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

6 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

6.1 一般规定

6.1.1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的情况下施工。

6.1.2 沥青路面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

6.1.3 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始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

6.1.4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

a) 隔离栅完成实现沿线封闭

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

6.1.5

正式开工

b)中分带绿化、隧道口绿化完成杜绝交叉施工污染

27

图6.1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杜绝层间污染

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6.1.6 在沥青结构层施工前应确保连续10km段落内全部路基工程(包括桥隧、防护、绿化)和交通安全设施基础等全部完工,同时全线隔离栅、中分带绿化填土及种植全部完成,确保沥青结构层连续施工。还应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交叉施工和运输等污染。(实际操作困难,存在工期界定等合同问题,建议:应强制要求杜绝污染;要求合理安排,减少交叉施工) 6.2 材料要求 6.2.1 沥青结合料

1、道路石油沥青

(1)应满足表6.1中道路石油沥青70号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及福建省公路项目沥青采购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应测定其相对密度。

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6.1

28

29

(2)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高于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3)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气进入沥青中。

2、改性沥青

(1)应满足表6.2中改性沥青I-D级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及福建省公路项目改性沥青采购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I-D级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表6.2

30

(2)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

31

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3)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

(4)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5)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贮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必须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6.2.2 矿料

1、粗集料

高速公路粗集料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的碎石,其表面应清洁、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要求见表6.3。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粗集料质量要求

表6.3

32

33

注:对于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可不予要求,

2、细集料

(1)细集料包括天然砂、人工机制砂和石屑,其质量要求见表6.4。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表6.4

注: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

34

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或00.15mm)表示。

(2)AC和SMA混合料不应使用天然砂,ATB混合料视配比情况掺配天然砂不应超过集料总量的10%。

3、填料

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要求干燥,不含泥土,其质量应符合表6.5的技术要求。为改善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要求在矿粉中掺加矿粉总量20%的一级消石灰。

高速公路沥青用矿粉质量要求

表6.5

35

6.2.3 其他原材料 1、抗剥落剂

沥青面层用抗剥落剂应耐热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薄膜老化后,仍应满足相应技术要求。抗剥落剂掺加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纤维稳定剂

SMA路面采用优良的纤维稳定剂,掺加比例通过试验确定。纤维稳定剂应在进场时提供质保证书,并由供应商联合施工、监理单位委托送检,木质素纤维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11.1的要求。 6.3 配合比设计

6.3.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进行。 6.3.2 目标配合比设计

1、目的:目标配合比初步确定可行的级配和沥青用量,确定冷料仓的上料比例。

36

2、依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的方法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各项技术指标均应满足要求。福建属于高温多雨地区,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应能形成骨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

3、设计中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对于道路石油沥青应采用最大理论密度仪进行测定,理论计算值进行校核;对于改性沥青应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实测值进行校核。

4、普通沥青的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按粘温曲线的规定粘度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按施工经验及改性沥青供应商提供的参考温度进行综合确定。

5、水稳定性检验

(1)采用48小时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普通沥青混合料≥80%,改性沥青混合料≥85%。

(2)采用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75%,改性沥青混合料≥80%。

6、高温稳定性检验

采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普通沥青混合料DS≥1200次/mm,改性沥青混合料DS≥3000次/mm

7、渗水性能检验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渗水系数不大于120ml/min。

8、目标配合设计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总说明:包括工程概况、材料性能汇总表、合成级配一览表、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汇总表、最佳用油量的确定、以及其它说明等。

(2)附相关材料试验的数据与表格。

(3)附混合料试验过程的数据及表格,设计混合料性能检验结果。

(4)附中心试验室的配合比检验报告(包括旋转压实检验等)。

9、目标配合比报告的审批

施工单位完成的目标配合比报告应在规定期限内向监理工程师及项目业主提出正式报告,并经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中心试验室复核,取得正式批复后,方可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并作为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6.3.3 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1、目的:

(1) 确定热料仓的筛网尺寸、各料仓的比例。

(2) 确定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

(3) 检验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4) 检验拌和设备的技术性能是否稳定可靠。

2、为了确保料堆集料送料的准确,对沥青拌和楼冷料仓的送料速度与电机转速的关系应进行标定,并

根据形成的关系曲线,选定相应的电机转速进行送料。

3、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的各冷料仓比例进行上料,采用试配法使合成级配最大限度地与设计级配相一致。关键筛孔4.75mm、2.36mm与0.075mm的通过率的偏差不得大于1%。

4、采用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沥青用量及沥青用量±0.3%对混合料进行试拌,确定适合的拌和温度与拌和时间,并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含量与马歇尔特性。

5、根据试拌结果确定生产配合比的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

6.3.4 生产配合比的验证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

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

6.3.5 生产配合设计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总说明:生产配合比设计的过程的简要介绍及结论,其中至少应包括所确定的热料仓筛网尺寸、各

