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的中医理解

以睾丸、阴囊肿胀疼痛,或牵引小腹作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又称疝气。多因肝郁气滞,或寒邪、湿热、瘀血凝聚,或气虚下陷所致。古代文献记载的疝气范围较广,有腹中之疝和睾丸之疝之说,此处介绍的内容主要为睾丸之疝。

《内经》认为肝经和任脉是疝气受病的主要脏腑经脉。金代张子和将疝病分为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疝七种,其中除血疝和筋疝外,均在下面介绍。元代朱丹溪认为湿热内郁、寒邪外束是疝气发病的病因。明代张景岳认为治疝必先治气,气实者必须破气,气虚者必须补气。明代李中梓指出疝气的发病特点:寒则多痛,热则多纵,湿则肿坠,虚亦肿坠,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西医对于急、慢性睾丸炎,副睾炎、睾丸鞘膜积液等疾病的治疗,均可参照此病辨治。

病因病机 肝之经脉络阴器、七疝主于肝经,所以前人谓诸疝不离乎肝。而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故任脉受病,也会引起疝病。疝气的病因很多,病机也较复杂。如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或寒邪、湿邪、湿热之邪下注于肝经、任脉,或瘀血凝聚均可导致疝病的发生。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易成偏坠。疝气有各种类型,一般初病多为气分病,久病入络,也可病入血分。

证治 疝病的证治,首先应根据临床表现区别疝病类型,即区别寒疝、水疝、气疝、狐疝、疝的不同;其次辨别寒、热、虚、实和在气、在血之别。治疝一般参用疏肝理气之品,可以提高疗效。①寒疝。阴囊肿硬发冷、睾丸痛引小腹,喜暖畏寒、舌苔白、脉沉迟为主证,属寒实证。治当温经散寒,常用椒桂汤为主方;若阴囊肿胀而冷、按之不坚、腹中切痛、痛引睾丸、形寒足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属肝肾虚寒。治当温养肝肾、散寒镇痛,常用暖肝煎为主方。②水疝。阴囊水肿状如水晶,或痛或痒,或阴囊潮湿、舌苔薄腻、脉弦为主证,属湿寒证。治当化气行水,常用五苓散为主方;若阴囊红肿而痛痒、小便短少、口渴心烦、皮肤破损而出黄水、舌苔黄腻、脉弦数,则系湿邪化热,或湿热下注,属湿热证。治宜泄热利水,常用大分清饮为主方。③气疝。阴囊肿胀偏痛、少腹有下坠感、时缓时急、舌苔薄白、脉弦为主证。属气滞者,兼见小腹作胀,多因大怒而发病,治当疏肝理气,常用天台乌药散为主方;属气虚者,阴囊偏坠作痛、遇劳即发,舌边有齿痕、苔薄、脉浮,治当益气举陷,常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④狐疝。阴囊一侧肿大、时上时下、如有物状,卧则入腹、立则入囊,胀痛俱作为主证,治当疏肝通络,常用导气汤、蜘蛛散出入。疝。阴囊肿硬重坠、麻木不知痛痒为主证,伴见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弦,属痰瘀交结。治当行气利湿、软坚散结,常用橘核丸为主方;夹热者,酌加清肝泻火之品。疝气病预后一般良好,若热毒壅盛而致阴囊溃烂成痈,应内外兼治,使其尽快治愈。平时注意摄生保健、增强体质,避免久居湿地,对疝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以睾丸、阴囊肿胀疼痛,或牵引小腹作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又称疝气。多因肝郁气滞,或寒邪、湿热、瘀血凝聚,或气虚下陷所致。古代文献记载的疝气范围较广,有腹中之疝和睾丸之疝之说,此处介绍的内容主要为睾丸之疝。

《内经》认为肝经和任脉是疝气受病的主要脏腑经脉。金代张子和将疝病分为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疝七种,其中除血疝和筋疝外,均在下面介绍。元代朱丹溪认为湿热内郁、寒邪外束是疝气发病的病因。明代张景岳认为治疝必先治气,气实者必须破气,气虚者必须补气。明代李中梓指出疝气的发病特点:寒则多痛,热则多纵,湿则肿坠,虚亦肿坠,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西医对于急、慢性睾丸炎,副睾炎、睾丸鞘膜积液等疾病的治疗,均可参照此病辨治。

病因病机 肝之经脉络阴器、七疝主于肝经,所以前人谓诸疝不离乎肝。而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故任脉受病,也会引起疝病。疝气的病因很多,病机也较复杂。如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或寒邪、湿邪、湿热之邪下注于肝经、任脉,或瘀血凝聚均可导致疝病的发生。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易成偏坠。疝气有各种类型,一般初病多为气分病,久病入络,也可病入血分。

