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坛]大学"去行政化"的主客背离探由

时下常见人怪大学“去行政化”不力。似乎鲜有人深入论及,那个几至人人喊“打”的“行政化”,谁去?去谁?

不错,中国大学确实“行政化”太过。这主要指公办大学。可这个现实绝非公办大学自身之过。相反,它是外来的给定。谁给定的?上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中央是教育部,省市区是教育厅,以及相关人事财政等部门。大学每年招生多少,是上级的核准。每生拨款多少,是上级的指标。教师总编制大小,是上级的核定。大学收取学费数量,是上级的批准。大学的党政领导,是上级的任命。人财物三者都来自于上级,帽子票子都受制于上级,大学服从或听命于上级,不也天经地义么?

全世界可能没有一国,还有中国大学眼下这般,外部源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内部以行政管理相对应,最终呈整体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然这是特殊。如果承认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甚至不妨将其称之为特色。如此特殊与特色,能否创造别处特殊或特色下的奇迹,比方原创性科研成果,引领性文化创新,以及最具权威的诺奖之类,眼下看还不行。未来是否行,得待时间去验证。毕竟中国大学还嫩,哪怕自称最老如武大者,也充其量百二十岁。

在我国,时下所有的公办大学,无论985,还是211,抑或二本和多数职业技术院校,都是政府出资,政党管思。前者好似老板管员工,后者犹如领导定大局。政府本身即是最大的行政机构,其管理的最擅长手段就是行政,且不要说谁出资谁主管,出资人将自己所出的钱看紧,离开行政化手段,很难通过市场化实现。而后者,则大学人无人不知,但凡教育界,有句最响亮的口号,叫做忠诚谁的教育事业来着。为达此目的,来自执政党的意志早就落实在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章和法律中。大学校长去年行政级别似也去上就去了,可大学党委书记的行政级别去了,那么他所负责的党委作为党的一级“基层组织”,到底属哪级?难道党的某级基层组织可以无级?

就可见,立马取消大学行政级别,根本就不可能。至于近期人大等六校的章程获准通过,有人撰文称,章程将进一步去行政化,井民觉得是在说梦话。还有人嘲讽,提此“去行政化”多年,副部级大学竟未减一所。其实,非但副部级大学未减一所,正副厅级大学也是一所未减的。如下推论当属合理:既然职业院校被定为副厅级,那么,自认或确实比它高一筹的二本院校追求个正厅级,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二本都定成正厅级,那么大概也自认或确实又高他们一筹的985,戴顶副部级的帽子,就完全在情理中了。极大可能是,其间还有除985外的近百所211,依上述逻辑,对自己与非211的二本同级,还心有戚戚焉呢。

这说明,如果大学的行政级别是大学行政化的重要象征,则国中盼望晋级或保级的大学,肯定比接受降级或去级的多得多。因此只要上级不下决心放弃手中的行政大权,只要上级继续给大学拨款、定人数、定指标、任命书记和校长,大学从行政机构那里学来的行政化,就不可能去或被去。至于更多人提及的,在根本上无法去行政化的前提下,尽可能由大学自身按大学规律办大学,比如教授治学,专家治教,自主招生,学术自由等,恕井民直言,也不可能真正落实。因为这些看起来很美的东东,都是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展开的。大格局行政化,小范围去行政化,理论上不是不可以,但欠几个成功的范例。

突然就想到央企。百多家央企,也是政府出资举办,也是政府是其老板,其老总也被定副部或正厅级。其行政级别实际成其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或说是对其他企业的不公正待遇。而它本身的效率、收益、竞争力和公平性等,也备受舆论的质疑。但是,正由于它们把住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方向,没办法,就算是弊端也得由其存在下去,一如质疑任由质疑。公办为主体的中国大学,国家或政府出巨资举办,目的就是要按自己的意愿,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可用人才。而作为唯一执政党的中共,之所以要把住大学的政治方向,具体说是通过建立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通过实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的正是通过大学这座最大最有效的基地,培养出红色江山万代传的可靠接班人。在此背景下,一切去行政化的措施如果伤害到上述目标或诉求,那么它就不可能被实施,甚至会立即被废止。