热料仓的比例、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及其马歇尔试验的关键数据等;

2、附件:相关的试验表格,其中应包括各热料仓的筛分试验、合成级配、马歇尔击实试验、抽提试验、以及水稳定性检验等。

3、应附经批准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可不附材料试验及混合料试验过程数据)。

6.3.6 生产配合比报告的审批

施工单位完成的生产配合比报告及试验路段铺筑方案应在规定期限内向监理工程师及项目业主提出正式报告,并经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中心试验室复核,取得正式批复后,方可进行试验路段的铺筑。

6.4 铺筑试验路段

6.4.1 试验路段铺筑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项目业主应共同进行技术交底。

6.4.2 试验路段的长度宜为200~300m,宜选在直线段落上铺筑。

6.4.3 试验段的铺筑,应达到如下目的:

1、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标准配合比,必要时可对生产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2、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置,包括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

(2)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组合方式及压实效果;

(3)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6.4.4 试验段检验合格后,写出详细的总结报告,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总说明:就试验路的全过程进行简要介绍,试验路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推荐的混合料施工温度、摊铺及碾压工艺、松铺系数等,并应有试验路抽检的主要数据。

2、附试验表格: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所取芯样的试验及试验路的其它相关数据。

3、附:经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试验报告。

4、附:中心试验室的试验路抽检报告。

6.4.5 若试验路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则应查明原因后重新铺筑试验段。若试验段的质量未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则应由施工单位自费予以铲除。

6.4.6 试验段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及项目业主审

批后,方可作为大面积施工的指导方案,并在具备以下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得到项目业主的开工令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1、总监办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批复

2、施工单位的试验路总结报告

3、中心试验室的试验路抽检报告

4、施工单位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5、施工单位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

6、中心试验室的配合比验证报告

6.4.7 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以上完整的技术资料应报备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

6.4.8 注意事项

1、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2、生产过程中,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6.5 施工工序

6.5.1 混合料的拌制

1、生产沥青混合料要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拌和过程中应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及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

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应保证沥青结合料先于矿粉进入搅拌仓。

4、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由试验确定,普通沥青混合料每盘拌和时间不宜少于45秒(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秒),改性沥青混合料每盘拌和时间宜为60秒左右(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10秒),以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

5、在施工过程中,每工作日必须至少取样2次进行混合料检验。

6、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

6.5.2 混合料的运输

1、在运料车装载时,采用三次或多次卸料法,以减小混合料发生粗细集料的离析,即第1、2次卸料分别位于车厢两端,第3次卸料位于车厢中部。

a) 3次卸料法示意图

b) 5次卸料法示意图

图6.2 正确的卸料法示意图

2、在运输时,为防混合料粘在车厢底板上,可采取涂刷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来避免。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3、每辆自卸车都应备有大小适宜的覆盖篷布,运待卸车应不少于5辆

盖,卸料前方可掀开

图6.3 沥青混合料运输到场

输时覆盖在车顶上,并覆盖密实,切实起到保温、防雨、防污染的作用,杜绝因篷布覆盖“露头露尾”导致的局部严重温度离析现象。

4、自卸车要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数量应根据运距、拌和能力、摊铺能力及速度确定。一般情况下,

对一套拌和楼,运输车不应少于20辆,以满足拌和设备及摊铺机连续作业为准。要尽量避免停机待料情况。

5、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厢底板面及侧板必须清洁,不得沾有有机物质,对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做废弃处理。及时清理车厢内的残余料,保持车厢整洁。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设水池先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

6.5.3 混合料的摊铺

1、待摊铺机前的运料车不少于5辆方可开始摊铺混合料,避免停机待料,保持摊铺连续。

2、当有大功率摊铺机时,可采用单机全断面摊铺,并通过试验段比较来确定采用单机还是双机方案。不论采用何种摊铺方案,都应配备一台可自动伸缩以调整宽度的摊铺机。

3、当采用3层沥青结构层时,摊铺下层时不论是否分层施工,均应采用挂线法施工,中、上层宜采用非接触平衡梁或浮动基准梁装置施工,但在桥头过渡段中层仍应采用挂线法施工。

图6.5 非接触式平衡梁

图6.6 沥青路面双机摊铺现场

4、当采用双机联合摊铺3层沥青混合料结构层时,下、中层两幅搭接位置宜避开车道轮迹带,前后两台摊铺机轨道重叠3060mm,中、上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两台摊铺机前后的距离一般为1020m以确保混合料不发生离析,且纵向接缝为热接缝。表面层纵向接缝位置应位于标线处,其余各层应分别紧挨路面标线两侧。各层摊铺后应人工配合拍边,使边缘整齐、密实。

5、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2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6、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

