 青山初级中学 程丹丹 教学目标: 1.掌握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凸显人物性格特征,鲜活人物形象. 重难点: 1.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 2.学会运用外貌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 ...

  • "好"作文有标准吗?
  • 作者:曹文轩包明德顾振彪郭峰王如才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期 标准:抽象的要求能否落地? 曹文轩:教育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遗憾的是,审视我国的作文教学,作文评价的激励功能微乎其微.其根本原因是,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中考.高考,其作文评价标准都定得过于苛刻而且模糊.为此, ...

  •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说课稿
  •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描写,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