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连情满玉树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州府结古镇瞬间被夷为废墟。截至4月24日,地震造成2203人遇难,12135人受伤,其中重伤1434人。4月21日,是玉树地震遇难者“头七”之日,我国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第二次为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举行了全国性哀悼活动。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总人口28.31万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95%以上。震前,结古镇有近10万人,是一座繁华的古镇。突如其来的强震,摧毁了结古镇,造成震区房屋大面积倒塌,一些地方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不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有近10万受灾群众无家可归。   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在抢险救人第一线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各民族同胞不分僧俗、不分军民、不分藏汉,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抢救生命。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玉树震区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武警玉树支队的故事      4月14日7时49分,武警青海总队玉树支队支队长石华杰正带领部队出早操。突然,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尘土飞扬,不少官兵摇摇晃晃地倒在地上,驻地周边群众哭喊声四起,营房大面积损毁。石华杰猛然一惊:强烈地震!   强震面前,石华杰沉着冷静,一边迅速清点部队人数,一边指挥县中队立即向安全地域集结,随即向总队报告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将驻州650名官兵编成40个搜救小组,由团营职干部带队,直接从操场奔赴救灾第一线。   8分钟后,石华杰和救援官兵赶到就近的重灾区和银行、医院等重要部位抢险救灾。   “武警来了,亲人来了!”武警玉树支队官兵的出现,使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了希望。   “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石华杰指挥搜救小组分赴西杭路、民主路、环城路3条重灾街道,以居民、银行、学校、宾馆为重点展开救援。没有专业搜救工具,没有大型挖掘设备,石华杰带领官兵手扒肩扛。他亲率一支突击队,到玉树民族职业中学救援被困学生。当他们赶到学校时,现场一片混乱,石华杰立即对围拢的群众大声喊:“大家不要紧张,我们救你们来了!”人群中一下安静了下来。当时,3层楼因塌陷已挤到一起,楼的倾斜幅度很大,加上余震不断,窗户上的玻璃不停往下掉。石华杰和作训股参谋张大鹏带着10余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随时可能倒塌的楼房里抢救出一个被埋的学生。事后得知,这是地震发生后从废墟中抢救出的第一条生命。   震后30多个小时,石华杰滴水未进,始终坚守在救灾第一线。在他带领下,地震当天,武警玉树支队在废墟中救出被埋群众1300多人,转移救治伤员5189人,转移遇难者遗体155具,成为救灾行动中到位最早、担负任务最重、救出灾民最多的救援部队。      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的故事      玉树灾区的一片片废墟下,可能随处遮盖着亟待挽救的生命。震后火速赶赴灾区的一支支救援队,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人”。   “4・14”玉树地震发生当天晚上8点,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批60人奉命飞抵灾区。抵达后,救援队立即分为4组开始救人。当天夜里11点多,他们就从玉树县民族饭店附近抢救出一个被困者。随后,这支救援“国家队”又赶到另一个施救点。当时确认有幸存者被埋在3米以下,他们上去勘察,经过一个多小时努力,终于救出一个被埋的女孩子。当时已经是15日凌晨1点多。   15日早上6点半,有当地的志愿者告诉救援队,县城的一家宾馆有11人被埋。救援队很快带着搜救犬到达现场,经过仪器探测发现确实有生命迹象。当时废墟的建筑物非常危险,呈“八”字形,随时都可能坍塌。按照以往的经验,救援队开始层层剥离。剥离到第二层的时候,光线就照到底层了,下面说“我们有4个人”,也就是说其他7人已经遇难。正在这个时候,发生了3级多的余震,在废墟下作业的人员只好暂时撤出。稳定后,救援人员再次进入,并时刻与被埋人员保持通话。终于打通到最底层,没想到就在扩洞口的时候,又发生了4.5级余震。几经波折,救援队员们终于将废墟下4位被困者一一救出。从打通洞口到4人获救,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   4月16日下午,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在玉树结古镇民族宾馆废墟下,和西钦寺的僧侣们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斗,联手救出被埋54个小时的13岁藏族女孩子次乃拥青。   地震致玉树民族宾馆完全倒塌,废墟足有几人高,到处散落着大型预制板。被埋在废墟下的次乃拥青右边是一摞被子,左边是一摞鞋子,许多海绵垫压在她的头顶上,残垣断壁间的一个空隙使她幸免于难。救援队对她进行定位后,采取剥离的方法,从上向下剥离。每剥离一层,都要重新确认,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施救。当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队员和由扎西多吉带来的西钦寺僧侣们喊着号子,把一块巨大的预制板推落,救援空间被打开了。一名僧侣率先爬了进去,救援队员何登科跟着爬了进去。下午13时48分,次乃拥青被轻轻地抱了出来。   获救半个小时后,这位在黑暗的废墟中被掩埋54个小时的藏族小女孩被抱到帐篷中。当舅舅把一碗酥油茶送到她嘴边,她一下子哭了起来。她说,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在外面喊她的名字,她都能听得见,但就是说不出话。后来,她努力把头顶上的垫子一个一个地抽出来几个,人们再喊的时候,她就能回应了。      结古寺喇嘛的故事      4月14日清晨地震发生时,玉树结古寺的僧众从倒塌的寺庙中侥幸生还,之后冲向山下的废墟,徒手刨挖生者。震后2天,年轻的活佛丹巴仁波钦和他的弟子们,用双手救出上百名被埋民众。   在被地震夺去超过2000人生命的玉树,入夜时分,诵经声在各处响起。庙毁人亡的现实令结古寺这座萨迦派古庙,迎来了建寺数百年间最为险恶的处境。