7、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2.2条执行,且不得低于规范表5.6.6的要求。

8、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为宜,以使其摊铺用料量和拌合机的产量相适应。

9、移动路脊法一般在上面层实施,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采用移动路脊法施工的路段长度和路脊横坡应严格遵照设计实施。

(2)根据采用移动路脊法的施工路段长度,在

路段的起始端两侧取对角线,划分两个板块施工,图示如下:

图6.7 移动路脊法施工图示

(3)施工机械选择及工艺

应采用可自动调节宽度的摊铺机并辅以人工配合进行摊铺和修整。第一板块施工时,摊铺机根据路面宽度,采用不同宽度多幅摊铺,每幅铺筑均采用挂线法控制标高,每幅按划分的摊铺宽度铺至对角线时开始自动调缩摊铺宽度,直至按摊铺机最小摊铺宽度铺完本幅,再另起一幅摊铺,直至铺完第一板块,然后迅速以人工将对角线以外的多预料铲除,并保证对角

第一块板(阴影部分为铣刨面) 第二块板(阴影部分为人工补齐面)

线顺直。第二板块也采用多幅铺筑,摊铺机不足部分由人工补齐。

10、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加宽部分、斜交桥头等不能采用摊铺机的部位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人工摊铺应严格控制操作时间、松铺厚度、平整度等。

11、严格按照设计衔接路面结构层和桥隧过渡板(如图6.8所示),并至少提前一天准备好工作面,处理好欠压实、松散、不平整等问题,并扫除松散材料和所有杂物。监理工程师应对此检查验收。

图6.8 福建省常用路面结构层与过渡板衔接示意

6.5.4 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1、沥青结构层的压实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并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2、沥青结构层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应少于5台,当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应增加压路机数量;当采用全幅单机摊铺工艺时,应增加大吨位轮胎压路机数量。

遵循“紧跟、慢碾、高频、低幅、小水”的原则,由低到高进行碾压。

图6.9 沥青路面压实

3、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2.2条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

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分初压、复压和终压。

(1)初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长度。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2)复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复压宜优先采用2台25t

以上重型的轮胎压路机分两列并行碾

压,各负责半幅施工,并跟随摊铺机阶梯形前进,压实遍数应达46遍。对粗集料为主的沥青稳定碎石结构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3)终压。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如经复压已无明显轮迹可免去终压。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最后用1台钢轮压路机在终压温度以上完成消迹碾压。

5、碾压过程注意事

项:

(1)碾压过程中不得在碾压区内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中途停留、变速或突然刹

车。

(2)碾压不到之

处,用手扶振动压路机振压密实,消除碾压死角。

(3)在超高路段施工时,应先从低的一边开始碾压,逐步向高的一边碾压。

(4)当碾压没有侧限的结构层时,可在离边缘20~30cm处开始碾压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铺层塌

边现象。之后碾压边缘时,人工配合拍边,压路机每

图6.10 设备停放

次只能向自由边缘方向推进10cm。

(5)碾压要遵循“紧跟、慢碾、高频、低幅、小水”的原则。沥青路面成功与否碾压是关键,必须控制好碾压过程各工艺环节。

(6)路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因改

切割位置

3m直尺 性沥青的特性,改性沥青路面,一般施工三天以后

才能开放交通。

(7)当工作完成后,

路面摊铺、碾压设备停放

应用篷布或彩条布与沥

青层隔开,避免设备漏油

损坏沥青结构层及污染铺筑层 下承层 图6.11 切缝示意图

路面。

(8)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

6.5.5 接缝处理

1、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位1m以上。各层横向接缝均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每天摊铺混合料收工时用3米直尺在碾压好的端头处检查平整度,选择合格的横断面,画上直线,然后用切缝机切出立茬,多余的料弃掉,并清理干净。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

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

2、接缝处摊铺沥青混合料时,熨平板放到已碾压好的路面上,在路面和熨平板之间应垫钢板,其厚度为压实厚度与虚铺厚度之差。

3、横向缝接续施工前应在端面涂刷粘层油。

4、为了保证横向接缝处的平顺,摊铺后即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去高补低,之后用双驱双振(不振动)压路机沿路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的滚筒大部分应在已铺好的路面上,仅有1015厘米的宽度压到新摊铺的混合料上,然后逐渐移动跨过横向接缝。

5、摊铺机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严禁产生冷接缝。对于特殊段落不可避免地出现冷接缝时,冷接缝处理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6.6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6.6.1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管理要重视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项目业主应严格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与试验,严把四道质量关,即材料、混合料的设计、混合料的生产、混合料的铺筑,控制三个关键因素,即:混合料的级配、沥青用量、路面空隙率。

图6.12 某路面标段上面层沥青用量动态质量管理

6.6.2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率,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指南规定的技术要求。

