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刍议

  【摘要】专项转移支付作为财力性转移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支付量大,种类多,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普遍存在的“撒胡椒面效用”、“跑部钱进”、截留挪用专项转移支付等等;在饱受诟病争议的同时其又拥有存在的政治逻辑——捍卫地区间经济发展平衡和保证正常水平的公共服务性支出。通过理论分析,本文给出了解决专项转移支付问题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专项转移支付 监督 管理

  一、我国目前专项转移支付现状

  (1)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呈多头管理。2000 年发布的《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中明文规定: “财政部与中央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分配专项拨款, 申请专项拨款的报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和地方主管部门联合报送财政部和中央主管部门”, 这实际上是强化了部门的专项审批权。但对于政府和市场分工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缺乏明确的界定。政府责权划分笼统,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缺乏法律规范,往往是依据一些通知性的文件来落实执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地方政府经常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财政支出的低效。

  (2)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的计算与分配方式不科学。一是专项转移支付的大部分资金仍然采用基数法进行分配,尤其是对一些能够适用因素法进行设计、计算分配的项目仍然采用基数法。这种维持既得利益的做法势必会在项目资金的规模%分配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二是由于有些项目的重复设置,出现了多头审批现象;三是有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没有按照国家的政策进行分配。例如2000年中央财政在分配社会保障、中小学建设等10项补助资金时,将国家明确规定不应给予补助的地区和单位纳入补助范围,超范围补助。不仅缺乏依据$而且违背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

  (3)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对专项转移支付缺乏事前监督。有些专项资金没有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如2002年分配市县乡在编人员分流期间工资补助时,未充分考虑各地编制精简和人员分流的实际情况,对有的尚未进行机构改革的地区也给予补助;二是对专项资金的事中监督不严格,相当一部分专款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的情况,没有及时地发现和制止。如有的地方将支持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挪作平衡财政预算,有的地方将防汛抗旱专项资金修建了办公楼和“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如某省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真正用于重点项目的只占6%;三是对专项资金的事后监督,缺乏追踪问效机制,绩效评价的体系尚不健全。

  二、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政策建议

  (1)加快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过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完善、健全部门预算项目库,加强项目库储备,使其成为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促使项目支出预算真正做到统筹兼顾、滚动安排和全程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将年初预算编制系统与决策管理系统衔接起来,各部门在项目立项、联合审批、资金监管等过程中,也以该系统为信息交流平台,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加强专项资金分配的公开性、规范性。 按照信息公开、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的要求,逐步实现专项资金分配的公开性和规范性。一是项目立项审批透明、资金分配办法规范。二是确定测算数据权威、公开稳定并来源,对于可以建立以“因素法”为分配机制的专项资金,其中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保证测算结果的真实、客观,应联合统计、人事、国土等多个部门建立稳定、权威的数据来源并公开。三是测算过程和结果公开,每年将测算办法、测算数据和测算结果进行公开,接受必要的监督。

  (3)完善项目监管及绩效评价制度。从完善项目监管方面,一是健全专项资金监管办法,完善现有办法,使每个项目有法可依;二是实施专项资金全程监管制。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专项督查和全面核查、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方向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完善专项资金监督体系;三是促进监督部门信息沟通,定期组织由人大、审计、监察、财政等相关监督部门参加的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根据会议的主题和各部门近期工作情况,各监管部门分别通报监管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联席会议纪要,并在会后对基础资料实施共享;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达到责任划分清晰、问责有其人的效果;五是推行项目公示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全过程进行公示,将资金管理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从完善绩效评价来看,一是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自我考评与专项考评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构建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加大指标覆盖面,使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二是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责任制。按照“谁申报,谁自评,谁立项,谁承担”的原则,实现绩效评价机制与问责制的衔接。三是提高项目绩效结果的指导性。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4)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规范财政资金分配秩序。根据政府间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责,将省与州市及省直管试点县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为五类: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公用经费类支出、社会管理类支出、公共事业发展类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经济建设类支出。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规定的支出责任,以相关文件为依据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对没有明确规定的,主要以效益原则和受益范围原则,科学、合理划分省以下政府间支出责任,根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基本原则以及专项资金的属性特征,界定财政专项资金和财力性补助的范围,通过的严格的专项资金设立条件,从源头上避免专项资金设立的混乱,为建立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特征的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大力减少多部门参与财政收入分配的现象,严禁在财政体制之外调用属于下级政府的财力,省级各部门、各单位不得提出集中某个税种或收入项目的要求。同时,尽力杜绝省级部门对下级对口单位下达财政资金,所有资金只允许通过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下达下级政府安排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美多、颜学勇.中国专项转移支付的政治逻辑:问题、原因与出路[J].当代财经,2008,(9).

