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那么,什么叫自主创新,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自主创新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创新有多方面含义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但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不是一般的创新,而是专指经济、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创新。这里要强调一点,所谓技术创新,并非单指技术领域内的活动,而是涵盖了经济活动中能产生新效益的各个方面。   上世纪初,奥地利学者熊彼特全面地研究了人类的创新活动,分析了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的关系,首次提出了系统的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种组合包括:1.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制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涵盖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了一切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与技术直接相关,也可能与技术不直接相关,但其目的是要产生效益,获取利润。   我国1999年技术创新大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从上述创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有两个突出的特点:非必须首创和必须有经济效益。首先,创新不等于创造发明。创造发明必须是首创,因此,申请专利要经过查新程序,即检查以前是否有人作过相同或相类似的工作,如果有,则不能被授予专利。但就创新而言,只要是企业没有采用过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没有生产过的新产品,对企业来说就是创新。第二,创新必须带来经济效益。创新是要由市场来检验的,一种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无论技术上有多完善、多先进,如果不能带来效益,就不能被称为创新。其实,各国授权的大多数专利发明,由于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制约,是不可实现的。这些没有经过工程化、产品化,未能经受市场检验,不能带来利润的发明,就不是创新。同时,一种新制度、新方法,即使没有太多的技术内容,如果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也是创新。美国的戴尔公司在计算机全球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组织和营销方式,使IBM、惠普等其他著名计算机公司几乎难以招架。毫无疑问,这也是创新。      创新应包含哪些要素      一般来说,创新应包含以下五方面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动力。创新要有动力。为何目前我国的创新状况不尽如人意?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在转轨过程中,企业业绩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企业本身或市场,而是依靠外部因素,往往一个政策的出台或改变,甚至政府部门某个领导人的一句话就能影响企业的业绩,甚至存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负责人往往把精力集中在争取优惠政策或构造各种关系上,而不是集中在需要“修炼内功”的创新活动上。   第二个要素是资源。创新要有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从资金上说,我国企业普遍有困难,对于创新的投入往往捉襟见肘。但这不能成为拒绝创新的理由。这是因为:只有创新,生产出属于自己公司的拳头产品,进而占领市场,获得利润,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资金的困境。当然,在这期间,国家也应该积极扶持,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某些具体困难,采取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提高折旧率等政策加以支持。人才,我国并不是数量上的缺乏,而是不能人尽其才。我国的几大汽车生产企业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由于在技术上受外方控制,不能进行自主研发,基本上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至于技术,在现有情况下,一下子要企业从内部产生大量的自有技术是不现实的。但技术可以从外部引入,包括国内和国外,包括购买和合作。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从国外购进了大量技术,只是效果不好。   第三个要素是组织。有了动力和资源,如何组织也是个关键的问题。组织包括企业内外两个层面。首先企业内部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进行自主研发,并承办购入技术的使用、消化吸收和改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科研力量普遍不强,必须加强同外部合作。过去,我国也由政府牵头组织了大量的产、学、研三结合活动,但不成功的案例居多。应该说,产学研结合是自主创新、加强企业竞争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过去之所以败绩居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体和目的不明,没有明确这是一种以企业盈利为目的的创新活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此,往往陷于就技术论技术,反而使企业处于弱势一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吸取这个经验教训。   第四个要素是制度。有了组织,还要有制度保证。相应的,制度也分为组织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两个层面。企业内部应有各种激励制度,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内的各种晋升评比要从以论文为主转变到以实际效果为主。外部制度,包括“成果转化”等。   第五个要素是结果。要建立起完善的结果评价体系,其中应有直接指标(如销售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加等)和非直接指标(如研发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节能节耗率等)。      企业自主创新应选择哪些路径      想要把自主创新搞好,首先要弄清自主的含义。从字面上看,“自主”就是自己作主的意思,那么自己指谁,要做什么主?所谓“自己”,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指企业。从国家层面来看,是指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群体。所谓“做主”,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自己做,而是要起主导作用。主导内容包括:1.项目选择,即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项目。但在某些新技术、新产品出现之前,市场不可能有现实的需求,因此要把市场调查和前景预测结合起来。在产业技术越来越前沿化、融合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这样的决策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企业领导人具有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2.资金筹集。资金来自于内部的折旧和利润,也来自于外部的资助和融资。3.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企业必须根据预测的市场需求,明确提出技术参数成本、工艺复杂度等经济技术指标,对新产品是这样,对新工艺等也应如此。当然指标制定之初不可能很完善,也要掌握好张弛之度,以免束缚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4.组织方式的确立。是在企业内部自己进行,还是吸取外部力量到企业中共同工作,或者前期在科研单位,后期转移到企业,都要根据工作内容,具体筹划确定。5.在创新中,企业还要确定研发的时限进度。否则就很可能被市场甩在后面,被别人占了先机。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自主创新类别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这三类中,原始创新的难度最大,把它放在首位是必需的。但从数量上来说,鉴于我国目前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原始创新不可能、也不应该占很大比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在创新整体中占最大比重。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一般来讲,单纯的技术引进比较少,更多的是以设备带技术。我们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就引进了大量的设备,但创新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情况下买了装备却没买来技术。其实日本、韩国在发展中走的也是这条捷径,为什么他们成功了,我们的效果却不理想呢?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具体说来,企业引进了设备,只负责制造产品,却不承担相应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任务,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平心而论,企业的技术力量也不足以承担如此重任。科研单位有实力,却接触不到设备,而两者因为属于不同部门管辖,缺乏横向联系。