6.6.3 沥青拌和厂必须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的步骤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规范表11.4.4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

6.6.4 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11.4.5-1的规定。

6.6.5 施工过程控制的返工标准

1、工作面不清洁。在沥青摊铺施工作业中,当监理、业主、中心试验室或省高指任何一方检查发现作业面不清洁,将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层间粘结力和耐久性时,则责令当天已施工的全部铲除,重新清理工作面。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混合料配合比偏离。当施工单位、监理或中心试验室的混合料抽提试验显示配合比严重偏离标准配合比,则按如下原则处理:

(1) 当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及沥青用量偏差如下:

0.075mm ≥±1.5%

≤2.36mm ≥±4.0%

≥4.75mm ≥±5.0%

沥青用量 ≥±0.20%,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将偏差及时纠正,必要时应停工整改。

(2) 当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及沥青用量偏差如下:

0.075mm ≥±2.0%

≤2.36mm ≥±5.0%

≥4.75mm ≥±6.0%

沥青用量 ≥±0.30%,应立即进行停工整改,查明原因并确定应返工的范围及长度,及时作返工处理,经监理同意方可继续施工。

(3) 当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及沥青用量偏差如下: 0.075mm ≥±2.5%

≤2.36mm ≥±6.0%

≥4.75mm ≥±7.0%

沥青用量 ≥±0.35%,应将当天施工沥青面层全部无条件做返工处理,并停工查找原因,直至所采取的措施能确保混合料的配合比得以有效控制,经业主同意方可继续施工。

(4)凡是由省高指中心试验室抽检发现上述配合比偏离现象,则整改过程和结果均应向省高指进行书面反馈。

6.6.6 压实度要求

1、压实度检测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E的规定执行。并应满足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7%以上,理论最大密度的93%以上。如果现场空隙率

2、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各方应合作进行钻孔检测,为减少钻孔数量,施工、监理、中心试验室监督随机选点取样,以避免重复钻孔。钻孔后应及时将孔中灰浆掏净,吸净余水,待干燥后用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充夯实。

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

6.6.7 压实度的动态控制

1、当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持续稳定,则可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11.4.7的有关规定进入压实度取芯检验的动态控制。质量的持续稳定是指:(1)抽提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及用油量保持稳定;(2)从已施工路段显示,无明显的拉条和离析现象;(3)从取芯检验显示,压实度没有出现离散太大或不合格现象。

2、压实度取芯检验以三个试件为一组,取芯频率分为四个等级(以标准四车道的单幅延长米计):A级每3000m取一组,B级每1000m取一组,C级每500m取一组,D级每200m取一组。取芯的位置应在出发前抽取随机数进行确定,不得在现场临时确定。

3、当所有试验检测的结果显示其管理措施严格有效、施工质量稳定,压实度持续五个正常工作日稳定并符合要求时,钻孔取芯的控制可提升一级。但应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认可,最高的等级为A级。

4、当中心试验室抽检结果显示其材料、配合比或压实度任何一项有不合格的现象时,则取芯的控制等级将下降一级。一个合同段在同一层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三次抽检不合格现象,则该层的压实度取芯不再实行动态控制,全部按D级频率控制。施工过程中钻孔

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 的试件应编号贴上标签予以保存,以备工程交工验收时使用。

6.6.8 沥青路面的施工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F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实行动态质量管理,并计算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以及各项指标的合格率。拌和楼的所有数据必须打印并存档备查。

6.6.9 公路施工的关键工序或重要部位宜拍摄照片或进行录像,作为实态记录及保存资料的一部分。

6 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

6.1 一般规定

6.1.1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的情况下施工。

6.1.2 沥青路面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

6.1.3 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始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

6.1.4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

a) 隔离栅完成实现沿线封闭

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

6.1.5

正式开工

b)中分带绿化、隧道口绿化完成杜绝交叉施工污染

27

图6.1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杜绝层间污染

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6.1.6 在沥青结构层施工前应确保连续10km段落内全部路基工程(包括桥隧、防护、绿化)和交通安全设施基础等全部完工,同时全线隔离栅、中分带绿化填土及种植全部完成,确保沥青结构层连续施工。还应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交叉施工和运输等污染。(实际操作困难,存在工期界定等合同问题,建议:应强制要求杜绝污染;要求合理安排,减少交叉施工) 6.2 材料要求 6.2.1 沥青结合料

1、道路石油沥青

(1)应满足表6.1中道路石油沥青70号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及福建省公路项目沥青采购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应测定其相对密度。

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6.1

28

29

(2)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高于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3)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气进入沥青中。

2、改性沥青

(1)应满足表6.2中改性沥青I-D级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及福建省公路项目改性沥青采购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I-D级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表6.2

30

(2)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

31

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3)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