因此,井民固执地认定:中国大学不可能彻底去行政化,甚至不可能真正去行政化。因为它不可以去行政化。如果有人就此较真,认定井民此论与三中全会决定有违,那么就请他再好好读读决定:“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依井民个人的研读,这段唯一的相关内容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去行政化”指的是政府的职责。如果说大学自身也该去行政化的话,也是在政府先去掉对大学的行政化管理之后。第二,即便是政府去大学行政化,那也是“创造条件”的,“逐步”实施的,非一蹴而就的。至于哪些条件需创造,逐步又是怎样分先后,还得继续探索。第三,能够见到的政府去大学行政化,中央的要求现只是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且就这点要求,也还是条件合适后的逐步。

如上所述,去行政化,其实分政府去和大学自己去两层。而在其间任意一层上,中央的态度都是大胆又小心的。如此态度谨慎由取决于中国公办大学,即使行政化色彩浓厚,但其任何一点动向,于国家社会与民族,于社稷江山与政权,都事关极其重大。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央企,行政化不可能说去就去。当然,行政化不去,又确实妨碍中国公办大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妨碍其跟上国家整体前进的步伐,党政府又纠结与忧心。所以它们一再提“去行政化”,哪怕行政化始终稳如泰山。

时下常见人怪大学“去行政化”不力。似乎鲜有人深入论及,那个几至人人喊“打”的“行政化”,谁去?去谁?

不错,中国大学确实“行政化”太过。这主要指公办大学。可这个现实绝非公办大学自身之过。相反,它是外来的给定。谁给定的?上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中央是教育部,省市区是教育厅,以及相关人事财政等部门。大学每年招生多少,是上级的核准。每生拨款多少,是上级的指标。教师总编制大小,是上级的核定。大学收取学费数量,是上级的批准。大学的党政领导,是上级的任命。人财物三者都来自于上级,帽子票子都受制于上级,大学服从或听命于上级,不也天经地义么?

全世界可能没有一国,还有中国大学眼下这般,外部源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内部以行政管理相对应,最终呈整体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然这是特殊。如果承认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甚至不妨将其称之为特色。如此特殊与特色,能否创造别处特殊或特色下的奇迹,比方原创性科研成果,引领性文化创新,以及最具权威的诺奖之类,眼下看还不行。未来是否行,得待时间去验证。毕竟中国大学还嫩,哪怕自称最老如武大者,也充其量百二十岁。

在我国,时下所有的公办大学,无论985,还是211,抑或二本和多数职业技术院校,都是政府出资,政党管思。前者好似老板管员工,后者犹如领导定大局。政府本身即是最大的行政机构,其管理的最擅长手段就是行政,且不要说谁出资谁主管,出资人将自己所出的钱看紧,离开行政化手段,很难通过市场化实现。而后者,则大学人无人不知,但凡教育界,有句最响亮的口号,叫做忠诚谁的教育事业来着。为达此目的,来自执政党的意志早就落实在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章和法律中。大学校长去年行政级别似也去上就去了,可大学党委书记的行政级别去了,那么他所负责的党委作为党的一级“基层组织”,到底属哪级?难道党的某级基层组织可以无级?

就可见,立马取消大学行政级别,根本就不可能。至于近期人大等六校的章程获准通过,有人撰文称,章程将进一步去行政化,井民觉得是在说梦话。还有人嘲讽,提此“去行政化”多年,副部级大学竟未减一所。其实,非但副部级大学未减一所,正副厅级大学也是一所未减的。如下推论当属合理:既然职业院校被定为副厅级,那么,自认或确实比它高一筹的二本院校追求个正厅级,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二本都定成正厅级,那么大概也自认或确实又高他们一筹的985,戴顶副部级的帽子,就完全在情理中了。极大可能是,其间还有除985外的近百所211,依上述逻辑,对自己与非211的二本同级,还心有戚戚焉呢。

这说明,如果大学的行政级别是大学行政化的重要象征,则国中盼望晋级或保级的大学,肯定比接受降级或去级的多得多。因此只要上级不下决心放弃手中的行政大权,只要上级继续给大学拨款、定人数、定指标、任命书记和校长,大学从行政机构那里学来的行政化,就不可能去或被去。至于更多人提及的,在根本上无法去行政化的前提下,尽可能由大学自身按大学规律办大学,比如教授治学,专家治教,自主招生,学术自由等,恕井民直言,也不可能真正落实。因为这些看起来很美的东东,都是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展开的。大格局行政化,小范围去行政化,理论上不是不可以,但欠几个成功的范例。

