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修订稿)

为加强对全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进一步

明确规范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和考试、考查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昭

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文件精神,及新的《九

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实际,特编制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和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基本精神,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

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以主体参与型课堂为主渠道,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

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感,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2.技能、能力目标

培养热爱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

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思想意识和政治生活材料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

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初步具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了解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

学习法律常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策。

三、教学意见

(一)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在“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一教育主题下,以关爱、自尊为核心概念,根据学生

步入新学校,融入新集体的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新特点,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设计了上下册,分别为八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上册包括笑迎新生活,

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下册包含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

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

的荣誉和利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由二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进入新学校,珍惜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同行。

2.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新集体)。

3.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4.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认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最佳方式。

5.正确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

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由此激发学生的高昂的情绪,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

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

由此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尊重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单元 认识新自我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

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本

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生命是需要相互关爱的。

2.认识生命独特性的各种表现。

3.如何珍爱、悦纳、善待生命。

4.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

5.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

6.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及解决方法。

7.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真正个性与独立。

8.正确认识青春的真正含义,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9.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10.认识自己的途径。

11.如何认识“追星”这一现象。

12.认识自己的潜能及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从珍爱生命认识生命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之关系的广阔

平台上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进而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珍爱生命的一般意义推衍到

更加珍爱生命、悦纳自己、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保护生物多

样性的教育,什么样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激励学生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

献。引导学生认识青春,了解青春,将自我融于“青春”的大背景中,教育学生在了解青春意义

的基础上,认识处于青春期中的“我”如何过欢快的、充满朝气的和蓬勃向上的生活,学会应对

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扰。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到自我是

常新的,可以变化发展的,在这个前提下,以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切入,引导学

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新期待,主动把握自己、发现自己。

第三单元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目标:

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根据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情绪的基本类型。

2.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

3.调节情绪的方法。

4.认识表达情绪要用合理的方法。

5.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6.高雅情趣的含义及作用。

7.能辨别高雅与庸俗之分,庸俗情趣对人的影响。

8.正确看待“好奇心”。

9.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多样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快乐、从而为过有兴趣的生活和陶治高尚的情操打下基础。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是有高雅生活情趣的人才会体味到生活富有的乐趣,引导学生识别高雅与低俗生活情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有意识地追寻高雅的生活,使自己每天的生活都能充满情趣地品位生活的乐趣。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让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本单元由两课内容构成。

教学要点:

1.了解身边的存在的诱惑,并认识其利与弊。

2.如何正确对待电子游戏的诱惑。

3.网上交友应注意的问题。

4.如何战胜不良诱惑(包括具体方法)。

5.青少年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

6.青少年应怎样防范侵害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从学生生活中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引导他们过健康、向上的生活。从学生经常遇到的侵害如学习权利、健康权利的侵害入手,让学生了解一些自我保护常识、措施,引导学生提高警惕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法律手段有效保护自己、过安全的生活。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中“中学生自我意识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自信” “但中学生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

“当遇到失败时,又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 ,通过学习使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得

到充分的发展。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自尊的含义、表现及重要表现。

2.虚荣心的含义及表现。

3.怎样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4.如何看待他人的议论及自己的态度。

5.怎样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6.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7.自卑、自负和自信的区别。

8.自负与自信的不同点、自负与自卑的相同点。

9.自负者、自卑者为什么会远离成功。

10.自信者有哪些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者为什么会成功)。

11.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人。

教学建议: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进而逐层分析自尊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了解自信有助于成功,而自负和自卑则使人远离成功,让学生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同时,由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而对成人在某些方面产生依赖都是正常的,但从依赖走向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必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等。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自立含义及表现。

2.人生需要自立。

3.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及了解自立是不是拒绝帮助。

4.对自主的认识。

5.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6.自强的含义、表现及意义。

7.自强精神的表现。

8.自强与自弃的区别。

9.自强的航标、关键、捷径。

10.自强的人应怎样做到扬长避短。

11.做一个自强的好少年(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教学建议:

