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美学"进化论"

文/林长川

桥梁美虽然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但在古典美学时代,桥梁只是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附属在建筑美学中,并未形成独立的学科。桥梁美学是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工业革命引发人的审美观变革,开创了现代美学的新时代。现代工业给桥梁提供了空前的技术和财力,使得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出现代桥梁美的主体和客体,形成了桥梁美学。因此,桥梁美学是现代美学发展的产物,应该在现代美学背景下研讨桥梁美学,才能准确把握其真谛。

从古典到现代

19世纪下半叶以前的美学主要是哲学研究,其对象只局限于艺术,因此有“艺术的哲学”之称。20世纪初,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机器生产的影响渗透到各个角落,消除了手工制品的痕迹以及物化的个性,原有的艺术成分随之消失。机器生产不仅使效率大大提高,产品的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审美价值更加丰富。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物质生产和艺术一样,也存在着美的问题,审美领域不再局限于艺术作品。欣赏美、创造美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科学家、工程师和艺术家进行着空前广泛的大合作,使得人的视野所至,感官所及,一切“对象世界”都成了审美对象。美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变革,颠覆了传统的美学体制,瓦解了美学研究中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全面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问题,开创了现代美学的新时代。实用品不是艺术品,但是具有审美价值,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创造美,但创造美的不只限于艺术。就现代美学而言,美学与艺术所涉及的领域是不一致的,美学除了研究艺术美之外,还包括大量现实美。现代美学的视野大大扩展了,向诸多相邻学科渗透,针对各种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领域中的大量审美问题,逐渐发展出各个门类的美学,确立了现代美学的新框架。从此,美学分为两个阶段——古典美学时代和现代美学时代。现代美学除传统美学外,还有应用美学,也称门类美学。这两个时代,人的审美观念以及美学所涉及的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手工到机械

在古典美学年代,一切人工制品,包括建筑的美都留有手工的痕迹,人的个性被物化,带有艺术的性质,技术和艺术成为人工制品的两个方面,结合在同一产品中。建筑和桥梁都是作为艺术美来研究的,建筑匠人以精湛的手工技艺使经典建筑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从黑格尔开始,西方几乎所有的艺术史都将建筑列为艺术的首位,奉为“艺术之母”。由于黑格尔生活在手工艺时代,他所能看到的建筑要么是在手工业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砖石材料的性能特点,获得了极大的象征性精神功能的古典建筑;要么就是贴金包银,富丽堂皇,艺术意味浓郁的巴洛克、洛可可建筑。这些建筑都带有丰富的手工艺痕迹和浓重的装饰,因此,他把建筑列为艺术之首。古典美学家、艺术理论家都毫无例外地对建筑进行艺术方面的美学探讨。那时建筑美主要体现为工艺美、造型美和形式美,是用视觉和触觉来审美的形体,与雕塑有相似之处,故有“抽象的雕塑”之称。建筑造型给人们以韵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感,故有“凝固的音乐”之说。那个年代,桥梁美与建筑美有着完全相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桥梁美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美的一部分来欣赏的。1887年建成的伦敦哈默史密斯桥(图1)和1899年建成的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图2)都是典型代表。

19世纪末叶以后,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建筑的实用要求和建造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功能、技术、材料、经济被提到主导地位,从而开始了现代建筑的新潮流。这种潮流,首先冲击着古典美学,使得建筑美学大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建筑艺术的问题。工业时代要求把美与经济、效能结合起来,新的科学技术带动了建筑材料、设备、结构方式、施工技术等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生产成了机械化工业生产的一部分,这些都为建筑形象的创造提供了多种新的可能性。古代的建筑艺术大部分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于是人们对建筑还能不能算是艺术,或者说还有没有艺术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人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欣赏手工工艺美,发展到技术、结构美,形成了技术美学。由于建筑是技术与艺术交叉最紧密的部门,技术美学兴起之后,它最先显示出工业发展给人们审美观上带来的变革,因此成为技术美学诞生的摇篮。从20世纪20年代起,“现代建筑”运动潮流席卷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理论上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不再承认建筑是艺术品,直接否定建筑艺术的存在,而被称为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的实用构筑物所取代。反对建筑在实用功能和建造技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然而却大谈建筑美学,大力宣扬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他们主张的建筑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与传统形式完全不同的崭新形象,象征与传统彻底决裂,呼唤人们对工业时代的情感,表达现代生活的节奏感和现代审美趣味的新奇感;二是大力宣扬美的客观性,尽量表现数学、力学的逻辑性和材料的刚韧性,这实际上是把建筑美归入了技术美的范畴。