(4)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5)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贮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必须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6.2.2 矿料

1、粗集料

高速公路粗集料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的碎石,其表面应清洁、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要求见表6.3。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粗集料质量要求

表6.3

32

33

注:对于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可不予要求,

2、细集料

(1)细集料包括天然砂、人工机制砂和石屑,其质量要求见表6.4。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表6.4

注: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

34

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或00.15mm)表示。

(2)AC和SMA混合料不应使用天然砂,ATB混合料视配比情况掺配天然砂不应超过集料总量的10%。

3、填料

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要求干燥,不含泥土,其质量应符合表6.5的技术要求。为改善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要求在矿粉中掺加矿粉总量20%的一级消石灰。

高速公路沥青用矿粉质量要求

表6.5

35

6.2.3 其他原材料 1、抗剥落剂

沥青面层用抗剥落剂应耐热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薄膜老化后,仍应满足相应技术要求。抗剥落剂掺加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纤维稳定剂

SMA路面采用优良的纤维稳定剂,掺加比例通过试验确定。纤维稳定剂应在进场时提供质保证书,并由供应商联合施工、监理单位委托送检,木质素纤维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11.1的要求。 6.3 配合比设计

6.3.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进行。 6.3.2 目标配合比设计

1、目的:目标配合比初步确定可行的级配和沥青用量,确定冷料仓的上料比例。

36

2、依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的方法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各项技术指标均应满足要求。福建属于高温多雨地区,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应能形成骨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

3、设计中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对于道路石油沥青应采用最大理论密度仪进行测定,理论计算值进行校核;对于改性沥青应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实测值进行校核。

4、普通沥青的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按粘温曲线的规定粘度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按施工经验及改性沥青供应商提供的参考温度进行综合确定。

5、水稳定性检验

(1)采用48小时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普通沥青混合料≥80%,改性沥青混合料≥85%。

(2)采用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75%,改性沥青混合料≥80%。

6、高温稳定性检验

采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普通沥青混合料DS≥1200次/mm,改性沥青混合料DS≥3000次/mm

7、渗水性能检验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渗水系数不大于120ml/min。

8、目标配合设计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总说明:包括工程概况、材料性能汇总表、合成级配一览表、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汇总表、最佳用油量的确定、以及其它说明等。

(2)附相关材料试验的数据与表格。

(3)附混合料试验过程的数据及表格,设计混合料性能检验结果。

(4)附中心试验室的配合比检验报告(包括旋转压实检验等)。

9、目标配合比报告的审批

施工单位完成的目标配合比报告应在规定期限内向监理工程师及项目业主提出正式报告,并经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中心试验室复核,取得正式批复后,方可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并作为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6.3.3 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1、目的:

(1) 确定热料仓的筛网尺寸、各料仓的比例。

(2) 确定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

(3) 检验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4) 检验拌和设备的技术性能是否稳定可靠。

2、为了确保料堆集料送料的准确,对沥青拌和楼冷料仓的送料速度与电机转速的关系应进行标定,并

根据形成的关系曲线,选定相应的电机转速进行送料。

3、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的各冷料仓比例进行上料,采用试配法使合成级配最大限度地与设计级配相一致。关键筛孔4.75mm、2.36mm与0.075mm的通过率的偏差不得大于1%。

4、采用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沥青用量及沥青用量±0.3%对混合料进行试拌,确定适合的拌和温度与拌和时间,并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含量与马歇尔特性。

5、根据试拌结果确定生产配合比的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

6.3.4 生产配合比的验证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

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

6.3.5 生产配合设计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总说明:生产配合比设计的过程的简要介绍及结论,其中至少应包括所确定的热料仓筛网尺寸、各

热料仓的比例、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及其马歇尔试验的关键数据等;

2、附件:相关的试验表格,其中应包括各热料仓的筛分试验、合成级配、马歇尔击实试验、抽提试验、以及水稳定性检验等。

3、应附经批准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可不附材料试验及混合料试验过程数据)。

6.3.6 生产配合比报告的审批

施工单位完成的生产配合比报告及试验路段铺筑方案应在规定期限内向监理工程师及项目业主提出正式报告,并经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中心试验室复核,取得正式批复后,方可进行试验路段的铺筑。

6.4 铺筑试验路段

6.4.1 试验路段铺筑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项目业主应共同进行技术交底。

6.4.2 试验路段的长度宜为200~300m,宜选在直线段落上铺筑。

6.4.3 试验段的铺筑,应达到如下目的:

1、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标准配合比,必要时可对生产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2、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置,包括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

(2)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组合方式及压实效果;

(3)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6.4.4 试验段检验合格后,写出详细的总结报告,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总说明:就试验路的全过程进行简要介绍,试验路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推荐的混合料施工温度、摊铺及碾压工艺、松铺系数等,并应有试验路抽检的主要数据。