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帮助学生摆脱依赖,从而主动学习,学会自立。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指出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鼓励学生从小培养自强品格,进一步分析自强与成功的关系,指出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弃。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中:认识挫折和运用对待挫折的方法,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态度,做生活的强者,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对意志品质的特点,意志品质培养方法的学习和活动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坚强起来。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

2.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表现,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3.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战胜挫折的方法。

5.坚强意志的表现。

6.培养坚强意志的作用。

7.联系实际,谈谈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明白坚强的意志力能使人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会将各种观点与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更需要法律。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维权意识,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学会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的含义(法律的特征)。

3.法律的规范及保护作用

4.认识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的区别。

5.违法行为的定义、类型。

6.犯罪的含义、特征。

7.刑法、刑罚的定义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8.认识犯罪的危害。

9.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10.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1.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12.认识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保护。

13.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4.认识诉讼的三种类型。

15.青少年应如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16.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特别讲清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必须进行特殊的保护,以及学会用合法权益保护自己。

(二)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能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本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等作为基本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上册由四个单元十课组成。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围绕青春期的初中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为解决学生与家长的矛盾,更善于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家庭的含义、作用及家庭结构的类型。

2.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父母。

4.子女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5.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6.怎样解决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7.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明确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展开交流和讨论,进而做到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 能够做到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教学目标:

本单元立足学生的主要交往领域——学校的人际交往,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伴”字突出交往中的平等模式及人际关系,以便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

2.朋友的重要性、交友应掌握的原则。

3.与异性交往的意义及怎样与异性交往。

4.如何看待“对异性产生好感”之事。

5.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

6.认识新型的师生关系。

7.怎样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如何与老师交往)。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闭锁心里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了解教师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师生感情。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领学生从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日益先进,我们交往对象和交往空间不断扩大,如何领略不同国家,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网络交往,对于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阔视野与友好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时代眼光,世界眼光而设计的。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及丰富性。

2.怎样看待文化的差异、对待文化差异的不同态度及正确态度。

3.面对文化差异,做一名友好交往的使者。

4.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5.网络交往对象特点、如何做网络的主人。

6.网络交往中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7.上网应遵守的规则。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但要认识到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世界,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能够理解

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教学目标:

本单元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仪;如何善于与人合作,勇于竞争;如何平等待人,心系他人;如何诚信做人等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单元即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学问。本单元由四课构成。

教学要点:

1.礼貌的重要性、表现及具体要求。

2.礼仪的重要性及在不同方面的要求。

3.正确对待传统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4.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5.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6.合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7.如何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如何对待竞争对手)。

8.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9.理解宽容是美德,是一种境界。

10.怎样学会宽容(认识宽容是讲原则的)。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具体要求、实质所在。

1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换位思考的实质。

13.平等的集中表现及具体内容。

14.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怎样平等尊重你我他。

15.诚信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16.认识诚实守信原则的具体要求。

17.正确理解诚信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18.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及诚信的核心。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 社会普遍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竞争合作求双赢。同时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各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等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引导学生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知道日常生活中诚信问题无处不在,认识到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能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权利义务伴我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等作为基本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权利义务观。

下册由四个单元十课组成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教学目标:

本单元向学生讲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通过学习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正确行使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各是什么。

2.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4.如何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或: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如何?)。

5.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包括哪些内容;正确区分公民和人民两个概念;理解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懂得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教学目标:

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具有隐私意识。当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法律对公民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3.怎样行使生命健康权。

4.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含义?我国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

5.名誉权的含义、主要表现及法律对保护公民名誉权的规定。

6.肖像权的含义、包括的内容及法律对保护公民肖像权的规定。

7.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对保护公民姓名权的规定。

8.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及各自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9.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要求)。

教学建议:

本单元从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入手,分别讲述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准确区分现实生活中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的具体表现,并树立维权的意识。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能对人身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作正确区分。人格尊严中重点把握隐私权,区分隐私和隐私权的不同,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

本单元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经济生活中享有的相关权利,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懂得当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懂得互敬互谅、协商解决继承问题,同时也要具有维权意识;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依法享有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懂得维权的途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什么是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含义)。

