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職業安全與健康
1.保安護衛員可以協助改進工作環境的安全與健康水平
保安護衛員、僱主、工場負責人及政府,都有責任共同推動,達至工作環境的安全與衛生更高標準。
工場推動職業健康,是管理層的責任。僱主或工場負責人(例如業主,物業管理公司等)須妥善管理工作場所,防止因工作引起的意外或疾病。
作為僱員,應該與僱主和工場負責人衷誠合作,遵守工作則規,並要顧及自己及其他人仕的安全。
在保障僱員方面,政府制訂了多項法例,包括>、 >,推
行職業安全及健康政策,使不同行業的僱員受到保障。
2.防止因手工具所引起之意外
a.選用合適之手工具,經常進行檢查及確保手工具沒有損壞;
b.如手工具上有油污,須抹去以防因滑溜而造成意外;
c.正確地使用手工具,不可用作別的用途;
d.用完後需將工具放回工具箱。
3.梯子安全使用方法
a.切勿使用不穩固的爬梯;
b.確定爬梯放置於堅固的平面上;
c.由另一人扶著底部或綁住頂部;
d.確定爬梯伸至高出其上落台最少1米;
e.梯的正確斜度是每1.2米垂直距離,其底部伸出300毫米;
f.用適當長度的爬梯工作,切勿把兩道短梯綁住,成為長梯;
g.切勿持重物上梯,應使用起重繩;
h.切勿在梯上把身體傾向一方,移動爬梯會較安全;
i.上落時應面向爬梯;
j.留意濕滑或油膩的梯級;
k.應於使用前檢查梯子,存放時亦應定期檢查。
4.危險物品/危險物質
化學品可能產生的危險,共分為七類,分別是爆炸性、助燃、易燃、有毒、腐蝕性、有害及刺激性。每一種危險,應以一種印在標籤上的標記表示。裝載化學品的容器,應該貼上這種標籤,以便能直接顯示該化學品的危險性質。
5.處理化學品一般安全預防措施
A.安全系統
a.適當標籤
b.適當之工作環境
c.個人防護設備
d.個人衛生
e.適當棄置化學品
B.化學品存放
a.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b.貯存室受合資格人仕監督;
c.未受化學品安全訓練者不得入內;
d.遵守消防署之危險品規例及勞工處之工廠經營(危險物質)規例。
C.化學品標籤
化學品容器必須貼上適當之標籤。標籤上應有有關化學品之名稱,危害以及
安全預防措施等資料
6.電力安全
觸電意外主要是由於人體觸到帶電的電器部份,觸電的後果一般都相當嚴重。
防止觸電各種措施
a.電器安裝、接駁電線或電器維修,必須由合資格及認可的電工進行; b.在電器上裝上接地線,俗稱水線;
c.使用雙重絕緣設計的電器;
d.使用漏電斷路器;
e.搬動任何電器設備前,先關閉電源;
f.使用絕緣膠墊及穿著橡膠靴,可幫助防止觸電。
7.工作時常遇到的意外
A.人體下墮
a.法例規定,高於2米或以上便定為高空工作;
b.應該盡量避免在高空工作;
c.高空工作應設有穩固之工作台;
d.提供適當之上落通道如爬梯等;
e.工作台應設有適當之圍欄。上欄900毫米至l150毫米、中欄:450毫米至600毫米、踢腳板不少於200毫米。
f.工友高於2米工作,未有設置圍欄,必須配戴安全帶。
8.人力搬運
A.搬運物件前
a.穿著適當的工作服及配戴合適之個人防護設備如手套,安全鞋等;
b.估計物件的重量大小,如果太重或因物件的形狀大小影響而不能握緊,應運用輔助工具;
c.檢查物件是否有釘、尖片等物,以免造成損傷;
d.應清楚搬運之路線及盡量清除障礙物。
B.搬運物件時
a.準備搬運時,雙腳分開,一腳應放置於物件之側;另一腳則放於物件之後,背脊需保持垂直;
b.應用手掌緊握物件,不可只用手指抓住物件,以免物件滑脫;