山下送来的遇难者尸体被摆放在寺庙旁的法台上,丹巴仁波钦这辈子没见过如此多尸体,按藏地习俗,死者将在寺庙接受喇嘛们诵经,以求尽快往生。震后3天,当地政府将火葬的主持权交给了结古寺。丹巴仁波钦说,这是当地官员充分考虑到了当地佛教徒宗教信仰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疫情。3天正好是我们佛教上说的灵魂和肉体分离的时候,所以选在这个时候进行火葬,希望这些死难者的灵魂能够升天。   4月20日,在从结古镇通向玉树更为偏远的受灾地区路上,人们聚集在路边,等待着每天过路的赈灾车辆,而很多车上坐着负责分发物资的往往是喇嘛。政府的救援人员请来喇嘛分发物资以示公平。结古寺负责运送物资的喇嘛朋措(音)说:“我们现在一般都是把物资直接送往那些最偏远的受灾地点,尽量不在路上发,我觉得这可能会使救灾更有效率。这是功德。”      “阿福”的事故      被人们称为“阿福”的黄福荣今年46岁,是一个普通香港人,曾与朋友合伙开过运输公司,后来转行做货车司机。单身未婚的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但他却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今年4月初,阿福利用假期到青海玉树一家由民间公益人士筹建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担任义工。   4月14日清晨,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只留下阿福、3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玉树发生7.1级强震,孤儿院的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   “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孤儿院周副院长说,但3名孤儿和一名老师没有出来,阿福立即钻进那座摇摇欲坠的楼房搜救。当他刚把4人推出废墟后,6.3级的余震又将未垮塌的一半房屋震垮,阿福顿时被压在沉重的水泥天花板之下。

  “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着: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周副院长说。   阿福的姐姐黄月秀对弟弟的救人捐躯并不意外,她说:“福荣一向如此,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就不遗余力,不会顾及到自己。”   2002年,阿福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为白血病患者成功筹款10多万元,还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   2008年汶川地震一发生,阿福就坐不住了,说不能天天坐在电视机前流泪。他不顾身体患病,执意到四川灾区做了3个月义工。先是在成都,后来又到了重灾区什邡,协助搬运物资和帮助受灾民众清理瓦砾。当记者访问他时,他说:“在香港,很多人都在为灾区捐款捐物。我是货车司机,没有很多钱来捐助同胞,就来出份力。”   4月18日晚,当黄福荣的遗体从青海结古镇孤儿院辗转回到香港,香港警察仪仗队为他的灵柩覆盖上了香港特区区旗。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专门撰文,称赞黄福荣是“香港的光辉榜样”,对他“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精神无限敬仰,并引以为荣”。特区政府还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章,以彰扬他舍生取义、高尚无私的品质。      孩子的故事      4月17日上午,广东边防救援队组织3支医疗小分队赴玉树结古镇灾区巡诊。一名小男孩拉起一位战士的手就跑:“叔叔,你们快去救救我奶奶吧!”   76岁的老奶奶才旦措姆腿部在地震中被砸伤,4天来一直没能走动半步。   才旦措姆与男孩格朗是祖孙俩,两人相依为命。地震发生时,起来上厕所的格朗幸运地逃过一劫。“房子塌了,奶奶的腿被压在下面,我是用手把奶奶挖出来的。”讲起当天的情况,9岁的格朗还心有余悸。   参与救援的广东边防总队六支队军医刘成介绍,老奶奶打上石膏以后,半个月就可痊愈。   4月17日,在当地政府为受灾群众搭建的帐篷里,10岁的藏族小男孩旦增开周跟着医护人员进进出出,主动承担起了藏语翻译的工作。旦增开周脸上有两坨明显的高原红,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4月14日地震,他家的房屋全部损毁,小旦增开周便随着父母住在了受灾群众安置点。   在受伤群众的救治帐篷里,小旦增开周用藏语询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藏族老奶奶,然后向他身旁的大夫说,老奶奶的眼睛受伤,身上还有几处地方疼痛。“他聪明又机灵,汉语讲得也很棒,成了这里的小翻译,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孩子。”青海省交通医院骨科大夫崔丽萍说,他们第一天刚来正在整理物资的时候,小旦增开周就过来问他们冷不冷,还帮忙看东西。   小旦增开周说,他跟这里的大夫都很熟了,救护人员对他很好,“我饿的时候,他们给我方便面吃;我渴的时候,他们给我矿泉水喝。”   小旦增开周的胸襟上别着红丝带,他说,他知道这代表着志愿者的意思。对于志愿者的理解,他说:“就是大人们去救有困难的人,我们小孩帮不上忙,在操场上能捡垃圾就捡垃圾,能捡上柴,就给那些烧水的人。”   更松代吉,一个16岁的普通藏族女孩,在玉树地震发生后用双手把9位亲人从废墟中救出。   扎西科赛马场位于玉树县城郊,是安置救灾帐篷最集中的地方。更松代吉一边折断烧水的柴火,一边回忆地震时的情形。   “那天我起得很早,因为家离学校远。”她说,半路上,大地突然摇晃,房子瞬间塌了,“我急忙跑回家。”   更松代吉的家,位于玉树县西航西路嘎雅的半山坡上,地震引发大量乱石滚落,瞬间把她家夷为平地。更松代吉说:“我一边哭,一边挖。”“先从废墟里挖出妈妈,后来是哥哥。”姐姐用身体把孩子护在身下。家人都挖出来后,快天黑了。   地震后第3天,更松代吉回到已成废墟的家。她蹲下身子寻找到上小学时获得的优秀班干部证书。看着攥在手里的证书,更松代吉说:“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荣誉证书。”更松代吉2009年考入玉树州民族综合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我梦想当医生或护士。”她说,现在的心愿是尽早回学校。      老人的故事      4月19日,又一个生命奇迹在玉树结古镇新寨村郭吾社诞生。当日11时许,被困在危房废墟下123小时的祖孙两人获救。   4月19日,四川矿山救护队200多名队员继续搜救被埋生命。他们从18日起便向重灾区周边的盲区开进。救护队中的8名队员,领受的任务是到玉树结古镇东边20公里处的村庄搜索。19日上午,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带着他们来到一个破碎的房子前。   透过窗户,救护队发现一块大山石将女孩家砸倒,里墙完全坍塌,破碎的大块土砖将床压住,床下有两个人。年迈的是一位藏族老太太,床板死死压住了她的腹部;紧挨着她,被她用身躯保护着的是一位小女孩。