从艺术美到技术美

桥梁美学与建筑美学有所不同。建筑美是先作为一种艺术美存在于古典美学中,后来才由艺术美转变技术美,呈现在现代美学中。桥梁美虽然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但是,在古典美学时代,桥梁只是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附属在建筑美学中,并未形成独立的学科。桥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诞生在现代美学的新时代。桥梁美学的产生直接与技术,也就是力学、结构和施工技术、设备联系在一起。工业革命给桥梁建造提供新的物质基础,开辟了桥梁发展的新领域,提供了不断发展的可能性。大机器生产为桥梁建造提供空前规模的技术和财力。结构力学、高强度钢材、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施工设备的应用,使得各式各样轻巧、大跨的桥梁得以实现。同时,它也使人开阔了眼界,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培养出新的审美意识,刷新了审美观念。19世纪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一竖一横两个伟大的标志性结构工程:一个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图3);一个是纽约的乔治·华盛顿桥(图4)。在当时,这两个工程规模上一个创造了世界第一高度,一个创造了跨度纪录;在设计上都摒弃了外表装饰,将结构赤裸裸暴露出来,形成美感。它们除了标志结构性突破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审美观念的突破,成为审美观念变革的重要标志,标志着现代技术美和结构美的开端。巧的是这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都出自桥梁结构工程师之手。随着技术美学的发展,新的审美观念在桥梁领域逐渐普及,产生了桥梁美学。

凡是谈论技术美学的人,无不称道包豪斯。它以建筑为主干,逐渐发展到工业品,围绕“技术与艺术重新统一”的中心思想,开始真正把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审美思想推向实施,成为技术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由于作为真正技术美学实践开端的“包豪斯”所进行的活动主要是审美设计,西方英语国家就直接把“包豪斯”的技术美学活动称为“design”。在发展过程中,技术美学与审美设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审美设计离不开技术美学,设计需要技术美学思想的指导,设计人员需要具备技术美学的知识,以致许多人把它们看成一回事。“design”译成中文时,常常音译为“迪扎因”,或直译为“设计”,或意译为“设计美学”“审美设计”,有的还称之为“美学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设计艺术”“造型”“造型设计”“现代设计”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本上都是同义词,指的是一回事。在不同国家,不同著作中对这个名称的使用相当混乱,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用法。技术美学发展到今日,已经逐渐成熟,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工业产品的设计领域,已向着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发展,应该把它们准确定义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通常使用的design 与技术美学中这个词的概念是有区别的。“design”在技术美学中使用时,有着特别的内涵。“包豪斯”运动之后,使design得到技术美学的滋养。在语言发展中,“design”这个词也就有了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技术美的内涵,扩展了美学方面的含义,成为技术美学的专有名词。这种“设计”不是一般意义的设计,是美学中的审美设计。它从广义的“设计”中划分出与美学相交叉的领域。因此,这个领域的design意译为“设计美学”比较确切,也符合目前多数用法。

既然把美学领域的design意译为设计美学,那么设计美学与技术美学是同一个概念还是有所不同?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就成为必须进一步理清的问题。应该说“包豪斯”的技术美学活动主要是技术美的设计。设计工作是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作核心,但不是全部。技术工作除设计外,还有劳动生产。按照比较公认的体系,美学应该包括美、美感和美的创造三个部分。技术美学也应该涵盖技术美、技术美感和技术美的创造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类为改变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设计美学是研究审美设计的科学,因此,应该属于技术美学中技术美的创造部分。技术美的创造还包括客体美的创造和主体美的创造(即美育)两个方面。客体美的创造还有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美学问题和技术产品的审美设计。设计美学只是技术美学的一部分,研究技术美学中的客体美的创造中的技术产品的审美设计问题。它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纯艺术以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审美设计问题,寻找其规律性,使其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是把美学运用于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现在国际上,设计美学已经成为技术美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对象。