c.將身體之重量集中於雙腳,靠近物件,運用伸直雙腳的力量,將物件搬起,而不是用背脊的力量;
d.不要一下子將重物提舉至腰以上的高度,而應先將重物放於半腰高之工作台或適當的地方,糾正好手掌的位置,然後再提高。
C.注意事項
a.在工作台、斜坡、樓梯及一些易失平衡的地方搬運物件,要特別小心,應確保門要有足夠寬度,以防撞傷或擦傷手掌及手指;
b.搬運較輕的物件時,不可掉以輕心,因為突然扭動腰部會導致腰部損傷; c.當搬運較長的物件時,應將物件之前部份稍為提高,以免撞傷旁人; d.當傳送物件與他人時,應確定他經己穩握物件,才可放手;
e.當在有兩個或以上的人一同搬運物件時,應由一人指揮以保証各人步伐統一及同時提起及放下物件。
9.有毒氣體
空氣中之氧氣成份應為21%,如工作場所有機會存有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時,須進行毒氣測試,如發現氣體之濃度高於安全標準,應該禁止繼續工作。
10.有機溶劑
有機溶劑多屬可燃物品,一般中毒是會引起頭痛、目眩、作嘔、無力等現象。
A.特性
a.易燃或爆炸性
b.麻醉
c.皮膚或眼睛受刺
d.肝和腎的損害
B.預防方法
a.盛載容器必須加蓋
b.切勿用作洗手
c.必須放近通風系統
d.必須使用合適之防護器具工作
11.塵埃
工序如切割、鑽、磨、鑿,所產生的塵埃體積差異大,長期吸入過量的礦物塵埃可致肺塵埃沉著病(肺塵病)。
預防才法
a.設法控制塵埃的來源;
b.設置抽氣系統,以減低塵埃在空氣中之濃度;
c.當通風系統不能有效地控制塵埃時,工人便需要配戴合適的呼吸器;
d.呼吸器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過濾式,另一類是供氣式呼吸器; e.採用供應空氣式呼吸器時,要確保輸入的空氣不會受到污染
f.應經常保持呼吸器的清潔及性能良好。
12.報告
A.工作時除了本身不應作出不安全的行為外,亦有責任提醒其他員工。
B.以下不安全的行為應絕對禁止並立即向主管報告
a.破壞或拆除安全裝置,如機器用之安全護罩;
b.在沒有通知其他人的情形下作出一些危險動作,如突然開動一些機器,車輛等;
c.接近或進入危險區域,如吊運中的貨物,操作中的機器等;
d.正在操作中的機器進行清潔,加油或修理;
e.有毒空氣 - 存在有毒氣體或煙霧;
f.易燃環境 - 有火警或爆炸危險。
13.安全設施
員工在工作時須緊記的第一件事,便是要遵守工作場所的所有安全及健康規則。每一間公司或不同的工作場所都有它們本身不同的規則,員工必須要遵守這些定下的守則。
以配戴安全帽為例,如有一個工人不遵守,很容易便會影響到其他人跟從,所以安全及健康規則是要每一個員工遵守,沒有例外。員工要將安全及健康規則視作工作守則的一告戶份,不可分割。
A.緊急事故處理
a.保持鎮定,把有關意外的發生地點,受傷人數等清楚通知主管及公司有關人仕;
b.盡快通知警方及召救護車到場;
c.除非有合格救傷員在場,否則不可隨便移動傷者;
d.盡量保持意外現場完整,方便將來進行調查工作;
e.火警事故處理亦應有詳細的計劃。
B.安全及健康標誌
a.標誌必須張貼在當眼地方;
b.工人必須明白標誌上所代表之意思及遵守標誌指示的規則工作;
c.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將標誌破壞或除去。
16.工作服
a.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衣著,所以要穿著適當的工作服;
b.保持工作服清潔,骯髒的工作服可能引致皮膚病;