她们的头发和脸上全部是灰尘,嘴唇已经干裂,一动不动。不过,两人还微弱地睁着眼。   “运气太好了!没砸到脑袋。”救援队员说。根据现场地形,最大的危险来自悬在空中的残留屋顶。救援队员先找来一根木柱,对屋顶进行支撑,然后决定把床板支撑出一个缝隙,再把她们救出来。11时许,小女孩和老者终于先后被救出,整个救援过程历时80分钟。经检查,老人的腿部受严重外伤,队员们立即将两入送往医疗救援点。经医生检查,小女孩并无大恙,而老者因伤重于当日下午被送往西宁进行救治。   被救的小女孩叫财仁巴吉,4岁。长者是她的奶奶吾金措毛,68岁。家人说,地震时山上的石头落下来砸倒了后墙,后墙砸在老人的床上。老人当时和孙女睡在一起,墙塌下的瞬间,老人翻身护住孙女,自己的腿被压住无法脱身。被困123小时,为何能奇迹般存活?家人说,地震后不久,亲戚们就发现两人被困。因为环境非常危险,屋顶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曾经尝试过救援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亲戚们只好每天从屋外向她们扔政府发放的救灾面包和牛奶。由于祖孙俩上半身没被压着,可以勉强地把食物捡来食用。怕她们冻着,亲戚们又扔了被子给她们御寒。      退伍老兵的故事      4月14日晚,忙乎了一天的山东临沂45岁退伍老兵张佰钰回到家。这位曾经荣立三等功的退伍军人,从电视上得到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即刻与当地的4位“老哥”王凤民、黄夫现、姚文善、刘明辉商定,由他挑头负责,再擎“临沂老兵志愿者”的旗帜出征青海灾区。   5位铁哥们有着共同的当兵、参战经历,其中黄夫现、姚文善、刘明辉更是上世纪70年代老兵。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张佰钰便与几位战友组织“临沂老兵志愿者”,驰援四川重灾区51天。   “军令如山倒”,老兵们把春种扔下了,刘明辉正在家盖着房子,他把瓦刀泥筐一扔,径直买迷彩服去了。   4月15日下午,张佰钰与4位战友从家乡山东临沂急急赶往江苏徐州,当晚10点多乘上由青岛开往西宁的K173次列车。   当5位离开部队二三十年的老兵一身迷彩服,扛着新买的4把锹镐、两大袋山东煎饼登上列车时,立即引起同在徐州上车的李玉伟、刘向东的关注。这两位从山东滕州赶往青海救灾的老兵,迅即加入“大部队”。   军人对自己的队伍有着天生的敏感。长长的列车上,刚刚离开北海舰队、仍在等待工作安排的军转干部程校锋,江苏连云港市雷锋出租车公司老兵邱永军,先后前来张队长处报到。车过济南,来自莱芜的吕伟锋一身崭新迷彩服出现在面前,小伙子1995年入伍,共产党员,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是“临沂老兵志愿者”中最后离开部队的“新兵”。   曾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援的李玉伟表示:“我们都在老家务农,但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曾经是一个军人。哪怕是和平年代,军人可以流血,百姓不可流泪!”

  张佰钰一行所乘坐的列车,长驱近2500公里,一路吟唱爱的壮歌!   “我没想太多,只想尽力而为帮帮他们。”说话的是从泰安上车的王动。这位21岁、尚在待业的小伙,怀揣向朋友借来的300元钱便登上列车。上车前,他上网查到了“玉树”这个以前闻所未闻的地名及方位。   车过商丘,李克岗、马志英夫妇登上了列车。这对在河南柘城县老王集乡务农的中年夫妇,抛下春种的土地和3个孩子,把门一锁就上路了。“我们是典型的农民,也是中国公民,同胞被埋在地下,我们怎么吃得香睡得着?”这对农民夫妇如此解释自己的壮举。   行至西安,上来了23岁的四川宜宾小伙甘健。由于车票紧张,在济南打工的甘健从西安转上了这趟列车。“前年,我的家乡遭难,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帮助,给我很大触动。我也要做个志愿者,人这样活着才有意思。”他这样说。   “我从小向往当兵”,“军人有凝聚力、战斗力”,“他们救过灾,打过仗,有经验”……这些穿着迷彩服的“80后”、农民,这样解释为何加入“临沂老兵志愿者”的队伍。   4月16日夜里12点,列车晚点到达西宁。走出西宁站,5人队伍已“扩编”至20余人――在跨越6个省、长达近2500公里的行程中,这支队伍神奇地完成了一次庄严而感人的集结!   4月18日凌晨4点,全副迷彩装备的“临沂老兵志愿者”队伍,整装来到玉树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部报到并受领任务,开始了在玉树高原的救援行动。   在玉树州体育场的一角,一间不大的板房,便是“临沂老兵志愿者”的住所和“战时指挥部”。   “瞧,这是我们今天去山上为受灾群众送食物的照片,藏族大娘和小孩特别开心,向我们竖大拇指呢!”莱芜小伙吕伟锋将他拍的照片一一给记者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去的都是汽车去不了的地方,群众特别欢迎。”“我们这个团队所有队员都有一个信念:做,不只是为了心安,而是传给社会温暖。”李志仙表示。      四川木匠的故事      5名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打工的四川彭州木匠,在获悉地震后,第一时间带上自己的木工家伙到玉树灾区救人。   张金伦的家乡在四川彭州蒙阳乡,2008年“5・12”大地震中,他家房子倾了,家人没有受伤。灾后,他的家得到了重建,他本人也在家乡参与了建设。他说:“我知道,这背后是全国人民的支援。”同样的,胡志强的老家也在彭州,是受灾较轻的升平乡。   张金伦、胡志强等5个彭州老乡是在北京、长春打工时认识的。今年4月初,他们结伴来到青海囊谦县做木匠。“这里条件比较艰苦,钱可以多挣一些。”张金伦介绍,他是熟手,每天会有100元的工资,但要有工开才行。   “4月14日,我们早上7点就已经在干活儿了,我在3层楼上飘了起来。”张金伦说,他们5个人刚到囊谦县干了几天,玉树就发生了7.1级的地震。囊谦县作为玉树州的一个县,地震当天,所有的工地也都停了工,防地震。   “我们几个人一商议,决定去灾区救人。我们经历了灾害,有这方面的经验。”张金伦等人去找老板,老板也很支持他们,说你们去,回来还到我这儿上班。   可是囊谦县离玉树175公里,他们刚刚来干了几天活,还没领到工钱呢,连路费都不够。于是,他们辗转找到囊谦县人武部,说5个人都遇过地震,最起码碰上余震不会慌,又有家伙,锯子、钢钎、榔头都有。而且食宿自理,希望武装部的领导能帮助联系去灾区救人。人武部的戴光辉部长见他们这么热心,就给他们写个条子,推荐他们到玉树的对口单位找李书记帮忙。戴部长帮他们美言,说他们来自四川灾区,有技术和救援经验。5个木匠找来一辆蹦蹦车,戴部长帮出了350元的路费和200元的油费。   “上坡几乎开不动。”胡志强介绍,这个蹦蹦车时速只有20公里,从囊谦县到玉树要翻3个山头,最高的山头海拔近5000米。5个人都有了高原反应,一路上车小又挤又累,8个小时才开到了玉树。他们找到李书记时,是地震当日的深夜12点,李书记看了条子,立即安排他们参与救援。这个时候,乘包机赶来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才刚到一个小时,5木匠与他们并肩战斗。      农民马宝祥一家的故事      马宝祥是青海省湟中县大才回族乡前沟村的村民。玉树地震发生后,马宝样与青海省红十字会取得联系,提出由他负担全部费用,无偿提供挖掘机、装载机等,带着家人到玉树救灾。   