  [2]宋超,邵智.完善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初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51).

  【摘要】专项转移支付作为财力性转移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支付量大,种类多,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普遍存在的“撒胡椒面效用”、“跑部钱进”、截留挪用专项转移支付等等;在饱受诟病争议的同时其又拥有存在的政治逻辑——捍卫地区间经济发展平衡和保证正常水平的公共服务性支出。通过理论分析,本文给出了解决专项转移支付问题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专项转移支付 监督 管理

  一、我国目前专项转移支付现状

  (1)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呈多头管理。2000 年发布的《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中明文规定: “财政部与中央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分配专项拨款, 申请专项拨款的报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和地方主管部门联合报送财政部和中央主管部门”, 这实际上是强化了部门的专项审批权。但对于政府和市场分工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缺乏明确的界定。政府责权划分笼统,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缺乏法律规范,往往是依据一些通知性的文件来落实执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地方政府经常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财政支出的低效。

  (2)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的计算与分配方式不科学。一是专项转移支付的大部分资金仍然采用基数法进行分配,尤其是对一些能够适用因素法进行设计、计算分配的项目仍然采用基数法。这种维持既得利益的做法势必会在项目资金的规模%分配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二是由于有些项目的重复设置,出现了多头审批现象;三是有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没有按照国家的政策进行分配。例如2000年中央财政在分配社会保障、中小学建设等10项补助资金时,将国家明确规定不应给予补助的地区和单位纳入补助范围,超范围补助。不仅缺乏依据$而且违背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

  (3)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对专项转移支付缺乏事前监督。有些专项资金没有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如2002年分配市县乡在编人员分流期间工资补助时,未充分考虑各地编制精简和人员分流的实际情况,对有的尚未进行机构改革的地区也给予补助;二是对专项资金的事中监督不严格,相当一部分专款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的情况,没有及时地发现和制止。如有的地方将支持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挪作平衡财政预算,有的地方将防汛抗旱专项资金修建了办公楼和“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如某省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真正用于重点项目的只占6%;三是对专项资金的事后监督,缺乏追踪问效机制,绩效评价的体系尚不健全。

  二、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政策建议

  (1)加快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过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完善、健全部门预算项目库,加强项目库储备,使其成为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促使项目支出预算真正做到统筹兼顾、滚动安排和全程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将年初预算编制系统与决策管理系统衔接起来,各部门在项目立项、联合审批、资金监管等过程中,也以该系统为信息交流平台,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加强专项资金分配的公开性、规范性。 按照信息公开、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的要求,逐步实现专项资金分配的公开性和规范性。一是项目立项审批透明、资金分配办法规范。二是确定测算数据权威、公开稳定并来源,对于可以建立以“因素法”为分配机制的专项资金,其中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保证测算结果的真实、客观,应联合统计、人事、国土等多个部门建立稳定、权威的数据来源并公开。三是测算过程和结果公开,每年将测算办法、测算数据和测算结果进行公开,接受必要的监督。