c.鬆脫的衣袖、領帶、頸巾等都很容易被機器纏繞引致意外;
d.長頭髮亦容易被機器所纏繞而引致頭部受傷;
e.如操作時需要個人防護裝備如護耳罩、手套、呼吸器具時,必須正確地配戴;
f.如操作地點有物件下墜的危險時,安全帽可提供有限度保護;
g.穿著安全鞋可以保護腳趾,及防止被尖物刺穿鞋底,亦可減少在濕滑的地面上滑倒的危險;
h.如工作服被化學物品染污,應馬上脫下及徹底清洗。
17.機器護罩
機械的危險包括工人的身體被機器的活動部份擊中、被纏上而帶入危險部份,或工人被射出之碎片所傷。
機器護罩的作用是在危急情況下,將操作員的手或身體部份分隔
a.為了確保機器護罩能正常地操作,切勿因方便而將它拆除或破壞; b.定期維修及檢查;
c.如發覺機器護罩有破壞,必須通知主管進行修理;
d.如需對機器護罩進行維修,必須關閉電源及確定機器已停止轉動。
18.工作場所
擁有一個整潔及整齊的工作場所,可帶來的好處如下
a.減低經營成本;
b.節省物料和零件的虛耗;
c.增加生產力;
d.改善生產的管理;
e.較有效地利用工場地方;
f.減低意外率;
g.提高工作士氣及商譽。
19.個人防護裝備
A.種類
工作場所規定配戴指定的安全防護裝備:員工必須遵守
a.安全帽
b.護眼罩
c.護耳罩
d.呼吸防護器
e.手套及保護衣物
f.安全鞋及安全帶(腰帶式或降傘式)
B.使用方法
正確地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可以防止意外或在發生意外時,將工人受傷的情度盡量減到最低
a.選擇及使用方法,必須根據供應商及僱主的指示下進行;
b.不可擅自更改派發之防護裝備,如將安全帽鑽洞;
c.留意有效之使用年期,一旦發覺所使用之個人防護裝備有損壞,必須通知僱主作出更換。
第九章
職業安全與健康
1.保安護衛員可以協助改進工作環境的安全與健康水平
保安護衛員、僱主、工場負責人及政府,都有責任共同推動,達至工作環境的安全與衛生更高標準。
工場推動職業健康,是管理層的責任。僱主或工場負責人(例如業主,物業管理公司等)須妥善管理工作場所,防止因工作引起的意外或疾病。
作為僱員,應該與僱主和工場負責人衷誠合作,遵守工作則規,並要顧及自己及其他人仕的安全。
在保障僱員方面,政府制訂了多項法例,包括>、 >,推
行職業安全及健康政策,使不同行業的僱員受到保障。
2.防止因手工具所引起之意外
a.選用合適之手工具,經常進行檢查及確保手工具沒有損壞;
b.如手工具上有油污,須抹去以防因滑溜而造成意外;
c.正確地使用手工具,不可用作別的用途;
d.用完後需將工具放回工具箱。
3.梯子安全使用方法
a.切勿使用不穩固的爬梯;
b.確定爬梯放置於堅固的平面上;
c.由另一人扶著底部或綁住頂部;
d.確定爬梯伸至高出其上落台最少1米;
e.梯的正確斜度是每1.2米垂直距離,其底部伸出300毫米;
f.用適當長度的爬梯工作,切勿把兩道短梯綁住,成為長梯;
g.切勿持重物上梯,應使用起重繩;
h.切勿在梯上把身體傾向一方,移動爬梯會較安全;
i.上落時應面向爬梯;
j.留意濕滑或油膩的梯級;
k.應於使用前檢查梯子,存放時亦應定期檢查。
4.危險物品/危險物質
化學品可能產生的危險,共分為七類,分別是爆炸性、助燃、易燃、有毒、腐蝕性、有害及刺激性。每一種危險,應以一種印在標籤上的標記表示。裝載化學品的容器,應該貼上這種標籤,以便能直接顯示該化學品的危險性質。
5.處理化學品一般安全預防措施
A.安全系統
a.適當標籤
b.適當之工作環境
c.個人防護設備
d.個人衛生
e.適當棄置化學品
B.化學品存放