3.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

4.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予以维护。

5.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珍惜受教育权利(要求)。

6.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我国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7.我国法律通过哪些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8.当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当怎样做。

9.我国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的名称是什么,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10.什么是法定继承?法律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原则是怎样规定的。

11.什么是遗嘱继承?我国法律对遗嘱的法律效力是怎样规定的,什么是遗赠。

12.继承权发生争执时该怎么办。

13.什么是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内容,当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怎样做。

14.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应履行什么义务。

15.消费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上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经济和文化权的内容。针对生活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被侵犯和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履行自己受教育的义务,让学生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能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并懂得

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教学目标:

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也对自身应该享有的人身、文化和经济权利有了具体的认识。故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公民依法享有和维护权利、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有了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就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学习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平问题,理智面对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具有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公平的含义。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的重要性)。

2.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4.区分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5.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6.怎样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品格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具有公平感和正义感,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公平的重要性,理解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能正确区分正义和非正义行为,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公民。

(三)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学指导意见

九年级《思想品德》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学生面临着多种选择:是劳动就业,还是升学?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读职业学校?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本册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帮助他们认清国情,明确责任与使命,学会选择。为此,教材分别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满怀希望迎接明天四个单元十课内容为基础,展开学习。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责任的内涵,来源,不同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就不同;懂得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感激生活中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并自觉向他们学习;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践约守信、勇担过错,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责任的含义、来源是什么。

2.角色不同,责任就不同,自己对自己负责。

3.不言代价与回报。

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关爱集体的表现。

5.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关爱社会的表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6.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责任的内涵,知道责任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能判断角色不同所担负的不同责任各是什么。正确区分关爱集体和关爱社会的不同点。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崇敬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并努力向他们学习。由于部分学生存在逃避责任、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自觉地承担责任,故本单元担负了如何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教育的重任,教学中更多地应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懂得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这就要求了解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学习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原因、含义、起始时间)。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作用。

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7.怎样正确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各自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0.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相关内容。

11.我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应怎样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12.我国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13.我国为什么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4.我国的资源国情和资源现状怎样。

15.怎样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16.怎样正确把握科教兴国战略(从科技和教育两方面谈)。

17.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18.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1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战略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学习中,应对国家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民族问题、统一问题、中华文化能准确识记,对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知识能全面理解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综合运用。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教学目标:

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了解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学习中,应知道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来行使这一权利的;并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的管理,正确行使监督权;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树立合理消费观;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为青少年应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有哪些。

3.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含义、主体、意义、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生活在法治国家里,国家机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民应该怎样做(要求)。

5.正确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6.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含义及内容。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公民应怎样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注意哪些问题?)。

7.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9.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形式。

10.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含义、地位、作用各是什么。

11.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样

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什么决定?)。

1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它由什么决定。

1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正确认识共同富裕)。

14.社会主义的本质,四个尊重的方针。

15.中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四个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17.先进文化的含义,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及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8.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要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怎样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青少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中应该怎样做(要求)。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理解宪法的相关知识,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能区别、判断现实生活中不同性质、形式的所有制经济,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知道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后快慢的过程,不等于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引导学生树立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的观念。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并能对实际生活中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分析,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要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肩负民族振兴使命的当代青少年,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考试的过度焦虑;进行慎重、合理的选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本单元由两课构成。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在对初中三年的思想品德内容完整学习后,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意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要点:

1.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

5.什么是理想,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6.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7.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8.掌握选择的方法和策略,慎重进行人生选择,树立正确的选择观。

9.完善自我,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了解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能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懂得对人生道路中的选择应慎重,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保障措施

(一)研究课程标准,透彻理解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法定文件,鉴于目前思想品德课程的“一标多本”的状况,我市的教学和学业水平测试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究课标的性质、原则、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指导我们教学和应考的纲领性文件。只有掌握了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含义,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二)打造优质高效自主互助课堂。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

1.明确师生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

教师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

课前:查找资料,认真备课,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预习提纲和导学提纲,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程度。

