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解读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技术体系、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养护检查、清洁维护、保养维修、病害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技术管理的要求,并重点引入了“养护分级”和“技术状况评定”的内容,为各级隧道管理养护单位把握隧道技术状况和采取对应的养护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期特别邀请了部公路局技术管理处及新《规范》编制组的有关同志对其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背景】

满足养护新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通车总里程已由2003年年底的1001公里(2175座)增长到9605.6公里(11359座),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积累了大量的隧道养护经验。

原《规范》是2000年开始制定、2003年施行的,当时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刚刚大量出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较缺乏,公路养护技术体系还未形成,原《规范》制定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在发布实施的十多年时间里,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养护规范化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规模不断发展,公路养护技术逐步提升和体系日趋形成,原《规范》所依托的部分技术和相关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充分吸取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提高对养护工作具体实施、操作的指导水平。

因此,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启动了原《规范》的修订工作。新《规范》编制组以提升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兼容并蓄,立足于国内公路隧道养护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适当吸取国外经验及成果,开展了全面修订工作。

【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本次修订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加强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新《规范》主要是通过养护检查、清洁维护、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保养维修、运营监测等方面规定达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如根据调研意见,从检查内容、检查频率出发,将日常巡查从日常检查中分离出来,将日常检查调整为经常检查;增加了清洁维护的覆盖范围,如考虑到诱导灯、轮廓标等设施对运营安全和节能的影响,增加了对其清洁的要求;强化了定期检查的要求,明确了定期检查应进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的规定并给出了方法。

此外,公路隧道在一些严重不良地质地段、重大结构病害或隐患处,易发生结构失稳、突泥涌水等事故,为此,本次修订增加了对重大不良地质地段、重大结构病害或隐患处开展运营期长期监测的规定,对于防范突发性的结构失稳和病害调查及处置方案制定均有重要作用。

【亮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规范》在公路养护领域,依据公路技术等级、交通方式、交通量、隧道规模等因素,首次提出按照“养护分级”进行差异化养护的理念;在公路隧道领域,创建了“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这在业内乃至国外都是没有的。

引入养护分级理念

合理配置养护资源

公路隧道由于其建设质量、规模、交通量、所处线路等差异,结构技术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一致,其养护需求也不一致,细化养护需求、施行差异化养护管理是公路隧道养护专业化、精细化和合理配置养护资源的要求。

在现行公路养护技术标准体系中虽然没有“养护等级”的概念,但具体规定中体现了养护分级的思想,不同技术等级公路的养护频率、人员、机械配备、经费都不一样,在养护技术标准上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养护分级。通过对国内相关养护规范的调研,新《规范》在确保不降低养护质量、更合理使用养护资源、实现规范化养护的前提下,提出公路隧道“养护分级”标准,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公路技术等级、交通量、隧道规模等因素,并建立了与经常检查、清洁维护等养护工作的联系。

分级标准是在大量调研、验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的,这一做法是在原《规范》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技术管理创新,目的就是更好地指导实际养护工作,提高养护效率。

构建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价体系

近年来,现行公路养护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了公路技术状况评价体系和方法。

原《规范》仅给出了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局部检查结果判定方法,没有土建结构、机电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更没有全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这与现行的公路工程养护技术体系不相适应,造成实际应用和管理上的不便。

因此,新《规范》建立了“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具体包括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工程设施技术状况评定和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隧道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先对隧道各检测项目进行评定,然后对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和其他设施分别进行评定,最后进行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5类,采用土建结构和机电设施两者中最差的技术状况类别作为总体技术状况的类别。

通过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公路隧道管养部门将更容易把握隧道总体技术状况、指导养护计划和安排资金。

【重点】

强化机电设施和

其他工程设施养护

机电设施和其他工程设施对于保障隧道运营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加之原《规范》发布至今已近12年,在这期间部分机电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和推陈出新,其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都有较大改变和提升,因此本次修订根据现主流成熟的机电设施设备养护工作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除了对经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项目、内容、频率进行了修正和完善,补充了技术状况评定方法以外,还对通风、照明、监控、消防、交通工程等直接与运营安全相关的设施作了重点规定。