a.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b.貯存室受合資格人仕監督;
c.未受化學品安全訓練者不得入內;
d.遵守消防署之危險品規例及勞工處之工廠經營(危險物質)規例。
C.化學品標籤
化學品容器必須貼上適當之標籤。標籤上應有有關化學品之名稱,危害以及
安全預防措施等資料
6.電力安全
觸電意外主要是由於人體觸到帶電的電器部份,觸電的後果一般都相當嚴重。
防止觸電各種措施
a.電器安裝、接駁電線或電器維修,必須由合資格及認可的電工進行; b.在電器上裝上接地線,俗稱水線;
c.使用雙重絕緣設計的電器;
d.使用漏電斷路器;
e.搬動任何電器設備前,先關閉電源;
f.使用絕緣膠墊及穿著橡膠靴,可幫助防止觸電。
7.工作時常遇到的意外
A.人體下墮
a.法例規定,高於2米或以上便定為高空工作;
b.應該盡量避免在高空工作;
c.高空工作應設有穩固之工作台;
d.提供適當之上落通道如爬梯等;
e.工作台應設有適當之圍欄。上欄900毫米至l150毫米、中欄:450毫米至600毫米、踢腳板不少於200毫米。
f.工友高於2米工作,未有設置圍欄,必須配戴安全帶。
8.人力搬運
A.搬運物件前
a.穿著適當的工作服及配戴合適之個人防護設備如手套,安全鞋等;
b.估計物件的重量大小,如果太重或因物件的形狀大小影響而不能握緊,應運用輔助工具;
c.檢查物件是否有釘、尖片等物,以免造成損傷;
d.應清楚搬運之路線及盡量清除障礙物。
B.搬運物件時
a.準備搬運時,雙腳分開,一腳應放置於物件之側;另一腳則放於物件之後,背脊需保持垂直;
b.應用手掌緊握物件,不可只用手指抓住物件,以免物件滑脫;
c.將身體之重量集中於雙腳,靠近物件,運用伸直雙腳的力量,將物件搬起,而不是用背脊的力量;
d.不要一下子將重物提舉至腰以上的高度,而應先將重物放於半腰高之工作台或適當的地方,糾正好手掌的位置,然後再提高。
C.注意事項
a.在工作台、斜坡、樓梯及一些易失平衡的地方搬運物件,要特別小心,應確保門要有足夠寬度,以防撞傷或擦傷手掌及手指;
b.搬運較輕的物件時,不可掉以輕心,因為突然扭動腰部會導致腰部損傷; c.當搬運較長的物件時,應將物件之前部份稍為提高,以免撞傷旁人; d.當傳送物件與他人時,應確定他經己穩握物件,才可放手;
e.當在有兩個或以上的人一同搬運物件時,應由一人指揮以保証各人步伐統一及同時提起及放下物件。
9.有毒氣體
空氣中之氧氣成份應為21%,如工作場所有機會存有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時,須進行毒氣測試,如發現氣體之濃度高於安全標準,應該禁止繼續工作。
10.有機溶劑
有機溶劑多屬可燃物品,一般中毒是會引起頭痛、目眩、作嘔、無力等現象。
A.特性
a.易燃或爆炸性
b.麻醉
c.皮膚或眼睛受刺
d.肝和腎的損害
B.預防方法
a.盛載容器必須加蓋
b.切勿用作洗手
c.必須放近通風系統
d.必須使用合適之防護器具工作
11.塵埃
工序如切割、鑽、磨、鑿,所產生的塵埃體積差異大,長期吸入過量的礦物塵埃可致肺塵埃沉著病(肺塵病)。
預防才法
a.設法控制塵埃的來源;
b.設置抽氣系統,以減低塵埃在空氣中之濃度;
c.當通風系統不能有效地控制塵埃時,工人便需要配戴合適的呼吸器;
d.呼吸器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過濾式,另一類是供氣式呼吸器; e.採用供應空氣式呼吸器時,要確保輸入的空氣不會受到污染
f.應經常保持呼吸器的清潔及性能良好。
12.報告