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教学过程的调控、矫正反馈,加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检测,布臵有针对性和思维性的作业。

课后: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导学生改正学习中的错误,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关心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

课前:制定计划、 搜集学习材料、自学预习,初步构建书本知识网络。

课堂:专心上课、合作交流、认真思考、反馈矫正、总结归纳、训练拓展,初步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总结、扬长补短、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形成熟练地应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新授课模式:“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学案导学,自主探讨—互助合作,质疑解难—组际展示,交流共享-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复习课模式:“自主学习,构建网络-展示交流,互助深化-典例精析,体悟规律—对应训练,形成能力—反馈矫正,拓展提升”。

讲评课模式:“评析试卷,锁住重点—还原思维,自查自纠-展示误区,互助解疑-精讲点拨,弥补缺漏—变式训练,巩固提升”

(三)重视时政教学,凸显时代特色。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创造条件,畅通电视、广播、报纸等时政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省、市的大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

教师平日要及时搜集最新时政,整理后印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要通过教师举办讲座、课堂穿插讲授、学生课前5分钟新闻发布、办手抄报、传阅时政杂志、时政小论文比赛等方式及时传播时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更好地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时政要注意:第一,以我为主。以国内、省内、市内热点为主,国际关系问题以与我国有关的热点为主。第二,贴近学生。是学生应该而且可以了解的,不能超越其知识和经验范围。第三,具有长效性。是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人民关注的问题。第四,要有定论。已有结论或已形成社会共识的问题,不应是存在较大争议、较敏感的问题。

(四)精研教法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由重教法向重学法,由重研究教材向重研究学生的方向转变。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传授式、讨论式、自学式、演讲式、辩论式、对话式、咨询式、活动式、体验式、访谈式、调查式等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运用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并注意把问题情景化,形式活动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互助合作、体验探究、交流共享的学习习惯。

(五)注重道德践行,促进德性的养成。思想品德情感、意识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思想品德课强调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探讨问题的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一步步地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意义,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六)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思品课教学时,要实现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要由只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要由单一评价主体评价向以包括被评价者在内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性的多元、互动评价主体转变,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除了以往的纸、笔测验外,多运用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法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

五、学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既是考核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

性考试。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1.以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命题依据。以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主要内容。

2.禁毒教育的有关内容。

3.一年来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

(三)试卷结构

1.试题的知识内容比例

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内容各占25%、30%、30%;一年来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约占10%,禁毒教育有关内容约占5%。

2.试题难度分布

试卷易、中、难比例为6:3:1。其中客观性试题难度值(通过率)为0.7,主观性试题难度值(主观题平均分:主观题总分)为0.6,试题总体难度值为0.6-0.7。

3.主观题、客观题所占比例

主观题分数约占50%,客观题分数约占50%。

4.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分析说明题。

(四)考试形式

根据《昭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文件精神,昭通市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实行全市统一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五)考试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因此,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考试应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试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课程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原则,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昭通市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修订稿)

为加强对全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进一步

明确规范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和考试、考查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昭

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文件精神,及新的《九

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实际,特编制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和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基本精神,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

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以主体参与型课堂为主渠道,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

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感,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2.技能、能力目标

培养热爱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

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思想意识和政治生活材料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

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初步具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了解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

学习法律常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策。

三、教学意见

(一)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在“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一教育主题下,以关爱、自尊为核心概念,根据学生

步入新学校,融入新集体的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新特点,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设计了上下册,分别为八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上册包括笑迎新生活,

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下册包含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

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

的荣誉和利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由二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进入新学校,珍惜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同行。

2.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新集体)。

3.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4.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认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最佳方式。

5.正确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

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由此激发学生的高昂的情绪,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

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

由此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尊重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单元 认识新自我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

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本

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生命是需要相互关爱的。

2.认识生命独特性的各种表现。

3.如何珍爱、悦纳、善待生命。

4.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

5.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

6.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及解决方法。

7.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真正个性与独立。

8.正确认识青春的真正含义,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9.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10.认识自己的途径。