证治 疝病的证治,首先应根据临床表现区别疝病类型,即区别寒疝、水疝、气疝、狐疝、疝的不同;其次辨别寒、热、虚、实和在气、在血之别。治疝一般参用疏肝理气之品,可以提高疗效。①寒疝。阴囊肿硬发冷、睾丸痛引小腹,喜暖畏寒、舌苔白、脉沉迟为主证,属寒实证。治当温经散寒,常用椒桂汤为主方;若阴囊肿胀而冷、按之不坚、腹中切痛、痛引睾丸、形寒足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属肝肾虚寒。治当温养肝肾、散寒镇痛,常用暖肝煎为主方。②水疝。阴囊水肿状如水晶,或痛或痒,或阴囊潮湿、舌苔薄腻、脉弦为主证,属湿寒证。治当化气行水,常用五苓散为主方;若阴囊红肿而痛痒、小便短少、口渴心烦、皮肤破损而出黄水、舌苔黄腻、脉弦数,则系湿邪化热,或湿热下注,属湿热证。治宜泄热利水,常用大分清饮为主方。③气疝。阴囊肿胀偏痛、少腹有下坠感、时缓时急、舌苔薄白、脉弦为主证。属气滞者,兼见小腹作胀,多因大怒而发病,治当疏肝理气,常用天台乌药散为主方;属气虚者,阴囊偏坠作痛、遇劳即发,舌边有齿痕、苔薄、脉浮,治当益气举陷,常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④狐疝。阴囊一侧肿大、时上时下、如有物状,卧则入腹、立则入囊,胀痛俱作为主证,治当疏肝通络,常用导气汤、蜘蛛散出入。疝。阴囊肿硬重坠、麻木不知痛痒为主证,伴见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弦,属痰瘀交结。治当行气利湿、软坚散结,常用橘核丸为主方;夹热者,酌加清肝泻火之品。疝气病预后一般良好,若热毒壅盛而致阴囊溃烂成痈,应内外兼治,使其尽快治愈。平时注意摄生保健、增强体质,避免久居湿地,对疝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关内容

  • 男性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
  • 男性腹股沟疝气成为很多男性朋友的难言之隐,我相信我们大家很多人都出现过男性腹股沟疝气这种情况吧,这种病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苦恼,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相信大家都想尽各种办法来治疗我们的疾病,使我们恢复健康,但是事与愿违,很多人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使病情不断恶化,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来 ...

  • 补中益气汤新用
  • DOI:10.13457/j.cnki.jncm.1997.s1.1381997年 第29卷 增刊 嗽痰多,色白清稀,气短喘促.伴面足浮肿,饮食量少,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脉细弱.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症脉合参,证属脾虚肺寒,痰湿内生之喘咳证.治以温脾宣肺散寒,止咳化痰平喘.方用玉屏风散加味.处 ...

  • 中医外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方解
  • 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各 9g) 生地黄(18-30g) 枸杞子(9-18g) 川楝子一钱半(4.5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方歌: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 ...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糕口感酸甜绵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1. 山楂条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 2. 山楂条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 3. 它能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 ...

  • 小茴香籽的功效
  • 小茴香籽的功效 关键词:化痰止咳 茴香 中草药 分享到: 本文导航 性味功效 小茴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茴香脑.小茴香酮.茴香醛等.其香气主要来自茴香脑.茴香醛等香味物质.是集医药.调味.食用.化妆于一身的多用植物.嫩茎.叶作蔬菜.馅食,茴香果实中含茴香油2.8%,茴香脑50-60% ...

  • 名医说 | 中医基本常识, 很有用, 请好好收藏!
  •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 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 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 五脏是指:心 ...

  • 乡镇卫生院院长要做赤脚医生先进个人事迹
  • **,**市**区**镇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1996年7月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他自愿放弃城市中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到环境艰苦的农村基层卫生院,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先后被评为"**市青年岗位能手"."行风评议先进个人"." ...

  • 足太阴脾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 足太阴脾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穴),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穴),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穴.公孙穴),上向内踝前边(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穴.漏谷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穴.阴陵泉穴),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穴.箕门穴),进入腹部(冲门穴.府舍 ...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复习资料之针灸
  • 针灸总结 中医病证 1. 痹症 病因病机: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治法:通痹止痛.主穴: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 2. 痿证 病因病机:外感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使经络阻滞,筋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