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中的伦理思想

  [摘 要] 文章以《孔子家语》为考察中心,结合《论语》等其他资料,深入探析了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认为,在《孔子家语》中,“自然之天”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天人和谐”则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孔子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和言行。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及后序本文即以《孔子家语》为文本,结合《论语》及其他材料,对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作初步阐释。   [关键词] 《孔子家语》;孔子及其弟子;生态伦理   一、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自然的天   “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但是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春秋晚期,孔子则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可算是孔子的最大的贡献之一。天即自然界的功能,就是运行和生长。在《孔子家语》中,孔子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明确提到“天道”:夫其行已不过乎物,谓之成身,不过乎,合天道也。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在这里,孔子不仅承认了天的独立存在,而且把“天道”、“地道”、“人道”并称。孔子从万物来源于上天就像人来源于祖先的角度,解答了鲁定公关于帝王郊祭祖先,以让他们配享上天的疑惑。在这里,人们郊祭祖先即象征人们要效法天道,显明天象。同时这段话也隐喻出天道自有其运行规律,人们要自觉遵守。这个传统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孔子那里,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也就是说,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在“知天命”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了“畏天命”的观点,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 二、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仁”   孔子十分强调生命的价值,他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与其他生命并存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孔子退朝,马厩起火,孔子说:“‘伤人乎?’不问马。”这表现出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当人与马同时因意外灾害而受到伤害时,他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人。但是,马就不值得尊重和关心吗?   由此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人的德行不应仅仅停留在爱人的层面,还应类推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即“爱物”。虽然“爱物”的学说首先由孟子明确提出,在孔子的学说中已经蕴含着这方面的内容。《家语》中反映孔子“爱物”的具体表现还有“好生”与“不杀” 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宵,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也,好生故也。”由此可见,在孔子的哲学中,“仁”既纵向融通于人类中的此人和彼人,也横向贯通于不同类的人道与天道之间。“究天人之际,‘仁’既可以沿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思维路向,从‘天’之所‘命’顺延下来,落脚到人之教化,也可以循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的认识路径,逆推至无言的天道。   三、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天人和谐   孔子将“畏天命”与“君子”人格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在效法自然的基础上实现天人和谐也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之一。   如何实现天人和谐,在孔子看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知天命”的前提下要“畏天命”。敬畏是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畏天命”体现了一种宗教精神。与基督教敬畏上帝,康德敬畏心中的道德律令以及天上的星空不同,孔子的敬畏直接与自然界有关,说到底,就是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首先,这种情感落实到实践中是孔子的“时”和“顺”的概念: 孔子认为凡是不在适当时机行事的行为都应视作违反禁令,罪不可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则反映出敬事、诚信、节用、爱人都是同一个层次的道德范畴,都是针对统治者的道德行为规范。   其次,孔子的生态资源节用观也是其“畏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且与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儒家主张统治者以德治国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 孔子还把“君子惠而不费”作为“五美”(五种美德)之首,表面上是对君子而言,实际上也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即使是对儒家所看重的“礼”,孔子都提出“礼,与其奢也,宁检”。孔子的这种节用观无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直接可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减少民众疾苦,维持日常生活,以及生态资源保护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四、结语   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不多,但我们仍可以从《孔子家语》等资料中窥见一斑。孔子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社会是一个宝贵的精神支撑。体味孔子关于自然之天的理解,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生态伦理理念,以及孔子热爱自然的生命伦理情怀,我们可以得知,天人和谐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趣所在。虽然孔子的生态思想并不能直接解决当今社会的生态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孔子,对自然抱以敬畏之心,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以自然界为家园,从而创造我们自己的生存家园以及心灵家园。   参考文献:   [1]杨朝明《出土文献与儒家学术研究》,2002年   [2]王承略.论《孔子家语》的真伪及其文献价值,2001年   [3]刘乐贤《孔子家语》,2009年   作者简介:宋韶勋,平顶山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历史文化研究。