11.如何认识“追星”这一现象。

12.认识自己的潜能及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从珍爱生命认识生命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之关系的广阔

平台上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进而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珍爱生命的一般意义推衍到

更加珍爱生命、悦纳自己、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保护生物多

样性的教育,什么样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激励学生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

献。引导学生认识青春,了解青春,将自我融于“青春”的大背景中,教育学生在了解青春意义

的基础上,认识处于青春期中的“我”如何过欢快的、充满朝气的和蓬勃向上的生活,学会应对

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扰。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到自我是

常新的,可以变化发展的,在这个前提下,以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切入,引导学

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新期待,主动把握自己、发现自己。

第三单元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目标:

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根据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情绪的基本类型。

2.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

3.调节情绪的方法。

4.认识表达情绪要用合理的方法。

5.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6.高雅情趣的含义及作用。

7.能辨别高雅与庸俗之分,庸俗情趣对人的影响。

8.正确看待“好奇心”。

9.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多样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快乐、从而为过有兴趣的生活和陶治高尚的情操打下基础。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是有高雅生活情趣的人才会体味到生活富有的乐趣,引导学生识别高雅与低俗生活情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有意识地追寻高雅的生活,使自己每天的生活都能充满情趣地品位生活的乐趣。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让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本单元由两课内容构成。

教学要点:

1.了解身边的存在的诱惑,并认识其利与弊。

2.如何正确对待电子游戏的诱惑。

3.网上交友应注意的问题。

4.如何战胜不良诱惑(包括具体方法)。

5.青少年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

6.青少年应怎样防范侵害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从学生生活中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引导他们过健康、向上的生活。从学生经常遇到的侵害如学习权利、健康权利的侵害入手,让学生了解一些自我保护常识、措施,引导学生提高警惕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法律手段有效保护自己、过安全的生活。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中“中学生自我意识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自信” “但中学生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

“当遇到失败时,又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 ,通过学习使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得

到充分的发展。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自尊的含义、表现及重要表现。

2.虚荣心的含义及表现。

3.怎样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4.如何看待他人的议论及自己的态度。

5.怎样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6.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7.自卑、自负和自信的区别。

8.自负与自信的不同点、自负与自卑的相同点。

9.自负者、自卑者为什么会远离成功。

10.自信者有哪些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者为什么会成功)。

11.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人。

教学建议: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进而逐层分析自尊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了解自信有助于成功,而自负和自卑则使人远离成功,让学生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同时,由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而对成人在某些方面产生依赖都是正常的,但从依赖走向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必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等。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自立含义及表现。

2.人生需要自立。

3.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及了解自立是不是拒绝帮助。

4.对自主的认识。

5.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6.自强的含义、表现及意义。

7.自强精神的表现。

8.自强与自弃的区别。

9.自强的航标、关键、捷径。

10.自强的人应怎样做到扬长避短。

11.做一个自强的好少年(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教学建议:

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帮助学生摆脱依赖,从而主动学习,学会自立。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指出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鼓励学生从小培养自强品格,进一步分析自强与成功的关系,指出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弃。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中:认识挫折和运用对待挫折的方法,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态度,做生活的强者,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对意志品质的特点,意志品质培养方法的学习和活动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坚强起来。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

2.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表现,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3.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战胜挫折的方法。

5.坚强意志的表现。

6.培养坚强意志的作用。

7.联系实际,谈谈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明白坚强的意志力能使人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会将各种观点与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更需要法律。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维权意识,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学会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的含义(法律的特征)。

3.法律的规范及保护作用

4.认识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的区别。

5.违法行为的定义、类型。

6.犯罪的含义、特征。

7.刑法、刑罚的定义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8.认识犯罪的危害。

9.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10.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1.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12.认识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保护。

13.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4.认识诉讼的三种类型。

15.青少年应如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16.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特别讲清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必须进行特殊的保护,以及学会用合法权益保护自己。

(二)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能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本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等作为基本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上册由四个单元十课组成。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围绕青春期的初中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为解决学生与家长的矛盾,更善于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家庭的含义、作用及家庭结构的类型。