突然就想到央企。百多家央企,也是政府出资举办,也是政府是其老板,其老总也被定副部或正厅级。其行政级别实际成其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或说是对其他企业的不公正待遇。而它本身的效率、收益、竞争力和公平性等,也备受舆论的质疑。但是,正由于它们把住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方向,没办法,就算是弊端也得由其存在下去,一如质疑任由质疑。公办为主体的中国大学,国家或政府出巨资举办,目的就是要按自己的意愿,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可用人才。而作为唯一执政党的中共,之所以要把住大学的政治方向,具体说是通过建立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通过实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的正是通过大学这座最大最有效的基地,培养出红色江山万代传的可靠接班人。在此背景下,一切去行政化的措施如果伤害到上述目标或诉求,那么它就不可能被实施,甚至会立即被废止。

因此,井民固执地认定:中国大学不可能彻底去行政化,甚至不可能真正去行政化。因为它不可以去行政化。如果有人就此较真,认定井民此论与三中全会决定有违,那么就请他再好好读读决定:“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依井民个人的研读,这段唯一的相关内容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去行政化”指的是政府的职责。如果说大学自身也该去行政化的话,也是在政府先去掉对大学的行政化管理之后。第二,即便是政府去大学行政化,那也是“创造条件”的,“逐步”实施的,非一蹴而就的。至于哪些条件需创造,逐步又是怎样分先后,还得继续探索。第三,能够见到的政府去大学行政化,中央的要求现只是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且就这点要求,也还是条件合适后的逐步。

如上所述,去行政化,其实分政府去和大学自己去两层。而在其间任意一层上,中央的态度都是大胆又小心的。如此态度谨慎由取决于中国公办大学,即使行政化色彩浓厚,但其任何一点动向,于国家社会与民族,于社稷江山与政权,都事关极其重大。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央企,行政化不可能说去就去。当然,行政化不去,又确实妨碍中国公办大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妨碍其跟上国家整体前进的步伐,党政府又纠结与忧心。所以它们一再提“去行政化”,哪怕行政化始终稳如泰山。


相关内容

  • 公共利益的界定
  • [摘 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公共利益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针对公共利益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的观点.基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主题,公共利益的界定也会呈现差异.公共利益是国家存在的正当性理由,文章旨在通过对十年来研究者们对于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做一个综述,指出关于公共利益研究的基本线索 ...

  • 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述评_万晨琳
  • DOI:10.13694/j.cnki.ddjylt.2009.09.034 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述评 万晨琳* [摘 要]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分为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反思和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建 构两部分.在研究中存在高校师生关系概念界定不清和反思研究不彻底两个表层问题,这两个表层问 ...

  • 网络舆论要素分析
  • 网络舆论要素分析 青年记者杂志供稿 作者:虞旸 杜骏飞2009年08月24日14:01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从近年来发生的众多网络事件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对于事件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舆论主体之一的网民,常借助互联网开展人肉搜索.集会等群体性事件,给舆论客体的个人 ...

  • 生态文明建设对小康社会的促进作用
  • 生态文明建设对小康社会的促进作用 张洪敏 吉林大学材料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对于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做出了大量的论述,并且深刻的对于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揭示,并且指出,只有人与自然全面发展,实现一种和谐.互容的环境,才能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

  • 中国足球改革诠释
  • 作者:孙科 体育与科学 2015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5)03-0016-04 2015年3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11号),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社会需求的现实状况, ...

  • 论科学传播受众的网络时代特征--基于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
  • <学术界>(_月删) 总第129期.2008.2 ACADEMlCSINCHINA No.2M盯.2008 论科学传播受众的网络时代特征 --基于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 o黄时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科学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比以往更具革命性的媒 ...

  • 探索科研管理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 作者:孙晶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8年01期 2007年8月23-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社会科学研究管理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的主题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 ...

  • 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
  • 作者:吴倬张瑜 思想教育研究 2009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09)01-0008-05 在网络信息传播条件下,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网络空间逐步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境遇,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特点,[1]对 ...

  • 要闻回顾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工作简报 2009年6月号(总第47期) [编者按]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内部信息沟通,扩大学院影响,树立学院形象,学院办公室从2004年8月起编辑印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简报>(下称简报),该简报根据信息量出版月报或双月报,栏目包括要闻回顾.学院动态.学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