  (3)完善项目监管及绩效评价制度。从完善项目监管方面,一是健全专项资金监管办法,完善现有办法,使每个项目有法可依;二是实施专项资金全程监管制。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专项督查和全面核查、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方向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完善专项资金监督体系;三是促进监督部门信息沟通,定期组织由人大、审计、监察、财政等相关监督部门参加的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根据会议的主题和各部门近期工作情况,各监管部门分别通报监管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联席会议纪要,并在会后对基础资料实施共享;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达到责任划分清晰、问责有其人的效果;五是推行项目公示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全过程进行公示,将资金管理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从完善绩效评价来看,一是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自我考评与专项考评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构建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加大指标覆盖面,使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二是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责任制。按照“谁申报,谁自评,谁立项,谁承担”的原则,实现绩效评价机制与问责制的衔接。三是提高项目绩效结果的指导性。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4)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规范财政资金分配秩序。根据政府间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责,将省与州市及省直管试点县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为五类: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公用经费类支出、社会管理类支出、公共事业发展类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经济建设类支出。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规定的支出责任,以相关文件为依据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对没有明确规定的,主要以效益原则和受益范围原则,科学、合理划分省以下政府间支出责任,根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基本原则以及专项资金的属性特征,界定财政专项资金和财力性补助的范围,通过的严格的专项资金设立条件,从源头上避免专项资金设立的混乱,为建立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特征的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大力减少多部门参与财政收入分配的现象,严禁在财政体制之外调用属于下级政府的财力,省级各部门、各单位不得提出集中某个税种或收入项目的要求。同时,尽力杜绝省级部门对下级对口单位下达财政资金,所有资金只允许通过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下达下级政府安排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美多、颜学勇.中国专项转移支付的政治逻辑:问题、原因与出路[J].当代财经,2008,(9).

  [2]宋超,邵智.完善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初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51).


相关内容

  •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财政支出政策刍议
  • 摘 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如何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就业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工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刍议
  •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

  • 企业销售回购之会计处理刍议
  • 企业销售回购之会计处理刍议 [摘要]销售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活动之一,如何有效认定企业销售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对销售回购的基本含义.性质界定及现行会计处理的合理性进行探讨,通过对销售回购的利弊分析,期盼加强对企业销售回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达到趋利避害之目的. [关键词]销售回 ...

  • 刍议我国企业破产制度中的几个问题
  • 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破产制度,对于充分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完善企业经营的风险机制,保证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实现竞争的公平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尽管我国的企业破产制度已随着1986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试行 >及1991 ...

  • 刍议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之认定
  • 刍议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之认定 在婚姻类案件中,常常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认定问题,究竟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常常困绕着审判一线的办案人员,而依据 我国的婚姻法及两个解释,有些问题仍无法解决.笔者拟就此文谈谈一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婚姻法上的财产关系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婚姻关系 ...

  • 刍议项目投资收益率的含义及判断
  • 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因出发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计算口径,例如,权益投资者的盈利能力以权益投资作为现金流出,以扣除还本付息后的营运净收入作为现金流入,计算的投资收益率要求不低于投资者期望的资金机会成本.营运净收入是扣除所得税后得到的,投资者理所当然的把所得税视为现金流出,但以全部投资作为前期现金流出,应以 ...

  • 省管县财政体制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证研究
  • 发表日期:2007年4月14日      作者:湖北省黄冈市财政局 郑晓林   已经有93位读者读过此文 --省管县财政体制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证研究 (本课题为2006年湖北省"省管县财政体制下县乡财政管理研究"课题之子课题,系根据财政部和省委俞正声书记要求研究,2006年 ...

  • 建立专项支出报告制度 推动预算信息公开
  • 目前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预算的细化和完善,预算报告制度的完善尚需时日.在预算报告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之前,可以考虑先从改进预算披露内容着手,围绕政策层面建立专项支出报告制度,对重大支出项目的信息予以披露.这样做,一来可以宣传政府的政策意图,向公众展示政府执政为民的工作思路,体现责任政府的责任所在.二来可 ...

  •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问题与建议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195211216- JournalofChinaAriculturalUniversit gy:httuebao.cau.edu.cn∥xp :/DOI10.11841.issn.10074333.2014.05.30-j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问题与建议 奉婷 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