2.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父母。

4.子女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5.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6.怎样解决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7.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明确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展开交流和讨论,进而做到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 能够做到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教学目标:

本单元立足学生的主要交往领域——学校的人际交往,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伴”字突出交往中的平等模式及人际关系,以便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

2.朋友的重要性、交友应掌握的原则。

3.与异性交往的意义及怎样与异性交往。

4.如何看待“对异性产生好感”之事。

5.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

6.认识新型的师生关系。

7.怎样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如何与老师交往)。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闭锁心里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了解教师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师生感情。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领学生从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日益先进,我们交往对象和交往空间不断扩大,如何领略不同国家,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网络交往,对于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阔视野与友好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时代眼光,世界眼光而设计的。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及丰富性。

2.怎样看待文化的差异、对待文化差异的不同态度及正确态度。

3.面对文化差异,做一名友好交往的使者。

4.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5.网络交往对象特点、如何做网络的主人。

6.网络交往中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7.上网应遵守的规则。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但要认识到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世界,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能够理解

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教学目标:

本单元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仪;如何善于与人合作,勇于竞争;如何平等待人,心系他人;如何诚信做人等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单元即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学问。本单元由四课构成。

教学要点:

1.礼貌的重要性、表现及具体要求。

2.礼仪的重要性及在不同方面的要求。

3.正确对待传统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4.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5.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6.合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7.如何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如何对待竞争对手)。

8.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9.理解宽容是美德,是一种境界。

10.怎样学会宽容(认识宽容是讲原则的)。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具体要求、实质所在。

1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换位思考的实质。

13.平等的集中表现及具体内容。

14.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怎样平等尊重你我他。

15.诚信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16.认识诚实守信原则的具体要求。

17.正确理解诚信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18.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及诚信的核心。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 社会普遍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竞争合作求双赢。同时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各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等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引导学生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知道日常生活中诚信问题无处不在,认识到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能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权利义务伴我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等作为基本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权利义务观。

下册由四个单元十课组成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教学目标:

本单元向学生讲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通过学习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正确行使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各是什么。

2.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4.如何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或: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如何?)。

5.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包括哪些内容;正确区分公民和人民两个概念;理解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懂得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教学目标:

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具有隐私意识。当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法律对公民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3.怎样行使生命健康权。

4.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含义?我国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

5.名誉权的含义、主要表现及法律对保护公民名誉权的规定。

6.肖像权的含义、包括的内容及法律对保护公民肖像权的规定。

7.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对保护公民姓名权的规定。

8.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及各自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9.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要求)。

教学建议:

本单元从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入手,分别讲述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准确区分现实生活中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的具体表现,并树立维权的意识。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能对人身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作正确区分。人格尊严中重点把握隐私权,区分隐私和隐私权的不同,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

本单元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经济生活中享有的相关权利,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懂得当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懂得互敬互谅、协商解决继承问题,同时也要具有维权意识;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依法享有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懂得维权的途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什么是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含义)。

3.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

4.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予以维护。

5.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珍惜受教育权利(要求)。

6.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我国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7.我国法律通过哪些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8.当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当怎样做。

9.我国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的名称是什么,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10.什么是法定继承?法律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原则是怎样规定的。

11.什么是遗嘱继承?我国法律对遗嘱的法律效力是怎样规定的,什么是遗赠。

12.继承权发生争执时该怎么办。

13.什么是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内容,当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怎样做。

14.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应履行什么义务。

15.消费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上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经济和文化权的内容。针对生活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被侵犯和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履行自己受教育的义务,让学生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能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并懂得

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教学目标:

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也对自身应该享有的人身、文化和经济权利有了具体的认识。故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公民依法享有和维护权利、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有了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就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学习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平问题,理智面对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具有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公平的含义。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的重要性)。

2.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4.区分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5.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6.怎样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品格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具有公平感和正义感,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公平的重要性,理解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能正确区分正义和非正义行为,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公民。