做出这样的决定,马宝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马宝祥就曾到省红十字会要求组织志愿救灾队伍,未获准成行,他便通过湟中县红十字会向汶川捐款5000元。这次,省红十字会批准了他的请求。   地震当日的4月14日20时,马宝祥带着弟弟、女婿、儿子等7人和2辆装满物资的车连夜赶路,15日8时赶到玉树,随即投入抗震救灾当中。   搭帐篷,送伤员。刚从西宁连夜赶到玉树的马宝祥,就带领着亲人在灾区里忙碌着。15日当天,马宝祥在灾区发放了300箱方便面,还为10名遇难者家属送去了每户300元钱的资助。   4月19日,记者在结古镇见到马宝祥时,他正在废墟里寻找遇难者的遗物。“那本日记和证件就在这个大柱子下面,需要挖掘机才能搬开。”马宝祥说。   已经到达玉树4天的他们看上去很疲倦,这几天,马宝祥都是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太可怜了,在这样寒冷的晚上,他们就是躺在自家的废墟边上过夜。”马宝祥眼睛湿润了。   让马宝祥记忆深刻的是,4月16日,有人告诉他县医院后面的废墟里埋着两具遗体,希望他能帮忙挖。马宝祥就带着他的6名队员拿着工具立即赶到废墟上,用了半天的时间把遗体挖了出来。   “人在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帮助,希望通过各界的帮助玉树能够早日走出困境。”马宝祥说。      说不完的故事      玉树地震发生后,像张佰钰、张金伦和马宝祥他们这样用爱心吹响集结号来灾区救灾的故事,不胜枚举。   玉树地震发生后,四川汶川地震重灾区茂县渭门乡椒园村的村民们一起商议到灾区救灾。最终,他们抽选6名有技术特长、没有家庭负担、身强力壮的村民,每人凑了3000元钱,租了一辆大货车,带上村民们捐赠的帐篷、彩条布、棉衣棉被和食物向玉树灾区进发。在结古镇,担任6名村民救援队队长的何国兵对记者说:“从大灾中走出来的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灾难的痛苦。现在玉树地震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出一份力。”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老兵志愿者”7人团队,是由4名回族、2名汉族和一名藏族同胞组成的救援队。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们借了一辆“长安”小货车,带了30箱矿泉水、50箱方便面和1000多元的药品,赶了1200公里路来到玉树。他们到灾区后,立即将药品送到医疗救治点。在接下来的3天3夜里,他们白天帮助抬运伤员,运送物资,夜里席地而睡。队长马勇说,看到同胞受难,非常心疼。   在结古镇救灾现场,还有一支来自四川的“老兵联盟”志愿者队伍,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这支队伍,是由赵成才和29名战友组成的。玉树发生地震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从四川赶到玉树。“老兵联盟”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赵成才动情地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家,在灾难面前,各族同胞患难与共,戮力同心,和衷共济。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牵挂玉树,情系玉树――1元、5元、10元、100元……在各地红十字会的捐款箱前,人们排起了长队。从企业到个人,从老人到孩子,从社会团体到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   在玉树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这些饱含同胞情、响彻中华大地的强音,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在举国上下心手相连倾情救援下,一个更加美好的新玉树必将在祖国的青藏高原崛起!   (文中事例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网、《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的有关报道综合整理)   编辑/汪迎春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州府结古镇瞬间被夷为废墟。截至4月24日,地震造成2203人遇难,12135人受伤,其中重伤1434人。4月21日,是玉树地震遇难者“头七”之日,我国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第二次为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举行了全国性哀悼活动。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总人口28.31万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95%以上。震前,结古镇有近10万人,是一座繁华的古镇。突如其来的强震,摧毁了结古镇,造成震区房屋大面积倒塌,一些地方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不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有近10万受灾群众无家可归。   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在抢险救人第一线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各民族同胞不分僧俗、不分军民、不分藏汉,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抢救生命。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玉树震区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武警玉树支队的故事      4月14日7时49分,武警青海总队玉树支队支队长石华杰正带领部队出早操。突然,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尘土飞扬,不少官兵摇摇晃晃地倒在地上,驻地周边群众哭喊声四起,营房大面积损毁。石华杰猛然一惊:强烈地震!   强震面前,石华杰沉着冷静,一边迅速清点部队人数,一边指挥县中队立即向安全地域集结,随即向总队报告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将驻州650名官兵编成40个搜救小组,由团营职干部带队,直接从操场奔赴救灾第一线。   8分钟后,石华杰和救援官兵赶到就近的重灾区和银行、医院等重要部位抢险救灾。   “武警来了,亲人来了!”武警玉树支队官兵的出现,使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了希望。   “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石华杰指挥搜救小组分赴西杭路、民主路、环城路3条重灾街道,以居民、银行、学校、宾馆为重点展开救援。