同样,桥梁美学也应该包括桥梁美、桥梁美感和桥梁美的创造这三个方面。桥梁设计美学应该是桥梁美学中桥梁美的创造部分,是桥梁美学的核心。桥梁美的创造除桥梁设计美学外,还有美育、桥梁施工美学等。

现代美学时代的技术美学和桥梁美学构架如图5、图6。

从模仿到创新

桥梁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物,它驮着荷载跨越障碍——河流、峡谷和海湾,使人们对其产生了特别的情感。每一座桥梁的建成,都是崇高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都是对人类创造力的一次检阅。人们从中看到了自身的智慧与力量,为从自己的创作中发现自身的力量而豪情满怀,享受着一种“人类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的喜悦。这种创造力、智慧和力量完全表现在桥梁的技术中,技术难度愈大,结构愈是巧妙,表现得愈是充分,这就是桥梁的技术美,是桥梁天生存在的美感,在现代工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历史发展看,人对桥梁的审美观是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而变化的。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程度不同,各个历史时期桥梁美的形态也就有所侧重。桥梁审美设计思想经历过从原始桥梁纯朴美到古代桥梁工艺装饰美;从古典桥梁工艺装饰美到现代桥梁结构美;再从现代桥梁结构美到后现代桥梁以人为本的环境美的变化。当今的桥梁美应该是环境美、结构美、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由于结构美和环境美是伴随着工业文明而产生的,因此它们就成为当代桥梁美的时代特征。结构创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力量、智慧、勇气和毅力,是桥梁美的灵魂。瑞士桑尼伯格大桥(图7)和九龙山通天桥(图8)都充分体现出结构美。当今,桥梁设计美学还极其重视桥梁的环境对人类身心的影响,环境美成了桥梁设计的重要关注点。

中国经过空前发展后,已成为桥梁大国。桥梁界纷纷思考如何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这个问题有思想意识和物质基础两个方面。桥梁是一门科学技术,它的思想是通过设计来实现的。在思想意识方面,当前,中国桥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设计思想上的差距,就是技术美学思想的差距。因此,要缩短这个差距,提高我国桥梁美学水平,当务之急应该补上现代美学这一课,加强技术美学,特别是作为技术美学核心的设计美学在桥梁领域的普及,使我国桥梁美跟上现代审美观的发展。

按照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认识来自实践。由于中国有着卓越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传统文化,通过空前规模的桥梁建造实践,在技术美学思想指引下,在后现代思想的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用东方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来重新反映现代工业文明,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中国桥梁风格。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文/林长川

桥梁美虽然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但在古典美学时代,桥梁只是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附属在建筑美学中,并未形成独立的学科。桥梁美学是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工业革命引发人的审美观变革,开创了现代美学的新时代。现代工业给桥梁提供了空前的技术和财力,使得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出现代桥梁美的主体和客体,形成了桥梁美学。因此,桥梁美学是现代美学发展的产物,应该在现代美学背景下研讨桥梁美学,才能准确把握其真谛。

从古典到现代

19世纪下半叶以前的美学主要是哲学研究,其对象只局限于艺术,因此有“艺术的哲学”之称。20世纪初,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机器生产的影响渗透到各个角落,消除了手工制品的痕迹以及物化的个性,原有的艺术成分随之消失。机器生产不仅使效率大大提高,产品的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审美价值更加丰富。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物质生产和艺术一样,也存在着美的问题,审美领域不再局限于艺术作品。欣赏美、创造美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科学家、工程师和艺术家进行着空前广泛的大合作,使得人的视野所至,感官所及,一切“对象世界”都成了审美对象。美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变革,颠覆了传统的美学体制,瓦解了美学研究中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全面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问题,开创了现代美学的新时代。实用品不是艺术品,但是具有审美价值,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创造美,但创造美的不只限于艺术。就现代美学而言,美学与艺术所涉及的领域是不一致的,美学除了研究艺术美之外,还包括大量现实美。现代美学的视野大大扩展了,向诸多相邻学科渗透,针对各种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领域中的大量审美问题,逐渐发展出各个门类的美学,确立了现代美学的新框架。从此,美学分为两个阶段——古典美学时代和现代美学时代。现代美学除传统美学外,还有应用美学,也称门类美学。这两个时代,人的审美观念以及美学所涉及的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手工到机械