(三)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学指导意见

九年级《思想品德》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学生面临着多种选择:是劳动就业,还是升学?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读职业学校?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本册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帮助他们认清国情,明确责任与使命,学会选择。为此,教材分别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满怀希望迎接明天四个单元十课内容为基础,展开学习。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责任的内涵,来源,不同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就不同;懂得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感激生活中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并自觉向他们学习;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践约守信、勇担过错,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责任的含义、来源是什么。

2.角色不同,责任就不同,自己对自己负责。

3.不言代价与回报。

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关爱集体的表现。

5.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关爱社会的表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6.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责任的内涵,知道责任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能判断角色不同所担负的不同责任各是什么。正确区分关爱集体和关爱社会的不同点。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崇敬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并努力向他们学习。由于部分学生存在逃避责任、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自觉地承担责任,故本单元担负了如何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教育的重任,教学中更多地应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懂得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这就要求了解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学习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原因、含义、起始时间)。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作用。

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7.怎样正确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各自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0.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相关内容。

11.我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应怎样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12.我国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13.我国为什么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4.我国的资源国情和资源现状怎样。

15.怎样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16.怎样正确把握科教兴国战略(从科技和教育两方面谈)。

17.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18.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1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战略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学习中,应对国家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民族问题、统一问题、中华文化能准确识记,对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知识能全面理解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综合运用。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教学目标:

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了解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学习中,应知道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来行使这一权利的;并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的管理,正确行使监督权;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树立合理消费观;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为青少年应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有哪些。

3.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含义、主体、意义、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生活在法治国家里,国家机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民应该怎样做(要求)。

5.正确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6.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含义及内容。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公民应怎样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注意哪些问题?)。

7.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9.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形式。

10.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含义、地位、作用各是什么。

11.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样

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什么决定?)。

1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它由什么决定。

1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正确认识共同富裕)。

14.社会主义的本质,四个尊重的方针。

15.中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四个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17.先进文化的含义,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及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8.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要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怎样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青少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中应该怎样做(要求)。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理解宪法的相关知识,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能区别、判断现实生活中不同性质、形式的所有制经济,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知道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后快慢的过程,不等于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引导学生树立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的观念。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并能对实际生活中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分析,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要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肩负民族振兴使命的当代青少年,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考试的过度焦虑;进行慎重、合理的选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本单元由两课构成。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在对初中三年的思想品德内容完整学习后,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意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要点:

1.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

5.什么是理想,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6.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7.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8.掌握选择的方法和策略,慎重进行人生选择,树立正确的选择观。

9.完善自我,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了解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能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懂得对人生道路中的选择应慎重,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保障措施

(一)研究课程标准,透彻理解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法定文件,鉴于目前思想品德课程的“一标多本”的状况,我市的教学和学业水平测试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究课标的性质、原则、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指导我们教学和应考的纲领性文件。只有掌握了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含义,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二)打造优质高效自主互助课堂。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

1.明确师生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

教师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

课前:查找资料,认真备课,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预习提纲和导学提纲,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程度。

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教学过程的调控、矫正反馈,加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检测,布臵有针对性和思维性的作业。

课后: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导学生改正学习中的错误,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关心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

课前:制定计划、 搜集学习材料、自学预习,初步构建书本知识网络。

课堂:专心上课、合作交流、认真思考、反馈矫正、总结归纳、训练拓展,初步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总结、扬长补短、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形成熟练地应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新授课模式:“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学案导学,自主探讨—互助合作,质疑解难—组际展示,交流共享-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复习课模式:“自主学习,构建网络-展示交流,互助深化-典例精析,体悟规律—对应训练,形成能力—反馈矫正,拓展提升”。

讲评课模式:“评析试卷,锁住重点—还原思维,自查自纠-展示误区,互助解疑-精讲点拨,弥补缺漏—变式训练,巩固提升”

(三)重视时政教学,凸显时代特色。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创造条件,畅通电视、广播、报纸等时政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省、市的大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