2、附试验表格: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所取芯样的试验及试验路的其它相关数据。

3、附:经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试验报告。

4、附:中心试验室的试验路抽检报告。

6.4.5 若试验路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则应查明原因后重新铺筑试验段。若试验段的质量未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则应由施工单位自费予以铲除。

6.4.6 试验段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及项目业主审

批后,方可作为大面积施工的指导方案,并在具备以下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得到项目业主的开工令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1、总监办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批复

2、施工单位的试验路总结报告

3、中心试验室的试验路抽检报告

4、施工单位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5、施工单位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

6、中心试验室的配合比验证报告

6.4.7 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以上完整的技术资料应报备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

6.4.8 注意事项

1、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2、生产过程中,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6.5 施工工序

6.5.1 混合料的拌制

1、生产沥青混合料要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拌和过程中应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及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

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应保证沥青结合料先于矿粉进入搅拌仓。

4、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由试验确定,普通沥青混合料每盘拌和时间不宜少于45秒(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秒),改性沥青混合料每盘拌和时间宜为60秒左右(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10秒),以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

5、在施工过程中,每工作日必须至少取样2次进行混合料检验。

6、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

6.5.2 混合料的运输

1、在运料车装载时,采用三次或多次卸料法,以减小混合料发生粗细集料的离析,即第1、2次卸料分别位于车厢两端,第3次卸料位于车厢中部。

a) 3次卸料法示意图

b) 5次卸料法示意图

图6.2 正确的卸料法示意图

2、在运输时,为防混合料粘在车厢底板上,可采取涂刷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来避免。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3、每辆自卸车都应备有大小适宜的覆盖篷布,运待卸车应不少于5辆

盖,卸料前方可掀开

图6.3 沥青混合料运输到场

输时覆盖在车顶上,并覆盖密实,切实起到保温、防雨、防污染的作用,杜绝因篷布覆盖“露头露尾”导致的局部严重温度离析现象。

4、自卸车要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数量应根据运距、拌和能力、摊铺能力及速度确定。一般情况下,

对一套拌和楼,运输车不应少于20辆,以满足拌和设备及摊铺机连续作业为准。要尽量避免停机待料情况。

5、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厢底板面及侧板必须清洁,不得沾有有机物质,对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做废弃处理。及时清理车厢内的残余料,保持车厢整洁。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设水池先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

6.5.3 混合料的摊铺

1、待摊铺机前的运料车不少于5辆方可开始摊铺混合料,避免停机待料,保持摊铺连续。

2、当有大功率摊铺机时,可采用单机全断面摊铺,并通过试验段比较来确定采用单机还是双机方案。不论采用何种摊铺方案,都应配备一台可自动伸缩以调整宽度的摊铺机。

3、当采用3层沥青结构层时,摊铺下层时不论是否分层施工,均应采用挂线法施工,中、上层宜采用非接触平衡梁或浮动基准梁装置施工,但在桥头过渡段中层仍应采用挂线法施工。

图6.5 非接触式平衡梁

图6.6 沥青路面双机摊铺现场

4、当采用双机联合摊铺3层沥青混合料结构层时,下、中层两幅搭接位置宜避开车道轮迹带,前后两台摊铺机轨道重叠3060mm,中、上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两台摊铺机前后的距离一般为1020m以确保混合料不发生离析,且纵向接缝为热接缝。表面层纵向接缝位置应位于标线处,其余各层应分别紧挨路面标线两侧。各层摊铺后应人工配合拍边,使边缘整齐、密实。

5、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2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6、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

7、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2.2条执行,且不得低于规范表5.6.6的要求。

8、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为宜,以使其摊铺用料量和拌合机的产量相适应。

9、移动路脊法一般在上面层实施,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采用移动路脊法施工的路段长度和路脊横坡应严格遵照设计实施。

(2)根据采用移动路脊法的施工路段长度,在

路段的起始端两侧取对角线,划分两个板块施工,图示如下:

图6.7 移动路脊法施工图示

(3)施工机械选择及工艺

应采用可自动调节宽度的摊铺机并辅以人工配合进行摊铺和修整。第一板块施工时,摊铺机根据路面宽度,采用不同宽度多幅摊铺,每幅铺筑均采用挂线法控制标高,每幅按划分的摊铺宽度铺至对角线时开始自动调缩摊铺宽度,直至按摊铺机最小摊铺宽度铺完本幅,再另起一幅摊铺,直至铺完第一板块,然后迅速以人工将对角线以外的多预料铲除,并保证对角

第一块板(阴影部分为铣刨面) 第二块板(阴影部分为人工补齐面)

线顺直。第二板块也采用多幅铺筑,摊铺机不足部分由人工补齐。

10、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加宽部分、斜交桥头等不能采用摊铺机的部位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人工摊铺应严格控制操作时间、松铺厚度、平整度等。