没有专业搜救工具,没有大型挖掘设备,石华杰带领官兵手扒肩扛。他亲率一支突击队,到玉树民族职业中学救援被困学生。当他们赶到学校时,现场一片混乱,石华杰立即对围拢的群众大声喊:“大家不要紧张,我们救你们来了!”人群中一下安静了下来。当时,3层楼因塌陷已挤到一起,楼的倾斜幅度很大,加上余震不断,窗户上的玻璃不停往下掉。石华杰和作训股参谋张大鹏带着10余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随时可能倒塌的楼房里抢救出一个被埋的学生。事后得知,这是地震发生后从废墟中抢救出的第一条生命。   震后30多个小时,石华杰滴水未进,始终坚守在救灾第一线。在他带领下,地震当天,武警玉树支队在废墟中救出被埋群众1300多人,转移救治伤员5189人,转移遇难者遗体155具,成为救灾行动中到位最早、担负任务最重、救出灾民最多的救援部队。      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的故事      玉树灾区的一片片废墟下,可能随处遮盖着亟待挽救的生命。震后火速赶赴灾区的一支支救援队,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人”。   “4・14”玉树地震发生当天晚上8点,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批60人奉命飞抵灾区。抵达后,救援队立即分为4组开始救人。当天夜里11点多,他们就从玉树县民族饭店附近抢救出一个被困者。随后,这支救援“国家队”又赶到另一个施救点。当时确认有幸存者被埋在3米以下,他们上去勘察,经过一个多小时努力,终于救出一个被埋的女孩子。当时已经是15日凌晨1点多。   15日早上6点半,有当地的志愿者告诉救援队,县城的一家宾馆有11人被埋。救援队很快带着搜救犬到达现场,经过仪器探测发现确实有生命迹象。当时废墟的建筑物非常危险,呈“八”字形,随时都可能坍塌。按照以往的经验,救援队开始层层剥离。剥离到第二层的时候,光线就照到底层了,下面说“我们有4个人”,也就是说其他7人已经遇难。正在这个时候,发生了3级多的余震,在废墟下作业的人员只好暂时撤出。稳定后,救援人员再次进入,并时刻与被埋人员保持通话。终于打通到最底层,没想到就在扩洞口的时候,又发生了4.5级余震。几经波折,救援队员们终于将废墟下4位被困者一一救出。从打通洞口到4人获救,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   4月16日下午,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在玉树结古镇民族宾馆废墟下,和西钦寺的僧侣们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斗,联手救出被埋54个小时的13岁藏族女孩子次乃拥青。   地震致玉树民族宾馆完全倒塌,废墟足有几人高,到处散落着大型预制板。被埋在废墟下的次乃拥青右边是一摞被子,左边是一摞鞋子,许多海绵垫压在她的头顶上,残垣断壁间的一个空隙使她幸免于难。救援队对她进行定位后,采取剥离的方法,从上向下剥离。每剥离一层,都要重新确认,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施救。当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队员和由扎西多吉带来的西钦寺僧侣们喊着号子,把一块巨大的预制板推落,救援空间被打开了。一名僧侣率先爬了进去,救援队员何登科跟着爬了进去。下午13时48分,次乃拥青被轻轻地抱了出来。   获救半个小时后,这位在黑暗的废墟中被掩埋54个小时的藏族小女孩被抱到帐篷中。当舅舅把一碗酥油茶送到她嘴边,她一下子哭了起来。她说,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在外面喊她的名字,她都能听得见,但就是说不出话。后来,她努力把头顶上的垫子一个一个地抽出来几个,人们再喊的时候,她就能回应了。      结古寺喇嘛的故事      4月14日清晨地震发生时,玉树结古寺的僧众从倒塌的寺庙中侥幸生还,之后冲向山下的废墟,徒手刨挖生者。震后2天,年轻的活佛丹巴仁波钦和他的弟子们,用双手救出上百名被埋民众。   在被地震夺去超过2000人生命的玉树,入夜时分,诵经声在各处响起。庙毁人亡的现实令结古寺这座萨迦派古庙,迎来了建寺数百年间最为险恶的处境。山下送来的遇难者尸体被摆放在寺庙旁的法台上,丹巴仁波钦这辈子没见过如此多尸体,按藏地习俗,死者将在寺庙接受喇嘛们诵经,以求尽快往生。震后3天,当地政府将火葬的主持权交给了结古寺。丹巴仁波钦说,这是当地官员充分考虑到了当地佛教徒宗教信仰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疫情。3天正好是我们佛教上说的灵魂和肉体分离的时候,所以选在这个时候进行火葬,希望这些死难者的灵魂能够升天。   4月20日,在从结古镇通向玉树更为偏远的受灾地区路上,人们聚集在路边,等待着每天过路的赈灾车辆,而很多车上坐着负责分发物资的往往是喇嘛。政府的救援人员请来喇嘛分发物资以示公平。结古寺负责运送物资的喇嘛朋措(音)说:“我们现在一般都是把物资直接送往那些最偏远的受灾地点,尽量不在路上发,我觉得这可能会使救灾更有效率。这是功德。”      “阿福”的事故      被人们称为“阿福”的黄福荣今年46岁,是一个普通香港人,曾与朋友合伙开过运输公司,后来转行做货车司机。单身未婚的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但他却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今年4月初,阿福利用假期到青海玉树一家由民间公益人士筹建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担任义工。   4月14日清晨,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只留下阿福、3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玉树发生7.1级强震,孤儿院的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   “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孤儿院周副院长说,但3名孤儿和一名老师没有出来,阿福立即钻进那座摇摇欲坠的楼房搜救。当他刚把4人推出废墟后,6.3级的余震又将未垮塌的一半房屋震垮,阿福顿时被压在沉重的水泥天花板之下。