本次修订明确规定隧道路面亮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通风设施在进行定期检修和专项工程后,应对隧道通风设施的效率进行全面测试,通风设施经检修后应使其通风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在“消防设施”中新增了多种火灾探测器、水喷雾灭火系统、消防摩托车等设施的养护规定。在“监控与通信设施”中还重点对横通道门、横通道控制箱等涉及救援逃生和控制的设施设备进行了补充完善。总体上,本次修订提高和加强了涉及隧道运营安全的养护要求。

强化安全管理

大量的案例表明,隧道安全管理已经成为隧道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提高其技术要求。新《规范》重点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管理多座长隧道、特长隧道的管养单位,每年应选取不少于一座隧道进行实地

演练,高速公路独立长隧道或特长隧道、及其他公路的独立特长隧道,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实地演练。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养护信息化

为提高养护管理和决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效率,新《规范》明确要求公路隧道接养时应建立养护技术档案,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公路隧道管理数据库并动态更新,数据库应包括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影像信息,实现高效、科学的养护管理。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解读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技术体系、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养护检查、清洁维护、保养维修、病害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技术管理的要求,并重点引入了“养护分级”和“技术状况评定”的内容,为各级隧道管理养护单位把握隧道技术状况和采取对应的养护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期特别邀请了部公路局技术管理处及新《规范》编制组的有关同志对其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背景】

满足养护新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通车总里程已由2003年年底的1001公里(2175座)增长到9605.6公里(11359座),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积累了大量的隧道养护经验。

原《规范》是2000年开始制定、2003年施行的,当时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刚刚大量出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较缺乏,公路养护技术体系还未形成,原《规范》制定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在发布实施的十多年时间里,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养护规范化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规模不断发展,公路养护技术逐步提升和体系日趋形成,原《规范》所依托的部分技术和相关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充分吸取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提高对养护工作具体实施、操作的指导水平。

因此,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启动了原《规范》的修订工作。新《规范》编制组以提升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兼容并蓄,立足于国内公路隧道养护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适当吸取国外经验及成果,开展了全面修订工作。

【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本次修订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加强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新《规范》主要是通过养护检查、清洁维护、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保养维修、运营监测等方面规定达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如根据调研意见,从检查内容、检查频率出发,将日常巡查从日常检查中分离出来,将日常检查调整为经常检查;增加了清洁维护的覆盖范围,如考虑到诱导灯、轮廓标等设施对运营安全和节能的影响,增加了对其清洁的要求;强化了定期检查的要求,明确了定期检查应进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的规定并给出了方法。

此外,公路隧道在一些严重不良地质地段、重大结构病害或隐患处,易发生结构失稳、突泥涌水等事故,为此,本次修订增加了对重大不良地质地段、重大结构病害或隐患处开展运营期长期监测的规定,对于防范突发性的结构失稳和病害调查及处置方案制定均有重要作用。

【亮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规范》在公路养护领域,依据公路技术等级、交通方式、交通量、隧道规模等因素,首次提出按照“养护分级”进行差异化养护的理念;在公路隧道领域,创建了“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这在业内乃至国外都是没有的。

引入养护分级理念

合理配置养护资源

公路隧道由于其建设质量、规模、交通量、所处线路等差异,结构技术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一致,其养护需求也不一致,细化养护需求、施行差异化养护管理是公路隧道养护专业化、精细化和合理配置养护资源的要求。

在现行公路养护技术标准体系中虽然没有“养护等级”的概念,但具体规定中体现了养护分级的思想,不同技术等级公路的养护频率、人员、机械配备、经费都不一样,在养护技术标准上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养护分级。通过对国内相关养护规范的调研,新《规范》在确保不降低养护质量、更合理使用养护资源、实现规范化养护的前提下,提出公路隧道“养护分级”标准,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公路技术等级、交通量、隧道规模等因素,并建立了与经常检查、清洁维护等养护工作的联系。

分级标准是在大量调研、验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的,这一做法是在原《规范》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技术管理创新,目的就是更好地指导实际养护工作,提高养护效率。

构建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价体系

近年来,现行公路养护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了公路技术状况评价体系和方法。

原《规范》仅给出了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局部检查结果判定方法,没有土建结构、机电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更没有全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这与现行的公路工程养护技术体系不相适应,造成实际应用和管理上的不便。