11、严格按照设计衔接路面结构层和桥隧过渡板(如图6.8所示),并至少提前一天准备好工作面,处理好欠压实、松散、不平整等问题,并扫除松散材料和所有杂物。监理工程师应对此检查验收。

图6.8 福建省常用路面结构层与过渡板衔接示意

6.5.4 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1、沥青结构层的压实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并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2、沥青结构层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应少于5台,当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应增加压路机数量;当采用全幅单机摊铺工艺时,应增加大吨位轮胎压路机数量。

遵循“紧跟、慢碾、高频、低幅、小水”的原则,由低到高进行碾压。

图6.9 沥青路面压实

3、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2.2条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

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分初压、复压和终压。

(1)初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长度。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2)复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复压宜优先采用2台25t

以上重型的轮胎压路机分两列并行碾

压,各负责半幅施工,并跟随摊铺机阶梯形前进,压实遍数应达46遍。对粗集料为主的沥青稳定碎石结构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3)终压。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如经复压已无明显轮迹可免去终压。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最后用1台钢轮压路机在终压温度以上完成消迹碾压。

5、碾压过程注意事

项:

(1)碾压过程中不得在碾压区内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中途停留、变速或突然刹

车。

(2)碾压不到之

处,用手扶振动压路机振压密实,消除碾压死角。

(3)在超高路段施工时,应先从低的一边开始碾压,逐步向高的一边碾压。

(4)当碾压没有侧限的结构层时,可在离边缘20~30cm处开始碾压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铺层塌

边现象。之后碾压边缘时,人工配合拍边,压路机每

图6.10 设备停放

次只能向自由边缘方向推进10cm。

(5)碾压要遵循“紧跟、慢碾、高频、低幅、小水”的原则。沥青路面成功与否碾压是关键,必须控制好碾压过程各工艺环节。

(6)路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因改

切割位置

3m直尺 性沥青的特性,改性沥青路面,一般施工三天以后

才能开放交通。

(7)当工作完成后,

路面摊铺、碾压设备停放

应用篷布或彩条布与沥

青层隔开,避免设备漏油

损坏沥青结构层及污染铺筑层 下承层 图6.11 切缝示意图

路面。

(8)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

6.5.5 接缝处理

1、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位1m以上。各层横向接缝均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每天摊铺混合料收工时用3米直尺在碾压好的端头处检查平整度,选择合格的横断面,画上直线,然后用切缝机切出立茬,多余的料弃掉,并清理干净。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

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

2、接缝处摊铺沥青混合料时,熨平板放到已碾压好的路面上,在路面和熨平板之间应垫钢板,其厚度为压实厚度与虚铺厚度之差。

3、横向缝接续施工前应在端面涂刷粘层油。

4、为了保证横向接缝处的平顺,摊铺后即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去高补低,之后用双驱双振(不振动)压路机沿路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的滚筒大部分应在已铺好的路面上,仅有1015厘米的宽度压到新摊铺的混合料上,然后逐渐移动跨过横向接缝。

5、摊铺机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严禁产生冷接缝。对于特殊段落不可避免地出现冷接缝时,冷接缝处理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6.6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6.6.1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管理要重视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项目业主应严格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与试验,严把四道质量关,即材料、混合料的设计、混合料的生产、混合料的铺筑,控制三个关键因素,即:混合料的级配、沥青用量、路面空隙率。

图6.12 某路面标段上面层沥青用量动态质量管理

6.6.2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率,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指南规定的技术要求。

6.6.3 沥青拌和厂必须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的步骤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规范表11.4.4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

6.6.4 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11.4.5-1的规定。

6.6.5 施工过程控制的返工标准

1、工作面不清洁。在沥青摊铺施工作业中,当监理、业主、中心试验室或省高指任何一方检查发现作业面不清洁,将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层间粘结力和耐久性时,则责令当天已施工的全部铲除,重新清理工作面。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混合料配合比偏离。当施工单位、监理或中心试验室的混合料抽提试验显示配合比严重偏离标准配合比,则按如下原则处理:

(1) 当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及沥青用量偏差如下:

0.075mm ≥±1.5%

≤2.36mm ≥±4.0%

≥4.75mm ≥±5.0%

沥青用量 ≥±0.20%,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将偏差及时纠正,必要时应停工整改。

(2) 当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及沥青用量偏差如下:

0.075mm ≥±2.0%

≤2.36mm ≥±5.0%

≥4.75mm ≥±6.0%

沥青用量 ≥±0.30%,应立即进行停工整改,查明原因并确定应返工的范围及长度,及时作返工处理,经监理同意方可继续施工。

(3) 当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及沥青用量偏差如下: 0.075mm ≥±2.5%