这一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彻底解决,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多数企业只有买设备的钱,没有买技术的钱,更没有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预算。   同时,引进设备所带来的技术也是有层次的,包括生产技术、设备运行技术、产品开发技术、产品设计技术、测试检验技术等。应该说,多数企业比较好地掌握了生产和运行技术,但至于其他技术,尤其是设计技术,企业消化得很少。至于产品开发技术,一般来说对方是不肯转让的,不少引进单位争取也不够。   上述两个原因造成我国企业不能自主地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依靠不停地引进升级设备实现产品更新。这就是所谓的“反复引进”。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花大力气加强对已引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改进提高,这是花钱较少、效果较好的路子。   以上三种类型的自主创新,在我国现阶段,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该是大量的。除了量上的区别,一般说来,原始创新的源头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后才有企业的介入。而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要在企业,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应是后两种类型。   人们常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面对西方国家的一些限制性措施,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该看到,一是所谓核心技术也是有档次的,只要不是特别敏感的技术,我们还是应该尽量争取。二是在引进设备过程中,在大量生产实践中,在和外国专家共事中,我们都应该做有心人,这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三是就算必须要从头做起,也还应该大量借鉴国外的文献资料和可能得到的实际情报。   提升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经济、技术两张皮的现状,其根本方法就是要从体制上把技术与科学分开,让技术和经济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对企业而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规定,在引进中,要在确定项目就提出具体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任务,这样才能真正“买到”技术,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那么,什么叫自主创新,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自主创新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创新有多方面含义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但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不是一般的创新,而是专指经济、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创新。这里要强调一点,所谓技术创新,并非单指技术领域内的活动,而是涵盖了经济活动中能产生新效益的各个方面。   上世纪初,奥地利学者熊彼特全面地研究了人类的创新活动,分析了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的关系,首次提出了系统的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种组合包括:1.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制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涵盖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了一切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与技术直接相关,也可能与技术不直接相关,但其目的是要产生效益,获取利润。   我国1999年技术创新大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从上述创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有两个突出的特点:非必须首创和必须有经济效益。首先,创新不等于创造发明。创造发明必须是首创,因此,申请专利要经过查新程序,即检查以前是否有人作过相同或相类似的工作,如果有,则不能被授予专利。但就创新而言,只要是企业没有采用过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没有生产过的新产品,对企业来说就是创新。第二,创新必须带来经济效益。创新是要由市场来检验的,一种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无论技术上有多完善、多先进,如果不能带来效益,就不能被称为创新。其实,各国授权的大多数专利发明,由于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制约,是不可实现的。这些没有经过工程化、产品化,未能经受市场检验,不能带来利润的发明,就不是创新。同时,一种新制度、新方法,即使没有太多的技术内容,如果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也是创新。美国的戴尔公司在计算机全球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组织和营销方式,使IBM、惠普等其他著名计算机公司几乎难以招架。毫无疑问,这也是创新。      创新应包含哪些要素      一般来说,创新应包含以下五方面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动力。创新要有动力。为何目前我国的创新状况不尽如人意?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在转轨过程中,企业业绩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企业本身或市场,而是依靠外部因素,往往一个政策的出台或改变,甚至政府部门某个领导人的一句话就能影响企业的业绩,甚至存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负责人往往把精力集中在争取优惠政策或构造各种关系上,而不是集中在需要“修炼内功”的创新活动上。   第二个要素是资源。创新要有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从资金上说,我国企业普遍有困难,对于创新的投入往往捉襟见肘。但这不能成为拒绝创新的理由。这是因为:只有创新,生产出属于自己公司的拳头产品,进而占领市场,获得利润,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资金的困境。当然,在这期间,国家也应该积极扶持,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某些具体困难,采取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提高折旧率等政策加以支持。人才,我国并不是数量上的缺乏,而是不能人尽其才。我国的几大汽车生产企业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由于在技术上受外方控制,不能进行自主研发,基本上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至于技术,在现有情况下,一下子要企业从内部产生大量的自有技术是不现实的。但技术可以从外部引入,包括国内和国外,包括购买和合作。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从国外购进了大量技术,只是效果不好。   第三个要素是组织。有了动力和资源,如何组织也是个关键的问题。组织包括企业内外两个层面。首先企业内部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进行自主研发,并承办购入技术的使用、消化吸收和改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科研力量普遍不强,必须加强同外部合作。过去,我国也由政府牵头组织了大量的产、学、研三结合活动,但不成功的案例居多。应该说,产学研结合是自主创新、加强企业竞争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过去之所以败绩居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体和目的不明,没有明确这是一种以企业盈利为目的的创新活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此,往往陷于就技术论技术,反而使企业处于弱势一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吸取这个经验教训。   第四个要素是制度。有了组织,还要有制度保证。相应的,制度也分为组织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两个层面。企业内部应有各种激励制度,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内的各种晋升评比要从以论文为主转变到以实际效果为主。外部制度,包括“成果转化”等。   第五个要素是结果。要建立起完善的结果评价体系,其中应有直接指标(如销售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加等)和非直接指标(如研发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节能节耗率等)。      企业自主创新应选择哪些路径      想要把自主创新搞好,首先要弄清自主的含义。从字面上看,“自主”就是自己作主的意思,那么自己指谁,要做什么主?所谓“自己”,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指企业。从国家层面来看,是指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群体。