在古典美学年代,一切人工制品,包括建筑的美都留有手工的痕迹,人的个性被物化,带有艺术的性质,技术和艺术成为人工制品的两个方面,结合在同一产品中。建筑和桥梁都是作为艺术美来研究的,建筑匠人以精湛的手工技艺使经典建筑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从黑格尔开始,西方几乎所有的艺术史都将建筑列为艺术的首位,奉为“艺术之母”。由于黑格尔生活在手工艺时代,他所能看到的建筑要么是在手工业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砖石材料的性能特点,获得了极大的象征性精神功能的古典建筑;要么就是贴金包银,富丽堂皇,艺术意味浓郁的巴洛克、洛可可建筑。这些建筑都带有丰富的手工艺痕迹和浓重的装饰,因此,他把建筑列为艺术之首。古典美学家、艺术理论家都毫无例外地对建筑进行艺术方面的美学探讨。那时建筑美主要体现为工艺美、造型美和形式美,是用视觉和触觉来审美的形体,与雕塑有相似之处,故有“抽象的雕塑”之称。建筑造型给人们以韵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感,故有“凝固的音乐”之说。那个年代,桥梁美与建筑美有着完全相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桥梁美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美的一部分来欣赏的。1887年建成的伦敦哈默史密斯桥(图1)和1899年建成的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图2)都是典型代表。

19世纪末叶以后,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建筑的实用要求和建造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功能、技术、材料、经济被提到主导地位,从而开始了现代建筑的新潮流。这种潮流,首先冲击着古典美学,使得建筑美学大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建筑艺术的问题。工业时代要求把美与经济、效能结合起来,新的科学技术带动了建筑材料、设备、结构方式、施工技术等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生产成了机械化工业生产的一部分,这些都为建筑形象的创造提供了多种新的可能性。古代的建筑艺术大部分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于是人们对建筑还能不能算是艺术,或者说还有没有艺术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人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欣赏手工工艺美,发展到技术、结构美,形成了技术美学。由于建筑是技术与艺术交叉最紧密的部门,技术美学兴起之后,它最先显示出工业发展给人们审美观上带来的变革,因此成为技术美学诞生的摇篮。从20世纪20年代起,“现代建筑”运动潮流席卷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理论上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不再承认建筑是艺术品,直接否定建筑艺术的存在,而被称为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的实用构筑物所取代。反对建筑在实用功能和建造技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然而却大谈建筑美学,大力宣扬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他们主张的建筑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与传统形式完全不同的崭新形象,象征与传统彻底决裂,呼唤人们对工业时代的情感,表达现代生活的节奏感和现代审美趣味的新奇感;二是大力宣扬美的客观性,尽量表现数学、力学的逻辑性和材料的刚韧性,这实际上是把建筑美归入了技术美的范畴。

从艺术美到技术美

桥梁美学与建筑美学有所不同。建筑美是先作为一种艺术美存在于古典美学中,后来才由艺术美转变技术美,呈现在现代美学中。桥梁美虽然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但是,在古典美学时代,桥梁只是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附属在建筑美学中,并未形成独立的学科。桥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诞生在现代美学的新时代。桥梁美学的产生直接与技术,也就是力学、结构和施工技术、设备联系在一起。工业革命给桥梁建造提供新的物质基础,开辟了桥梁发展的新领域,提供了不断发展的可能性。大机器生产为桥梁建造提供空前规模的技术和财力。结构力学、高强度钢材、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施工设备的应用,使得各式各样轻巧、大跨的桥梁得以实现。同时,它也使人开阔了眼界,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培养出新的审美意识,刷新了审美观念。19世纪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一竖一横两个伟大的标志性结构工程:一个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图3);一个是纽约的乔治·华盛顿桥(图4)。在当时,这两个工程规模上一个创造了世界第一高度,一个创造了跨度纪录;在设计上都摒弃了外表装饰,将结构赤裸裸暴露出来,形成美感。它们除了标志结构性突破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审美观念的突破,成为审美观念变革的重要标志,标志着现代技术美和结构美的开端。巧的是这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都出自桥梁结构工程师之手。随着技术美学的发展,新的审美观念在桥梁领域逐渐普及,产生了桥梁美学。