  [摘 要] 文章以《孔子家语》为考察中心,结合《论语》等其他资料,深入探析了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认为,在《孔子家语》中,“自然之天”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天人和谐”则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孔子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和言行。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及后序本文即以《孔子家语》为文本,结合《论语》及其他材料,对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作初步阐释。   [关键词] 《孔子家语》;孔子及其弟子;生态伦理   一、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自然的天   “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但是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春秋晚期,孔子则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可算是孔子的最大的贡献之一。天即自然界的功能,就是运行和生长。在《孔子家语》中,孔子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明确提到“天道”:夫其行已不过乎物,谓之成身,不过乎,合天道也。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在这里,孔子不仅承认了天的独立存在,而且把“天道”、“地道”、“人道”并称。孔子从万物来源于上天就像人来源于祖先的角度,解答了鲁定公关于帝王郊祭祖先,以让他们配享上天的疑惑。在这里,人们郊祭祖先即象征人们要效法天道,显明天象。同时这段话也隐喻出天道自有其运行规律,人们要自觉遵守。这个传统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孔子那里,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也就是说,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在“知天命”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了“畏天命”的观点,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 二、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仁”   孔子十分强调生命的价值,他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与其他生命并存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孔子退朝,马厩起火,孔子说:“‘伤人乎?’不问马。”这表现出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当人与马同时因意外灾害而受到伤害时,他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人。但是,马就不值得尊重和关心吗?   由此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人的德行不应仅仅停留在爱人的层面,还应类推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即“爱物”。虽然“爱物”的学说首先由孟子明确提出,在孔子的学说中已经蕴含着这方面的内容。《家语》中反映孔子“爱物”的具体表现还有“好生”与“不杀” 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宵,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也,好生故也。”由此可见,在孔子的哲学中,“仁”既纵向融通于人类中的此人和彼人,也横向贯通于不同类的人道与天道之间。“究天人之际,‘仁’既可以沿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思维路向,从‘天’之所‘命’顺延下来,落脚到人之教化,也可以循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的认识路径,逆推至无言的天道。   三、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天人和谐   孔子将“畏天命”与“君子”人格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在效法自然的基础上实现天人和谐也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之一。   如何实现天人和谐,在孔子看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知天命”的前提下要“畏天命”。敬畏是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畏天命”体现了一种宗教精神。与基督教敬畏上帝,康德敬畏心中的道德律令以及天上的星空不同,孔子的敬畏直接与自然界有关,说到底,就是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首先,这种情感落实到实践中是孔子的“时”和“顺”的概念: 孔子认为凡是不在适当时机行事的行为都应视作违反禁令,罪不可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则反映出敬事、诚信、节用、爱人都是同一个层次的道德范畴,都是针对统治者的道德行为规范。   其次,孔子的生态资源节用观也是其“畏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且与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儒家主张统治者以德治国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 孔子还把“君子惠而不费”作为“五美”(五种美德)之首,表面上是对君子而言,实际上也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即使是对儒家所看重的“礼”,孔子都提出“礼,与其奢也,宁检”。孔子的这种节用观无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直接可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减少民众疾苦,维持日常生活,以及生态资源保护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四、结语   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不多,但我们仍可以从《孔子家语》等资料中窥见一斑。孔子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社会是一个宝贵的精神支撑。体味孔子关于自然之天的理解,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生态伦理理念,以及孔子热爱自然的生命伦理情怀,我们可以得知,天人和谐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趣所在。虽然孔子的生态思想并不能直接解决当今社会的生态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孔子,对自然抱以敬畏之心,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以自然界为家园,从而创造我们自己的生存家园以及心灵家园。   参考文献:   [1]杨朝明《出土文献与儒家学术研究》,2002年   [2]王承略.论《孔子家语》的真伪及其文献价值,2001年   [3]刘乐贤《孔子家语》,2009年   作者简介:宋韶勋,平顶山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历史文化研究。


相关内容

  • 礼的作用有哪些
  • 礼的作用有哪些? 试证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周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有哪些 中国人对情感的重视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周公伦理思想的精英特质 (一) 周公"德治"思想的精英定位 周公认识到了"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德"才作为 ...

  •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修改稿) 孙 景 坛 提要:本文对孔子思想核心的"礼.忠君.三纲.孝.仁孝.忠恕.中庸.仁恕"等说的看法和"仁"说的论证提出了批评.本文赞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认为:孔子的仁是一种政治思想,而不仅仅是伦理道德:把 ...

  • 孔子仁爱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 孔子仁爱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 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 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 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应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寻求 ...

  • 孔子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 孔子伦理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摘要]当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发生巨大的转变.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导,是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对于 ...

  •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研究
  •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研究 思想是属于人类的.因此,不同国度.不同地域里的思想家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状态下,并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但其思想的目的.思想的方式和思想内容总不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在晚近时期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由于文化交流的日渐增多,相互借用和相互参证使得这种情况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普遍性 ...

  • 比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 文/伍雪容 [摘 要]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都在其理论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都把中庸视为最高的德性.最好的处事方式和治国之道,但他们的中庸思想的认知内涵又是截然不同的.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伦理本位社会中是爱有等差的仁,以义制利的义.尊卑有别的礼,是为封建宗法统治服务的.而亚里士多德以尊重个人意志 ...

  • 儒家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
  •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四维&q ...

  • 中西伦理思想的比较
  • [论文摘要]比较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很多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对此的比较性研究,可以有助于认识及了解人类文明发生及演化的历史.考察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以来至二十世纪初两千多年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主要从古希腊伦理学与先秦儒学.基督教伦理学与宋明理学.西欧近代伦理思潮与明清启蒙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

  • 周公是中国第一位伦理思想家
  •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周公是中国第一位伦理思想家 许启贤 [摘要] 笔者通过对周公伦理思想的研究,认为:11周公的诰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可信的历史文献; 21周公开创了中国伦理思想的先河;31周公是儒家真正的祖先. [关键词] 周公 伦理思想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7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