  “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着: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周副院长说。   阿福的姐姐黄月秀对弟弟的救人捐躯并不意外,她说:“福荣一向如此,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就不遗余力,不会顾及到自己。”   2002年,阿福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为白血病患者成功筹款10多万元,还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   2008年汶川地震一发生,阿福就坐不住了,说不能天天坐在电视机前流泪。他不顾身体患病,执意到四川灾区做了3个月义工。先是在成都,后来又到了重灾区什邡,协助搬运物资和帮助受灾民众清理瓦砾。当记者访问他时,他说:“在香港,很多人都在为灾区捐款捐物。我是货车司机,没有很多钱来捐助同胞,就来出份力。”   4月18日晚,当黄福荣的遗体从青海结古镇孤儿院辗转回到香港,香港警察仪仗队为他的灵柩覆盖上了香港特区区旗。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专门撰文,称赞黄福荣是“香港的光辉榜样”,对他“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精神无限敬仰,并引以为荣”。特区政府还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章,以彰扬他舍生取义、高尚无私的品质。      孩子的故事      4月17日上午,广东边防救援队组织3支医疗小分队赴玉树结古镇灾区巡诊。一名小男孩拉起一位战士的手就跑:“叔叔,你们快去救救我奶奶吧!”   76岁的老奶奶才旦措姆腿部在地震中被砸伤,4天来一直没能走动半步。   才旦措姆与男孩格朗是祖孙俩,两人相依为命。地震发生时,起来上厕所的格朗幸运地逃过一劫。“房子塌了,奶奶的腿被压在下面,我是用手把奶奶挖出来的。”讲起当天的情况,9岁的格朗还心有余悸。   参与救援的广东边防总队六支队军医刘成介绍,老奶奶打上石膏以后,半个月就可痊愈。   4月17日,在当地政府为受灾群众搭建的帐篷里,10岁的藏族小男孩旦增开周跟着医护人员进进出出,主动承担起了藏语翻译的工作。旦增开周脸上有两坨明显的高原红,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4月14日地震,他家的房屋全部损毁,小旦增开周便随着父母住在了受灾群众安置点。   在受伤群众的救治帐篷里,小旦增开周用藏语询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藏族老奶奶,然后向他身旁的大夫说,老奶奶的眼睛受伤,身上还有几处地方疼痛。“他聪明又机灵,汉语讲得也很棒,成了这里的小翻译,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孩子。”青海省交通医院骨科大夫崔丽萍说,他们第一天刚来正在整理物资的时候,小旦增开周就过来问他们冷不冷,还帮忙看东西。   小旦增开周说,他跟这里的大夫都很熟了,救护人员对他很好,“我饿的时候,他们给我方便面吃;我渴的时候,他们给我矿泉水喝。”   小旦增开周的胸襟上别着红丝带,他说,他知道这代表着志愿者的意思。对于志愿者的理解,他说:“就是大人们去救有困难的人,我们小孩帮不上忙,在操场上能捡垃圾就捡垃圾,能捡上柴,就给那些烧水的人。”   更松代吉,一个16岁的普通藏族女孩,在玉树地震发生后用双手把9位亲人从废墟中救出。   扎西科赛马场位于玉树县城郊,是安置救灾帐篷最集中的地方。更松代吉一边折断烧水的柴火,一边回忆地震时的情形。   “那天我起得很早,因为家离学校远。”她说,半路上,大地突然摇晃,房子瞬间塌了,“我急忙跑回家。”   更松代吉的家,位于玉树县西航西路嘎雅的半山坡上,地震引发大量乱石滚落,瞬间把她家夷为平地。更松代吉说:“我一边哭,一边挖。”“先从废墟里挖出妈妈,后来是哥哥。”姐姐用身体把孩子护在身下。家人都挖出来后,快天黑了。   地震后第3天,更松代吉回到已成废墟的家。她蹲下身子寻找到上小学时获得的优秀班干部证书。看着攥在手里的证书,更松代吉说:“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荣誉证书。”更松代吉2009年考入玉树州民族综合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我梦想当医生或护士。”她说,现在的心愿是尽早回学校。      老人的故事      4月19日,又一个生命奇迹在玉树结古镇新寨村郭吾社诞生。当日11时许,被困在危房废墟下123小时的祖孙两人获救。   4月19日,四川矿山救护队200多名队员继续搜救被埋生命。他们从18日起便向重灾区周边的盲区开进。救护队中的8名队员,领受的任务是到玉树结古镇东边20公里处的村庄搜索。19日上午,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带着他们来到一个破碎的房子前。   透过窗户,救护队发现一块大山石将女孩家砸倒,里墙完全坍塌,破碎的大块土砖将床压住,床下有两个人。年迈的是一位藏族老太太,床板死死压住了她的腹部;紧挨着她,被她用身躯保护着的是一位小女孩。她们的头发和脸上全部是灰尘,嘴唇已经干裂,一动不动。不过,两人还微弱地睁着眼。   “运气太好了!没砸到脑袋。”救援队员说。根据现场地形,最大的危险来自悬在空中的残留屋顶。救援队员先找来一根木柱,对屋顶进行支撑,然后决定把床板支撑出一个缝隙,再把她们救出来。11时许,小女孩和老者终于先后被救出,整个救援过程历时80分钟。经检查,老人的腿部受严重外伤,队员们立即将两入送往医疗救援点。经医生检查,小女孩并无大恙,而老者因伤重于当日下午被送往西宁进行救治。   被救的小女孩叫财仁巴吉,4岁。长者是她的奶奶吾金措毛,68岁。家人说,地震时山上的石头落下来砸倒了后墙,后墙砸在老人的床上。老人当时和孙女睡在一起,墙塌下的瞬间,老人翻身护住孙女,自己的腿被压住无法脱身。被困123小时,为何能奇迹般存活?家人说,地震后不久,亲戚们就发现两人被困。因为环境非常危险,屋顶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曾经尝试过救援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亲戚们只好每天从屋外向她们扔政府发放的救灾面包和牛奶。由于祖孙俩上半身没被压着,可以勉强地把食物捡来食用。怕她们冻着,亲戚们又扔了被子给她们御寒。      退伍老兵的故事      4月14日晚,忙乎了一天的山东临沂45岁退伍老兵张佰钰回到家。这位曾经荣立三等功的退伍军人,从电视上得到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即刻与当地的4位“老哥”王凤民、黄夫现、姚文善、刘明辉商定,由他挑头负责,再擎“临沂老兵志愿者”的旗帜出征青海灾区。   5位铁哥们有着共同的当兵、参战经历,其中黄夫现、姚文善、刘明辉更是上世纪70年代老兵。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张佰钰便与几位战友组织“临沂老兵志愿者”,驰援四川重灾区51天。   “军令如山倒”,老兵们把春种扔下了,刘明辉正在家盖着房子,他把瓦刀泥筐一扔,径直买迷彩服去了。   4月15日下午,张佰钰与4位战友从家乡山东临沂急急赶往江苏徐州,当晚10点多乘上由青岛开往西宁的K173次列车。   当5位离开部队二三十年的老兵一身迷彩服,扛着新买的4把锹镐、两大袋山东煎饼登上列车时,立即引起同在徐州上车的李玉伟、刘向东的关注。这两位从山东滕州赶往青海救灾的老兵,迅即加入“大部队”。   军人对自己的队伍有着天生的敏感。长长的列车上,刚刚离开北海舰队、仍在等待工作安排的军转干部程校锋,江苏连云港市雷锋出租车公司老兵邱永军,先后前来张队长处报到。车过济南,来自莱芜的吕伟锋一身崭新迷彩服出现在面前,小伙子1995年入伍,共产党员,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是“临沂老兵志愿者”中最后离开部队的“新兵”。   曾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援的李玉伟表示:“我们都在老家务农,但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曾经是一个军人。哪怕是和平年代,军人可以流血,百姓不可流泪!”