≤2.36mm ≥±6.0%

≥4.75mm ≥±7.0%

沥青用量 ≥±0.35%,应将当天施工沥青面层全部无条件做返工处理,并停工查找原因,直至所采取的措施能确保混合料的配合比得以有效控制,经业主同意方可继续施工。

(4)凡是由省高指中心试验室抽检发现上述配合比偏离现象,则整改过程和结果均应向省高指进行书面反馈。

6.6.6 压实度要求

1、压实度检测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E的规定执行。并应满足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7%以上,理论最大密度的93%以上。如果现场空隙率

2、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各方应合作进行钻孔检测,为减少钻孔数量,施工、监理、中心试验室监督随机选点取样,以避免重复钻孔。钻孔后应及时将孔中灰浆掏净,吸净余水,待干燥后用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充夯实。

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

6.6.7 压实度的动态控制

1、当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持续稳定,则可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11.4.7的有关规定进入压实度取芯检验的动态控制。质量的持续稳定是指:(1)抽提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及用油量保持稳定;(2)从已施工路段显示,无明显的拉条和离析现象;(3)从取芯检验显示,压实度没有出现离散太大或不合格现象。

2、压实度取芯检验以三个试件为一组,取芯频率分为四个等级(以标准四车道的单幅延长米计):A级每3000m取一组,B级每1000m取一组,C级每500m取一组,D级每200m取一组。取芯的位置应在出发前抽取随机数进行确定,不得在现场临时确定。

3、当所有试验检测的结果显示其管理措施严格有效、施工质量稳定,压实度持续五个正常工作日稳定并符合要求时,钻孔取芯的控制可提升一级。但应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认可,最高的等级为A级。

4、当中心试验室抽检结果显示其材料、配合比或压实度任何一项有不合格的现象时,则取芯的控制等级将下降一级。一个合同段在同一层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三次抽检不合格现象,则该层的压实度取芯不再实行动态控制,全部按D级频率控制。施工过程中钻孔

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 的试件应编号贴上标签予以保存,以备工程交工验收时使用。

6.6.8 沥青路面的施工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F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实行动态质量管理,并计算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以及各项指标的合格率。拌和楼的所有数据必须打印并存档备查。

6.6.9 公路施工的关键工序或重要部位宜拍摄照片或进行录像,作为实态记录及保存资料的一部分。


相关内容

  •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原理
  • 第六章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构成机理 §6.1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原理 6.1.1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成分的材料,其"结构"概念同样也是极其复杂的.因为这种材料的各种不同特点的概念,都与结构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特点是:矿物颗粒的大小及其不同粒径的分 ...

  •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总结
  • 沥青及其混合料 一 填空 1地沥青按其产源可分为 天然沥青 和 石油沥青 2石油沥青按四组份分析法可分 饱和分 芳香分 胶质 沥青质 3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三级指标 设计高温指标 设计低温指标 设计雨量指标 4道路石油沥青分为A B C 三个等级 5石油沥青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温度与氧化作用 光和 ...

  • 天津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指导意见
  • 1 总则 1.0.1 为适应天津市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使各级公路路面结构在设计年限内满足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以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保证路面的使用功能,特制定<天津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 ...

  •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 河北农业大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署西街热力二段工程AC-16I型沥青混合料目 标配合比设计 学 部: 工程技术学部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0603班 学 号: [1**********]22 学生姓名: 周炯 指导教师姓名: 宇 云 飞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1 ...

  • 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沥青试题汇总1
  • 6.沥青的针入度越高,说明该沥青( ). A.粘稠程度越大:B.标号越低:C.更适应环境温度较高的要求:D.更适应环境温度较低的要求 3.沥青粘稠性较高,说明沥青( ). A.标号较低: B.高温时易软化: C.针入度较大: D.更适应我国北方地区 4.一马歇尔试件的质量为1200g,高度为65.5 ...

  • 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
  • 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 一.概述 排水性沥青路面采用大空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17-23%)作表层,排水表层下的中.下沥青面层必须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使雨天渗入到排水功能层内的水横向除到路面结构以外,是一种高性能.高品质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类型. 图1 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 1. 必要性 普 ...

  • 路基路面论文
  • 路 基 路 面 工 程 论 文 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姓名:9999 学号:2009099999 沥青路面 关键词: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的原材料.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沥青路面的施工.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预防控制 Keywords: asphalt pavement\asphalt pavement mat ...

  •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 1B410000 公路工程技术 1B412000 路面工程 1B412010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1B412011 掌握路面粒料基层施工技术 一.粒料分类及适用范围 (一)粒料分类 1.嵌锁型--包括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 2.级配型--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 ...

  •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
  • <新型路面材料>结课论文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concrete 摘 要 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是一种新型路面材料,能够把沥青稳定类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