教师平日要及时搜集最新时政,整理后印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要通过教师举办讲座、课堂穿插讲授、学生课前5分钟新闻发布、办手抄报、传阅时政杂志、时政小论文比赛等方式及时传播时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更好地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时政要注意:第一,以我为主。以国内、省内、市内热点为主,国际关系问题以与我国有关的热点为主。第二,贴近学生。是学生应该而且可以了解的,不能超越其知识和经验范围。第三,具有长效性。是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人民关注的问题。第四,要有定论。已有结论或已形成社会共识的问题,不应是存在较大争议、较敏感的问题。

(四)精研教法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由重教法向重学法,由重研究教材向重研究学生的方向转变。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传授式、讨论式、自学式、演讲式、辩论式、对话式、咨询式、活动式、体验式、访谈式、调查式等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运用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并注意把问题情景化,形式活动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互助合作、体验探究、交流共享的学习习惯。

(五)注重道德践行,促进德性的养成。思想品德情感、意识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思想品德课强调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探讨问题的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一步步地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意义,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六)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思品课教学时,要实现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要由只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要由单一评价主体评价向以包括被评价者在内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性的多元、互动评价主体转变,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除了以往的纸、笔测验外,多运用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法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

五、学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既是考核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

性考试。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1.以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命题依据。以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主要内容。

2.禁毒教育的有关内容。

3.一年来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

(三)试卷结构

1.试题的知识内容比例

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内容各占25%、30%、30%;一年来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约占10%,禁毒教育有关内容约占5%。

2.试题难度分布

试卷易、中、难比例为6:3:1。其中客观性试题难度值(通过率)为0.7,主观性试题难度值(主观题平均分:主观题总分)为0.6,试题总体难度值为0.6-0.7。

3.主观题、客观题所占比例

主观题分数约占50%,客观题分数约占50%。

4.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分析说明题。

(四)考试形式

根据《昭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文件精神,昭通市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实行全市统一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五)考试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因此,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考试应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试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课程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原则,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昭通市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相关内容

  • 南通市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方案
  • 根据<南通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方案>,结合初中德育工作和德育活动的特点,制定南通市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初中既是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又是中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活跃,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可塑性强,是教育发挥影响的重要时期.根据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l ...

  • 中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事迹材料
  • 县第三中学是县的一所县直初级中学,第三中学自1979年1月6日正式成立到2011年,曾经获得过省.市县多种集体荣誉.根据不完全统计:省教厅授予"先进单位"称号.省政府手授予"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昭通市卫生局授予"食品卫生 ...

  • 中学党支部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
  • xx县第三中学是xx县的一所县直初级中学,xx第三中学自1979年1月6日正式成立到xx年,曾经获得过省.市县多种集体荣誉.根据不完全统计:省教厅授予"先进单位"称号.省政府手授予"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xx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昭通市卫生局授予&quo ...

  • 学校工会工作总结2
  • 2004年度,我校工会在市教育工会及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讲话的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以法治会,加强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教代会质量,配合学校行政继续走 ...

  • 学校工会工作总结范文
  • 2010年度,我校工会在市教育工会及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讲话的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以法治会,加强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教代会质量,配合学校行政继续走产业化办学的 ...

  • 党支部创建优秀教师群体汇报材料
  • 党支部创建优秀教师群体汇报材料 "党员支部--战斗的堡垒",在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共产党员应站在教育教学一线,"讲党性,比师德:讲敬业,比师能:讲责任,比奉献".党员支部更应该是优秀的教师群体.近年来,我校理科党支部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优秀 ...

  •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美术工作计划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美术学科 (一)主要工作 1.教学调研 通过分阶段在各县区基层学校听课.调研,全面了解全市小学.初中及高中的美术教学现状及专职.兼职美术师资配备情况,把收集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充分利用市美术教研组群体力量,逐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深入推进.积极开展市 ...

  • 江苏南通: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引领南通教育变革
  • 发布时间: 2014-12-09 11:46:00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原标题:江苏南通: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引领南通教育变革 南通学生参加监测现场.远霞 摄 今年,江苏省南通市的学生参加了两场特殊的集体测试:先是44所小学的近9000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问题包 ...

  • 昭通市教师补员教育学心理学判断题汇总
  • 教育心理学判断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