  张佰钰一行所乘坐的列车,长驱近2500公里,一路吟唱爱的壮歌!   “我没想太多,只想尽力而为帮帮他们。”说话的是从泰安上车的王动。这位21岁、尚在待业的小伙,怀揣向朋友借来的300元钱便登上列车。上车前,他上网查到了“玉树”这个以前闻所未闻的地名及方位。   车过商丘,李克岗、马志英夫妇登上了列车。这对在河南柘城县老王集乡务农的中年夫妇,抛下春种的土地和3个孩子,把门一锁就上路了。“我们是典型的农民,也是中国公民,同胞被埋在地下,我们怎么吃得香睡得着?”这对农民夫妇如此解释自己的壮举。   行至西安,上来了23岁的四川宜宾小伙甘健。由于车票紧张,在济南打工的甘健从西安转上了这趟列车。“前年,我的家乡遭难,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帮助,给我很大触动。我也要做个志愿者,人这样活着才有意思。”他这样说。   “我从小向往当兵”,“军人有凝聚力、战斗力”,“他们救过灾,打过仗,有经验”……这些穿着迷彩服的“80后”、农民,这样解释为何加入“临沂老兵志愿者”的队伍。   4月16日夜里12点,列车晚点到达西宁。走出西宁站,5人队伍已“扩编”至20余人――在跨越6个省、长达近2500公里的行程中,这支队伍神奇地完成了一次庄严而感人的集结!   4月18日凌晨4点,全副迷彩装备的“临沂老兵志愿者”队伍,整装来到玉树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部报到并受领任务,开始了在玉树高原的救援行动。   在玉树州体育场的一角,一间不大的板房,便是“临沂老兵志愿者”的住所和“战时指挥部”。   “瞧,这是我们今天去山上为受灾群众送食物的照片,藏族大娘和小孩特别开心,向我们竖大拇指呢!”莱芜小伙吕伟锋将他拍的照片一一给记者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去的都是汽车去不了的地方,群众特别欢迎。”“我们这个团队所有队员都有一个信念:做,不只是为了心安,而是传给社会温暖。”李志仙表示。      四川木匠的故事      5名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打工的四川彭州木匠,在获悉地震后,第一时间带上自己的木工家伙到玉树灾区救人。   张金伦的家乡在四川彭州蒙阳乡,2008年“5・12”大地震中,他家房子倾了,家人没有受伤。灾后,他的家得到了重建,他本人也在家乡参与了建设。他说:“我知道,这背后是全国人民的支援。”同样的,胡志强的老家也在彭州,是受灾较轻的升平乡。   张金伦、胡志强等5个彭州老乡是在北京、长春打工时认识的。今年4月初,他们结伴来到青海囊谦县做木匠。“这里条件比较艰苦,钱可以多挣一些。”张金伦介绍,他是熟手,每天会有100元的工资,但要有工开才行。   “4月14日,我们早上7点就已经在干活儿了,我在3层楼上飘了起来。”张金伦说,他们5个人刚到囊谦县干了几天,玉树就发生了7.1级的地震。囊谦县作为玉树州的一个县,地震当天,所有的工地也都停了工,防地震。   “我们几个人一商议,决定去灾区救人。我们经历了灾害,有这方面的经验。”张金伦等人去找老板,老板也很支持他们,说你们去,回来还到我这儿上班。   可是囊谦县离玉树175公里,他们刚刚来干了几天活,还没领到工钱呢,连路费都不够。于是,他们辗转找到囊谦县人武部,说5个人都遇过地震,最起码碰上余震不会慌,又有家伙,锯子、钢钎、榔头都有。而且食宿自理,希望武装部的领导能帮助联系去灾区救人。人武部的戴光辉部长见他们这么热心,就给他们写个条子,推荐他们到玉树的对口单位找李书记帮忙。戴部长帮他们美言,说他们来自四川灾区,有技术和救援经验。5个木匠找来一辆蹦蹦车,戴部长帮出了350元的路费和200元的油费。   “上坡几乎开不动。”胡志强介绍,这个蹦蹦车时速只有20公里,从囊谦县到玉树要翻3个山头,最高的山头海拔近5000米。5个人都有了高原反应,一路上车小又挤又累,8个小时才开到了玉树。他们找到李书记时,是地震当日的深夜12点,李书记看了条子,立即安排他们参与救援。这个时候,乘包机赶来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才刚到一个小时,5木匠与他们并肩战斗。      农民马宝祥一家的故事      马宝祥是青海省湟中县大才回族乡前沟村的村民。玉树地震发生后,马宝样与青海省红十字会取得联系,提出由他负担全部费用,无偿提供挖掘机、装载机等,带着家人到玉树救灾。   做出这样的决定,马宝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马宝祥就曾到省红十字会要求组织志愿救灾队伍,未获准成行,他便通过湟中县红十字会向汶川捐款5000元。这次,省红十字会批准了他的请求。   地震当日的4月14日20时,马宝祥带着弟弟、女婿、儿子等7人和2辆装满物资的车连夜赶路,15日8时赶到玉树,随即投入抗震救灾当中。   搭帐篷,送伤员。刚从西宁连夜赶到玉树的马宝祥,就带领着亲人在灾区里忙碌着。15日当天,马宝祥在灾区发放了300箱方便面,还为10名遇难者家属送去了每户300元钱的资助。   4月19日,记者在结古镇见到马宝祥时,他正在废墟里寻找遇难者的遗物。“那本日记和证件就在这个大柱子下面,需要挖掘机才能搬开。”马宝祥说。   已经到达玉树4天的他们看上去很疲倦,这几天,马宝祥都是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太可怜了,在这样寒冷的晚上,他们就是躺在自家的废墟边上过夜。”马宝祥眼睛湿润了。   让马宝祥记忆深刻的是,4月16日,有人告诉他县医院后面的废墟里埋着两具遗体,希望他能帮忙挖。马宝祥就带着他的6名队员拿着工具立即赶到废墟上,用了半天的时间把遗体挖了出来。   “人在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帮助,希望通过各界的帮助玉树能够早日走出困境。”马宝祥说。      说不完的故事      玉树地震发生后,像张佰钰、张金伦和马宝祥他们这样用爱心吹响集结号来灾区救灾的故事,不胜枚举。   玉树地震发生后,四川汶川地震重灾区茂县渭门乡椒园村的村民们一起商议到灾区救灾。最终,他们抽选6名有技术特长、没有家庭负担、身强力壮的村民,每人凑了3000元钱,租了一辆大货车,带上村民们捐赠的帐篷、彩条布、棉衣棉被和食物向玉树灾区进发。在结古镇,担任6名村民救援队队长的何国兵对记者说:“从大灾中走出来的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灾难的痛苦。现在玉树地震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出一份力。”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老兵志愿者”7人团队,是由4名回族、2名汉族和一名藏族同胞组成的救援队。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们借了一辆“长安”小货车,带了30箱矿泉水、50箱方便面和1000多元的药品,赶了1200公里路来到玉树。