凡是谈论技术美学的人,无不称道包豪斯。它以建筑为主干,逐渐发展到工业品,围绕“技术与艺术重新统一”的中心思想,开始真正把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审美思想推向实施,成为技术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由于作为真正技术美学实践开端的“包豪斯”所进行的活动主要是审美设计,西方英语国家就直接把“包豪斯”的技术美学活动称为“design”。在发展过程中,技术美学与审美设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审美设计离不开技术美学,设计需要技术美学思想的指导,设计人员需要具备技术美学的知识,以致许多人把它们看成一回事。“design”译成中文时,常常音译为“迪扎因”,或直译为“设计”,或意译为“设计美学”“审美设计”,有的还称之为“美学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设计艺术”“造型”“造型设计”“现代设计”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本上都是同义词,指的是一回事。在不同国家,不同著作中对这个名称的使用相当混乱,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用法。技术美学发展到今日,已经逐渐成熟,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工业产品的设计领域,已向着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发展,应该把它们准确定义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通常使用的design 与技术美学中这个词的概念是有区别的。“design”在技术美学中使用时,有着特别的内涵。“包豪斯”运动之后,使design得到技术美学的滋养。在语言发展中,“design”这个词也就有了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技术美的内涵,扩展了美学方面的含义,成为技术美学的专有名词。这种“设计”不是一般意义的设计,是美学中的审美设计。它从广义的“设计”中划分出与美学相交叉的领域。因此,这个领域的design意译为“设计美学”比较确切,也符合目前多数用法。

既然把美学领域的design意译为设计美学,那么设计美学与技术美学是同一个概念还是有所不同?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就成为必须进一步理清的问题。应该说“包豪斯”的技术美学活动主要是技术美的设计。设计工作是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作核心,但不是全部。技术工作除设计外,还有劳动生产。按照比较公认的体系,美学应该包括美、美感和美的创造三个部分。技术美学也应该涵盖技术美、技术美感和技术美的创造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类为改变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设计美学是研究审美设计的科学,因此,应该属于技术美学中技术美的创造部分。技术美的创造还包括客体美的创造和主体美的创造(即美育)两个方面。客体美的创造还有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美学问题和技术产品的审美设计。设计美学只是技术美学的一部分,研究技术美学中的客体美的创造中的技术产品的审美设计问题。它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纯艺术以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审美设计问题,寻找其规律性,使其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是把美学运用于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现在国际上,设计美学已经成为技术美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对象。

同样,桥梁美学也应该包括桥梁美、桥梁美感和桥梁美的创造这三个方面。桥梁设计美学应该是桥梁美学中桥梁美的创造部分,是桥梁美学的核心。桥梁美的创造除桥梁设计美学外,还有美育、桥梁施工美学等。

现代美学时代的技术美学和桥梁美学构架如图5、图6。

从模仿到创新

桥梁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物,它驮着荷载跨越障碍——河流、峡谷和海湾,使人们对其产生了特别的情感。每一座桥梁的建成,都是崇高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都是对人类创造力的一次检阅。人们从中看到了自身的智慧与力量,为从自己的创作中发现自身的力量而豪情满怀,享受着一种“人类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的喜悦。这种创造力、智慧和力量完全表现在桥梁的技术中,技术难度愈大,结构愈是巧妙,表现得愈是充分,这就是桥梁的技术美,是桥梁天生存在的美感,在现代工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历史发展看,人对桥梁的审美观是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而变化的。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程度不同,各个历史时期桥梁美的形态也就有所侧重。桥梁审美设计思想经历过从原始桥梁纯朴美到古代桥梁工艺装饰美;从古典桥梁工艺装饰美到现代桥梁结构美;再从现代桥梁结构美到后现代桥梁以人为本的环境美的变化。当今的桥梁美应该是环境美、结构美、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由于结构美和环境美是伴随着工业文明而产生的,因此它们就成为当代桥梁美的时代特征。结构创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力量、智慧、勇气和毅力,是桥梁美的灵魂。瑞士桑尼伯格大桥(图7)和九龙山通天桥(图8)都充分体现出结构美。当今,桥梁设计美学还极其重视桥梁的环境对人类身心的影响,环境美成了桥梁设计的重要关注点。