因此,新《规范》建立了“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具体包括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工程设施技术状况评定和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隧道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先对隧道各检测项目进行评定,然后对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和其他设施分别进行评定,最后进行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5类,采用土建结构和机电设施两者中最差的技术状况类别作为总体技术状况的类别。

通过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公路隧道管养部门将更容易把握隧道总体技术状况、指导养护计划和安排资金。

【重点】

强化机电设施和

其他工程设施养护

机电设施和其他工程设施对于保障隧道运营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加之原《规范》发布至今已近12年,在这期间部分机电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和推陈出新,其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都有较大改变和提升,因此本次修订根据现主流成熟的机电设施设备养护工作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除了对经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项目、内容、频率进行了修正和完善,补充了技术状况评定方法以外,还对通风、照明、监控、消防、交通工程等直接与运营安全相关的设施作了重点规定。

本次修订明确规定隧道路面亮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通风设施在进行定期检修和专项工程后,应对隧道通风设施的效率进行全面测试,通风设施经检修后应使其通风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在“消防设施”中新增了多种火灾探测器、水喷雾灭火系统、消防摩托车等设施的养护规定。在“监控与通信设施”中还重点对横通道门、横通道控制箱等涉及救援逃生和控制的设施设备进行了补充完善。总体上,本次修订提高和加强了涉及隧道运营安全的养护要求。

强化安全管理

大量的案例表明,隧道安全管理已经成为隧道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提高其技术要求。新《规范》重点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管理多座长隧道、特长隧道的管养单位,每年应选取不少于一座隧道进行实地

演练,高速公路独立长隧道或特长隧道、及其他公路的独立特长隧道,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实地演练。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养护信息化

为提高养护管理和决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效率,新《规范》明确要求公路隧道接养时应建立养护技术档案,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公路隧道管理数据库并动态更新,数据库应包括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影像信息,实现高效、科学的养护管理。


相关内容

  • 隧道养护管理办法
  •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 隧道养护管理办法 编制: 复核: 审核: 成都龙光二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2016年03月 目录 第一章 目的 第二章 隧道养护分级管理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隧道检查与评定 隧道清洁维护 隧道保养维修 应急处置管理 隧道档案管理 第一章 目的 1.隧道 ...

  • 广西高速公路桥隧养护管理办法
  • 广西高速公路桥隧养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高速公路及其联线.支线(下称高速公路)桥隧养护管理工作,保持桥隧处于完好工作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根据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交公路发[2007]336号).<广西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实施细则>以 ...

  • 调研报告 -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
  •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交通编号: 合同号: 2002-318-000-23 单位编号: GJS-KY-2002-01 密 级: 内部 分 类 号: U416.2 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 研究报告简本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同 济 大 学 镇宁至水城公路总监办 二○○四年十二月 项目研究报告 ...

  • 高速公路运营保障方案(养护与应急)
  • 高速公路运营保障方案 说明:高速公路运营保障主要是养护.应急.收费三部分,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养护与应急两部分. 1 养护基本目标 高速公路养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绿化.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养护,其基本要求是: 1. 路容路貌整洁.美观. 2. 路基边坡稳定,排水设施完善.畅通. 3. 路面平整 ...

  • 江苏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 江苏省地方标准 <江苏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编 制 说 明 1 任务来源 <江苏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研究>是经省交通厅批准,列入2006年度省交通科研计划的项目,项目编号:06B05.江苏省地方标准<江苏省高速公路养护工 ...

  • 高速管理养护工作总结
  • ***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 ---2009年养护工作总结及2010年养护工作计划 2009年***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公司所管辖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8km,为全封闭,全立交的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桥隧比例高,养护技术含量高,道路养护维修难度大. ...

  • [法律法规]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
  • [阅读全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的通知 (鲁政发[2008]9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

  • 公路养护安全知识
  • 公路养护安全知识 第一 总则 1.为保障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及车辆的安全运行,规范养路维修安全管理和作业行为,特制定本规程. 2.基本要求: (1)养护维修作业单位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养护维修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养护维修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遵守各项安全技术操 ...

  •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公路线路 第三章 公路通行 第四章 公路养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已经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