他们到灾区后,立即将药品送到医疗救治点。在接下来的3天3夜里,他们白天帮助抬运伤员,运送物资,夜里席地而睡。队长马勇说,看到同胞受难,非常心疼。   在结古镇救灾现场,还有一支来自四川的“老兵联盟”志愿者队伍,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这支队伍,是由赵成才和29名战友组成的。玉树发生地震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从四川赶到玉树。“老兵联盟”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赵成才动情地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家,在灾难面前,各族同胞患难与共,戮力同心,和衷共济。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牵挂玉树,情系玉树――1元、5元、10元、100元……在各地红十字会的捐款箱前,人们排起了长队。从企业到个人,从老人到孩子,从社会团体到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   在玉树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这些饱含同胞情、响彻中华大地的强音,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在举国上下心手相连倾情救援下,一个更加美好的新玉树必将在祖国的青藏高原崛起!   (文中事例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网、《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的有关报道综合整理)   编辑/汪迎春


相关内容

  • 展览会开幕式主持词
  • 我们在这里相约,在上海、在中国。 我们在这里欢呼,为世博、为世界。 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它跨越了159年的时空。 西方的多瑙河和东方的长江,因为世博会的渊源流长而深情守望。 今天在这盛大的舞台上,我们把灵感融入音符,在江河的记忆里感悟岁月的悠远。 今天在这辉煌的舞台上,我们让激-情萦绕心间,在生命的 ...

  • 世博会开幕式主持词
  • 中国20x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主持词 我们在这里相约,在上海、在中国。 我们在这里欢呼,为世博、为世界。 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它跨越了159年的时空。 西方的多瑙河和东方的长江,因为世博会的渊源流长而深情守望。 今天在这盛大的舞台上,我们把灵感融入音符,在江河的记忆里感悟岁月的悠远。 今天在这辉 ...

  • 心手相连,共度难关--抗震救灾倡议书
  • 全体少先队员们: 2008,对中国人来说也许注定是经历考验的一年.5月12日,我们中的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亲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并发生了2000多次余震,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截止14 ...

  • 心手相连走进齐鲁
  • 2009年7月8日至10日,来自宝岛台湾的34名营员圆满完成在山东为期7天的分营活动.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亓同秋.山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叶武杰,山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秘书长吴晨全程陪同参观,在欣欣向荣的山东,来自岛内的青年学子们游历了岛城青岛,泉城济南,圣城曲阜.五岳之首泰山.活动中大家相识相知,交 ...

  • 民族团结一家亲 心手相连向未来
  • 10月13日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傈族自治县热闹非凡,傈僳.白.藏.纳西.彝等各民族群众身着节日的盛装,怀着喜悦的心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友人欢聚一堂,共同欢庆全国唯一的傈傈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 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的维西傈傈族自治县,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如意宝地.这 ...

  • 鼓励灾区小朋友的话
  • 1.让我们为灾区的同胞们祈祷!祝愿他们早日度过灾难~ 2. 一方受灾八方支援 心手相连重建家园 一方受灾八方支援 心手相连共度难关 风雨同舟重建家园 心手相连抗震救灾 风雨同舟重建家园 心连心抗震救灾 手拉手共度难关 兼并肩重建家园 一方受灾八方援 言行钱物总是情 向灾区献一分爱心 为灾民增一分信心 ...

  • 青少年活动方案
  • 海拉尔区第二届青少年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大海拉尔建设,促进文化城区建设,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全民阅读活动计划>的要求,通过青少年读书节系列活动的开展 ...

  • 捐赠图书文具活动主持词
  • 捐赠图书文具活动主持词 捐赠图书文具活动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和煦是东风,真情是奉献.放飞五月,到处花团锦簇,春和景明.美丽的**已是绿树浓荫,百鸟鸣唱:蓬勃的**学校校园也已披上新绿.在这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美好日子里,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一批最尊贵的客人 ...

  • 春天里的春天
  • 春天里的春天 王艺 春天里的春天 编出品人:陈金文 制作又是一年的春天 我们开始了飞迁 风雨迷茫的航线 也阻挡不了我们去追赶明天 轰鸣闪亮的雷电 撕破寂寞的睡眠 屋檐飞下的雨帘 就像爸妈盼我们回家的泪眼 噢春天里的春天 我们心手相连勇往直前 一起耕耘生活的春天 温暖的春天 噢春天里的春天 我们风雨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