中国经过空前发展后,已成为桥梁大国。桥梁界纷纷思考如何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这个问题有思想意识和物质基础两个方面。桥梁是一门科学技术,它的思想是通过设计来实现的。在思想意识方面,当前,中国桥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设计思想上的差距,就是技术美学思想的差距。因此,要缩短这个差距,提高我国桥梁美学水平,当务之急应该补上现代美学这一课,加强技术美学,特别是作为技术美学核心的设计美学在桥梁领域的普及,使我国桥梁美跟上现代审美观的发展。

按照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认识来自实践。由于中国有着卓越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传统文化,通过空前规模的桥梁建造实践,在技术美学思想指引下,在后现代思想的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用东方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来重新反映现代工业文明,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中国桥梁风格。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相关内容

  • [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整理)
  • 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 1)电影影像本体论: 核心.基本观点:影像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出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 [名词解释:影像本体论]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其核心和基本观点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在< ...

  • 深层生态学及其美学观照
  • 2003年3月第32卷第2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Vol.32 No.2 Mar.,2003 深层生态学及其美学观照 陈望衡1,王 凯2 (1.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2.青岛大学新闻 ...

  • 西风东渐潮流之下的声音--兼论上海民国时期服装评论的题材
  • 历史与文化 2006.1 西风东渐潮流之下的声音 兼论上海民国时期服装评论的题材 钟 铉 江苏无锡21412 2 摘要 以下三个结论 西风东渐 按照启蒙型 这些评论大都是为西式服装的引进而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 并得出 关键 词中图分类号 民国时 期题材C 文章编号 200 6 Unscramble t ...

  • 宗白华的美学精神
  • 作者:肖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09期 提 要本文以"同情"为核心概念,就人生意识.美学观念.艺术分析.中西比较四个方面,概要地阐释了宗白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同情的生命. 关键词 宗白华 美学精神 同情 Zong Baihua's esthetic spirits ...

  • 桥梁美学设计思考
  • 桥梁美学设计思考 摘要:阐述桥梁美学发展背景,同时介绍桥梁美学基本特点,最后综述不同桥型的美学设计要点. 关键词:桥梁美学美学设计结构美学 一.前言 桥梁美是环境美的一部分, 然而, 桥梁美的作用却远远超越了所在环境那有限的范围一座著名的大桥往往以它的雄伟壮丽精巧多姿而显示出人民的创造力, 以它的先 ...

  • 桥梁美学鉴赏的课程论文
  •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 桥梁美学的鉴赏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0年 12月 29日 桥梁美学昔称桥梁建筑艺术,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桥梁作为公共建筑,其自身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既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1.概论 桥梁美学是研究以美学 ...

  • 建筑美学鉴赏鄂东长江公路大桥
  •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 建 筑 美 学 鉴 赏 姓名: 班级: 学号: 老师: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建筑美学鉴赏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道路.景观的发展,桥梁的美观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论述了桥梁美学的基本法则及美学设计的基本手法.包括桥梁结构设计.景观设计等等. 关键词:鄂东长江公路大桥 美学 一 鄂东 ...

  • 高中生必读经典
  • [编者按] (*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书目) 一.文化经典(4部) 1. <老子>/[春秋]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2. *<论语>/[春秋]孔子:东方人的"圣经",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3. *<庄子>/[战国 ...

  • 浅谈桥梁景观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
  • 摘要:目前中国正面临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我们建筑行业来说,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这种观念有其历史传 ...