A.工作時除了本身不應作出不安全的行為外,亦有責任提醒其他員工。
B.以下不安全的行為應絕對禁止並立即向主管報告
a.破壞或拆除安全裝置,如機器用之安全護罩;
b.在沒有通知其他人的情形下作出一些危險動作,如突然開動一些機器,車輛等;
c.接近或進入危險區域,如吊運中的貨物,操作中的機器等;
d.正在操作中的機器進行清潔,加油或修理;
e.有毒空氣 - 存在有毒氣體或煙霧;
f.易燃環境 - 有火警或爆炸危險。
13.安全設施
員工在工作時須緊記的第一件事,便是要遵守工作場所的所有安全及健康規則。每一間公司或不同的工作場所都有它們本身不同的規則,員工必須要遵守這些定下的守則。
以配戴安全帽為例,如有一個工人不遵守,很容易便會影響到其他人跟從,所以安全及健康規則是要每一個員工遵守,沒有例外。員工要將安全及健康規則視作工作守則的一告戶份,不可分割。
A.緊急事故處理
a.保持鎮定,把有關意外的發生地點,受傷人數等清楚通知主管及公司有關人仕;
b.盡快通知警方及召救護車到場;
c.除非有合格救傷員在場,否則不可隨便移動傷者;
d.盡量保持意外現場完整,方便將來進行調查工作;
e.火警事故處理亦應有詳細的計劃。
B.安全及健康標誌
a.標誌必須張貼在當眼地方;
b.工人必須明白標誌上所代表之意思及遵守標誌指示的規則工作;
c.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將標誌破壞或除去。
16.工作服
a.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衣著,所以要穿著適當的工作服;
b.保持工作服清潔,骯髒的工作服可能引致皮膚病;
c.鬆脫的衣袖、領帶、頸巾等都很容易被機器纏繞引致意外;
d.長頭髮亦容易被機器所纏繞而引致頭部受傷;
e.如操作時需要個人防護裝備如護耳罩、手套、呼吸器具時,必須正確地配戴;
f.如操作地點有物件下墜的危險時,安全帽可提供有限度保護;
g.穿著安全鞋可以保護腳趾,及防止被尖物刺穿鞋底,亦可減少在濕滑的地面上滑倒的危險;
h.如工作服被化學物品染污,應馬上脫下及徹底清洗。
17.機器護罩
機械的危險包括工人的身體被機器的活動部份擊中、被纏上而帶入危險部份,或工人被射出之碎片所傷。
機器護罩的作用是在危急情況下,將操作員的手或身體部份分隔
a.為了確保機器護罩能正常地操作,切勿因方便而將它拆除或破壞; b.定期維修及檢查;
c.如發覺機器護罩有破壞,必須通知主管進行修理;
d.如需對機器護罩進行維修,必須關閉電源及確定機器已停止轉動。
18.工作場所
擁有一個整潔及整齊的工作場所,可帶來的好處如下
a.減低經營成本;
b.節省物料和零件的虛耗;
c.增加生產力;
d.改善生產的管理;
e.較有效地利用工場地方;
f.減低意外率;
g.提高工作士氣及商譽。
19.個人防護裝備
A.種類
工作場所規定配戴指定的安全防護裝備:員工必須遵守
a.安全帽
b.護眼罩
c.護耳罩
d.呼吸防護器
e.手套及保護衣物
f.安全鞋及安全帶(腰帶式或降傘式)
B.使用方法
正確地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可以防止意外或在發生意外時,將工人受傷的情度盡量減到最低
a.選擇及使用方法,必須根據供應商及僱主的指示下進行;
b.不可擅自更改派發之防護裝備,如將安全帽鑽洞;
c.留意有效之使用年期,一旦發覺所使用之個人防護裝備有損壞,必須通知僱主作出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