所谓“做主”,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自己做,而是要起主导作用。主导内容包括:1.项目选择,即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项目。但在某些新技术、新产品出现之前,市场不可能有现实的需求,因此要把市场调查和前景预测结合起来。在产业技术越来越前沿化、融合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这样的决策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企业领导人具有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2.资金筹集。资金来自于内部的折旧和利润,也来自于外部的资助和融资。3.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企业必须根据预测的市场需求,明确提出技术参数成本、工艺复杂度等经济技术指标,对新产品是这样,对新工艺等也应如此。当然指标制定之初不可能很完善,也要掌握好张弛之度,以免束缚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4.组织方式的确立。是在企业内部自己进行,还是吸取外部力量到企业中共同工作,或者前期在科研单位,后期转移到企业,都要根据工作内容,具体筹划确定。5.在创新中,企业还要确定研发的时限进度。否则就很可能被市场甩在后面,被别人占了先机。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自主创新类别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这三类中,原始创新的难度最大,把它放在首位是必需的。但从数量上来说,鉴于我国目前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原始创新不可能、也不应该占很大比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在创新整体中占最大比重。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一般来讲,单纯的技术引进比较少,更多的是以设备带技术。我们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就引进了大量的设备,但创新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情况下买了装备却没买来技术。其实日本、韩国在发展中走的也是这条捷径,为什么他们成功了,我们的效果却不理想呢?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具体说来,企业引进了设备,只负责制造产品,却不承担相应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任务,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平心而论,企业的技术力量也不足以承担如此重任。科研单位有实力,却接触不到设备,而两者因为属于不同部门管辖,缺乏横向联系。这一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彻底解决,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多数企业只有买设备的钱,没有买技术的钱,更没有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预算。   同时,引进设备所带来的技术也是有层次的,包括生产技术、设备运行技术、产品开发技术、产品设计技术、测试检验技术等。应该说,多数企业比较好地掌握了生产和运行技术,但至于其他技术,尤其是设计技术,企业消化得很少。至于产品开发技术,一般来说对方是不肯转让的,不少引进单位争取也不够。   上述两个原因造成我国企业不能自主地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依靠不停地引进升级设备实现产品更新。这就是所谓的“反复引进”。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花大力气加强对已引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改进提高,这是花钱较少、效果较好的路子。   以上三种类型的自主创新,在我国现阶段,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该是大量的。除了量上的区别,一般说来,原始创新的源头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后才有企业的介入。而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要在企业,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应是后两种类型。   人们常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面对西方国家的一些限制性措施,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该看到,一是所谓核心技术也是有档次的,只要不是特别敏感的技术,我们还是应该尽量争取。二是在引进设备过程中,在大量生产实践中,在和外国专家共事中,我们都应该做有心人,这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三是就算必须要从头做起,也还应该大量借鉴国外的文献资料和可能得到的实际情报。   提升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经济、技术两张皮的现状,其根本方法就是要从体制上把技术与科学分开,让技术和经济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对企业而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规定,在引进中,要在确定项目就提出具体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任务,这样才能真正“买到”技术,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修订稿) 为加强对全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进一步 明确规范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和考试.考查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昭 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 ...

  •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 (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 ①生产决定分配.这 ...

  • 毛概开卷考大纲
  • A 部分 A1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与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5.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A2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探索的理论成果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 三年级下册课文说课稿
  • <翠鸟>说课稿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本课以摒弃琐碎的分析讲解,引领孩子入情入趣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 ...

  • 第六节 技术创新含义
  • 第一节 技术创新含义.类型与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重组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研制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 主要特点: (一)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 研究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种活动,他们的主体是科学 ...

  • 毛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地位: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确立依据: 1. 由 ...

  • 高一经济学知识结构
  •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 1. 含义 关键看是否用于"交换" 使用价值(体现在性能.质量) 作为商品,缺一不可 2. 交易双方,只得其一 价值商品特有 大 小 价值量 3. 商品交换 物物交换: 区别: 商品流通: --商品 二.货币 (一 ...

  • 管理学概论
  •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 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指组织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人.财.物.信息等相关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整合以达到组织预期目标的动态过程. 2. 管理的性质: 1) 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管理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 ...

  •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文献综述 参与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应用广泛,对参与式教学含义和特点的探究对认识.利用.促使参与式教学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十五篇关于参与式教学探究的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其中九篇对参与式教学含义研究的文章对参与式教学含义进行了多方位探究,综合其中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